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第一单元:蜀相\书愤(教师版+学生版)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第一单元:蜀相\书愤(教师版+学生版)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07 19:04:15

文档简介

《蜀相》、《书愤》导学案(学生版)
编制人: 张海敏
【学习目标】
1、运用“知人论世”等方法探究诗歌的主旨,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2、通过《蜀相》《书愤》两首诗,感受爱国诗人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并探讨离乱之世中国古代士子的人格精神。
【学习重难点】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等方法探究诗歌的主旨,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知人论世】
(1)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yáo)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此对联彰显了诸葛亮的功绩。
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排八阵:(摆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八卦阵);六出:(六出祁山);七擒:(七擒孟获);酬三顾:(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取西蜀:(攻取西蜀);定南蛮:(平定孟获叛乱);东和:(东和孙权); 北拒:(北拒曹操)。用火攻:(指赤壁之战)。
(2)《蜀相》:杜甫此诗作于初到成都之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时持续了五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命运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国势危艰,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无路请缨,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倍加推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杜甫到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去凭吊。
(3)《书愤》:陆游生活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直到作此诗时,闲居山阴6年的他才被重新起用。此时陆游已62岁。少年时“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知识链接】
《蜀相》是一首怀古诗。这类诗都是诗人怀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惜今,“有感而发”而作。诗人处于某种背景之下,前往瞻仰或凭吊历史古迹,回顾古人的业绩或遭遇,自己内心产生共鸣,不禁发出对古人业绩的慨叹或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因此,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读怀古诗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要知人论世,一是要品赏韵味。所谓“知人论世”,就是理解诗作的思想感情。古人读诗主张“以意逆志”,即用读者的“意”,根据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东西,去探索追溯作者写作时所要表达的“志”。怀古诗的作者是在怀念古代史实的基础上抒发个人情怀的,诗中必然涉及到历史典故,也必然反映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解读这类诗首先要根据诗中的物象确定史实,理解典故内容和它所包含的意义,再看作者抒情的角度。同学们学过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怀古诗的经典之作。
【自主学习】
(一)《蜀相》
1、《蜀相》开头两句对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王国维说:“‘红杏枝 ( http: / / www.21cnjy.com )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里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为什么“泪满襟”?
4、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诗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
(二)《书愤》
本诗题为“书愤”,但通篇不见“愤”字,但细品之,愤慨之情无处不在,请找出“愤”字在诗中的具体体现。
【合作探究】
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赏析《蜀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书愤》,探究它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情感、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我的疑问:
【拓展延伸】
对两首诗的不同之处我们进行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深刻的解读,同时我们也发现,不管是杜甫壮志难酬的感慨,还是陆游沙场杀敌的豪迈,从他们俩身上,我们都读到了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古往今来,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爱国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发放异彩,爱国诗人由此也彰显着他们高尚的品格。
请同学们列举一些你积累的有关爱国主题的诗词名句。
导 学 案 装 订 线《蜀相》、《书愤》导学案(教师版)
编制人: 张海敏
【学习目标】
1、运用“知人论世”等方法探究诗歌的主旨,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2、通过《蜀相》《书愤》两首诗,感受爱国诗人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并探讨离乱之世中国古代士子的人格精神。
【学习重难点】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等方法探究诗歌的主旨,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知人论世】
(1)收二川,排八阵,六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yáo)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此对联彰显了诸葛亮的功绩。
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排八阵 ( http: / / www.21cnjy.com ):(摆设八卦阵);六出:(六出祁山);七擒:(七擒孟获);酬三顾:(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取西蜀:(攻取西蜀);定南蛮:(平定孟获叛乱);东和:(东和孙权); 北拒:(北拒曹操)。用火攻:(指赤壁之战)。
(2)《蜀相》:杜甫此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于初到成都之时。这时持续了五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命运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国势危艰,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无路请缨,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倍加推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杜甫到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去凭吊。
(3)《书愤》: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直到作此诗时,闲居山阴6年的他才被重新起用。此时陆游已62岁。少年时“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知识链接】
《蜀相》是一首怀古诗。这类诗都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人怀古惜今,“有感而发”而作。诗人处于某种背景之下,前往瞻仰或凭吊历史古迹,回顾古人的业绩或遭遇,自己内心产生共鸣,不禁发出对古人业绩的慨叹或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因此,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读怀古诗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要知人论世,一是要品赏韵味。所谓“知人论世”,就是理解诗作的思想感情。古人读诗主张“以意逆志”,即用读者的“意”,根据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东西,去探索追溯作者写作时所要表达的“志”。怀古诗的作者是在怀念古代史实的基础上抒发个人情怀的,诗中必然涉及到历史典故,也必然反映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解读这类诗首先要根据诗中的物象确定史实,理解典故内容和它所包含的意义,再看作者抒情的角度。同学们学过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怀古诗的经典之作。
【自主学习】
(一)《蜀相》
1、《蜀相》开头两句对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解析: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历史悠久,烘托一种寂静、肃穆的氛围,借以表达在这种氛围中诗人所产生的凭吊古人的特定心境。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2、王国维说:“‘红杏枝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解析:“自”、 “空”二字与境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的关系最为密切。“自”为“独自”之意,碧草萋萋,却是人迹罕至,无人欣赏;“空”为“白白地”之意,黄莺鸣唱,却无人倾听。碧草映阶,黄鹂隔叶,面对盎然春意,因这二字修饰写出了诗人的感受:祠堂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孤寂悲伤。这两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寄寓了诗人对英雄寂寞的怅惘之感,也为下文怀古思人作铺垫。
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里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为什么“泪满襟”?
解析:“英雄”指包括诗人在内的古往今来壮志未 ( http: / / www.21cnjy.com )酬而含恨终生的英雄人物。这一联概括了英雄们由诸葛亮的赍志而殁而产生的强烈共鸣,道出了他们壮志未酬、功业未成的无穷遗恨,因而“泪满襟”。
4、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诗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
解析: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追思、仰慕 ( http: / / www.21cnjy.com )、钦敬诸葛亮。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写武侯祠,是因为“盖千古人物,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可以由祠写到诸葛亮。写祠是为了写人,因此题为“蜀相”。
(二)《书愤》
本诗题为“书愤”,但通篇不见“愤”字,但细品之,愤慨之情无处不在,请找出“愤”字在诗中的具体体现。
解析:首联回忆过去,塑造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暗写其欲图恢复失地,“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做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题中的“愤”字,形成全诗的基调。颔联将诗人报国愿望渲染得更加鲜明,再次突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悲愤之情更加强烈。颈联从回忆到现实,诗意转为悲凉,一“空”一“已”互为映衬,有着无限沉痛与悲愤。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悲愤之中蕴藉着豪壮之情。
【合作探究】
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较赏析《蜀相》和《书愤》,探究它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情感、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1)歌咏诸葛亮功绩方面:
《蜀相》侧重于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下计”(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宏伟业绩)”“老臣心”(忠心报国);《书愤》侧重于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现出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品格。
(2)抒发个人感情方面:
杜甫主要表达对诸葛亮的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 而陆游以诸葛亮自况,渴望抗金复国,收复失地,建功立业。
(3)表现手法方面:
《蜀相》先写景,景中含情,后抒情,情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交融,全诗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感情真挚,格调沉雄;《书愤》,先回忆自己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全诗着重写自己的“愤”,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
我的疑问:
【拓展延伸】
对两首诗的不同之处我们进行了深刻的解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时我们也发现,不管是杜甫壮志难酬的感慨,还是陆游沙场杀敌的豪迈,从他们俩身上,我们都读到了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古往今来,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爱国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发放异彩,爱国诗人由此也彰显着他们高尚的品格。
请同学们列举一些你积累的有关爱国主题的诗词名句。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导 学 案 装 订 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