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第42讲 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 第42讲 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5-12 09:33:02

文档简介

第42讲 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
一、选择题
1.(2025·八省联考云南卷)花粉过敏是接触过花粉的机体再次接触花粉后,产生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花粉过敏是由于机体免疫监视功能紊乱引起的免疫失调
B.机体再次接触花粉时,花粉会与肥大细胞表面受体结合
C.活化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血管壁通透性增强
D.花粉过敏是一种常见的免疫失调,不受遗传和个体差异影响
2.(2025·山东开学联考)研究发现,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胸腺肌样细胞分泌的物质M会激发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并产生抗物质M的抗体,该抗体与骨骼肌细胞表面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后,会引起患者肌无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重症肌无力和系统性红斑狼疮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B.物质M刺激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一定需要浆细胞参与
C.骨骼肌细胞膜上的AchR与信号分子的结合不具有特异性
D.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产生抗物质M的抗体的细胞不能识别物质M
3.(2025·江淮十校联考)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艾滋病的元凶,其复制速度快、变异水平高。研究发现,HIV表面蛋白单个氨基酸改变可以导致蛋白构象从“开放”快速转变为“闭合”,进而达到提高感染效率和免疫逃逸的双重目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艾滋病患者常因免疫力低下更易被病原体感染
B.HIV可通过表面蛋白特异性感染辅助性T细胞
C.人体产生的抗体与“开放”和“闭合”构象表面蛋白结合能力相同
D.与艾滋病感染者握手、拥抱不会感染HIV
4.(2025·河北石家庄调研)人若被疯狗严重咬伤头、颈等部位,不仅需多次接种狂犬病疫苗,还需注射抗狂犬病血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B细胞的激活需要狂犬病毒和辅助性T细胞提供信号
B.多次接种可引起机体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C.抗狂犬病血清中主要有效成分为抗狂犬病毒抗体
D.抗狂犬病血清的保护时间要比狂犬病疫苗持久
5.(2025·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器官移植后,供体器官诱导机体产生特定的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供体细胞,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研究发现,大鼠肝移植后腹腔细菌感染会减轻免疫排斥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对受体动物而言,外来器官相当于抗原,会激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
B.细菌感染可能会降低大鼠的免疫功能,使其更容易接受外来器官
C.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功能
D.注射免疫抑制剂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能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6.(2025·辽宁沈阳高三质检)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冠状病毒疫苗的接种往往需在一定时期内接种多次,并且相邻两次接种需间隔一定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多次接种的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B.若提前进行下次接种,疫苗会与体内抗体结合而被吞噬消化
C.已接种疫苗者感染冠状病毒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D.给冠状病毒感染者注射感染康复者血清提取物与注射疫苗的作用原理相同
7.如图表示人体感染HIV后,血液中辅助性T细胞和HIV的浓度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辅助性T细胞在骨髓中成熟,能释放细胞因子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
B.辅助性T细胞和HIV的浓度此消彼长是HIV攻击辅助性T细胞所致
C.感染6~9个月期间,抗HIV的抗体吞噬消化HIV,导致HIV的浓度减小
D.感染1年后,细胞免疫功能逐渐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基本上不受影响
8.(2025·山东德州期末)科研人员将对鱼过敏者的血清注入到正常人前臂皮内,48 h后在相同位置注入鱼的提取液,结果在注射处很快出现红晕等反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反应的部分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抗体E与Fc受体和过敏原均能特异性结合
B.过敏原进入机体后使记忆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E引发过敏反应
C.过敏者的血清内含有的抗体E可与正常人体内的肥大细胞结合
D.将过敏原注射到过敏者前臂皮内,注射处可能会出现红晕等反应
9.(2025·山东威海模拟)季节性流感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两类特异性记忆B细胞(bmem),从而在季节性流感病毒来袭时产生更强烈的免疫效应。两类bmem由于受到分布于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内转录因子的调控,在转录和表观遗传水平上表现出显著不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季节性流感病毒来袭时,已注射疫苗的人体内bmem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
B.比较疫苗注射后人体内B细胞与两类bmem内DNA碱基序列上的差异,可判断表观遗传对bmem的影响
C.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
D.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季节性流感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二、非选择题
10.(2025·江苏盐城高三月考)如图是mRNA疫苗作用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mRNA疫苗要装入脂质体中再注射,目的是防止mRNA在内环境中与     接触而被水解。
(2)根据图示,mRNA疫苗在细胞内表达出病毒S蛋白后,要经      水解产生抗原肽,抗原肽与镶嵌在     膜上的MHCⅠ结合,最终呈递到细胞表面,诱导特异性免疫。组成抗原肽的基本单位是      。
(3)过程⑤还会产生     细胞,这类细胞的作用是                           
                 。
(4)结合图示,特异性免疫类型分析,与传统灭活病毒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相比,mRNA疫苗的优势是             
                              。
(5)疫苗的保护效力与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浓度密切相关,但随着时间延长,疫苗接种者体内抗体水平会下降,这是因为                                           。
第42讲 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
1.C 花粉过敏是由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紊乱引起的免疫失调,A错误;机体再次接触花粉时,花粉会与肥大细胞表面抗体结合,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活化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血管壁通透性增强,从而引发过敏反应,B错误,C正确;过敏反应具有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D错误。
2.C 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重症肌无力和系统性红斑狼疮都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物质M刺激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产生了抗体,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B正确;受体与信号分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C错误;产生抗物质M的抗体的细胞为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D正确。
3.C 人体产生的抗体与“开放”和“闭合”构象表面蛋白结合能力不同,抗体与“开放”构象表面蛋白的结合能力更强,C错误。
4.D 抗狂犬病血清中含有抗狂犬病毒抗体,注射抗狂犬病血清主要是起治疗作用,C正确;血清中含有的是抗体,不是抗原,不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而抗体在体内的存活时间较短,D错误。
5.C 由题干可知,大鼠肝移植后腹腔细菌感染会减轻免疫排斥反应,说明细菌感染后免疫功能降低,使其更容易接受外来器官,B正确;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C错误。
6.D 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多次接种的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A正确;疫苗能与抗体特异性结合,若提前进行下次接种,疫苗会与体内抗体结合而被吞噬消化,减弱疫苗的效果,B正确;已接种疫苗者体内会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感染冠状病毒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C正确;给冠状病毒感染者注射感染康复者血清提取物,相当于注射的是抗体,而注射疫苗注射的是抗原,其作用原理不同,D错误。
7.B 辅助性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A错误;HIV会攻击辅助性T细胞并增殖,导致二者浓度此消彼长,B正确;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并不会吞噬消化HIV,C错误;辅助性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体液免疫功能会受影响,D错误。
8.B 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E,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即抗体E与肥大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过敏原与肥大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使肥大细胞分泌组胺等物质,A正确;记忆B细胞不能产生抗体,只有浆细胞(活化后的B细胞)能产生抗体,B错误;过敏反应中,B细胞活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如肥大细胞)的表面,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释放出组胺等物质,C正确;将过敏原注射到过敏者前臂皮内,注射处仍然会出现红晕等反应,D正确。
9.B 当季节性流感病毒来袭时,已注射疫苗的人体内会发生二次免疫,bmem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A正确;表观遗传不影响碱基的序列,比较疫苗注射后人体内B细胞与两类bmem内DNA碱基序列上的差异,不能判断表观遗传对bmem的影响,B错误;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C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季节性流感病毒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D正确。
10.(1)RNA酶 (2)蛋白酶体 内质网 氨基酸 (3)记忆B 在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后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4)mRNA疫苗能同时诱导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而传统疫苗一般只能诱导产生体液免疫 (5)浆细胞具有一定寿命,抗体合成减少;原有抗体可能被分解
解析:(2)据图分析,mRNA疫苗进入细胞后,先在核糖体上翻译合成S蛋白,而后在蛋白酶体作用下水解产生抗原肽,抗原肽可能被分泌出细胞诱导体液免疫,也可能与内质网膜上的MHCⅠ结合,形成复合物并呈递到细胞表面,诱导发生细胞免疫。抗原肽是由S蛋白水解产生的,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所以抗原肽的基本单位也是氨基酸。(3)过程⑤是B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除了分化为浆细胞,还会产生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在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后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进而增强免疫能力。(4)传统灭活病毒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一般都只能诱导体液免疫(抗原肽不能侵入人体细胞内,仅在内环境中发挥抗原作用),而mRNA疫苗在人体细胞内表达,可同时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5)人体内抗体和记忆细胞均具有一定寿命,且抗体不具有增殖能力,因此,随着时间的延长,人体内抗体和记忆细胞均会减少,且原有抗体可能被分解。
3 / 3第42讲 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
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如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
考点一 免疫失调
1.过敏反应
提醒 抗原≠过敏原
①两者都具有异物性、特异性,但抗原一般是大分子,而过敏原不一定。
②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对每个人都一样,但过敏原与人的体质和遗传有关,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2.自身免疫病
3.免疫缺陷病
提醒 ①艾滋病病原体(HIV)是逆转录病毒,需要的逆转录酶最初不是宿主细胞提供的,病毒本身就含有逆转录酶。
②HIV侵染人体细胞时,进入细胞的并不是只有其RNA:HIV是一个囊膜病毒,通过囊膜和宿主细胞膜融合,使囊膜内包括蛋白质外壳在内的所有物质被吞噬进入细胞。
③感染了HIV不能立即被检测出和发病:艾滋病有较长的潜伏期,可能感染后多年才会发病。
④艾滋病直接死因:由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
1.(选择性必修1 P77正文)过敏体质的人,一旦接触过敏原就会出现过敏症状。(  )
2.(选择性必修1 P77正文)过敏反应属于体液免疫,发生在皮肤和呼吸道。(  )
3.(选择性必修1 P78正文)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  )
4.(选择性必修1 P79思考·讨论)HIV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  )
5.(选择性必修1 P79思考·讨论)HIV感染中后期,感染者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  )
1.(2025·山东青岛模拟)树突状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但树突状细胞过度活化,会破坏机体免疫平衡而引发持续有害的炎症性免疫病理损伤,甚至导致炎症相关疾病包括自身免疫病的发生。研究发现Rhbdd3基因敲除的小鼠出现血清中自身抗体水平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的现象,更易发生炎症损伤和自身免疫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Rhbdd3分子对自身免疫病具有抑制作用
B.树突状细胞过度活化会增加血清中的自身抗体
C.持续有害的炎症反应会导致机体的免疫自稳功能异常
D.自身免疫病会导致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
2.(2025·广东佛山高三月考)过敏性鼻炎患者接触了花粉等过敏原,产生了抗体,进而使机体产生相关过敏症状,作用过程如图所示。目前有一种新的治疗方案——SLIT,该方案的具体操作是将过敏原制成滴剂,让过敏患者在舌下含服,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的浓度的方式来对过敏患者进行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B.能与过敏原相结合的抗体可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
C.过敏性鼻炎一般不会对组织造成严重损伤但可能遗传给后代
D.SLIT治疗的原理是避免接触过敏原,减少过敏反应发生
题后归纳
过敏反应和体液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3.(2025·山东济南高三联考)艾滋病(AIDS)是由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主要是HIV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
B.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C.曲线CD段的初期不能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相应抗体来诊断是否感染HIV
D.曲线EF段辅助性T细胞浓度上升是骨髓中T淋巴细胞大量成熟的结果
考点二 免疫学的应用
1.疫苗
【教材拾遗】 (选择性必修1 P83旁栏思考)疫苗不必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一般情况下,引起免疫反应的并不是整个病原体,而是病原体所含有的抗原。因此,可以利用病原体的某些成分如蛋白质、多糖荚膜等来制备疫苗。
2.器官移植
【教材拾遗】 (选择性必修1 P83~84思考·讨论)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组织、器官进行移植,容易移植成功,这是因为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养出的组织、器官进行移植,移植器官和受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是相同的,移植后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3.免疫学应用
1.(选择性必修1 P83思考·讨论)注射流感疫苗后不会感染各种流感病毒。(  )
2.(选择性必修1 P84正文)器官移植的成败完全取决于供者和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否一致或相近。(  )
3.(选择性必修1 P84正文)器官移植时产生的排斥反应主要是体液免疫。(  )
4.(选择性必修1 P85正文)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需要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  )
1.(2025·吉林四平高三联考)减毒活疫苗是在人工条件下使病原体丧失致病性,但仍保留其繁殖能力和免疫原性;亚单位疫苗是用化学方法获得病原体的某些具有免疫原性的成分。某高校研发的某病毒疫苗的制备流程大致如下:将该病毒S蛋白的基因导入草地夜蛾细胞(sf9细胞)内,然后提取S蛋白后制成用于注射的疫苗,用于获得抗体和记忆细胞。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疫苗属于亚单位疫苗,其免疫持久性不如减毒活疫苗
B.S蛋白基因导入sf9细胞的过程使sf9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
C.注射该疫苗后,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信号
D.该病毒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并同时产生大量抗体
2.某少年意外被锈钉扎出一较深伤口,经查体内无抗破伤风的抗体。医生建议使用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和破伤风抗毒素(抗体)以预防破伤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伤口清理后,须尽快密闭包扎,以防止感染
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防御
C.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激活的记忆细胞能产生抗体
D.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的保护时间长于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题后归纳
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的区别
1.(2024·贵州高考10题)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下列疾病中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是(  )
①肺结核 ②白化病 ③缺铁性贫血 ④流行性感冒 ⑤尿毒症
A.①④  B.②③  C.①⑤  D.③④
2.(2023·浙江1月选考17题)某人的左眼球严重损伤,医生建议立即摘除左眼球,若不及时摘除,右眼会因自身免疫而受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体发育过程中,眼球内部的抗原性物质已被完全清除
B.正常情况下,人体内不存在能识别眼球内部抗原的免疫细胞
C.眼球损伤后,眼球内部的某些物质释放出来引发特异性免疫
D.左眼球损伤后释放的抗原性物质运送至右眼球引发自身免疫
3.(2024·北京高考10题)有些人吸入花粉等过敏原会引发过敏性鼻炎,以下对过敏的正确理解是(  )
A.过敏是对“非己”物质的正常反应
B.初次接触过敏原就会出现过敏症状
C.过敏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D.抗体与过敏原结合后吸附于肥大细胞
溯源教材
(1)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过敏反应。(见选择性必修1 P77正文)
(2)过敏原刺激B细胞产生的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如肥大细胞)的表面。(见选择性必修1 P77正文)
(3)许多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见选择性必修1 P78正文)
4.(2023·北京高考15题)有关预防和治疗病毒性疾病的表述,正确的是(  )
A.75%的乙醇能破坏病毒结构,故饮酒可预防感染
B.疫苗接种后可立即实现有效保护,无需其他防护
C.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故洗热水澡可预防病毒感染
D.吸烟不能预防病毒感染,也不能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
 (1)接种一种疫苗可以促进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属于被动免疫。 (2022·浙江6月选考)(  )
(2)通过理化方法灭活病原体制成的疫苗安全可靠。 (2021·广东高考)(  )
(3)肾脏移植手术后需使用免疫抑制剂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2022·湖北高考)(  )
第42讲 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
【破考点·抓必备】
考点一
知识梳理夯基
1.再次 遗传倾向 个体差异
2.类风湿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辅助性T细胞
概念检测
1.× 提示: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会出现过敏症状。
2.× 3.√ 4.√
5.× 提示: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HIV感染者细胞免疫下降,体液免疫也受影响。
典题演练应用
1.D Rhbdd3基因敲除的小鼠更易发生自身免疫病,说明Rhbdd3分子对自身免疫病具有抑制作用,A正确;树突状细胞过度活化会增加血清中的自身抗体,B正确;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体内环境稳态的功能,持续有害的炎症反应会导致机体的免疫自稳功能异常,C正确;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会导致更易发生自身免疫病,D错误。
2.D 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是体液免疫失调导致的疾病,A正确;由图可知,过敏原初次进入机体内,产生抗体后可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当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后,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的抗体与过敏原结合,进而引起过敏反应,B正确;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因此推测过敏性鼻炎一般不会对组织造成严重损伤但可能遗传给后代,C正确;SLIT治疗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的浓度的方式来对过敏患者进行治疗,D错误。
3.B 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A错误;曲线CD段的初期能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相应抗体来诊断是否感染HIV,C错误;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但是其需要迁移到胸腺中成熟,D错误。
考点二
知识梳理夯基
1.灭活的或减毒 抗体和记忆细胞
2. 组织相容性抗原  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细胞免疫  免疫抑制剂
3.高度特异性
概念检测
1.× 2.×
3.× 提示:器官移植时产生的排斥反应主要是细胞免疫。
4.√
典题演练应用
1.A 减毒活疫苗保留了病毒的繁殖能力和免疫原性,注射后可在人体内持续发挥作用,而该研发疫苗是直接注射抗原蛋白,属于亚单位疫苗,免疫持久性较弱,A正确;将S蛋白基因导入sf9细胞的过程中sf9细胞发生了基因重组,B错误;激活B细胞的第二信号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C错误;当同种病毒再次入侵时,抗体是由B细胞和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所形成的浆细胞产生的,D错误。
2.B 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伤口清理后,若密闭包扎会导致破伤风杆菌大量繁殖,使病情加重,A错误;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出现的过敏反应是机体排除外来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功能,属于免疫防御,B正确;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能激活产生记忆细胞,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C错误;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抗体),发生的是被动免疫,保护时间较短,而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发生的是主动免疫,能激活产生记忆细胞,保护时间较长,D错误。
【研真题·扣教材】
1.A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卡介苗预防,①正确;白化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不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②错误;缺铁性贫血是由铁摄入不足等原因导致的营养性疾病,不是传染病,不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③错误;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流感疫苗预防,④正确;尿毒症不是传染病,不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⑤错误;综上①④正确,故选A。
2.C 由题意可知,左眼损伤会引起自身免疫,说明在人体发育过程中,眼球内部的抗原性物质并未被完全清除,A错误;右眼会因自身免疫而受损,说明人体内存在能识别眼球内部抗原的免疫细胞,B错误;晶状体与人体其他组织是隔离的,破裂后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成为自身抗原,引起特异性免疫,C正确;破裂后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成为自身抗原,细胞产生的抗体随体液运输,攻击另一只眼球,引发自身免疫,D错误。
3.C 过敏是对“非己”物质的异常反应,A错误;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才会出现过敏反应,B错误;过敏存在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C正确;抗体吸附于某些细胞的表面,D错误。
4.D 75%的乙醇能破坏病毒结构,但饮酒时一方面因为酒精浓度达不到该浓度,另一方面饮酒后酒精并不一定直接与病毒接触,故饮酒达不到预防感染的效果,A错误;疫苗相当于抗原,进入机体可激发机体产生抗体和相关的记忆细胞,疫苗接种后实现有效保护需要一段时间,且由于病毒的变异性强,疫苗并非长久有效,故还应结合其他防护措施,B错误;洗热水澡的温度通常较低,达不到将病毒杀灭的效果,且病毒入侵后通常进入细胞内,无法通过表面的热水进行杀灭,C错误;吸烟不能预防病毒感染,也不能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且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应避免吸烟,D正确。
真题重组练
 (1)× 提示:一种疫苗只能促进机体产生特定的淋巴细胞,属于主动免疫。
(2)√ (3)√
5 / 7(共62张PPT)
第42讲 
免疫失调和免疫学的应用
高中总复习·生物
  举例说明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如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艾
滋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
课程标准
1. 破考点·抓必备
2. 研真题·扣教材
3. 验收效·提能力
目录
Contents
01
破考点·抓必备
梳理归纳, 巩固基本知识
考点一 免疫失调
1. 过敏反应
提醒 抗原≠过敏原
①两者都具有异物性、特异性,但抗原一般是大分子,而过敏原不一定。
②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对每个人都一样,但过敏原与人的体质和遗传有
关,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2. 自身免疫病
c
c
c
3. 免疫缺陷病
c
c
提醒 ①艾滋病病原体(HIV)是逆转录病毒,需要的逆转录酶最初不是宿
主细胞提供的,病毒本身就含有逆转录酶。
②HIV侵染人体细胞时,进入细胞的并不是只有其RNA:HIV是一个囊膜
病毒,通过囊膜和宿主细胞膜融合,使囊膜内包括蛋白质外壳在内的所有
物质被吞噬进入细胞。
③感染了HIV不能立即被检测出和发病:艾滋病有较长的潜伏期,可能感
染后多年才会发病。
④艾滋病直接死因:由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
1. (选择性必修1 P77正文)过敏体质的人,一旦接触过敏原就会出现过
敏症状。 ( × )
提示: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会出现过敏症状。
×
2. (选择性必修1 P77正文)过敏反应属于体液免疫,发生在皮肤和呼吸
道。 ( × )
3. (选择性必修1 P78正文)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的系统性红斑狼
疮属于自身免疫病。 ( √ )
4. (选择性必修1 P79思考·讨论)HIV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
原体感染。 ( √ )
5. (选择性必修1 P79思考·讨论)HIV感染中后期,感染者的细胞免疫能
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 ( × )
提示:HIV主要侵染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
都发挥重要作用,HIV感染者细胞免疫下降,体液免疫也受影响。
×


×
1. (2025·山东青岛模拟)树突状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但树突状细胞过度活化,会破坏机体免疫平衡而引发持续有害的炎症性免疫病理损伤,甚至导致炎症相关疾病包括自身免疫病的发生。研究发现Rhbdd3基因敲除的小鼠出现血清中自身抗体水平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的现象,更易发生炎症损伤和自身免疫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Rhbdd3分子对自身免疫病具有抑制作用
B. 树突状细胞过度活化会增加血清中的自身抗体
C. 持续有害的炎症反应会导致机体的免疫自稳功能异常
D. 自身免疫病会导致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

解析: Rhbdd3基因敲除的小鼠更易发生自身免疫病,说明Rhbdd3分子对自身免疫病具有抑制作用,A正确;树突状细胞过度活化会增加血清中的自身抗体,B正确;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体内环境稳态的功能,持续有害的炎症反应会导致机体的免疫自稳功能异常,C正确;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会导致更易发生自身免疫病,D错误。
2. (2025·广东佛山高三月考)过敏性鼻炎患者接触了花粉等过敏原,产
生了抗体,进而使机体产生相关过敏症状,作用过程如图所示。目前有一
种新的治疗方案——SLIT,该方案的具体操作是将过敏原制成滴剂,让过
敏患者在舌下含服,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
的浓度的方式来对过敏患者进行治疗。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B. 能与过敏原相结合的抗体可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
C. 过敏性鼻炎一般不会对组织造成严重损伤但可能遗传给后代
D. SLIT治疗的原理是避免接触过敏原,减少过敏反应发生

解析: 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是体液免疫失
调导致的疾病,A正确;由图可知,过敏原初次进入机体内,产生抗体后
可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当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后,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
的抗体与过敏原结合,进而引起过敏反应,B正确;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
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
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因此推测过敏性鼻炎一般不会
对组织造成严重损伤但可能遗传给后代,C正确;SLIT治疗通过逐渐增加
过敏原的浓度的方式来对过敏患者进行治疗,D错误。
题后归纳
过敏反应和体液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3. (2025·山东济南高三联考)艾滋病(AIDS)是由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主要是HIV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
B. 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C. 曲线CD段的初期不能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相应抗体来诊断是否感染HIV
D. 曲线EF段辅助性T细胞浓度上升是骨髓中T淋巴细胞大量成熟的结果

解析: 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A错误;曲
线CD段的初期能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相应抗体来诊断是否感染HIV,C错
误;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但是其需要迁移到胸腺中成
熟,D错误。
考点二 免疫学的应用
1. 疫苗
c
c
【教材拾遗】 (选择性必修1 P83旁栏思考)疫苗不必包含一个完整的病
原体。一般情况下,引起免疫反应的并不是整个病原体,而是病原体所含
有的抗原。因此,可以利用病原体的某些成分如蛋白质、多糖荚膜等来制
备疫苗。
2. 器官移植
c
c
c
c
c
【教材拾遗】 (选择性必修1 P83~84思考·讨论)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养
出的组织、器官进行移植,容易移植成功,这是因为利用由自体干细胞培
养出的组织、器官进行移植,移植器官和受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是相同
的,移植后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3. 免疫学应用
c
1. (选择性必修1 P83思考·讨论)注射流感疫苗后不会感染各种流感病
毒。 ( × )
2. (选择性必修1 P84正文)器官移植的成败完全取决于供者和受者的组
织相容性抗原是否一致或相近。 ( × )
3. (选择性必修1 P84正文)器官移植时产生的排斥反应主要是体液免
疫。 ( × )
提示:器官移植时产生的排斥反应主要是细胞免疫。
4. (选择性必修1 P85正文)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需要抑制机体的免疫
功能。 ( √ )
×
×
×

1. (2025·吉林四平高三联考)减毒活疫苗是在人工条件下使病原体丧失致病性,但仍保留其繁殖能力和免疫原性;亚单位疫苗是用化学方法获得病原体的某些具有免疫原性的成分。某高校研发的某病毒疫苗的制备流程大致如下:将该病毒S蛋白的基因导入草地夜蛾细胞(sf9细胞)内,然后提取S蛋白后制成用于注射的疫苗,用于获得抗体和记忆细胞。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疫苗属于亚单位疫苗,其免疫持久性不如减毒活疫苗
B. S蛋白基因导入sf9细胞的过程使sf9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
C. 注射该疫苗后,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信号
D. 该病毒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并同时产生大量抗体

解析: 减毒活疫苗保留了病毒的繁殖能力和免疫原性,注射后可在人
体内持续发挥作用,而该研发疫苗是直接注射抗原蛋白,属于亚单位疫
苗,免疫持久性较弱,A正确;将S蛋白基因导入sf9细胞的过程中sf9细胞
发生了基因重组,B错误;激活B细胞的第二信号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
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C错误;当同种病毒再次入侵时,抗体是
由B细胞和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所形成的浆细胞产生的,D错误。
2. 某少年意外被锈钉扎出一较深伤口,经查体内无抗破伤风的抗体。医生建议使用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和破伤风抗毒素(抗体)以预防破伤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伤口清理后,须尽快密闭包扎,以防止感染
B.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防御
C. 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激活的记忆细胞能产生抗体
D. 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的保护时间长于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解析: 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伤口清理后,若密闭包扎会导致破伤风杆菌大量繁殖,使病情加重,A错误;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出现的过敏反应是机体排除外来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功能,属于免疫防御,B正确;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能激活产生记忆细胞,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C错误;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抗体),发生的是被动免疫,保护时间较短,而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发生的是主动免疫,能激活产生记忆细胞,保护时间较长,D错误。
题后归纳
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的区别
02
研真题·扣教材
探究分析, 培养核心技能
1. (2024·贵州高考10题)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下列疾病
中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是(  )
①肺结核 ②白化病 ③缺铁性贫血 ④流行性感冒⑤尿毒症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⑤ D. ③④

解析: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卡介苗
预防,①正确;白化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不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②错
误;缺铁性贫血是由铁摄入不足等原因导致的营养性疾病,不是传染病,
不能通过接种疫苗预防,③错误;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
病,可以通过接种流感疫苗预防,④正确;尿毒症不是传染病,不能通过
接种疫苗预防,⑤错误;综上①④正确,故选A。
2. (2023·浙江1月选考17题)某人的左眼球严重损伤,医生建议立即摘除
左眼球,若不及时摘除,右眼会因自身免疫而受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在人体发育过程中,眼球内部的抗原性物质已被完全清除
B.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不存在能识别眼球内部抗原的免疫细胞
C. 眼球损伤后,眼球内部的某些物质释放出来引发特异性免疫
D. 左眼球损伤后释放的抗原性物质运送至右眼球引发自身免疫

解析: 由题意可知,左眼损伤会引起自身免疫,说明在人体发育过程
中,眼球内部的抗原性物质并未被完全清除,A错误;右眼会因自身免疫
而受损,说明人体内存在能识别眼球内部抗原的免疫细胞,B错误;晶状
体与人体其他组织是隔离的,破裂后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成为自身抗原,
引起特异性免疫,C正确;破裂后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成为自身抗原,细
胞产生的抗体随体液运输,攻击另一只眼球,引发自身免疫,D错误。
3. (2024·北京高考10题)有些人吸入花粉等过敏原会引发过敏性鼻炎,
以下对过敏的正确理解是(  )
A. 过敏是对“非己”物质的正常反应
B. 初次接触过敏原就会出现过敏症状
C. 过敏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D. 抗体与过敏原结合后吸附于肥大细胞
解析: 过敏是对“非己”物质的异常反应,A错误;再次接受相同抗原
刺激时才会出现过敏反应,B错误;过敏存在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
异,C正确;抗体吸附于某些细胞的表面,D错误。

溯源教材
(1)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过敏反应。 (见选择性必修1
P77正文)
(2)过敏原刺激B细胞产生的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如肥大细胞)的表
面。 (见选择性必修1 P77正文)
(3)许多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见选择性必修1
P78正文)
4. (2023·北京高考15题)有关预防和治疗病毒性疾病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75%的乙醇能破坏病毒结构,故饮酒可预防感染
B. 疫苗接种后可立即实现有效保护,无需其他防护
C. 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故洗热水澡可预防病毒感染
D. 吸烟不能预防病毒感染,也不能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

解析: 75%的乙醇能破坏病毒结构,但饮酒时一方面因为酒精浓度达
不到该浓度,另一方面饮酒后酒精并不一定直接与病毒接触,故饮酒达不
到预防感染的效果,A错误;疫苗相当于抗原,进入机体可激发机体产生
抗体和相关的记忆细胞,疫苗接种后实现有效保护需要一段时间,且由于
病毒的变异性强,疫苗并非长久有效,故还应结合其他防护措施,B错
误;洗热水澡的温度通常较低,达不到将病毒杀灭的效果,且病毒入侵后
通常进入细胞内,无法通过表面的热水进行杀灭,C错误;吸烟不能预防
病毒感染,也不能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且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应避免吸
烟,D正确。
(1)接种一种疫苗可以促进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属于被动免
疫。 (2022·浙江6月选考) ( × )
提示:一种疫苗只能促进机体产生特定的淋巴细胞,属于主动免疫。
(2)通过理化方法灭活病原体制成的疫苗安全可靠。 (2021·广东高
考) ( √ )
(3)肾脏移植手术后需使用免疫抑制剂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 
(2022·湖北高考) ( √ )
×


03
验收效·提能力
跟踪训练,检验学习效果
一、选择题
1. (2025·八省联考云南卷)花粉过敏是接触过花粉的机体再次接触花粉
后,产生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 花粉过敏是由于机体免疫监视功能紊乱引起的免疫失调
B. 机体再次接触花粉时,花粉会与肥大细胞表面受体结合
C. 活化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血管壁通透性增强
D. 花粉过敏是一种常见的免疫失调,不受遗传和个体差异影响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花粉过敏是由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紊乱引起的免疫失调,A错
误;机体再次接触花粉时,花粉会与肥大细胞表面抗体结合,导致肥大细
胞释放组胺,活化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血管壁通透性
增强,从而引发过敏反应,B错误,C正确;过敏反应具有遗传倾向和个体
差异,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2. (2025·山东开学联考)研究发现,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胸腺肌样细胞分
泌的物质M会激发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并产生抗物质M的抗体,该抗体
与骨骼肌细胞表面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后,会引起患者肌无力。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重症肌无力和系统性红斑狼疮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B. 物质M刺激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一定需要浆细胞参与
C. 骨骼肌细胞膜上的AchR与信号分子的结合不具有特异性
D. 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产生抗物质M的抗体的细胞不能识别物质M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
损害所引起的疾病,重症肌无力和系统性红斑狼疮都属于自身免疫病,A
正确;物质M刺激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产生了抗体,抗体是由浆细胞产
生的,B正确;受体与信号分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C错误;产生抗物质M
的抗体的细胞为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3. (2025·江淮十校联考)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艾滋病的元凶,其复制
速度快、变异水平高。研究发现,HIV表面蛋白单个氨基酸改变可以导致
蛋白构象从“开放”快速转变为“闭合”,进而达到提高感染效率和免疫
逃逸的双重目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艾滋病患者常因免疫力低下更易被病原体感染
B. HIV可通过表面蛋白特异性感染辅助性T细胞
C. 人体产生的抗体与“开放”和“闭合”构象表面蛋白结合能力相同
D. 与艾滋病感染者握手、拥抱不会感染HIV
解析: 人体产生的抗体与“开放”和“闭合”构象表面蛋白结合能力
不同,抗体与“开放”构象表面蛋白的结合能力更强,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4. (2025·河北石家庄调研)人若被疯狗严重咬伤头、颈等部位,不仅需
多次接种狂犬病疫苗,还需注射抗狂犬病血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B细胞的激活需要狂犬病毒和辅助性T细胞提供信号
B. 多次接种可引起机体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C. 抗狂犬病血清中主要有效成分为抗狂犬病毒抗体
D. 抗狂犬病血清的保护时间要比狂犬病疫苗持久
解析: 抗狂犬病血清中含有抗狂犬病毒抗体,注射抗狂犬病血清主要
是起治疗作用,C正确;血清中含有的是抗体,不是抗原,不能刺激机体
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而抗体在体内的存活时间较短,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5. (2025·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器官移植后,供体器官诱导机体产生特定
的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供体细胞,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研究发现,大鼠肝
移植后腹腔细菌感染会减轻免疫排斥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受体动物而言,外来器官相当于抗原,会激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
B. 细菌感染可能会降低大鼠的免疫功能,使其更容易接受外来器官
C. 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功能
D. 注射免疫抑制剂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能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解析: 由题干可知,大鼠肝移植后腹腔细菌感染会减轻免疫排斥反
应,说明细菌感染后免疫功能降低,使其更容易接受外来器官,B正确;
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6. (2025·辽宁沈阳高三质检)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冠状
病毒疫苗的接种往往需在一定时期内接种多次,并且相邻两次接种需间隔
一定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多次接种的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B. 若提前进行下次接种,疫苗会与体内抗体结合而被吞噬消化
C. 已接种疫苗者感染冠状病毒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
速产生大量抗体
D. 给冠状病毒感染者注射感染康复者血清提取物与注射疫苗的作用原理
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多次接种的目的是刺
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A正确;疫苗能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若提前进行下次接种,疫苗会与体内抗体结合而被吞噬消化,减弱疫苗的
效果,B正确;已接种疫苗者体内会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感染冠状病毒
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C正确;给
冠状病毒感染者注射感染康复者血清提取物,相当于注射的是抗体,而注
射疫苗注射的是抗原,其作用原理不同,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7. 如图表示人体感染HIV后,血液中辅助性T细胞和HIV的浓度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辅助性T细胞在骨髓中成熟,能释放细胞因子
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
分化
B. 辅助性T细胞和HIV的浓度此消彼长是HIV攻击辅助性T细胞所致
C. 感染6~9个月期间,抗HIV的抗体吞噬消化HIV,导致HIV的浓度减小
D. 感染1年后,细胞免疫功能逐渐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基本上不受影响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辅助性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A错误;HIV会攻击辅助性T细
胞并增殖,导致二者浓度此消彼长,B正确;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
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并不会吞噬消化HIV,C错
误;辅助性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体液免疫功
能会受影响,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8. (2025·山东德州期末)科研人员将对鱼过敏者的血清注入到正常人前
臂皮内,48 h后在相同位置注入鱼的提取液,结果在注射处很快出现红晕
等反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反应的部分机
制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抗体E与Fc受体和过敏原均能特异性结合
B. 过敏原进入机体后使记忆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E引发过敏反应
C. 过敏者的血清内含有的抗体E可与正常人体内的肥大细胞结合
D. 将过敏原注射到过敏者前臂皮内,注射处可能会出现红晕等反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E,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即抗体E与肥大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过敏原与肥大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使肥大细胞分泌组胺等物质,A正确;记忆B细胞不能产生抗体,只有浆细胞(活化后的B细胞)能产生抗体,B错误;过敏反应中,B细胞活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如肥大细胞)的表面,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释放出组胺等物质,C正确;将过敏原注射到过敏者前臂皮内,注射处仍然会出现红晕等反应,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9. (2025·山东威海模拟)季节性流感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两类特异性记
忆B细胞(bmem),从而在季节性流感病毒来袭时产生更强烈的免疫效应。两类bmem由于受到分布于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内转录因子的调控,在转录和表观遗传水平上表现出显著不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季节性流感病毒来袭时,已注射疫苗的人体内bmem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
B. 比较疫苗注射后人体内B细胞与两类bmem内DNA碱基序列上的差异,
可判断表观遗传对bmem的影响
C. 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
个信号
D. 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季节性流感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当季节性流感病毒来袭时,已注射疫苗的人体内会发生二次免疫,bmem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A正确;表观遗传不影响碱基的序列,比较疫苗注射后人体内B细胞与两类bmem内DNA碱基序列上的差异,不能判断表观遗传对bmem的影响,B错误;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C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季节性流感病毒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非选择题
10. (2025·江苏盐城高三月考)如图是mRNA疫苗作用模式图,请据图回
答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mRNA疫苗要装入脂质体中再注射,目的是防止mRNA在内环境中
与 接触而被水解。
RNA酶
(2)根据图示,mRNA疫苗在细胞内表达出病毒S蛋白后,要经 水解产生抗原肽,抗原肽与镶嵌在 膜
上的MHCⅠ结合,最终呈递到细胞表面,诱导特异性免疫。组成抗原肽的基本单位是 。
蛋白酶体
内质网
氨基酸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据图分析,mRNA疫苗进入细胞后,先在核糖体上翻译合成S
蛋白,而后在蛋白酶体作用下水解产生抗原肽,抗原肽可能被分泌出细胞
诱导体液免疫,也可能与内质网膜上的MHCⅠ结合,形成复合物并呈递到
细胞表面,诱导发生细胞免疫。抗原肽是由S蛋白水解产生的,蛋白质的
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所以抗原肽的基本单位也是氨基酸。
1
2
3
4
5
6
7
8
9
10
(3)过程⑤还会产生 细胞,这类细胞的作用是

记忆B
在受到同种抗
原刺激后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解析:过程⑤是B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除了分化为浆细胞,还会产生记忆
B细胞,记忆B细胞在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后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进
而增强免疫能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4)结合图示,特异性免疫类型分析,与传统灭活病毒疫苗和重组蛋白
疫苗相比,mRNA疫苗的优势是

mRNA疫苗能同时诱导产生体液免疫和
细胞免疫,而传统疫苗一般只能诱导产生体液免疫
解析:传统灭活病毒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一般都只能诱导体液免疫(抗原肽不能侵入人体细胞内,仅在内环境中发挥抗原作
用),而mRNA疫苗在人体细胞内表达,可同时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
2
3
4
5
6
7
8
9
10
(5)疫苗的保护效力与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浓度密切相关,但随着时间
延长,疫苗接种者体内抗体水平会下降,这是因为

浆细胞具有一定寿
命,抗体合成减少;原有抗体可能被分解
解析:人体内抗体和记忆细胞均具有一定寿命,且抗体不具有增殖能力,
因此,随着时间的延长,人体内抗体和记忆细胞均会减少,且原有抗体可
能被分解。
1
2
3
4
5
6
7
8
9
10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