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2025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
物理
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
求的,
1.2007年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曾任浙江大学物理系主任的王淦昌先生一百周年诞辰.王先生早
在1941年就发表论文,提出了一种探测中微子的方案:B原子核可以俘获原子的K层电子而
生成一个新原子核Li的激发态(Li)”,并放出中微子(当时写作n),即?Be十e→(Li)十7.而
(L)·又可以放出光子y而回到基态Li,即(L)*→Li十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e十e→(Li)*十7是核聚变反应
B.(Li)·和Li的核子数相同
C.(Li)和Li的比结合能相同
D.(Li)”→Li十y的过程中,由于质量数守恒,故未出现质量亏损
2.冬奥会的单板滑雪比赛场地由助滑区、起跳台、着陆坡、终点区构成.运动员与滑雪板一起从高
处滑下,通过跳台起跳,完成空翻、转体、抓板等技术动作后落地.甲、乙两名运动员先后在同一
赛道上比赛,水平部分VP为起跳台,着陆坡足够长.固定在着陆坡上的传感器测出他们在竖直
方向的速度v,与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均从离开P点开始计时).图中t1、t2分别是甲、
乙运动员落在着陆坡上的时刻,已知两条图线与t轴之间所围的面积相等,则
A/m-s
1 t/s
A.两运动员在空中都做平抛运动
B.两运动员落在着陆坡的同一位置
C.两运动员在空中运动的平均速度相同
D.落到斜面前瞬间重力的功率甲大于乙
3.儿童手表具有打电话和发布紧急求救信号功能,其内部发射信号的电路可以简化如下,此电路
中有由电容器和电感线圈构成的LC振荡电路,当该振荡电路工作时(电感线圈为不计直流电
阻的理想线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三物理试题第1页(共6页)】
A.当A板上所带的正电荷逐渐增多时,LC振荡电路中的电流在增加
B.仅减小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LC振荡电路的周期将变大
C.电路中S断开时,电容器中电场能开始转化为电感线圈中的磁场能
D.电容器与电感线圈的能量转化周期为此LC振荡电路周期的两倍
4.热机循环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其中最典型的热机循环有卡诺循环、斯特林循环和布
雷顿循环.卡诺循环由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组成.如图为卡诺循环的p一V图像,一定
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沿循环曲线ABCDA回到初始状态,其中AB和CD为两条等温
线,BC和DA为两条绝热线.图中曲线AD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为S1,曲线
BC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为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过程中,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
B.气体由状态B到状态C的过程,分子平均动能增大
C.S=S2
D.在一次循环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小于放出的热量
5.如图,在地面上固定一轻弹簧,劲度系数为k=28,弹簧上端固定一质量忽略不计的绝缘顶板.
3h
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十q的小物块初始位置离绝缘板的高度为h.整个装置处于竖直向上的匀
强电场中(图中未画出),场强大小为E一的弹簧的弹性势能E,一:2(:为弹簧的形变量),
且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之内.不计一切摩擦及空气阻力,不计电荷量的损失,将物块由静止释放
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的运动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
B.物块运动到最低点时不会再反弹,此时弹簧压缩量为3h
C.整个运动过程中物块的电势能的减少量为mgh
D.整个运动过程中物块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减少了mgh
6.如图甲新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质量均为m的三个相同小球A、B、C,A、B两球分别用两根长
为L的轻杆通过光滑铰链与C球连接,两球间夹有长度可忽略的压缩轻弹簧,弹簧与球不相连,
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现释放弹簧,已知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释放弹簧后,A、B、C三个小球及轻杆铰链、弹簧组成的系统动量守
恒,机械能不守恒
B.释放弹簧后,两杆夹角第一次为180时,A球的位移大小为L
AOOB
4Ep
甲
C.释放弹簧后,两杆夹角第一次为180°时,C球的速度大小为
3m
E,
0
OB
D.释放弹簧后,两杆夹角第一次为180时,轻杆对B球的力为
乙
【高三物理试题第2页(共6页)】2025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 物理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答案】B
【解析】核聚变反应为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而该反应为原子核与电子的反应,A 错误;核反应
(7Li) →7Li+γ 过程中没有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变化,则(7Li) 和7Li的核子数相同,B正确;核反应(7Li)
→7Li+γ 过程中放出了能量,则7Li比(7Li) 更稳定,7Li的比结合能大于(7Li) 的比结合能,C错误;核反应
(7Li) →7Li+γ 中放出了能量,故该反应过程发生了质量亏损,D错误.
2.【答案】B
【解析】A.两运动员竖直方向的运动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不是做平抛运动,故 A 错误;B.两条图线与t轴之
间所围的面积相等,则竖直方向的位移相等,又由于是同一斜面,所以落在同一位置,故B正确;C.两运动员位
移相同,甲运动的时间短,平均速度大,故C错误;D.由图知,落在斜面时甲竖直方向的速度较大,但由于二人
重力大小无法判断,则重力的瞬时功率大小无法判断,故D错误.故选B.
3.【答案】B
【解析】A.当A 板上所带的正电荷逐渐增多时,电容器中电场能增加,则线圈中磁场能减小,LC 振荡电路中的
电流在减小,故 A错误;
B.仅减小电容器两极板间的距离,根据
ε
C= r
S
4πkd
T=2π LC
可知电容器电容变大,LC 振荡电路的周期将变大,故B正确;
C.由于线圈为理想线圈,开关断开时,电容器中没有电荷,所以应该是磁场能转化为电场能;
D.LC 振荡电路周期是电容器与电感线圈的能量转化周期的两倍.
4.【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A→B 过程中,气体的体积增大,则气体对外做功,气体等温变化,内能不变,气体吸热,故
A错误;B.B→C 过程中因为BC 为一条绝热线,则QBC=0,气体的体积增大,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分子平均动能减小,B错误;C.由图知TA =TB,TC=TD,故B→C 过程和D→A 过程,温度变化量的大小相
等,内能变化量的大小相等,且Q=0,可知W 大小也必然相等,即B→C 过程气体对外界做的功等于D→A
过程外界对气体做的功,故C正确;D.一次循环过程中气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p-V 图像中图线与坐标
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功.由图知,在一次循环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功,为确保气体的内能不变,则气体一定从外
界吸收热量,故一次循环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故D错误.故选C.
5.【答案】D
【解析】假设物块下降到最低点时,弹簧压缩量为x,对全过程进行分析,在运动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故 A
错误;由能量守恒定理可得: 1mg(h+x)-qE(h+x)= kx2,解得x=3h,此时弹簧弹力2 F=kx=2mg
,物块
一定会反弹,故B错误;整个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由W=-qE(h+x)=-mgh 可得,电势能增
加量为mgh,也就是物块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故C错误,D正确.
【高三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第 1页(共5页)】
6.【答案】C
【解析】A.三个小球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故 A 错误;B.设释放弹簧后,C 球的位移大小为xC,A
球沿垂直AB 方向的最大位移大小为xA,则由动量守恒定律mxC=2mxA,由几何关系xA+xC=L,解得xA
1 , 2 , 球位移 2 2 10= L xC= L A xA′= xA+L = L,故B错误;C.由系统动量守恒得mvC=2mvA,系统机械3 3 3
4E
能守恒得 1E 2
1 2 p
p= mvC+ ×2mvA,联立以上各式解得vC= ,故C正确;D.B 球相对C 球做圆周运动,2 2 3m
(v 2
F=m B
+vC) 3E
L =
p,故
L D
错误,故选C.
7.【答案】BCD
【解析】长征十号发射升空过程中,需要不断加速以达到超过第一宇宙速度(地球卫星最大环绕速度),故梦舟
飞船机械能不断增加,所以 A错误,B正确;梦舟载人飞船和揽月月面着陆器需要减速从地月转移轨道进入
环月轨道,机械能减少,C正确;着陆器返回环月轨道与梦舟飞船交汇对接时需要从近月低轨道加速进入环月
轨道,D正确,故选BCD.
8.【答案】BC
【解析】A.两波源连线中点振幅小于S1 振幅,则只能是振动减弱点,S2 振幅可能为1cm 或7cm,故起振方向
相反, 错误;波速 lA v= =1m/s,波长
v
2t λ= =0.5m
,故B正确;S1E 之间的波程差相同,都为波长整数倍,f
故都为振动减弱点,C 正确;DS2 之间的点到两波源的波程差最大值为 4 m,最小值为 DS1 -DS2 =
(42-4)m≈1.656m,差值为(
λ
2n+1) 的点为振动加强点,由几何知识可得,共有5个点,故CD边有2 10
个
振动加强点.
9.【答案】AD
【解析】金属杆运动过程中回复力与位移成正比,所以是简谐运动,A正确;
金属杆向右运动过程中
BI0L
1
x= kx22
2BIL
可得x= 0 ,B错误;k0
由简谐运动的周期公式可知 mT=2π ,应该经过
π m ,金属杆速度达到最大, 错误;
k0 2 k C0
当金属杆向右运动达到速度最大时,由于恒流,金属杆电阻的电势降落为U=I0R,同时金属杆在磁场中运
动,产生反电动势,E=BLv,
BIL
所以金属杆两端的电势差为U+E.其中金属杆的最大速度为v,BI0L
0
k -0
1 (BIk 0L2 0 k )
2 1 BIL
=2mv
2,可求得杆的最大速度v= 0 ,由此可得D正确.
0 mk0
10.【答案】BD
【解析】粒子运动过程中,水平方向动量定理有(qB0vy-kvx)t=0,粒子从A 运动到E 的过程中,有qB0y-
kx=0,
y
tanθ= ,所以x k=qB0tanθ
,故 A错误;设最终停下的位置到AB 距离为x1,到AD 距离为y1,水平
【高三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第 2页(共5页)】
y
方向动量定理可得:qB0y1-kx1=0,故tanθ=
1,又因为速度逐渐减小,做圆周运动半径逐渐减小,所以最
x1
终停下的点一定在AE 线段上,B正确;
从开始到停止,竖直方向上动量定律可得:-qB0x1-ky1=-mv0,联立qB0y1-kx1=0求解可得:x1=
mv0 mv
B cos
2θ, 0y1= B sinθcosθ
,故C错误,D正确.
q 0 q 0
11.【答案】()
mg
1 ( 分)l-l 20
(2)平衡(2分)
(3)9.76(2分)
【命题意图】本题以弹簧振子的振动为背景,考查胡克定律、简谐运动规律.意在考查逻辑推理以及实验探究
能力.
【解析】根据胡克定律: mgk(l-l0)=mg 可得:k= .测量周期时,对于相同的位置判断产生的绝对误差l-l Δx0
引起的Δt,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速度大,Δt小,相对误差小.根据周期公式
m
T=2π ,
mg t
k k=
,
l-l T=
,
0 10
综合可得 400π
2 4×102×10
t2= (l-l0),k= ×10-2s2/m=4.10×102s2/m,g=9.76m/s2.g g
12.【答案】(3)0.980(2分) 425(2分)
(4)不变(2分) 增大(2分) 小于(2分)
【解析】(3)根据图像可知,曲线(c)对应的水果电池电动势大小E=0.980V
由于U=E-(Rg+r)I
结合曲线()有 0.98-0.60c Rg+r=0.8×10-3 Ω
解得r=425Ω.
(4)根据电源的U-I图像可知,纵截距表示电源的电动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源和电流表的内阻,当保持
铜片和锌片插入苹果中的深度不变,依次增加铜片与锌片的间距,先后得到U-I 图像如图乙中(a)、(b)、
(c)、(d)所示图像,图像斜率的绝对值依次增大,图像纵轴截距不变,可知,随电极间距的增大,电动势不变,
内阻逐渐增大.
R
采用后来的方式实验时,电压表测得的是电源和电压表组成的等效电源两端的电压,即U= V ,测得RV+rE
的电动势变小.所以本次测得的电动势小于前次测得的电动势.
13.【答案】(1)C=30°
( R2)dm=2
【解析】(1)根据
1 1
sinC= = (2分)n 2
解得,该光对透明圆柱体的临界角为
C=30°(2分)
【高三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第 3页(共5页)】
(2)因为在圆柱体的四周均有光线出射,所以线光源任意一点光源在圆柱体截面上任意方向都有光射出,又
因为当垂直OS 连线的光线可以射出则点光源S 发出的光线可以从圆柱体截面上任意方向射出,作出光路
图,当入射角为临界角C 时,根据正弦定理
R OS
= ( 分)sinα sinC 2
所以当α=90°时,此时达到最大临界角,即当垂直OS 连线的光线恰好可以射出时,该光源与轴OO′的距离
最大,光路图如图所示
作图 (2分)
根据几何关系可知
R
dm=RsinC= (2分)2
14.【答案】(1)v0=12m/s
() 1002L= 3 ≈33.3m
;Q=4000J
【解析】(1)滑雪者从A→B→C 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可得:
1
Mgh-μMgx= 2( 分)2Mv0 2
解得:v0=12m/s(1分)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对薄板:μMg=ma1(1分)
解得:a1=4m/s2
对滑雪者:μMg=Ma2(1分)
解得:a2=2m/s2
当薄板第一次到达槽的D 端的速度以及该过程所需的时间分别为:
v1= 2a1d=8m/s(1分)
2d
t1= ( 分)a =2s11
此时滑雪者的速度:
v1=v0-a2t1=8m/s(1分)
此过程滑雪者相对薄板的位移为
1 2 1 1 1Δx1=v0t1-2a2t1-
2
2a1t1=12×2-2×2×2
2-2×4×2
2 m=12m(1分)
随即薄板与槽的D 端发生弹性碰撞,取向左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可得:
Mv2-mv1=(M+m)v共 (1分)
解得: 8v共 = /3 ms
【高三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第 4页(共5页)】
根据能量守恒可得:
1
Mv2
1 2 1
2 2+2mv1=
(
2 M+m
)v2共 +μMgΔx2(2分)
解得: 64Δx2=3 m
此时,滑雪者刚好第二次到达槽的D 端,则:
100
L=Δx1+Δx2= 3 m≈33.3m
(1分)
产生的热量:
Q=μMgL=4000J(1分)
(或者 1 1Q= Mv20- (M+m)v2共 =4000J)2 2
【 】() nSΔB15.解析 1E= 1Δt =2.5V
(2分)
(2)初始状态对导体棒分析,有
E
B3IL-μmg=ma,I= (2分)r+R
因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说明匀加速运动过程中,电路中电流为一定值,导体棒、电源和导轨围成的面积
内磁通量为一定值
即Φ=B2Ld-B3L ( 1at2 ) 为一定值(1分)2
所以Φ=8+8t2-B3(2.5B3-1)t2 为一定值
故 8B3=2T,a=4m/s2 (B3=- 舍去5 ) (2分)
(3)设到达PQ 时,导体棒速度为v1,有v21=2ax(1分)
在PQ 右侧运动过程中由动量定理可得-B4Idt1-μmgt1=0-mv1(2分)
Bdx
It1=q=
4 1( 分)
R 1
联立可得t1=4s,I=0.5A(2分)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 2 1IRt1+μmgx1= 2( 分),2mv1 2
代入数据可得有效值 7I= A(1分)2
【高三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第 5页(共5页)】2025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
物理
答题卡
姓名
班级
考
号
贴条形码区
考生禁填
缺考考生,由监考员贴条形码,并用2B铅笔填涂右面的
缺考标记。
正确填涂
填
注
1,答题前,考生务必清楚地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规定的位置,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与本人相符并完全
涂错误蚊涂
意
正确及考试科目也相符后,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的位置。
样
D8□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0■
事
例
工
3.考生必须在答题卡各题目的规定答题区域内答题,超出答题区域范围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项
4.保持卡面清洁,不准折叠、不得弄破。
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
1[A][B][C][D]
5[A][B][C][D]
9[A][B][C][D]
2[A][B][C][D]
6[A][B][C][D]
10[A][B][C][D]
3[A][B][C][D]
7[A][B][C][D]
4[A][B][C][D]
8[A][B][C][D]
非选择题(请使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
11.(6分)
(1)
(2)
(3)
12.(10分)
(3)
(4)
13.(10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高三物理第1页(共2页)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4.(14分)
15.(16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高三物理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