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1 21:52:37

文档简介

(
第三单元测评卷
)
(


























































)一、积累和运用(19 分)
1.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 蹴尔而与之(踩踏) B. 故不为苟得也(苟且) C. 执经叩问(敲门)
D. 身不得 ,男儿列 (属类 ,范围)
2. 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3 分)
A. 乡为身死而不受 B. 贤者能勿丧耳
C. 仓鹰击于殿上
D. 同舍生皆被绮绣
3.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是 ( )(3 分)
例句:腰 白玉之环
A. 天下缟素
B.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 手自笔录
D. 轻寡人与
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
同的一组是 ( )(3 分)
A. 所欲有甚于生者 受地于先王
B. 大王加惠 ,以大易小 徒 以有先生也 C. 行道之人弗受 无奔走之劳矣
D. 言和而色夷 挺剑而起 5. 经典诗文默写 。 (7 分)
(1) ,西北望 , 射天狼 。 (苏轼《江城子 . 密州出猎》)
(2)了却君王天下事 ,
。 (辛弃疾《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 词以寄之》)
(3)俗子胸襟谁识我
。 (秋瑾《满江红》)
(4) ,何妨吟啸且 徐行 。 (苏轼《定风波》)
(5)二十余年如一梦 ,
。 ( 陈与义《临江仙 . 夜登小阁 , 忆洛中旧 游》)
(6) ,半竿斜日旧 关城 。 (纳兰性德《浣溪沙》)
(7) ,万 钟于我何加焉! (《鱼我所欲也》)
二、综合性学习(9 分)
6. 请参加以“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综合 性学习活动 ,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 (9 分)
【活动一:抄录诗句】请选择下列诗词名 句中你最喜欢的一句 ,抄写在下面 。 ( 1 分)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 波上寒烟翠 。 (范仲淹《苏幕遮》)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 (韩 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活动二:分类整理】在活动一中抄录的 诗词名句 ,需归入你整理的一个专题 。 请为 这个专题拟定名称 。 要求:名称为偏正短语 ;
(



































































)不超过 5 个字 。(2 分)
【活动三:拟写对联】教室的墙上要张贴 一副勉励大家勤奋笃学的对联 。请你仿照上 联对出下联 ,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 分)
上联:读经读史读遍天下奇书
下联:
【活动四:吟唱诗韵】“ 唱”古诗一般有两 种途径:一是用今人为古诗谱的曲子;二是让 一些现成曲谱与古诗“联姻”。请举例说明其 中一种唱诗途径 。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 体 ;40 字以内 。(3 分)
三、阅读理解(42 分)
(一 ) 阅 读 下 面 的 文 字 , 回 答 问 题。 (14 分)
神奇的照亮 张 丰
①我有位在北京工作的朋友 , 小时候在 山西农村生活 。她读小学时 ,有一年从县城 来了一位漂亮的女老师 。她是课代表 ,要把 同学们的作业收齐 ,送到老师办公室 。她进 去的时候傻眼了:美丽的老师 ,正在和一个小 伙子手拉着手转圈跳舞。
②一个小女孩 , 被眼前的一幕照亮了。
在她看来 ,这个外来的老师 ,拥有和其他老师 不同的气质—谈吐 \步态 ,哪怕是爱情 ,都 代表着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后来 ,这位朋友 从山西考到了北京大学。
③我也有相似的经历 。读初中的时候 , 学校来了两位年轻的男教师 ,他们是从一个 师范学校过来实习的 。很多时候 ,他们会直 接讲普通话 。在我们学校 ,此前根本没有讲 普通话的老师 ,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
④现在想来 ,他们不过是中师毕业的小 伙子 ,十七八岁而已 , 来到我们这个镇上 ,也 很忐忑吧 。他们穿着运动服—很有可能是 没有别的衣服可穿 ,但是在我们看来那是时 尚的象征。我们从没穿过校服 ,更谈不上运 动服 ,脚上穿的是母亲做的布鞋。
⑤作为教师子弟 ,老师对我来说早就没 什么神秘感了 。我从小就认识很多老师 ,在 他们的爱 \调侃和哄笑中慢慢长大 。我知道 教师很伟大 ,拥有自己的节 日 ,但是也知道他 们都是普通人 。 比如我父亲是一位老师 ,但 他做的饭菜 ,就常常难以下咽;他也会找个借 口 ,把洗碗这样的家务分配给我们 。 同学们 对老师都是仰望 ,我却从来没有这样的尊崇 , 对他们的生活 ,也不感到神秘— 那就是我 每天都能看到的生活啊。
⑥但是这两个穿运动服 \讲普通话的小 伙子却重新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了陌生 的感觉 。教师应该是有追求的(穿运动服而 不是我们的居家服装) ,应该是讲普通话的 , 那意味着和一个更高级的标准 \一个更大的 世界联系起来 。那时我还没法看电视 ,但是 已经通过收音机知道普通话是怎么一回事 ,
灬 (有)灬 (了)灬灬 (对)“灬 (国)灬 (家)灬”灬 (和)灬“灬灬 (乡土)灬”灬灬灬 (的模糊)灬 (理)灬灬 (解)。
⑦这样的老师 ,未必真的传授过你知识 , 却为你召唤出一个新世界 。那两个实习教 师 ,其实并没有给我上过课 。但是 ,他们的存 在本身就足以召唤出一个广阔的世界 ,就像 拽着你的头发 ,把你拔离地球,让你脱离引力 的掌控 ,找寻到飞翔的感觉 。你的内 心会有 一种真正的觉醒 ,你开始重新打量现实生活。 你对现实产生一种疏离感 ,开始想要离开 ,去 看更大的世界。
⑧大概从那时开始 ,我就知道自己一定 会到远方去求学 。经常和两位实习老师一起 打篮球的弟弟应该有相同 的想法 。那年寒 假 ,有邻居开玩笑说要给弟弟介绍一个对象 , 才 14 岁的弟弟恼怒起来 ,说:“ 我才不会在老 家找对象。”父亲的眼睛亮了 ,他一定发现自 己的两个儿子变了。
⑨这可能关乎教育的一个本质问题:什 么才是真正好的教育 一个孩子 , 日 复一 日 地背着书包上学 ,做各种作业 ,应付考试 ,他 一定需要一个特别的日子 , 需要一个决定性 时刻来照亮 自 己 。有时候人们会说 ,真正好 的教育 ,是让人能够“ 发现自己 ,完善自己”,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这样的契机。
⑩父亲可能不是特别好的老师 , 虽然他 教过的学生也有考上北大 \ 清华的 。他只会 说“ 学习要靠自己”,但是 ,我隐约感知到 , 父 亲懂得教育的根本 。我读初二 的时候 , 父亲 正好教这一年级的数学 。我的数学很差 ,他 有足够的理由把我调到他所教的班级 。但 是 ,父亲没这么做 ,他甚至没有给我讲过一道 数学题。
。11他一定知道 , 亲 自教儿子是错误的选 择 ,教育需要的是不断“ 陌生化”,需要接受新
的场景和可能性 。回想起来 , 自 己经历了 那 么多老师 ,对自己影响最大的 ,其实都和“ 教 学”无关 ,而是一些神奇的暗示或者力量。
读高三的时候 ,我遇到一个很厉害的 语文老师 。他总是懒懒的样子 ,对讲解语文 题很不屑 ,有时候还会说“ 这个没什么意思 ” 之类的泄气话 。但是 ,他的傲气和身上干净 的白衬衫 ,却很神奇地鼓舞了我 。在我看来 , 那就是才华的象征 ,也是一个读书人该有的 样子 。于是 ,我发奋学习语文 ,差点把《古文 观止》全部背诵下来 。那位老师可能永远都
不会知道 ,他通过这种方式“ 照亮”了我。
(选自《读者》)
7. 标题《神奇的照亮》有 何 深 刻 含 意 (3 分)
8. 有人说 ,本文第 ①②段写朋友的故事 可 以 删 去 , 谈 谈 你 的 看 法 并 说 明 理 由。 (4 分)
(



































































)9. 请赏析第⑧段画横线的句子 。(3 分)
10. 阅读第⑥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联系上 下文 ,说说当时“我”对“ 国家”和“ 乡土”有怎 样的模糊理解 。(4 分)
(二) 阅 读 下 面 的 文 言 文 , 回 答 问 题。 ( 13 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 。 家贫 ,无从致书以 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 ,计 日 以还。 天大寒 ,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 , 弗之怠 。 录 毕 ,走送之 , 不敢稍逾约 。 以是人多以书假 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 , 益慕圣贤之 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尝趋百里外 ,从乡 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 , 门人弟子 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 ,援疑质 理 ,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 , 色愈恭 ,礼愈
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 ; 俟其欣悦 , 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贞观三年 , 太子少师李纲① 有脚疾 , 不堪践履 。 太宗赐步舆② , 令三 卫③ 举 入 东 宫 ,诏皇太子引上殿 , 亲拜之 , 大见崇重 。纲 为太子陈君臣父子之道 , 问寝视膳之方 ,理顺 辞直 ,听者忘倦 。太子尝商略古来君臣名教 , 竭忠尽节之事 ,纲懔然曰:“托六尺之孤 ,寄百 里之命 , 古人以为难 , 纲以为易。”每吐论发 言 , 皆辞色慷慨 ,有不可夺之志 , 太子未尝不 耸然礼敬。
(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李纲:太子李承乾的老师 ,备受
李承乾崇重 。 ②步舆:一种人抬的代步工具 ,
类似于轿子 。 ③三卫:唐禁卫军的合称 。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和用
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
A. 未尝稍降辞色 理顺辞直
B. 纲以为易 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 太子少师李纲有脚疾 虽乘奔御风 , 不以疾也
D. 走送之 竭忠尽节之事
12. 将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 以 是 人 多 以 书 假 余 , 余 因 得 遍 观 群书。
(2)纲为太子陈君臣父子之道。
(



































































)13.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的主要内 容 。(3 分)
14.【甲】文中的宋濂和【乙】文中的太子 在 拜 师、求 学 态 度 上 有 什 么相 同 之 处 (3 分)
(三) 阅 读 下 面 的 文 言 文 , 回 答 问 题。 (10 分)
周访 ,字士达 ,本汝南安城人也 。汉末避 地江南 ,至访四世 。吴平 , 因家庐江寻阳焉。 访少沉毅 ,谦而能让 ,果于断割 ,周穷振乏 , 家 无余财 。为县功曹① , 时陶侃为散吏 ,访荐为 主簿 ,相与结友 , 以女妻侃子瞻 。访察孝廉 , 除郎中、上甲令 , 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 ,命参镇东军事 。时有与访 同姓名者 ,罪当死 ,吏误收访 ,访奋击收者 ,数 十人皆散走 ,而自归于帝 , 帝不之罪 。寻以为 扬烈将军 ,讨华轶 。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 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 ,访收斩之 。逸来攻
访 ,访率众击破之 。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 ,轶 众溃 ,访执轶 ,斩之 ,遂平江州。
(选自《晋书 . 周访传》,有删改) 【注释】①功曹 : 官 名 , 掌 管 考 察 记录
功劳。
15.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4 分)
(1)因家庐江寻阳焉 ( ) (2)谦而能让 ( ) (3)吏误收访 ( ) (4)寻 以为扬烈将军 ( ) 16. 将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 分)
为县功曹 , 时陶侃为散吏 ,访荐为主簿 , 相与结友 ,以女妻侃子瞻。
17. 请结合文段内容 ,分析周访是个怎样 的人 。(3 分)
( 四 ) 阅 读 下 面 的 诗 歌 , 回 答 问 题。 (5 分)
渔家傲 ●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 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 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18. 全词用语精练传神 。上片一个“ ”字 ,点明边塞战事吃紧 ;下片一个“ ”字 ,尽显征人无尽悲怆 。(2 分)
19.“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 揭示了征人的矛盾心理 , 请 具 体 谈 谈 。 ( 3 分)
四、写作(50 分)
20. 阅 读 下 面 的 文 字 , 按 要 求 作 文。 (50 分)
人们常说:等待是一种停滞 ,一种懈怠 , 是对光阴的消磨 ,是思想的懒惰 。但如果我 们换种思维 ,会发现有时等待是一种期盼 ,一 种坚守 ,一种淡定……有人在等待中发现了 美好 ,在等待中懂得了体谅 ,在等待中逐渐成 熟 … …
请以《 等 待 , 其 实 也 好》为 题 , 写 一 篇 作文。
要求:①自选文体 ,不少于 600 字 ; ②感 情真挚 ,不得抄袭 ; ③注意布局谋篇 ,先列出 写作提纲 ,再据此写作。第三单元测评卷 参考答案
1. C
2. B 【解析】A.“ 乡”同“ 向”, 从前 ; C. “ 仓”同“ 苍”,青色;D.“ 被”同“ 披”,穿 O
3. A 【解析】例句中的“ 腰”为名词活用 作动词 ,在腰间佩戴 O A.“ 缟素”是名词活用 作动词 ,指穿白色丧服 ,用法与例句中的“ 腰 ” 相同 O B.“ 生”是动词活用作名词 ,指可以获 得生存的手段 O C.“ 笔 ”是名词作状语 , 用 笔 O D.“ 轻”是形容词作动词 ,轻视 O
4. C 【解析】C. 两个“ 之”都是助词 , 的 O
A. 介 词 , 比/介 词 , 从 ; B. 介 词 , 用/介 词 , 因 为 ; D. 连 词 , 表 并 列 , 不 译/连 词 , 表 承 接 , 不译 O
5. (1)会挽雕弓如满月 (2) 赢得生前 身后名 (3)英雄末路当磨折 (4)莫听穿 林打叶声 (5)此身虽在堪惊 (6)一抹晚烟荒戍垒 (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6.【活动一】略
【活动二】示例一:秋之韵 示例二:春天
的律动
【活动三】示例:修行修德修成世上俊才
【活动四】示例:《水调歌头》是今人为古 诗谱的曲子 , 曲调柔婉 ,暗合词境 。歌手的演 唱更是让人难忘。
7.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 ,他人(榜样)对 “ 我”的影响:唤醒内心的梦想 ,激发追求的力 量 ,不断发现自己 ,完善自己 , 召唤出一个更 广阔的世界。
8. 示例一:不能删 。开头两段写朋友因 小学时受到一位漂亮女教师的“照亮”而奋发 进取 ,最后由农村考上北京大学的事 ,在结构 上引出下文“ 我”被他人“照亮”的相同经历 , 内容上使文章内容更丰富 , 突出文章的主 旨—“照亮”的神奇力量。
示例 二: 可 以 删 去 。第 ③段 开 始 写 在 “ 我”的成长过程中对“ 我”影响很大的几个 人、几件事 , 内容已经很丰富 ,结构很完整 ,也 足以突出“照亮”的神奇力量的主旨 ,所以开 头两段写朋友跟“我”相同的经历显得多余。
9. 此句采用神态描写 ,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父亲发现自己的两个儿子有梦想有追求后 的惊奇、欣喜 ,也从侧面体现了两位实习老师 对“我”和弟弟的“照亮”,为“ 我们”召唤出一 个广阔的世界。
10. 当时“ 我”的理解:“ 国家”是一个讲 普通话的、具有更高级标准、更广阔的世界 ; “ 乡土”就是“ 我”当时生活着的这个人人讲 着本地方言的狭小的农村。
11. A 【解析】A. 言辞 ; B. 容易/交换 ;
C. 病/快;D. 代词 ,书/助词 , 的。
12. (1)因此 ,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我 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 (2)李纲 为太子讲述君臣父子之间的道义。
13. 唐太宗父子尊敬老师及李纲对太子 的教诲。
14. 尊师 ;好学。
15. (1)安家 (2)谦虚 (3)逮捕 ,拘押
(4)随即 ,不久
16. (周访)担任县功曹 ,当时陶侃是闲散 的官吏 , 周访推荐他做主簿 ,并与他结为好 友 ,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
17. ①慷慨仁义 ,他周济穷苦的人 ,家无 余财 ;②爱惜贤才 ,从他推荐陶侃为官并把女 儿嫁给陶侃的儿子可以看出 ;③淡泊名利 ,从 他“ 皆不之官”可以看出 ;④有勇有谋 ,从他打 败华轶、平定江州可以看出 ; ⑤武功超人 ,从 他一人打散了十几个差役可以看出 ; ⑥性格 直率 ,从他打差役后直接去向皇帝请罪可以 看出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8. 闭 泪
19. 征人们都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 ,但却 没有办法回去 ,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 石燕然的目的。
20.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