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
02 选择题
1.(23-24三年级下·山东济南·期末)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 )位置改变而改变。早晨的影子( ),中午的影子( ),傍晚的影子( )。
①太阳 ②物体 ③长 ④短
A.①③④③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②
2.(23-24三年级下·山东济南·期末)人们在海边远望归航的船队,发现总是先看到航行在最前面的第一只船,并且最先看到( ),再看到( ),由此推断出大地是( )的。
①船身 ②桅杆 ③球体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3.(23-24三年级下·云南文山·期末)意大利物理学家( )用自己制造的一架放大20倍望远镜,首先发现了月球上的山脉,以及木星的四颗卫星。
A.傅科 B.哥白尼 C.伽利略
4.(23-24三年级下·河北张家口·期末)我国历史上最有卓见的宇宙思想是( )。
A.盖天说 B.宣夜说 C.浑天说
5.(23-24三年级下·河北沧州·期末)晚上,晴朗的夜空挂着一轮弯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残月蛾眉月,农历上半月
B.上弦月,农历下半月
C.下弦月,农历下半月
6.(23-24三年级下·河北张家口·期末)下面关于月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月球表面一马平川,都是平原
B.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C.月球是地球最近的“邻居”,是夜空中最明亮的天体
7.(23-24三年级下·四川凉山·期末)科学家用下列哪种设备或物品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
A.激光反射器 B.火箭 C.尺子
8.(23-24三年级下·重庆忠县·期末)每天中午到傍晚,物体的影子会( )。
A.不变 B.变长 C.变短
9.(23-24三年级下·北京·期末)关于日、地、月的相对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一周,形成四季
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形成昼夜交替
C.月球绕地球自东向西公转,形成月相变化
10.(23-24三年级下·河北保定·期末)地球上的海洋分为四个大洋,其中最大的是( )。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太平洋
11.(23-24三年级下·广东阳江·期末)太阳位置升高时,影子会越来( )。
A.越长 B.越短 C.越小
12.(23-24三年级下·山西晋中·期末)下面测量太阳高度角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太阳高度角的是( )。
A.A B.B C.C
13.(23-24三年级下·山西太原·期末)小卓用油泥在塑料盆里塑造不平整的地形,然后模拟“降雨”,这是为了模拟( )的形成。
A.山脉 B.河流和湖泊 C.沙漠
14.(23-24三年级下·山西太原·期末)地下水的主要来源是( )。
A.人工灌溉的水 B.地表水的渗透 C.海水的蒸发
15.(23-24三年级下·山西太原·期末)地球上面积最大、储量最多的水体是( )。
A.河流 B.湖泊 C.海洋
16.(23-24三年级下·云南玉溪·期末)在海边看进港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这说明( )。
A.海水遮挡 B.地球是球形的 C.海面是平的
17.(23-24三年级下·山西太原·期末)为了补充地下水资源,人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过度开采地下水 B.修建更多的水库 C.雨水回灌地下,铺设透水路面
18.(23-24三年级下·山西太原·期末)小卓在沙滩上玩耍,发现海水不能直接饮用,其原因是( )。
A.海水中有大量细菌 B.海水温度太低 C.海水含有大量盐分,味道苦咸
19.(23-24三年级下·山西太原·期末)下列水体中,属于淡水资源的是( )。
A.海洋 B.地下水 C.咸水湖
20.(22-23三年级下·四川乐山·期末)做“模拟河流和湖泊的形成”的实验时,应在( )筑坝。
A.高处 B.平坦处 C.低洼处
21.(23-24三年级下·辽宁大连·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海水中有盐类物质 B.海水又苦又咸 C.海水能直接饮用
22.(23-24三年级下·河北保定·期末)一天中,影子变化的规律是( )。
A.长—短—长 B.短—短—长 C.长—长—短
23.(23-24三年级下·湖南益阳·期末)做地球的主题海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主题色彩用蓝色
B.随意从网上下载图片使用
C.文字资料要能被查验到
24.(23-24三年级下·北京平谷·期末)以下是一个月中某几天的月相,正确的排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③①⑤ C.⑤③②④① D.②④①③⑤
25.(23-24三年级下·湖南益阳·期末)潮汐现象形成的原因是( )。
A.沿海地区发生地震
B.太阳对月球的引力作用
C.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
26.(23-24三年级下·四川巴中·期末)求生者在山上寻找水源时,发现了一片植被茂密的区域,这说明该区域可能存在( )。
A.地下水源 B.雨水较多 C.河流或湖泊 D.海水蒸发产生的雾气
27.(23-24三年级下·河北保定·期末)关于地球的形状,下列描述中最准确的是( )。
A. B. C.
28.(23-24三年级下·河北保定·期末)农历初三的月亮形状是( )。
A. B. C.
29.(23-24三年级下·吉林长春·期末)小明利用天文望远镜观察了中秋节之后半个月的月相变化,他观察到月相变化的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30.(23-24三年级下·吉林长春·期末)地球上水资源总量大约是14亿立方千米。下列选项中,属于咸水资源的是( )。
A.河流 B.海水 C.地下水 D.高山积雪
31.(23-24三年级下·河北保定·期末)在观察月相变化规律时,应该按照农历时间,连续( )对月相进行观察。
A.29天半 B.21天 C.一个月
32.(23-24三年级下·河北保定·期末)“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真切地描述了( )月亮的形状。
A.农历初三 B.农历十五 C.八月十五
33.(23-24三年级下·河北保定·期末)夜空中最明亮的天体是( ),它也是地球的近邻。
A.月球 B.金星 C.太阳
34.(23-24三年级下·吉林长春·期末)冬季,同学们在操场上堆了一个雪人。小明记录了雪人的影子长度从早到晚的变化情况,8点时影子长度最可能为( )。
观察时间 8点 10点 12点 14点 16点
影子长度 112厘米 46厘米 103厘米 130厘米
A.20厘米 B.60厘米 C.100厘米 D.140厘米
35.(23-24三年级下·河北保定·期末)月相的变化周期大约是( )。
A.一个星期 B.10天 C.29天半
36.(23-24三年级下·北京平谷·期末)人们常说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是因为( )。
A.地球上陆地面积大,绿草覆盖面积多
B.地球上水域面积大
C.地球上森林茂密,覆盖面积大
D.可能与地球的大气层有关。
37.(23-24三年级下·重庆开州·期末)阅读下表,解释原因。
长度 与太阳直径的比值
太阳直径 1392000千米 1
地球直径 12756千米 约为1/109
月球直径 3476千米 约为1/400
日地距离 149597870千米 约为107
月地距离 384404千米 约为0.27
表中数据显示太阳、地球、月球的大小及日月与地球的距离。当人们在地球上观察太阳、月球时,却觉得它们一样大,原因是______。
A.太阳的光照在月球表面
B.因为人们在地球上同一个地方观察
C.月球离地球更近
38.(23-24三年级下·重庆万州·期末)人们常说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是因为( )。
A.地球上陆地面积大,绿草覆盖面积广
B.地球上水域面积大
C.地球上森林茂密,覆盖面积大
39.(23-24三年级下·重庆万州·期末)我们在观察旗杆的影子时,发现一天当中影子最短的时间是( )。
A.早上 B.中午 C.下午
40.(23-24三年级下·重庆万州·期末)从古至今,人类都在不断探索月球的秘密,发现月球( )。
A.大小在不断改变 B.表面凹凸不平 C.本身会发光
41.(23-24三年级下·重庆万州·期末)用手电简照射桌子上的杯子,杯子就在桌子上产生了影子。手电筒离杯子越近影子会越( )。
A.大 B.小 C.不变
42.(23-24三年级下·湖南娄底·期末)如果太阳在物体的东边,那么影子在物体的( )。
A.西边 B.南边 C.后面
43.(23-24三年级下·湖南娄底·期末)阳光下,某一物体的影子由长到短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应该发生在( )。
A.早晨 B.下午 C.上午
44.(23-24三年级下·重庆长寿·期末)“月海”其实不是海,而是人们看到月球表面上隐含的( )地区。
A.高原 B.环形山 C.平原
45.(23-24五年级上·河南驻马店·期末)如下图所示,会发生的现象是( )。
A.日食 B.月食 C.不能确定
46.(23-24三年级下·湖南常德·期末)下列物体中,属于固体的是( )。
A.牛奶 B.积木 C.胶水
47.(23-24三年级下·湖南常德·期末)物体的影子总是在( )的一面。
A.背光 B.向光 C.无光
48.(23-24三年级下·四川宜宾·期末)为了更好地观测阳光下的影子,莉莉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日晷,请你告诉她制作简易日晷的正确步骤是( )。
①在纸板中心竖直地立上短杆 ②在纸板上描绘影子
③根据太阳找方向 ④对准方向,平放纸板
A.②④③① B.③②①④ C.③④①②
49.(23-24三年级下·四川宜宾·期末)关于地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有各种生命存在 B.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小 C.地球在宇宙中是静止的
50.(23-24三年级下·四川宜宾·期末)探探发现影子会随着太阳的位置发生变化,影子的长度是( )。
A.早晚长、中午短 B.早晚短、中午长 C.早上长、晚上短
51.(23-24三年级下·甘肃定西·期末)下列能说明月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是( )。
A.月球上没有空气 B.月球上没有水 C.以上都是
52.(23-24三年级下·河南信阳·期末)月球是围绕地球运动的( )。
A.行星 B.卫星 C.彗星
53.(23-24三年级下·黑龙江哈尔滨·期末)地形图上,一般用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 ( )。
A.深度不同的海洋 B.海拔不同的平原 C.海拔不同的山地
54.(23-24三年级下·四川宜宾·期末)在地球上看,太阳和月球看起来大小差不多,是因为( )。
A.月球距离地球比较远
B.太阳距离地球比较远
C.太阳和月球本身大小一样
55.(23-24三年级下·四川宜宾·期末)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绕地球航行了一圈,人们才开始接受地球是( )的观点。
A.球体 B.长方形 C.三角形
56.(23-24三年级下·四川宜宾·期末)月相是呈周期性变化的,十五的月相可能是( )。
A. B. C.
57.(23-24三年级下·甘肃兰州·期末)北半球的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的变化规律是( )。
A.东→北→西 B.西→南→东 C.西→北→东
58.(23-24三年级下·甘肃定西·期末)两次月圆的时间间隔大约是( )。
A.15天 B.30天 C.365天
59.(23-24三年级下·甘肃平凉·期末)下列关于太阳、地球、月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上有黑子
B.地球上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一样多
C.月球表面有月海,说明月球上有液态水
60.(23-24三年级下·甘肃平凉·期末)如图,小慧利用简易日晷记录了一天的影子变化,那么11时的影子可能是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参考答案
1.A
【解析】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改变。早晨,太阳在东方,物体的影子朝向西方,且影子较长,所以第一个空填①,第二个空填③。中午时,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较高,物体的影子较短,所以第三个空填④。傍晚,太阳在西方,物体的影子朝向东方,影子又变长了,所以第四个空填③。故选A。
2.B
【解析】当船只从远处驶向岸边时,由于地球表面是球形的,视线会被海面的弧度阻挡。因此,人们会先看到船只较高的部分(如桅杆,对应②),随着船只靠近,较低的部分(如船身,对应①)才逐渐出现。这种现象说明大地是球体(对应③)。通过观察船只归航的顺序,可以推断地球的形状。故选B。
3.C
【解析】根据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知识,首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球,首先发现了月球上的山脉的科学家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故选C。
4.B
【解析】宣夜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观,由东汉时期的学者张衡提出。宣夜说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天体(包括地球)漂浮在无边无际的气体之中,这种气体被称为“元气”。宣夜说打破了之前浑天说和盖天说中宇宙有限的观点,提出了更为先进的宇宙无限论,是中国古代宇宙思想中的重要里程碑。故选B。
5.C
【解析】A.“残月蛾眉月,农历上半月”,残月属于下半月,所以A选项错误;
B.“上弦月,农历下半月”,上弦月属于上半月,所以B选项错误;
C.“下弦月,农历下半月”下弦月属于下半月,该选项说法正确;
由以上分析可知,C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6.A
【解析】A.月球表面并不是一马平川,而是布满了山脉、火山、陨石坑和峡谷等多种地形。选项符合题意;
B.月球确实是围绕地球运行的天然卫星。选项不符合题意;
C.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的天体,并且在满月时,它是夜空中最明亮的天体。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A
【解析】科学家使用激光反射器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具体来说,这种方法被称为激光测距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的阿波罗登月任务中,宇航员在月球表面放置了几个激光反射器。科学家从地球上向这些反射器发射激光,并测量激光从发射到返回地球所需的时间。由于已知光速,科学家可以通过时间计算出激光往返的总距离,再除以2,就得到了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火箭是用来将宇航员和设备送入太空的,尺子则因为距离太远而无法使用。故选A。
8.B
【解析】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早上到中午由长变短,中午到傍晚由短变长。故选B。
9.C
【解析】月球绕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相同。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时,月球、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导致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照亮的部分发生变化。因此,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月球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形成月相变化。其他两个选项描述的是正确的天文现象。故选C。
10.C
【解析】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海洋占71%,陆地占29%,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则大多分布在南半球,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故选C。
11.B
【解析】太阳是光源,光源位置越高,物体的影子就越短,故选B。
12.C
【解析】阳光照射到地面上,阳光与地平面的夹角就是太阳高度角,可以表示太阳的高度。故选C。
13.B
【解析】小卓用油泥在塑料盆里塑造不平整的地形,然后模拟“降雨”,这是为了模拟河流和湖泊的形成。通过模拟降雨来观察水流在地形中的流动路径,以及如何在地形低洼处形成积水,从而模拟河流和湖泊的形成过程。山脉和沙漠的形成机制与降雨模拟实验不太相关,因此正确答案是河流和湖泊。故选B。
14.B
【解析】地下水主要通过降水(如雨水、雪水)渗透到地下,以及地表水体(如河流、湖泊)的水通过土壤和岩石层渗透到地下形成。人工灌溉的水可能会部分转化为地下水,但这不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海水的蒸发则与地下水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故选B。
15.C
【解析】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并且包含了地球上绝大部分的水资源。相比之下,河流和湖泊的面积和储量都远远小于海洋。故选C。
16.B
【解析】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通过应用遥感技术,能够精确的计算出地球形状的各种数据,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由于地球是球体,所以在海边看进港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逐渐看到船身。故选B。
17.C
【解析】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可能引起地面沉降等环境问题,不是补充地下水的合理措施。修建更多的水库可以储存水资源,但不直接补充地下水。雨水回灌地下和铺设透水路面则有助于将雨水引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是一种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方法。故选C。
18.C
【解析】海水含有大量的盐分和其他矿物质,其含盐量大约为3.5%,这使得海水的味道苦咸,且直接饮用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如导致脱水、电解质失衡等。虽然海水中也可能存在细菌,但这不是海水不能直接饮用的主要原因。海水温度太低也不会影响其直接饮用的安全性。故选C。
19.B
【解析】地下水是指储存在地下岩石孔隙和裂隙中的水,通常是淡水。海洋和咸水湖含有较高的盐分,不属于淡水资源。故选B。
20.C
【解析】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实验步骤:①用油泥在塑料盒里塑造一块不平整的地形,往模拟地形“降水”。②选择低洼处筑坝,观察“河流”“湖泊”的形成。故选C。
21.C
【解析】海水含有大量的盐类物质,确实又苦又咸,而且直接饮用海水会导致人体脱水,因为海水中盐分过高,会使得人体为了排出这些盐分而消耗更多的水分,从而造成脱水和健康问题。因此,海水不能直接饮用,需要经过淡化处理才能成为适合饮用的水。故选C。
22.A
【解析】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运动,太阳东升西落,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东→南→西;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是低→高→低;影子位置的变化规律是西→北→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故选A。
23.B
【解析】在使用图片时,需要确保图片的版权和使用许可。随意从网上下载图片可能会侵犯他人的版权,因此在制作海报时应使用版权免费或者已经获得授权的图片。此外,确保文字资料可被查验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主题色彩用蓝色则是合适的,因为蓝色常常与地球、宇宙和宁静相关联,适合作为地球主题海报的色彩。故选B。
24.C
【解析】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变圆,亮面在右面;下半月由圆变缺,亮面在左面。图中的月相图排列为⑤③②④①。故选C。
25.C
【解析】潮汐是由于月球对地球上海水的引力作用引起的。月球对地球的引力造成了地球上的水体(主要是海洋)在面向月球和背向月球的地方形成隆起,这就是所谓的涨潮,而在其他方向则形成落潮。故选C。
26.A
【解析】植被的生长需要水分,如果一片区域植被茂密,很可能是因为地下有水源,植物能够从地下水中获得所需的水分。题目中提到的是在山上寻找水源,所以不可能是河流或湖泊;如果是因为雨水较多,那么整个山上的植被应该都是茂密的;海水蒸发产生的雾气虽然也能提供水分,但通常不会导致山上特定区域的植被茂密。故选A。
27.C
【解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到地球是正圆形的,最后人们才认识到地球近似球体。故选C。
28.A
【解析】农历初三的月亮被称为蛾眉月,因为这时候的月亮形状像细弯的眉毛。故选A。
29.D
【解析】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上半月由亏到圆,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增大,直至满月,亮面在月球的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亮面面积逐渐减小,直至朔月,亮面在月球的左侧。所以中秋节之后半个月的月相变化的正确排序是③①②,故选D。
30.B
【解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为淡水和咸水。咸水主要是指海水,而淡水包括河流、地下水和高山积雪等。因此,在给出的选项中,属于咸水资源的是:海水,选B。
31.A
【解析】在观察月相变化规律时,应该按照农历时间,连续29天半对月相进行观察。这是因为月球绕地球一周大约需要29.5天,这个周期称为一个朔望月,是农历月份的基础。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可以观察到月相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的变化过程。故选A。
32.A
【解析】“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真切地描述了农历初三月亮的形状。在这个时候,月亮通常呈现为一弯细小的弯月,形状像弓,故选A。
33.A
【解析】夜空中最明亮的天体是月球,它也是地球的近邻。太阳虽然在白天是最亮的天体,但在夜晚并不出现在天空中。金星本身不发光,但它能够反射太阳光。金星虽然也是夜空中非常明亮的天体,但其亮度通常不如月球。故选A。
34.D
【解析】在一天中,太阳的位置会随着时间而变化,从而影响物体的影子长度。早晨和傍晚,太阳角度较低,影子较长;中午太阳几乎在头顶,影子最短。一天中早上到中午影子会逐渐变短,所以早上八点时影子要比十点长,故选D。
35.C
【解析】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月相圆缺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为29天半,所以C符合题意。
36.B
【解析】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的星球。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匀,地球上水域面积大,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相互穿插分割,海洋占71%,陆地占29%,因此人们称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故选B。
37.C
【解析】太阳比月球大400倍,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是月亮和地球距离的400倍。由于太阳离地球远,月球离地球近,所以站在地球上,我们看到的太阳和月亮是差不多大的。在真实的太空中,太阳比月球大得多。
38.B
【解析】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的星球。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匀,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相互穿插分割,海洋占71%,陆地占29%,因此人们称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
39.B
【解析】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同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早上到中午由长变短;中午到傍晚由短变长,正午时候影子最短。
40.B
【解析】A.大小在不断改变,错误;月球大小并没有改变;
B.表面凹凸不平,正确;
C.本身会发光,错误;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物体,月光是反射的太阳光。
41.A
【解析】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遮挡物和屏之间的距离一定时,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远影子小,距离近影子大。因此,手电简离杯子越近影子会越大。
42.A
【解析】影子是人或物体遮住光线而投下的暗影。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影子出现的方向总是与光源的方向相反。如果太阳在物体的东边,那么影子在物体西边。故选A。
43.C
【解析】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规律是上午影子由长逐渐变短;下午影子由短逐渐变长。方向由西逐渐转向东。阳光下,某一物体的影子由长到短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应该发生在上午。故选C。
44.C
【解析】球表面高低不平,月亮的正面有明、暗两个区域,明亮的部分是山区和高地,暗灰的部分则是月海。月球上的月陆区域峰峦起伏,山脉横贯;而月海并非月球上面的海洋,而是月面上的广阔平原。
45.B
【解析】月球围绕着地球旋转,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旋转,日食和月食就是由于这两种运动所产生的结果。月食是当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射向月球的光,太阳光照不到月球上,看不到月球而形成的。
46.B
【解析】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牛奶、胶水属于液体,积木属于固体。故选B。
47.A
【解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所以物体的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故选A。
48.C
【解析】制作简易日晷的正确步骤应该是:
根据太阳找方向(③):首先,需要确定太阳的位置,这通常是通过观察太阳的运动方向来完成的。在北半球,太阳从东方升起,向西方落下,因此日晷的指针(短杆)应该指向北面。
对准方向,平放纸板(④):在确定了方向之后,将纸板平放在地面上,并确保它对准了正确的方向,即纸板上的某一边缘指向南北方向。
在纸板中心竖直地立上短杆(①):在纸板中心位置竖立短杆,这根短杆将作为日晷的指针,其影子将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
在纸板上描绘影子(②):当短杆在阳光下投下影子时,可以在纸板上描绘出影子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多次描绘影子的位置,从而制作出日晷的刻度。
故选C。
49.C
【解析】A.地球上有各种生命存在,这是正确的,地球是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选项正确;
B.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小,这也是正确的,地球表面大约有71%的面积被海洋覆盖,而陆地面积约占29%,选项正确;
C.地球在宇宙中并不是静止的,它是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自身也在自转,选项错误;
故选C。
50.A
【解析】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早晨太阳高度小,物体影子长;随着太阳高度变大,物体影子逐渐缩短,中午时太阳高度最大,物体影子最短;下午太阳西移,太阳高度变小,影子逐渐变长,所以一天中,影子的长度是早晚长,中午短。故选A。
51.C
【解析】生命的三大基本要素——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月球上一样也不具备。月球为真空状态,导致人无法呼吸,没有液态水,白天最高160摄氏度,夜间最低-180摄氏度,远远超过人类和一般生物所能承受的极限,缺少氧气、水、温度和食物等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条件,故选C。
52.B
【解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月球围绕地球转,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故选B。
53.A
【解析】在地形图上,一般用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海洋,用绿色表示平原,棕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
54.B
【解析】太阳虽然很大,但是离地球很遥远。月亮虽然比地球小的很多,比太阳更小的很多,但是月亮离地球近,看起来就会大。因为太阳比月亮离地球更远,所以我们肉眼所看到的差不多大小。故选B。
55.A
【解析】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环球航行。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队又回到了出发地,完成了环球航行,人们才接受地球是球体的观点。故选A。
56.C
【解析】月相是指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阳光照亮的部分,它随着月球绕地球公转而呈现周期性变化。每个月的十五号左右,月亮通常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一条直线上,这时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月亮被照亮,这种月相称为满月。因此,十五的月相可能是满月。A是残月,B是上弦月,故选C。
57.C
【解析】一天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早上的时候太阳从东方升起,影子在西;随着中午的到来太阳逐渐到了南方,影子朝向北方;到了下午太阳西下,影子朝向东。太阳一天的方向变化是东→南→西,所以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变化的规律是:西→北→东。
58.B
【解析】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是农历一个月循环一次。所以两次月圆的时间间隔大约是30天。
59.A
【解析】A.太阳上有黑子,正确;
B.地球上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一样多,错误;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多余陆地面积;
C.月球表面有月海,说明月球上有液态水,错误;月海是盆地,不是海洋。
60.B
【解析】一天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早上的时候太阳从东方升起,影子在西;随着中午的到来太阳逐渐到了南方,影子朝向北方。那么11时的影子应该在西北方向,且靠近12时正北方向的影子,所以可能是图中的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