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课时1 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 [2024宿迁期末]在PdCl CuCl作催化剂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O2可将HCl氧化为Cl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HCl(g)+O2(g) 2Cl2(g)+2H2O(g) ΔH=-115.6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
B. 增大起始时的值,可提高HCl的平衡转化率
C. 加入PdCl CuCl作催化剂,能使反应速率增大、焓变减小
D. 反应物所含化学键的键能之和大于生成物所含化学键的键能之和
2 在新制的氯水中存在平衡:Cl2+H2O H++Cl-+HClO,若向氯水中投入少量碳酸钙粉末,溶液中可能会发生的变化是( )
A. H+浓度减小,HClO浓度减小
B. H+浓度增大,HClO浓度增大
C. H+浓度减小,HClO浓度增大
D. H+浓度增大,HClO浓度减小
3 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 ΔH<0。改变起始时n(SO2)对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O2的起始量越大,混合气体中SO3的体积分数越大
B. a、b、c三点中,a点时SO2的转化率最高
C. 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b>Kc>Ka
D. b、c点均为化学平衡点,a点未达到平衡且反应正向进行
4 已知重铬酸钾(K2Cr2O7)具有强氧化性,其还原产物Cr3+在水溶液中呈绿色或蓝绿色。在K2Cr2O7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r2O(橙色)+H2O 2CrO(黄色)+2H+。用K2Cr2O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
B. ②中Cr2O被C2H5OH还原
C. 对比②和④可知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
D. 若向④中加入70% H2SO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
5 下图为探究浓度对反应Fe3+(黄色)+3SCN- Fe(SCN)3(红色)平衡影响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试管a是对照组
B. 试管b中溶液红色变浅,说明减小c(Fe3+),平衡逆向移动
C. 试管c中溶液红色变深,说明增加c(SCN-),平衡正向移动
D. 试管b中c(Fe3+)增大,平衡正向移动
6 往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发生如下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往上述溶液中滴入等浓度的Fe2(SO4)3溶液,溶液红色变浅
B. 往上述溶液中滴入NH4SCN浓溶液,溶液红色不变
C. 往上述溶液中加入铁粉,溶液红色加深
D. 往上述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溶液红色变浅
7 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A(g)+B(g) C(g)达到平衡,若增大A的浓度,使平衡右移,并达到新的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的浓度一定比原平衡小
B. A的转化率增大
C. C的体积分数一定大于原平衡C的体积分数
D. B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8 有甲、乙、丙三支试管,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后,观察这三支试管的颜色,其中颜色最浅的是( )
甲:10 mL 0.01 mol/L FeCl3溶液和10 mL 0.01 mol/L KSCN溶液
乙:5 mL水、10 mL 0.01 mol/L FeCl3溶液和5 mL 0.01 mol/L KSCN溶液
丙:10 mL 0.1 mol/L FeCl3溶液和10 mL 0.1 mol/L KSCN溶液
A. 甲试管 B. 乙试管
C. 丙试管 D. 无法判断
9 在水溶液中橙色的Cr2O与黄色的CrO有下列平衡关系:Cr2O+H2O 2CrO+2H+,重铬酸钾(K2Cr2O7)溶于水配成的稀溶液是橙黄色的。
(1) 向上述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溶液呈 色。因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向已加入NaOH溶液的(1)溶液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则溶液呈 色,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向原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已知BaCrO4为黄色沉淀),则平衡
(填“逆向移动”或“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将 。
10 [2024扬州邗江期中]氢能源是最具应用前景的能源之一,氢气的制备和应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1) 已知部分共价键的键能与热化学方程式信息如下表:
共价键 H—H H—O
键能/(kJ/mol) 436 463
热化学方程式 2H2O(g)===2H2(g)+O2(g) ΔH=+482 kJ/mol
则O(g)===O2(g)的ΔH为___________________。
(2) 氢气可通过水煤气法获得,反应为CO(g)+H2O(g) CO2(g)+H2(g)。一定温度下,控制进气比n(CO)∶n(H2O)不同,测得平衡时某反应物的转化率如图所示。
①图中表示的是 (填“CO”或“H2O”)的平衡转化率。A点对应进气比时,另一原料(“CO”或“H2O”)对应的转化率为 (用分数表示)。
②计算该温度下,反应CO(g)+H2O(g) CO2(g)+H2(g)的平衡常数K= 。
③计算该温度下,当n(CO):n(H2O)=0.2时,图中对应物质的转化率为
(用分数表示)。
课时2 压强变化、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1 [2025镇江一中期中]下列说法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500 ℃比常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B. 红棕色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但比原来要深
C. 相同条件下,氨气在氢氧化钠中溶解度小于水中溶解度
D. 工业合成氨采用10~30 MPa的压强
2 [2025南师附中月考]某温度下,某气相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平衡常数K=,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大c(X),则c(Y)和K增大
B. 减小压强,平衡向生成X的方向移动
C. 降低温度,平衡向生成F的方向移动,逆反应速率增大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E(g)+F(g) X(g)+2Y(g)
3 [2024连云港期末]工业上用CH4催化还原NO2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反应原理为CH4(g)+2NO2(g) N2(g)+CO2(g)+2H2O(g) ΔH=-867.0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述反应平衡常数K=
B. 其他条件不变时,NO2去除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平衡常数变大或催化剂活性增强
C. 其他条件不变时,恒压条件下通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可以提高NO2去除率
D. 实际应用中,采用高分子分离膜及时分离出水蒸气,可以使正反应速率增大,NO2去除率增大
4 [2024无锡期末]反应:2SiHCl3(g) SiH2Cl2(g)+SiCl4(g),起始时,n(SiHCl3)=1 mol,恒容1 L容器。已知:x为物质的量分数。不同温度下x(SiHCl3)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1>T2 B.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 K(T1)>K(T2) D. K(T1)=156.25×10-4
5 温度为T K时,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反应PCl5(g) PCl3(g)+Cl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t/s 0 50 150 250 350
n(PCl3)/mol 0 0.16 0.19 0.20 0.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在前50 s的平均速率v(Cl2)=0.003 2 mol/(L·s)
B.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2 mol/L,则反应的ΔH>0
C.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1.80 mol PCl5、0.20 mol PCl3和0.20 mol Cl2,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
D. 平衡后,减小压强不利于提高PCl5的平衡转化率
6 [2024南通启东期中]合成氨反应为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下列图示正确且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图1 图2
图3 图4
A. 图1表示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
B. 图2表示t1时刻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
C. 图3表示一定条件下的合成氨反应中,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随H2起始体积分数(N2的起始量恒定)的变化关系,图中H2转化率a点大于b点
D. 图4表示N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7 [2024泰州期末]工业合成氮化镓的反应为2Ga(s)+2NH3(g) 2GaN(s)+3H2(g) ΔH=-30.8 kJ/mol。在恒温恒容密闭体系内进行上述反应并达到平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 充入He,平衡正向移动
B. 将容器容积扩大,当体系再次达到平衡时,气体密度减小
C. 图1可表示镓的起始质量与氮化镓的平衡质量之间的关系
D. 图2中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表明,t时刻改变的条件一定为升高温度
8 对利用甲烷消除NO2污染进行研究,CH4+2NO2 N2+CO2+2H2O。在1 L密闭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分别加入0.50 mol CH4和1.2 mol NO2,测得n(CH4)随时间变化的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10 20 40 50
① T1 n(CH4)/mol 0.50 0.35 0.25 0.10 0.10
② T2 n(CH4)/mol 0.50 0.30 0.18 0.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中0~20 min内,NO2的降解速率为0.012 5 mol/(L·min)
B. 0~10 min内,CH4的降解速率①>②
C. 40 min时,表格中T2对应的数据为0.15
D. 由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控制的温度T1>T2
9 [2024南京江宁期末]已知:CO2(g)+3H2(g) CH3OH(g)+H2O(g) ΔH=-49 kJ/mol,反应在起始=3时,在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设体系中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CH3OH),在t=250 ℃下,x(CH3OH)~p、在p=5×105 Pa下 x(CH3OH)~t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对应等压过程的曲线是M
B. c点处x(CH3OH)相同,平衡常数相同
C. 当x(CH3OH)=0.10时,CO2的平衡转化率为
D. 由d点到b点可以通过升温实现
10 [2025海安中学月考]氮元素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可形成多种化合物。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已知:4CO(g)+2NO2(g) 4CO2(g)+N2(g) ΔH=-1 200 kJ/mol。对于该反应,改变某一反应条件,(已知温度T2>T1)下列图像(如图1)正确的是 (填代号)。
甲 乙 丙
图1
(2) H2催化还原含NO的烟气,发生“脱硝”反应:2NO(g)+2H2(g) N2(g)+2H2O(g) ΔH=-605 kJ/mol。一定条件下,加入H2的体积分数对该反应平衡时含氮物质的体积分数的影响如图所示:
①随着H2体积分数增加,NO中N被还原的价态逐渐降低。当H2的体积分数在0.5×10-3~0.75×10-3时,NO的转化率基本为100%,而N2和NH3的体积分数仍呈增加趋势,其可能原因是 。
②已知:
Ⅰ. 4NH3(g)+5O2(g)===4NO(g)+6H2O(g) ΔH=-1 025 kJ/mol
Ⅱ. 2H2(g)+O2(g)===2H2O(g) ΔH=-484 kJ/mol
图中N2减少的原因是N2与H2反应生成NH3,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合成NH3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如果该反应平衡时,只改变一个条件,再次达到新平衡时,平衡常数K值变大。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下同)。
A. 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在平衡移动时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再减小
C. 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在平衡移动时逆反应速率先减小再增大
(4) 400 ℃、28 MPa时,将1 mol N2和3 mol H2混合充入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催化剂,10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平衡时N2转化率为60%。
①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该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的是 。
A B C D
②平衡常数Kp= (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5) 恒温恒容时,若原料气投料比n(H2)∶n(N2)=1∶1,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为30%。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 。
11 [2025海门中学期中]综合利用CO2、CO对保护环境、构建低碳社会有重要意义,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1) 25 ℃时,2 mol CO完全燃烧放出 566.0 kJ 热量。则表示该条件下CO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超音速飞机尾气中的NO会破坏臭氧层。科学家正在研究通过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为CO2和N2,化学方程式如下:2NO+2CO2CO2+N2 ΔH<0。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浓度如下表:
时间/s 0 1 2 3 4 5
c(NO)/(mol/L) 1.00×10-3 4.50×10-4 2.50×10-4 1.50×10-4 1.00×10-4 1.00×10-4
c(CO)/(mol/L) 3.60×10-3 3.05×10-3 2.85×10-3 2.75×10-3 2.70×10-3 2.70×10-3
请回答下列问题(以下各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效率的影响):
①前2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 。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
②达到平衡后下列能提高NO转化率的是 (填字母)。
A. 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B. 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充入氢气增大压强
C. 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
D. 缩小容器的容积
(3) 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如下反应:CO(g)+2H2(g) CH3OH(g)。某温度下在一恒压容器中分别充入1.2 mol CO和1 mol H2,达到平衡时容器容积为2 L,且含有 0.4 mol CH3OH(g),此时向容器中再通入0.35 mol CO气体,则此平衡将 (填“向正反应方向”“不”或“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 Li4SiO4可用于富集得到高浓度CO2。原理:在500 ℃下,低浓度CO2与Li4SiO4接触后生成两种锂盐;平衡后加热至700 ℃,反应逆向进行,放出高浓度CO2,Li4SiO4再生。700 ℃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对于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测得不同温度下CH3OH生成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曲线Ⅰ、Ⅱ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KⅠ
(填“>”“=”或“<”)KⅡ。
12 [2025南京外国语期中]下表列举了不同温度下大气固氮和工业固氮的部分化学平衡常数K的值。
反应 大气固氮:N2(g)+O2(g) 2NO(g) 工业固氮:N2(g)+3H2(g) 2NH3(g)
温度/℃ 27 2 000 25 400 450
平衡常数K 3.84×10-31 0.1 5×108 0.507 0.152
(1) 分析数据可知:大气固氮反应属于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 。2 000 ℃时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O2进行该反应,达到平衡后容器中分子的N2、O2的相对个数如图所示,请在下图中空白处画出合适个数的NO。
(2) 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发生合成氨反应,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和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p1、p2、p3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②T1温度下,M点对应的H2的平衡转化率为 ,若此时容器体积为1 L,则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 (计算结果都保留1位小数)。
(3) 400 ℃时,按未知浓度配比进行合成氨反应,某时刻测得c(N2)、c(H2)、c(NH3)分别为 0.2 mol/L、0.5 mol/L、0.2 mol/L,则此时反应向 (填“正”或“逆”)反应方向进行,结合计算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课时1 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 B 题给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ΔS<0,ΔH<0,低温下能自发进行,A错误;增大起始时的值,相当于增大O2的物质的量,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HCl的平衡转化率,B正确;加入PdCl CuCl作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能使反应速率增大,但不能改变焓变,C错误;题给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所含化学键的键能之和小于生成物所含化学键的键能之和,D错误。
2. C 碳酸的酸性弱于盐酸而强于次氯酸,向氯水中投入少量碳酸钙粉末后,与盐酸反应,而不与次氯酸反应。又由于H+浓度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HClO浓度增大,C正确。
3. B 由题图可知,O2的量一定,SO2的量越少,其转化率越高,故a点时SO2的转化率最高,B正确。
4. D 在平衡体系中加入酸,平衡逆向移动,Cr2O浓度增大,橙色加深;加入碱,平衡正向移动,溶液变黄,A正确。②中溶液变成绿色,K2Cr2O7被乙醇还原生成了Cr3+,B正确。②是酸性条件,④是碱性条件,酸性条件下Cr2O可氧化乙醇,而在碱性条件不能,说明酸性条件下Cr2O的氧化性强,C正确。若向④溶液中加入70%的硫酸至过量,溶液呈酸性,可以氧化乙醇,溶液变为绿色,D错误。
5. D 试管a中没有加入其他试剂,是实验中的对照组,A正确;试管b中加入的铁粉能与Fe3+反应生成Fe2+,使c(Fe3+)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红色变浅,B正确,D错误;试管c中滴加KSCN溶液,使c(SCN-)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溶液红色加深,C正确。
6. D 滴入Fe2(SO4)3溶液,Fe3+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Fe(SCN)3浓度增大,溶液红色变深,A错误;滴入NH4SCN浓溶液,SCN-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Fe(SCN)3浓度增大,溶液红色变深,B错误;加入铁粉,发生反应:2Fe3++Fe===3Fe2+,Fe3+浓度减小,平衡向左移动,Fe(SCN)3浓度减小,红色变浅,C错误。
7. D 恒容下,增大A的浓度,使平衡右移,但加入的A不可能全部转化,平衡时A的浓度一定比原平衡大,A错误;恒容下,增大A的浓度,使平衡右移,B的转化率增大,A的转化率减小,B错误,D正确;A的总量也在增大,故C的体积分数不一定增大,C错误。
8. B 三支试管中都存在如下平衡体系:Fe3++3SCN- Fe(SCN)3(红色),由于丙试管中Fe3+和SCN-的浓度最大,故其颜色最深;甲与乙相比,甲中SCN-的浓度大于乙,平衡正向移动,颜色加深,乙中颜色最浅,故选B。
9. (1) 黄 OH-与H+结合生成水,c(H+)减小,使平衡正向移动,c(CrO)浓度增大,溶液由橙黄色变为黄色
(2) 橙 c(H+)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Cr2O)浓度增大,溶液又由黄色变为橙色
(3) 正向移动 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10. (1) -249 kJ/mol (2) ①CO ②1 ③
课时2 压强变化、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1. A 合成氨是放热反应,反应温度选择500 ℃,原因是500 ℃时催化剂活性较高,反应速率快,但与常温相比,反应正向进行程度减小,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符合题意。
2.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E(g)+F(g) X(g)+2Y(g),D正确;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浓度无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A错误;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改变压强,对平衡无影响,B错误;正反应为吸热反应,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降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降低温度,平衡向生成F的方向移动,逆反应速率减小,C错误。
3. C 上述反应水为气体参与反应,固体和纯液体不写入表达式,故平衡常数K=,A错误;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B错误;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多的反应,维持恒压条件,其他条件不变时,通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则会导致反应体系的体积增大,等同于减压,故平衡会正向移动,NO2去除率增大,C正确;采用高分子分离膜及时分离出水蒸气,反应体系中水蒸气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NO2去除率增大,由于反应物浓度继续减小,故正反应速率减小, D错误。
4. B 由图可知,T2时先达到平衡状态,则T2>T1,A错误;由图可知,T2时先达到平衡状态,对应x(SiHCl3)小,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正确;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由于T2>T1,则K(T2)>K(T1),C错误;T1下,平衡时x(SiHCl3)的具体数值未知,无法计算K(T1),D错误。
5. B 由表可知50 s内,Δn(PCl3)=0.16 mol,Δc(PCl3)==0.08 mol/L,v(PCl3)==0.001 6 mol/(L·s),v(Cl2)=v(PCl3)=0.001 6 mol/(L·s),A错误;由表中数据可知,平衡时n(PCl3)=0.2 mol,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2 mol/L,则n(PCl3)=0.12 mol/L×2 L=0.24 mol,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B正确;根据表格数据可列出三段式,
PCl5(g) PCl3(g)+Cl2(g)
c(开始)/(mol/L) 0.5 0 0
c(变化)/(mol/L) 0.1 0.1 0.1
c(平衡)/(mol/L) 0.4 0.1 0.1
平衡常数K==0.025,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80 mol PCl5、0.20 mol PCl3和0.20 mol Cl2,起始时PCl5的浓度为0.9 mol/L、PCl3的浓度为0.1 mol/L、Cl2的浓度为0.1 mol/L,浓度商Q=≈0.011,Q<K,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达平衡前v(正)>v(逆),C错误;平衡后减小压强,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PCl5平衡转化率的提高,D错误。
6. C 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的焓变,A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同时增大,图中正反应速率没有立即增大,B错误。图3中横坐标为氢气起始体积分数,a→b相当于增大氢气的浓度,合成氨平衡正向移动,但增加的氢气量大于平衡转化的氢气,氢气的转化率减小,即a点的氢气转化率大于b点,C正确。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氮气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图4符合;该反应为气体系数减小的反应,压强增大,氮气的平衡转化率应增大,图4不符合,D错误。
7. B 恒温恒容下,充入He,反应物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A错误;将容器容积扩大,压强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气体总质量减小,体积增大,密度减小,B正确;镓是固体,固体质量增大,平衡不移动,体系内氮化镓含量不变,图1不符合题意,C错误;图2中,t时刻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而后持续增大至达到新平衡,则平衡逆向移动,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或压缩容器容积(增大压强),D错误。
8. C ①中0~20 min内,甲烷的变化量=0.5mol/L -0.25 mol/L=0.25 mol/L,则用NO2表示反应速率=×2=0.025 mol/(L·min),A错误;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前10分钟内T2温度下甲烷的物质的量变化量大,说明该温度高,所以0~10 min内,CH4降解速率大,B错误;因为T2温度高,应在40分钟之前到平衡,根据50分钟时的数据分析,平衡时的数据应为 0.15,C正确;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前10分钟内T2温度下甲烷的物质的量变化量大,说明该温度高,D错误。
9. C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H3OH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图中对应等压过程的曲线是N,A错误;图中曲线N是恒压下随温度改变的曲线,M曲线是恒温下随压强改变的曲线,由图可知c点对应的温度不是250 ℃,c点对应的两种条件下的温度不一样,温度改变,平衡常数改变,c点处x(CH3OH)相同,但平衡常数不相同,B错误;根据三段式分析可知,
CO2(g)+3H2(g) CH3OH(g)+H2O(g)
起始量/mol a 3a 0 0
转化量/mol x 3x x x
平衡量/mol a-x 3a-3x x x
当x(CH3OH)=0.10时,即=0.1,解得 x=a,故CO2的平衡转化率为=,C正确;由A分析可知,曲线M为恒温,故d点对应的温度为250 ℃,N为恒压,从图中可知,b点对应的温度为270 ℃,d点对应的压强为8×105 Pa,而b点对应的压强5×105 Pa,故由d点到b点可以通过升温同时减压才能实现,D错误。
10. (1) 乙
(2) ①NO被还原低价态的N2O,N2O被H2还原为N2和NH3(合理即可)
②N2(g)+3H2(g)===2NH3(g) ΔH=-92.5 kJ/mol
(3) AD (4) ①A ② (5) 10∶13
11. (1) CO(g)+O2(g) CO2(g) ΔH=-283 kJ/mol
(2) ①1.875×10-4 mol/(L·s) 5 000 ②CD
(3) 向逆反应方向
(4) Li2CO3+Li2SiO3Li4SiO4+CO2↑
(5) >
12. (1) 吸热
(2) ①p1<p2<p3 ②66.7% 5.3
(3) 逆 Q==1.6>0.507,则平衡逆向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