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李寄》同步练习
一.基础识记
1.《李寄》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朝代)著名的文史学家,所著 为 以来志怪小说中的重要著作。
答案:干宝|东晋|《搜神记》|东晋
解析:分析:干宝,字令升,新蔡(现在属河南)人。少勤学,博学多才。晋怀帝永嘉五年(311)渡江后,召为佐著作郎。晋愍帝建兴三年(315),因平定杜弢有功,赐爵关内侯。晋元帝建武元年(317),王导上疏建言宜备史官,乃命干宝兼领国史,后辟为司徒右长史,迁散骑常侍等官。卒年约近五十。干宝是东晋著名的文史学家。所著《搜神记》为东晋以来志怪小说中的重要著作,原本30卷,已佚。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关键在学习中强加记忆。文学常识记忆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作品主题及风格等。
2.注音。
隰_________ 啖_________ 吞啮_________父母无相_________
答案:xí|dà|niè|xiàng
解析:分析:给生字拼音要注意易错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区别,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此题的“啮”很容易写错为“chi”。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
然气厉不息。
答案:啖同“啖”,吃。|厉同“疠”,病。气厉,引申为肆虐逞凶
解析:分析:文言实词是常考的病。气厉,引申为肆虐逞凶。
点评:“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缇萦 ___________ 咋___________诣___________石___________
答案:tí|yíng|zē|yì|dàn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正确填写注音,注意“诣”不能写成“zhi”,石不能写成“shi”。
点评:给生字拼音要注意易错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区别,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学习时对课文注释中的字音要加强记忆。
5.解释加点的字的意思。
先将数石米餈,用蜜麨灌之,以置穴口。__
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 _ _
答案:餈同“糍”用糯米做成的食品。|愍同“悯”,怜悯
解析:分析:文言实词是常考的食品。|愍同“悯”,怜悯。
点评:“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6.写出加点字意思。
祭以牛羊,故不得祸。
以:
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
以:
答案:用|用来
解析:分析:一词多义,解释词语要结合语境,注意“以”在这里都是介词,意思稍有区别。
点评:古文中一般常用实词虚词的意义,先要大致理解句子的内容,可以翻译一下,再判断词语的意思。
7.给下列字注音。
囷__________ 斫_________髑髅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咤___________愍___________
答案:qūn|zhuó|dú|lóu|zhà|mǐn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正确填写注音,注意“咤”易写成“chà”。
点评:给生字拼音要注意易错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区别,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学习时对课文注释中的字音要加强记忆。
8.翻译句子
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
译文:
先将数石米餈,用蜜麨灌之,以置穴口。
译文:
答案:李寄进去探看洞穴,找到九个童女的头骨,全都拿了出来,痛惜地说:“你们这些人胆小软弱,被蛇吃了,十分可悲可怜啊!。|先拿来几石糯米做的糍团,用蜜和炒米粉调灌糍团,把(它)放在洞口。
解析:分析: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根据文中语境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句式和语气要译出来,最后疏通句子。注意“悉”是全,都的意思,“为”是被的意思,“以”是用的意思,省略部分要补出来,把(它)放在洞口。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根据文中语境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句式和语气要译出来,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9.概括蛇的特点。
___________ _ __ __。
答案:突出蛇的大、猛、贪的特点。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抓住句子是关键,如“大蛇,长七八丈,大十余围;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然气厉不息;至八月朝祭,送蛇穴口,蛇出吞啮之;累年如此,已用九女”。这些属于正面描写,通过对蛇的外形的描写。
点评:解答此题要弄懂句子的意思,抓住关键句子来概括。
10.文中写蛇不仅正面描写,还用了侧面衬托的方法,请找出相关句子?
___________ _ __ __。
答案:土俗常惧;东冶都尉及属城长吏,多有死者;累年如此,已用九女。
解析:分析:土俗常惧;东冶都尉及属城长吏,多有死者;累年如此,已用九女。侧面描写突出了大蛇对人们的祸害不仅广泛,而且凶残贪婪的特点。
点评: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11.解释文中“之”的用法。
A.都尉、令、长并共患之。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共请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养之。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代词,指蛇要吃童女一事|代词,指奴婢生的女子或犯了罪恶的人家的女子。
解析:分析:文言文虚词“之”的用法有做助词,的;代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作动词等要结合语境选择。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等,注意结合语境辨析。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的解释。平时要多积累才行。
12.李寄是怎样的一个女子?
答案:李寄是一个聪明勇敢、从容自信、大智大勇的女子。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结合文中的关键句子:用物句:请好剑及咋蛇犬 先将数石米瓷糍,用蜜 灌之,以置穴口。|用智句:先将数石米瓷糍,用蜜 灌之,以置穴口;(引诱)先啖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犬咬)寄从后斫得数创(剑斫)。
点评:本题关键要找到相关描写人物的句子,通过句子来分析人物形象。
13.翻译下列句子
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
译:
然气厉不息。
译:
答案:(大蛇)有时给人托梦,有时告诉巫、祝,要吃十二三岁的童女。|但是大蛇(仍然)无休止地肆虐逞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注意“啖”“ 厉”的通假字现象。
点评:解答此类题,要注意根据不同的语境辨析字词不同的含义。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归纳.积累、记忆。
14.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祭以牛羊,故不得祸。
译:
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
译:
答案:用牛羊祭祀,仍旧不能制止(大蛇的)危害。| 卖了我李寄的身体,可以得到一点钱,用来供养父母,难道不好吗?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掌握。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必须直译,坚持“换”“调”“补”“留”“删”的五字原则,实现“信”“雅”“达”的目标。这道试题中,注意准确把握以下词语解释:“以”一个是“用”的意思,一个是“用来”的意思。
点评:本题不难,大多数字都用直译就行了。
15.解释句子“之”的意思:
蛇出吞啮之。
之:
女无缇萦济父母之功;卖寄之身,可得少钱;自是东治无复妖邪之物。
之:
答案:代词,上文中的奴婢生的女子或犯了罪恶的人家的女子。即童女。|三个“之”字都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解析:分析:文言文虚词“之”的用法有做助词,的;代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作动词等要结合语境选择。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的解释。平时要多积累才行。
16.李寄与区寄比,有哪些共同点?
答案:李寄和区寄都是智勇双全、胆识过人的少年英雄。
解析:分析: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迷惑对手)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愿以闻于官。(抓住时机)③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以利诱敌)。李寄①请好剑及咋蛇犬 ;先将数石米糍,用蜜耖灌之,以置穴口。(诱蛇出洞)②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犬咬寄砍主动攻击)。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
17.划分句子节奏:
于是寄女缓步而归
自是东冶无复妖邪之物
答案:于是∕寄女∕缓步而归| 自是∕东冶∕无复∕妖邪之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文言语句,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虚词、句式等作为突破口,寻找断句之处,还要读懂文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研读短文,理解文段的大意。熟读精思,理解内容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在大致掌握了文章意思之后,凭语感把确有把握、容易分辨的地方先断开来,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点评:解答此题要弄清题干要求,注意关键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文言语句,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虚词、句式等作为突破口。
18.列句子不属于侧面烘托李寄的是( )
A. 都尉令长,并共患之。
B. 土俗常惧。
C. 越王闻之,聘寄女为后。
D. 寄便放犬,犬就啮咋。
答案:D
解析:分析:D项是正面描写李寄的句子。故选D。
点评:点评: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19. 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
寄从后斫得数创
答案: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寄∕从后∕斫得∕数创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文言语句,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虚词、句式等作为突破口,寻找断句之处,还要读懂文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研读短文,理解文段的大意。熟读精思,理解内容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在大致掌握了文章意思之后,凭语感把确有把握、容易分辨的地方先断开来,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点评:解答此题要弄清题干要求,注意关键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文言语句,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虚词、句式等作为突破口。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 ______________ 八月朝祭______________
父母不听_____________ 虽有如无______________
答案:或者| 初一|同意,允许|虽然。
解析:分析:理解文言文,文言实词是关键。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理解推断实词词义的技巧:(1)根据文意推断词义(2)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3)依据字形推断词义(4)根据通假字推断词义(5)用今双音词推断古单音词义(6)根据词语结构推断词义(7)根据修辞推断词义(8)通过归纳推断词义(9)通过比较推断词义。注意“虽”是古今异义,古义是“即使”,今义是“虽然”。“或”是一词多义,这里是“或者”的意思。“听”古今异义,古义“同意”,今义“听话”。
点评:掌握一些理解推断实词词义的技巧。
22.说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祭以牛羊______________
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_____________
答案:倒装句
解析:分析:(1)倒装句(状语后置句):以牛羊祭。(2)定语后置:十二三童女
点评:文言句式有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等。
23. 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徒费衣食___________ 寄自潜行___________
怀剑,将犬___________ 先将数石米糍___________
答案:白白地|偷偷地|带领|把。
解析:分析:理解文言文,文言实词是关键。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理解推断实词词义的技巧:(1)根据文意推断词义(2)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3)依据字形推断词义(4)根据通假字推断词义(5)用今双音词推断古单音词义(6)根据词语结构推断词义(7)根据修辞推断词义(8)通过归纳推断词义(9)通过比较推断词义。注意两个“将”的意思,前一个是动词“带领”,一个是“介词,把”。
点评: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此题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24.阅读文言选段,解答问题。
【甲】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童区寄传》节选)
【乙】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先将数石米餈,用蜜麨灌之,以置穴口。蛇便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餈香气,先啗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于是寄女缓步而归。 (《李寄》节选)
(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布囊其口(口袋)
B.贼易之(轻视)
C.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访求)
D.寄从后斫得数创(用刀斧砍)
答案:D
解析:分析:A“布囊其口”中“囊”原意为口袋,但这里用作动词,堵住的意思。其它几个选项的词语解释都是正确的。
点评: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此题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汝曹怯弱,为蛇所食
A.一人去为市(《童区寄传》) B.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为坻、为屿(《小石潭记》) D.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答案:D
解析:分析:例句“汝曹怯弱,为蛇所食”中“为”表被动,被的意思。A“一人去为市”中“为”是做的意思,B“不足为外人道也”中“为”是向的意思,C“为坻、为屿”中“为”是成为的意思,D“贤能为之用”中“为”表被动。因此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选项。
点评:本题考查虚词“为”的意义和用法,找出“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方法是:只要根据句位和搭配,再结合上下文就能找出来。
25.阅读训练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布囊其口___________之虚所卖之_____________贼易之_____________
答案:用布包住 | “虚”通“墟” | 轻视
解析:分析:一词多义,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还可联系课内所学加以解释。注意通假字现象,“虚”通“墟”,集市。名词作状语,“囊” 的意思是用布包住。
点评:古文中一般常用实词虚词的意义,先要大致理解句子的内容,可以翻译一下,再判断词语的意思。
(2)翻译句子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译文: 。
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译文: 。
答案:儿童区寄,是郴州打柴放牛的孩子。 | 就到庙里坐下,抱着剑,带着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注意第一问准确译出“童”、“荛牧”的意思。第二问前句准确译出“诣”字,且句子通顺1分,后句准确译出“怀”、“将”字意思。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掌握。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必须直译,坚持“换”“调”“补”“留”“删”的五字原则,实现“信”“雅”“达”的目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9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