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第45讲 种群的数量特征(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 第45讲 种群的数量特征(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5-12 11:41:49

文档简介

第45讲 种群的数量特征
一、选择题
1.(2025·山东潍坊模拟)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是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某岛屿上释放经绝育后的雄蚊,可提高子代蚊子的出生率
B.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C.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直接影响物种种群密度的因素
D.出生率和死亡率持续下降、医疗技术进步等原因加速了我国人口老龄化
2.(2025·广东湛江质检)农业上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降低害虫种群密度,从而达到害虫防治的目的。下列对害虫种群密度下降的合理解释是(  )
A.改变种群的年龄结构,增加死亡率
B.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
C.性引诱剂引起死亡率升高,直接导致种群密度降低
D.性引诱剂导致害虫的迁入率降低,迁出率上升
3.(2025·天津南开区联考)下列关于种群的研究方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调查培养液中大草履虫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B.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C.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法常常适用于双子叶植物而不适用于跳蝻等小昆虫
D.调查一些特殊种群的种群密度,也可用遇见率、鸣声等作为调查标准
4.(2025·山东济南模拟)某实验小组为了检验某除草剂对稻田稗草的防治效果,做了对照实验,施加除草剂60天后调查稗草的种群密度。取样的方法为每组实验随机选取3个样方,每个样方为1 m2。调查结果为对照组55.75株/m2,实验组35.00株/m2。下列对该实验的解读或叙述正确的是(  )
A.样方数量过少,面积适当 B.样方面积过小,数量适当
C.杂草株数应为整数,对照组数据有误 D.实验组数据可信,该除草剂施用效果显著
5.(2025·山东青岛高三期末)某科技小组调查一块方圆为16 hm2的森林里灰喜鹊和画眉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一天共捕获鸟306只,将捕获的鸟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10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鸟网,共捕获鸟298只,捕获结果统计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项目 捕获总鸟数/只 灰喜鹊/只 画眉/只
第一次 捕捉 306 48(标记 后放生) 37(标记 后放生)
第二次 捕捉 298 43(其中 6只标记) 32(其中 8只标记)
A.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
B.根据统计结果估算该区域灰喜鹊大约有344只,画眉大约有148只
C.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鸟的实际数量可能更少
D.若第二次捕获引起鸟死亡,会直接影响估算的结果
6.(2024·河北衡水模拟预测)啄木鸟因专食树干里的害虫,被称为 “森林医生”。春天雄啄木鸟会发出响亮的叫声警告其他鸟类不得侵犯;求偶则通过敲打空树干,发出清脆的“笃笃”声。调查鸟类的种群数量可采用观察法或统计雄鸟的叫声等方式,如图是通过观察法统计的某地啄木鸟种群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选用样方法的原因主要是不能对啄木鸟做到随机取样
B.该啄木鸟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预测种群数量可能变化不大
C.影响啄木鸟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D.啄木鸟的性别比例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
7.(2025·辽宁葫芦岛模拟)通过对某湖泊中的鲫鱼进行调查,绘制了该湖泊鲫鱼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的模型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鲫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B.该鲫鱼种群的雌雄个体数量接近
C.该鲫鱼种群的种内竞争可能会逐渐加剧
D.该鲫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在冬季可能下降
8.(2025·吉林长春模拟)光肩星天牛是一种林木蛀干害虫,林业工作者常通过检查产卵孔、羽化孔(成虫羽化在树干留下的小孔)和幼虫粪便等方法对该虫进行监测预报。某研究机构借助标记—释放—回捕法,将引诱剂与诱捕器组合对某旱柳林内光肩星天牛的成虫数量进行估算,其结果如下表:
统计项目 标记释放总数/头 诱捕总数/头 回捕标记数/头
雄性 574 65 27
雌性 574 62 32
总数 1 148 127 59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该区域内光肩星天牛成虫的估算数量约为2 471头
B.经估算,该区域内光肩星天牛成虫雄性数量多于雌性数量
C.利用实验中的引诱剂诱捕光肩星天牛可严重破坏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D.调查该区域内旱柳株数和每株新羽化孔数也可估算光肩星天牛羽化成虫数量
9.(2024·湖南永州期中)青檀是我国一种三级珍稀保护植物。如图是在我国某自然保护区调查青檀所获得的种群数量的数据(注:径级是指青檀主干茎基部直径,由小到大依次划分为Ⅰ到X,共十个等级)。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应在该自然保护区采取五点取样法调查青檀的种群数量
B.由于阳坡地带阳光充足而使青檀各径级种群数量优势明显
C.阴坡地带的青檀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坡谷地带的青檀种群在生长的前期死亡率较高
二、非选择题
10.(2025·中原名校联考)图甲表示青城山中华蟾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关系,图乙表示中华蟾蜍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甲分析,青城山中华蟾蜍年龄结构的类型属于    ,判断依据是                   
                         。
(2)根据图乙分析,在a~c时间内,青城山中华蟾蜍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    ”形。若在某个时间,蟾蜍种群数量达到K值(环境容纳量),该数值的含义是                           
                 。
该数值在图乙中对应的时间点是    ,据此推测,在b时种群的数量约为    。
(3)研究人员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青城山中华蟾蜍的数量。在某一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中华蟾蜍,第二次捕获30只中华蟾蜍,其中有标记的中华蟾蜍有10只,在该调查范围内中华蟾蜍的种群数量约为    只。若在调查过程中部分中华蟾蜍的标记物脱落,则会导致种群数量的估算结果    (填“偏大”或“偏小”)。
第45讲 种群的数量特征
1.A 在某岛屿上释放经绝育后的雄蚊,可破坏蚊子正常的性别比例,直接降低了蚊子的出生率,A错误;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直接影响害虫的出生率,从而减少害虫种群的数量,降低害虫种群密度,B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决定因素,年龄结构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C正确。
2.B 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进而降低了出生率使种群密度下降,B符合题意。
3.C 对于跳蝻等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小昆虫,可以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错误;调查一些特殊种群的种群密度,也可用遇见率、洞口与粪便等活动痕迹、鸣声等作为调查标准,D正确。
4.A 稗草为草本植物,所以应随机设置1 m2样方若干,只随机选取3个样方,其样方数量过少,A正确,B错误;由于取若干样方平均值,所以杂草株数可以为整数,也可以为非整数,C错误;由于随机取样数量过少,偶然性较大,所以实验组数据不可信,D错误。
5.D 标记物不能影响动物的正常生命活动,也不能导致其发生疾病和感染,若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有影响,会造成实验误差,A正确;进行调查的某区域内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某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标记个体数量,则灰喜鹊大约有48×43÷6=344(只),画眉大约有37×32÷8=148(只),B正确;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计算的结果应偏大,C正确;第二次捕获引起鸟死亡,可以进行计数,不影响估算的结果,D错误。
6.C 不选用样方法的原因主要是啄木鸟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A错误;据图可知,该啄木鸟种群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正常情况下种群数量将逐渐增大,B错误;影响啄木鸟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他因素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C正确;啄木鸟的性别比例只影响出生率,不会影响死亡率,D错误。
7.A 年龄结构既能影响出生率又能影响死亡率,该鲫鱼种群的年龄结构表现为幼年个体多,而年老的个体少,则该鲫鱼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错误;据图中信息可知,该鲫鱼种群的雌雄个体数量接近,B正确;该鲫鱼种群为增长型,说明种内竞争不太激烈,但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其种内竞争可能会加剧,C正确;冬季低温条件下,环境条件会影响鲫鱼的生长发育,据此可推测该鲫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在冬季可能下降,D正确。
8.C 利用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记后重新捕获数,解得该区域内光肩星天牛成虫的估算数量为1 148×127÷(27+32)≈2 471头,A正确;利用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记后重新捕获数,估算雄性(约1 382)数量多于雌性(约1 112)数量,B正确;引诱剂可以是性引诱剂也可以是其他方式的引诱,利用实验中的引诱剂诱捕,结合表格中的数据,诱捕的雄性和雌性数量基本一致,故该引诱方式不会破坏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C错误;林业工作者常通过检查产卵孔、羽化孔和幼虫粪便等方法对该虫进行监测预报,D正确。
9.C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青檀主要分布于阳坡、阴坡和坡谷,不适合用五点取样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据图分析可知,并不是所有径级的青檀在阳坡的种群数量都占明显优势,B错误;根据图形分析可知,阴坡地带幼龄个体多,成年个体少,说明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正确;坡谷地带的青檀种群在生长的前期数量较少,可能是因为阳光有限导致出生率较低,D错误。
10.(1)增长型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断增大 (2)S 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c K/2 (3)120 偏大
解析:(1)根据图甲可知,因出生率一直大于死亡率且保持不变,种群数量不断增大,故年龄结构的类型属于增长型。(2)图乙代表的种群在a~c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S”形。种群的K值即环境容纳量,K值的含义是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在图乙中K值所对应的时间点为c,据此推测,在b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约为K/2。(3)根据标记重捕法计算,该种群的种群密度是40×30÷10=120(只)。若部分标记物脱落,会导致第二次捕获并被标记的个体数目偏低,进而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
3 / 3第45讲 种群的数量特征
课程标准
  列举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特征。
考点一 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的数量特征相关概念辨析
2.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与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
(1)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年龄结构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是通过影响种群的         ,从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年龄结构种群密度
(4)性别比例通过影响    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提醒 ①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②种群数量受气候、天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年龄结构无法准确判断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1.(选择性必修2 P2正文)种群数量越多,种群密度越大。(  )
2.(选择性必修2 P4正文)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均可以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
3.(选择性必修2 P4正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
4.(选择性必修2 P4正文)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是通过提高死亡率来达到降低出生率的目的。(  )
5.(选择性必修2 P4正文)放开三孩政策可调整我国的年龄结构,但一般不会影响性别比例。 (  )
1.(2024·河北张家口模拟)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⑤、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B.②为性别比例,并非所有种群都具有此特征
C.③为种群密度,可以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④为年龄结构,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2.(2025·河北保定高三期末)通常情况下,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大,种群中单位时间内迁入的个体数逐渐减少,迁出的个体数逐渐增加。图示曲线 ①~④表示影响某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曲线③、④可分别表示该种群的迁入率和迁出率
B.性别比例可通过影响曲线①来间接影响该种群数量
C.在t1~t2期间,推测该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为增长型
D.t2时开始出现环境阻力,导致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
考点二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逐个计数法
2.估算法
(1)样方法
【教材拾遗】 (选择性必修2 P5探究·实践)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双子叶草本植物的个体数目则易于辨别。
(2)标记重捕法
(3)黑光灯诱捕法
对于有    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教材拾遗】 (选择性必修2 P2正文)黑光灯诱捕昆虫和性外激素诱杀害虫的原理不同,前者利用了昆虫的趋光性,后者利用了昆虫之间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原理。前者属于物理信息,后者属于化学信息。
(4)抽样检测法
对于酵母菌等微生物可以用抽样检测法调查种群密度。
(5)取样器取样法
对于土壤中小动物可以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
3.其他方法
1.(选择性必修2 P1正文)一块地里的所有三倍体无子西瓜属于一个种群。(  )
2.(选择性必修2 P2正文)一块草地上所有的蒲公英的数量就是这个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
3.(选择性必修2 P3正文)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和变化趋势。(  )
4.(选择性必修2 P5探究·实践)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
5.(选择性必修2 P3正文)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土壤小动物数量常用标记重捕法。(  )
6.(选择性必修2 P6生物科技进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还可通过红外触发相机、微卫星DNA分子标记等技术进行调查。(  )
1.(2025·广东东莞质检)兴趣小组为了检验某新型除草剂对操场上蒲公英的防治效果,做了对照实验。施药60天后随机取样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其中实验组的调查数据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样方编号 1 2 3 4 5
种群密度/(株/m2) 8 6 15 2 9
A.该实验取样的样方面积为1 m2较适当
B.操场上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8株/m2
C.该实验对照组的种群密度应该比实验组大
D.该方法不适合调查跳蝻等小动物的种群密度
2.(2021·山东高考11题)调查1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结果取整数)(  )
A.66只/公顷     B.77只/公顷
C.83只/公顷 D.88 只/公顷
3.(2025·辽宁名校联盟高三联考)雷公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其中的秃杉被称为“万木之王”,天麻是优质的草本药用植物;猴子岩中常有群猴栖穴,还有滇金丝猴、白颈长臂猿等珍稀动物,长臂猿有清晨鸣叫的习性,鸣声在几公里外都可以听到,黑熊活动于茂密的林间,视觉、听觉较灵敏。下列与这些动植物种群数量调查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对秃杉和天麻划定的样方面积越接近,调查结果越准确
B.调查种群数量较大的猴子用标记重捕法,标记物是否明显会影响结果
C.用基于声音的个体识别技术可对长臂猿开展野外种群数量监测
D.调查雷公山黑熊的种群数量适合用红外触发相机而不适合捕捉
1.(2024·浙江6月选考8题)黄鳝从胚胎期到产卵期都是雌性,产卵过后变为雄性。研究人员对洞庭湖周边某水域捕获的1 178尾野生黄鳝进行年龄及性别的鉴定,结果如下表。
生长期 体长(cm) 尾数 雌性 雄性
尾数 比例(%) 尾数 比例(%)
Ⅰ龄 ≤30.0 656 633 96.5 8 1.2
Ⅱ龄 30.1~50.0 512 327 63.9 116 22.7
Ⅲ龄 50.1~55.0 6 2 33.3 4 66.7
Ⅳ龄 ≥55.1 4 0 0.0 4 100.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黄鳝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B.种群中雄黄鳝的平均年龄大于雌性
C.随年龄增长雄黄鳝数量逐渐增加 D.该黄鳝种群的雌雄比例约为1∶1
2.(2023·新课标卷4题)为了研究和保护我国东北地区某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研究人员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获得了该保护区内某些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的相应数据,为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相关依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保护区内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B.与标记重捕法相比,采用该技术进行调查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小
C.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调查生活在该自然保护区内东北豹的种群密度
D.该技术能调查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中成年个体数量,不能调查幼年个体数量
溯源教材
(1)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见选择性必修2 P23正文)
(2)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调查生活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东北豹、东北虎的种群密度。(见选择性必修2 P6生物科技进展)
3.(2022·山东高考12题)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若在某封闭鱼塘中捕获了1 000条鱼售卖,第2天用相同方法捕获了950条鱼。假设鱼始终保持均匀分布,则该鱼塘中鱼的初始数量约为(  )
A.2×104条 B.4×104条
C.6×104条 D.8×104条
4.(2022·浙江1月选考22题)经调查统计,某物种群体的年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
A.因年龄结构异常不能构成种群
B.可能是处于增长状态的某昆虫种群
C.可能是处于增长状态的某果树种群
D.可能是受到性引诱剂诱杀后的种群
5.(2022·全国乙卷31题)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                                           (答出3点即可)。
(2)已知调查区域总面积为S,样方面积为m,样方内平均个体数为n,则该区域的种群数量为    。
(3)与标志重捕法相比,上述调查方法的优势有                     (答出2点即可)。
(1)在目标个体集中分布的区域划定样方调查种群密度。 (2023·北京高考)(  )
(2)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海草的种群密度。 (2023·海南高考)(  )
(3)稳定的种群具有稳定型年龄结构,性别比例为1∶1,个体数就达到K值。 (2022·河北高考)(  )
(4)不同树龄植株的数量比例反映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2021·福建高考)(  )
(5)随亲鸟从繁殖地迁徙到越冬地的幼鹤为26只。统计保护区内灰鹤种群数量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 (2021·辽宁高考)(  )
第45讲 种群的数量特征
【破考点·抓必备】
考点一
知识梳理夯基
1. 比例  最基本  预测  影响
2.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年龄结构  出生率  死亡率  性别比例 (1)种群密度 (3)出生率和死亡率 > (4)出生率
概念检测
1.×
2.× 提示: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3.√ 4.× 5.√
典题演练应用
1.A ①⑤分别为出生率、死亡率,与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A正确;②为年龄结构,可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可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并非所有种群都具有此特征,B错误;③为种群密度,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错误;④为性别比例,种群的性别比例只会影响出生率,不会影响死亡率,D错误。
2.D 图中曲线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③表示迁入率、④表示迁出率,A正确;性别比例只能通过影响曲线①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B正确;t1~t2期间,该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因此其年龄结构类型为增长型,C正确;环境阻力从一开始就存在,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环境阻力逐渐增大,导致种群数量在t2时维持相对稳定,D错误。
考点二
知识梳理夯基
2.(1) 活动范围小和活动能力弱  随机  五点  等距  样方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 (2) (3)趋光性
概念检测
1.×
2.× 提示:一块草地上所有的蒲公英的数量除以该草地面积才是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3.× 4.×
5.× 提示: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土壤小动物数量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6.√
典题演练应用
1.D 蒲公英等草本植物的调查,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 m2的正方形为宜,A正确;对5组数据求平均值可得出操场上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8株/m2,B正确;该实验对照组是没有使用新型除草剂的操场,种群密度应该比使用除草剂的实验组大,C正确;跳蝻等小动物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适合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D错误。
2.B 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则相当于第一次被标记的鼠为39-5=34,由此可以计算出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34×34÷15≈77(只/公顷)。
3.A 秃杉是木本植物,天麻是草本植物,秃杉和天麻的调查面积不同,A错误,调查种群数量较大的猴子用标记重捕法,标记物是否明显影响结果,B正确;不同的个体发出的声音不同,所以用基于声音的个体识别技术可对长臂猿开展野外种群数量监测,C正确;黑熊是猛兽不适合捕捉,所以调查雷公山黑熊的种群数量适合用红外触发相机,D正确。
【研真题·扣教材】
1.B 由表中信息可知:该黄鳝种群幼年(Ⅰ龄期)的个体多,老年(Ⅳ龄期)的个体少,说明该黄鳝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错误;由题意“黄鳝从胚胎期到产卵期都是雌性,产卵过后变为雄性”可推知:种群中雄黄鳝的平均年龄大于雌性,B正确;分析表中信息可知:Ⅱ龄期雄黄鳝数量最多,Ⅰ龄期、Ⅲ龄期和Ⅳ龄期雄黄鳝数量非常少,C错误;表中信息显示:各年龄期雌性个体的总数明显大于雄性个体的总数,说明该黄鳝种群的雌雄比例不是1∶1,D错误。
2.D 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有样方法、标记重捕法,这些方法往往需要直接观察或捕捉个体,在调查生活在隐蔽、复杂环境中的动物,特别是猛禽和猛兽时,这些方法就不适用了,本题中研究人员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不需要直接观察或捕捉,就能调查种群密度、种群数量或物种丰富度,A、C正确;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不需要直接观察或捕捉个体,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小,B正确;幼年个体也会在拍摄区域活动,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也能调查幼年个体数量,D错误。
3.A 假设该种群总数为x,则由题意可知,x/1 000=(x-1 000)/950,x=2×104条,即该鱼塘中鱼的初始数量为2×104条。
4.B 从年龄结构看,该生物群体包含了一定空间中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所有个体,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种群,A错误;比较单一周龄的个体所占比例,两种性别的个体数均为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一般来说意味着该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出生率>死亡率,可能是某种处于增长状态的昆虫,B正确;由图可知该物种2周龄即进入生殖期,且雌性最大寿命仅10周,雄性最大寿命仅4周,不可能是某种雌雄异株的果树,C错误;性引诱剂诱杀会使生殖期各周龄个体数均减少,且不会使生殖期个体提前进入生殖后期,而图中显示2~3周龄雄性所占比例并未减少,且4周龄雄性即进入生殖后期,说明雄性生殖期个体数并未发生意外减少,D错误。
5.(1)随机取样、样方大小一致、样方数量适宜 (2)nS/m (3)对野生动物的不良影响小、调查周期短,操作简便
解析:(1)为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要依据调查范围大小来确定样方大小和数量,样方大小要一致、样方数量要适宜。(2)样方内的种群密度应该与调查区域中的种群密度大致相等;该区域的种群数量=样方内的种群密度×区域总面积=n/m×S,即nS/m。(3)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与标志重捕法相比,该调查方法周期短,不受不良天气变化的影响,对野生动物生活干扰少,操作更简便,并允许在繁殖季节收集更多的数据。
真题重组练
 (1)× 提示:应随机取样。
(2)√
(3)× 提示:蜜蜂种群处于稳定型年龄结构时,雄性个体多于雌性个体。
(4)√ (5)√
7 / 7(共63张PPT)
第45讲 种群的数量特征
高中总复习·生物
  列举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
构、性别比例等特征。
课程标准
1. 破考点·抓必备
2. 研真题·扣教材
3. 验收效·提能力
目录
Contents
01
破考点·抓必备
梳理归纳, 巩固基本知识
考点一 种群的数量特征
1. 种群的数量特征相关概念辨析
c
c
c
c
c
2. 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与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
c
c
c
c
c
c
c
(1)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年龄结构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是通过影响种群的
,从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年龄结构 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
率 
(4)性别比例通过影响 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提醒 ①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
化趋势。
②种群数量受气候、天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年龄结构无法准确判断
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出生率 
1. (选择性必修2 P2正文)种群数量越多,种群密度越大。 ( × )
2. (选择性必修2 P4正文)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均可以反映种群数量的变
化趋势。 ( × )
提示: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
变化趋势。
×
×
3. (选择性必修2 P4正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
率和迁出率。 ( √ )
4. (选择性必修2 P4正文)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
体是通过提高死亡率来达到降低出生率的目的。 ( × )
5. (选择性必修2 P4正文)放开三孩政策可调整我国的年龄结构,但一般
不会影响性别比例。 ( √ )

×

1. (2024·河北张家口模拟)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可用如图表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①⑤、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B. ②为性别比例,并非所有种群都具有此特征
C. ③为种群密度,可以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 ④为年龄结构,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解析: ①⑤分别为出生率、死亡率,与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
密度,A正确;②为年龄结构,可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可预测一个种
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并非所有种群都具有此特征,B错误;③为种群
密度,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错
误;④为性别比例,种群的性别比例只会影响出生率,不会影响死亡率,
D错误。
2. (2025·河北保定高三期末)通常情况下,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大,种群中单位时间内迁入的个体数逐渐减少,迁出的个体数逐渐增加。图示曲线 ①~④表示影响某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曲线③、④可分别表示该种群的迁入率和迁出率
B. 性别比例可通过影响曲线①来间接影响该种群数量
C. 在t1~t2期间,推测该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为增长型
D. t2时开始出现环境阻力,导致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

解析: 图中曲线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③表示迁入率、④表示迁出率,A正确;性别比例只能通过影响曲线①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B正确;t1~t2期间,该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因此其年龄结构类型为增长型,C正确;环境阻力从一开始就存在,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环境阻力逐渐增大,导致种群数量在t2时维持相对稳定,D错误。
考点二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 逐个计数法
2. 估算法
(1)样方法
【教材拾遗】 (选择性必修2 P5探究·实践)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
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双子叶草本植物的个体数
目则易于辨别。
(2)标记重捕法
(3)黑光灯诱捕法
对于有 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种群
密度。
【教材拾遗】 (选择性必修2 P2正文)黑光灯诱捕昆虫和性外激素诱杀害
虫的原理不同,前者利用了昆虫的趋光性,后者利用了昆虫之间通过化学
物质传递信息的原理。前者属于物理信息,后者属于化学信息。
趋光性 
(4)抽样检测法
对于酵母菌等微生物可以用抽样检测法调查种群密度。
(5)取样器取样法
对于土壤中小动物可以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
3. 其他方法
1. (选择性必修2 P1正文)一块地里的所有三倍体无子西瓜属于一个种
群。 ( × )
2. (选择性必修2 P2正文)一块草地上所有的蒲公英的数量就是这个蒲公
英的种群密度。 ( × )
提示:一块草地上所有的蒲公英的数量除以该草地面积才是蒲公英的种群
密度。
×
×
3. (选择性必修2 P3正文)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和变化
趋势。 ( × )
4. (选择性必修2 P5探究·实践)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
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 × )
5. (选择性必修2 P3正文)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土壤小动物数量常
用标记重捕法。 ( × )
提示: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土壤小动物数量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6. (选择性必修2 P6生物科技进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还可通过红外触发
相机、微卫星DNA分子标记等技术进行调查。 ( √ )
×
×
×

1. (2025·广东东莞质检)兴趣小组为了检验某新型除草剂对操场上蒲公
英的防治效果,做了对照实验。施药60天后随机取样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
度。其中实验组的调查数据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样方编号 1 2 3 4 5
种群密度/(株/m2) 8 6 15 2 9
A. 该实验取样的样方面积为1 m2较适当
B. 操场上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8株/m2
C. 该实验对照组的种群密度应该比实验组大
D. 该方法不适合调查跳蝻等小动物的种群密度

解析: 蒲公英等草本植物的调查,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 m2的正方形为
宜,A正确;对5组数据求平均值可得出操场上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8株
/m2,B正确;该实验对照组是没有使用新型除草剂的操场,种群密度应该
比使用除草剂的实验组大,C正确;跳蝻等小动物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
小,适合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D错误。
2. (2021·山东高考11题)调查1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结果取整数)(  )
A. 66只/公顷 B. 77只/公顷
C. 83只/公顷 D. 88 只/公顷

解析: 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
亡,则相当于第一次被标记的鼠为39-5=34,由此可以计算出该区域该
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34×34÷15≈77(只/公顷)。
3. (2025·辽宁名校联盟高三联考)雷公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其中的秃杉被称为“万木之王”,天麻是优质的草本药用植物;猴子岩中常有群猴栖穴,还有滇金丝猴、白颈长臂猿等珍稀动物,长臂猿有清晨鸣叫的习性,鸣声在几公里外都可以听到,黑熊活动于茂密的林间,视觉、听觉较灵敏。下列与这些动植物种群数量调查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秃杉和天麻划定的样方面积越接近,调查结果越准确
B. 调查种群数量较大的猴子用标记重捕法,标记物是否明显会影响结果
C. 用基于声音的个体识别技术可对长臂猿开展野外种群数量监测
D. 调查雷公山黑熊的种群数量适合用红外触发相机而不适合捕捉

解析: 秃杉是木本植物,天麻是草本植物,秃杉和天麻的调查面积不同,A错误,调查种群数量较大的猴子用标记重捕法,标记物是否明显影响结果,B正确;不同的个体发出的声音不同,所以用基于声音的个体识别技术可对长臂猿开展野外种群数量监测,C正确;黑熊是猛兽不适合捕捉,所以调查雷公山黑熊的种群数量适合用红外触发相机,D正确。
02
研真题·扣教材
探究分析, 培养核心技能
1. (2024·浙江6月选考8题)黄鳝从胚胎期到产卵期都是雌性,产卵过后
变为雄性。研究人员对洞庭湖周边某水域捕获的1 178尾野生黄鳝进行年龄
及性别的鉴定,结果如下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黄鳝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B. 种群中雄黄鳝的平均年龄大于雌性
C. 随年龄增长雄黄鳝数量逐渐增加
D. 该黄鳝种群的雌雄比例约为1∶1
生长 期 体长(cm) 尾数 雌性 雄性
尾数 比例 (%) 尾数 比例
(%)
Ⅰ龄 ≤30.0 656 633 96.5 8 1.2
Ⅱ龄 30.1~50.0 512 327 63.9 116 22.7
Ⅲ龄 50.1~55.0 6 2 33.3 4 66.7
Ⅳ龄 ≥55.1 4 0 0.0 4 100.0

解析:  由表中信息可知:该黄鳝种群幼年(Ⅰ龄期)的个体多,老年
(Ⅳ龄期)的个体少,说明该黄鳝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错误;由
题意“黄鳝从胚胎期到产卵期都是雌性,产卵过后变为雄性”可推知:种
群中雄黄鳝的平均年龄大于雌性,B正确;分析表中信息可知:Ⅱ龄期雄黄
鳝数量最多,Ⅰ龄期、Ⅲ龄期和Ⅳ龄期雄黄鳝数量非常少,C错误;表中信
息显示:各年龄期雌性个体的总数明显大于雄性个体的总数,说明该黄鳝
种群的雌雄比例不是1∶1,D错误。
2. (2023·新课标卷4题)为了研究和保护我国东北地区某自然保护区内的
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研究人员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获得了该保
护区内某些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的相应数据,为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相关依
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保护区内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B. 与标记重捕法相比,采用该技术进行调查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小
C. 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调查生活在该自然保护区内东北豹的种群密度
D. 该技术能调查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中成年个体数量,不能调查幼年个体数量

解析: 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有样方法、标记重捕法,这些方
法往往需要直接观察或捕捉个体,在调查生活在隐蔽、复杂环境中的动
物,特别是猛禽和猛兽时,这些方法就不适用了,本题中研究人员采用红
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不需要直接观察或捕捉,就能调查种群密度、
种群数量或物种丰富度,A、C正确;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不需
要直接观察或捕捉个体,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小,B正确;
幼年个体也会在拍摄区域活动,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也能调查幼
年个体数量,D错误。
溯源教材
(1)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 (见选择性必修2 P23
正文)
(2)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调查生活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东北
豹、东北虎的种群密度。 (见选择性必修2 P6生物科技进展)
3. (2022·山东高考12题)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
群数量。若在某封闭鱼塘中捕获了1 000条鱼售卖,第2天用相同方法捕获
了950条鱼。假设鱼始终保持均匀分布,则该鱼塘中鱼的初始数量约为
(  )
A. 2×104条 B. 4×104条
C. 6×104条 D. 8×104条
解析: 假设该种群总数为x,则由题意可知,x/1 000=(x-1 000)
/950,x=2×104条,即该鱼塘中鱼的初始数量为2×104条。

4. (2022·浙江1月选考22题)经调查统计,某物种群体的年龄结构如图所
示,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
A. 因年龄结构异常不能构成种群
B. 可能是处于增长状态的某昆虫种群
C. 可能是处于增长状态的某果树种群
D. 可能是受到性引诱剂诱杀后的种群

解析: 从年龄结构看,该生物群体包含了一定空间中不同性别、不同
年龄的所有个体,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种群,A错误;比较单一周龄的个
体所占比例,两种性别的个体数均为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一般
来说意味着该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出生率>死亡率,可能是某种处于增长状
态的昆虫,B正确;由图可知该物种2周龄即进入生殖期,且雌性最大寿命
仅10周,雄性最大寿命仅4周,不可能是某种雌雄异株的果树,C错误;性
引诱剂诱杀会使生殖期各周龄个体数均减少,且不会使生殖期个体提前进
入生殖后期,而图中显示2~3周龄雄性所占比例并未减少,且4周龄雄性
即进入生殖后期,说明雄性生殖期个体数并未发生意外减少,D错误。
5. (2022·全国乙卷31题)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
活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
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应注意的主要事项
有 (答出3点即可)。
解析: 为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要依据调查范围大小来确定样方大小和数量,样方大小要一致、样方数量要适宜。
随机取样、样方大小一致、样方数量适宜
(2)已知调查区域总面积为S,样方面积为m,样方内平均个体数为n,
则该区域的种群数量为 。
解析:样方内的种群密度应该与调查区域中的种群密度大致相等;该区域的种群数量=样方内的种群密度×区域总面积=n/m×S,即nS/m。
(3)与标志重捕法相比,上述调查方法的优势有
(答出2点即可)。
解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与标志重捕法相比,该调查方法周期短,不受不良天气变化的影响,对野生动物生活干扰少,操作更简便,并允许在繁殖季节收集更多的数据。
nS/m
对野生动物的不良影
响小、调查周期短,操作简便
(1)在目标个体集中分布的区域划定样方调查种群密度。 (2023·北京
高考) ( × )
提示:应随机取样。
(2)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海草的种群密度。 (2023·海南高考)
( √ )
(3)稳定的种群具有稳定型年龄结构,性别比例为1∶1,个体数就达到K
值。 (2022·河北高考) ( × )
提示:蜜蜂种群处于稳定型年龄结构时,雄性个体多于雌性个体。
×

×
(4)不同树龄植株的数量比例反映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2021·福建高
考) ( √ )
(5)随亲鸟从繁殖地迁徙到越冬地的幼鹤为26只。统计保护区内灰鹤种
群数量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 (2021·辽宁高考) ( √ )


03
验收效·提能力
跟踪训练,检验学习效果
一、选择题
1. (2025·山东潍坊模拟)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的其
他数量特征是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某岛屿上释放经绝育后的雄蚊,可提高子代蚊子的出生率
B. 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C.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直接影响物种种群密度的因素
D. 出生率和死亡率持续下降、医疗技术进步等原因加速了我国人口老龄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在某岛屿上释放经绝育后的雄蚊,可破坏蚊子正常的性别比
例,直接降低了蚊子的出生率,A错误;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害虫
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直接影响害虫的出生率,从
而减少害虫种群的数量,降低害虫种群密度,B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决定因素,年龄结构通过影响种群
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
而影响种群密度,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2. (2025·广东湛江质检)农业上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
性个体,降低害虫种群密度,从而达到害虫防治的目的。下列对害虫种群
密度下降的合理解释是(  )
A. 改变种群的年龄结构,增加死亡率
B. 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
C. 性引诱剂引起死亡率升高,直接导致种群密度降低
D. 性引诱剂导致害虫的迁入率降低,迁出率上升
解析: 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
例,进而降低了出生率使种群密度下降,B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3. (2025·天津南开区联考)下列关于种群的研究方法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 调查培养液中大草履虫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B. 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C. 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法常常适用于双子叶植物而不适用于跳蝻等小昆虫
D. 调查一些特殊种群的种群密度,也可用遇见率、鸣声等作为调查标准
解析: 对于跳蝻等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小昆虫,可以用样方法
调查其种群密度,C错误;调查一些特殊种群的种群密度,也可用遇见
率、洞口与粪便等活动痕迹、鸣声等作为调查标准,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4. (2025·山东济南模拟)某实验小组为了检验某除草剂对稻田稗草的防
治效果,做了对照实验,施加除草剂60天后调查稗草的种群密度。取样的
方法为每组实验随机选取3个样方,每个样方为1 m2。调查结果为对照组
55.75株/m2,实验组35.00株/m2。下列对该实验的解读或叙述正确的是
(  )
A. 样方数量过少,面积适当
B. 样方面积过小,数量适当
C. 杂草株数应为整数,对照组数据有误
D. 实验组数据可信,该除草剂施用效果显著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稗草为草本植物,所以应随机设置1 m2样方若干,只随机选取3
个样方,其样方数量过少,A正确,B错误;由于取若干样方平均值,所以
杂草株数可以为整数,也可以为非整数,C错误;由于随机取样数量过
少,偶然性较大,所以实验组数据不可信,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5. (2025·山东青岛高三期末)某科技小组调查一块方圆为16 hm2的森林里灰喜鹊和画眉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一天共捕获鸟306只,将捕获的鸟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10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鸟网,共捕获鸟298只,捕获结果统计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项目 捕获总鸟数/只 灰喜鹊/只 画眉/只
第一次捕捉 306 48(标记后放生) 37(标记后放生)
第二次捕捉 298 43(其中6只标记) 32(其中8只标记)
A. 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
B. 根据统计结果估算该区域灰喜鹊大约有344只,画眉大约有148只
C. 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鸟的实际数量可能更少
D. 若第二次捕获引起鸟死亡,会直接影响估算的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标记物不能影响动物的正常生命活动,也不能导致其发生疾病
和感染,若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有影响,会造成实验误差,A正
确;进行调查的某区域内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某种生物的数
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标记个体数
量,则灰喜鹊大约有48×43÷6=344(只),画眉大约有37×32÷8=148
(只),B正确;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计算的结
果应偏大,C正确;第二次捕获引起鸟死亡,可以进行计数,不影响估算
的结果,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6. (2024·河北衡水模拟预测)啄木鸟因专
食树干里的害虫,被称为 “森林医生”。
春天雄啄木鸟会发出响亮的叫声警告其他
鸟类不得侵犯;求偶则通过敲打空树干,
发出清脆的“笃笃”声。调查鸟类的种群
数量可采用观察法或统计雄鸟的叫声等方式,如图是通过观察法统计的某地啄木鸟种群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选用样方法的原因主要是不能对啄木鸟做到随机取样
B. 该啄木鸟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预测种群数量可能变化不大
C. 影响啄木鸟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D. 啄木鸟的性别比例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不选用样方法的原因主要是啄木鸟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A
错误;据图可知,该啄木鸟种群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种群的年龄结
构为增长型,正常情况下种群数量将逐渐增大,B错误;影响啄木鸟种群
数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他因素通过影响
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C正确;啄木鸟的性别比例只影
响出生率,不会影响死亡率,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7. (2025·辽宁葫芦岛模拟)通过对某湖泊中的鲫鱼进行调查,绘制了该
湖泊鲫鱼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的模型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该鲫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B. 该鲫鱼种群的雌雄个体数量接近
C. 该鲫鱼种群的种内竞争可能会逐渐加剧
D. 该鲫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在冬季可能下降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年龄结构既能影响出生率又能影响死亡率,该鲫鱼种群的年龄
结构表现为幼年个体多,而年老的个体少,则该鲫鱼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
亡率,因此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错误;据图中信息可知,该鲫鱼种群
的雌雄个体数量接近,B正确;该鲫鱼种群为增长型,说明种内竞争不太
激烈,但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其种内竞争可能会加剧,C正确;冬季低
温条件下,环境条件会影响鲫鱼的生长发育,据此可推测该鲫鱼种群的环
境容纳量在冬季可能下降,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8. (2025·吉林长春模拟)光肩星天牛是一种林木蛀干害虫,林业工作者
常通过检查产卵孔、羽化孔(成虫羽化在树干留下的小孔)和幼虫粪便等
方法对该虫进行监测预报。某研究机构借
助标记—释放—回捕法,将引诱剂与诱捕
器组合对某旱柳林内光肩星天牛的成虫数
量进行估算,其结果如下表:
统计项目 标记释放总数/头 诱捕总数/头 回捕标记数/头
雄性 574 65 27
雌性 574 62 32
总数 1 148 127 59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 该区域内光肩星天牛成虫的估算数量约为2 471头
B. 经估算,该区域内光肩星天牛成虫雄性数量多于雌性数量
C. 利用实验中的引诱剂诱捕光肩星天牛可严重破坏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D. 调查该区域内旱柳株数和每株新羽化孔数也可估算光肩星天牛羽化成虫数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利用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记后重新捕获数,解得该区域内光肩星天牛成虫的估算数量为1 148×127÷(27+32)≈2 471头,A正确;利用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记后重新捕获数,估算雄性(约1 382)数量多于雌性(约1 112)数量,B正确;引诱剂可以是性引诱剂也可以是其他方式的引诱,利用实验中的引诱剂诱捕,结合表格中的数据,诱捕的雄性和雌性数量基本一致,故该引诱方式不会破坏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C错误;林业工作者常通过检查产卵孔、羽化孔和幼虫粪便等方法对该虫进行监测预报,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9. (2024·湖南永州期中)青檀是我国一种三级珍
稀保护植物。如图是在我国某自然保护区调查青
檀所获得的种群数量的数据(注:径级是指青檀
主干茎基部直径,由小到大依次划分为Ⅰ到X,共
十个等级)。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应在该自然保护区采取五点取样法调查青檀的种群数量
B. 由于阳坡地带阳光充足而使青檀各径级种群数量优势明显
C. 阴坡地带的青檀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 坡谷地带的青檀种群在生长的前期死亡率较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C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青檀主要分布于阳坡、阴坡和坡谷,不适合用五点取样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据图分析可知,并不是所有径级的青檀在阳坡的种群数量都占明显优势,B错误;根据图形分析可知,阴坡地带幼龄个体多,成年个体少,说明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正确;坡谷地带的青檀种群在生长的前期数量较少,可能是因为阳光有限导致出生率较低,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非选择题
10. (2025·中原名校联考)图甲表示青城山中华蟾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关系,图乙表示中华蟾蜍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甲分析,青城山中华蟾蜍年龄结构的类型属于 ,
判断依据是 。
解析:根据图甲可知,因出生率一直大于死亡率且保持不变,种群数量不断增大,故年龄结构的类型属于增长型。
增长型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断增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2)根据图乙分析,在a~c时间内,青城山中华蟾蜍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
“ ”形。若在某个时间,蟾蜍种群数量达到K值(环境容纳量),
该数值的含义是 。
该数值在图乙中对应的时间点是 ,据此推测,在b时种群的数量约
为 。
解析:图乙代表的种群在a~c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S”形。种群的K值即环境容纳量,K值的含义是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在图乙中K值所对应的时间点为c,据此推测,在b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约为K/2。
S
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c
K/2
1
2
3
4
5
6
7
8
9
10
(3)研究人员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青城山中华蟾蜍的数量。在某一范围
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中华蟾蜍,第二次捕获30只中华蟾蜍,其中有
标记的中华蟾蜍有10只,在该调查范围内中华蟾蜍的种群数量约
为 只。若在调查过程中部分中华蟾蜍的标记物脱落,则会导致种
群数量的估算结果 (填“偏大”或“偏小”)。
解析:根据标记重捕法计算,该种群的种群密度是40×30÷10=120(只)。若部分标记物脱落,会导致第二次捕获并被标记的个体数目偏低,进而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
120
偏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