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 判断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 判断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5-12 10:2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浙江地区)专题
03 判断题
1.(22-23五年级下·浙江杭州萧山·期末)潜水艇靠调节自身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下潜和上浮。( )
2.(22-23五年级下·浙江杭州临平·期末)水沸腾和蒸发的过程中,水会变成水蒸气。( )
3.(22-23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一般情况下,冰开始融化的温度为0℃。( )
4.(23-24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热的良导体一般吸热快散热也快。( )
5.(23-24五年级下·浙江杭州·期末)冬天气温较低,自然界中的水会停止蒸发。( )
6.(22-23五年级下·浙江湖州·期末)双手捂住一个比手热的物体,不久手就会获得热量,这是热辐射导致的。( )
7.(22-23五年级下·浙江湖州·期末)一杯水被加热至沸腾时,杯口会冒出大量“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就是水蒸气。( )
8.(22-23五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热在金属条中是沿着一条线传递的,在金属圆片上是向四周传递的,所以热传递没有规律。( )
9.(22-23五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我们冬天穿了毛衣就不怕冷了,是因为毛衣产生了很多热量。( )
10.(22-23五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水沸腾后,停止加热一分钟,水的温度会下降。( )
11.(23-24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水沸腾后持续加热,水的温度会先不变,再持续上升。( )
12.(23-24五年级下·浙江·期末)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可以观察到水中有气泡产生。( )
13.(23-24六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热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递方式都是一样的。( )
14.(23-24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热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变化。( )
15.(22-23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再生纸成型后,放在太阳下快速晒干,就可以使用了。( )
16.(22-23五年级下·浙江杭州·期末)近年来,全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持续升高,已引起了地球表面的许多变化。( )
17.(22-23五年级下·浙江杭州·期末)二氧化碳气体会使地表附近的大气温度上升,造成温室效应。( )
18.(22-23五年级下·浙江杭州·期末)地球为生命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我们要珍惜美丽的地球家园。( )
19.(22-23五年级下·浙江湖州·期末)塑料制品在风吹雨淋日晒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可以自然降解,对环境影响不大。( )
20.(22-23五年级下·浙江湖州·期末)为了节约淡水资源,我们在种植所有农作物都要采取滴灌的方式,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
21.(22-23五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使用1张再生纸可以减排二氧化碳4.7克,所以我们要在节约用纸的基础上,非用不可时倡导优先使用再生纸。( )
22.(23-24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少买不必要的物品,不扔可利用的资源,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根本方法之一。( )
23.(23-24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为了节约能源,建议夏季空调温度一般不低于26℃。( )
24.(23-24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温州属于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不需要考虑节约用水。( )
25.(23-24六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化学变化的产物,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
26.(23-24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蒸气船需要不断加水和更换蜡烛,才能行驶得更快、更远、更持久。( )
27.(22-23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用浮的材料造船装载的货物一定比用沉的材料造船装载的货物重。( )
28.(22-23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工人将货船上的货物搬运下来后船身会上浮一些。( )
29.(22-23五年级下·浙江杭州·期末)底部宽阔的船相对于底部细窄的船更能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 )
30.(22-23五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讨论设计图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是船的设计图初稿完成后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 )
31.(22-23五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轮船从江河驶入大海,受到的浮力增大。( )
32.(22-23六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轻的物体在水中一定浮,重的物体在水中一定沉。( )
33.(23-24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船在水上行驶,所以不适合用蒸气动力。( )
34.(23-24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把船设计成方形船首比尖形船首,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更小。( )
35.(23-24五年级下·浙江·期末)方形铝箔纸小船的船舷越高,船的稳定性越好。( )
36.(23-24五年级下·浙江·期末)钢铁做成船型后浮力增大了,所以在水中更容易浮起来。( )
37.(22-23五年级下·浙江湖州·期末)松柏在冬天依然青翠挺拔,这是它对冬天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而银杏树却会在秋天落叶,这说明它适应不了冬天的环境变化。( )
38.(22-23五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下雨天后,蚯蚓往往会爬出地表,因为蚯蚓不喜欢潮湿的环境。( )
39.(22-23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种子发芽实验时,不设置对照组也可以。( )
40.(22-23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做种子实验时,选择多放几颗种子,可以减少实验偶然性的发生。( )
41.(22-23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时,只能改变1个条件,保持其他条件相同。( )
42.(22-23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很多种子是在土壤中发芽的,所以种子发芽必须要有土壤。( )
43.(22-23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种子播种后适量浇水,种子就能发芽,所以种子发芽只与水有关,与温度无关。( )
44.(22-23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种子发芽需要空气,生命生存都离不开空气。( )
45.(23-24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做对比实验时,对照组与实验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
46.(23-24五年级下·浙江·期末)“鸡生蛋,老鼠偷吃了鸡蛋”,这里描述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
47.(23-24五年级下·浙江·期末)做生态瓶时,先装水,再把小鱼、小虾放进去就可以了。( )
48.(23-24五年级下·浙江杭州·期末)水蒸发要放出热量,水蒸气凝结会吸收热量。( )
49.(22-23五年级下·浙江绍兴·期末)把勺柄涂了蜡的木勺、塑料勺、金属勺同时放入装有100毫升开水的烧杯中,塑料勺上的蜡最先熔化。( )
50.(23-24六年级下·浙江·期末)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次是:蓝色、黄色、红色、橙色。( )
51.(23-24六年级下·浙江·期末)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
52.(23-24五年级下·浙江温州·期末)种子对比实验中,实验组和对比组需要准备至少三颗种子,是为了减少偶然性,增加准确性。( )
参考答案
1.√
【解析】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它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水,于是潜艇的重量增大,潜艇就逐渐下沉;当压载舱里的海水被挤出舱外,潜艇的重量小于它受到的浮力时,潜艇就上浮。
2.√
【解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温度是水的三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水沸腾和蒸发都是汽化现象,由液态的水变为气态的水蒸气,这个过程中都在吸收热量,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3.√
【解析】当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冰的温度升至0摄氏度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冰水混合在一起,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摄氏度,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4.√
【解析】不同物体的传热快慢不同。金属等物体传热能力强,称为热的良导体,塑料、橡胶、木头等物体传热能力弱,称为热的不良导体,适合做隔热材料。热的良导体传热能力强,吸热快、散热也快,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5.×
【解析】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时时刻刻都可以蒸发,冬天气温较低,自然界中的水也会蒸发。
6.×
【解析】双手捂住一个装有比手热的热水的杯子外壁,存在温度差,热水的杯子的热量传递给温度低的双手,手获得热量,这种直接接触传热的方式是热传导。热辐射不需要直接接触物体,题目说法错误。
7.×
【解析】水在自然界有液态、固态和气态三种状态,水烧开时,壶嘴处会冒出大量“白气”,这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小水滴,水蒸气是肉眼看不到的。
8.×
【解析】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有规律的,是从物体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
9.×
【解析】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我们冬天穿了毛衣就不怕冷了,是因为毛衣是热的不良导体,散热慢,能够保温。毛衣本身不会产生热量。
10.√
【解析】把水在正常压强下加热到约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水沸腾时要吸热,如果停止加热一分钟,水的温度会下降。
11.×
【解析】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水加热的过程中,水沸腾前,温度会持续升高;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
12.√
【解析】在标准的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加热的过程中,一部分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内部产生大量气泡并冲出水面。题干说法正确。
13.×
【解析】热传递是物理学上的一个物理现象,只要有温度差存在,热传递就会出现。热传递主要存在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三种基本形式。液体、气体主要通过对流方式进行,不同物质传递热量的能力不同,有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之分。因此,热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递速度不一定是一样的。
故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14.√
【解析】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热量变化导致了温度变化,一般情况下给物体加热时温度会升高。
15.×
【解析】再生纸的制作方法:把一张废报纸或一小块纸巾撕碎,放入杯中加水搅拌,直到成为均匀的稀纸浆。把稀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尽可能铺压平整,再盖上吸水的棉布、毛巾等挤压吸水。将挤压排水后成型的再生纸放置在塑料片上,然后小心地揭下来,在阴凉通风处自然干燥,不可以放在太阳下暴晒。题目说法错误。
16.√
【解析】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可以使全球气候变暖,南北两极的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所以近年来,全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已引起了地球表面的许多变化。
17.√
【解析】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可以使全球气候变暖,南北两极的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
18.√
【解析】地球为生命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比如地球表面的气温相对稳定,适宜生命存在。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15℃,有利于生命生存发展。所以地球为生命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我们要珍惜美丽的地球家园。题目说法正确。
19.×
【解析】可降解的塑料制品适用于自然降解,但大部分的塑料自然降解的速度是非常慢的,需要上百年的时间。这些不可降解的垃圾进入土壤中,会严重影响植物在土壤中获取养分和水分的能力,使植物生长受损。同时,这些垃圾若是被动物食用,塑料会影响动物的消化系统,在其体内沉积,最终导致其死亡。故题干表述错误。
20.×
【解析】滴灌通常适用于蔬菜、果树、葡萄、花卉等作物,尤其是对于根系较浅、对土壤湿度要求较高的作物来说,滴灌可以更好地满足其需求。然而,对于一些作物如水稻、玉米等,传统的洪灌或喷灌方式可能更为适合。
21.√
【解析】生活中常见的再生纸产品有纸板和纸箱、包装纸袋、卫生纸等。使用1张再生纸可以节约1.8克标准煤,相应减少二氧化碳4.7克。所以我们要在节约用纸的基础上,非用不可时倡导优先使用再生纸。
22.√
【解析】解决垃圾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为了能够节省大量的自然资源,我们必须减少垃圾的数量,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根本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23.√
【解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保护地球的主人,需要每一个人的力量,我们小学生也有节约能源的责任。为了节约能源,夏季空调温度一般不低于26℃。
24.×
【解析】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很有限的,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水,所以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题目说法错误。
25.√
【解析】使用之后可以在短时间内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可再生资源,而使用之后在短时间内不可以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古代有机物通过漫长的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资源。
26.√
【解析】蒸汽船前进的动力是铜管中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喷出,使空气对铜管产生的反冲力,从而推动小船前进,因此需要不断加水和更换蜡烛来产生蒸气。
27.×
【解析】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沉的材料也能用来造船,船的载重量与船只体积大小有关,制作的船型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船装载的货物多少与沉的材料还是浮的材料无关,比如现在载重量很大的大型轮船都是用钢铁材料制造的。故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28.√
【解析】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工人将货船上的货物搬运下来后,船的重量变轻,排开的水量变小,受到的浮力变小,所以船身会上浮一些。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9.√
【解析】如果船的重量一样,在行驶时船体越宽与水的接触面越大,船体就越稳定。为了让橡皮泥船能更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我们可以将橡皮泥船的底部做得宽大一些。所以底部宽阔的船相对于底部细窄的船更能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题目说法正确。
30.√
【解析】设计制作小船时,通常经历五个环节,正确的顺序是:明确任务→设计图纸→制作小船→测试小船→改进小船。讨论设计图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是船的设计图初稿完成后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
31.√
【解析】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就是水的浮力。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因为相同体积的海水比江河水要重,所以轮船从江河进入海洋时,船体所受浮力变大,故而上浮一些。
32.×
【解析】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就是水的浮力。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重量和体积有关系。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33.×
【解析】船的动力随着技术的变革在不断地发展,由人力、风力、电力、燃料、核能等不同动力装置,越来越先进。船在水上行驶,也适合用蒸气动力,比如蒸汽船。
34.×
【解析】船在水中行驶,会受到水的阻力。不同形状的船首在行驶中受到的阻力不同。与圆形、方形的船首相比,尖形船首受到的阻力更小,可以减小水对船的阻力。
35.×
【解析】船在行驶中,稳定性十分重要,不然船就会侧翻,造成事故。为了提高船的稳定性可以把船舱分隔开或增加船的底面积,通常情况下,小船的底面积越大,稳定性越好。不是船舷越高稳定性越好。
36.√
【解析】随着技术的进步,钢铁也能造船。钢铁制造的船不但坚固,而且载重量也更大。钢铁制造的船能浮在水面,是因为做成船型,增大了体积,受到的浮力也增大。把轮船造得越大,能装载的货物越多。
37.×
【解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松柏在冬天依然青翠挺拔,这是它对冬天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而银杏树到秋天会落叶,这也是它对冬天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
38.×
【解析】环境的改变会影响动物的生存,为了生存,动物也有应对环境变化的行为,比如下雨天后,土壤里的空气减少,所以蚯蚓往往会爬出地表。
39.×
【解析】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种子发芽实验是对比实验,所以必须设置对照组,这样可以形成对比。
40.√
【解析】一般实验我们都会进行两到三次,这样是为了让实验结果更加科学,避免偶然性。同理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时,用至少3粒种子做实验,是为了避免种子自身不能发芽的可能性,减少实验偶然性的发生,可以让实验更严谨。
41.√
【解析】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
42.×
【解析】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种子是有生命的,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要落在适宜的环境里,它就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虽然很多种子是在土壤中发芽的,但是种子没有土壤也可以发芽,所以土壤不是种子发芽的必备条件之一。
43.×
【解析】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种子播种后适量浇水,种子就能发芽,说明种子发芽需要水分,但也要有适宜的温度,与温度无关的说法是错误的。
44.√
【解析】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大多数植物的生存需要适量的水分、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等。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45.√
【解析】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实验中需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46.×
【解析】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食物链的源头在绿色植物,终点是凶猛的肉食动物。“鸡生蛋,老鼠偷吃了鸡蛋”,并不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因为缺少了生产者,即绿色植物。
47.×
【解析】制作生态瓶时,植物的存活需要水,所以先放水和土壤,植物是生产者,它为动物提供氧气和食物,所以再放植物,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小鱼、小虾、田螺等小动物。最后把瓶子加盖密封,放到有光但阳光直射不到的地方。
48.×
【解析】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蒸发需要吸热,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杯会形成小水滴,这叫凝结,凝结会放热。
49.×
【解析】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金属的导热性最好,塑料的导热性次之,木勺的导热性最慢。故题干说法错误。
50.×
【解析】在我国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等级(Ⅳ、Ⅲ、Ⅱ、Ⅰ级),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
51.√
【解析】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人类与大自然要和谐相处,如果人类不能尊重自然,随意破坏,就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52.√
【解析】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在做种子发芽实验时,实验组和对照组都放多颗种子,这是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减少实验的偶然性。故该说法正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