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1 22:0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蛇年春节,DeepSeek以强大的文字生成功能走红网络。让无数网友惊叹的不只是它处理语言的能力,更在于它还能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诗歌。曾几何时,作为艺术桂冠的诗歌被视作人类天赋的巅峰形式。古希腊哲人柏拉图提出的“灵感说”,就认为诗人是凭借天降灵感创作诗歌。这种表述指向了诗歌创作的神秘性,由此可见,与其他的文学类别相比,诗歌毫无疑问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然而,这一神秘领域似乎也被人工智能(AI.特别是DeepSeek)“攻占”了。
要让DeepSeek生成一首诗非常简单,只需在输入框输入指示,它便能在短短数秒内给出符合要求的诗作,甚至能根据要求模仿知名诗人的风格。比如当记者向它要求根据海子的诗歌风格写一首数字时代的诗作时,它立即给出了像“闪电收割过的田野/漂浮着四百亿粒发芽的字节”“风吹过散热孔时/有人听见海力士在哭”……这样让人惊讶的句子。不只是现代诗,古典格律诗对DeepSeek来说也是信手拈来,以专业眼光看,水平都不低。
青年诗人李琬在春节期间也调试了一下DeepSeek,让其概括自己的诗歌风格,并模仿生成一首诗,结果让她既感惊讶又略做失望。“诗本身不算太差,可以看成是年轻诗人的入门水平。”这首展现清晨咖啡馆场景的诗作,融入了“诗人”对时间、记忆和孤独的思考。诗中写道:“服务员擦拭桌面的动作,/像在擦试一场梦,/那些未完成的对话,/在空气中凝结成霜。”“我觉得它提取了一些我诗歌中比较高频的词汇,比如光线、记忆、边界……另外句式上也有模仿。我的诗句子都不长、比较松弛,想保留类似呼吸和说话的感觉,这一点它模仿到了。还有我会用一些绝对化的表达,比如“永远不会到来”,这个它也做到了。”李琬在肯定中也有质疑,“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重点,一首诗不管语言粗糙还是精美,都要有某种核心思想。另外就是语言本身还缺乏个人微妙的风格和质地”。
AI写诗未能达到“诗人”标准,究其原因在于,它需要通过学习大量诗歌数据,分析语言模式和创作规律,然后才能根据用户的要求生成诗歌。一旦“数据库”不足,它的生成便可能发生偏离。像李琬这样的青年诗人,网络上的诗歌作品只是她所有创作中的一部分,很多以匿名方式发在个人公众号上的诗作,DeepSeek根本搜不到。由于数据样本的缺失,DeepSeek并不能完美地模仿诗人诗作。
“人类创作的优秀诗作不是词语、意象和其他元素的简单组合,其中存在着可以被感知到的符合人类心理逻辑和语法规范的审美情感,至少就目前来看、AI作品还没有完全达到人类运用文字时能达到的浑然一体。”评论家、《诗选刊》主编挱梭有感而发。
当网友们在云端“各显神通”,用DeepSeek生成各种诗歌“玩闹”的时候,压力实实在在给到了屏慕后面的诗人们。很多人担心,DeepSeek出色的成诗能力会导致诗人的消亡。确实,如果AI可以数秒成诗,而且不差,诗人的存在意义又何在呢?
多年前,诗人、《诗刊》主编李少君提出了“人诗互证”,这一概念在DeepSeek引发的创作危机时代显得更具意义。“真正的作者,一定是人诗互证的,一定是有作者,是突出作者主体性的。”在李少君看来,诗歌会保存和记录诗人的情感、生活、时代乃至精神,是人之精神印迹和生命证据。而AI创作的诗歌只是词语的组合,是一种修辞游戏。AI时代不仅不会让诗人消亡,反而更加凸显了“谁在写“谁写的”的重要性,“唯有人诗互证能证明真正的诗人和真正的诗歌”。诗人、诗评家黄梵同样有此观点。他提到,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并没有改变诗歌创作的本质。“因为能喂给机器的材料,必须具有统计学意义,比如有共性的。但文学创作的本质是以共性为起点建立个性,比如词的软硬,因作家相异形成不同的风格。AI只能归纳诗人的风格,无法预测诗人的未来。”诗人之所以无法取代,原因就在于诗中有诗人的人生体验,这至关重要。“人类写诗,就像人类画画、游泳,它的意义和成果不完全体现在结果、产品上,而是在过程中。”李琬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创作的“合法性”:写作不仅仅是类似成品的“制作”,还包括其他层面,比如写诗具有交往功能。当诗人把诗歌作品拿给别人看,得到反馈,便是一种交流,会让人感到快乐。AI写得再好,也不会给人这种互相交流的愉快”。
(摘编自刘鹏波《DeepSeek强势出圈,写诗不再神秘?》)
材料二:
2024年3月,华东师范大学王峰教授团队在上海发布了国内首部人工智能长篇小说《天命使徒》,这部篇幅达百万字的作品的AI贡献量高达70%,受到了广泛关注。
有网友评价,虽然这部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但推进的方式是议论式的,缺乏必要的文学质感,显得有些“水”。据了解,近年来和王峰团队一同在探索AI写作的国内机构、企业并不少。例如,清华大学沈阳教授团队便借助ChatGPT完成中篇小说作品《机忆之地》,并斩获江苏青年科普科幻作品大赛奖项。
虽然这些小说还有“AI味儿”,但王峰相信,DeepSeek等AI模型的迅速进化,会让人工智能小说从青涩阶段进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实现写作质量的大幅提升。
王峰表示,使用AI进行文学创作,或许能够对未来的文学形态进行持续性的探索,从而实现“人机双赢”的局面。“我们已经步入智能社会,回避这一事实没有任何意义。在发展中不断调整才是根本,只有学会与人工智能共处共融,我们才能走向不可知的未来。”
(摘编自戴雪晴《人机协作会是写作新趋势吗?》)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DeepSeek走红的原因不仅在于其强大的文字生成功能,更在于它处理语言的能力到了能创造诗歌的地步。
B.“灵感说"表明诗歌创作具有神秘性,这一特点使诗歌相比其他文学类别,更能被称为人类智慧结晶。
C.李琬认为DeepSeek生成的诗歌虽然在词汇和句式上进行了模仿,但是缺乏核心思想和个人微妙的风格。
D.王峰认为AI写作目前虽然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技术进步,写作质量将大幅提升,进入更成熟的阶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列举了具体事例和确切数据,引用了相关观点,但一个是为论证AI创作的不足,另一个则是要论证其可能。
B.材料一更多的从创作者的角度,强调了诗人在创作上的主体性,材料二是从研究者的角度探讨人机协作,两则材料的侧重点不同。
C.AI生成诗歌因样本的碎片化难以提炼诗人的人生体验,而AI生成小说则通过技术迭代能独立完成具有文学价值的叙事架构。
D.材料一认为AI缺乏对人生体验的表达且不具备交往功能等,终究无法真正取代诗人;材料二则主张AI创作已实现人机共赢。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材料二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罗斯·古德温在车上搭载A1,该A1将在旅途中记录到的一切以文字形式加工输出,形成一部小说,罗斯·古德温直接将小说交给出版社,尽管他认为小说内容断断续续。
B.在人机互动式游戏中,AI会根据玩家的输入生成情节,创意人员可以获得即时的灵感,进而探索新的叙事方式,而游戏最终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呈现。
C.《Sunspring》是一部由人工智能编剧的短片,AI 独立生成剧本后,导演和演员们直接进行表演,这种创作方式给电影带来了独特吸引力。
D.AI续写《三国演义》,设有诸葛亮在五丈原对峙中通过预设坐标,远程操控安装在山顶的远程火炮,精准锁定司马懿的指挥位置并狙杀司马懿的情节。
4.有人担心人工智能在文学创作中会取代人类作家,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思考。(5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明天(节选)
鲁迅
“没有声音,——小东西怎了?”
红鼻子老拱手里擎了一碗黄酒,说着,向间壁努一努嘴。蓝皮阿五便放下酒碗,在他脊梁上用死劲的打了一掌,含含糊糊嚷道:
“你……你你又在想心思……。”
原来鲁镇是僻静地方,还有些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深更半夜没有睡的只有两家:一家是咸亨酒店,几个酒肉朋友围着柜台,吃喝得正高兴;一家便是间壁的单四嫂子,他自从前年守了寡,便须专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他自己和他三岁的儿子,所以睡的也迟。
这时候,单四嫂子正抱着他的宝儿,坐在床沿上,纺车静静的立在地上。黑沉沉的灯光,照着宝儿的脸,绯红里带一点青。单四嫂子心里计算:神签也求过了,心愿也许过了,单方也吃过了,要是还不见效,怎么好?——那只有去诊何小仙了。但宝儿也许是日轻夜重,到了明天,太阳一出,热也会退,气喘也会平的:这实在是病人常有的事。
单四嫂子是一个粗笨女人,不明白这“但”字的可怕:许多坏事固然幸亏有了他才变好,许多好事却也因为有了他都弄糟。夏天夜短,老拱①们呜呜的唱完了不多时,东方已经发白;不一会,窗缝里透进了银白色的曙光。
单四嫂子等候天明,却不像别人这样容易,觉得非常之慢,宝儿的一呼吸,几乎长过一年。现在居然明亮了;天的明亮,压倒了灯光,——看见宝儿的鼻翼,已经一放一收的扇动。
单四嫂子知道不妙,暗暗叫一声“阿呀!”心里计算:怎么好?只有去诊何小仙这一条路了。他虽然是粗笨女人,心里却有决断,便站起身,从木柜子里掏出每天节省下来的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铜钱,都装在衣袋里,锁上门,抱着宝儿直向何家奔过去。
天气还早,何家已经坐着四个病人了。他摸出四角银元,买了号签,第五个轮到宝儿。何小仙伸开两个指头按脉,指甲足有四寸多长,单四嫂子暗地纳罕,心里计算:宝儿该有活命了。但总免不了着急,忍不住要问,便局局促促的说:
“先生,——我家的宝儿什么病呀?”
“他中焦塞着②。”
“不妨事么?他……”
“先去吃两帖。这第一味保婴活命丸,须是贾家济世老店才有!”
“他喘不过气来,鼻翅子都扇着呢。”
“这是火克金……”
何小仙说了半句话,便闭上眼睛;单四嫂子也不好意思再问。单四嫂子接过药方,一面走,一面想。他虽是粗笨女人,却知道何家与济世老店与自己的家,正是一个三角点;自然是买了药回去便宜了。于是又径向济世老店奔过去。店伙也翘了长指甲慢慢的看方,慢慢的包药。单四嫂子抱了宝儿等着;宝儿忽热擎起小手来,用力拔他散乱着的一头发,这是从来没有的举动,单四嫂子怕得发怔。
宝儿吃下药,已经是午后了。单四嫂子留心看他神情,似乎仿佛平稳了不少;到得下午,忽然睁开眼叫一声“妈!”又仍然合上眼,像是睡去了。他睡了一刻,额上鼻尖都沁出一粒一粒的汗珠,单四嫂子轻轻一摸,胶水般粘着手;慌忙去摸胸口,便禁不住呜咽起来。
宝儿的呼吸从平稳到没有,单四嫂子的声音也就从呜咽变成号啕。这时聚集了几堆人:门内是王九妈蓝皮阿五之类,门外是咸亨的掌柜和红鼻老拱之类。王九妈便发命令,烧了一串纸钱;又将两条板凳和五件衣服作抵,替单四嫂子借了两块洋钱,给帮忙的人备饭。
第一个问题是棺木。单四嫂子还有一副银耳环和一支裹金的银簪,都交给了咸亨的掌柜,托他作一个保,半现半赊的买一具棺木。蓝皮阿五也伸出手来,很愿意自告奋勇;王九妈却不许他,只准他明天抬棺材的差使,阿五骂了一声“老畜生”,怏怏的努了嘴站着。掌柜便自去了;晚上回来,说棺木须得现做,后半夜才成功。
下半天,棺木才合上盖:因为单四嫂子哭一回,看一回,总不肯死心塌地的盖上;幸亏王九妈等得不耐烦,气愤愤的跑上前,一把拖开他,才七手八脚的盖上了。
这一日里,蓝皮阿五简直整天没有到;咸亨掌柜便替单四嫂子雇了两名脚夫,每名二百另十个大钱,抬棺木到义冢地上安放。王九妈又帮他煮了饭,凡是动过手开过口的人都吃了饭。太阳渐渐显出要落山的颜色;吃过饭的人也不觉都显出要回家的颜色,——于是他们终于都回了家。
单四嫂子很觉得头眩,歇息了一会,倒居然有点平稳了。但他接连着便觉得很异样:遇到了平生没有遇到过的事,不像会有的事,然而的确出现了。他越想越奇,又感到一件异样的事——这屋子忽然太静了。
他站起身,点上灯火,屋子越显得静。他昏昏的走去关上门,回来坐在床沿上,纺车静静的立在地上。他定一定神,四面一看,更觉得坐立不得,屋子不但太静,而且也太大了,东西也太空了。太大的屋子四面包围着他,太空的东西四面压着他,叫他喘气不得。
他现在知道他的宝儿确乎死了;不愿意见这屋子,吹熄了灯,躺着。他一面哭,一面想:想那时候,自己纺着棉纱,宝儿坐在身边吃茴香豆,瞪着一双小黑眼睛想了一刻,便说,“妈!爹卖馄饨,我大了也卖馄饨,卖许多许多钱,——我都给你。”那时候,真是连纺出的棉纱,也仿佛寸寸都有意思,寸寸都活着。但现在怎么了?现在的事,单四嫂子却实在没有想到什么。——我早经说过:他是粗笨女人。他能想出什么呢?他单觉得这屋子太静,太大,太空罢了。
但单四嫂子虽然粗笨,却知道还魂是不能有的事,他的宝儿也的确不能再见了。叹一口气,自言自语的说,“宝儿,你该还在这里,你给我梦里见见罢。”于是合上眼,想赶快睡去,会他的宝儿,苦苦的呼吸通过了静和大和空虚,自己听得明白。
单四嫂子终于朦朦胧胧的走入睡乡,全屋子都很静。这时红鼻子老拱的小曲,也早经唱完;跄跄踉踉出了咸亨,却又提尖了喉咙,唱道:“我的冤家呀!——可怜你,——孤零零的……”
蓝皮阿五便伸手揪住了老拱的肩头,两个人七歪八斜的笑着挤着走去。
单四嫂子早睡着了,老拱们也走了,咸亨也关上门了。这时的鲁镇,便完全落在寂静里。只有那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另有几条狗,也躲在暗地里呜呜的叫。
(节选自鲁迅小说《明天》有删改)
【注】①老拱:泛指普通百姓。②中焦塞着:中医用语。指消化不良一类的病症。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的场景描写,一个是吃喝玩乐的咸亨酒店,一个是灯光昏暗的破落之家,点明了半夜没睡的两家情形,形成对比,为后文叙事作铺垫。
B.单四嫂子,夫丧子幼,只能靠纺纱来维生。半夜不息的灯光不仅是她生活艰辛的表现,也是她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生活的一线希望。
C.为了治好儿子的病,单四嫂子使尽浑身解数,求神、许愿、吃单方,到最后甚至寄希望于何小仙,小说借此表达了因迷信导致人生悲剧的主题。
D.小说生动刻画了“何小仙”“店伙”“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等形象,塑造了一组冷漠、无情、麻木的群像,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环境。
6.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单四嫂子询问病情热切焦虑,何小仙却慢条斯理、半吞半吐,对话简短,但个性鲜明,有力地表现了两者不同的身份、性格和心态。
B.作者善于用传神的细节描摹人物,文中的单四嫂子“慌忙去摸胸口,变禁不住呜咽起来”,与祥林嫂“眼珠间或一轮”一样,都是以典型细节刻画人物形象。
C.本文采用了全知视角,视野开阔,按时间顺序讲述了单四嫂子丧子的故事,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全方位表现了一个病态社会的冰冷和无情。
D.小说善于运用心理描写,在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单四嫂子的心理也有不同,令读者一步步感受到她在无奈中接受了残酷的事实,最后又生出对生活的无限希望。
7.同是鲁迅笔下的旧中国下层妇女,单四嫂子和祥林嫂这两个形象有何相同点?请结合文本从四个方面简要概括分析。(4分)
8.这篇写作于1919年前后的收集在《呐喊》中的小说,写了一个悲惨的故事,却以“明天”为题,其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从主题角度简要探究。(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
(一)名著及课内文言文(本题共5小题,10分)
9.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写道:“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下列内容全都不合乎“礼”的一项是( )(2分)
①《红楼梦》中,林黛玉初进贾府,去大舅贾赦的住处后,她以要去拜见二舅贾政为由,婉言谢绝了邢夫人的挽留。
②《红楼梦》中,宝玉偷偷阅读《西厢记》,被黛玉发现,后两人一起阅读记诵,还借《西厢记》中的词句打趣。
③《红楼梦》中,薛宝钗常常劝黛玉、湘云等“以贞静为主”,还多次规劝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立身扬名”之道。
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询问学生们的志向,他话音刚落,子路就“率尔而对”。
⑤《祝福》中,四叔暗中告诫四婶说,祭祀的时候不能让祥林嫂沾手,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⑥《牡丹亭》中,受礼教束缚的杜丽娘青春觉醒,她违背训诫,走出深闺,偷偷前往后花园游赏。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10. 下面对《红楼梦》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这两句判词暗含晴雯的名字,暗示了她品性光明磊落,生命短暂易逝。
B. 秦可卿死后,宁国府大办丧事,贾珍请王熙凤协理,她将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颇得上下赞誉。
C. 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痴 潇湘子雅谑补余香”中,“蘅芜君”指宝钗,“潇湘子”指黛玉。
D. 在抄检大观园时,惜春不但顶撞凤姐,还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响亮的耳光,痛骂其“狗仗人势”。
11.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始有远略 始速祸焉
B.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C. 吾与点也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D.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杳不知其所之也
12.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2分)
①如会同,端章甫 ②亡六国者,六国也
③常以身翼蔽沛公 ④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⑥越国以鄙远
①② B. ①④ C. ③⑤ D. ④⑥
13.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2分)
①异乎三子者之撰 ②多于市人之言语 ③苟以天下之大 ④欲呼张良与俱去
⑤洎牧以谗诛 ⑥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⑦函谷举 ⑧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A. ①②/③/④/⑤⑦/⑥⑧ B. ①/②③/④/⑤⑦/⑥⑧
C. ①②⑤/③/⑥/④⑧/⑦ D. ①②③/④/⑤⑦/⑥/⑧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材料一:
昔范增从项羽时,劝羽图沛公。鸿门之会,举玦者三,而羽不从。又要项庄入舞剑,意在沛公,终不可得。后愤恨辞去,疽发背,道死。说者谓羽之失计,在不杀沛公,故增死,宜也。吾谓增之死,不在羽不杀沛公之日,而在从羽之日也。何也 羽不可以有天下者也,淮阴匹夫妇人之言,虽或近怼,然不可谓非确识也。
或曰:增,功名士也,年七十,已老。见天下强莫如羽,羽又能下己,遂从之,而不暇有所审也。曰缪矣。太公①蕴帝王之略,居渭滨,年八十而始为文王出。诸葛武侯躬耕南阳,密迩刘表。其时之强,孰过曹操 以常情论之,不远归操,必近依表,而武侯不然,若独拳拳于先主者。盖惟文王而后能用太公,惟先主而后能用武侯也。使其不遇文王、先主,则终其身不出,而不肯他有所从,可知也。向令增不从羽能坚忍以待沛公沛公听增必过羽。功名所就,岂在向所称数公下哉 观其告项庄曰:“为人不忍,若属必且为虏。”沛公数羽过,亦不及他,惟曰:“有一范增而不能用。”然则增之用不用,则系刘、项之兴废者,沛公已知之,而无如羽之不知,何也 故吾怜增之材甚高,而不明天下之势不能审所从违,足惜也,故论之。
(节选自方孝标《范增论》)
材料二:
彼范增者,项氏骨鲠之臣也!其劝羽杀沛公,羽不听,则羽之过也;其立义帝②,则可谓不明于天下之势者也!汉王与郦食其谋挠楚权,食其请复立六国后世,张子房以为不可。由此观之,夫有所立以自辅且不可,乃欲有所立以自制 夫岂明于势而熟于计者哉
呜呼!势有可行,有不可行。视乎所遭之变,所遇之时,而势出乎其间。吾独惜夫后之举事者, 有可以用增之计而不能用,而自取灭亡,为天下笑。而增用之楚,而项王又以失其天下。呜呼!苟非明者,乌能视势之所在而图之,以定天下之大计也哉
(节选自戴名世《范增论》)
【注】①太公:姜子牙,辅助周王夺取天下 。 ②义帝:楚怀王(熊心),也称后楚怀王,是前楚怀王(熊槐)之孙。项羽尊其为义帝。
14.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 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向令A增不从B羽C能坚忍D以待沛公E沛公听增F必过羽。
1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在从羽之日也”与《六国论》中“赂秦而力亏”的“而”用法不相同。
B.“沛公数羽过,亦不及他”与《六国论》中“则胜负之数”的“数”意思不同。
C.“故吾怜增之材甚高”与《阿房宫赋》中“可怜焦土”的“怜”意思不同。
D.“以自辅且不可”的“自辅”与《阿房宫赋》中“秦人不暇自哀”的“自哀”用法相同。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淮阴侯韩信评价项羽“妇人之仁,匹夫之勇”,处事优柔,缺少智谋;方孝标认为这个评价很恰当。
B.方孝标举姜子牙、诸葛亮的例子说明贤臣应选择明主有力驳斥了范增因为年老才投靠项羽这一观点。
C.沛公说项羽有范增这样的人却不能重用,既有对范增才能的赞美,又有对项羽不能重用范增的叹惜。
D.戴名世认为,范增是忠心正直的臣子,有智谋,但因劝项羽谋杀沛公,私立义帝,终致败亡,沦为笑柄。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见天下强莫如羽,羽又能下己,遂从之,而不暇有所审也。(4分)
(2)苟非明者,乌能视势之所在而图之,以定天下之大计也哉 (4分)
18.方孝标和戴名世在《范增论》中都提到“天下之势”,但所指不同,请简要概括。(4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
水调歌头·泛湘江【注】
张孝祥
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
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
注: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道谗言落职,他从桂林北归,泛舟湘江,写下这首词。
1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人用“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这两句自况,抒发了高洁、闲远的情致。
B.词的上片写词人舟行过湘江的情景,写出了词人的活动、心境及舟行的路程。
C.词的下片,运用典故,巧妙化用《楚辞》的诗句,落笔灵活自然,别开生面。
D.这首词变换奇妙,富有浪漫色彩,表达直接而坦率,营造了优美绵邈的意境。
20.有学者认为,词人用诙谐幽默掩盖人生苦涩,将满腔忠愤寓于欢乐之中。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21.(1)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伟壮观之美。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质问秦统治者在搜刮掠夺民财时自私无道,挥霍时却纷奢无度的句子是: , ?
苏洵在《六国论》中为六国指出了对抗强秦的策略“ , ”然后团结一致,定会让秦人寝食难安。
(4)苏洵在《六国论》中说,六国子孙不珍惜先祖父“ , ”得来的土地,拿来贿赂秦国,如弃草芥一般。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2小题,5分)
这个春节,饺子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在全球动画电影市场大放异彩,王兴兴的H1人形机器人在春晚舞台翩翩起舞,( ▲ )。从他们的成功中,我们可以看到兴趣爱好对铸就人生辉煌的独特魅力。饺子从小酷爱绘画,大学毕业后放弃医学专业的工作,辞职回家自学动画,这种对兴趣爱好的执着追求与无畏坚持,为全球动画电影史书写了属于中国的华彩篇章;王兴兴自幼热衷发明,为研究机器人技术而主动申请硕士延期毕业,历经无数次失败始终不改初心,最终成功研发出了全球首款消费级四足机器人;梁文锋痴迷于计算机与电子技术,专注人工智能技术算法的探索,自建中文语料库,耗时两年打磨的 DeepSeek 模型,引发全球科技界震动。人们从这样的人生故事里,读出了坚持,更感受到热爱。
无论是画笔与画纸的摩擦声,机械齿轮的碰撞声,还是敲击键盘的清脆声 , 都仿佛是创造者心灵的律动 ,更是兴趣与热爱的回响。这些声音,在时光里不断汇聚、蓄能,最终成为改写世界的强大力量。
请仿照画横线部分的表述,在括号中再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前后语境,句式相对一致。(2分)
23.文中加点的“痴迷”,为什么不可以换成“沉迷” 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艺术的力量,不仅在于它能够创造美, 甲 。研究表明,艺术创作能够激发大脑额叶皮质的活动区域,提升情绪稳定性,同时降低与压力相关的激素水平,起到治愈人心的作用。传统的心理治疗以语言交流为主要手段,它通过对话、讨论和分析等方式,帮助个体理解内心的情感与冲突,从而达到心理调适和治疗的目的; 乙 ,它借助绘画、雕塑、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通过视觉、触觉等感官的刺激,激发个体内在的心理资源,以实现自我疗愈与情感恢复。
① 艺术疗愈适用于儿童教育、特殊教育、老年护理、社会工作等多个领域,②可以有效促进情感交流与心理状态,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④但在实施过程中,⑤它仍然面临许多挑战。艺术疗愈的实施依赖于专业人才的指导,然而,目前我国在艺术疗愈领域的专业人才相对稀缺,且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善;同时,公众对艺术疗愈接受度不够,尽管艺术疗愈的效果已被许多学术研究所证实,但公众 丙 ,认为其疗效缺乏科学依据,与传统医疗手段相比显得太过虚幻,疗愈效果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4.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甲:
乙:
丙:
25.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1)序号: 修改:
(2)序号: 修改:
四、写作(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你怎么做,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也有人觉得不尽如此。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层进式结构,最好能做辩证分析;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
1. B;“灵感说”表明诗歌创作具有神秘性,但不能直接得出诗歌相比其他文学类别更能被称为人类智慧结晶的结论,选项逻辑错误。
2. B;材料一从创作者角度强调诗人主体性,材料二从研究者角度探讨人机协作,侧重点不同;A选项材料二未列举确切数据;C选项“AI生成小说则通过技术迭代能独立完成具有文学价值的叙事架构”文中未提及;D选项材料二说的是“人机双赢”是未来可能实现的局面,并非已实现。
3. B;材料二观点是使用AI进行文学创作能探索未来文学形态,实现“人机双赢”,B选项人机互动式游戏中AI助力创意人员探索新叙事方式并以文学作品呈现,符合该观点;A选项罗斯·古德温直接将AI生成的内容交出版社,未体现对未来文学形态的探索;C选项AI编剧短片,未突出人机协作及对未来文学形态的探索;D选项AI续写情节,未体现人机协作和探索未来文学形态。
4. 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作家。虽然人工智能能快速生成诗歌、小说,但存在不足,如AI写诗缺乏核心思想和个人风格,数据库不足时生成会偏离,且AI创作的诗歌只是词语组合,没有人类创作中符合心理逻辑和语法规范的审美情感;AI写小说目前也存在缺乏文学质感等问题。而人类创作有不可替代之处,“人诗互证”体现了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的主体性,诗中有诗人的人生体验;写作还具有交往功能,能让人在交流中获得快乐,这是AI无法做到的。 ;结合两则材料中AI创作的不足和人类创作的优势进行分析。
5. C;小说主题并非因迷信导致人生悲剧,单四嫂子求神、许愿、吃单方等行为更多体现她在困境中的无奈,真正导致悲剧的是当时社会的冷漠、无情和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
6. D;单四嫂子最后并未生出对生活的无限希望,而是在无奈和痛苦中接受了宝儿死去的事实,希望在梦里见到宝儿,选项理解错误。
7. 身份上,都是旧中国下层妇女,生活困苦;命运上,都遭遇悲惨,单四嫂子丧夫失子,祥林嫂也经历多次丧亲之痛;性格上,都善良、勤劳,单四嫂子靠纺纱养活自己和儿子,祥林嫂辛勤劳作;思想上,都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束缚,单四嫂子寄希望于神签、单方,祥林嫂因封建礼教遭受歧视。 ;从身份、命运、性格、思想等方面对比分析。
8. “明天”暗示希望,单四嫂子在宝儿死后,希望在梦里见到宝儿,体现她对未来还有一丝期待,这与当时社会的黑暗、冷漠形成对比,更突出社会的残酷;“明天”也象征着作者对社会变革的期望,虽然当时社会黑暗,但作者希望未来会有改变,“明天”会更好,以引起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表达对旧中国社会的批判和对未来的憧憬 。;从“明天”对单四嫂子的意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两方面分析。
9. C;①林黛玉初进贾府的行为符合封建礼教规范;③薛宝钗的规劝符合封建礼教对女子和男子的要求;⑤四叔的告诫体现封建礼教对祭祀的规定;②宝玉和黛玉共读《西厢记》违背封建礼教对男女的约束;④子路“率尔而对”不符合“礼”中谦逊的要求;⑥杜丽娘违背训诫游赏后花园违背礼教束缚。
10. D;在抄检大观园时,顶撞凤姐、打王善保家的耳光的是探春,不是惜春,选项表述错误。
11. D;A选项“始有远略”的“始”是起初,“始速祸焉”的“始”是才;B选项“秦爱纷奢”的“爱”是喜爱,“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的“爱”是吝啬;C选项“吾与点也”的“与”是赞成,“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的“与”是结交、亲附;D选项“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和“杳不知其所之也”的“之”都是到。
12. B;①“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②“亡”,使动用法,使……灭亡;③“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④“焦土”,名词作动词,变成焦土;⑤“鉴”,意动用法,以……为鉴;⑥“鄙”,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①④都是名词作动词。
13. A;①“异乎三子者之撰”和②“多于市人之言语”是状语后置句;③“苟以天下之大”是定语后置句;④“欲呼张良与俱去”是省略句;⑤“洎牧以谗诛”和⑦“函谷举”是被动句;⑥“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和⑧“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是判断句。
14. C、E、F;“向令增不从羽”表达假设,应断开;“能坚忍以待沛公”表示行为目的,与前文断开;“沛公听增必过羽”主谓宾完整,与前文断开。
15. C;“故吾怜增之材甚高”的“怜”是怜惜,“可怜焦土”的“怜”是可惜,二者意思相同。
16. D;戴名世认为范增私立义帝是不明天下之势,但并未提及他因此沦为笑柄,选项表述错误。
17. (1)(范增)看到天下的势力没有谁比项羽强大,项羽又能屈尊对待自己,于是就跟随了他,而没有时间去仔细考虑(这些事);“下己”是屈尊对待自己,“审”是仔细考虑 。(2)如果不是明智的人,怎么能看清形势的所在并谋划它,来确定治理天下的大计呢;“苟”是如果,“乌”是怎么,“图”是谋划。
18. 方孝标所说的“天下之势”指应选择能成就大业的明主,范增应选择沛公而非项羽;戴名世所说的“天下之势”指做事要顺应形势,不能私立义帝自制,应看清形势制定合适的策略 。;从两人对范增行为的评价中概括“天下之势”的含义。
19. D;这首词表达并非直接坦率,而是委婉含蓄,借助典故、化用诗句等表达情感,选项表述错误。
20. 词人用“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看似轻松诙谐,实际是在落职后借泛舟湘江寻求慰藉;“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化用《楚辞》诗句,营造美好意境,实则是借屈原的高洁表达自己的忠愤;“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表面写对屈原作品的推崇,实则是借屈原抒发自己被谗言落职的愤懑,将忠愤之情寓于对屈原的追思和对美好情境的描绘中 。;从词句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情感入手分析。
21. (1)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4)暴霜露,斩荆棘。
22. 梁文锋的DeepSeek在全球科技界引发震动,从他的成功中,我们可以看到兴趣爱好对铸就人生辉煌的独特魅力。;仿照例句结构和表述方式,结合梁文锋的事例进行补充。
23. “痴迷”指极度迷恋,带有积极的情感色彩,强调对计算机与电子技术探索的专注和热爱,推动其取得成果;“沉迷”通常带有消极意味,指过分沉溺,不能自拔,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不能体现梁文锋对技术探索的积极意义。 ;从两个词的情感色彩和语境适用性分析。
24. 甲:更在于它能够治愈人心;乙:艺术疗愈则与之不同;丙:对其仍存在疑虑;根据上下文逻辑,甲处承接前文强调艺术治愈人心的作用;乙处对比艺术疗愈和传统心理治疗;丙处说明公众对艺术疗愈的态度。
25. (1)序号:②,修改:可以有效促进情感交流,改善心理状态;(2)序号:⑤,修改:然而,目前我国艺术疗愈领域的专业人才相对稀缺;②处“促进”与“心理状态”搭配不当,改为“改善”;⑤处“在……领域的专业人才”表述啰嗦,去掉“在”和“领域”。
26. 参考立意:可论述个人行为对塑造自我的重要性,如积极行动能成就更好的自己;也可辩证分析,承认行为对塑造自我有影响,但也受外界因素制约,如家庭、社会环境等,最后提出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行动,同时合理应对外界影响,塑造理想的自我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