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
1.判断关于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表述的正误
(1)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分裂Ⅰ时染色单体分开。( )
(2)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受精时,F1雌雄配子的组合方式有9种。( )
(3)基因的分离发生在配子形成的过程中,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合子形成过程中。( )
2.判断关于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表述的正误
(1)在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的最关键实验结果是F1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 )
(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
(3)携带遗传病致病基因的个体一定患遗传病,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一定不患遗传病。( )
(4)性染色体异常患者可通过基因检测进行产前诊断。( )
3.判断关于遗传物质探索表述的正误
(1)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转化成的S型细菌不能稳定遗传。( )
(2)用35S和32P同时标记噬菌体,可使实验更具说服力。( )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的子代噬菌体多数具有放射性。( )
4.判断关于DNA分子结构和复制表述的正误
(1)DNA分子中的每个磷酸均连接着一个脱氧核糖和一个碱基。( )
(2)DNA分子的碱基对总数与所含有的基因的碱基对总数相等。( )
(3)某DNA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该DNA分子一定是双链DNA。( )
(4)一个含有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共需要消耗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n-1×m个。( )
5.判断关于基因表达和表观遗传表述的正误
(1)翻译时,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从3'→5'。( )
(2)HIV中能完成逆转录过程。( )
(3)柳穿鱼Lcyc基因的部分碱基发生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 )
(4)DNA的甲基化仅通过影响翻译过程进而影响表型。( )
(5)表观遗传引起了表型的变化,又是可以遗传的,所以属于可遗传变异。( )
6.判断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表述的正误
(1)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不一定传递给后代。( )
(2)诱变因素可以提高突变频率并决定基因突变的方向。( )
(3)原核生物不存在基因重组,而真核生物的受精过程中可进行基因重组。( )
(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
7.判断关于染色体变异及育种表述的正误
(1)染色体易位不改变细胞中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
(2)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
(3)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
(4)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 )
1.格里菲思提出“转化因子”的推断。支撑这一推断的重要证据之一是其中一组实验成功将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并导致小鼠死亡。该组实验的处理方法是向小鼠体内注射
。
2.每个人的DNA指纹图都是独一无二的,是因为每个人的DNA中 不同,这体现了DNA结构具有 的特点。
3.原核生物的拟核基因表达速度往往比真核生物的核基因表达速度要快很多,原因是
。
4.三种可遗传的变异,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是基因重组,原因是
。
5.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后代出现四种表型,但比例为42%∶8%∶8%∶42%,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6.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吗?
。
7.经检测,珍贵金鱼品种“蓝剑”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从生殖细胞形成的角度分析“蓝剑”产生的原因: 。
8.若两个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配子结合,发育的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即此个体为四倍体,四倍体形成的原因还有 。
聚焦生物大概念3 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
步骤2
1.(1)× (2)× (3)×
2.(1)√ (2)√ (3)× (4)×
3.(1)× (2)× (3)×
4.(1)× (2)× (3)× (4)×
5.(1)× (2)× (3)√ (4)× (5)√
6.(1)√ (2)× (3)× (4)×
7.(1)× (2)× (3)× (4)×
步骤3
1.提示:R型活细菌与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
2.提示:碱基排列顺序(或遗传信息) 特异性
3.提示: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基因表达时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步进行,真核生物有核膜,基因表达时先完成转录,再完成翻译
4.提示: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5.提示: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部分初级性母细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其比例为42%∶8%∶8%∶42%
6.提示: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未必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色觉基因、某些凝血因子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而外耳道多毛基因则位于Y染色体上
7.提示:父本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两条Y染色体移向细胞同一极
8.提示:二倍体在种子萌发或幼苗时期受某种因素影响,体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后不能移向细胞两极
2 / 2(共15张PPT)
聚焦生物大概念3 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
高中总复习·生物
1. 判断关于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表述的正误
(1)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分裂Ⅰ时染色单体分开。
( × )
(2)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受精时,F1雌雄配子的组合方式有9
种。 ( × )
(3)基因的分离发生在配子形成的过程中,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合子
形成过程中。 ( × )
×
×
×
2. 判断关于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表述的正误
(1)在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
上的最关键实验结果是F1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
性。 ( √ )
(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
率。 ( √ )
(3)携带遗传病致病基因的个体一定患遗传病,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
一定不患遗传病。 ( × )
(4)性染色体异常患者可通过基因检测进行产前诊断。 ( × )
√
√
×
×
3. 判断关于遗传物质探索表述的正误
(1)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转化成的S型细菌不能稳定遗
传。 ( × )
(2)用35S和32P同时标记噬菌体,可使实验更具说服力。 ( × )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的子代噬菌
体多数具有放射性。 ( × )
×
×
×
4. 判断关于DNA分子结构和复制表述的正误
(1)DNA分子中的每个磷酸均连接着一个脱氧核糖和一个碱基。
( × )
(2)DNA分子的碱基对总数与所含有的基因的碱基对总数相等。
( × )
(3)某DNA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该DNA分子一定是双链DNA。
( × )
(4)一个含有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共需要消耗腺嘌呤脱
氧核苷酸2n-1×m个。 ( × )
×
×
×
×
5. 判断关于基因表达和表观遗传表述的正误
(1)翻译时,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从3'→5'。 ( × )
(2)HIV中能完成逆转录过程。 ( × )
(3)柳穿鱼Lcyc基因的部分碱基发生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
( √ )
(4)DNA的甲基化仅通过影响翻译过程进而影响表型。 ( × )
(5)表观遗传引起了表型的变化,又是可以遗传的,所以属于可遗传变
异。 ( √ )
×
×
√
×
√
6. 判断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表述的正误
(1)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不一定传递给后代。 ( √ )
(2)诱变因素可以提高突变频率并决定基因突变的方向。 ( × )
(3)原核生物不存在基因重组,而真核生物的受精过程中可进行基因重
组。 ( × )
(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
合,导致基因重组。 ( × )
√
×
×
×
7. 判断关于染色体变异及育种表述的正误
(1)染色体易位不改变细胞中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 × )
(2)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 × )
(3)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 × )
(4)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
( × )
×
×
×
×
1. 格里菲思提出“转化因子”的推断。支撑这一推断的重要证据之一是其
中一组实验成功将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并导致小鼠死亡。该组实
验的处理方法是向小鼠体内注射 。
提示:R型活细菌与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
2. 每个人的DNA指纹图都是独一无二的,是因为每个人的DNA
中 不同,这体现了DNA结构具有 的特点。
提示:碱基排列顺序(或遗传信息) 特异性
3. 原核生物的拟核基因表达速度往往比真核生物的核基因表达速度要快很
多,原因是 。
提示: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基因表达时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步进行,真核生
物有核膜,基因表达时先完成转录,再完成翻译
4. 三种可遗传的变异,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是基因重组,原因是
。
提示: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
因的重新组合
5. 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后代出现四种表型,但比例为42%∶8
%∶8%∶42%,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提示: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部分初级性
母细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其
比例为42%∶8%∶8%∶42%
6.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吗? 。
提示: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未必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色觉基因、某些凝血
因子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而外耳道多毛基因则位于Y染色体上
7. 经检测,珍贵金鱼品种“蓝剑”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从生殖细胞形
成的角度分析“蓝剑”产生的原因:
。
提示:父本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两
条Y染色体移向细胞同一极
8. 若两个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配子结合,发育的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四个
染色体组,即此个体为四倍体,四倍体形成的原因还有
。
提示:二倍体在种子萌发或幼苗时期受某种因素影响,体细胞在进行有丝
分裂时,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后不能移向细胞两极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