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4次气温观测时间各不相同,如图是某观测站的观测结果,②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个时间的观测结果
( )
A.2时 B.8时 C.14时 D.20时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气温的变化规律和温度计的判读方法。从温度计的数据可以看出,②的气温最高。在一天当中,14时的气温最高,所以②观测气温的时间最有可能是14时。
2.(2014·青岛市南区模拟)读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是气温年变化图
B.该图是气温日变化图
C.最高气温出现在中午12时
D.气温年较差大约是7℃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图为气温日变化图;结合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一天24小时当中,14时的气温最高。
【易错警示】
(1)一天之中气温最高值不是出现在12时,而是14时;一天之中,最低气温不是出现在0时,而是日出前后。
(2)南半球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而不是7月;南半球海洋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2月,而不是8月。
3.下列四幅图是同纬度的四个地区,其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气温日较差大小的判断。海洋比陆地气温日较差小,阴天比晴天气温日较差小,所以阴天的海洋上气温日较差最小。
【变式备选】(2014·黄冈模拟)在我国的吐鲁番盆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说法,这说明当地气温特点是( )
A.日平均气温高 B.气温年较差大
C.气温日较差大 D.年平均气温低
【解析】选C。本题考查气温日变化的相关知识。气温高低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衣着。“早穿皮袄”说明当地早上气温很低,“午穿纱”则说明中午气温高,所以由此可判断当地气温的日变化大,即气温日较差大。
4.(2013·龙岩中考)小晨对某地气温曲线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地气温年较差约为30℃
B.该地位于南寒带
C.该地位于北半球
D.当北京白天最长时,该地是冬季
【解析】选D。本题考查气温曲线图的判读。由图可知该地最高气温20℃左右,出现在1月份;最低气温5℃左右,出现在7月份。由此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气温较高,不可能是寒带,年较差约为15℃。北京白天最长即夏季时,该地季节是冬季。
【方法归纳】气温变化曲线图的判读
(1)明确坐标含义,横坐标表示时间(24小时或月份),纵坐标表示气温。
(2)南北半球的判定:若气温最高月为7月或8月且气温曲线为凸形(如图乙),则位于北半球。若气温最高月为1月或2月且气温曲线为凹形(如图甲),则位于南半球。
5.(2013·天津学业考)读某热带雨林地区气温和降水资料,四位同学根据表中数据分别绘制了该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B。本题结合数据资料和相关图示综合考查气温的有关知识。根据表格中气温的数据分析,B图的绘制是正确的。
6.(2013·济南学业考)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两极向赤道递减
B.同纬度地区冬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C.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寒冷
D.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解析】选D。本题考查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知识。世界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同纬度地区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寒冷,故选D。
7.(2013·滨州学业考)世界气温分布大势:从低纬度地区到高纬度地区气温逐渐降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洋流因素 D.地形因素
【解析】选A。本题考查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因素:从低纬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2)海陆因素:同纬度地区海洋比陆地冬暖夏凉;(3)地形因素:向阳坡气温高,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由此判断选项A是正确的。
8.关于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温线是反映某地气温变化的曲线
B.等温线密集的地方表示气温变化小
C.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并不一定相等
D.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等温线的判读。等温线上各点气温相等;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知识拓展】等温线与等高线的类比
等温线地图类似于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等温线地图时可结合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便于理解。
稀疏区 密集区 呈封闭形状
数值向里增大 数值向里减小
等高线 缓坡 陡坡 山峰 盆地
等温线 温差小 温差大 高温中心 低温中心
9.根据下图判断,甲、乙、丙三地的年平均气温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解析】选B。本题考查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的知识。读图可知甲地纬度高于66.5°N,乙地纬度低于23.5°N,丙地纬度在23.5°S~66.5°S之间,纬度越低年平均气温越高。
【名师点睛】一般来说,温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热带地区和寒带地区气温年较差小。
10.(2014·临沂模拟)哈利法塔是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的一栋已经建成的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有162层,总高828米。如果楼下气温为25℃,那么顶楼的气温约为( )
A.15℃ B.20℃ C.0℃ D.-25℃
【解析】选B。本题考查气温的垂直递减规律。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顶楼和地面相差828米,所以气温相差约为
5℃。所以顶楼的气温约为20℃。
【变式备选】下图是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如测得A地的气温是19℃,则B地此时的气温约为( )
A.19℃ B.16℃ C.13℃ D.10℃
【解析】选B。本题以等高线示意图为载体,考查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由等高线示意图可以看出,A处海拔在0~100米之间,而B地海拔为600米,故两地的相对高度为500~600米之间。所以两地温度差为3~3.6℃,B地的温度约为16℃。
11.“高处不胜寒”的说法说明了下列哪个因素对气温的影响(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
【解析】选C。本题考查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高处不胜寒”正说明地形因素对气温的影响。
12.下图为某区域7月份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海岸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区域位于北半球,乙地代表陆地
B.该区域位于北半球,甲地代表陆地
C.该区域位于南半球,甲地代表海洋
D.该区域位于南半球,乙地代表海洋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根据等温线判断所在半球和海陆位置的能力。图中等温线数值向北气温逐渐降低,由此判断是北半球的等温线。北半球7月份是夏季,同纬度甲地比乙地气温高,所以甲地是陆地,乙地是海洋。
【方法归纳】
(1)根据等温线判断某地所处的半球。
①判断依据:数值的递变。
②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在南北半球,无论是7月还是1月,气温都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③数值自南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图甲);数值自北向南递减,为南半球(图乙)。
(2)根据某地的气温数值,判断季节。
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这就导致等温线在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发生弯曲。如下图:
二、综合题
13.读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可知,全球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 向 气温逐渐降低。
(2)世界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 洲。
(3)北半球的等温线较弯曲,南半球的等温线较平直,主要原因是 。
【解析】本题考查纬度因素和海陆因素对全球气温分布的影响。根据图中数据可轻松解答。
答案:(1)低纬度 高纬度
(2)南极
(3)北半球陆地较多,同纬度地区海洋和陆地有气温差异,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气温变化不大
14.读“甲、乙、丙三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三地位于南半球的是 ,位于北半球的是 ,判断依据 。
(2)四季分明的是 地。年较差约是 。三地中年较差最大的是 ,年较差约是 。
(3)甲、乙、丙分别位于五带中的 带、 带、 带。
【解析】本题既考查了学生阅读气温曲线图的能力,又检测了学生是否掌握了根据气温曲线图判别所属半球的能力,是一道对学生要求较高的综合题。第(1)题,分析三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看出,甲地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该地位于南半球,乙、丙两地与其相反,位于北半球。第(2)题,乙地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春秋季节温和,四季分明,从图中看出该地的气温年较差约为30℃。三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丙地,约为33℃。第(3)题,由三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可知,甲、乙、丙分别位于五带中的热带、温带和寒带。
答案:(1)甲 乙、丙 甲1月份气温最高,7月份气温最低,乙、丙两地与其相反
(2)乙 30℃ 丙 33℃
(3)热 温 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