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1 填空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1 填空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69.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5-12 10:1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浙江地区)专题
01 填空题
1.(22-23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草坪其实就一个 。(填“生态系统”或“生物链”)
2.(22-23五年级下·浙江嘉兴南湖·期末)冬天,北方农村菜窖里放几桶水,菜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凝固时会 热量。(填“吸收”或“释放”)
3.(22-23五年级下·浙江嘉兴平湖·期末)小红分别用①加盖塑料杯②外包毛巾的加盖塑料杯和③嵌入塑料泡沫的加盖塑料杯携带相同大小的冰块,1小时后,剩余冰块最多的塑料杯是 (填“①”“②”或“③”),理由为塑料泡沫为热的 (填“良导体”或“不良导体”),能减缓通过 (填“热传导”“热对流”或“热辐射”)散失热量。
4.(22-23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为防止暴露在外的水管在冬天爆裂,会用塑料泡沫包裹水竹,是因为塑料泡沫属于热的 。
5.(22-23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如图中的铁丝,在A点用酒精灯加热,B、C、D、E各点上的蜡先后熔化的顺序是 。
6.(22-23五年级下·浙江嘉兴·期末)水在加热过程中,随着温度的 ,形态发生了变化,由 态到 态。
7.(22-23五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水沸腾过程中,分别把冷热两块玻璃片靠近烧杯上方,我们会发现( )(选A或B),这是因为( )(选C或D)。
A.冷玻璃片上有小水珠出现 B.热玻璃片上有小水珠出现
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D.水蒸气遇热凝结成小水珠
8.(23-24五年级下·浙江嘉兴·期末)下图是一根金属丝,如果在“G”点加热,那么A、B、C、D和E五处的感温油墨,第三个变色的是 处。
9.(23-24五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水的温度下降到 ℃时,开始结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
10.(23-24五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当两物体间存在 ,这两物体间就会发生热传递。太阳是地球最大的热源,那么热从太阳到地球主要通过 方式。水银体温计放在腋下可以测量到人体的温度,是因为人体的热量以 的方式进行传递。
11.(23-24五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用水银温度计测量试管中的水温,发现在加热过程中,水银柱一直在上升,这个过程中,热传递的方向是:火焰→ → → 。
12.(23-24五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根据以下实验数据,你觉得采用 装水比较好,理由是 。
序号 方法 开始温度 5分钟后温度 10分钟后温度
1 铁质瓶子 98℃ 72℃ 56℃
2 玻璃瓶子 98℃ 81℃ 71℃
3 陶瓷瓶子 98℃ 83℃ 80℃
13.(23-24六年级下·浙江嘉兴·期末)厨房里常见的炒菜锅,为了传热快,要用( )来制造;而锅的把手,为了在炒菜时不烫手,要用导热性能不好的( )来做。
14.(22-23五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南针、 、 和火药。
15.(22-23五年级下·浙江杭州·期末)( )过度排放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对此中国提出碳中和和碳达峰。
16.(2023·浙江嘉兴·小升初真题)科学家发现,煤炭、 、天然气等矿物能源的大量开采和使用,会大量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17.(22-23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形式的能源属于 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18.(22-23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随着工厂、交通工具等迅速增多,人类大量使用燃料,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大量增加,导致全球气温升高,这种现象称为“ ”。
19.(22-23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你认为目前龙湾还存在的环境问题有 和 。
20.(22-23五年级下·浙江嘉兴·期末)想要较好地解决垃圾问题,主要采用 化、 化、无害化这三种方法。
21.(23-24五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 、 、无害化是国际上通行的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22.(23-24五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我们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 、 、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这些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会给地球上的生物带来灾难。
23.(23-24六年级上·浙江金华·期末)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开课,其中做了一个实验,在空间站点燃蜡烛,我们观察到微重力环境下的蜡烛火焰是 形。
24.(22-23五年级下·浙江衢州·期末)船可以通过( )来控制行进的方向。
25.(22-23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橡皮泥做成船型后容易漂浮在水面上,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了(填“增大”或“减少”)。
26.(22-23五年级下·浙江嘉兴·期末)手按压漂浮在水面上的船型橡皮泥,会感到有一个 的力,这就是船形橡皮泥在水中受到的 。
27.(22-23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我们制作的小船容易侧翻,说明小船的稳定性不够,我们可以增大 来改善它。
28.(22-23五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为了增加船的稳定性,我们可以把船的底部做成( )。(选填:“V”字形;“宽阔、平坦”)
29.(23-24五年级下·浙江嘉兴·期末)如图是研究船首形状与船受到的阻力关系实验,细线上挂的垫圈数量应 (填“①号多”“②号多”或“一样多”),通过实验我们发现 号圈行驶时受到的阻力小,速度快。
30.(23-24五年级下·浙江嘉兴·期末)中国航空母舰“辽宁号”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受到了水对它的一个向上的 力。
31.(23-24五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在制作我们的小船时,一般都会经历:问题、设计、 、 、完善的过程。
32.(23-24五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船舶的发展史和人类文明史一样悠久,大体经历了四个时代:舟伐时代、帆船时代、蒸汽机船时代和 ,划分的标准是 。
33.(23-24五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我们可以 改变它在水中的沉浮。
34.(23-24五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如果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需要提供加热水的装置,冷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会 ,直到 。
35.(23-24五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水沸腾之后会产生大量水蒸气,蒸汽船就是靠水蒸气 运动的。
36.(23-24五年级下·浙江嘉兴·期末)在制作船的过程中发现,( )(填“圆形”“方形”或“流线形”)船首的船在水中运动得最快。
37.(22-23五年级下·浙江嘉兴南湖·期末)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 个条件,必须保持其他条件相同。
38.(22-23五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 ;这些食物关系交织在一起像一张“网”,叫作 。
39.(22-23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法是“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光”时,所采用的 实验方法。(填“对比”或“模拟”)
40.(22-23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在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的叶片吸收空气中的 和水,存储能量,合成养料,释放氧气。
41.(22-23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在一个由草、羊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若消灭全部的狼,之后羊的数量会 。
42.(22-23五年级下·浙江嘉兴·期末)绿豆苗和它周围生物形成了一个 ,它们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作 。
43.(22-23五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棉铃虫以棉花植物为食,自己又是七星瓢虫的捕食对象。请你写出一条食物链: ,其中生产者是 。
44.(23-24五年级下·浙江·期末)如果你是空间站的设计者,需要为宇航员提供( )、( )、适宜的温度、食物等生存所必需的适宜条件。
45.(23-24五年级下·浙江嘉兴·期末)如下图,小科在封闭的盒子里种了一盆植物,然后放入十条蚯蚓。一个星期后,她发现植物朝 生长(填“黑色卡纸端”或“透明薄膜端”),大多数蚯蚓生活在 ,(填“黑色卡纸端”或“透明薄膜端”),此实验说明蚯蚓喜欢 的生活环境。
46.(23-24五年级下·浙江嘉兴·期末)如图是草原上生存的部分生物,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食物关系。该区域内的各种生物及环境中的非生物构成了一个系统。请写出图中包含的任意一条食物链: 。
47.(23-24五年级下·浙江嘉兴·期末)自然界中很多植物的种子深秋成熟后会落到土壤中,等到第二年春天的时候才能发芽,这说明了种子发芽需要 。
48.(23-24五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 和 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
49.(23-24四年级下·浙江嘉兴·期末)蚕豆萌发时,先长出( )(选择“根”“茎”或是“叶”)。
50.(23-24五年级下·浙江嘉兴·期末)下图为枯叶蝶,被称为自然界真正的伪装高手,它的外貌特性是为了( )环境(填“适应”或“影响”);
51.(23-24五年级下·浙江嘉兴·期末)古人看到农田时,写出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千古名句,请你结合古诗,完善下面的食物链:( ) →蚜虫→ ( )。
52.(22-23五年级下·浙江嘉兴平湖·期末)观察下图,在铜棒的A、B、C、D四个位置上面各放置一个蜡烛环,最后熔化的是 点的蜡烛环。
53.(22-23五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拖完地后,地面上的水干了,这种现象是( );清晨,室外的植物的叶片上有很多露珠,这种现象是( )。
54.(22-23五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房间里的空调开了冷气,不一会儿整个房间都凉快了,这种热传递方式叫作( ),制冷的空调适宜安放在房间的( )。(选填:“上方”或“下方”)。
55.(22-23五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厨房里用的炒菜锅,锅柄是木头做的,锅是铁做的。因为木头是热的( ),铁是热的( )。
56.(23-24五年级下·浙江嘉兴·期末)妈妈烧好排骨汤,倒在不锈钢碗里,轩轩马上去帮忙端,一碰就感到很烫,这种热的传递方式是( )。轩轩拿来毛巾,把碗包起来端,就不烫手了,说明毛巾是一种热的( )。等了一会儿,爸爸还没回来,为了凉得慢些,妈妈把排骨汤盖上盖子,因为盖子能有效地阻止热量以( )的方式传递。(填“热对流”“热传导”“热辐射”或“良导体”“不良导体”)
57.(22-23五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目前为止,太阳系中( )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请举两个生命存在必要条件的例子( ),( )。
58.(22-23五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固体废弃物污染;④噪声污染。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放会引起( ),建筑工地不分昼夜地打桩会造成( ),推行公共自行车交通有利于减少( )。(本题三空均填序号)
59.(23-24五年级下·浙江嘉兴·期末)目前人们使用的能源主要有:①煤②太阳能③风能④石油等,其中可再生能源 ,(填序号,下同)不可再生能源是 。
60.(22-23五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增加船的载重量实验中,弹珠滚动容易导致船侧翻。将( )(选填:“分格”;“分层”)结构放入铝箔船中,装载弹珠,弹珠因为空间缩小不容易滚动,从而船不容易侧翻。
61.(22-23五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按动力来源分,“辽宁舰”是( )(选填:“常规动力”“核动力”)航母。
62.(23-24五年级下·浙江嘉兴·期末)将绑着皮筋的一块橡皮泥(如下图),缓缓放入装了水的烧杯中,可以看到橡皮筋 ;将橡皮泥捏成船型后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填“变大”或“小”)。
63.(22-23四年级下·浙江台州·期末)仔细观察下图的实验装置,其中最有可能萌发的是 号种子。1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 。
64.(22-23五年级下·浙江金华·期末)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 ),在绿叶中制造生存所需的( ),并释放出( )。
65.(23-24六年级下·浙江·期末)小科从公园里带回来了一些凤仙花种子,打算种在自己家的花园中。凤仙花种子通常在3~4月萌发,这说明种子萌发需要水和适宜的( )。
参考答案
1.生态系统
【解析】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和周围的非生物一起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被称为生态系统。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草坪里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2.释放
【解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水结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在结冰的过程中,释放热量,这就是北方农村菜窖放几桶水,防止菜不被冻坏的原因。
3.③ 不良导体 热传导
【解析】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作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作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金属的导热性比非金属的导热性要好很多,固体的导热性比液体的导热性好,气体的导热性最差。小红分别用①加盖塑料杯②外包毛巾的加盖塑料杯和③嵌入塑料泡沫的加盖塑料杯携带相同大小的冰块,1小时后,剩余冰块最多的塑料杯是③,理由为塑料泡沫为热的不良导体,能减缓通过热传导散失热量。
4.不良导体
【解析】传热性强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传热性弱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为防止暴露在外的水管在冬天焊裂,会用塑料泡沫包裹水管,是因为塑料泡沫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当有泡沫阻隔时,不容易发生热的传递。
5.BEDC
【解析】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作热传导。如图中的铁丝,在A点用酒精灯加热,离加热点越近,蜡烛熔化越快,所以B、C、D、E各点上的蜡先后熔化的顺序是B、E、D、C。
6.升高 液 气
【解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温度是水的三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水在加热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态发生了变化,由液态到气态。
7.A C
【解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水沸腾过程中,把冷玻璃片靠近烧杯上方,冷玻璃片上有小水珠出现,这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
8.A
【解析】热在金属中的传热方式是热传导,由温度较高的一边向温度较低的一边传递,G点加热温度最高,离G点第三远的是A点,故第三个变色的是A点。
9.0 0
【解析】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通常情况下,水从常温持续下降到0℃时就会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慢慢变成了固体状态,这个过程我们称为水的凝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10.温差 辐射 传导
【解析】热是一种能量的表现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物体间的温度一样时,它们相互接触不会发生热传递。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但是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往往多种传热方式并存。太阳是地球最大的热源,那么热从太阳到地球主要通过辐射方式。水银体温计放在腋下可以测量到人体的温度,是因为人体的热量以传导的方式进行传递。
11.试管 水 温度计
【解析】热是一种能量的表现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用水银温度计测量试管中的水温,发现在加热过程中,水银柱一直在上升,这个过程中,热传递的方向是火焰将热传递给试管,试管再将热传递给水,水将热传递给温度计。
12.陶瓷瓶子 相同时间内温度下降最慢
【解析】在生产生活中,有时需要保温,使物体的温度下降得慢一些,这就需要减慢热传递,但是保温并不能保持原来的温度。为此应该使用一些热的不良导体,这样可以减慢热传递。相同时间内陶瓷瓶子温度下降最慢,所以用陶瓷瓶子装水比较好,这样保温效果好。
13.铁 木头
【解析】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作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作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铁属于热的良导体,导热性能好;木头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能差。所以厨房里常见的炒菜锅,为了传热快,要用铁来制造;而锅的把手,为了在炒菜时不烫手,要用导热性能不好的木头来做。
14.造纸术 印刷术
【解析】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创新的智慧成果和科学技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
15.二氧化碳
【解析】许多科学家研究发现,在人类过度消耗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过程中,大大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这些增加的二氧化碳气体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对此中国提出碳中和和碳达峰。
16.石油
【解析】科学家发现,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都是不可再生能源,它们的使用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造成大气污染、酸雨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活。
17.可再生
【解析】其储量是有限的,不能在短时间内再次产生出来的能源,称为不可再生能源。能循环使用,在使用后会在短时间内重新形成的能源,称为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形式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18.温室效应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19.噪声污染 大气污染
【解析】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目前龙湾还存在的环境问题有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20.减量 资源
【解析】解决垃圾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减量化有利于尽可能避免产生额外的垃圾,从源头上减少垃圾;资源化有利于将回收的垃圾再利用,变废为宝;无害化有利于在垃圾管理的全过程,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21.减量化 资源化
【解析】解决垃圾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减量化有利于尽可能避免产生额外的垃圾,从源头上减少垃圾;资源化有利于将回收的垃圾再利用,变废为宝;无害化有利于在垃圾管理的全过程,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22.水污染 噪声污染
【解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面临诸多的环境问题,特别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变得更加突出,人类主要污染问题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我们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人类的家园。
23.球
【解析】因为在地面上有重力作用,燃烧后的热气上升、冷气下降,形成了浮力对流,所以火焰呈锥形。而在空间站里,微重力环境几乎消除了浮力对流,燃烧后的气体向各个方向运动的趋势相同,因此不管蜡烛朝向哪一个方向,它的火焰都呈近似球形。
24.船舵
【解析】船可以通过船舵来控制行进的方向。船舵是驾驶船的主要装置,用来操纵和控制船舶航向。所以题目说法是正确的。
25.增大
【解析】把橡皮泥做成船型后,虽然它的轻重没有改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是物体在水中的体积变大了,排开的水量变大了,获得的浮力变大,橡皮泥上浮。
26.向上 浮力
【解析】把小船或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27.底面积
【解析】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为了提高船的稳定性可以把船舱分隔开或增加船的底面积,通常情况下,小船的底面积越大,稳定性越好。
28.宽阔、平坦
【解析】船设计图应该具备合理性和可靠性。设计制作我们的小船时,我们需要考虑船的大小、船的形状、船体材料、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成本等多个因素后再设计制作。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增加船的稳定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增加底部的宽度。渡船的底部特别宽阔,可以在行驶过程中,大大提高稳定性。
29.一样多 ②
【解析】对比实验要求单一变量法,此实验是研究船首形状与船受到的阻力关系实验,变量为船首形状,其他条件应该相同,所以细线上挂的垫圈数量应一样多;①号船首是方形受阻力大,速度慢,②号船首是三角形受阻力小,速度快。所以如图是研究船首形状与船受到的阻力关系实验,细线上挂的垫圈数量应一样多,通过实验我们发现②号圈行驶时受到的阻力小,速度快。
30.浮
【解析】浸入水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作用,浮力是竖直向上的力。中国航空母舰“辽宁号”能浮在水面上,就是因为它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浮力。
31.建造 测试
【解析】设计制作小船时,通常经历五个环节,依次是:明确问题→设计图纸→建造小船→测试小船→改进完善小船。其中,设计是最重要的部分。
32.柴油机船时代 动力
【解析】最早的船靠人力行驶,随着船的体积越来越大,人力已经无法满足大船航行所需要的动力了。于是,人们逐步探索出了让船行驶的新方法,给船装上了新的动力。船舶的发展史大体经历了:舟筏时代、帆船时代、蒸汽机船时代和柴油机船时代,这四个船舶发展史的主要划分标准是动力。
33.做成船型
【解析】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作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橡皮泥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做成船型后,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了,因而能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34.上升 沸腾
【解析】水加热的过程中,水沸腾前,温度会持续升高;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如果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需要提供加热水的装置,冷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会上升,直到沸腾,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
35.产生的动力
【解析】最早的船靠人力行驶,随着船的体积越来越大,人力已经无法满足大船航行所需要的动力了。于是,人们逐步探索出了让船行驶的新方法,给船装上了新的动力。水沸腾之后会产生大量水蒸气,蒸汽船就是靠水蒸气产生的动力运动的。
36.流线形
【解析】船在水中行驶,会受到水的阻力。不同形状的船首在行驶中受到的阻力不同。与圆形、方形的船首相比,流线形船首受到的阻力更小,可以减小水对船的阻力。
37.一
【解析】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
38.食物链 食物网
【解析】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作食物链。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很多,它们之间的取食关系也很复杂,因此生物之间有很多条食物链。许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构成了一张复杂的食物网。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构成了密切联系的生物界。
39.对比
【解析】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致。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法是“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光”时,所采用的对比实验方法。
40.二氧化碳
【解析】绿色植物的叶和根吸收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并通过吸收阳光,在绿叶中制造其生存所需要的养分,同时放出氧气,这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41.先增加后减少
【解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在草→羊→狼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消灭了全部的狼,羊会因天敌的消失而大量繁殖,导致数量增多。随着羊数量的增多,草的数量减少,导致羊的食物缺乏,造成羊的数量下降。因此,羊的数量会先增加后减少。
42.群落 生态系统
【解析】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绿豆苗和它周围的各种生物形成了一个群落。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43.棉花植物→棉铃虫→七星瓢虫 棉花植物
【解析】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食物链的源头在绿色植物,终点是凶猛的肉食动物。棉铃虫以棉花植物为食,自己又是七星瓢虫的捕食对象,这句话中的食物链是棉花植物→棉铃虫→七星瓢虫,其中生产者是棉花植物。
44.水 空气
【解析】生物圈中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所以如果你是空间站的设计者,需要为宇航员提供水、空气、适宜的温度、食物等生存所必需的适宜条件。
45.透明薄膜端 黑色卡纸端 阴暗
【解析】植物具有向光性,封闭的盒子里的植物会朝着透明薄膜端生长。蚯蚓,通常生活于潮湿、腐殖质丰富的地方,如潮湿的土壤中。所以本实验中蚯蚓会选择生活在黑色卡纸端,此实验说明蚯蚓喜欢阴暗的生活环境。
46.草→兔子→鹰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其中的一条是:草→兔子→鹰。
47.适宜的温度
【解析】种子萌发的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还需要种子是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且不处在休眠期。在大自然中,许多种子在春天才开始发芽,因为春天温度开始上升,达到种子萌发需要的温度,这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春天温度适宜种子的萌发。
48.氧气 氮气 二氧化碳
【解析】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它的成分是很复杂的,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约占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是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49.根
【解析】种子由种皮和胚构成,胚包括胚根、胚芽、子叶。种子的胚有可能发育成植物。蚕豆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50.适应
【解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动物的防身术有保护色、拟态和警戒色等方式,不同的动物保护自己的本领是不一样的。枯叶蝶,被称为自然界真正的伪装高手,其防身术被称为拟态,它的外貌特性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不被吃掉。
51.稻谷 蛙
【解析】诗句中的农田生态系统,由于青蛙的数量很多,能大量捕食害虫,保护了水稻不受害虫的危害,所以说当年是一个丰收年。在这个农田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和食物网,比如,“稻谷-蚜虫-青蛙”就是一条食物链。
52.D
【解析】热传递是物理学上的一个物理现象,只要有温度差存在,热传递就会出现。热传递主要存在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三种基本形式。酒精灯加热过程中,铜棒右侧的四个蜡环,最后熔化的是D,这个现象说明热在铜棒上的传递规律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53.蒸发 凝结
【解析】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水蒸气遇冷变成看得见的小水滴,这种现象叫作凝结。拖完地后,地面上的水干了,这种现象是蒸发;清晨,室外的植物的叶片上有很多露珠,这种现象是凝结。
54.热对流 上方
【解析】热对流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依靠冷热流体互相掺混和移动所引起的热量传递方式,对流是液体或气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房间里的空调打了冷气,不一会整个房间都凉快了,这属于热传递中的热对流。制冷的空调适宜安放在房间的上方。
55.不良导体 良导体
【解析】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厨房里用的炒菜锅,锅柄是木头做的,锅是铁做的。因为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铁是热的良导体。
56.热传导 不良导体 热对流
【解析】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妈妈烧好排骨汤,倒在不锈钢碗里,轩轩马上去帮忙端,一碰就感到很烫,这种热是通过不锈钢碗直接传递的,所以其传递方式是热传导。轩轩拿来毛巾,把碗包起来端,就不烫手了,说明毛巾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差。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热对流;所以等了一会儿,爸爸还没回来,为了凉得慢些,妈妈把排骨汤盖上盖子,因为盖子能有效地阻止热量以热对流的方式传递。
57.地球 空气 水
【解析】在太阳系中,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地球上有生命的存在。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宇宙中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太阳系里除了地球,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地球给生命提供了空气、水、营养物质等生存所必需的条件。
58.② ④ ①
【解析】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固体废弃物污染;④噪声污染。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放会引起水污染,噪声污染指人类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等活动中,产生的噪声干扰周围动物生活环境,属于噪声污染,工业废气、废物排放和汽车尾气排放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源,骑自行车上班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59.②③ ①④
【解析】一些自然资源,能够在一个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自然地恢复或再生,称为可再生资源。一些自然资源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我们称它们为不可再生资源。太阳能、风能属于可再生资源;煤、石油等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60.分格
【解析】影响船体结构的稳定性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有重心位置的高低、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和结构的形状等。增加船的载重量实验中,弹珠滚动容易导致船侧翻。将分格结构放入铝箔船中,装载弹珠,弹珠因为空间缩小不容易滚动,从而船不容易侧翻。
61.常规动力
【解析】“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舰长304米,舰宽70.5米,航母吃水深度10.5米,标准排水量57000吨,满载排水量67500吨。按动力来源分,“辽宁舰”是常规动力航母,由四台蒸汽轮发动机驱动,总计20万马力,最高航速可达32节。
62.缩短 变大
【解析】将绑着皮筋的一块橡皮泥水中,水会对橡皮泥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会使橡皮筋缩短;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体积,将橡皮泥做成船型后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浮力也增大。
63.2 没有水分
【分析】种子在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内部条件是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2号种子具备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即: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因此,种子能萌发。1号种子所处的环境中缺水水分,因此不能萌发。
64.水 养料 氧气
【解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分,在叶绿体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在光照条件下,绿豆芽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叶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料。
65.温度
【解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内部条件是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凤仙花种子通常在3~4月萌发,这说明种子萌发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