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江省中考语文总复习 写作能力综合提升 课件(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浙江省中考语文总复习 写作能力综合提升 课件(共4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2 14:3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写作能力综合提升
一、写作能力的基本要求
对初中毕业生的写作综合能力有哪些具体要求?从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及中考评价三个方面的梳理,可以对大家有一些启发。
(一)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七至九年级的写作要求梳理
课程要求 具体指标举例
课程目标 能根据需要,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7-9年级学段目标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
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能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尝试诗歌、小小说的写作。
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学业质量 能根据具体情境要求,选择合适的文本样式记录经历、见闻和体验,表达感受、认识与观点。
  (二)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写作学习内容梳理。以下教材内容的梳理,对你写作能力的提升有什么启示?
教材位置 写作内容 写作能力 适用文体类型
七上 思路要清晰 布局谋篇 所有文章
七上 如何突出中心 布局谋篇 所有文章
七下 怎样选材 布局谋篇 所有文章
八下 学习仿写 布局谋篇 所有文章
九上 学习缩写 布局谋篇 所有文章
九上 学习改写 布局谋篇 所有文章
九下 审题立意 布局谋篇 所有文章
九下 布局谋篇 布局谋篇 所有文章
九下 有创意地表达 布局谋篇 所有文章
九下 学习扩写 布局谋篇 所有文章
七上 学会记事 文体训练 记叙类
七上 写人要抓住特点 文体训练 记叙类
七上 发挥联想与想象 文体训练 记叙类
七下 写出人物精神 文体训练 记叙类
七下 学习抒情 文体训练 记叙类
八上 新闻写作 文体训练 记叙类
八上 学写传记 文体训练 记叙类
八上 学习描写景物 文体训练 记叙类
八上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文体训练 说明类
八下 说明的顺序 文体训练 说明类
八下 学写读后感 文体训练 议论类
八下 撰写演讲稿 文体训练 议论类
八下 学写游记 文体训练 记叙类
八下 学写故事 文体训练 记叙类
九上 尝试诗歌创作 文体训练 记叙类
九上 观点要明确 文体训练 议论类
九上 议论要言之有据 文体训练 议论类
九上 论证要合理 文体训练 议论类
七下 抓住细节 语言习惯 记叙类
七下 文从字顺 语言习惯 所有文章
七下 语言简明 语言习惯 所有文章
八上 语言要连贯 语言习惯 所有文章
八上 表达要得体 语言习惯 所有文章
九下 修改润色 语言习惯 所有文章
  (三)参照以下中考语文作文写作评价标准,准确定位自己目前的写作水平处于哪个档次,想一想,怎样才能提升档次?
类别 一类卷 二类卷 三类卷 四类卷 五类卷
项目 46~50 41~45 36~40 31~35 31以下
内容 (25分) 23~25 20~22 17~19 14~16 14以下
切合题意 思想健康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切合题意 思想健康 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基本合题意 中心较明确 内容较具体 感情较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欠明确 内容不具体 文不对题
不知所云
语言 (15分) 14~15 12~13 10~11 8~9 8以下
语言流畅 没有语病 语言通顺 没有语病 语言较通顺 偶有语病 语言不通顺 语病较多 文理不通
语病严重
结构 (10分) 10 9 8 7 7以下
结构完整 条理清晰 结构完整 条理较清晰 能分段 条理较清晰 结构较混乱 条理不清晰 结构混乱
不能完篇
  (2023·浙江温州)根据要求写作。
  无论怎么小心,我们似乎都难以避免犯错。左边三本书都与“犯错”有关,它们的封面内容,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选择以下一个任务进行写作。
【任务一】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任务二】发挥联想与想象,进行文学创作;
【任务三】提炼观点,展开论述,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1)标题自拟,文体自选;(2)不少于600字;(3)不得套作、抄袭;(4)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细读下面作文评分标准,不同分数档的关键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你圈画并加以分析。
分类 分数档 细 则
一类 50—45分 紧扣“犯错”进行写作,内容明确。
立意深刻,能紧扣“犯错”深入思考。
文体明确,能根据文体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语言流畅,结构合理。
叙述事件,符合主题的表达需要,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描写生动,感情真挚。
文学创作,想象合理,形象鲜明,构思精巧,寓意深刻,能运用个性化语言表情达意。
紧扣“犯错”展开议论,观点鲜明,能运用材料进行充分论证,恰当运用论证方法,逻辑清晰。
分类 分数档 细 则
二类 44—40分 围绕“犯错”进行写作,内容较明确。
立意较深刻,能围绕“犯错”,有较深入的思考。
文体明确,能根据文体选择较恰当的表达方式,语言通顺,结构较合理。
叙述事件,符合主题的表达需要,思路较清晰,内容具体,有一定的描写,感情真实。
文学创作,想象合理,形象较鲜明,构思合理,寓意较深刻。
围绕“犯错”展开议论,观点明确,能运用材料进行论证,能运用论证方法,逻辑较清晰。
分类 分数档 细 则
三类 39—35分 写作内容与“犯错”有关,内容基本明确。
有一定立意,能对“犯错”有一定的思考。
文体较明确,表达方式基本符合文体特点,语言基本通顺,结构基本合理。
叙述事件,基本符合主题的表达需要,思路基本清晰,内容较具体。
文学创作有一定的想象,构思基本合理。
观点与“犯错”有关,基本明确,有一定论述。
分类 分数档 细 则
四类 34—30分 根据“犯错”,展开写作。
立意模糊,文体不清。
叙述事件,思路不清晰,内容空泛,情感不真实。
文学创作想象不合理。
论述偏离“犯错”,观点不明,条理混乱。
五类 30分以下 有以下情况之一:
①文不对题或内容有严重错误;
②文理不通,结构混乱;
③文不成篇,字数不足200。
说明:
1.评分关注不同文体的特征。
2.对有独到之处的文章,包括见解新颖、思想深刻、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严密、想象丰富、语言有表现力等,鼓励打高分。
3.套题或抄袭的作文,酌情扣分,扣至0分为止。
4.未写题目扣2分。
5.特定文体出现格式错误,酌情扣1—2分。
6.文中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扣2分。
7.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现者不计);不足3个不扣分,扣完2分为止。
8.字数不足,每少50字扣1分。
二、写作升格策略与练习
(一)扣题要紧,立意要高
下面这篇文章是从“大题小做,以小见大”的角度去升格的,表格左侧是升格前的文章,表格右侧是升格后的文章。
升格前文章内容及存在问题 升格策略及效果
在幸福中成长 ①老家有一间老屋,打开斑驳的大门,便打开了记忆的大门。 【语言简洁,但扣题不紧。】 在幸福中成长
①老家有一间老屋,打开斑驳的大门,便打开了我成长历史的大门。
【“成长历史”点题,突出主旨。】
  ②夜里的农村总是静得可怕。昏黄的油灯下,是奶奶埋头做鞋的身影。黄灿灿的灯光把老屋照得亮堂堂的。我便在奶奶身旁高兴地拍着小手说:“灯下一个奶奶,墙上一个奶奶,哦!我有两个奶奶了。” 奶奶听了,也眯着眼睛,跟我一起笑。笑着笑着,我便睡着了。我想是奶奶将我抱进被窝,然后轻轻盖上被子的吧! 【“静得可怕”,用词破坏了本段温馨的氛围。对“幸福”二字的体现不够鲜明。】   ②我是随着奶奶在老屋中长大的。【增加过渡句,前后衔接更自然而紧密。】记忆中的老屋是寂静的,夜里的老屋显得更加静谧。昏黄的油灯下,是奶奶埋头做鞋的身影。黄灿灿的灯光把老屋照得亮堂堂的。我便在奶奶身旁高兴地拍着小手说:“灯下一个奶奶,墙上一个奶奶,哦!我有两个奶奶了。”
奶奶听了,也眯着眼睛,跟我一起笑。笑着笑着,我便睡着了。我想是奶奶将我抱进被窝,然后轻轻盖上被子的吧!在成长的岁月里,我常常会数着墙上的奶奶入睡。
【静谧的环境,黄灿灿的灯光,亮堂堂的老屋,富有童趣的话语,祖孙俩的笑……都在细微之处体现了“幸福”的含义,表现了“在幸福中成长”的主题。】
  ③“喔喔喔”,鸡叫三声,天又亮了。每每这时,我总能看见阳光下晒着奶奶的被子,那被子上一圈圈的“河湾”,正是我的杰作。奶奶见我起来了,便朝我瞪起眼来:“多大的孩子了,还尿床,真是长不大。”我听了只好害羞得低下头。 【“尿床”片段,没有表现出与文章中心的关系。】   ③“喔喔喔”,鸡叫三声,天又亮了。每每这时,我总能看见阳光下晒着奶奶的被子,那被子上一圈圈的“河湾”,正是我的杰作。奶奶见我起来了,笑眯眯地说:“我的孙女昨天又‘画地图’了呀。”我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就是在这样的岁月中,我渐渐长大了。
【本段尾句立意上升到“成长”的主旨。】
  ④再长大些,我便去上学了。于是老屋的门前,总能看见奶奶焦急等待的身影:一个老人拄着一根拐杖,佝偻着身子,在夕阳的映衬下宛如一座古铜色的雕塑。我知道,她是在盼望,盼望她的小孙女早点儿归来。 【归结到奶奶“盼望小孙女早点儿归来”,立意老套且肤浅。】   ④我上学了,于是老屋的门前,总能看见奶奶焦急等待的身影:一个老人拄着一根拐杖,佝偻着身子,在夕阳的映衬下宛如一座古铜色的雕塑。我知道,她是在盼望,盼望她的小孙女早点儿归来。就在奶奶的盼望中,奶奶的小孙女渐渐长大了。【深入挖掘了奶奶如“古铜色的雕塑”的深层含义,那就是奶奶盼望小孙女长大,又一次扣住了“在幸福中成长”的主题。】
  ⑤后来,每天晚上,吃过晚饭后,我便开始写作业。奶奶就在一旁看,我知道奶奶辛苦了大半辈子,没读过什么书,我就央求奶奶写个“1”,奶奶被缠得没法,只得写了个“1”。奶奶也害羞了,那脸宛如十七八岁的少女泛起了点点红晕……   ⑤放学归来,我常常会搀着奶奶的手,走进老屋,吃过晚饭后,我便开始写作业。奶奶就在一旁看,我知道奶奶辛苦了大半辈子,没读过什么书,我就央求奶奶写个“1”,奶奶被缠得没法,只得写了个“1”。奶奶也害羞了,那脸宛如十七八岁的少女泛起了点点红晕……
【增加了“我”搀着奶奶的内容,与上文奶奶在老屋门前守望的情节相照应,这一细节表现了“我”对奶奶的爱。】
  ⑥而如今,奶奶已走了,不知道奶奶在那个世界,过得可好?   ⑦但我知道,奶奶和我在一起的那段日子是幸福的,我也是幸福的,我和奶奶一起长大变老……   ⑧带着微笑走的奶奶,何时才能相见啊? 【结尾偏离了主题。表现了“我”对奶奶的思念,没有归结到“我”“在幸福中成长”这一中心。】   ⑥在岁月的流逝中,我长大了,出落成了一个大姑娘,而奶奶的背却越来越驼了。
⑦如今,奶奶已走了,但我每次放假必然会回去看看伴我成长的老屋,嗅一嗅奶奶留下的味道,因为正是这种味道伴着我成长。
【首尾呼应,升华主题。“奶奶留下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是成长的味道。】
  升格建议:文章的选材很好,但是记叙的内容扣题不紧、立意肤浅,主要原因在于叙写的重点内容偏离了中心。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了对奶奶的怀念,将文章中的“成长”抛在一边,从而显得主旨不鲜明,立意不深刻。
作文中写“我”的笔墨应增加,写奶奶的言行对“我”成长的作用也应增加分量。对所记叙的事件和描写的人物,还要善于穿插运用抒情和议论,从“幸福”和“成长”两方面进行归纳和点题。
  (二)选材要精,描写要细
下面这篇文章是从“裁剪得当、描写细致”的角度去升格的,表格左侧是升格前的文章,表格右侧是升格后的文章。
升格前文章内容及存在问题 升格策略及效果
看得见和看不见 ①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爱,来自哪里呢!爱情吗?不,是妈妈的爱,妈妈就是我们从小到大的摇篮。有人说:“为什么是妈妈的爱呢!爸爸没给过我们爱吗?”不,不是这样的,妈妈、爸爸都给过我们爱,爱的大小都是一样的,妈妈、爸爸爱我们,就像爱他们自己的生命一样,我们就像他们的生命,他们如果没有了我们,就像没有了全世界一样,我们是妈妈、爸爸心头的一块肉。【开篇议论,冗长啰唆,空洞无物,给人没话找话说之感;同时,既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又说父爱同样伟大,自相矛盾。】 看得见和看不见
①外面正在下雨,天地间变成白茫茫的一片!【删除大段的议论,直接从事情的当天写起,行文紧凑;开篇写雨,交代环境,烘托“我”的心情。】
②母亲从我们一生出来就给了我们爱,你们知道母爱的价值是多少吗?我可以大胆地说:母爱是无价的,没有了母亲的爱就什么都没有了。可是许多时候,我们不知道母爱的伟大,不懂得珍惜母爱,我曾经就是这样的人。【同样是空洞的议论。】 ③那是发生在上学期的事情。 ④那天,天黑沉沉的,像玉帝打翻了墨汁瓶。突然,轰隆隆的雷声响起来,紧接着,一道闪电划破天空。不一会儿,黄豆大的雨点从天而降,打在地上“噼里啪啦”直响。天上刚才还是风云密布,转眼间雷电交加、狂风暴雨,即使是坐在家里面,也能感觉到那地动山摇的气势。大树被狂风吹得东倒西歪,摇摇欲坠,震耳欲聋的雷声如在耳边。 ②我蜷在房间的角落里,脑袋耷拉到膝间,痛苦地折磨自己。父母是普通职工,家庭经济困难,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理想的高中,省去一笔择校费,可是连续两次月考,名字都排在班级30名以后。人们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在学习上没有少花时间,可成绩为什么远远不如别人呢?老天啊,你为什么如此不公?【通过心理活动交代自己的家庭背景和自己痛苦的原因。】
③我将拳头狠狠地砸在书桌上。【“砸”书桌的细节安排得好,写出了痛苦之深。】“要不,也请请家教吧?”窗外传来母亲的声音,原来她就站在窗外,一直在关注着心烦的我呢。
④“就那么一点儿收入,拿什么请家教?”我没好气地回答。
⑤天边像有一块巨大的铅沉沉地压了下来。顷刻间,一道电光划破天际,发出巨大的轰鸣,不一会儿就下起了瓢泼大雨,天地间变成白茫茫的一片!【对风雨的描写过于细腻且重复啰唆,占用篇幅较多,喧宾夺主,影响对人物的描写。】 ⑥此刻,我正蜷在房间的角落里,为月考失败而痛苦地折磨自己。 ⑤一声雷响,我忽然意识到外面正下雨,母亲是站在窗外的雨地里“看护”她的儿子的。我心中生出一丝内疚。【通过雷声写雨,照应前文,展现出自己的“一丝内疚”。】
  ⑥窗外,不再有声音,只有风雨的肆虐。我从书包里掏出试题,开始攻关。也许是烦躁之心无法使自己安定,也许是自己基础不牢,好长时间也没有做出几道题来。我感到莫名的烦躁,或许我压根儿就不是读书的料吧,狠命地把笔摔在桌上,发出不小的声响。
⑦其实,妈妈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我,这时,她就站在窗外的雨地里,陪着我难过,但我并不知道。听到砸书桌的声音,知道我为成绩上不去难过,就说:“要不,也请请家教吧?” ⑧我没好气地回答:“家里就那么点儿收入,拿什么请家教?” ⑨母亲没有说什么。雨还在下,我能感觉到她就一直站在雨里,默默地注意着我。【“我”因学习而苦恼,母亲帮不上忙,一直关注“我”,陪“我”苦恼,故事原本是感人的,可惜只有故事梗概的叙述,没有生动的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因而味同嚼蜡。】
⑦一会儿,门开了,妈妈蹑手蹑脚走进来,手里捧着一盆茉莉花。只见她小心翼翼地走着,轻轻地将花放到我的桌上,因用力而发红的手青筋突显,虔诚得近乎卑微。我未曾停下手中的笔,只是轻描淡写地问了一句:“你干嘛?”妈妈呵呵地笑了笑:“听人家说啊,花香能镇定心神呢!你这几天闷在房间里写作业,心里很苦,我就给你买了盆茉莉……”【送花的细节安排得好,母亲的谦卑和“我”的傲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⑧“心里很苦?”我不经意反问一句。
⑨什么?撕试卷的事她也知道?怪不得第二天一上学班主任就找我谈心,怪不得从那天以后,阿明等几个同学经常帮助我补习数学和英语,原来……【通过自己的心理活动补充母亲对“我”的关注。】
⑩看着窗外的母亲,我思绪万千。不知谁说过,花草树木看得见,春天看不见;水果蔬菜看得见,营养看不见。而我要说,父亲母亲看得见,父爱母爱看不见。不是吗?母亲这样关爱着我,呵护着我,为我担忧,陪我苦恼,可是我却嫌她啰唆,嫌她卑微琐碎。【围绕“看得见”和“看不见”描写自己的心理活动,扣题巧妙。】 我再也坐不住了,立起身,一把抱住妈:“妈,有你陪伴,我能学好,一定能学好!” 【通过动作、语言来展现自己的转变。】 ⑩母亲没有多少文化,是花炮厂里的一个普通女工,每天与剪刀、浆糊打交道。她不识A、B、C,不懂X、Y、Z,也不会用高明的话语开导儿子,只会在儿子高兴的时候陪儿子傻笑,在儿子苦恼的时候陪儿子沉默。我从母亲卑微的举动里看到了母爱的实质,如阳光一样,任凭你恼怒她,厌烦她,它却挥之不去,拂之依旧。【“挥之不去,拂之依旧”既扣住了阳光的特点,又点明了母爱的实质。】
是的,我看到的常常是母亲的卑微和琐碎,却看不到母爱的伟大和圣洁,而对于自己,看到的常常是高明和睿智,却看不到偏狭和短视!【从母亲和自己两方面点出“看得见”与“看不见”,扣题独特。】
妈妈抚摸着我的头,应和着:“能学好,一定能学好。” 窗外风停了,雨住了,我的心也亮堂了许多。尽管前程坎坷,但有母爱作陪,我就永不孤单。【用风停雨住来烘托自己的心情,以自己的感受作结。】 我再也坐不住了,立起身,一把抱住妈,莫名其妙地说了一句:“妈,我什么都看到了,我能学好,一定能学好!”【“我什么都看到了”看似莫名其妙,实则含蓄蕴藉,符合人物此时的心理。】
妈妈抚摸着我的头,应和着:“能学好,一定能学好。”
窗外风停了,雨住了,我的心也亮堂了许多。【删除原文中的感受,以景作结,含蓄蕴藉。】
病理剖析:这是一篇很不理想的作文,文体特征不明,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儿子心情不好,母亲一直站在窗外的雨地里陪伴儿子,这本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可以写成一篇不错的文章。但是,作者没有在生动的叙述故事和描写人物上下功夫,未能对故事本身展开具体生动的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而将较多的篇幅用在空洞的议论和孤立的环境描写上,对故事只作概括性的复述,只给人一个简单的故事轮廓。这样行文,致使文章既不像议论文又不像记叙文,大大削弱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升格启示:升格后,删除原文开头两段空洞的议论260余字,同时删除两段近230个字的风雨描写。在删除大段议论和风雨描写的同时,增加了描写的分量,努力刻画人物。这里有“我”痛苦的心理活动描写,有母亲送花动作的细节描写,有人物语言的描写,有风雨的点染衬托。这些细节的安排和生动具体的描写给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觉,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我们从本文的升格中得到如下启示:
一要精雕细琢。细节就好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只有“细”,才能使千姿百态的人物在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间传达出独特的神韵。
二要细致观察。要使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人物和环境进行细致观察。
三要锤炼词语。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尤其是动词和形容词,力求一字传神。
  (三)增强文采,展现灵气
1.锤炼词语,力求语言准确传神。
升格前文章内容及存在问题 升格策略及效果
我心归处是桃源 ①身处世间,看到追求“更好生活”的人们步履匆匆,被裹挟着不断向前。我不禁询问【“询问”是就某个问题征求意见,或打听情况,用在这里不贴切】:我想要的是怎样的生活?我心中的世外桃源在哪里? 我心归处是桃源
①身处世间,看到追求“更好生活”的人们步履匆匆,被裹挟着不断向前。我不禁叩问【对人生的沉思与反问,用“叩问”比“询问”更恰当贴切】:我想要的是怎样的生活?我心中的世外桃源在哪里?
  ②寻一条上山的小路,伴着山林中隐隐传来的琴声,沿着青翠的竹林,我向深山巨谷中走去。琴声离我越来越近,竹林中模模糊糊【“模模糊糊”是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清晰,用在这里不贴切】可见一屋,   ②寻一条上山的小径,伴着山林中隐隐传来的琴声,沿着青翠的竹林,我向深山巨谷中走去。琴声离我越来越近,竹林中隐隐约约【“隐隐约约”写出了小屋因竹林遮挡而看不真切的情形,用词贴切】可见一屋,
我静静地走近,只见屋前坐着一个书生。那书生盘膝而坐,正在抚琴唱歌。竹林旁,清澈的泉水淙淙地流淌于山石之上。泉水叮叮咚咚,与琴声、歌声交汇成美妙的乐音。那不正是醉心于山水的摩诘居士吗? 我悄然走近,只见屋前坐着一个书生。那书生盘膝而坐,正在抚琴唱歌。竹林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淌在山石上。泉水叮叮咚咚,与琴声、歌声交汇成美妙的乐音。那不正是醉心于山水的摩诘居士吗?
我走近他,轻声问道:“摩诘先生,敢问桃源在何处?”他对我淡淡一笑,抬头望着远处的山峰说道:“这山间林中有鸟鸣,有花香,有流泉,有竹林,这里就是桃源。”语罢,琴声重新响起。难道这宁静的山林就是我心中的桃源吗?是,又似乎不是。 我走近他,轻声问道:“摩诘先生,敢问桃源在何处?”他对我微微一笑,抬头望着远处的山峰说道:“这山间林中有鸟鸣,有花香,有流泉,有竹林,不就是桃源吗?”说罢,琴声重新响起。难道,这宁静的山野就是我心中的桃源吗?
  ③我慢慢离开了静谧的山林。沿着流水走去,我看到了一片湖,被郁郁葱葱的树林环绕。湖面如镜,映照【“映照”一词用来形容光线照射在物体上而反照显示,用在这里不贴切】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一条木船泊在湖面,有一个人手握船桨伫立船头,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梭罗。   ③我慢慢离开了静谧的山林。沿着流水走去,我看到了一片湖,郁郁葱葱的树林环绕着清澈的湖水。湖面如镜,倒映【这里用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等倒影映现在水中,突出湖水清澈,景色优美,用“倒映”较贴切】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一条木船泊在湖面,有一个人手握船桨伫立船头,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梭罗。
  ④湖边的小木屋是他自己建筑【“建筑”一般指人们用各种材料建筑的构筑物或兴建的过程,用在这里不贴切】的,小木屋里只有一张木床,几样炊具,几件衣服。在这里,他仿佛一个普通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远离城市和人群;他又不像一个普通的农民,他爬过悬崖,踏过山峰,与兽为邻,与鸟为伴。   ④湖边的小木屋是他自己搭建【用“搭建”能突出小木屋简单的特点,用词贴切】的,小木屋里只有一张木床,几样炊具,几件衣服。在这里,他仿佛一个普通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远离城市,远离人群;可他又不像一个普通的农民,他爬过悬崖,踏过山峰,与兽为邻,与鸟为伴。
他从哈佛大学走来,从纷繁的世间走来,走向这片安静的小湖,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世界,过上了最简朴的生活。我沉浸在这一片宁静之中,似乎明白了什么。大道至简,把一切不属于生命本真的东西剔除得干干净净,使之简单,再简单。这大概就是我心中的桃源吧! 他从哈佛大学走来,从纷繁的世间走来,走向这片宁静的小湖,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世界,过上了最简朴的生活。我沉浸在这一片宁静之中,似乎明白了什么。大道至简,把一切不属于生命本真的东西剔除得干干净净,使之简单,再简单。这大概就是我心中的桃源吧!
  ⑤我默默地走开,不忍打破他宁静的生活。一阵驼铃声把我带到了一望无际的戈壁滩。   ⑤我默默走开,不忍打扰他宁静的生活。一阵驼铃声把我带到了一望无际的戈壁滩。
  ⑥我慢慢走向风沙中的敦煌莫高窟。在莫高窟的崖壁上,我看到了遥远的历史,我看到仙女在舞蹈,活佛在静坐;我看到了敦煌女儿樊锦诗的银发在大漠的阳光下闪闪发亮;我看到她眼角的皱纹,仿佛一朵花开在广阔无垠的戈壁滩上。   ⑥我慢慢走向风沙中的敦煌莫高窟。在莫高窟的崖壁上,我看到了遥远的历史,我看到仙女在舞蹈,活佛在静坐;我看到敦煌女儿樊锦诗的银发在阳光的映照下闪闪发亮;我看到她眼角的皱纹,仿佛一朵花开在广阔无垠的戈壁滩上。
   ⑦我走近询问:“樊先生,您知道世外桃源在哪里吗?”她微笑着说:“我心安处是敦煌。敦煌便是我的世外桃源啊!”我把手伸向石壁,感觉【“感觉”侧重于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用在这里不贴切】到了历史的厚重。   ⑦我走近询问:“樊先生,您知道世外桃源在哪里吗?”她微笑着说:“我心安处是敦煌。敦煌便是我的世外桃源啊。”我把手伸向石壁,触摸【用手触碰石壁感受历史的厚重,“触摸”用词贴切】到了历史的厚重。
我的耳畔传来一阵叮叮当当的驼铃声,若隐若现,似有若无……在驼铃声中,我懂得了她成为敦煌这棵大树上的枝条的自信【“自信”指对自己有信心,表达的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用在这里不贴切】,我懂得了“我心安处是敦煌”的纯洁【“纯洁”一词形容清白、没有污点,没有私心,此处用来形容樊锦诗的梦想追求,用词不准确】。 这一刻,我懂得了她成为敦煌这棵大树上的枝条的自豪【“成为敦煌这棵大树上的枝条”表现的是樊锦诗身为“敦煌女儿”的自豪,用词贴切】,我读懂了“我心安处是敦煌”的纯粹【“纯粹”贴切地表达出了樊锦诗的心无杂念和有梦想、有追求】。
⑧我突然明白,这才是我向往的生活,我心归处是桃源! ⑧我突然明白,这才是我向往的生活,我心归处是桃源!
病理剖析:本文以“我心归处是桃源”为中心,以诗化的语言构建了三个如诗如画的场景,再现了寻访心中桃源的过程,表现了对桃源理解的不断升华。但文章存在用词不贴切的问题,文章中个别动词、形容词、叠词等不够准确,影响表达效果。 本文升格需要重点解决用词不贴切的问题,使文章在语言表达上做到准确、规范、贴切。 升格启示:升格后的文章主要从词语运用方面做了更改,使文章用词贴切。如“隐隐约约”写出了小屋因竹林遮挡而看不真切的情形,用词贴切。用手触碰石壁感受历史的厚重,“触摸”用词贴切。这里用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等倒影映现在水中,以突出湖水清澈,景色优美,用“倒映”较贴切。用“搭建”能突出小木屋简单的特点,用词贴切。升格后的作文,解决了原文用词不贴切的问题,表达更准确、规范。“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好文章需反复锤炼修改。炼字即炼意,修改后的文章用词贴切,内容表达更准确,提升了文章的整体水平。
  2.运用修辞,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升格前文章内容及存在问题 升格策略及效果
我的蓝天情结 ①记得孩提的我,每当和双亲一起下地时,便非常高兴。因为我可以坐在地里的那棵青松下,远远地望着对面山头夕阳余晖下的彩云。【开篇是文章的关键处,可由于笔墨过于平淡,没有绘出云彩的光芒,也就无法达到下笔引人的效果。】 我的蓝天情结
①小的时候,每当和父母一起到田野,我便会非常开心。因为我又可以坐在那棵青松下,远远地望着夕阳余晖下的彩云。那些披着霞光的云朵,相互点缀,交相辉映,如双颊施了胭脂的西施,美得让人不忍归去。【一个诗意的画面,几句精美的描写,一下笔便写出了彩云那让人欲罢不能的美感。】
  ②在成长的路上,蓝天上的云彩一直是我的朋友。孩提时,山头那夕阳下的彩云,就是我记忆里最美的风景。如今,我仍然记得雨后蓝天清新美丽的样子。伴着这美丽的记忆,我跨入了中学。【写景的作文,却未见细腻如画的景物描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②伴着这些美丽的记忆,我跨入了中学。不管功课多忙,我总喜欢打开窗户,双手托着脸,痴痴地望着窗外辽阔的天空。有时,那一团团的白云,微风一吹,成了一片片、一层层,仿佛“春风吹皱一池春水”。 山头上的云儿,有时像两袖清风的屈原,有时像奔驰的虎狼,时而如流过草原的小溪,时而又如飞流直下的瀑布,瞬息万变。【用排比句自然串起多个比喻句,语言华美动人,将云彩的魅力展示得淋漓尽致。】
这时的我,不知何时恋上了写作。不管功课多忙,我总会抽出时间欣赏一下蓝天。我喜欢那一团团的白云,也喜欢那一片片的白云。上体育课的时候,同学们做运动,我却喜欢一个人坐在草坪上,静静地看一节课。那种感觉,真是美妙。 那瓦蓝天空上疾驰过的小黑团,也能让我如脱缰的野马,驰骋万里。
  ③就在那时,我学会了读天空,懂得了读天空,喜欢并痴迷上了它。天空似乎也渐渐开始懂我。当因成绩不好而烦恼时,我便托住下巴,望着天空,我会从云彩的变化中感受到进取的力量;当我因家庭贫困陷入困境的时候,它又像朋友一样,给我信心,让我不要放弃,让我不断坚持;当我获得成功的时候,那美丽的云彩又仿佛带给我赞美。谁也不会想到,蓝天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朋友。悲伤时给我安慰,失意时给我信心和勇气,成功时又给我谦虚和谨慎。【想用一组排比句来反映自己与蓝天朋友似的情感,思路不错,可这组句子没有用心雕琢,没有写出光彩。】   ③就在那时,我学会了读天空,喜欢并痴迷上了蓝天,天空似乎也渐渐开始懂我。当因成绩不好而烦恼时,我便会不自觉地走到窗边,推开窗户,眺望天空,像热恋中的人注视着自己的爱人,我会从它的眼神中读出一种默默的力量;当家境陷入困境时,我便托住脸,望着它,像注视一位良师,从它的眼神中我读出了“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当我成功时,我也不会忘记它,像注视一位友人,从它的眼神中读出了“如果是玫瑰,总会开花”的鼓励。就这样,失意时它教我自信,悲伤时它给我安慰,成功时它让我谦虚。【人物的动作描写及名言佳句的引用,将蓝天对自己的影响写得情真意切,将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
  ④后来我转学了,转到了自己希望进入的一所学校。那天夜里,我激动得无法入眠。那天当我抬起头,用含着泪珠的双眼看窗外时,天已蒙蒙亮。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窗子,只见东方显出鱼肚白,渐渐开始发黄。随之,黄色在东方的山头扩大,扩大,几乎亮了半边天。   ④最近我转学了,开学的前夜,我想象着向往已久的新学校,激动得彻夜难眠。要知道,这么好的学校,对我来说曾是多么遥不可及。当我抬起头,用含泪的双眼看着窗外时,天已蒙蒙亮。打开窗子,东方显出鱼肚白,并渐渐开始发黄,黄色的云儿在东方的山头扩大延伸,几乎亮了半边天。
我不禁惊叹:太阳的威力真大,天空竟是如此壮美!它是为我庆贺吗?这是它送给我的“贺礼”,也许,我的心声它听到了。【这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应该浓墨重彩地写出云彩的光彩,写出自己的蓝天情结。】 我不由得惊叹:太阳的威力真大!大约过了半小时,山头变成粉红,周围的云朵也全被撒上了金粉,火红火红的圆球像一位神灵浮了上来。我不禁一颤,天空竟是如此壮美!难道是为我庆贺?抑或是上苍送给我的贺礼。【如果说上文已经写得情感充沛,而这一美如画卷的描写更是将情感推向了高潮。】
  ⑤成长路上,能够有一位这样的好朋友,真是一种幸福!   ⑤我对天空更有了几分崇敬。希望自己像天空一样,也有那光芒四射的一天!【与原文相比,这个结尾大放光彩,让文章的思想格局变得更大。】
病理剖析:本文问题主要存在于两方面。 一是词句无光彩。写景的文章,光彩往往源于美得令人惊叹的风景,而这些风景又要依靠精美的字词来表现。纵观全文,几乎看不到精美的字词,没有形象的动词,很少用到贴切的形容词,有的只是平淡无奇的叙述。 二是描写无光彩。写景的作文离不开景物描写。这种描写,可以是白描式的刻画,也可以是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的综合运用。可通读全文,几乎找不到一处细节性的描写。这不仅是写景类作文存在的重要失误,也是当前考场作文失分的普遍原因。 升格启示:从这篇升格作文中我们可以得到两点启示:
一是要学会美化词句。如描写云彩时,用“像奔驰的虎狼,如流过草原的小溪,似飞流直下的瀑布”之类的比喻与排比句,展示云彩的形象,展示语言的美感。
二是要学会细致描写。可以通过减少叙述性的话语,增加细节性的描写。如结尾时,对清晨云彩的变化作细腻描写,用“山头变成粉红,周围的云朵也全被撒上了金粉”之类的句子,逼真地描绘出令人心动的情境。这种描写越是细腻、越是精美,情感会越充沛,文章会越出彩。
  3.引用诗文,增加语言文化内涵。
升格前文章内容及存在问题 升格策略及效果
笑对人生 ①我们虽然是哭着来到世上,但我选择用微笑面对人生。【运用对比手法,开篇点题。但感染力不够。】 笑对人生
①没有嫣然绽开的花蕾,便没有四季宜人的温馨;没有万里无云的晴天,便没有畅游四方的乐趣;没有潺潺流过心里的微笑,便没有人生的洒脱。我们虽然是哭着来到世上,但我选择用微笑面对人生。【运用排比的手法,引出“笑对人生”的主题。气势畅达,感染力强。】
②李白,著名的“诗仙”。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他的思想却和现实格格不入,还未做几天的宫廷诗人,就被放归,但他依然豪迈。 ②李白,著名的“诗仙”。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曾经为唐玄宗所赏识并邀请到宫廷做官。于是他便有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然而他的思想却和现实格格不入,还未做几天的宫廷诗人,就被放归,于是他又有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
在李白的一生中,我们很少能看到忧愁悲伤,看到的只有他那坦然、乐观面对生活的微笑。正是他笑对人生的态度造就了他那横空出世的浪漫才华。【写得比较空洞,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在李白的一生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坦然、乐观,正是他笑对人生的态度造就了他那横空出世的浪漫才华,所以有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千古绝唱。【引用李白的诗句,具体阐释李白的“自信”“豪迈”和“浪漫才华”。李白的人生经历说明了笑对人生的重要性。】
③苏东坡,一位旷古奇才,他的书法自成一体;他的绘画流传千古……他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然而,“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正当意气风发之时,他却因为“乌台诗案”下狱,以戴罪之身被贬黄州。 ③苏东坡,一位旷古奇才。论诗,他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令人叹服;论词,他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人感怀;他的书法自成一体,他的绘画流传千古……他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然而,“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正当意气风发之时,他却因为“乌台诗案”下狱,以戴罪之身被贬黄州。
然而,他没有为生活的困顿所屈服,哪怕是被贬到岭南,他也从容乐观,哪怕是被贬到海南,他仍旧能豁达大度。面对贬谪,他是如此从容! 然而,他没有为生活的困顿所屈服,豁达地吟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超然情怀。哪怕是被贬到岭南,他也自娱自乐地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哪怕是被贬到海南,他仍能“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面对贬谪,他是何等的从容!
苏轼的一生,有高潮时的笑傲风云,也有低谷时的波澜不惊。【对苏轼的“旷世奇才”“超然”“从容”体现得不明显。】 苏轼的一生,有高潮时的笑傲风云,也有低谷时的波澜不惊。【苏轼在诗词书画等方面的成就,充分证明苏轼的确是一位“旷世奇才”。连续引用苏轼的诗词名句,自证其“超然”“从容”。】
④生活就是这样,没有谁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困难与挫折在所难免。当我们遭遇生活中的不测时,当我们的梦想笼罩上了一层阴霾时,我们不能消沉,要像李白和苏轼那样,坦然面对生活的考验,让人格魅力在挑战中闪光,在微笑中闪烁。 ④生活就是这样,没有谁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困难与挫折在所难免。当我们遭遇生活中的不测风云时,当我们的梦想笼罩上了一层阴霾时,我们不能消沉,要像李白和苏轼那样,坦然面对,从容地、微笑地面对生活的考验,让人格魅力在挑战中闪光,在微笑面对中闪烁。
⑤其实笑对人生也是一种胸怀,是一种失意后的恬淡,是一种失败后的冷静。当一件事无法改变时,可以选择微笑面对,因为微笑可以让我们忘却失意后的痛苦和不幸。所以难以忘却的污浊和痛苦,难以抹去的伤痕与愁思,让我们用一个微笑将它化作一缕青烟,随风飘散。 ⑤其实笑对人生也是一种胸怀,是一种失意后的恬淡,是一种失败后的冷静。当一件事无法改变时,只好选择微笑面对,因为微笑可以让我们忘却失意后的痛苦和不幸,所以难以忘却的污浊和痛苦,难以抹去的伤痕与愁思,让我们用一个微笑将它化作一缕青烟,随风飘散。
病理剖析:本文选用李白和苏轼的事例证明“笑对人生”的重要性,是恰如其分的,但在具体行文中,还不够有说服力。如果引用他们的诗词名句,结合他们的人生经历来写,就会大大增加其说服力。 升格启示:本文在怎样打磨语言,如何升格作文上给予了我们两点启示:一、要善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让语言变得灵动起来;二、在作文中可适当引用诗文名句,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让语言变得“秀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