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分相互影响,共同实现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1.判断有关种群表述的正误
(1)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
(2)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
(3)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
(4)不同种生物的K值各不相同,但同种生物的K值固定不变。( )
(5)保护野生动物的根本途径是改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 )
2.判断有关群落表述的正误
(1)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
(2)森林中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因生态位不同而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 )
(3)次生演替的速率比初生演替的速率快。( )
(4)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可发生优势取代。( )
(5)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无关。( )
3.判断有关生态系统表述的正误
(1)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 )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吸收的太阳能。( )
(3)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
(4)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 )
(5)与碳循环有关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和呼吸作用等。( )
(6)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需要植物的叶、芽及细胞中的光敏色素等信息受体。( )
(7)信息可来源于非生物环境或生物,传递方向往往是双向的。( )
(8)处在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弱。( )
4.判断有关人与环境表述的正误
(1)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人均生态足迹不一定小。( )
(2)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的破坏。( )
(3)盲鱼作为研究进化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4)建设“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遵循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
(5)在湿地生态工程中,通过改善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从而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自生。( )
1.鱼塘边,雄蚊可通过感知雌蚊振动翅膀发出的声波来辨别雌蚊的方位前去交配。蚊子会叮咬垂钓者,为了降低其繁殖数量,请根据上述信息设计一个降低雄蚊种群数量的方案:
。
2.从群落角度分析,四大家鱼混养的生物学原理是什么?
。
如果这几种鱼的生态位相似,你认为它们的发展将是什么结果?
。
3.退化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恢复过程中主要利用的是 理论,恢复重建区的建立说明: 。
4.生态交错区又称群落交错区,是两个或多个生态地带之间(或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生态交错区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物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称为“边缘效应”,请解释边缘效应形成的原因:
。
5.蜣螂以食草动物的粪便为食时,是否获得了植物同化量的10%~20%? (填“是”或“否”),理由是 。
6.为了进一步提升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有人提出:可大量围捕生长在长江流域的大型本土凶猛肉食性鳡鱼。你认为该方案可行吗?请你对该方案作出判断,并用“收割理论”的主要观点说明判断理由。
。
聚焦生物大概念6 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分相互影响,共同实现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步骤2
1.(1)√ (2)× (3)× (4)× (5)√
2.(1)× (2)√ (3)√ (4)√ (5)×
3.(1)√ (2)× (3)× (4)× (5)√ (6)√ (7)√ (8)×
4.(1)√ (2)√ (3)× (4)√ (5)√
步骤3
1.提示:模拟雌蚊振动翅膀发出的声波,来吸引雄蚊达到灭雄的目的,从而降低种群的数量
2.提示:四大家鱼混养利用它们在池塘中的分层现象,及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 当物种的生态位相似,在空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它们必然存在种间竞争。种间竞争可能会使各自的生态位发生分化,结果可能为它们仍然共存于同一个群落中,也可能为有的物种消失,有的物种留存下来
3.提示:群落演替 人类的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4.提示:生态交错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能使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定居,从而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
5.提示:否 10%~20%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蜣螂是分解者,与植物不属于两个相邻营养级
6.提示:不可行,依据“收割理论”,鳡鱼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鱼类,这样就会避免一种或少数几种鱼类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鱼类的形成腾出空间,其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1 / 2(共13张PPT)
聚焦生物大概念6 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分相互影响,共同实现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高中总复习·生物
1. 判断有关种群表述的正误
(1)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 √ )
(2)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 × )
(3)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 × )
(4)不同种生物的K值各不相同,但同种生物的K值固定不变。( ×)
(5)保护野生动物的根本途径是改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 )
√
×
×
×
√
2. 判断有关群落表述的正误
(1)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 × )
(2)森林中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因生态位不同而达到相对平衡的状
态。 ( √ )
(3)次生演替的速率比初生演替的速率快。 ( √ )
(4)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可发生优势取代。
( √ )
(5)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无关。 ( × )
×
√
√
√
×
3. 判断有关生态系统表述的正误
(1)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 )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吸收的太阳能。 ( × )
(3)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个营养
级。 ( × )
(4)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
( × )
(5)与碳循环有关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和呼吸作用
等。 ( √ )
√
×
×
×
√
(6)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需要植物的叶、芽及细胞中的光敏色素
等信息受体。 ( √ )
(7)信息可来源于非生物环境或生物,传递方向往往是双向的。
( √ )
(8)处在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弱。 ( × )
√
√
×
4. 判断有关人与环境表述的正误
(1)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人均生态足迹不一定小。
( √ )
(2)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的破坏。 ( √ )
(3)盲鱼作为研究进化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 )
(4)建设“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遵循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 √ )
(5)在湿地生态工程中,通过改善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从而有利于生
态系统的自生。 ( √ )
√
√
×
√
√
1. 鱼塘边,雄蚊可通过感知雌蚊振动翅膀发出的声波来辨别雌蚊的方位前
去交配。蚊子会叮咬垂钓者,为了降低其繁殖数量,请根据上述信息设计
一个降低雄蚊种群数量的方案:
。
提示:模拟雌蚊振动翅膀发出的声波,来吸引雄蚊达到灭雄的目的,从而
降低种群的数量
2. 从群落角度分析,四大家鱼混养的生物学原理是什么?
。
如果这几种鱼的生态位相似,你认为它们的发展将是什么结果?
。
提示:四大家鱼混养利用它们在池塘中的分层现象,及占据着不同的生态
位 当物种的生态位相似,在空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它们必然存在种
间竞争。种间竞争可能会使各自的生态位发生分化,结果可能为它们仍然
共存于同一个群落中,也可能为有的物种消失,有的物种留存下来
3. 退化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恢复过程中主要利用的是 理论,恢复重建区的建立说明: 。
提示:群落演替 人类的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4. 生态交错区又称群落交错区,是两个或多个生态地带之间(或群落之
间)的过渡区域。生态交错区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物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称
为“边缘效应”,请解释边缘效应形成的原因:
。
提示:生态交错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能使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定居,
从而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
5. 蜣螂以食草动物的粪便为食时,是否获得了植物同化量的10%~20
%? (填“是”或“否”),理由是 。
提示:否 10%~20%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蜣螂是
分解者,与植物不属于两个相邻营养级
6. 为了进一步提升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有人提出:可大量围捕生长在长
江流域的大型本土凶猛肉食性鳡鱼。你认为该方案可行吗?请你对该方案
作出判断,并用“收割理论”的主要观点说明判断理由。
。
提示:不可行,依据“收割理论”,鳡鱼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鱼类,这
样就会避免一种或少数几种鱼类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
鱼类的形成腾出空间,其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