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4.3 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 课件(37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4.3 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 课件(37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5-12 00:01:02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4.3 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
第四单元 物质的变化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科学思维:能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和调查分析等方式获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的新物质特征
探究实践: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现象;能根据物质变化的现象判断该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态度责任: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体会到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的重要性
科学聚焦
01
你能通过实验来发现新物质是怎样产生的吗?
科学聚焦
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有没有新物质产生?你的依据是什么?
科学聚焦
科学探索
02
任务一、蜡烛燃烧产生新物质
(1)点燃一支蜡烛蜡烛,观察有哪些现象。
发光
发热
有火焰
蜡烛由固体变成了液体
蜡烛越烧越短了
科学探索
(2)将一个透明的干燥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注意玻璃杯需要悬空,不能把蜡烛封闭。观察玻璃杯内壁的变化。
玻璃杯内壁出现水雾
科学探索
(3)用试管夹夹住一块玻璃片与蜡烛火焰短暂接触,注意不要被烫伤,观察玻璃片的变化。
玻璃片变黑
科学探索
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实验来观察蜡烛燃烧产生了新物质呢?
科学探索
物质变化 现象 产生的新物质
蜡烛燃烧
在活动记录表上记录实验现象。
发光、
发热、
有火焰、
蜡烛变成液体、
蜡烛变短、
玻璃杯侧壁有液滴、
玻璃片变黑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二氧化碳
碳黑
科学探索
任务二、加热白砂糖产生新物质
向金属勺中加入少量白砂糖,在点燃的蜡烛上加热,观察白砂糖的变化。
1.控制好白砂糖的量;
实验注意事项
2.用蜡烛火焰的外焰加热;
3.加热结束,一定要把金属勺放在盘子上,不要跟桌面直接接触;
4.千万不能用手直接去摸加热的部分。
科学探索
在加热过程中,白砂糖首先会熔化,这是物理变化。
【实验现象】
科学探索
白砂糖颜色会变黄,然后越来越深,这是因为在加热过程中产生了有颜色的新物质。
看到黑色的烟,也会闻到特殊的气味。黑色的烟和闻到气味是发散到空气中的新物质。
最后白砂糖变成了黑色的固体物质,黑色的固体是新物质。
【实验现象】
科学探索
在活动记录表上记录实验现象。
科学探索
观察更多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
任务三、发现更多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科学探索
由光滑变得粗糙
银白色变成红棕色
科学探索
膨胀起来了
表面颜色变得焦黄
科学探索
颜色由青色变成红色
科学探索
科学研讨
03
哪些变化产生的新物质对我们的生活有益?哪些变化产生的新物质对我们的生活有害?你能例举几个这样的事例吗?
化学变化产生的新物质对我们的生活有益的事例:
(1)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许多多的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当烟花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变化,产生了五彩缤纷的色彩;
(3)建筑用的水泥,它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科学研讨
哪些变化产生的新物质对我们的生活有益?哪些变化产生的新物质对我们的生活有害?你能例举几个这样的事例吗?
化学变化产生的新物质对我们的生活有害的事例:
(1)氯乙烯是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新物质二噁英。这是一种具有较强生物毒性的有机化合物,能够致病、致癌,并且很难自然降解。
(2)核电站能够为我们提供较清洁的能源。但是核反应后生成的新物质因为有较强的辐射需要妥善处理。一旦泄露,会污染土地、地下水等,也会对生物造成严重损害,诱发癌症和基因突变。
科学研讨
课堂总结
04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06
一 填空题
1.蜡烛燃烧是  化学变化  ,发出  光  和  热  ,产生的新物质是  水  和  炭黑  。
2.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既有  物理  变化也有  化学  变化,比如加热白砂糖。
化学变化



炭黑
物理
化学
课堂练习
二 判断题
1.天天研究蜡烛燃烧产生的物质时,他需要在蜡烛上方倒扣玻璃杯,如果蜡烛很短,他可以将玻璃杯倒扣在桌面上。 (× )
×
2.虾煮熟后变红,但它还是虾,没有产生新物质。 (× )
3.加热白砂糖实验中,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  )
×
×
点拨:加热虾,虾变熟,产生了新物质。
课堂练习
三 选择题
1.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新物质不包括( C )。
A.水 B.炭黑 C.蜡油
2.蜡烛燃烧过程中,先会变成蜡油,这个过程是( A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C
A
课堂练习
3.龙龙在做食盐溶解实验时,不小心将食盐水洒在桌面上,第二天发现桌面上有“白色的花纹”,这种变化是( A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两者都有
4.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C )。
A.火药爆炸 B.木头燃烧 C.湿衣服晾干
A
C
点拨:食盐溶解在水里,或者食盐从水中结晶,都没有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
课堂练习
四 综合创新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物质,形成了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
课堂练习
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还会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诱发植物病虫害,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也会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建筑设施都有直接和潜在的危害,如酸雨可使儿童免疫功能下降,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增加,同时可使老人眼部、呼吸道患病率增加。酸雨防治措施主要有(1)开发新能源,如氢能、太阳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等。(2)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工业生产中需排放的气体处理达标后再排放。(4)少开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5)少用煤,使用天然气等较清洁的能源。
课堂练习
1.酸雨的形成是物质发生了  化学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的结果。
2.酸雨是指pH小于  5.6  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3.写出两条防治酸雨的措施:  开发新能源  、  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合理即可)  。
化学
5.6
开发新能源
使用燃煤脱硫技
术(合理即可)
课堂练习
五 课堂实验再现
实验一:蜡烛燃烧实验
课堂练习
1.所需实验材料:蜡烛、透明玻璃杯、试管夹、  玻璃片  、火柴。
2.我们发现直接观察现象并不明显,我们可以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悬空倒扣在蜡烛上,这时仔细观察玻璃杯内壁,我们发现杯内壁上出现了( B )。
A.白色颗粒 B.水雾 C.白色液体
玻璃片
B
课堂练习
3.本实验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的现象有  蜡变成蜡油  ,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有  玻璃杯内壁产生水雾、玻璃片变黑  ,你的判断理由是  蜡变成蜡油没有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水、炭黑都是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
蜡变成蜡油
玻璃杯内壁产生水雾、玻璃片变黑
蜡变成蜡油没有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水、炭黑都是
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课堂练习
实验二:加热白砂糖实验
课堂练习
1.所需实验材料:长柄金属汤匙、  白砂糖  、蜡烛、火柴、盘子。
2.加热白砂糖不同阶段的状态变化是  固体 液体 固  。
3.加热白砂糖不同阶段的颜色变化是  白色 黄色 棕色 黑色

4.加热白砂糖不同阶段的气味变化是  无 味 焦糖香味 焦味   。
白砂糖
固体→液体→固体
白色→黄色→棕色→
黑色
无味→焦糖香味→焦味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