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加强提升课7 种群基因频率计算及其应用(课件 学案,共2份)2026届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加强提升课7 种群基因频率计算及其应用(课件 学案,共2份)2026届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5-12 07:53:13

文档简介

种群基因频率计算及其应用
常染色体上基因频率的计算
(1)已知常染色体上各种基因型的个体数,计算基因频率
某基因频率=×100%
PA=×100%
Pa=×100%
(A、a为基因,AA、Aa、aa为三种基因型个体数)
(2)已知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
设有N个个体的种群,AA、Aa、aa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n3,A、a的基因频率分别用PA、Pa表示,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用PAA、PAa、Paa表示,则:
PA===PAA+PAa
Pa===Paa+PAa
由以上公式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某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杂合子的频率。
1.(2023·湖北高考18题)某二倍体动物种群有100个个体,其常染色体上某基因有A1、A2、A3三个等位基因。对这些个体的基因A1、A2、A3进行PCR扩增,凝胶电泳及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该种群中A3的基因频率是(  )
A.52%         B.27%
C.26% D.2%
2.(2025·江苏扬州检测)在实验室内一个随机交配的某蝴蝶种群,共有蝴蝶10 000只,且群体达到了遗传平衡,9%的蝴蝶体色为白色,该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e决定;91%为花斑色,由基因E决定。向该种群引入与原种群数量相同的白色蝴蝶,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引入蝴蝶前杂合花斑蝴蝶有4 200只
B.引入蝴蝶后e基因的频率升高为65%
C.引入蝴蝶后E基因的频率保持不变
D.引入蝴蝶会促进该蝴蝶种群发生进化
性染色体上基因频率的计算
(1)计算公式(p为XA的基因频率,q为Xa的基因频率)
p=×100%;
q=×100%。
(2)例析说明
以色盲为例,相关基因用B、b表示:
①男性中相关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
应用:当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时,在雄性个体中,某一基因的频率等于该基因型的频率,求出了相关的基因型频率,就等于求出了基因频率。
②人群中色盲基因的频率=男性中色盲基因的频率=女性中色盲基因的频率
③色盲在男女性中发病率的关系
色盲在女性中的发病率=(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2。
3.某生物兴趣小组抽样调查的500人中,各种基因型和人数情况如下表所示,则这500人中,Xb的基因频率为(  )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人数 278 14 8 170 30
A.5.2%         B.6%
C.7.5% D.20%
4.某自然人群中,红绿色盲致病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p,则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①男性和女性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均为p
②人群中,色盲男性占p/2,色盲女性占p2/2
③男性中,a基因的频率>p,女性中,a基因的频率<p
④男性中色盲患者占p/2,女性中色盲患者占p2/2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利用遗传平衡定律求基因型频率
 (1)前提条件:①种群非常大;②所有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③没有迁入和迁出;④没有自然选择;⑤没有基因突变。
(2)计算公式:当等位基因只有两个(A、a)时,设p表示A的基因频率,q表示a的基因频率,则
基因型AA的频率=p2;
基因型Aa的频率=2pq;
基因型aa的频率=q2。
(3)当已知基因型aa的频率为x%时,则a的基因频率为,A的基因频率为1-。AA基因型频率为(1-)2;Aa基因型频率为2··(1-)。
5.(2022·海南高考15题)匍匐鸡是一种矮型鸡,匍匐性状基因(A)对野生性状基因(a)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某鸡群中野生型个体占20%,匍匐型个体占80%,随机交配得到F1,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F1中匍匐型个体的比例为12/25
B.与F1相比,F2中A基因频率较高
C.F2中野生型个体的比例为25/49
D.F2中a基因频率为7/9
6.(2024·吉林长春期末)在一个较大的果蝇种群中,雌雄果蝇数量相等,且雌雄个体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80%,b的基因频率为20%,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雄果蝇中出现基因型为bb的概率为4%
B.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雄果蝇的概率约为17%
C.若B、b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XbY的基因型频率为20%
D.若B、b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则说明该果蝇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
加强提升课7 种群基因频率计算及其应用
即学即用
1.B 分析图形可知,该动物种群个体数为100,其中有2个个体的基因型为A3A3,15个个体的基因型为A1A3,35个个体的基因型为A2A3,则该种群中A3的基因频率=(2×2+15+35)÷(100×2)×100%=27%,B符合题意。
2.C 该蝴蝶种群是理想种群且处于遗传平衡,9%的蝴蝶体色为白色,该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e决定,ee基因型频率=9%,e基因频率=0.3,E基因频率=0.7,Ee基因频率=2×0.3×0.7=0.42,引入蝴蝶前杂合花斑蝴蝶有0.42×10 000=4 200只,A正确;引入10 000只白蝴蝶后,ee基因型的个体数=10 000+0.09×10 000=10 900,Ee个体数有4 200,所以e基因频率=(10 900×2+4 200)÷40 000=0.65,引入前e基因频率为0.3,引入后e基因的频率升高为65%,B正确;引入前EE基因型频率为0.7×0.7=0.49,个体数为4 900,Ee个体数为4 200,引入蝴蝶后E基因频率=(4 900×2+4 200)÷40 000=35%,C错误;引入蝴蝶后该蝴蝶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种群发生了进化,D正确。
3.C Xb基因的总数=14+8×2+30=60,(XB+Xb)基因的总数=(278+14+8)×2+170+30=800。根据种群中某基因频率=种群中该基因总数/种群中该对等位基因总数×100%,得出Xb的基因频率=×100%=×100%=7.5%。
4.A 红绿色盲致病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p,在男性和女性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均为p,①正确,③错误;色盲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男性含有色盲基因即患色盲,男性中色盲患者占p,人群中,男女个体数理论上各占1/2,色盲男性占p/2,女性两条X染色体上均出现色盲基因才患色盲,女性中色盲患者占p2,人群中色盲女性占p2/2,②正确,④错误。
5.D 依题意,A基因纯合致死,基因型为Aa的个体表现为匍匐性状,基因型为aa的个体表现为野生性状。亲本基因型及比例为aa=20%、Aa=80%,则A基因频率=40%、a基因频率=60%,随机交配的F1中AA=16%、Aa=48%、aa=36%,其中AA个体死亡,则存活的F1中匍匐型个体(Aa)的比例为4/7,野生型个体(aa)的比例为3/7,A错误;由上述分析可推知,F1中A基因频率=2/7、a基因频率=5/7,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的F2中,AA=4/49(死亡)、Aa=20/49、aa=25/49,则存活的F2中匍匐型个体(Aa)的比例为4/9,野生型个体(aa)的比例为5/9,可计算F2中A基因频率=2/9、a基因频率=7/9,与F1相比,F2中A基因频率较低,B、C错误,D正确。
6.C 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雄果蝇中出现基因型为bb的概率为20%×20%=4%,A正确;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出现基因型为BB的概率为80%×80%=64%,出现基因型为Bb的概率为2×80%×20%=32%,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雄果蝇的概率为32%÷(32%+64%)×1/2≈17%,B正确;若B、b只位于X染色体上,b的基因频率为20%,在雄性个体中,XbY占20%,而雌雄数量相等,所以该种群中XbY的基因型频率为20%/2=10%,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若B、b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则说明该果蝇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D正确。
3 / 3(共20张PPT)
加强提升课7 
种群基因频率计算及其应用
高中总复习·生物
常染色体上基因频率的计算
(1)已知常染色体上各种基因型的个体数,计算基因频率
某基因频率= ×100%
PA= ×100%
Pa= ×100%
(A、a为基因,AA、Aa、aa为三种基因型个体数)
(2)已知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
设有N个个体的种群,AA、Aa、aa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n3,A、a的
基因频率分别用PA、Pa表示,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用PAA、
PAa、Paa表示,则:
PA= = =PAA+ PAa
Pa= = =Paa+ PAa
由以上公式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某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 杂合子的频率。
1. (2023·湖北高考18题)某二倍体动物种群有100个个体,其常染色体上
某基因有A1、A2、A3三个等位基因。对这些个体的基因A1、A2、A3进行PCR扩增,凝胶电泳及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该种群中A3的基因频率是(  )
A. 52% B. 27%
C. 26% D. 2%

解析: 分析图形可知,该动物种群个体数为100,其中有2个个体的基
因型为A3A3,15个个体的基因型为A1A3,35个个体的基因型为A2A3,则该
种群中A3的基因频率=(2×2+15+35)÷(100×2)×100%=27%,B
符合题意。
2. (2025·江苏扬州检测)在实验室内一个随机交配的某蝴蝶种群,共有蝴蝶10 000只,且群体达到了遗传平衡,9%的蝴蝶体色为白色,该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e决定;91%为花斑色,由基因E决定。向该种群引入与原种群数量相同的白色蝴蝶,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引入蝴蝶前杂合花斑蝴蝶有4 200只
B. 引入蝴蝶后e基因的频率升高为65%
C. 引入蝴蝶后E基因的频率保持不变
D. 引入蝴蝶会促进该蝴蝶种群发生进化

解析: 该蝴蝶种群是理想种群且处于遗传平衡,9%的蝴蝶体色为白色,该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e决定,ee基因型频率=9%,e基因频率=0.3,E基因频率=0.7,Ee基因频率=2×0.3×0.7=0.42,引入蝴蝶前杂合花斑蝴蝶有0.42×10 000=4 200只,A正确;引入10 000只白蝴蝶后,ee基因型的个体数=10 000+0.09×10 000=10 900,Ee个体数有4 200,所以e基因频率=(10 900×2+4 200)÷40 000=0.65,引入前e基因频率为0.3,引入后e基因的频率升高为65%,B正确;引入前EE基因型频率为0.7×0.7=0.49,个体数为4 900,Ee个体数为4 200,引入蝴蝶后E基因频率=(4 900×2+4 200)÷40 000=35%,C错误;引入蝴蝶后该蝴蝶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种群发生了进化,D正确。
性染色体上基因频率的计算
(1)计算公式(p为XA的基因频率,q为Xa的基因频率)
p= ×100%;
q= ×100%。
(2)例析说明
以色盲为例,相关基因用B、b表示:
①男性中相关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
应用:当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时,在雄性个体中,某一基因的频率等于该
基因型的频率,求出了相关的基因型频率,就等于求出了基因频率。
②人群中色盲基因的频率=男性中色盲基因的频率=女性中色盲基因
的频率
③色盲在男女性中发病率的关系
色盲在女性中的发病率=(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2。
3. 某生物兴趣小组抽样调查的500人中,各种基因型和人数情况如下表所
示,则这500人中,Xb的基因频率为(  )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人数 278 14 8 170 30
A. 5.2% B. 6%
C. 7.5% D. 20%

解析: Xb基因的总数=14+8×2+30=60,(XB+Xb)基因的总数=
(278+14+8)×2+170+30=800。根据种群中某基因频率=种群中该
基因总数/种群中该对等位基因总数×100%,得出Xb的基因频率=
×100%= ×100%=7.5%。
4. 某自然人群中,红绿色盲致病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p,则有关分析正确的
是(  )
①男性和女性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均为p
②人群中,色盲男性占p/2,色盲女性占p2/2
③男性中,a基因的频率>p,女性中,a基因的频率<p
④男性中色盲患者占p/2,女性中色盲患者占p2/2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解析: 红绿色盲致病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p,在男性和女性中,a基因的
基因频率均为p,①正确,③错误;色盲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男性含有
色盲基因即患色盲,男性中色盲患者占p,人群中,男女个体数理论上各
占1/2,色盲男性占p/2,女性两条X染色体上均出现色盲基因才患色盲,女
性中色盲患者占p2,人群中色盲女性占p2/2,②正确,④错误。
利用遗传平衡定律求基因型频率
(1)前提条件:①种群非常大;②所有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③没有
迁入和迁出;④没有自然选择;⑤没有基因突变。
(2)计算公式:当等位基因只有两个(A、a)时,设p表示A的基因频
率,q表示a的基因频率,则
基因型AA的频率=p2;
基因型Aa的频率=2pq;
基因型aa的频率=q2。
(3)当已知基因型aa的频率为x%时,则a的基因频率为 ,A的基因
频率为1- 。AA基因型频率为(1- )2;Aa基因型频率为
2· ·(1- )。
5. (2022·海南高考15题)匍匐鸡是一种矮型鸡,匍匐性状基因(A)对野
生性状基因(a)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A基因纯合时会导
致胚胎死亡。某鸡群中野生型个体占20%,匍匐型个体占80%,随机交配
得到F1,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F1中匍匐型个体的比例为12/25
B. 与F1相比,F2中A基因频率较高
C. F2中野生型个体的比例为25/49
D. F2中a基因频率为7/9

解析: 依题意,A基因纯合致死,基因型为Aa的个体表现为匍匐性
状,基因型为aa的个体表现为野生性状。亲本基因型及比例为aa=20%、
Aa=80%,则A基因频率=40%、a基因频率=60%,随机交配的F1中AA
=16%、Aa=48%、aa=36%,其中AA个体死亡,则存活的F1中匍匐型个
体(Aa)的比例为4/7,野生型个体(aa)的比例为3/7,A错误;由上述分
析可推知,F1中A基因频率=2/7、a基因频率=5/7,F1雌、雄个体随机交
配得到的F2中,AA=4/49(死亡)、Aa=20/49、aa=25/49,则存活的F2
中匍匐型个体(Aa)的比例为4/9,野生型个体(aa)的比例为5/9,可计
算F2中A基因频率=2/9、a基因频率=7/9,与F1相比,F2中A基因频率较
低,B、C错误,D正确。
6. (2024·吉林长春期末)在一个较大的果蝇种群中,雌雄果蝇数量相等,且雌雄个体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80%,b的基因频率为20%,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雄果蝇中出现基因型为bb的概率为4%
B. 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雄果蝇的概率约为17%
C. 若B、b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XbY的基因型频率为20%
D. 若B、b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则说明该果蝇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

解析: 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雄果蝇中出现基因型为bb的概率为20%×20%=4%,A正确;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出现基因型为BB的概率为80%×80%=64%,出现基因型为Bb的概率为2×80%×20%=32%,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雄果蝇的概率为32%÷(32%+64%)×1/2≈17%,B正确;若B、b只位于X染色体上,b的基因频率为20%,在雄性个体中,XbY占20%,而雌雄数量相等,所以该种群中XbY的基因型频率为20%/2=10%,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若B、b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则说明该果蝇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D正确。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