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讲 反应热的测定与计算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由实验可知,(a)、(b)、(c)所涉及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将实验(a)中的铝片更换为等质量的铝粉后释放出的热量有所增加
C.实验(c)中将玻璃搅拌器改为铁质搅拌器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D.若用NaOH固体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则测定结果数值偏高
2.(2024·邢台模拟)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SO4和B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 kJ·mol-1
B.98%的浓硫酸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时,反应热ΔH<-57.3 kJ·mol-1
C.含4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57.3 kJ的热量
D.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中,为了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需采用环形金属搅拌器搅拌
3.已知:①C(s)+O2(g)CO(g) ΔH1;
②C(s)+O2(g)CO2(g) ΔH2 ;
③2H2(g)+O2(g)2H2O(g) ΔH3;
④2H2(g)+O2(g)2H2O(l) ΔH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ΔH4>ΔH3
B.ΔH1<ΔH2
C.2CO(g)+O2(g)2CO2(g) ΔH=2(ΔH2-ΔH1)
D.ΔH4代表H2的燃烧热
4.(2024·大庆模拟)PCl3和PCl5都是重要的化工产品。磷与氯气反应有如图转化关系。
已知:在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1)、反应(2),反应体系的温度均升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ΔH3=ΔH1-ΔH2
B.4PCl3(g)+4Cl2(g)4PCl5(s) ΔH;ΔH>ΔH2
C.ΔH1、ΔH2、ΔH3中,ΔH3最大
D.PCl3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结构
5.(2024·武汉模拟)NO参与O3分解的反应机理与总反应如下:
第一步:O3(g)+NO(g)O2(g)+NO2(g) Δ
第二步:NO2(g)NO(g)+O(g) ΔH2
第三步:O(g)+O3(g)2O2(g) ΔH3
总反应:2O3(g)3O2(g) ΔH4
反应过程中能量与反应历程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O在O3分解反应中的作用是催化剂
B.ΔH1>0,ΔH2>0
C.ΔH2=ΔH3-ΔH1
D.ΔH3=ΔH4-ΔH2-ΔH1
6.(2024·房山模拟)依据图示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u(s)与O2(g)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Cu2O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与Cu+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d10有关
C.2Cu(s)+O2(g)Cu2O(s) ΔH=ΔH1+ΔH2
D.化学反应的ΔH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
7.(2024·荆州模拟)为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及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小龙同学按图甲连接好实验装置,往盛有一种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另一种初温相同的溶液,同时用玻璃棒搅拌。图乙是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实时显示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胶头滴管中的试剂是稀盐酸
B.60秒时烧杯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C.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热量
D.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温度升到最高
8.已知:CO2(g)+3H2(g)CH3OH(g)+H2O(g) ΔH1=-50 kJ·mol-1;CO(g)+2H2(g)CH3OH(g) ΔH2=-91 kJ·mol-1。
化学键 CO H—H H—O
键能/(kJ·mol-1) 803 436 463
则CO(g)C(g)+O(g)的ΔH为( )
A.1 075 kJ·mol-1 B.1 157 kJ·mol-1
C.735 kJ·mol-1 D.817 kJ·mol-1
9.(2024·成都模拟)在标准压强101 kPa、298 K下,由最稳定的单质生成1 mol物质B的反应焓变,叫做物质B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用符号Δf(kJ·mol-1)表示。部分物质的Δf如图所示,已知:H2(g)、N2(g)、O2(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0。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热稳定性:N2H4(l)>NH3(g)
B.O2(g)+2H2(g)2H2O(l) ΔH>-483.6 kJ·mol-1
C.2 mol NO(g)的键能小于1 mol N2(g)与1 mol O2(g)的键能之和
D.表示N2H4(l)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l)+O2(g)N2(g)+2H2O(g) ΔH=-534.2 kJ·mol-1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1小题)
10.肼(N2H4)是一种良好的火箭推进剂,其与适当的氧化剂(如过氧化氢、氧气等)配合,可组成比冲最高的可贮存液体推进剂。
(1)液态肼和液态过氧化氢混合反应时,即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若每生成1 mol N2,放出642 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消耗16 g液态肼放出的热量为 。
(2)已知:N2H4(g)+O2(g)N2(g)+2H2O(g)
ΔH=-544 kJ·mol-1,键能数据如表:
化学键 N—N N—H OO O—H
键能/(kJ·mol-1) 193 391 497 463
则氮氮三键的键能为 。若H2O(l)H2O(g) ΔH=+44 kJ·mol-1,则N2H4(g)的燃烧热为 。
(3)已知:N2(g)+2O2(g)2NO2(g) ΔH=+68 kJ·mol-1,则N2H4(g)和NO2(g)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第31讲 反应热的测定与计算
1.D A项,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错误;B项,铝片更换为等质量的铝粉,没有改变反应物的本质,放出的热量不变,错误;C项,铁质搅拌器导热性好,热量损失较大,错误;D项,NaOH固体溶于水时放热,使测定结果数值偏高,正确。
2.B A项,中和反应反应热为稀的强酸溶液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时的ΔH,且H2SO4和Ba(OH)2反应还生成硫酸钡沉淀,放出更多热量,错误;C项,醋酸是弱电解质,电离吸热,则含4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错误;D项,金属搅拌器会使热量散失较多,误差大,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中应用环形玻璃搅拌器,错误。
3.C A项,一定量的氢气生成等量液态水放出热量比生成等量气态水多,即ΔH4<ΔH3,错误;B项,等物质的量的C(s)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比生成CO2时少,即ΔH1>ΔH2,错误;C项,根据盖斯定律,选项中的方程式可由(反应②-反应①)×2得到,ΔH=2(ΔH2-ΔH1),正确;D项,表示氢气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氢气前系数为1,表示1 mol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错误。
4.D A项,根据盖斯定律可知,ΔH3=ΔH1+ΔH2,错误;B项,液态PCl3汽化时吸收热量,故ΔH<ΔH2,错误;C项,由已知信息可知反应(1)和反应(2)均是放热反应,故反应(3)也是放热反应,结合盖斯定律,ΔH3最小,错误;D项,PCl3的电子式为︰︰︰︰,PCl3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结构,正确。
5.C A项,NO先参与反应后生成,作该反应的催化剂,正确;B项,由题图可知第一、二步均为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反应,根据Δ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故ΔH1>0,ΔH2>0,正确;C项,由反应第三步-第一步可得NO2(g)+O(g)NO(g)+O2(g),得不到第二步反应,即ΔH3-ΔH1≠ΔH2,错误;D项,根据盖斯定律,第三步=总反应-第二步-第一步,ΔH3=ΔH4-ΔH2-ΔH1,正确。
6.C A项,根据题图分析可知,Cu(s)与O2(g)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正确;B项,Cu+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d10,属于全充满稳定结构,Cu2O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正确;C项,2Cu(s)+O2(g)2CuO(s) ΔH1=-315 kJ·mol-1,Cu2O(s)+O2(g)2CuO(s) ΔH2=-146 kJ·mol-1,则2Cu(s)+O2(g)Cu2O(s) ΔH=ΔH1-ΔH2,错误;D项,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化学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正确。
7.B 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导致温度升高,根据题图分析可知,随着溶液的滴加,溶液的pH减小,则该pH曲线表示向碱溶液中加入酸,则胶头滴管中的试剂为稀盐酸,A正确;根据题图可知,60 s左右,溶液pH<7,则盐酸过量,溶液中溶质成分为NaCl、HCl,B错误;随着反应进行,温度升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正确;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完全放热,溶液温度升到最高,D正确。
8.A 对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和②,根据盖斯定律,可得①-②的反应为CO2(g)+H2(g)CO(g)+H2O(g) ΔH=+41 kJ·mol-1;又根据反应CO2(g)+H2(g)CO(g)+H2O(g)的Δ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即+41 kJ·mol-1=2×803 kJ·mol-1+436 kJ·mol-1-2×463 kJ·mol-1 -CO的键能,解得CO的键能为1 075 kJ·mol-1,则CO(g)C(g)+O(g)的ΔH为1 075 kJ·mol-1。
9.C A项,NH3(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45.9 kJ·mol-1,N2H4(l)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50.6 kJ·mol-1,N2和H2反应生成NH3放热,而生成N2H4吸热,则NH3的能量比N2H4低,热稳定性:N2H4(l)<NH3(g),错误;B项,由图中信息知:O2(g)+2H2(g)2H2O(g) ΔH=-483.6 kJ·mol-1,因为H2O(l)的能量低于H2O(g),所以O2(g)+2H2(g)2H2O(l) ΔH<-483.6 kJ·mol-1,错误;C项,NO(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91.3 kJ·mol-1,则N2(g)+O2(g)2NO(g) ΔH=+182.6 kJ·mol-1,由Δ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则2 mol NO(g)的键能小于1 mol N2(g)与1 mol O2(g)的键能之和,正确;D项,表示N2H4(l)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l)+O2(g)N2(g)+2H2O(l) ΔH,N2H4(l)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50.6 kJ·mol-1,H2O(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241.8 kJ·mol-1,可以求出N2H4(l)+O2(g)N2(g)+2H2O(g) ΔH=-534.2 kJ·mol-1,因为H2O(l)的能量低于H2O(g),故表示N2H4(l)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N2H4(l)+O2(g)N2(g)+2H2O(l) ΔH<-534.2 kJ·mol-1,错误。
10.(1)N2H4(l)+2H2O2(l)N2(g)+4H2O(g) ΔH=-642 kJ·mol-1 321 kJ
(2)946 kJ·mol-1 632 kJ·mol-1
(3)N2H4(g)+NO2(g)N2(g)+2H2O(g)
ΔH=-578 kJ·mol-1
解析:(2)设氮氮三键的键能为x,则:193 kJ·mol-1+4×391 kJ·mol-1+497 kJ·mol-1-x-4×463 kJ·mol-1=-544 kJ·mol-1,解得x=946 kJ·mol-1。N2H4(g)+O2(g)N2(g)+2H2O(g) ΔH=-544 kJ·mol-1 ①,H2O(l)H2O(g) ΔH=+44 kJ·mol-1 ②,根据盖斯定律,①-②×2可得:N2H4(g)+O2(g)N2(g)+2H2O(l) ΔH=-632 kJ·mol-1,即N2H4(g)的燃烧热为632 kJ·mol-1。(3)N2(g)+2O2(g)2NO2(g) ΔH=+68 kJ·mol-1 ③,根据盖斯定律,①-×③可得:N2H4(g)+NO2(g)N2(g)+2H2O(g) ΔH=-578 kJ·mol-1。
4 / 4第31讲 反应热的测定与计算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的原理及操作。
2.掌握盖斯定律的内容及应用,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考点一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中和反应反应热及其测定
(1)中和反应反应热
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所放出的热量。
(2)测定原理
ΔH=-
比热容c=4.18 J·g-1·℃-1=4.18×10-3 kJ·g-1·℃-1;n为生成H2O的物质的量。稀溶液的密度用1 g·mL-1进行计算。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中,应把NaOH溶液分多次倒入。( )
(2)用稀氨水代替稀NaOH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实验,会使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的数值偏大。( )
(3)为测定反应H+(aq)+OH-(aq)H2O(l)的ΔH,也可以选用0.1 mol·L-1 NaHSO4溶液和0.1 mol·L-1 NaOH溶液进行实验。( )
(4)已知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ΔH=2×(-57.3)kJ·mol-1。( )
1.已知: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下列说法或表示中正确的是( )
A.酸碱中和反应后体系的能量将增加
B.HCl(aq)+NaOH(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1
C.盐酸和氨水中和反应后放热一定等于57.3 kJ
D.1 mol H2SO4(aq)完全中和放热57.3 kJ
2.(2024·鞍山模拟)手持技术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装置和测定结果如图。假设:一次性加入NaOH溶液。已知:混合溶液的密度为1 g·cm-3,比热容为4.18 J·g-1·℃-1。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分批加入NaOH溶液,反应更充分,测量结果更准确
B.将磁子表面的聚四氟乙烯换成铁,测量更精准
C.本实验中测定的中和反应反应热ΔH=-55.176 kJ·mol-1
D.若将盐酸换成同浓度、同体积的醋酸,ΔH将偏小
3.下列有关中和反应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硫酸与1 mol 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反应反应热
B.在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时,使用稀醋酸代替稀盐酸,所测中和反应反应热数值偏大
C.在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时,用铜质搅拌器代替环形玻璃搅拌器,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D.在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时,分多次将NaOH溶液加入盐酸中,所测中和反应反应热数值偏小
4.(2024·杭州模拟)某实验小组用50 mL 0.50 mol·L-1 NaOH溶液和50 mL 0.55 mol·L-1盐酸进行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量(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因玻璃仪器易碎,可将玻璃搅拌器换成铜丝搅拌器
B.为减小误差,可将盐酸分多次加入NaOH溶液中
C.将盐酸替换为等浓度的硫酸,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D.此实验应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考点二 盖斯定律 反应热的计算与比较
1.盖斯定律
(1)内容:一个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分几步完成的,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意义:可间接计算某些反应的反应热。
(3)应用(以碳的燃烧为例)
则ΔH1= 。
2.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1)根据反应物的量的大小关系比较焓变的大小
①H2(g)+O2(g)H2O(g) ΔH1
②2H2(g)+O2(g)2H2O(g) ΔH2
反应②中H2的量更多,因此放热更多,故ΔH1 ΔH2。
(2)根据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比较焓变的大小
③C(s)+O2(g)CO(g) ΔH3
④C(s)+O2(g)CO2(g) ΔH4
反应④中,C完全燃烧,放热更多,故ΔH3 ΔH4。
(3)根据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比较焓变的大小
⑤S(g)+O2(g)SO2(g) ΔH5
⑥S(s)+O2(g)SO2(g) ΔH6
方法一:图像法,画出上述两反应能量随反应过程的变化曲线。
由图像可知:|ΔH5|>|ΔH6|,但ΔH5<0,ΔH6<0,故ΔH5 ΔH6。
方法二:通过盖斯定律构造新的热化学方程式。
由反应⑤-反应⑥可得S(g)S(s) ΔH=ΔH5-ΔH6<0,故ΔH5 ΔH6。
(4)根据特殊反应的焓变情况比较焓变的大小
⑦2Al(s)+O2(g)Al2O3(s) ΔH7
⑧2Fe(s)+O2(g)Fe2O3(s) ΔH8
由反应⑦-反应⑧可得2Al(s)+Fe2O3(s)2Fe(s)+Al2O3(s) ΔH=ΔH7-ΔH8,已知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故ΔH<0,ΔH7 ΔH8。
一 利用盖斯定律计算ΔH
1.(2025·八省联考晋陕青宁卷节选)1,3-丁二烯(C4H6,简称丁二烯)是生产橡胶的一种重要原料,其制备方法不断创新。
1-丁烯(C4H8)催化脱氢法是工业生产丁二烯的方法之一。
25 ℃时,相关物质的燃烧热数据如下表:
物质 C4H8(g) C4H6(g) H2(g)
燃烧热ΔH/ (kJ·mol-1) a -2 542 -286
已知:C4H8(g)C4H6(g)+H2(g) ΔH=+110 kJ·mol-1,则a= 。
2.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接触法制硫酸生产中的关键工序是SO2的催化氧化:SO2(g)+O2(g)SO3(g) ΔH=-98 kJ·mol-1。钒催化剂参与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V2O5(s)与SO2(g)反应生成VOSO4(s)和V2O4(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的“四步骤”
二 反应热大小比较
3.(2024·承德模拟)根据以下热化学方程式,ΔH1和ΔH2的大小比较错误的是( )
A.H2(g)+Br2(g)2HBr(g) ΔH1,H2(g)+Br2(l)2HBr(g) ΔH2,则ΔH1<ΔH2
B.2H2S(g)+3O2(g)2SO2(g)+2H2O(l) ΔH1,2H2S(g)+O2(g)2S(s)+2H2O(l) ΔH2,则ΔH1>ΔH2
C.CaCO3(s)CaO(s)+CO2(g) ΔH1,CaO(s)+H2O(l)Ca(OH)2(s) ΔH2,则ΔH1>ΔH2
D.H2(g)+Cl2(g)2HCl(g) ΔH1,H2(g)+Br2(g)2HBr(g) ΔH2,则ΔH1<ΔH2
4.对于反应a:C2H4(g)C2H2(g)+H2(g),反应b:2CH4(g)C2H4(g)+2H2(g),当升高温度时平衡都向右移动。①C(s)+2H2(g)CH4(g) ΔH1;②2C(s)+H2(g)C2H2(g) ΔH2;③2C(s)+2H2(g)C2H4(g) ΔH3。则①②③中ΔH1、ΔH2、ΔH3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ΔH1>ΔH2>ΔH3
B.ΔH2>ΔH3>2ΔH1
C.ΔH2>2ΔH1>ΔH3
D.ΔH3>ΔH2>ΔH1
比较反应热大小的两个“注意点”
注意点1:物质的气、液、固三态的变化与反应热的关系如图。
其中ΔH3=ΔH1+ΔH2
注意点2:在比较反应热(ΔH)的大小时,应注意符号。对于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ΔH反而越小。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与拓展
【考题】 (2023·广东高考17题节选)化学反应常伴随热效应。某些反应(如中和反应)的热量变化,其数值Q可通过量热装置测量反应前后体系温度变化,用公式Q=cρV总·ΔT计算获得。
(1)热量的测定:取0.500 0 mol·L-1 NaOH溶液和0.550 0 mol·L-1盐酸各50 mL进行反应,测得反应前后体系的温度值(℃)分别为T0、T1,则该过程放出的热量为 J(c和ρ分别取4.18 J·g-1·℃-1和1.0 g·mL-1,忽略水以外各物质吸收的热量,下同)。
(2)借鉴(1)的方法,甲同学测量放热反应Fe(s)+CuSO4(aq)FeSO4(aq)+Cu(s)的焓变ΔH(忽略温度对焓变的影响,下同)。实验结果见下表。
序 号 反应试剂 体系温度/℃
反应前 反应后
ⅰ 0.20 mol·L-1 CuSO4溶液100 mL 1.20 g Fe粉 a b
ⅱ 0.56 g Fe粉 a c
①温度:b c(填“>”“<”或“=”)。
②ΔH= (选择表中一组数据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
【教材】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 第一节 探究)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实验测量】
请按照下列步骤,用简易量热计(如图1-3)测量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前后的温度。
(1)反应物温度的测量。
①用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1盐酸,打开杯盖,倒入量热计的内筒,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测量并记录盐酸的温度。用水把温度计冲洗干净,擦干备用。
②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NaOH溶液的温度。用水把温度计冲洗干净,擦干备用。
(2)反应后体系温度的测量。
打开杯盖,将量筒中的NaOH溶液迅速倒入量热计的内筒,立即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用搅拌器匀速搅拌。密切关注温度变化,将最高温度记为反应后体系的温度(t2)。用水把温度计冲洗干净,擦干备用。
(3)重复上述步骤(1)至步骤(2)两次。
【数据处理】
(1)取盐酸温度和NaOH溶液温度的平均值记为反应前体系的温度(t1)。计算温度差(t2-t1)。
(2)取三次测量所得温度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3)根据温度差和比热容等计算反应热。
中和热的测定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定量实验之一,实验的关键点:一是保证反应物充分反应;二是实验过程中要防止热量的散失。该实验原理与实验方法可拓展到其他反应热的测量。
实验拓展——有机物燃烧热的测定{以萘[C10H8(l)]的燃烧热测定为例}。实验室测定有机化合物(固态或液态)的燃烧热常用弹式热量计(装置结构如图所示)。实验原理:间接法测定水吸收的热量即为物质燃烧释放的热量。
某实验小组用该装置测定萘[C10H8(l)]的燃烧热,实验步骤如下:
常温常压下,用分析天平称取0.640 0 g萘压片并放入样品盘中,密封后向钢弹中充入过量氧气,向热量计中注入1.21 kg H2O(l),用电火花引发燃烧反应并立即打开搅拌器,记录实验数据,重复实验三次。
(1)钢弹采用钢制的原因:钢的导热性好,使物质燃烧产生的热量能及时传递给水。
(2)样品压片压太紧实会造成样品燃烧不充分,实验结果不准确。
(3)该小组记录实验过程中温度变化为5.10 ℃,查得水的比热容为4.18 J·g-1·C-1,根据题给数据计算萘燃烧热ΔH==×10-3≈5 158.96 kJ·mol-1(忽略电火花引燃时的热量及萘本身的热容误差)。
(4)若点火后没有立即打开搅拌器(实验仪器位置按图示摆放的情况下),可能造成测得的物质的燃烧热的数值偏小。
1.(2024·信阳模拟)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Na2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热效应,进行了三次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忽略CO2溶解、逸出时的能量变化,逸出的CO2的质量也忽略不计,混合溶液的密度视为1 g·cm-3,若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 序号 0.3 mol·L-1 Na2CO3溶液 0.55 mol·L-1稀盐酸 反应后高温 度/℃
体积/mL 反应前温度/℃ 体积/mL 反应前温度/℃
1 50 19.1 60 19.1 19.8
2 50 19.1 60 19.3 19.9
3 50 19.2 60 19.2 21.7
A.用铜质的搅拌器会使所测ΔH偏大
B.分批加入盐酸会使所测ΔH偏大
C.温度计测量Na2CO3溶液的温度后可直接测盐酸温度
D.Na2CO3(aq)+2HCl(aq)2NaCl(aq)+H2O(l)+CO2(g)
ΔH=-21.46 kJ·mol-1
2.乙醇(C2H5OH)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乙醛、乙烯等。某同学用弹式热量计(结构如图所示)按以下实验步骤来测量C2H5OH(l)的燃烧热。
a.用电子天平称量1 400.00 g纯水,倒入内筒中;
b.用电子天平称量1.00 g苯甲酸,置于氧弹内的坩埚上,与引燃电阻丝保持微小距离;
c.将试样装入氧弹内,用氧气排空气再注满高纯氧气;
d.打开搅拌器开关,读取纯水温度,当温度不再改变时,记为初始温度;
e.当纯水温度保持不变时,打开引燃电极,读取并记录内筒最高水温;
f.重复实验4次,所得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初始温度/℃ 最高水温/℃
① 25.00 28.01
② 24.50 27.49
③ 25.55 28.55
④ 24.00 28.42
g.用电子天平称量1.00 g CH3CH2OH(l)替换苯甲酸,重复上述实验,测得内筒温度改变的平均值为3.30 ℃。
已知:①1 g苯甲酸完全燃烧放出26.4 kJ热量;
②查阅资料得知常温常压时,C2H5OH(l)的燃烧热ΔH=-1 366.8 kJ·mol-1。
(1)搅拌器适宜的材质为 (填字母);氧弹的材质为不锈钢,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氧弹内注满过量高纯氧气的目的是 。
A.铜 B.银 C.陶瓷 D.玻璃纤维
(2)苯甲酸完全燃烧,弹式热量计内筒升高的温度平均为 ℃,该热量计绝热套内水温升高1 ℃需要的热量为 kJ。
(3)通过以上实验可换算出1 mol C2H5OH(l)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精确至0.1)kJ,测得的数据与实际的有偏差的可能原因是 (填字母)。
a.点燃乙醇时,引燃电阻丝工作时间比引燃苯甲酸的时间更长 b.乙醇未完全燃烧
c.苯甲酸实际质量大于1 g d.苯甲酸未完全燃烧
1.(1)(2024·上海高考19题)已知反应Al2Br6(l)2Al(g)+6Br(g) ΔH
①Al2Br6(s)Al2Br6(l) ΔH1
②Al(s)Al(g) ΔH2
③Br2(l)Br2(g) ΔH3
④Br2(g)2Br(g) ΔH4
⑤2Al(s)+3Br2(l)Al2Br6(s) ΔH5
则ΔH= 。
(2)(2024·安徽高考17题)C2H6氧化脱氢反应:
2C2H6(g)+O2(g)2C2H4(g)+2H2O(g)
ΔH1=-209.8 kJ·mol-1
C2H6(g)+CO2(g)C2H4(g)+H2O(g)+CO(g) ΔH2=+178.1 kJ·mol-1
计算:2CO(g)+O2(g)2CO2(g) ΔH3= kJ·mol-1。
(3)(2024·吉林高考18题)为实现氯资源循环利用,工业上采用RuO2催化氧化法处理HCl废气:
2HCl(g)+O2(g)Cl2(g)+H2O(g) ΔH1=-57.2 kJ·mol-1 ΔS K
结合以下信息,可知H2的燃烧热ΔH= kJ·mol-1。
H2O(l)H2O(g)
ΔH2=+44.0 kJ·mol-1
H2(g)+Cl2(g)2HCl(g)
ΔH3=-184.6 kJ·mol-1
(4)(2024·甘肃高考17题)SiHCl3是制备半导体材料硅的重要原料,可由不同途径制备。
由SiCl4制备SiHCl3:SiCl4(g)+H2(g)SiHCl3(g)+HCl(g) ΔH1=+74.22 kJ·mol-1 (298 K)
已知SiHCl3(g)+H2(g)Si(s)+3HCl(g) ΔH2=+219.29 kJ·mol-1 (298 K)
298 K时,由SiCl4(g)+2H2(g)Si(s)+4HCl(g)制备56 g硅 (填“吸”或“放”)热 kJ。
2.(1)(2024·山东高考20题节选)水煤气是H2的主要来源,研究CaO对C-H2O体系制H2的影响,涉及主要反应如下:
C(s)+H2O(g)CO(g)+H2(g)(Ⅰ) ΔH1>0
CO(g)+H2O(g)CO2(g)+H2(g)(Ⅱ) ΔH2<0
CaO(s)+CO2(g)CaCO3(s)(Ⅲ) ΔH3<0
C(s)+CaO(s)+2H2O(g)CaCO3(s)+2H2(g)的焓变ΔH= (用代数式表示)。
(2)(2024·全国甲卷28题节选)已知如下热化学方程式:
CH4(g)+Br2(g)CH3Br(g)+HBr(g)
ΔH1=-29 kJ·mol-1
3CH3Br(g)C3H6(g)+3HBr(g)
ΔH2=+20 kJ·mol-1
计算反应3CH4(g)+3Br2(g)C3H6(g)+6HBr(g)的ΔH= kJ·mol-1。
(3)(2024·贵州高考17题节选)已知25 ℃时有关物质的燃烧热数据如表,则反应6CH4(g)C6H6(l)+9H2(g)的ΔH2= kJ·mol-1(用含a、b、c的代数式表示)。
物质 CH4(g) C6H6(l) H2(g)
ΔH/(kJ·mol-1) a b c
(4)(2024·广东高考19题节选)酸催化下NaNO2与NH4Cl混合溶液的反应(反应a),可用于石油开采中油路解堵。
反应a:N(aq)+N(aq)N2(g)+2H2O(l)
第31讲 反应热的测定与计算
【考点·全面突破】
考点一
必备知识夯实
易错辨析
(1)× (2)× (3)√ (4)×
关键能力突破
1.B A项,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后体系的能量将降低,错误;C项,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电离吸热,且不知道盐酸和氨水的量,无法计算反应热,错误;D项,1 mol H2SO4(aq)完全中和生成2 mol H2O,放热57.3×2 kJ,错误。
2.C A项,分批加入NaOH溶液热量损失更多,错误;B项,铁会与盐酸反应,错误;C项,根据所给数据,本实验中生成0.02 mol水,混合溶液的质量为(40 mL+40 mL)×1 g·cm-3=80 g,中和反应反应热是指生成1 mol水时放出的热量,故中和反应反应热ΔH=-=-55 176 J·mol-1=-55.176 kJ·mol-1,正确;D项,醋酸电离时吸收热量,因为放热反应的ΔH为负值,故将盐酸换成同浓度、同体积的醋酸,ΔH将偏大,错误。
3.D 中和反应反应热是指稀的强酸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A错误;醋酸是弱酸,放出的热量更少,则数值偏小,B错误;金属导热,用铜质搅拌器代替环形玻璃搅拌器,会导致热量散失,C错误;分多次将NaOH溶液加入盐酸中,会导致在反应过程中部分热量散失,故所测中和反应反应热数值偏小,D正确。
4.D A项,由于金属是热的良导体,故实验中不可将玻璃搅拌器换成铜丝搅拌器,否则增大热量损耗,带来更大的实验误差,错误;B项,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时,将盐酸分多次倒入装有NaOH溶液的量热计中,热量损耗大,会增大实验误差,错误;C项,将盐酸替换为等浓度的硫酸,虽然H+的物质的量增大,但NaOH的量不变,生成的H2O的物质的量不变,故测量结果不变,错误。
考点二
必备知识夯实
1.(3)ΔH2+ΔH3 2.(1)> (2)> (3)< < (4)<
关键能力突破
1.-2 718
解析:燃烧热是在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由表格数据可知:①C4H6(g)+O2(g)4CO2(g)+3H2O(l) ΔH1=-2 542 kJ·mol-1;②H2(g)+O2(g)H2O(l) ΔH2=-286 kJ·mol-1;③C4H8(g)+6O2(g)4CO2(g)+4H2O(l) ΔH=a kJ·mol-1。由盖斯定律,③-①-②得反应C4H8(g)C4H6(g)+H2(g) ΔH=a kJ·mol-1-ΔH1-ΔH2=+110 kJ·mol-1,则a=-2 718。
2.2V2O5(s)+2SO2(g)2VOSO4(s)+V2O4(s)
ΔH=-351 kJ·mol-1
解析:根据题图知,V2O4(s)+2SO3(g)2VOSO4(s) ΔH1=-399 kJ·mol-1①,V2O4(s)+SO3(g)V2O5(s)+SO2(g) ΔH2=-24 kJ·mol-1②。根据盖斯定律,由①-②×2得:2V2O5(s)+2SO2(g)2VOSO4(s)+V2O4(s) ΔH=[-399-(-24×2)]kJ·mol-1=-351 kJ·mol-1。
3.B A项,已知Br2(l)Br2(g) ΔH>0,根据盖斯定律可得ΔH=ΔH2-ΔH1>0,即ΔH1<ΔH2,正确;B项,已知2S(s)+2O2(g)2SO2(g)为放热反应,ΔH<0,根据盖斯定律可得ΔH=ΔH1-ΔH2<0,即ΔH1<ΔH2,错误;C项,前者为吸热反应,ΔH1>0,后者为放热反应,ΔH2<0,即ΔH1>ΔH2,正确;D项,非金属性:Cl>Br,因此氯气与氢气反应放出的热量多于溴与氢气反应放出的热量,又因放热反应的焓变为负值,放热越多焓变越小,即ΔH1<ΔH2,正确。
4.B 对于反应a、b,升高温度平衡都向右移动,故二者均为吸热反应,ΔHa>0、ΔHb>0。由盖斯定律知反应a=反应②-反应③,ΔHa=ΔH2-ΔH3>0,推知ΔH2>ΔH3;反应b=反应③-2×反应①,故ΔHb=ΔH3-2ΔH1>0,推知ΔH3>2ΔH1。
教考衔接5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与拓展
研真题扣教材
【考题】 (1)418(T1-T0) (2)①> ②-20.9(b-a)kJ·mol-1或-41.8(c-a)kJ·mol-1
解析:(1)由Q=cρV总·ΔT可得Q=4.18 J·g-1·℃-1×1.0 g·mL-1×(50 mL+50 mL)×(T1-T0)℃=418(T1-T0)J。(2)①100 mL 0.20 mol·L-1CuSO4溶液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1.20 g Fe粉和0.56 g Fe粉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021 mol、0.01 mol,实验ⅰ中有0.02 mol CuSO4发生反应,实验ⅱ中有 0.01 mol CuSO4发生反应,实验ⅰ放出的热量多,则b>c;②若按实验ⅰ进行计算,ΔH=- kJ·mol-1=-20.9(b-a)kJ·mol-1;若按实验ⅱ进行计算,ΔH=- kJ·mol-1=-41.8(c-a)kJ·mol-1。
练思维提素能
1.C 金属铜散热快,用铜质的搅拌器会使所测放出的热量偏小,ΔH偏大,A正确;要确保热量不散失,应一次性迅速加入盐酸,分批加入盐酸会导致所测得的最高温度比较低,那么放出的热量就少,ΔH为负值,则放出热量越少,ΔH越大,B正确;测量Na2CO3溶液的温度后若直接测盐酸温度,Na2CO3和盐酸反应放热会导致所测盐酸温度偏高,实验误差大,C错误;3次实验温度差分别为0.7 ℃、0.7 ℃、2.5 ℃,第三次数据误差大,舍去,取平均温度差为0.7 ℃,从题给数据知,盐酸略过量,生成0.015 mol的CO2,则放出热量Q=cmΔt=4.18 J·g-1·℃-1×110 g×0.7 ℃=321.86 J, 则得Na2CO3(aq)+2HCl(aq)2NaCl(aq)+H2O(l)+CO2(g) ΔH=-≈-21.46 kJ·mol-1,D正确。
2.(1)CD 热传导的速率快 确保可燃物完全燃烧
(2)3.00 8.8 (3)1 335.8 bc
解析:用弹式热量计来测量C2H5OH(l)的燃烧热,先用1.00 g苯甲酸燃烧实验来测定绝热套内水温升高1 ℃需要的热量,然后将1.00 g苯甲酸换成1.00 g CH3CH2OH(l),测量水上升的温度,根据公式测出放出的热量。(1)搅拌器适宜的材质为导热性能差的陶瓷和玻璃纤维;氧弹的材质为不锈钢,原因是不锈钢热传导的速率快;氧弹内注满过量高纯氧气的目的是确保可燃物完全燃烧。(2)实验①温差为(28.01-25.00)℃=3.01 ℃,实验②温差为(27.49-24.50)℃=2.99 ℃,实验③温差为(28.55-25.55)℃=3.00 ℃,实验④温差为(28.42-24.00)℃=4.42 ℃,实验④数据误差较大应该舍去,苯甲酸完全燃烧,弹式热量计内筒升高的温度平均为 ℃=3.00 ℃,1 g苯甲酸完全燃烧放出26.4 kJ热量,则该热量计绝热套内水温升高1 ℃需要的热量为 kJ=8.8 kJ。(3)用电子天平称量1.00 g CH3CH2OH(l)替换苯甲酸,测得内筒温度改变的平均值为3.30 ℃,放出的热量为3.30×8.8 kJ=29.04 kJ,可换算出1 mol C2H5OH(l)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9.04 kJ≈1 335.8 kJ,测得的数据与实际相比偏低,点燃乙醇时,引燃电阻丝工作时间比引燃苯甲酸的时间更长,测得数据偏大,a不选;乙醇未完全燃烧,会导致测得数据偏低,b选;苯甲酸实际质量大于1 g会导致测得C2H5OH(l)燃烧放出的热量偏小,c选;苯甲酸未完全燃烧会导致测得C2H5OH(l)燃烧放出的热量偏大,d不选。
【真题·体验品悟】
1.(1)-ΔH1+2ΔH2+3ΔH3+3ΔH4-ΔH5 (2)-566
(3)-285.8 (4)吸 587.02
解析:(1)由题中所给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目标热化学方程式可由①×(-1)+②×2+③×3+④×3+⑤×(-1)得到,故ΔH=-ΔH1+2ΔH2+3ΔH3+3ΔH4-ΔH5。(2)由盖斯定律可知,目标反应=第1个反应-2×第2个反应,则ΔH3=ΔH1-2ΔH2=-566 kJ·mol-1。(3)将题干及(3)中已知反应依次编号为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由①-②+③可得:H2(g)+O2(g)H2O(l) ΔH=-57.2 kJ·mol-1-(+44.0 kJ·mol-1)-184.6 kJ·mol-1=-285.8 kJ·mol-1,故H2的燃烧热ΔH=-285.8 kJ·mol-1。(4)根据盖斯定律,由第一个反应+第二个反应,可得热化学方程式SiCl4(g)+2H2(g)Si(s)+4HCl(g) ΔH=ΔH1+ΔH2=+74.22 kJ·mol-1+(+219.29 kJ·mol-1)=+293.51 kJ·mol-1,则制备56 g Si(2 mol)需要吸收的热量为293.51 kJ·mol-1×2 mol=587.02 kJ;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2.(1)ΔH1+ΔH2+ΔH3 (2)-67 (3)(6a-b-9c)
(4)ΔH1-ΔH2-ΔH3+ΔH4
解析:(1)设目标反应C(s)+CaO(s)+2H2O(g)CaCO3(s)+2H2(g)为Ⅳ,根据盖斯定律,Ⅳ=Ⅰ+Ⅱ+Ⅲ,所以ΔH=ΔH1+ΔH2+ΔH3。(2)根据盖斯定律,目标反应=第一个反应×3+第二个反应,则ΔH=3×ΔH1+ΔH2=3×(-29 kJ·mol-1)+20 kJ·mol-1=-67 kJ·mol-1。(3)由题中信息可得①CH4(g)+2O2(g)CO2(g)+2H2O(l) ΔH=a kJ·mol-1,②C6H6(l)+O2(g)6CO2(g)+3H2O(l) ΔH=b kJ·mol-1,③H2(g)+O2(g)H2O(l) ΔH=c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由6×①-②-9×③可得目标反应,故ΔH2=(6a-b-9c)kJ·mol-1。(4)由已知信息可得:Ⅰ.NaNO2(s)+NH4Cl(s)N2(g)+NaCl(s)+2H2O(l) ΔH1;Ⅱ.NaNO2(s)Na+(aq)+N(aq) ΔH2;Ⅲ.NH4Cl(s)Cl-(aq)+N(aq) ΔH3;Ⅳ.NaCl(s)Na+(aq)+Cl-(aq) ΔH4。根据盖斯定律,由Ⅰ-Ⅱ-Ⅲ+Ⅳ可得N(aq)+N(aq)N2(g)+2H2O(l),故反应a的ΔH=ΔH1-ΔH2-ΔH3+ΔH4。
5 / 9(共92张PPT)
第31讲 反应热的测定与计算
高中总复习·化学
课标要求
1. 了解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的原理及操作。
2. 掌握盖斯定律的内容及应用,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考点·全面突破
01
教考衔接 5
02
真题·体验品悟
03
课时·跟踪检测
04
考点·全面突破
锁定要点,聚焦应用
考点一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中和反应反应热及其测定
(1)中和反应反应热
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所放出的热量。
(2)测定原理
ΔH=- 比热容c=4.18 J·g-1·℃-1=
4.18×10-3 kJ·g-1·℃-1;n为生成H2O的物质的量。稀溶液的密度用1
g·mL-1进行计算。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中,应把NaOH溶液分多次倒入。
( × )
(2)用稀氨水代替稀NaOH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实验,会使中和
反应反应热测定的数值偏大。 ( × )
(3)为测定反应H+(aq)+OH-(aq) H2O(l)的ΔH,也可以选
用0.1 mol·L-1NaHSO4溶液和0.1 mol·L-1 NaOH溶液进行实验。
( √ )
×
×
√
(4)已知H+(aq)+OH-(aq) H2O(l) ΔH=-57.3 kJ·mol-
1,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ΔH=2×(-57.3)kJ·mol-1。 ( )
×
1. 已知:H+(aq)+OH-(aq) H2O(l) ΔH=-57.3 kJ·mol-
1。下列说法或表示中正确的是( )
A. 酸碱中和反应后体系的能量将增加
B. HCl(aq)+NaOH(aq) NaCl(aq)+H2O(l) ΔH=-57.3
kJ·mol-1
C. 盐酸和氨水中和反应后放热一定等于57.3 kJ
D. 1 mol H2SO4(aq)完全中和放热57.3 kJ
√
解析: A项,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后体系的能量将降低,错
误;C项,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电离吸热,且不知道盐酸和氨水的量,
无法计算反应热,错误;D项,1 mol H2SO4(aq)完全中和生成2 mol
H2O,放热57.3×2 kJ,错误。
2. (2024·鞍山模拟)手持技术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装置和测定结果如
图。假设:一次性加入NaOH溶液。已知:混合溶液的密度为1 g·cm-3,比
热容为4.18 J·g-1·℃-1。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批加入NaOH溶液,反应更充分,测量结果更准确
B. 将磁子表面的聚四氟乙烯换成铁,测量更精准
C. 本实验中测定的中和反应反应热ΔH=-55.176 kJ·mol-1
D. 若将盐酸换成同浓度、同体积的醋酸,ΔH将偏小
√
解析: A项,分批加入NaOH溶液热量损失更多,错误;B项,铁会与
盐酸反应,错误;C项,根据所给数据,本实验中生成0.02 mol水,混合
溶液的质量为(40 mL+40 mL)×1 g·cm-3=80 g,中和反应反应热是指
生成1 mol水时放出的热量,故中和反应反应热ΔH=-
=-55 176 J·mol-1=-55.176 kJ·mol-
1,正确;D项,醋酸电离时吸收热量,因为放热反应的ΔH为负值,故将
盐酸换成同浓度、同体积的醋酸,ΔH将偏大,错误。
3. 下列有关中和反应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ol硫酸与1 mol 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反应反应热
B. 在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时,使用稀醋酸代替稀盐酸,所测中和反应反应
热数值偏大
C. 在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时,用铜质搅拌器代替环形玻璃搅拌器,对测定
结果无影响
D. 在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时,分多次将NaOH溶液加入盐酸中,所测中和
反应反应热数值偏小
√
解析: 中和反应反应热是指稀的强酸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
时放出的热量,A错误;醋酸是弱酸,放出的热量更少,则数值偏小,B错
误;金属导热,用铜质搅拌器代替环形玻璃搅拌器,会导致热量散失,C
错误;分多次将NaOH溶液加入盐酸中,会导致在反应过程中部分热量散
失,故所测中和反应反应热数值偏小,D正确。
4. (2024·杭州模拟)某实验小组用50 mL 0.50 mol·L-1 NaOH溶液和50
mL 0.55 mol·L-1盐酸进行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量(装置如图所示),下列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因玻璃仪器易碎,可将玻璃搅拌器换成铜丝搅拌器
B. 为减小误差,可将盐酸分多次加入NaOH溶液中
C. 将盐酸替换为等浓度的硫酸,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D. 此实验应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
解析: A项,由于金属是热的良导体,故实验中不可将玻璃搅拌器换成
铜丝搅拌器,否则增大热量损耗,带来更大的实验误差,错误;B项,测
定中和反应反应热时,将盐酸分多次倒入装有NaOH溶液的量热计中,热
量损耗大,会增大实验误差,错误;C项,将盐酸替换为等浓度的硫酸,
虽然H+的物质的量增大,但NaOH的量不变,生成的H2O的物质的量不
变,故测量结果不变,错误。
考点二 盖斯定律 反应热的计算与比较
1. 盖斯定律
(1)内容:一个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分几步完成的,其反
应热是相同的。即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
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意义:可间接计算某些反应的反应热。
(3)应用(以碳的燃烧为例)
则ΔH1= 。
ΔH2+ΔH3
2. 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1)根据反应物的量的大小关系比较焓变的大小
①H2(g)+ O2(g) H2O(g) ΔH1
②2H2(g)+O2(g) 2H2O(g) ΔH2
反应②中H2的量更多,因此放热更多,故ΔH1 ΔH2。
>
(2)根据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比较焓变的大小
③C(s)+ O2(g) CO(g) ΔH3
④C(s)+O2(g) CO2(g) ΔH4
反应④中,C完全燃烧,放热更多,故ΔH3 ΔH4。
>
⑥S(s)+O2(g) SO2(g) ΔH6
(3)根据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比较焓变的大小
⑤S(g)+O2(g) SO2(g) ΔH5
方法一:图像法,画出上述两反应能量随反应过程的变化曲线。
由图像可知:|ΔH5|>|ΔH6|,但ΔH5<0,ΔH6<0,故
ΔH5 ΔH6。
<
由反应⑤-反应⑥可得S(g) S(s) ΔH=ΔH5-ΔH6<0,故
ΔH5 ΔH6。
(4)根据特殊反应的焓变情况比较焓变的大小
⑦2Al(s)+ O2(g) Al2O3(s) ΔH7
⑧2Fe(s)+ O2(g) Fe2O3(s) ΔH8
由反应⑦-反应⑧可得2Al(s)+Fe2O3(s) 2Fe(s)+Al2O3(s)
ΔH=ΔH7-ΔH8,已知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故ΔH<0,
ΔH7 ΔH8。
<
<
方法二:通过盖斯定律构造新的热化学方程式。
一 利用盖斯定律计算ΔH
1. (2025·八省联考晋陕青宁卷节选)1,3-丁二烯(C4H6,简称丁二烯)
是生产橡胶的一种重要原料,其制备方法不断创新。
1-丁烯(C4H8)催化脱氢法是工业生产丁二烯的方法之一。
25 ℃时,相关物质的燃烧热数据如下表:
物质 C4H8(g) C4H6(g) H2(g)
燃烧热ΔH/ (kJ·mol-1) a -2 542 -286
已知:C4H8(g) C4H6(g)+H2(g) ΔH=+110 kJ·mol-1,则a
= 。
-2 718
解析:燃烧热是在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
出的热量,由表格数据可知:
①C4H6(g)+ O2(g) 4CO2(g)+3H2O(l) ΔH1=-2 542
kJ·mol-1
②H2(g)+ O2(g) H2O(l)
ΔH2=-286 kJ·mol-1
③C4H8(g)+6O2(g) 4CO2(g)+4H2O(l) ΔH=a kJ·mol-1
由盖斯定律,③-①-②得反应C4H8(g) C4H6(g)+H2(g)
ΔH=a kJ·mol-1-ΔH1-ΔH2=+110 kJ·mol-1,则a=-2 718。
2. 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接触法制硫酸生产中的关键工序是
SO2的催化氧化:SO2(g)+ O2(g) SO3(g) ΔH=-98
kJ·mol-1。钒催化剂参与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V2O5(s)与SO2(g)
反应生成VOSO4(s)和V2O4(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V2O5(s)+2SO2
(g) 2VOSO4(s)+V2O4(s) ΔH=-351 kJ·mol-1
解析:根据题图知,V2O4(s)+2SO3(g) 2VOSO4(s) ΔH1=-
399 kJ·mol-1①,V2O4(s)+SO3(g) V2O5(s)+SO2(g) ΔH2
=-24 kJ·mol-1②。根据盖斯定律,由①-②×2得:2V2O5(s)+2SO2
(g) 2VOSO4(s)+V2O4(s) ΔH=[-399-(-
24×2)]kJ·mol-1=-351 kJ·mol-1。
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的“四步骤”
二 反应热大小比较
3. (2024·承德模拟)根据以下热化学方程式,ΔH1和ΔH2的大小比较错误
的是( )
A. H2(g)+Br2(g) 2HBr(g) ΔH1,H2(g)+Br2(l)
2HBr(g) ΔH2,则ΔH1<ΔH2
B. 2H2S(g)+3O2(g) 2SO2(g)+2H2O(l) ΔH1,2H2S(g)
+O2(g) 2S(s)+2H2O(l) ΔH2,则ΔH1>ΔH2
C. CaCO3(s) CaO(s)+CO2(g) ΔH1,CaO(s)+H2O(l)
Ca(OH)2(s) ΔH2,则ΔH1>ΔH2
D. H2(g)+Cl2(g) 2HCl(g) ΔH1,H2(g)+Br2(g)
2HBr(g) ΔH2,则ΔH1<ΔH2
√
解析: A项,已知Br2(l) Br2(g) ΔH>0,根据盖斯定律可得
ΔH=ΔH2-ΔH1>0,即ΔH1<ΔH2,正确;B项,已知2S(s)+2O2
(g) 2SO2(g)为放热反应,ΔH<0,根据盖斯定律可得ΔH=ΔH1
-ΔH2<0,即ΔH1<ΔH2,错误;C项,前者为吸热反应,ΔH1>0,后者
为放热反应,ΔH2<0,即ΔH1>ΔH2,正确;D项,非金属性:Cl>Br,
因此氯气与氢气反应放出的热量多于溴与氢气反应放出的热量,又因放热
反应的焓变为负值,放热越多焓变越小,即ΔH1<ΔH2,正确。
4. 对于反应a:C2H4(g) C2H2(g)+H2(g),反应b:2CH4(g)
C2H4(g)+2H2(g),当升高温度时平衡都向右移动。①C(s)+2H2
(g) CH4(g) ΔH1;②2C(s)+H2(g) C2H2(g) ΔH2;
③2C(s)+2H2(g) C2H4(g) ΔH3。则①②③中ΔH1、ΔH2、
ΔH3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ΔH1>ΔH2>ΔH3
B. ΔH2>ΔH3>2ΔH1
C. ΔH2>2ΔH1>ΔH3
D. ΔH3>ΔH2>ΔH1
√
解析: 对于反应a、b,升高温度平衡都向右移动,故二者均为吸热反
应,ΔHa>0、ΔHb>0。由盖斯定律知反应a=反应②-反应③,ΔHa=
ΔH2-ΔH3>0,推知ΔH2>ΔH3;反应b=反应③-2×反应①,故ΔHb=
ΔH3-2ΔH1>0,推知ΔH3>2ΔH1。
比较反应热大小的两个“注意点”
注意点1:物质的气、液、固三态的变化与反应热的关系如图。
其中ΔH3=ΔH1+ΔH2
注意点2:在比较反应热(ΔH)的大小时,应注意符号。对于放热反
应,放出的热量越多,ΔH反而越小。
教考衔接 5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与拓展
【考题】 (2023·广东高考17题节选)化学反应常伴随热效应。某些反应
(如中和反应)的热量变化,其数值Q可通过量热装置测量反应前后体系
温度变化,用公式Q=cρV总·ΔT计算获得。
(1)热量的测定:取0.500 0 mol·L-1 NaOH溶液和0.550 0 mol·L-1的盐酸
各50 mL进行反应,测得反应前后体系的温度值(℃)分别为T0、T1,则
该过程放出的热量为 J(c和ρ分别取4.18 J·g-1·℃-1和
1.0 g·mL-1,忽略水以外各物质吸收的热量,下同)。
解析: 由Q=cρV总·ΔT可得Q=4.18 J·g-1·℃-1×1.0 g·mL-1×(50
mL+50 mL)×(T1-T0)℃=418(T1-T0)J。
418(T1-T0)
(2)借鉴(1)的方法,甲同学测量放热反应Fe(s)+CuSO4(aq)
FeSO4(aq)+Cu(s)的焓变ΔH(忽略温度对焓变的影响,下同)。实
验结果见下表。
序号 反应试剂 体系温度/℃
反应前 反应后
ⅰ 0.20 mol·L-1 CuSO4溶液100 mL 1.20 g Fe粉 a b
ⅱ 0.56 gFe粉 a c
①温度:b c(填“>”“<”或“=”)。
②ΔH= (选择
表中一组数据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
>
-20.9(b-a)kJ·mol-1或-41.8(c-a)kJ·mol-1
解析: ①100 mL 0.20 mol·L-1CuSO4溶液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
为0.02 mol,1.20 g Fe粉和0.56 g Fe粉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021
mol、0.01 mol,实验ⅰ中有0.02 mol CuSO4发生反应,实验ⅱ中有
0.01 mol CuSO4发生反应,实验ⅰ放出的热量多,则b>c;②若按实验ⅰ
进行计算,ΔH=- kJ·mol-1=-20.9(b-a)
kJ·mol-1;若按实验ⅱ进行计算,ΔH=- kJ·mol-
1=-41.8(c-a)kJ·mol-1。
【教材】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 第一节 探究)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实验测量】
请按照下列步骤,用简易量热计(如图1-3)测量盐酸与NaOH溶液反
应前后的温度。
(1)反应物温度的测量。
①用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1盐酸,打开杯盖,倒入量热计的内
筒,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测量并记录盐酸的温度。用水把温度计冲洗
干净,擦干备用。
②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用温度计测量
并记录NaOH溶液的温度。用水把温度计冲洗干净,擦干备用。
(2)反应后体系温度的测量。
打开杯盖,将量筒中的NaOH溶液迅速倒入量热计的内筒,立即盖上
杯盖,插入温度计,用搅拌器匀速搅拌。密切关注温度变化,将最高温度
记为反应后体系的温度(t2)。用水把温度计冲洗干净,擦干备用。
(3)重复上述步骤(1)至步骤(2)两次。
【数据处理】
(1)取盐酸温度和NaOH溶液温度的平均值记为反应前体系的温度
(t1)。计算温度差(t2-t1)。
(2)取三次测量所得温度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3)根据温度差和比热容等计算反应热。
中和热的测定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定量实验之一,实验的关键点:一是
保证反应物充分反应;二是实验过程中要防止热量的散失。该实验原理与
实验方法可拓展到其他反应热的测量。
实验拓展——有机物燃烧热的测定{以萘[C10H8(l)]的燃烧热测定为例}。实验室测定有机化合物(固态或液态)的燃烧热常用弹式热量计
(装置结构如图所示)。实验原理:间接法测定水吸收的热量即为物质燃烧释放的热量。
常温常压下,用分析天平称取0.640 0 g萘压片并放入样品盘中,密封
后向钢弹中充入过量氧气,向热量计中注入1.21 kg H2O(l),用电火花
引发燃烧反应并立即打开搅拌器,记录实验数据,重复实验三次。
(1)钢弹采用钢制的原因:钢的导热性好,使物质燃烧产生的热量能及
时传递给水。
(2)样品压片压太紧实会造成样品燃烧不充分,实验结果不准确。
某实验小组用该装置测定萘[C10H8(l)]的燃烧热,实验步骤如下:
(3)该小组记录实验过程中温度变化为5.10 ℃,查得水的比热容为4.18
J·g-1·C-1,根据题给数据计算萘燃烧热ΔH= =
×10-3≈5 158.96 kJ·mol-1(忽略电火花引燃
时的热量及萘本身的热容误差)。
(4)若点火后没有立即打开搅拌器(实验仪器位置按图示摆放的情况
下),可能造成测得的物质的燃烧热的数值偏小。
1. (2024·信阳模拟)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Na2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热效应,进行了三次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忽略CO2溶解、逸出时的能量变化,逸出的CO2的质量也忽略不计,混合溶液的密度视为1 g·cm-3,若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 序号 0.3 mol·L-1 Na2CO3溶液 0.55 mol·L-1稀盐酸 反应后
最高温
度/℃
体积
/mL 反应前温度/℃ 体积/mL 反应前温
度/℃
1 50 19.1 60 19.1 19.8
2 50 19.1 60 19.3 19.9
3 50 19.2 60 19.2 21.7
A. 用铜质的搅拌器会使所测ΔH偏大
B. 分批加入盐酸会使所测ΔH偏大
C. 温度计测量Na2CO3溶液的温度后可直接测盐酸温度
D. Na2CO3(aq)+2HCl(aq) 2NaCl(aq)+H2O(l)+CO2(g)
ΔH=-21.46 kJ·mol-1
√
解析: 金属铜散热快,用铜质的搅拌器会使所测放出的热量偏小,ΔH
偏大,A正确;要确保热量不散失,应一次性迅速加入盐酸,分批加入盐
酸会导致所测得的最高温度比较低,那么放出的热量就少,ΔH为负值,
则放出热量越少,ΔH越大,B正确;测量Na2CO3溶液的温度后若直接测
盐酸温度,Na2CO3和盐酸反应放热会导致所测盐酸温度偏高,实验误差
大,C错误;3次实验温度差分别为0.7 ℃、0.7 ℃、2.5 ℃,第三次数据
误差大,舍去,取平均温度差为0.7 ℃,从题给数据知,盐酸略过量,生
成0.015 mol的CO2,则放出热量Q=cmΔt=4.18 J·g-1·℃-1×110 g×0.7
℃=321.86 J, 则得Na2CO3(aq)+2HCl(aq) 2NaCl(aq)+H2O
(l)+CO2(g) ΔH=- ≈-21.46 kJ·mol-1,D正确。
2. 乙醇(C2H5OH)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乙醛、乙烯等。
某同学用弹式热量计(结构如图所示)按以下实验步骤来测量C2H5OH
a.用电子天平称量1 400.00 g纯水,倒入内筒中;
b.用电子天平称量1.00 g苯甲酸,置于氧弹内的坩埚上,与引燃电阻丝保
持微小距离;
c.将试样装入氧弹内,用氧气排空气再注满高纯氧气;
d.打开搅拌器开关,读取纯水温度,当温度不再改变时,记为初始温度;
e.当纯水温度保持不变时,打开引燃电极,读取并记录内筒最高水温;
f.重复实验4次,所得数据如表:
(l)的燃烧热。
实验序号 初始温度/℃ 最高水温/℃
① 25.00 28.01
② 24.50 27.49
③ 25.55 28.55
④ 24.00 28.42
g.用电子天平称量1.00 g CH3CH2OH(l)替换苯甲酸,重复上述实验,测
得内筒温度改变的平均值为3.30 ℃。
已知:①1 g苯甲酸完全燃烧放出26.4 kJ热量;
②查阅资料得知常温常压时,C2H5OH(l)的燃烧热ΔH=-1 366.8
kJ·mol-1。
(1)搅拌器适宜的材质为 (填字母);氧弹的材质为不锈钢,原
因是 (答一点即可);氧弹内注满过量高纯氧气的目
的是 。
A. 铜 B. 银
C. 陶瓷 D. 玻璃纤维
CD
热传导的速率快
确保可燃物完全燃烧
解析:用弹式热量计来测量C2H5OH(l)的燃烧热,先用1.00 g苯甲酸燃烧实验来测定绝热套内水温升高1 ℃需要的热量,然后将1.00 g苯甲酸换成1.00 g CH3CH2OH(l),测量水上升的温度,根据公式测出放出的热量。(1)搅拌器适宜的材质为导热性能差的陶瓷和玻璃纤维;氧弹的材质为不锈钢,原因是不锈钢热传导的速率快;氧弹内注满过量高纯氧气的目的是确保可燃物完全燃烧。
(2)苯甲酸完全燃烧,弹式热量计内筒升高的温度平均为 ℃,
该热量计绝热套内水温升高1 ℃需要的热量为 kJ。
解析: 实验①温差为(28.01-25.00)℃=3.01 ℃,实验②温差为(27.49-24.50)℃=2.99 ℃,实验③温差为(28.55-25.55)℃=3.00 ℃,实验④温差为(28.42-24.00)℃=4.42 ℃,实验④数据误差较大应该舍去,苯甲酸完全燃烧,弹式热量计内筒升高的温度平均为 ℃=3.00 ℃,1 g苯甲酸完全燃烧放出26.4 kJ热量,则该热量计绝热套内水温升高1 ℃需要的热量为 kJ=8.8 kJ。
3.00
8.8
(3)通过以上实验可换算出1 mol C2H5OH(l)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精确至0.1)kJ,测得的数据与实际的有偏差的可能原因
是 (填字母)。
a.点燃乙醇时,引燃电阻丝工作时间比引燃苯甲酸的时间更长
b.乙醇未完全燃烧
c.苯甲酸实际质量大于1 g
d.苯甲酸未完全燃烧
1 335.8
bc
解析: 用电子天平称量1.00 g CH3CH2OH(l)替换苯甲酸,测得内筒温度改变的平均值为3.30 ℃,放出的热量为3.30×8.8 kJ=29.04 kJ,可换算出1 mol C2H5OH(l)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29.04 kJ≈1 335.8 kJ,测得的数据与实际相比偏低,点燃乙醇时,引燃电阻丝工作时间比引燃苯甲酸的时间更长,测得数据偏大,a不选;乙醇未完全燃烧,会导致测得数据偏低,b选;苯甲酸实际质量大于1 g会导致测得C2H5OH(l)燃烧放出的热量偏小,c选;苯甲酸未完全燃烧会导致测得C2H5OH(l)燃烧放出的热量偏大,d不选。
真题·体验品悟
感悟高考,明确方向
1. (1)(2024·上海高考19题)已知反应Al2Br6(l) 2Al(g)+6Br
(g) ΔH
①Al2Br6(s) Al2Br6(l) ΔH1
②Al(s) Al(g) ΔH2
③Br2(l) Br2(g) ΔH3
④Br2(g) 2Br(g) ΔH4
⑤2Al(s)+3Br2(l) Al2Br6(s) ΔH5
则ΔH= 。
-ΔH1+2ΔH2+3ΔH3+3ΔH4-ΔH5
解析: 由题中所给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目标热化
学方程式可由①×(-1)+②×2+③×3+④×3+⑤×(-1)得到,
故ΔH=-ΔH1+2ΔH2+3ΔH3+3ΔH4-ΔH5。
(2)(2024·安徽高考17题)C2H6氧化脱氢反应:
2C2H6(g)+O2(g) 2C2H4(g)+2H2O(g)
ΔH1=-209.8 kJ·mol-1
C2H6(g)+CO2(g) C2H4(g)+H2O(g)+CO(g) ΔH2=+
178.1 kJ·mol-1
计算:2CO(g)+O2(g) 2CO2(g) ΔH3= kJ·mol-1。
解析: 由盖斯定律可知,目标反应=第1个反应-2×第2个反应,则
ΔH3=ΔH1-2ΔH2=-566 kJ·mol-1。
-566
(3)(2024·吉林高考18题)为实现氯资源循环利用,工业上采用RuO2催
化氧化法处理HCl废气:
2HCl(g)+ O2(g) Cl2(g)+H2O(g) ΔH1=-57.2 kJ·mol-1
ΔS K
结合以下信息,可知H2的燃烧热ΔH= kJ·mol-1。
H2O(l) H2O(g)
ΔH2=+44.0 kJ·mol-1
H2(g)+Cl2(g) 2HCl(g)
ΔH3=-184.6 kJ·mol-1
-285.8
解析: 将题干及(3)中已知反应依次编号为①②③,根据盖斯定
律,由①-②+③可得:H2(g)+ O2(g) H2O(l) ΔH=-
57.2 kJ·mol-1-(+44.0 kJ·mol-1)-184.6 kJ·mol-1=-285.8 kJ·mol-
1,故H2的燃烧热ΔH=-285.8 kJ·mol-1。
(4)(2024·甘肃高考17题)SiHCl3是制备半导体材料硅的重要原料,可
由不同途径制备。
由SiCl4制备SiHCl3:SiCl4(g)+H2(g) SiHCl3(g)+HCl(g)
ΔH1=+74.22 kJ·mol-1 (298 K)
已知SiHCl3(g)+H2(g) Si(s)+3HCl(g) ΔH2=+219.29
kJ·mol-1 (298 K)
298 K时,由SiCl4(g)+2H2(g) Si(s)+4HCl(g)制备56 g
硅 (填“吸”或“放”)热 kJ。
吸
587.02
解析: 根据盖斯定律,由第一个反应+第二个反应,可得热化学方
程式SiCl4(g)+2H2(g) Si(s)+4HCl(g) ΔH=ΔH1+ΔH2=
+74.22 kJ·mol-1+(+219.29 kJ·mol-1)=+293.51 kJ·mol-1,则制备56
g Si(2 mol)需要吸收的热量为293.51 kJ·mol-1×2 mol=587.02 kJ;该反
应为吸热反应。
2. (1)(2024·山东高考20题节选)水煤气是H2的主要来源,研究CaO对
C-H2O体系制H2的影响,涉及主要反应如下:
C(s)+H2O(g) CO(g)+H2(g)(Ⅰ) ΔH1>0
CO(g)+H2O(g) CO2(g)+H2(g)(Ⅱ) ΔH2<0
CaO(s)+CO2(g) CaCO3(s)(Ⅲ) ΔH3<0
C(s)+CaO(s)+2H2O(g) CaCO3(s)+2H2(g)的焓变ΔH
= (用代数式表示)。
解析: 设目标反应C(s)+CaO(s)+2H2O(g) CaCO3(s)+
2H2(g)为Ⅳ,根据盖斯定律,Ⅳ=Ⅰ+Ⅱ+Ⅲ,所以ΔH=ΔH1+ΔH2+
ΔH3。
ΔH1+ΔH2+ΔH3
(2)(2024·全国甲卷28题节选)已知如下热化学方程式:
CH4(g)+Br2(g) CH3Br(g)+HBr(g)
ΔH1=-29 kJ·mol-1
3CH3Br(g) C3H6(g)+3HBr(g) ΔH2=+20 kJ·mol-1
计算反应3CH4(g)+3Br2(g) C3H6(g)+6HBr(g)的ΔH=
kJ·mol-1。
解析: 根据盖斯定律,目标反应=第一个反应×3+第二个反
应,则ΔH=3×ΔH1+ΔH2=3×(-29 kJ·mol-1)+20 kJ·mol-1=-
67 kJ·mol-1。
-
67
(3)(2024·贵州高考17题节选)已知25 ℃时有关物质的燃烧热数据如
表,则反应6CH4(g) C6H6(l)+9H2(g)的ΔH2=
kJ·mol-1(用含a、b、c的代数式表示)。
物质 CH4(g) C6H6(l) H2(g)
ΔH/(kJ·mol-1) a b c
(6a-b-
9c)
解析: 由题中信息可得①CH4(g)+2O2(g) CO2(g)+
2H2O(l) ΔH=a kJ·mol-1,②C6H6(l)+ O2(g) 6CO2(g)
+3H2O(l) ΔH=b kJ·mol-1,③H2(g)+ O2(g) H2O(l)
ΔH=c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由6×①-②-9×③可得目标反应,故
ΔH2=(6a-b-9c)kJ·mol-1。
(4)(2024·广东高考19题节选)酸催化下NaNO2与NH4Cl混合溶液的反
应(反应a),可用于石油开采中油路解堵。
反应a:N (aq)+N (aq) N2(g)+2H2O(l)
则反应a的ΔH= 。
解析: 由已知信息可得:Ⅰ.NaNO2(s)+NH4Cl(s) N2(g)
+NaCl(s)+2H2O(l) ΔH1;Ⅱ.NaNO2(s) Na+(aq)+N
(aq) ΔH2;Ⅲ.NH4Cl(s) Cl-(aq)+N (aq) ΔH3;
Ⅳ.NaCl(s) Na+(aq)+Cl-(aq) ΔH4。根据盖斯定律,由Ⅰ-Ⅱ
-Ⅲ+Ⅳ可得N (aq)+N (aq) N2(g)+2H2O(l),故反
应a的ΔH=ΔH1-ΔH2-ΔH3+ΔH4。
ΔH1-ΔH2-ΔH3+ΔH4
课时·跟踪检测
培优集训,提升素养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A. 由实验可知,(a)、(b)、(c)所涉及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 将实验(a)中的铝片更换为等质量的铝粉后释放出的热量有所增加
C. 实验(c)中将玻璃搅拌器改为铁质搅拌器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D. 若用NaOH固体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则测定结果数值偏高
√
解析: A项,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错误;B
项,铝片更换为等质量的铝粉,没有改变反应物的本质,放出的热量不
变,错误;C项,铁质搅拌器导热性好,热量损失较大,错误;D项,
NaOH固体溶于水时放热,使测定结果数值偏高,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2. (2024·邢台模拟)已知NaOH(aq)+HCl(aq) NaCl(aq)+
H2O(l) ΔH=-57.3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2SO4和B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 kJ·mol-1
B. 98%的浓硫酸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时,反应热ΔH<-
57.3 kJ·mol-1
C. 含4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57.3 kJ的热量
D.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中,为了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需采用环
形金属搅拌器搅拌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A项,中和反应反应热为稀的强酸溶液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生成
1 mol液态水时的ΔH,且H2SO4和Ba(OH)2反应还生成硫酸钡沉淀,放
出更多热量,错误;C项,醋酸是弱电解质,电离吸热,则含40.0 g NaOH
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错误;D项,金属
搅拌器会使热量散失较多,误差大,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中应用环
形玻璃搅拌器,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3. 已知:①C(s)+ O2(g) CO(g) ΔH1;
②C(s)+O2(g) CO2(g) ΔH2 ;
③2H2(g)+O2(g) 2H2O(g) ΔH3;
④2H2(g)+O2(g) 2H2O(l) ΔH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ΔH4>ΔH3
B. ΔH1<ΔH2
C. 2CO(g)+O2(g) 2CO2(g) ΔH=2(ΔH2-ΔH1)
D. ΔH4代表H2的燃烧热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A项,一定量的氢气生成等量液态水放出热量比生成等量气态水
多,即ΔH4<ΔH3,错误;B项,等物质的量的C(s)生成CO时放出的热
量比生成CO2时少,即ΔH1>ΔH2,错误;C项,根据盖斯定律,选项中的
方程式可由(反应②-反应①)×2得到,ΔH=2(ΔH2-ΔH1),正确;
D项,表示氢气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氢气前系数为1,表示1 mol
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4. (2024·大庆模拟)PCl3和PCl5都是重要的化工产品。磷与氯气反应有如图转化关系。
已知:在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1)、反应(2),反应体系的温
度均升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ΔH3=ΔH1-ΔH2
B. 4PCl3(g)+4Cl2(g) 4PCl5(s) ΔH;ΔH>ΔH2
C. ΔH1、ΔH2、ΔH3中,ΔH3最大
D. PCl3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结构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A项,根据盖斯定律可知,ΔH3=ΔH1+ΔH2,错误;B项,液
态PCl3汽化时吸收热量,故ΔH<ΔH2,错误;C项,由已知信息可知反应
(1)和反应(2)均是放热反应,故反应(3)也是放热反应,结合盖斯
定律,ΔH3最小,错误;D项,PCl3的电子式为︰ ︰ ︰ ︰,
PCl3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结构,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5. (2024·武汉模拟)NO参与O3分解的反应机理与总反应如下:
第一步:O3(g)+NO(g) O2(g)+NO2(g) Δ
第二步:NO2(g) NO(g)+O(g) ΔH2
第三步:O(g)+O3(g) 2O2(g) ΔH3
总反应:2O3(g) 3O2(g) ΔH4
反应过程中能量与反应历程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NO在O3分解反应中的作用是催化剂 B. ΔH1>0,ΔH2>0
C. ΔH2=ΔH3-ΔH1 D. ΔH3=ΔH4-ΔH2-ΔH1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A项,NO先参与反应后生成,作该反应的催化剂,正确;B
项,由题图可知第一、二步均为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反
应,根据Δ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故ΔH1>0,ΔH2>0,
正确;C项,由反应第三步-第一步可得NO2(g)+O(g) NO
(g)+O2(g),得不到第二步反应,即ΔH3-ΔH1≠ΔH2,错误;D
项,根据盖斯定律,第三步=总反应-第二步-第一步,ΔH3=ΔH4-
ΔH2-ΔH1,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6. (2024·房山模拟)依据图示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u(s)与O2(g)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 Cu2O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与Cu+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d10有关
C. 2Cu(s)+ O2(g) Cu2O(s) ΔH=ΔH1+ΔH2
D. 化学反应的ΔH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A项,根据题图分析可知,Cu(s)与O2(g)的反应是放热反
应,正确;B项,Cu+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d10,属于全充满稳定结构,Cu2O
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正确;C项,2Cu(s)+O2(g) 2CuO(s)
ΔH1=-315 kJ·mol-1,Cu2O(s)+ O2(g) 2CuO(s) ΔH2=-
146 kJ·mol-1,则2Cu(s)+ O2(g) Cu2O(s) ΔH=ΔH1-
ΔH2,错误;D项,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化学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体系的
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7. (2024·荆州模拟)为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
及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小龙同学按图甲连接好实验装置,往盛有一种溶
液的烧杯中滴入另一种初温相同的溶液,同时用玻璃棒搅拌。图乙是数据
采集器和计算机实时显示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胶头滴管中的试剂是稀盐酸
B. 60秒时烧杯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C.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热量
D. 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温度升到最高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导致温度升高,根据题图分析可知,随
着溶液的滴加,溶液的pH减小,则该pH曲线表示向碱溶液中加入酸,则胶
头滴管中的试剂为稀盐酸,A正确;根据题图可知,60 s左右,溶液pH<
7,则盐酸过量,溶液中溶质成分为NaCl、HCl,B错误;随着反应进行,
温度升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正确;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完全放热,
溶液温度升到最高,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8. 已知:CO2(g)+3H2(g) CH3OH(g)+H2O(g) ΔH1=-50
kJ·mol-1;CO(g)+2H2(g) CH3OH(g) ΔH2=-91 kJ·mol-1。
化学键 C O H—H H—O
键能/(kJ·mol-1) 803 436 463
则CO(g) C(g)+O(g)的ΔH为( )
A. 1 075 kJ·mol-1 B. 1 157 kJ·mol-1
C. 735 kJ·mol-1 D. 817 kJ·mol-1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对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和②,根据盖斯定律,可
得①-②的反应为CO2(g)+H2(g) CO(g)+H2O(g)
ΔH=+41 kJ·mol-1;又根据反应CO2(g)+H2(g) CO(g)
+H2O(g)的Δ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即+41
kJ·mol-1=2×803 kJ·mol-1+436 kJ·mol-1-2×463 kJ·mol-1 -CO
的键能,解得CO的键能为1 075 kJ·mol-1,则CO(g) C(g)+
O(g)的ΔH为1 075 kJ·mol-1。
1
2
3
4
5
6
7
8
9
10
9. (2024·成都模拟)在标准压强101 kPa、298 K下,由最稳定的单质生成
1 mol物质B的反应焓变,叫做物质B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用符号Δf (kJ·mol-1)表示。部分物质的Δf 如图所示,
A. 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热稳定性:N2H4(l)>NH3(g)
B. O2(g)+2H2(g) 2H2O(l) ΔH>-483.6 kJ·mol-1
C. 2 mol NO(g)的键能小于1 mol N2(g)与1 mol O2(g)的键能之和
D. 表示N2H4(l)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l)+O2(g) N2
(g)+2H2O(g) ΔH=-534.2 kJ·mol-1
已知:H2(g)、N2(g)、O2(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0。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A项,NH3(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45.9 kJ·mol-1,N2H4
(l)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50.6 kJ·mol-1,N2和H2反应生成NH3放热,而生
成N2H4吸热,则NH3的能量比N2H4低,热稳定性:N2H4(l)<NH3
(g),错误;B项,由图中信息知:O2(g)+2H2(g) 2H2O(g)
ΔH=-483.6 kJ·mol-1,因为H2O(l)的能量低于H2O(g),所以O2
(g)+2H2(g) 2H2O(l) ΔH<-483.6 kJ·mol-1,错误;C项,
NO(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91.3 kJ·mol-1,则N2(g)+O2(g)
2NO(g)
1
2
3
4
5
6
7
8
9
10
ΔH=+182.6 kJ·mol-1,由Δ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则2
mol NO(g)的键能小于1 mol N2(g)与1 mol O2(g)的键能之和,正确;
D项,表示N2H4(l)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l)+O2(g)
N2(g)+2H2O(l) ΔH,N2H4(l)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50.6 kJ·mol-1,
H2O(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241.8 kJ·mol-1,可以求出N2H4(l)+O2
(g) N2(g)+2H2O(g) ΔH=-534.2 kJ·mol-1,因为H2O(l)
的能量低于H2O(g),故表示N2H4(l)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N2H4(l)
+O2(g) N2(g)+2H2O(l) ΔH<-534.2 kJ·mol-1,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1小题)
10. 肼(N2H4)是一种良好的火箭推进剂,其与适当的氧化剂(如过氧化
氢、氧气等)配合,可组成比冲最高的可贮存液体推进剂。
1
2
3
4
5
6
7
8
9
10
(1)液态肼和液态过氧化氢混合反应时,即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
放出大量热。若每生成1 mol N2,放出642 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
程式为
,消耗16 g液态肼放出的热量为 。
N2H4(l)+2H2O2(l) N2(g)+4H2O(g) ΔH=-642
kJ·mol-1
321 kJ
1
2
3
4
5
6
7
8
9
10
(2)已知:N2H4(g)+O2(g) N2(g)+2H2O(g)
ΔH=-544 kJ·mol-1,键能数据如表:
化学键 N—N N—H O O O—H
键能/ (kJ·mol-1) 193 391 497 463
则氮氮三键的键能为 。若H2O(l) H2O(g) ΔH
=+44 kJ·mol-1,则N2H4(g)的燃烧热为 。
(3)已知:N2(g)+2O2(g) 2NO2(g) ΔH=+68 kJ·mol-1,
则N2H4(g)和NO2(g)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946 kJ·mol-1
632 kJ·mol-1
N2H4
(g)+NO2(g) N2(g)+2H2O(g) ΔH=-578 kJ·mol-1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设氮氮三键的键能为x,则:193 kJ·mol-1+4×391 kJ·mol-1
+497 kJ·mol-1-x-4×463 kJ·mol-1=-544 kJ·mol-1,解得x=946
kJ·mol-1。N2H4(g)+O2(g) N2(g)+2H2O(g) ΔH=-544
kJ·mol-1 ①,H2O(l) H2O(g) ΔH=+44 kJ·mol-1 ②,根据
盖斯定律,①-②×2可得:N2H4(g)+O2(g) N2(g)+2H2O
(l) ΔH=-632 kJ·mol-1,即N2H4(g)的燃烧热为632 kJ·mol-1。
1
2
3
4
5
6
7
8
9
10
(3)已知:N2(g)+2O2(g) 2NO2(g) ΔH=+68 kJ·mol-1,
则N2H4(g)和NO2(g)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N2H4
(g)+NO2(g) N2(g)+2H2O(g) ΔH=-578 kJ·mol-1
解析:N2(g)+2O2(g) 2NO2(g) ΔH=+68 kJ·mol-1 ③,根
据盖斯定律,①- ×③可得:N2H4(g)+NO2(g) N2(g)+
2H2O(g) ΔH=-578 kJ·mol-1。
1
2
3
4
5
6
7
8
9
10
THANKS
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