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说虎》同步练习
一.基础识记
1.《说虎》的作者是_________,他是____朝人, 家 家 家。
答案:刘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
解析:分析: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关键在学习中强加记忆。文学常识记忆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作品主题及风格等。
2.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下来。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刘基
答案:规范书写无错字即可。
解析:分析:汉字只要能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下来即可。
点评: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下来。
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则人之食于虎也 于: ②然虎之食人不恒见 恒:
答案:比|常常
解析:分析:文言实词虚词是常考的合适的意思。
点评:古文中常用实词的意义,先要大致理解句子的内容,可以翻译一下,再判断词语的意思。
4.区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
则人之食于虎也。
故人之为虎食者。
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
答案:介词,跟……相比。|介词,被。|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锋利的爪牙。
解析:分析:一词多义,解释词语要结合语境,
点评:古文中常用实词虚词的意义,先要大致理解句子的内容,可以翻译一下,再判断词语的意思。此题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5.本文对创建功业者、对统治者提出了怎样的告诫?
答案:告诫他们千万不要“有智与物而不能用”,如果只是“用力而不用智”,“自用而不用人”,那将落个和老虎同样的下场,“为人获而寝处其皮”,受制于人,任人处置摆布。做到能够“用智”,善于“用人”。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意的把握。本文写作做目的是为了通过写虎来警示统治者,人是万物之灵,有大脑要学会用智,有双手要学会使物,这样才能“虎之皮人常寝处”。
点评: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有观点理由充分即可。
6.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
之:_______________
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
而: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之”,的|“而”,但是,却。
解析:分析:一词多义,解释词语要结合语境,注意“之”是多义词,在这里是助词“的”,“而”是转折连词。
点评:古文中常用实词虚词的意义,先要大致理解句子的内容,可以翻译一下,再判断词语的意思。
7.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______________
则人之食于虎也______________
答案:坐卧|被
解析:分析:一词多义,解释词语要结合语境。“于”在这里是“被”的意思。
点评:古文中常用实词虚词的意义,先要大致理解句子的内容,可以翻译一下,再判断词语的意思。
8.翻译句子
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样一来)老虎的力量又增大了一倍,那么,其力量远不及老虎的人被老虎吃掉这个事就不奇怪了。|凭借一分之力来对抗百倍于己之力,老虎虽然凶猛也是一定不能得胜的。
解析:分析: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根据文中语境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句式和语气要译出来,最后疏通句子。注意“以”是凭借的意思,“虽”是即使的意思。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根据文中语境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句式和语气要译出来,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9.第一段说明了人被老虎吃掉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 _ __ __。
答案:这是因为人的力量大大弱于虎。老虎自身有比人大得多的“力”,又有锋利的“爪牙”,这两方面人都远不如虎,这样,人就要被老虎吃了。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理解句子是关键,老虎的力量同人相比,所差不止一倍。虎爪牙锋利,而人没有那样的尖爪利牙,老虎的力量又比人大几倍,所以人被虎吃掉。
点评:解答此题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10.《说虎》其实不是说“虎”,而是说“人”。文章表明核心道理的最关键的两个字是什么?___________ _ __ __。
答案:用智。
解析:分析:老虎的力量同人相比,所差不止一倍。虎爪牙锋利,而人没有那样的尖爪利牙,结果是老虎被杀死,虎皮为人所用,只能说明了人用的是智慧。
点评:此类题在理解句子的意思的基础上,加以概括。
11.本文的论证方法是( )。
A.事实论证
B.正反论证
C.类比论证
D.反证法
答案:A
解析:分析:本文先写老虎虎爪牙锋利,而人没有那样的尖爪利牙,力量又比人大许多的事实,结果是人把老虎杀死的事实来说明道理。
点评:事实论证就是通过摆事实来说明道理的一种论证方法。
12.这段短文的主要意思是( )
A.阐述了人战胜虎的原因。
B.论述了人发挥智慧,使用外物的重要性。
C.阐述了用智和用人的重要性。
D.阐明了人被老虎吃掉和老虎被人捕获的原因
答案:C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结合文中的关键句子:所以天下用力而不用智慧的人,与只仗自己一个人而不发挥大家作用的人,都是虎的同类。谈到了“用智慧和用人的作用。故选C。
点评:本题关键要找到结论性的句子,就是主旨句。
13.“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一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虎磨利他的爪牙,而人没有,况且老虎的力量又比人大一倍。
B.老虎有锋利的爪牙,人却没有这些,于是老虎又多了一倍的力量。
C.老虎使它的爪牙很锋利,人却没有这个,于是老虎又比人增加了几倍的力量。
D.老虎使它的爪牙很锋利,而人没有这些,因此,老虎又比人多了一倍的力气。
答案:C
解析:分析这句中关键的词语是“倍”是约数,翻译为“几倍”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要注意根据不同的语境辨析字词不同的含义。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归纳.积累、记忆。
14.“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中的两个“其”字指代内容依次是( )。
A.两个“其”都指人。
B.两个“其”都指虎。
C.第一个“其”指人,第二个“其”指虎。
D.第一个“其”指虎,第二个“其”指人。
答案:B
解析: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它被人所获,被人所杀而用其皮来坐卧。故选B。
点评:古文中对字词的理解,结合句子意思来理解。
15.翻译句子
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
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者,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
答案:所以力量的功用只有一点,而智慧的功用非常之多。|所以世上用力而不用智,与只用一己之力而不能发挥他人作用的人,都是虎的同类。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掌握。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必须直译,坚持“换”“调”“补”“留”“删”的五字原则,实现“信”“雅”“达”的目标。这道试题中,注意准确把握以下词语解释:“故”意思是所以。
点评:本题不难,大多数字都用直译就行了。
16.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啻(dì) B.爪牙(zhǎ)
C.怪哉(zāi) D.常寝(jìng)
答案:C
解析:分析:A“啻”应是chì,B应是zhǎo,D应是qǐn,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17.作者在本文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人是万物之灵,有大脑要学会用智,有双手要学会使物,这样才能“虎之皮人常寝处。”
解析:分析:虎用力气,人用智慧;虎用自己的爪牙,而人借助外物。
点评:解答此题从虎被人所获,被人所杀而用其皮的结局来写答案。
18.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译文:
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
译文:
答案:被人所杀而用其皮来坐卧,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 虎爪牙锋利,而人没有那样的尖爪利牙,老虎的力量又比人大几倍。
解析:分析:注意多义词.字词的活用,第一句中的“其”译作“老虎”,第二句注意关键词“倍”是约数“几倍”的意思。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根据文中语境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句式和语气要译出来,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19. 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答案: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文言语句,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虚词、句式等作为突破口,寻找断句之处,还要读懂文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研读短文,理解文段的大意。熟读精思,理解内容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在大致掌握了文章意思之后,凭语感把确有把握、容易分辨的地方先断开来,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点评:解答此题要弄清题干要求,注意关键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文言语句,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虚词、句式等作为突破口。
20.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答案:这段写其力大过人的老虎为什么却敌不过人,落了个其皮为人“寝处”,其身任人处置摆布的下场。
解析:分析:概括内容掌握方法,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如何来概括。
点评:文言文段意概括先要理解句子是意思,然后按照方法来概括。
22.说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则人之食于虎也 ____________又倍其力焉________________
答案:倒装句|省略句
解析:分析:(1)倒装句(状语后置句):于虎食也。(2)省略句:(老虎)又倍其力焉。
点评:文言句式有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等。
23. 第二段的寓意含有哪两方面内容?
答案:一是力量弱者要受制于力量强者,这点与上段相同。一是“用智”与“用物”能使人增加力量,使原先的弱者变为强者。
解析:分析:首解答此题要理解句子的大致意思,老虎比人有力气还有锋利的牙齿,因此人占下风;而人会用智慧来去老虎的性命。
点评:读懂文章内容,分条概括。
24.阅读文章,解答问题。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 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1).一词多义
之: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 ______________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 ______________
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 ______________
答案:助词,的| 处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代词,爪牙
解析:分析:文言文虚词“之”的用法有做助词,的;代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作动词等要结合语境选择。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的解释。平时要多积累才行。
(2)请写出与虎有关的成语?
答案:示例:狐假虎威、虎视眈眈
解析:分析:所写答案只有虎字的成语即可。
点评: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25.阅读训练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解释字义。
天帝使我长百兽______________子以我为不信_____________兽见之皆走_____________
答案:做首领 | 认为 | 逃跑
解析:分析:一词多义,解释词语要结合语境。注意“走”是古今异义,古义是“逃跑”,今义是“走路”。
点评:古文中常用实词虚词的意义,先要大致理解句子的内容,可以翻译一下,再判断词语的意思。
(2)翻译句子:
解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译文: 。
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译文: 。
答案: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注意“子”“走”的意思。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掌握。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必须直译,坚持“换”“调”“补”“留”“删”的五字原则,实现“信”“雅”“达”的目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7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