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4.2 水的蒸发和凝结
第四单元 热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水在吸收(放出)一定热量后,发生形态变化。理解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现象。发现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分析雾、雨、雪、露、霜、雹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
探究实践:运用以往的经验,对新的问题提出假设。制订比较完整的实验计划,开展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探究活动。设计实验,开展水蒸气的凝结的探究活动。
态度责任:乐于发现新的问题,呈现出对物态变化的探究兴趣。尊重探究的证据,提出正确的观点,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形成判断在进行多人合作探究时,能够有效沟通交流。养成在探究中、数据中、实践中找到支撑观点的证据。
科学聚焦
01
烧开的热水
清晨的露珠
科学聚焦
水
水蒸气
蒸发
凝结
水和水蒸气的相互变换与什么因素有关?
温度
科学聚焦
科学探索
02
实验一:
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
温度越高,水蒸发的越快(或越慢)。
我的猜想:
实验材料:
温度采集设备(电子传感器)、电子秤、电子计时器、保温杯、烧杯、加热设备(电磁炉、养生壶)。
科学探索
实验步骤:
在两个相同的烧杯里分别倒入常温水和热水,称量两杯水(杯+水)的质量,保持起始质量一致。
1
实验一:
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
4
放置3分钟后,称量两杯水(杯+水)的质量。
3
将烧杯静置在桌面,观察两个烧杯中水的变化。
2
用温度计测量两杯水的初始温度,做好记录。
科学探索
实验记录 常温水 热水
初始温度
初始质量(杯+水) 200g 200g
3分钟后质量(杯+水)
实验一:
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
科学探索
实验记录 常温水 热水
初始温度 12° 70°
初始质量(杯+水) 200g 200g
3分钟后质量(杯+水) 200g 198g
实验一:
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
我们观察到相同时间内,两只烧杯中的水减少得一样多吗?说明了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怎样的关系?
科学探索
实验记录 常温水 热水
初始温度 12° 70°
初始质量(杯+水) 200g 200g
3分钟后质量(杯+水) 200g 198g
实验一:
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
常温水水量减少不明显,热水水量减少非常明显,说明水在温度高的情况下容易蒸发。
科学探索
实验小结:水温的高低会影响水蒸发的速度,水温越高,水蒸发得越快。
实验一:
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
科学探索
实验二:
探究水凝结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
温度越低,水凝结的越快(或越慢)。
我的猜想:
实验材料:
温度采集设备(电子传感器)、烧杯、干毛巾、食盐、勺子、冰块。
科学探索
实验二:
探究水凝结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
在烧杯中加入冰块,擦去外壁水珠。
1
将烧杯静置,观察外壁。
2
3
记录烧杯内外温度计的读数。
4
在烧杯中加入食盐,继续观察和记录。
实验步骤:
科学探索
实验方法 外壁现象 (可画图) 记录温度/°C 杯内 杯外
在玻璃杯内加入冰块
在装有冰块的玻璃杯内再加入一些食盐
实验二:
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
科学探索
实验方法 外壁现象 (可画图) 记录温度/°C 杯内 杯外
在玻璃杯内加入冰块 有密密麻麻的小水珠 1.8 13.8
在装有冰块的玻璃杯内再加入一些食盐 小水珠越来越多, 汇集成大水珠 -9.1 14.3
实验二:
探究水凝结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
科学探索
实验二:
探究水凝结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
实验结论:
水蒸气遇到冷会凝结成水,温度越低越容易凝结成水。
科学探索
水温的高低会影响水蒸发的速度,水温越高,水蒸发得越快。
水温的高低会影响水凝结的速度,温度越低,水凝结得越快。
总结
科学探索
科学研讨
03
1.当温度变化时,我们观察到了哪些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
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升高,直至沸腾,水变成水蒸气;温度降低,大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烧杯外壁,水蒸气凝结成水。
科学研讨
2.我们还能举出生活中哪些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
用清水擦玻璃,过一会儿水珠就不见了。
用湿的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水迹就消失了。
夏天,喝冰镇饮料的时候,瓶子的外壁上就有小水珠,而常温的瓶子外壁上没有小水珠。
我们在厨房蒸馒头,厨房的窗户上会有小水珠。
科学研讨
科学拓展
04
霜
雪
云
雾
露
雨
自然界中水的形态多种多样:
它们是怎么形成的?跟水蒸气的凝结有关吗?
科学拓展
课堂总结
05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06
一 选择题
1.华华非常喜欢吃雪糕,雪糕从冰箱里拿出来时周围会冒“冷气”,以下对于此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冷气”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B.“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
C.“冷气”是雪糕蒸发出的水蒸气
B
课堂练习
2.下列现象中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A )。
A.太阳出来后地面的露水消失了
B.冬天的早晨经常会有大雾出现
C.清晨树叶上有小露珠
A
课堂练习
3.戴眼镜时佩戴口罩后,镜片经常会出现“白雾”,关于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B )。
A.“白雾”就是呼出的水蒸气
B.“白雾”形成需要放出热量
C.“白雾”形成必须要温度很低
B
课堂练习
4.冬天早晨起床,打开卧室的窗户,经常会发现玻璃上有很多水珠,下列关于此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水珠会出现在玻璃窗的外侧
B.水珠是因为晚上下过雨了
C.水珠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凝结而成的
C
课堂练习
二 填空题
1.湿拖把拖地后,地面上的水会逐渐变干,这是水的 蒸发 现象。冬天的早晨,草地上会有很多露珠,这是水的 凝结 现象。
2.在装有冰块的烧杯内加入一些食盐,是为了 加快冰的熔化,获得更低的温度 。
3.水加热时会发生 蒸发 现象,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时会发生 凝结 现象,变成小水滴。
蒸发
凝结
加快冰的熔化,获
得更低的温度
蒸发
凝结
课堂练习
三 判断题
1.水烧开时,冒出的“白气”就是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
( × )
×
2.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时,需要吸收热量。
( × )
×
点拨:“白气”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组成的。
点拨: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时,需要放出热量。
课堂练习
3.“热气”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 ( √ )
4.典典用体温计测得热水的温度为79 ℃。
( × )
√
×
点拨:测量水温应该使用温度计,体温计的量程较小,不能测量水温。
课堂练习
5.水加热会蒸发转变成水蒸气,停止加热水也停止蒸发了。
( × )
×
点拨:水在不同的温度下都在蒸发,温度高蒸发快,温度低蒸发慢。
课堂练习
四 综合创新题
根据你所学习的科学知识,解释下列自然现象。
1.冬季,早晨会出现雾和霜,太阳出来后,雾和霜很快消失了,解释为什么太阳出来后雾和霜很快消失?
太阳出来后,在阳光的照射下,温度升高,雾和霜很快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中 。
太阳出来后,在阳光的照射下,温度升高,雾和霜很快变成水蒸
气,蒸发到空中
课堂练习
2.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对此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B )。
A.雪熔化时会吸收热量,所以会觉得冷
B.下雪时温度在0 ℃以上,所以不冷
C.下雪时会放出热量,所以人不会觉得太冷
B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