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2 13:4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下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以中外经典童话为主题,本单元有两条语文要素,阅读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习作要素为“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宝葫芦的秘密(节选)》这篇课文节选自原著的开头,是一篇常人体童话,童话故事的奇妙藏在奶奶讲的故事之中与主人公王葆的幻象之中。作为单元首篇课文,它承载着学习要素的关键作用,要为后续学习提供方法迁移、能力提升奠定基础;作为原著的开头,它也寄托着激发整本书阅读兴趣的重要任务。
因此,本课统整单元教学内容,以“课后习题”为线串联教学内容,以《语文作业本》表格搭建要素学习支架,在与文本的多重对话中,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思考,品味童话的奇妙,为单元习作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在朗读中产生奇妙的童话体验,感受文章的奇幻色彩,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根据奶奶讲的故事内容展开想象,大胆进行创编,发展想象力与表达能力,在积极的语言实践中感受童话的奇妙。
思维能力:根据文中的描述想象画面,通过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体悟情感,感受真善美的人物形象。
审美创造:能随文想象画面,根据已有的故事内容展开想象,尝试创编,发展想象力与创造力。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借助《语文作业本》表格,梳理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发现故事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
根据已有的内容大胆想象,创编故事,感受童话的奇妙。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投身创编大赛
1.回顾旧知:
(1)游戏激趣:看图片,猜故事。(出示课文插图)
(2)联系三上册第三单元学习经验: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感受了童话丰富的想象,还尝试了自己编童话,写童话。
2.单元导入:今天,我们将再次来到童话的王国,放飞想象的翅膀,参加有意思的童话创编大赛。这节课,咱们先一起来挑战第一关!——创编宝葫芦的故事。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游戏形式引导学生回顾以往的阅读经历,有效唤醒已有知识经验,并通过创设单元学习主题,让新旧信息建立有效连接,提高学习效率。】
二、整体感知,初识人物形象
1.出示学习提示一,开展自主读。
2.字词句挑战过关。
*第一组:介绍 声明 妖怪 规矩
(1)小老师领读词语。
(2)正音“规矩”:当“矩”和“规”连在一起时读轻声。
(3)跟老师读,巩固读音。
*第二组:幸福 劈面 拽住 撵上
(1)小老师领读词语。
(2)师提问:“劈面”这个词语比较难理解,我们可以试着把它放到句子中去,再想一想,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呢?(“劈面”是迎面的意思)。
(3)带着理解再练读词语。
*长句子: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了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1)指名挑战朗读。
(2)请学生讲解多音字“冲”。
(3)小结:对于多音字,根据不同的意思,就能明确它的读音了。咱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记一记。
(4)指导书写“舔”。
3.交流问题:课文围绕“宝葫芦”都写了什么呢?
(1)指名交流。
预设1: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
追问:哪几个自然段是围绕这个意思写的呢?(第5-17自然段)
预设2:王葆幻想自己能得到一个宝葫芦。
追问:哪些自然段表达了这个意思呀?(第18-21自然段)
(2)追问:那么课文第1-4自然段又在写什么呢?
预设:王葆的自我介绍
4.播放课文录音,初识王葆。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课前自学的基础上。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预习能力,也有了课前预习的习惯,生字词的读音问题一般都能通过课前预习自主完成,但是对于部分多音字和难读字也有读不准的可能,因此有必要进行生字词朗读的检测和正音指导。】
三、巧用表格,探寻故事奥秘
(一)出示学习提示二,开展自主学。
(二)在学生自主学基础上,继续出示学习提示二,开展同桌交流学。
1.同桌两人对照表格,将画找到的信息连起来,口头说一说故事。
2.指名交流第一个故事,聚焦课文第15-17自然段。
3.继续交流反馈故事,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4.借助表格,师生合作说故事。
5.提问:这些故事给你什么感觉?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预设1:有趣。
预设2:神奇。
预设3:奇妙。
(三)在交流的基础上,顺势继续出示学习提示二,引导发现故事异同点。
1.同桌合作读故事,在对比读的过程中交流体会。
2.全班交流反馈故事的“共同之处”。
预设1:人物趣
(1)引导读:我们一起来叫一叫故事里的人物名字。
(2)提问:读着读着,你有什么发现?
(3)小结:是啊,奶奶随口将姓氏和数字组合就是一个名字了,故事里的人物确实有趣啊!
预设2:来历神
(1)追问:故事里的宝葫芦都是怎么来的呀?
(2)提问:你觉得哪一种宝葫芦的来历最神奇,为什么?
(3)小结:宝葫芦来得出其不意,果然神奇!
预设3:法力高
(1)引读:是啊,宝葫芦要什么就有什么,张三想吃水蜜桃——就有水蜜桃,李四想要大花狗——就有大花狗。
(2)小结:宝葫芦的法力可真不一般啊!
3.小结过渡:怪不得奶奶的故事那么神奇,原来有法宝,法宝就是人物趣、来历神、法力高。那么,再看看这些故事,它们有什么不同点吗?
预设1:人物不同、来历不同、愿望不同
预设2:张三和李四的故事都写了宝葫芦实现愿望,但是王五和赵六的故事没有写。
小结:一张表格,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就能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收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紧密结合课后习题第二题“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故事”,通过引导学生文本探究阅读,用表格的形式梳理故事内容,同时指导学生横、竖对比观察表格,一步步探寻奶奶所讲故事中的奇妙,为下一环节创编故事做铺垫。】
四、创编故事,品味童话奇妙
1.出示学习提示三,勾连学习经验,共建评价量表。
(1)提问:关于编故事、讲故事,你有什么小妙招吗?
(2)学生交流。
预设1:要按顺序把故事说完整。
小结:是呀,如果能像奶奶这样,按照人物-宝葫芦来历-宝葫芦发挥法力的顺序把故事说完整,就能拿到一颗星。
预设2:要发挥想象把童话故事说神奇。
小结:你的提示很重要,如果讲故事时还能发挥想象,把宝葫芦的来历、法力说神奇,就能拿到第二颗星;
预设3:可以让不会说话的事物开口说话。
小结:你这么一提示,故事瞬间变得有趣了起来,讲故事的时候,除了可以配上语言,还可以加上动作、神态……,挑战把故事说得有趣,就能拿到第三颗星。
2.运用提示,四人小组合作创编。
3.全班展评,共同品味童话奇妙。
【设计意图:四人小组合作创编故事在想象中丰富故事情节,在表达中感受童话的神奇。这里既体现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所说的阅读与表达是整体的、不可分割的,又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过程中,尝试有创意地表达,增强语言运用的表达效果。】
五、延伸拓展,放飞想象翅膀
1.拓展创编:同学们,奶奶只讲了这四个故事吗?你猜猜奶奶还会讲什么故事呢?
(1)交流反馈:是呀,奶奶还会在小王葆长大的过程中,讲——许许多多的故事……
(2)课后拓展:同学们也可以在课后,继续创编新的宝葫芦故事,争当故事创编小达人!
2.引读单元篇章页:今天咱们的宝葫芦故事创编大赛因为你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正如篇章页所说——奇妙的童话,点燃缤纷的焰火,照亮我们五彩的梦。
3.宝葫芦里究竟还藏着怎么样的秘密呢?咱们下节课再继续探究。下课!
【设计意图:用开放式的创编鼓励学生继续创编,以此推进课后自主学,课虽然结束了,但是学生的阅读兴趣却被充分调动了,学生对童话故事中藏着的神奇秘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为第二课时做好了铺垫。】
教学反思
一、“篇章页”导学,精准落实目标
“篇章页”提示着单元语文学习的主题和学习要素。教学目标的设定精准锚定着“感受童话的奇妙”和“创编故事”这两条要素,每一个学习任务都紧紧围绕展开。在课堂开始,便通过游戏唤醒以往对于童话的“奇妙”感受;在整体感知时,围绕“宝葫芦”进行课文内容梳理,初步感受其神奇;在品读课文片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多重对话文本,一步步对比感受故事的神奇;在创编故事时,通过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已有内容进行深度补白,对于童话故事的神奇有了内化的显现;在课堂小结前,引导学生继续想象新的人物、神奇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第二课时的探究期待。在这环环相扣的学习过程中,一次次地加深对“神奇”的理解,一次次品味童话的魅力。
二、“作业本”助学,搭建创编支架
在课文片段学习时,围绕《语文作业本》表格,展开了三次层层递进的文本对话。第一次借助表格,将视线聚焦至课文片段第15-17自然段,梳理“人物”“情节”两部分内容,能够借助表格串联讲故事;第二次借助表格,展开同桌合作学,发现故事的“共同之处”,感受奶奶讲的故事之神奇,接着引导学生再对比读文,发现故事结构之异,为创编故事做了铺垫;第三次借助表格,是在学生创编故事的时候,一方面提供了故事的基本信息,另一方面也为创编故事提供了支架。在三次用表的过程中,扎实地落实了教学目标的重点,助推学生从阅读-创编,实现能力的进阶。
三、“评价量表”促学,实现教学评一致
随着学习过程的铺展,再次勾连学习经验,评价要点自然迸发。在品读片段第15-17自然段时,随着同桌合作交流,梳理出奶奶讲故事的三个法宝:“人物趣”“来历神”“法力高”,在创编故事前,再顺势引导学生回忆三年级编故事、写故事的学习经验,师生共建创编故事评价量表,梳理得☆要点。在评价量表的指挥棒下,既指点了发展的方向,又激励了创编的热情,在自评、生评、师评的多种方式下,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对于童话的奇妙幻想延续到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