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6.3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课件+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共17张ppt)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6.3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课件+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共17张ppt)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07 18:39:13

文档简介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导学案【学生版】
编撰:于世玮 审核:张海敏
【学习目标】
1、理解文意,把握情感,背诵全文。积累优美的词语、句式,体会用典的妙处。
2、结合课文注释,把握全文意思,理解作者情感。
3、体会李白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体会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 把握情感,理解“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背后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豪情逸兴。
【知识链接】
1、金谷春晴
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别墅,遗址在今洛阳老城东北七里处的金谷洞内。石崇是有名的大富翁。他因与贵族大地主王恺争富,修筑了金谷别墅,即称“金谷园”。园随地势高低筑台凿池。园内清溪萦回,水声潺潺。石崇因山形水势,筑园建馆,挖湖开塘,周围几十里内,楼榭亭阁,高下错落,金谷水萦绕穿流其间,鸟鸣幽村,鱼跃荷塘。石崇用绢绸、茶叶、铜铁器等派人去南海群岛换回珍珠、玛瑙、琥珀、犀角、象牙等贵重物品,把园内的屋宇装饰得金碧辉煌,宛如宫殿。金谷园的景色一直被人们传诵。每当阳春三月,风和日暖的时候,桃花灼灼、柳丝袅袅,楼阁亭树交辉掩映,蝴蝶蹁跹飞舞于花间;小鸟啁啾,对语枝头。所以人们把“金谷春晴”誉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2、关于谢安及谢氏子弟
谢安——(320-385)东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人。谢安少年时聪颖好学,胆识过人;15岁时善玄学,成为新一代名士领袖。40岁前,高卧东山,放情山水,朝廷多次征他为官,都被谢绝。40岁后,一为国家出力,二为支撑谢氏门面,才“出山”。
谢安为东晋朝廷服务的20多年中,做了两件大事:一是遏制了大司马桓温篡晋的图谋,延迟了晋祚;二是在谢安的统筹安排下,由谢氏骨干统领的“北府兵”,取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保护了江南的民族文化,延缓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
  淝水之战后,谢安主张趁胜北伐,一统华夏,但遭到东晋统治集团司马氏的排挤,被出镇广陵(今扬州),不久谢安抑郁去世。
谢道韫——魏晋时期才女。谢安之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大书法家王羲之二儿媳——王凝之之妻。具有“咏絮才”。。
谢灵运——(385-433),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是南朝山水诗派的创始者。
谢惠连——(407—433),南朝宋著名文学家。谢灵运的堂弟。他才思敏捷,十岁便能作文,工诗赋,书画俱佳,深得谢灵运爱赏。
谢 朓——(464-499),字玄晖,南朝齐诗人。与谢灵运同族,后人将谢灵运和他并举,称为大谢、小谢。“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
【自主学习】
1、背景?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一文约作于733年,作者33岁。727年,28岁的李白只身云游到安陆(在今湖北,为古代楚文化发祥地),娶高宗时宰相许圄yǔ师孙女为妻,生女平阳、子伯禽。李白广结道友,优游山水,自称“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这个时侯整个大唐王朝正处于国力鼎盛、太平盛世之中。此时作者过着隐逸读书的生活。这里的桃园在今天的安陆兆山桃花岩。内容记叙李白与他的堂弟们,相聚在桃花园中,饮酒赋诗、畅谈天伦的情景。?
2、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 从弟( ?) 秉烛夜游(? ?)??? 阳春召我(? ??)???
? 开琼(? )筵(? ?)以坐花 飞羽觞( )而醉月
3、古今异义
① 大块假我以文章
大块,古义: 今义:
文章,古义: 今义:
②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几何,古义: 今义:
4、一词多义
?① 逆??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 )???? 凡事如是,难可逆见 ( )?
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 ( )? 忠言逆耳利于行 ( )?
摧灭群逆( )?????????
?② 若??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 ) ??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
若毒之乎 ( )? ?? ?孔子生不知其父,若母匿之 ( )?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 )?
③ 假
大块假我以文章 (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
汉人未可假兵权 (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
假令仆法受诛,若九牛之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 )????????
④ 伸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 )???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 ( )?
执其干戚,习其俯仰屈伸 ( )?
5、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字,并加以解释?
(1)古人秉烛夜游 ( )?
(2)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 )?
6、文章标题透露了哪些信息?
【提示】春夜 ,(吾与)从弟 ,宴 ,桃花园 ,序 。
【合作探究】
1、概括文中交代的夜宴的原因有哪些?

2、文中的“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是千古名句,请大家讨论一下,这两句好在什么地方。(试从炼字的角度加以分析)
3、文章写李白与兄弟们在桃花园中宴饮时,着重体现了一个“乐”字。试分析“乐”体现在哪些方面?
【巩固提升】
将本文与王羲之《兰亭集序》进行比较,说说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和精神气质的异同,进一步体会李白开朗乐观的性格、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答:

我的疑问: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导学案【教师版】
编撰:于世玮 审核:张海敏
【学习目标】
1、理解文意,把握情感,背诵全文。积累优美的词语、句式,体会用典的妙处。
2、结合课文注释,把握全文意思,理解作者情感。
3、体会李白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体会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 把握情感,理解“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背后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豪情逸兴。
【知识链接】
1、金谷春晴
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别墅,遗址在今洛阳老城东北七里处的金谷洞内。石崇是有名的大富翁。他因与贵族大地主王恺争富,修筑了金谷别墅,即称“金谷园”。园随地势高低筑台凿池。园内清溪萦回,水声潺潺。石崇因山形水势,筑园建馆,挖湖开塘,周围几十里内,楼榭亭阁,高下错落,金谷水萦绕穿流其间,鸟鸣幽村,鱼跃荷塘。石崇用绢绸、茶叶、铜铁器等派人去南海群岛换回珍珠、玛瑙、琥珀、犀角、象牙等贵重物品,把园内的屋宇装饰得金碧辉煌,宛如宫殿。金谷园的景色一直被人们传诵。每当阳春三月,风和日暖的时候,桃花灼灼、柳丝袅袅,楼阁亭树交辉掩映,蝴蝶蹁跹飞舞于花间;小鸟啁啾,对语枝头。所以人们把“金谷春晴”誉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2、关于谢安及谢氏子弟
谢安——(320-385)东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人。谢安少年时聪颖好学,胆识过人;15岁时善玄学,成为新一代名士领袖。40岁前,高卧东山,放情山水,朝廷多次征他为官,都被谢绝。40岁后,一为国家出力,二为支撑谢氏门面,才“出山”。
谢安为东晋朝廷服务的20多年中,做了两件大事:一是遏制了大司马桓温篡晋的图谋,延迟了晋祚;二是在谢安的统筹安排下,由谢氏骨干统领的“北府兵”,取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保护了江南的民族文化,延缓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
  淝水之战后,谢安主张趁胜北伐,一统华夏,但遭到东晋统治集团司马氏的排挤,被出镇广陵(今扬州),不久谢安抑郁去世。
谢道韫——魏晋时期才女。谢安之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大书法家王羲之二儿媳——王凝之之妻。具有“咏絮才”。。
谢灵运——(385-433),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是南朝山水诗派的创始者。
谢惠连——(407—433),南朝宋著名文学家。谢灵运的堂弟。他才思敏捷,十岁便能作文,工诗赋,书画俱佳,深得谢灵运爱赏。
谢 朓——(464-499),字玄晖,南朝齐诗人。与谢灵运同族,后人将谢灵运和他并举,称为大谢、小谢。“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
【自主学习】
1、背景?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一文约作于733年,作者33岁。727年,28岁的李白只身云游到安陆(在今湖北,为古代楚文化发祥地),娶高宗时宰相许圄yǔ师孙女为妻,生女平阳、子伯禽。李白广结道友,优游山水,自称“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这个时侯整个大唐王朝正处于国力鼎盛、太平盛世之中。此时作者过着隐逸读书的生活。这里的桃园在今天的安陆兆山桃花岩。内容记叙李白与他的堂弟们,相聚在桃花园中,饮酒赋诗、畅谈天伦的情景。?
2、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 从弟(cóng?) 秉烛夜游(?bǐng??)???? 阳春召我(?zhào???)???
? 开琼(?qióng?)筵(?yán?)以坐花 飞羽觞(shāng)而醉月
3、古今异义
① 大块假我以文章
大块,古义:大自然。 今义:多指身材高大的人;胖子。
文章,古义:原指错杂的色彩、花纹。文中指大自然各种美好的形象、色彩、声音等。 今义:指①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②泛指著作。
②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几何,古义:多少。 今义:研究空间结构及性质的一门学科。
4、一词多义
?① 逆??
???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迎)????????
凡事如是,难可逆见 (预先)?
??? 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 (向相反方向活动)?
忠言逆耳利于行 (抵触,不顺)?
????摧灭群逆(叛逆)?????????
?② 若??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像)?
???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及,比得上)??
??? 若毒之乎 (你)?
?? ?孔子生不知其父,若母匿之 (他的)?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如果,假设)?
③ 假
大块假我以文章 (授予,给予)?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凭借)???
汉人未可假兵权 (给予)?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假装)?
假令仆法受诛,若九牛之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假如)????????
④ 伸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抒发)?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 (陈述)?
??执其干戚,习其俯仰屈伸 (舒展,伸直)?
5、词类活用?
(1)古人秉烛夜游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名词用作动词,作诗,吟诗)?
6、文章标题透露了哪些信息?
【提示】春夜:时间 ,(吾与)从弟:人物 ,宴:事件 ,桃花园:地点 ,序:文体 。
【合作探究】
1、概括文中交代的夜宴的原因有哪些?
①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人生短暂,要及时行乐。
②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对于夜游,古人有先例。
③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春景的召唤,对自然的热爱。
2、文中的“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是千古名句,请大家讨论一下,这两句好在什么地方。(试从炼字的角度加以分析)
(1)句中“阳”“烟”“文章”体现了春景的特色。
“春”字前着一“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了,让人仿佛感到春天的温暖,看到春天的多姿多彩。
春天地气上升,形成袅袅轻烟,弥漫于空气中,给自然景物披上一层轻纱,让人感到朦胧迷离,如梦似幻。“景”字前着一“烟”字,就展现了这一独特的画面。
作者还把天地间的森罗万象称为“文章”,也能给人以文采炳焕(鲜明华丽)、赏心悦目的感受。
(2)“召”“假”则采用了移情(也可答“拟人”)的手法
“阳春”是多情的,她用美丽的“烟景”来召唤我;“大块”也是有情的,她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我又岂能无情。作者化无情为有情,把客观物景赋予人的情感,使之通人性, 这样就把物景写活了。
(补充:诗歌中的移情手法,是指主观情感移置于客观物象,使客观物象人格化,具有一定的情感,或者承载独特的主观意识。它以客观物象的审美特性同人的思想、情感相互契合为前提,借助联想和想象,是客观物象人格化与主体情感的客体化的统一。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们在诗歌创作中往往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性格、生命及思想感情,使得草木含情,山水有意,借以表达个人的思想情趣和丰富的社会内涵。)
3.文章写李白与兄弟们在桃花园中宴饮时,着重体现了一个“乐”字。试分析“乐”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高朋满座,人杰才俊;②高谈阔论,畅所欲言;③良辰美景,开怀畅饮;④赋诗抒怀,其乐融融。
宴席上,没有轻歌曼舞,没有繁管急弦,只是观花赏月,吟诗论文,说理谈玄,纯属一场文人墨客的集会,作者成功地展示了一次高雅的精神盛宴,使读者和他们一起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
【巩固提升】
将本文与王羲之《兰亭集序》进行比较,说说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和精神气质的异同,进一步体会李白开朗乐观的性格、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答案供参考】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写于51岁,会稽内史任上。这时东晋王朝偏安江左已经36年,在士族制度的统治下,社会矛盾重重,当权者无心北伐,只图奢侈享乐。文人士大夫意志消磨殆尽,多崇尚老庄思想,清谈玄理之风极盛。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大致是开元二十一年33岁时所作。当时他虽然求官未得,暂时隐居于安陆,但身处开元盛世,对国家的兴盛、个人的发展都抱有乐观的期望。
《兰亭集序》和《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同是记叙春日宴饮之乐,同是欣赏客观的自然风光,同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但由于时代环境及作家个人身份、年龄的差异,在感情格调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感慨的是当时过境迁之后,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短暂的,必须“终期于尽”,所以发出了“岂不痛哉”“悲夫”的慨叹。而李白则有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秉烛夜游”。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乃是最大的乐趣!王羲之低沉清幽,李白高亢明朗,情调自是不同。
教学反思:
课件17张PPT。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背景?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一文约作于733年,作者33岁。727年,28岁的李白只身云游到安陆,娶高宗时宰相许圄yǔ师孙女为妻,生女平阳、子伯禽。李白广结道友,优游山水,自称“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安陆在今湖北,为古代楚文化发祥地(自己)
这个时侯整个大唐王朝正处于国力鼎盛、太平盛世之中。(国家)
此时作者过着隐逸读书的生活。这里的桃园在今天的安陆兆山桃花岩。内容记叙李白与他的堂弟们,相聚在桃花园中,饮酒赋诗、畅谈天伦的情景。?(心境)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 从弟(cóng?)
秉烛夜游(?bǐng??)
? 阳春召我(?zhào???)???
? 开琼(?qióng?)筵(?yán?)以坐花
飞羽觞(shāng)而醉月
古今异义
① 大块假我以文章
大块,古义:大自然。 今义:多指身材高大的人;胖子。
文章,古义:原指错杂的色彩、花纹。文中指大自然各种美好的形象、色彩、声音等。
今义:指①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②泛指著作。
②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几何,古义:多少。 今义:研究空间结构及性质的一门学科。一词多义
?① 逆??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迎)????????
凡事如是,难可逆见 (预先)?
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 (向相反方向活动)?
忠言逆耳利于行 (抵触,不顺)?
摧灭群逆(叛逆)??????????② 若??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像)?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及,比得上)??
若毒之乎 (你)?
孔子生不知其父,若母匿之 (他的)?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如果,假设)?③ 假
大块假我以文章 (给予,授予)?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凭借)???
汉人未可假兵权 (给予)?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假装)?
假令仆法受诛,若九牛之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假如)?? ④ 伸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抒发)?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 (陈述)?
??执其干戚,习其俯仰屈伸 (舒展,伸直)?
8、词类活用?
(1)古人秉烛夜游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名词用作动词,作诗,吟诗)?文章标题透露了哪些信息?
季节 (阳春三月)
时间(夜晚)、
人物(作者与从弟)、
事件(宴)、
地点(桃花园)、
文体(序)1、概括文中交代的夜宴的原因有哪些?
①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人生短暂,要及时行乐
②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古人有先例
③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春景的召唤,对自然的热爱合作探究2、文中的“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是千古名句。这两句好在什么地方?(试从炼字和修辞上加以分析)
修辞手法:
“召”“假”则采用了移情(也可答“拟人”)的手法
“阳春”是多情的,她用美丽的“烟景”来召唤我;
“大块”也是有情的,她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我又岂能无情。
作者化无情为有情,把客观物景赋予人的情感,使之通人性, 这样就把物景写活了。(补充:诗歌中的移情手法,是指主观情感移置于客观物象,使客观物象人格化,具有一定的情感,或者承载独特的主观意识。它以客观物象的审美特性同人的思想、情感相互契合为前提,借助联想和想象,是客观物象人格化与主体情感的客体化的统一。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们在诗歌创作中往往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性格、生命及思想感情,使得草木含情,山水有意,借以表达个人的思想情趣和丰富的社会内涵。)炼字角度:
“阳” 和“烟” 字就体现春景的特色。
“春”字前着一“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了,让人仿佛感到春天的温暖,看到春天的多姿多彩。
“景”字前着一“烟”字,就展现了这一独特的画面。春天地气上升,形成袅袅轻烟,弥漫于空气中,给自然景物披上一层轻纱。
作者还把天地间的森罗万象称为“文章”,也能给人以文采焕然、赏心悦目的感受。
3、文章写李白与兄弟们在桃花园中宴饮时,着重体现了一个“乐”字。试分析“乐”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高朋满座,人杰才俊,主客吟咏诗篇;
②高谈阔论,畅所欲言;
③良辰美景(高兴赏桃),开怀畅饮;
④赋诗抒怀,不成这罚酒,其乐融融。
宴席上,没有轻歌曼舞,没有繁管急弦,只是观花赏月,吟诗论文,说理谈玄,纯属一场文人墨客的集会,作者成功地展示了一次高雅的精神盛宴,使读者和他们一起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写于51岁,会稽内史任上。这时东晋王朝偏安江左已经36年,在士族制度的统治下,社会矛盾重重,当权者无心北伐,只图奢侈享乐。文人士大夫意志消磨殆尽,多崇尚老庄思想,清谈玄理之风极盛。
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大致是开元二十一年33岁时所作。当时他虽然求官未得,暂时隐居于安陆,但身处开元盛世,对国家的兴盛、个人的发展都抱有乐观的期望。 《兰亭集序》和《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同是记叙春日宴饮之乐,同是欣赏客观的自然风光,同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但由于时代环境及作家个人身份、年龄的差异,在感情格调上是有所不同的。
王羲之感慨的是当时事过境迁之后,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短暂的,必须“终期于尽”,所以发出了“岂不痛哉”“悲夫”的慨叹。
而李白则有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秉烛夜游”。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乃是最大的乐趣!
王羲之低沉清幽,李白高亢明朗,情调自是不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