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十二课《童区寄传》同步练习
一.基础识记
1.《童区寄传》的作者 , 文学家, 之一。
答案:柳宗元|唐代|唐宋八大家。
解析:本题文学常识的填空要按课本注释的内容来填空,每个字都不能写错。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关键在学习中强加记忆。文学常识记忆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作品主题及风格等。
2.区寄只是一个小孩儿,他是凭借什么战胜凶恶的强盗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他利用了常人认为的孩子胆小、体弱、幼稚的认识来麻痹敌人,还利用了对手趋利的弱点。
解析:分析: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点评:在感知文章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解答此题。
3.区寄杀死第二个强盗后为何“因大号”“愿以闻于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杀贼有理,表现他不仅机智勇敢,而且知法明理,非同寻常。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区寄性格特点的把握。要从区寄“因大号”“愿以闻于官”的原因和其性格特点方面考虑作答。
点评: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要从人物的举动、言语等来进行分析。
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 布囊其口
(2) 以缚背刃:
(3) 因取刃杀之:
答案:用布|背对着|于是,便
解析:解释文言实词,很多都是直译,就是用这个字用组词,注意此题中“布”是名词做状语,“用布”的意思。
点评:古文中字词的多义性和活用是常见的,也是常考的,学习要要注意归纳记忆,考试时要根据句意判断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 力上下,得绝 ( )
(2)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 ( )
(3)持童抵主人所 ( )
答案:断|何如,哪里比得上|到达
解析:分析:解释文言实词,很多都是直译,就是用这个字用组词,注意此题中“绝”是多义词,在本文中的意思是“断”。
点评:古文中字词的多义性和活用是常见的,也是常考的,学习要要注意归纳记忆,考试时要根据句意判断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6.参照课文注释,翻译下列句子。
(1)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译文: 。
(2)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
译文: 。
答案:区寄假装像小孩子似的啼哭,害怕得发抖,像一般小孩子常有的那种样子。|与其杀掉这个孩子,哪比得上卖掉他?与其卖出去两人平分钱,哪比得上我一个人得而专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注意“伪”“ 孰若”的意思。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根据文中语境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句式和语气要译出来,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7.翻译下列句子。
(1)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3分)
译文:
(2)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计杀二豪,岂可近耶?(3分)
译文
答案:他不好好待我,主子你果真能保全我的性命并好好待我,无论怎么样都可以。|这个孩子比秦武阳小两岁,却用计谋杀死了两个豪贼,怎么可以靠近他呢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注意“诚”“计”的意思。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根据文中语境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句式和语气要译出来,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区寄所以能够自救,在于利用了敌手麻痹大意、低估对方的智力和胆量的弱点。
B.再被贼人抓获后,区寄危在旦夕,但他用“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打动强盗的心,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再次留下了杀贼逃脱的可能。
C.本文中,作者通过一个牧童被劫的故事,揭露了掳掠儿童、贩卖人口的社会现实,并且说明在残害人民这一点上,官匪本是一家。
D.区寄机智勇敢。他伪儿啼哭,就刀就火绝绳,连杀二贼,哭叫报官等等,这些都是一般孩子难以达到的。虽是传记,但是可以看出本文虚构的成分居多。
答案:D
解析:分析:“虚构的成分居多”有误。传记可以有适当的艺术加工,但是所写必须是真人真事。故选D。
点评: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二豪贼劫持 ( )
(2)植刃道上 ( )
(3)微伺其睡 ( )
答案:强横|立|窥察
解析:分析:理解文言文,文言实词是关键。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理解推断实词词义的技巧:(1)根据文意推断词义(2)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3)依据字形推断词义(4)根据通假字推断词义(5)用今双音词推断古单音词义(6)根据词语结构推断词义(7)根据修辞推断词义(8)通过归纳推断词义(9)通过比较推断词义。注意“植”作动词,“立”的意思。
点评:古文中字词的多义性和活用是常见的,也是常考的,学习要要注意归纳记忆,考试时要根据句意判断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10.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二豪贼/劫持,反接
B.一人/去为市
C.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
D.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朗读停顿应为: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
点评:文言断句虽然不常考到,但学习掌握此项知识,对于学习文言文是有帮助的,便于学习古文,读懂文章内容。
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记叙 。第二部分记叙 。第三部分是事件的尾声。写区寄不肯为“小吏”,被护送还乡,“乡之行劫缚者”对区寄杀盗一事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区寄的机智勇敢。
答案:区寄智杀第一个强盗的经过 区寄智杀第二个强盗的经过。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的能力。理解句子意思是基础,其次要用什么人作什么事的方法来概括。
点评: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是掌握方法。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 之虚所卖之
之:
之:
(2)不当为僮
为:
(3)以缚背刃
以:
答案:之:到、往,之:他 指区寄|为:做|以:把
解析:解释文言实词,很多都是直译,就是用这个字用组词,注意此题中“之”和“以“都是多义词,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点评:古文中字词的多义性和活用是常见的,也是常考的,学习要要注意归纳记忆,考试时要根据句意判断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13.加点字注音:
孰若( )( )吾得专焉( ) 童自转( )
答案:shǘ|ruò |yān |zhuǎn
解析:分析:汉字写拼音,注意声母韵母声调,注意“j q c ”,“n l ”的区别。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14.对作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最后一片叶子》作者欧 亨利英国小说家。
B.《渔夫的故事》选自《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族故事集。
C.《农夫和蛇》选自《伊索寓言》相传为希腊被释的奴隶伊索所作。
D.《童区寄传》的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答案:A
解析:分析:《最后一片叶子》作者欧 亨利英国小说家,是美国小说家。
点评: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准确记忆文学常识。
15.对句子中“活”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冲锋的动作真猛,活像一只刚下山的小老虎。(逼真地)
B.王老师的座右铭是:“活到老,学到老”。(生存)
C.北宋庆历年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移动)
D.做学问,既讲究实,也讲究活。(活动)。
答案:D
解析:分析:D中的“活”是灵活的意思,故选D。
点评:对于多音多义字要先确定拼音,在结合语境理解意思。
16.加点字注音:
因大号( ) 一虚皆惊( )是儿少秦武阳二岁( )岂可近耶( )
答案:háo |jiē| shào |yē
解析:分析:汉字写拼音,注意声母韵母声调,注意“j q c ”,“n l ”的区别。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1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
译文:
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
译文:
答案:他不好好待我,你果真能保全我的生命,并好好待我,随便你怎么处置都可以。|区寄自己翻转身,把捆手的绳子靠近炉火烧断,即使烧伤了手也不害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注意“诚”“绝”的意思。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掌握。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必须直译,坚持“换”“调”“补”“留”“删”的五字原则,实现“信”“雅”“达”的目标。
18.从文中找出最能表现区寄智和勇的两个句子.。
答案: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
解析:分析:第一次得脱,“以缚背刃”一个细节,就表现出这个小孩子非同小可的机智。第二次得脱,贼人已经有防备,写了两个细节,一是利用夜半的炉火烧绝,二是把手都烧烂了,都坚持到底,表现了他不仅机智还十分勇敢坚强。
点评:理解文章内容抓住相关句子来分析。
19.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B.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C.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D.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答案: C
解析:分析:用反选法,A错,“天下第一关”是称谓的全部内容;B错,号称后不必用冒号,这是完整的一句话;D错,称谓要用引号。
点评: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20.7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B.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并向中青年段年龄者伸出魔爪。
C.从全国3824种社科类期刊中遴选出102种被确定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D.各级干部是否廉洁奉公,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的大问题。
答案:D
解析:分析:A 词序不当,将“深刻的说明”放到“详细”的前面。B“伸出”的主语是“糖尿病患者”,动宾搭配不当。C主语残缺,原句改作“ 选出的102种期刊被 ”。
点评: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21. 贼易之'的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答案: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解析:分析:“贼易之”的意思是贼人轻视区记是个孩子,然后放松了警惕,结合这个意思去找原因。
点评:解答此题理解句子是关键。
22. 区寄不愿留为小吏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区寄不慕富贵,一心回乡,是不想与封建官吏同流合污。
解析:分析:此题为开放型题目,答案不惟一,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此题为开放型题目,答案不惟一,言之成理即可。
23. 自古英雄出少年,你能列举几个少年英雄的例子吗?
答案:例如:战国时期的甘罗十二岁拜为上卿,唐代骆宾王七岁吟鹅,宋代司马光少时砸缸救人等等。
解析:分析:知识迁移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是少年英雄,简单写出其事迹即可。
点评:开放性试题,要围绕题干来拟写答案,语言通顺合理即可。
24.阅读理解
童区寄传
柳宗元
柳先生曰,越人少恩,生男女,必货视之。自毁齿①以上,父兄鬻卖,以觊其利。不足,则盗取他室,束缚钳梏之。至有须鬣者,力不胜,皆屈为僮。当道相贼以为俗。幸得壮大,则缚取幺弱者。汉官②因以为己利,苟得僮,恣所为不问。以是越中户口滋耗。少得自脱,惟区寄以十一岁胜,斯亦奇矣。桂部从事杜周士为余言之。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 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 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 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③二岁,而计杀二豪,岂可近耶?”
注:①毁齿,小孩换牙,指七、七岁。②汉官,汉族官员,边境地区多是派汉人做官。③秦武阳,战国时燕人,十三岁杀人,后作为荆轲的副手刺杀秦王,未成被杀。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以是越中户口滋耗 耗:减少
B.贼易之,对饮酒 易:轻视
C.大府召视儿,幼愿耳 愿:老实
D.童微伺其睡 伺:伺候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实词的理解的。“伺”是“看、观察”意。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实词的理解的。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苟得僮,恣所为不问 某所,而母立于兹
B.父兄鬻卖,以觊其利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C.桂部从事杜周士为余言之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愿以闻于官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答案:B
解析:分析:两个“以”都是目的连词,相当于“来”;A用在动词前面,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名词,地方;C介词,对,向/介词,替,给;D介词,引出动词的对象/介词,表被动。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实词虚词的理解的。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25.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陶侃留客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①,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kuí)②素知名,举孝
廉③,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qìnɡ)④,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bì)⑤,卖得数斛(hú)米,斫(zhuó)⑥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cuò)⑦诸荐⑧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⑨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zhuó)、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注】①酷贫:非常贫困。②范逵:人名。③举孝廉:被举荐为孝廉。
④室如悬磬:屋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形容穷得什么也没有。悬:挂;磬:乐器,中空。⑤下为二髲: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髲:假发。⑥斫:用刀斧砍。⑦剉:同“锉”,割。⑧荐:草垫。⑨其:指代陶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同郡范逵素知名 ( )
②悉割半为薪 ( )
③明旦去 ( )
④侃犹不返 ( )
答案:向来,一向|柴,柴禾|天亮,早晨|回去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实词的理解的。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注意“薪”的意思。
点评:古文中字词的多义性和活用是常见的,也是常考的,学习要要注意归纳记忆,考试时要根据句意判断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译文: 。
②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
译文: 。
③路已远,君宜还。
译文: 。
答案: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疚。|路已经走得很远了,您该回去了。
解析:翻译时应注意联系前后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抓住关键性的词语,省略成分要补充出来。涉及文言句式要翻译出句式特点。力求做到文从字顺。注意“但、厚、宜”的意思。
点评:翻译句子注意词语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现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9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