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讲 化学平衡状态与化学平衡常数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一定条件下,某容器内充入N2和H2合成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反应到达t1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停止
D.反应在t1之后,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2.一定温度下,向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SO2和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 ΔH=-196.6 kJ·mol-1。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B.达到平衡状态时,SO2和O2的浓度都为0
C.若起始时加入2 mol SO2和1 mol O2,则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196.6 kJ
D.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2 min时生成a mol SO3,则4 min时生成2a mol SO3
3.下列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常数随之增大
B.两种物质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不同,平衡常数不变
C.温度一定时,对于给定的化学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D.Q<K,v正<v逆
4.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2NO2(g)+NaCl(s)NaNO3(s)+ClNO(g) K1 ΔH1<0;
2NO(g)+Cl2(g)2ClNO(g) K2 ΔH2<0。
则反应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的平衡常数是( )
A. B.2K1-K2
C. D.-K2
5.对于反应C(s)+H2O(g)CO(g)+H2(g) ΔH>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B.增大体系压强,平衡常数K减小
C.升高体系温度,平衡常数K增大
D.增加C(s)的量,平衡常数减小
6.1 000 K时,反应Ni(s)+H2O(g)NiO(s)+H2(g)的平衡常数K=0.005 9。当水蒸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B.该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反应正向进行
C.该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反应逆向进行
D.无法确定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7.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SiF4(g)+2H2O(g)SiO2(s)+4HF(g),下列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①v正(H2O)=4v逆(HF) ②SiF4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③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④4 mol H—O断裂的同时,有2 mol H—F断裂 ⑤混合气体的体积不再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⑤ D.③④⑤
8.(2025·福州第一次质检)25 ℃时,Cl2+H22HCl K1=2.57×1033,Br2+H22HBr K2=1.91×1019,Cl2+2HBr2HCl+Br2 K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HBr的电子式为H∶Br
B.增加氯气浓度,可使K3增大
C.反应平衡常数关系为K3=K1·K2
D.相同条件下,Cl2与H2反应进行程度较Br2与H2的大
9.反应:Fe(s)+CO2(g)FeO(s)+CO(g),700 ℃时,K=1.47;900 ℃时,K=2.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C.700 ℃时通入CO2,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K增大
D.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10.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t/℃ 700 800 830 1 000 1 200
K 1.67 1.11 1.00 0.60 0.38
某温度下,若平衡时浓度符合关系式=,则此时的温度为( )
A.800 ℃ B.830 ℃
C.1 000 ℃ D.1 200 ℃
11.O3也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具有高效、洁净、方便、经济等优点。O3可溶于水,在水中易分解,产生的[O]为游离氧原子,有很强的杀菌消毒能力。常温常压下发生反应如下:反应①O3O2+[O] ΔH>0,平衡常数为K1;
反应②[O]+O32O2 ΔH<0,平衡常数为K2;
总反应:2O33O2 ΔH<0,平衡常数为K。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K增大
B.K=K1+K2
C.适当升温可提高消毒效率
D.压强增大,K2减小
12.(2024·张家界模拟)常压条件下,羰基化法精炼镍的原理为Ni(s)+4CO(g)Ni(CO)4(g) ΔH<0。
第一阶段:将粗镍与CO反应转化成气态Ni(CO)4;
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反应后的气体分离出来,加热至230 ℃制得高纯镍。
已知:①230 ℃时,K=2×10-5;②Ni(CO)4的沸点为42.2 ℃;③固体杂质不参与反应。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第一阶段,在30 ℃和50 ℃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50 ℃
B.第二阶段,由于反应有可逆性,Ni(CO)4分解率较小
C.增加c(CO),平衡向正向移动,但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
D.该反应达到平衡时,4v生成[Ni(CO)4]=v生成(CO)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
13.(2024·连云港模拟)在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表所示:
T/℃ 700 800 830 1 000 1 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2)该反应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该温度下加入1 mol CO2(g)和1 mol H2(g),充分反应,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 。
14.(2024·邵阳模拟)2 L密闭容器内,800 ℃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 0 1 2 3 4
n(NO)/mol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已知K300 ℃>K350 ℃,则该反应是 热反应。
(2)用O2表示从0~2 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4)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措施是(写一种即可) 。
(5)将NO、O2混合充入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下列变化趋势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6)800 ℃时,平衡常数K=9.0,发生反应:N2(g)+O2(g)2NO(g),某时刻测得容器内N2、O2、NO的浓度分别为0.20 mol·L-1、0.20 mol·L-1和0.40 mol·L-1,此时反应v正(N2) (填“>”“<”或“=”)v逆(N2)。
第37讲 化学平衡状态与化学平衡常数
1.C 开始反应时,反应物的浓度最大,正反应速率最大,生成物的浓度为零,逆反应速率为零,A正确;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降低,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增大,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B正确;反应到达t1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但都不为零,反应没有停止,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错误,D正确。
2.A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SO2和O2的浓度不等于0,B错误;因为是可逆反应,所以消耗的SO2的物质的量小于2 mol,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放出的热量小于196.6 kJ,C错误;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2~4 min SO3的物质的量不变,为a mol,D错误。
3.C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常数不变,A错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不同,相应物质的系数发生变化,平衡常数一定改变,B错误;正、逆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正好相反,所以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C正确;当Q<K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所以v正>v逆,D错误。
4.A 2NO2(g)+NaCl(s)NaNO3(s)+ClNO(g) K1=;2NO(g)+Cl2(g)2ClNO(g) K2=;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 K==··=。
5.C 反应中碳是固体,其浓度为常数,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A错误;平衡常数K与反应的温度有关,与压强无关,B错误;升高体系温度,该反应ΔH>0,K增大,C正确;一定温度下,平衡常数的大小与相关物质量的改变没有关系,D错误。
6.C 当水蒸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时,Q==1>K,则该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反应逆向进行,C正确。
7.B ①v正(H2O)=4v逆(HF),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错误;②SiF4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③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变化,则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④4 mol H—O断裂的同时,有2 mol H—F断裂,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错误;⑤容器容积不变,混合气体的体积为定值,故混合气体的体积不再变化,无法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错误。
8.D HBr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H︰︰,A错误;平衡常数K3只受温度影响,增加Cl2浓度,K3不变,B错误;由方程式可知K1=、K2=、K3=,则K3=,C错误;K1=2.57×1033>K2=1.91×1019,平衡常数可以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则相同条件下,Cl2与H2反应进行程度较Br2与H2的大,D正确。
9.D 由700 ℃时,K=1.47,900 ℃时,K=2.15,可知温度升高K增大,则该反应正向为吸热反应,A错误;由反应方程式可得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B错误;K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K不变,因此通入二氧化碳气体,K不变,C错误;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随反应的正向进行,混合气体中CO2的含量减少,CO的含量增加,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正确。
10.C 由平衡常数表达式可推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由平衡时浓度的关系式=可知,反应的平衡常数K===0.60,由表格数据可知,反应温度为1 000 ℃。
11.C 由总反应:2O33O2 ΔH<0可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A项错误;K==·=K1·K2,B项错误;适当升温,反应①的平衡正向移动,生成[O],反应②的平衡逆向移动,[O]的量增多,则可提高消毒效率,C项正确;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D项错误。
12.B 第一阶段粗镍与CO反应生成气态Ni(CO)4,反应温度应该大于Ni(CO)4的沸点42.2 ℃,生成气态Ni(CO)4分离出来,第二阶段将气态Ni(CO)4加热230 ℃得到高纯镍。Ni(CO)4的沸点为42.2 ℃,应大于沸点,便于分离出Ni(CO)4,第一阶段应选择高于42.2 ℃的反应温度,在30 ℃和50 ℃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50 ℃,A正确;第二阶段,在23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10-5,则其逆反应化学平衡常数很大,所以Ni(CO)4几乎完全分解,B错误;增大CO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由于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C正确;反应的速率之比等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平衡时有4v生成[Ni(CO)4]=v生成(CO),D正确。
13.(1) (2)吸热 (3)830 50%
解析:(1)由化学方程式知,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2)从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化学平衡常数越大,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3)某温度下,各物质的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K==1.0,因此该温度为830 ℃;该温度下加入1 mol CO2(g)和1 mol H2(g),充分反应,达到平衡时消耗二氧化碳x mol,列三段式:
K===1.0,解得x=0.5,CO2的转化率为×100%=50%。
14.(1) 放 (2)0.001 5 mol·L-1·s-1 (3)BC (4)增大压强(或增大反应物浓度) (5)ABC (6)>
解析:(1)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其平衡常数K=,K300 ℃>K350 ℃,即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正反应为放热反应。(2)0~2 s内Δn(NO)=0.020 mol-0.008 mol=0.012 mol,根据方程式可知相同时段内Δn(O2)=0.006 mol,容器容积为2 L,所以v(O2)==0.001 5 mol·L-1·s-1。(3)A项,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未指明是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不符合题意;B项,该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不相等,容器恒容,所以未平衡时压强会变,当压强不变时说明反应平衡,符合题意;C项,v逆(NO)=2v正(O2),说明v逆(NO)=v正(NO),反应达到平衡,符合题意;D项,容器恒容则气体总体积不变,气体总质量不变,所以不论是否平衡,密度都不变,不符合题意。(4)该反应为气体系数之和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同时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反应物浓度也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同时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5)A项,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错误;B项,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时c(NO)不变,错误;C项,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O转化率减小,错误。(6)某时刻测得容器内N2、O2、NO的浓度分别为0.20 mol·L-1、0.20 mol·L-1和0.40 mol·L-1,此时Q==4.0<K=9.0,则反应正向进行, v正(N2)>v逆(N2)。
4 / 4第37讲 化学平衡状态与化学平衡常数
课标要求
1.了解可逆反应的含义,知道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化学平衡。
2.认识化学平衡常数是表征反应限度的物理量,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考点一 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1)概念
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 进行,同时又能向 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征
双向性 可逆反应分为方向相反的两个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
双同性 正、逆反应是在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
共存性 反应物的转化率 100%,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
2.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
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均保持不变,我们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建立
(3)特征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H2+O22H2O为可逆反应。( )
(2)在工业生产条件下,氢气与氮气充分发生反应,氮气的转化率约为15%,故此反应是可逆反应。( )
(3)少量氯气通入大量水中,所得溶液呈浅黄绿色,且具有酸性和漂白性,故氯气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
(4)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相等。( )
(5)可逆反应平衡时,生成物不再变化,反应停止。( )
(6)反应N2(g)+3H2(g)2NH3(g)达到平衡时,c(N2)∶c(H2)∶c(NH3)=1∶3∶2。( )
(7)N2O4(g)2NO2(g)达到平衡时,v正(N2O4)一定等于v逆(NO2)。( )
一 可逆反应的特征
1.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已知:反应开始时,c(SO2)=0.4 mol·L-1,c(O2)=0.1 mol·L-1,c(SO3)=0.3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各物质的浓度关系可能存在的是( )
A.c(SO3)=0.5 mol·L-1
B.c(O2)=0.25 mol·L-1
C.c(SO2)+c(SO3)=0.6 mol·L-1
D.c(SO2)+c(SO3)+c(O2)=0.75 mol·L-1
二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2.在1 L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N2O5,发生反应:
反应1:N2O5(g)N2O4(g)+O2(g) ΔH=+28.4 kJ·mol-1
反应2:N2O4(g)2NO2(g) ΔH=-56.9 kJ·mol-1
现有下列情况: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②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③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④保持不变;
⑤O2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⑥v正(N2O4)∶v逆(NO2)=1∶2。
能表明反应2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
C.①③⑤⑥ D.②③④⑤
3.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⑤混合气体的颜色,⑥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⑦某种气体的百分含量。
(1)能说明I2(g)+H2(g)2HI(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序号,下同)。
(2)能说明NH2COONH4(s)2NH3(g)+CO2(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两种方法
(1)动态标志:v正=v逆≠0
①同种物质:同一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
②不同物质:必须标明是“异向”的反应速率关系。如aA(g)+bB(g)cC(g)+dD(g),=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静态标志:“变量”不变
在未达到平衡时不断变化、在达到平衡时不再发生变化的各种物理量(如各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百分含量、压强、密度或颜色等),如果不再发生变化,即达到平衡状态。
可简单总结为“正逆相等,变量不变”。
考点二 化学平衡常数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即化学平衡常数,用符号 表示。
2.表达式
(1)一般表达式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nB(g)pC(g)+qD(g),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固体或液体纯物质的浓度视为常数,通常不列入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2)实例
例如,①C(s)+H2O(g)CO(g)+H2(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②Fe3+(aq)+3H2O(l)Fe(OH)3(s)+3H+(aq)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3.影响因素
通常情况下,K只受温度的影响,与物质的浓度、压强的大小无关,温度不变,K值 。
4.应用
(1)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K <10-5 10-5~105 >105
反应程度 很难进行 反应可逆 反应接近完全
(2)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对于可逆反应:mA(g)+nB(g)pC(g)+qD(g),在任意时刻的称为浓度商,常用Q表示。
Q<K,反应向 反应方向进行;
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K,反应向 反应方向进行。
(3)判断可逆反应的热效应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
(2)对某一可逆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一定变大。( )
(3)可逆反应的正反应K正与逆反应K逆一定相等。( )
(4)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能体现反应进行的程度。( )
(5)2SO2(g)+O2(g)2SO3(g)与SO2(g)+O2(g)SO3(g)的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相同。( )
一 化学平衡常数与化学方程式之间的关系
1.某温度时,N2+3H22NH3的平衡常数K=a,则此温度下,NH3H2+N2的平衡常数为( )
A. B. C.a D.a-2
2.找出下列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并填写下表。
化学方程式 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间的关系
①C(s)+H2O(g)CO(g)+H2(g) K1 K2=
②CO(g)+H2(g)C(s)+H2O(g) K2
③CO(g)+2H2(g)CH3OH(g) K3 K3=
④C(s)+H2O(g)+H2(g)CH3OH(g) K4 K4=
(1)正、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2)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都变成n倍或倍,则化学平衡常数变为原来的n次幂或次幂。
(3)两化学方程式相加得到新的化学方程式,其化学平衡常数是两反应平衡常数的乘积。
二 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3.化学平衡常数K的数值大小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在常温下,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
2NO(g)N2(g)+O2(g) K1=1×1030
2H2(g)+O2(g)2H2O(l) K2=2×1081
2CO2(g)2CO(g)+O2(g) K3=4×10-9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NO分解产生O2的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1=c(N2)·c(O2)
B.常温下,水分解产生O2,此时平衡常数约为5×10-80
C.常温下,NO、H2O、CO2三种化合物分解放出O2的倾向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H2O>CO2
D.常温下,CO2(g)CO(g)+O2(g)的平衡常数为2×10-92
4.已知反应:FeO(s)+CO(g)Fe(s)+CO2(g) ΔH>0。
(1)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2)温度降低,则K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已知1 100 ℃时,K=0.263。若1 100 ℃时测得c(CO2)=0.025 mol·L-1,c(CO)=0.01 mol·L-1,此时该反应 (填“处于”或“不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反应速率:正反应速率 (填“>”“<”或“=”)逆反应速率。
1.(2023·海南高考13题)工业上苯乙烯的生产主要采用乙苯脱氢工艺:C6H5CH2CH3(g)C6H5CHCH2(g)+H2(g)。某条件下无催化剂存在时,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①表示的是逆反应的v-t关系
B.t2时刻体系处于平衡状态
C.反应进行到t1时,Q>K(Q为浓度商)
D.催化剂存在时,v1增大,v2减小
2.(2023·福建高考12题节选)探究甲醇对丙烷制丙烯的影响。丙烷制烯烃过程主要发生的反应有
ⅰ.C3H8(g)C3H6(g)+H2(g) ΔH1=+124 kJ·mol-1 ΔS1=127 J·K-1·mol-1 Kp1
ⅱ.C3H8(g)C2H4(g)+CH4(g) ΔH2=+82 kJ·mol-1 ΔS2=135 J·K-1·mol-1 Kp2
ⅲ.C3H8(g)+2H2(g)3CH4(g) ΔH3=-120 kJ·mol-1 ΔS3=27.5 J·K-1·mol-1 Kp3
已知:Kp为用气体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物质的量分数×总压。
平衡体系中检测不到H2,可认为存在反应:3C3H8(g)2C3H6(g)+3CH4(g) Kp,则Kp= 。
3.(2023·重庆高考17题节选)一定条件下,银催化剂表面上存在反应:Ag2O(s)2Ag(s)+O2(g),该反应平衡压强pc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
T/K 401 443 463
pc/kPa 10 51 100
(1)463 K时的平衡常数为Kp= (kPa。
(2)起始状态Ⅰ中有Ag2O、Ag和O2,经下列过程达到各平衡状态:
已知状态Ⅰ和Ⅲ的固体质量相等,试比较平衡常数:pc(Ⅱ) (填“>”“< ”或“= ”)pc(Ⅲ)。
4.(1)(2023·全国甲卷28题节选)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①3O2(g)2O3(g) K1 ΔH1=+285 kJ·mol-1
②2CH4(g)+O2(g)2CH3OH(l) K2 ΔH2=-329 kJ·mol-1
反应③CH4(g)+O3(g)CH3OH(l)+O2(g)平衡常数K3= (用K1、K2表示)。
(2)(2022·全国甲卷28题节选)在1 000 ℃时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平衡常数如下:
①TiO2(s)+2Cl2(g)TiCl4(g)+O2(g) ΔH1=+172 kJ·mol-1,Kp1=1.0×10-2
②TiO2(s)+2Cl2(g)+2C(s)TiCl4(g)+2CO(g) ΔH2=-51 kJ·mol-1,Kp2=1.2×1012 Pa
则反应③2C(s)+O2(g)2CO(g)的Kp= Pa。
第37讲 化学平衡状态与化学平衡常数
【考点·全面突破】
考点一
必备知识夯实
1.(1)正反应方向 逆反应方向 (2)小于 2.(1)相等
(3)相等
易错辨析
(1)× (2)√ (3)√ (4)× (5)× (6)× (7)×
关键能力突破
1.D 当c(SO3)=0.5 mol·L-1时,c(O2)=0 mol·L-1,而该反应为可逆反应,O2不能完全反应,A不符合题意;当c(O2)=0.25 mol·L-1时,c(SO3)=0 mol·L-1,而该反应为可逆反应,SO3不能完全反应,B不符合题意;由硫元素守恒可知,c(SO2)+c(SO3)=0.7 mol·L-1,C不符合题意;依据三段式法可知:
2SO2(g)+O2(g)2SO3(g)
起始/(mol·L-1) 0.4 0.1 0.3
转化/(mol·L-1) 0.1 0.05 0.1
某时刻/(mol·L-1) 0.3 0.05 0.4
则c(SO2)+c(SO3)+c(O2)=0.75 mol·L-1,D符合题意。
2.B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为定值,不能根据混合气体的密度判断平衡状态,错误;②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压强为变量,当混合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时,表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③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而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变量,当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时,表明达到平衡状态,正确;④保持不变,表明各组分浓度不再变化,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⑤O2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而反应1不是可逆反应,O2的物质的量始终不变,无法判断反应2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错误;⑥v正(N2O4)∶v逆(NO2)=1∶2,满足化学计量数关系,说明正、逆反应速度相等,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
3.(1)⑤⑦ (2)①②③
考点二
必备知识夯实
1.K 2.① ② 3.不变 4.(2)正 逆 (3)吸热 放热 放热 吸热
易错辨析
(1)× (2)× (3)× (4)√ (5)×
关键能力突破
1.A 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N2+3H22NH3,K1=,NH3N2+H2,K2=,则有K1=,求得K2=,A正确。
2. K1·K3
3.C K1的表达式应为K1=,A错误;常温下,水分解产生O2,是H2和O2化合生成H2O的逆反应,因此其平衡常数应为K2的倒数,为5×10-82,B错误;由于三个反应都处在常温下,根据K的大小可以得出三种化合物分解放出O2的倾向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H2O>CO2,C正确;CO2(g)CO(g)+O2(g)的K==2×10-46,D错误。
4.(1) (2)减小 (3)不处于 <
【真题·体验品悟】
1.B 反应为乙苯制备苯乙烯的过程,开始反应时反应物浓度最大,生成物浓度为0,所以曲线①表示的是正反应的v-t关系,曲线②表示的是逆反应的v-t关系,A错误;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体系处于平衡状态,B正确;反应进行到t1时,反应正向进行,故Q<K,C错误;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的v1、v2都增大,D错误。
2.·Kp3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目标反应=2ⅰ+ⅲ,故Kp=·Kp3。
3. (1)10 (2)=
解析:(1)反应中只有氧气为气体,结合表格数据可知,463 K时的平衡常数Kp=(O2)=10(kPa。(2)平衡常数Kp=(O2)只受温度的影响,则pc(Ⅱ)=pc(Ⅲ)。
4.(1) (2)1.2×1014
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③=×(②-①),则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3=。(2)根据盖斯定律,由反应②-①得出反应③2C(s)+O2(g)2CO(g) Kp===1.2×1014 Pa。
5 / 6(共76张PPT)
第37讲 化学平衡状态与化学平衡常数
高中总复习·化学
课标要求
1. 了解可逆反应的含义,知道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化学平衡。
2. 认识化学平衡常数是表征反应限度的物理量,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
含义。
考点·全面突破
01
真题·体验品悟
02
课时·跟踪检测
03
考点·全面突破
锁定要点,聚焦应用
考点一 化学平衡状态
1. 可逆反应
(1)概念
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 进行,同时又能向
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征
双向性 可逆反应分为方向相反的两个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
双同性 正、逆反应是在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
共存性 反应物的转化率 100%,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
正反应方向
逆反应方
向
小于
2. 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
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
速率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均保持不变,我们称为“化学平衡
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相等
(2)建立
(3)特征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H2+O2 2H2O为可逆反应。 ( × )
(2)在工业生产条件下,氢气与氮气充分发生反应,氮气的转化率约为
15%,故此反应是可逆反应。 ( √ )
(3)少量氯气通入大量水中,所得溶液呈浅黄绿色,且具有酸性和漂白
性,故氯气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 √ )
(4)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相等。 ( × )
(5)可逆反应平衡时,生成物不再变化,反应停止。 ( × )
×
√
√
×
×
(6)反应N2(g)+3H2(g) 2NH3(g)达到平衡时,c(N2)∶c
(H2)∶c(NH3)=1∶3∶2。 ( × )
(7)N2O4(g) 2NO2(g)达到平衡时,v正(N2O4)一定等于v逆
(NO2)。 ( × )
×
×
一 可逆反应的特征
1. 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 2SO3(g)。已
知:反应开始时,c(SO2)=0.4 mol·L-1,c(O2)=0.1 mol·L-1,c
(SO3)=0.3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各物质
的浓度关系可能存在的是( )
A. c(SO3)=0.5 mol·L-1
B. c(O2)=0.25 mol·L-1
C. c(SO2)+c(SO3)=0.6 mol·L-1
D. c(SO2)+c(SO3)+c(O2)=0.75 mol·L-1
√
解析: 当c(SO3)=0.5 mol·L-1时,c(O2)=0 mol·L-1,而该反应
为可逆反应,O2不能完全反应,A不符合题意;当c(O2)=0.25 mol·L-1
时,c(SO3)=0 mol·L-1,而该反应为可逆反应,SO3不能完全反应,B
不符合题意;由硫元素守恒可知,c(SO2)+c(SO3)=0.7 mol·L-1,
C不符合题意;依据三段式法可知:
2SO2(g)+O2(g) 2SO3(g)
起始/(mol·L-1) 0.4 0.1 0.3
转化/(mol·L-1) 0.1 0.05 0.1
某时刻/(mol·L-1) 0.3 0.05 0.4
则c(SO2)+c(SO3)+c(O2)=0.75 mol·L-1,D符合题意。
二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2. 在1 L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N2O5,发生反应:
反应1:N2O5(g) N2O4(g)+ O2(g) ΔH=+28.4 kJ·mol-1
反应2:N2O4(g) 2NO2(g) ΔH=-56.9 kJ·mol-1
现有下列情况: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②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③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④ 保持不变;
⑤O2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⑥v正(N2O4)∶v逆(NO2)=1∶2。
能表明反应2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⑥
C. ①③⑤⑥ D. ②③④⑤
√
解析: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为定值,不能根据混合气体的密度判断
平衡状态,错误;②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压强为变量,当混合
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时,表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正确;③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而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变量,当气体
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时,表明达到平衡状态,正确;④ 保
持不变,表明各组分浓度不再变化,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⑤O2的
物质的量保持不变,而反应1不是可逆反应,O2的物质的量始终不变,无
法判断反应2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错误;⑥v正(N2O4)∶v逆(NO2)=
1∶2,满足化学计量数关系,说明正、逆反应速度相等,该反应达到平衡
状态,正确。
3. 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①混合气
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④混合气体的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⑤混合气体的颜色,⑥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之比
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⑦某种气体的百分含量。
(1)能说明I2(g)+H2(g) 2HI(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
序号,下同)。
(2)能说明NH2COONH4(s) 2NH3(g)+CO2(g)达到平衡状态的
是 。
⑤⑦
①②③
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两种方法
(1)动态标志:v正=v逆≠0
①同种物质:同一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
②不同物质:必须标明是“异向”的反应速率关系。如aA(g)+bB
(g) cC(g)+dD(g), = 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静态标志:“变量”不变
在未达到平衡时不断变化、在达到平衡时不再发生变化的各种物理量
(如各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百分含量、压强、密度或颜色
等),如果不再发生变化,即达到平衡状态。
可简单总结为“正逆相等,变量不变”。
考点二 化学平衡常数
1. 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
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即化学平衡常数,用符号
表示。
K
2. 表达式
(1)一般表达式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nB(g) pC(g)+qD(g),当在
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 (固体或液体纯物质的浓度视为常数,通常不列入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2)实例
例如,①C(s)+H2O(g) CO(g)+H2(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
②Fe3+(aq)+3H2O(l) Fe(OH)3(s)+3H+(aq)的平衡常数表
达式K= 。
3. 影响因素
通常情况下,K只受温度的影响,与物质的浓度、压强的大小无关,温度
不变,K值 。
4. 应用
(1)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K <10-5 10-5~105 >105
反应程度 很难进行 反应可逆 反应接近完全
不变
(2)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对于可逆反应:mA(g)+nB(g) pC(g)+qD(g),在任意时刻
的 称为浓度商,常用Q表示。
Q<K,反应向 反应方向进行;
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K,反应向 反应方向进行。
正
逆
(3)判断可逆反应的热效应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 × )
(2)对某一可逆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一定变大。 ( × )
(3)可逆反应的正反应K正与逆反应K逆一定相等。 ( × )
(4)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能体现反应进行的程度。 ( √ )
(5)2SO2(g)+O2(g) 2SO3(g)与SO2(g)+ O2(g) SO3
(g)的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相同。 ( × )
×
×
×
√
×
一 化学平衡常数与化学方程式之间的关系
1. 某温度时,N2+3H2 2NH3的平衡常数K=a,则此温度下,NH3
H2+ N2的平衡常数为( )
A. B. C. a D. a-2
√
解析: 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N2+3H2 2NH3,K1=
,NH3 N2+ H2,K2= ,则有K1=
,求得K2= ,A正确。
2. 找出下列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并填写下表。
化学方程式 平衡
常数 平衡常数间的
关系
①C(s)+H2O(g) CO(g)+H2(g) K1 K2=
②CO(g)+H2(g) C(s)+H2O(g) K2
③CO(g)+2H2(g) CH3OH(g) K3 K3=
④C(s)+H2O(g)+H2(g) CH3OH(g) K4 K4=
K1·K3
(1)正、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2)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都变成n倍或 倍,则化学
平衡常数变为原来的n次幂或 次幂。
(3)两化学方程式相加得到新的化学方程式,其化学平衡常数是两
反应平衡常数的乘积。
二 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3. 化学平衡常数K的数值大小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在常温
下,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
2NO(g) N2(g)+O2(g) K1=1×1030
2H2(g)+O2(g) 2H2O(l) K2=2×1081
2CO2(g) 2CO(g)+O2(g) K3=4×10-9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NO分解产生O2的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1=c(N2)·c(O2)
B. 常温下,水分解产生O2,此时平衡常数约为5×10-80
C. 常温下,NO、H2O、CO2三种化合物分解放出O2的倾向由大到小的顺序
为NO>H2O>CO2
D. 常温下,CO2(g) CO(g)+ O2(g)的平衡常数为2×10-92
√
解析: K1的表达式应为K1= ,A错误;常温下,水分
解产生O2,是H2和O2化合生成H2O的逆反应,因此其平衡常数应为K2的倒
数,为5×10-82,B错误;由于三个反应都处在常温下,根据K的大小可以
得出三种化合物分解放出O2的倾向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H2O>CO2,C
正确;CO2(g) CO(g)+ O2(g)的K= =2×10-46,D错误。
4. 已知反应:FeO(s)+CO(g) Fe(s)+CO2(g) ΔH>0。
(1)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2)温度降低,则K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已知1 100 ℃时,K=0.263。若1 100 ℃时测得c(CO2)=0.025
mol·L-1,c(CO)=0.01 mol·L-1,此时该反应 (填“处于”
或“不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反应速率:正反应速率 (填
“>”“<”或“=”)逆反应速率。
减小
不处于
<
真题·体验品悟
感悟高考,明确方向
1. (2023·海南高考13题)工业上苯乙烯的生产主要采用乙苯脱氢工艺:
C6H5CH2CH3(g) C6H5CH CH2(g)+H2(g)。某条件下无催化剂存在时,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曲线①表示的是逆反应的v-t关系
B. t2时刻体系处于平衡状态
C. 反应进行到t1时,Q>K(Q为浓度商)
D. 催化剂存在时,v1增大,v2减小
√
解析: 反应为乙苯制备苯乙烯的过程,开始反应时反应物浓度最大,
生成物浓度为0,所以曲线①表示的是正反应的v-t关系,曲线②表示的是
逆反应的v-t关系,A错误;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体系处于平衡状
态,B正确;反应进行到t1时,反应正向进行,故Q<K,C错误;催化剂
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的v1、v2都增大,D错误。
2. (2023·福建高考12题节选)探究甲醇对丙烷制丙烯的影响。丙烷制烯
烃过程主要发生的反应有
ⅰ.C3H8(g) C3H6(g)+H2(g) ΔH1=+124 kJ·mol-1
ΔS1=127 J·K-1·mol-1 Kp1
ⅱ.C3H8(g) C2H4(g)+CH4(g) ΔH2=+82 kJ·mol-1
ΔS2=135 J·K-1·mol-1 Kp2
ⅲ.C3H8(g)+2H2(g) 3CH4(g) ΔH3=-120 kJ·mol-1
ΔS3=27.5 J·K-1·mol-1 Kp3
平衡体系中检测不到H2,可认为存在反应:3C3H8(g) 2C3H6(g)+
3CH4(g) Kp,则Kp= 。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目标反应=2ⅰ+ⅲ,故Kp= ·Kp3。
·Kp3
已知:Kp为用气体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物质的量分数×总压。
3. (2023·重庆高考17题节选)一定条件下,银催化剂表面上存在反
应:Ag2O(s) 2Ag(s)+ O2(g),该反应平衡压强pc与温度T的
关系如下:
T/K 401 443 463
pc/kPa 10 51 100
(1)463 K时的平衡常数为Kp= (kPa 。
解析:反应中只有氧气为气体,结合表格数据可知,463 K时的平衡常数Kp= (O2)=10(kPa 。
10
(2)起始状态Ⅰ中有Ag2O、Ag和O2,经下列过程达到各平衡状态:
已知状态Ⅰ和Ⅲ的固体质量相等,试比较平衡常数:pc(Ⅱ) (填
“>”“< ”或“= ”)pc(Ⅲ)。
解析:平衡常数Kp= (O2)只受温度的影响,则pc(Ⅱ)=pc(Ⅲ)。
=
4. (1)(2023·全国甲卷28题节选)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①3O2(g) 2O3(g) K1 ΔH1=+285 kJ·mol-1
②2CH4(g)+O2(g) 2CH3OH(l) K2 ΔH2=-329 kJ·mol-1
反应③CH4(g)+O3(g) CH3OH(l)+O2(g)平衡常数K3
= (用K1、K2表示)。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③= ×(②-①),则反应③的平衡常
数K3= 。
(2)(2022·全国甲卷28题节选)在1 000 ℃时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及其平
衡常数如下:
①TiO2(s)+2Cl2(g) TiCl4(g)+O2(g)
ΔH1=+172 kJ·mol-1,Kp1=1.0×10-2
②TiO2(s)+2Cl2(g)+2C(s) TiCl4(g)+2CO(g)
ΔH2=-51 kJ·mol-1,Kp2=1.2×1012 Pa
则反应③2C(s)+O2(g) 2CO(g)的Kp= Pa。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由反应②-①得出反应③2C(s)+O2(g)
2CO(g) Kp= = =1.2×1014 Pa。
1.2×1014
课时·跟踪检测
培优集训,提升素养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在一定条件下,某容器内充入N2和H2合成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
逐渐增大
C. 反应到达t1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停止
D. 反应在t1之后,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解析: 开始反应时,反应物的浓度最大,正反应速率最大,生成物的
浓度为零,逆反应速率为零,A正确;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降
低,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增大,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B
正确;反应到达t1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但都不为零,反应
没有停止,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错误,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一定温度下,向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SO2和O2,发生
反应:2SO2(g)+O2(g) 2SO3(g) ΔH=-196.6 kJ·mol-1。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B. 达到平衡状态时,SO2和O2的浓度都为0
C. 若起始时加入2 mol SO2和1 mol O2,则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196.6 kJ
D. 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2 min时生成a mol SO3,则4 min时生成2a mol
SO3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
生成物,所以SO2和O2的浓度不等于0,B错误;因为是可逆反应,所以消
耗的SO2的物质的量小于2 mol,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放出的热
量小于196.6 kJ,C错误;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2~4 min SO3的物质的量不变,为a mol,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下列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常数随之增大
B. 两种物质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不同,平衡常数不变
C. 温度一定时,对于给定的化学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D. Q<K,v正<v逆
解析: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常数不变,A错
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不同,相应物质的系数发生变化,平衡常数一
定改变,B错误;正、逆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正好相反,所以正、逆反
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C正确;当Q<K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所以v正>v逆,D错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 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2NO2(g)+NaCl(s) NaNO3(s)+ClNO(g) K1 ΔH1<0;
2NO(g)+Cl2(g) 2ClNO(g) K2 ΔH2<0。
则反应4NO2(g)+2NaCl(s) 2NaNO3(s)+2NO(g)+Cl2(g)的
平衡常数是( )
A. B. 2K1-K2
C. D. -K2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2NO2(g)+NaCl(s) NaNO3(s)+ClNO(g) K1=
;2NO(g)+Cl2(g) 2ClNO(g) K2= ;4NO2(g)+2NaCl(s) 2NaNO3(s)+2NO(g)+Cl2(g) K= =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对于反应C(s)+H2O(g) CO(g)+H2(g) ΔH>0,下列有关
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B. 增大体系压强,平衡常数K减小
C. 升高体系温度,平衡常数K增大
D. 增加C(s)的量,平衡常数减小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反应中碳是固体,其浓度为常数,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A错误;平衡常数K与反应的温度有关,与压强无关,B
错误;升高体系温度,该反应ΔH>0,K增大,C正确;一定温度下,平
衡常数的大小与相关物质量的改变没有关系,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1 000 K时,反应Ni(s)+H2O(g) NiO(s)+H2(g)的平衡常数
K=0.005 9。当水蒸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B. 该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反应正向进行
C. 该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反应逆向进行
D. 无法确定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解析: 当水蒸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时,Q= =1>
K,则该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反应逆向进行,C正确。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SiF4(g)
+2H2O(g) SiO2(s)+4HF(g),下列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
状态的是( )
①v正(H2O)=4v逆(HF) ②SiF4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③容器内气体
压强不再变化 ④4 mol H—O断裂的同时,有2 mol H—F断裂 ⑤混合气
体的体积不再变化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①v正(H2O)=4v逆(HF),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反应未
达到平衡状态,错误;②SiF4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正、逆反应速率相
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③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变化,则混合气体
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④
4 mol H—O断裂的同时,有2 mol H—F断裂,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反
应未达到平衡状态,错误;⑤容器容积不变,混合气体的体积为定值,故
混合气体的体积不再变化,无法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无法判断
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2025·福州第一次质检)25 ℃时,Cl2+H2 2HCl K1=2.57×1033,
Br2+H2 2HBr K2=1.91×1019,Cl2+2HBr 2HCl+Br2 K3,下列有
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HBr的电子式为H∶Br
B. 增加氯气浓度,可使K3增大
C. 反应平衡常数关系为K3=K1·K2
D. 相同条件下,Cl2与H2反应进行程度较Br2与H2的大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HBr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H︰ ︰,A错误;平衡常数
K3只受温度影响,增加Cl2浓度,K3不变,B错误;由方程式可知K1=
、K2= 、K3= ,
则K3= ,C错误;K1=2.57×1033>K2=1.91×1019,平衡常数可以
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则相同条件下,Cl2与H2反应进行程度较Br2与
H2的大,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 反应:Fe(s)+CO2(g) FeO(s)+CO(g),700 ℃时,K=
1.47;900 ℃时,K=2.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C. 700 ℃时通入CO2,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K增大
D. 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由700 ℃时,K=1.47,900 ℃时,K=2.15,可知温度升高K
增大,则该反应正向为吸热反应,A错误;由反应方程式可得平衡常数的
表达式为K= ,B错误;K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K不变,
因此通入二氧化碳气体,K不变,C错误;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随
反应的正向进行,混合气体中CO2的含量减少,CO的含量增加,混合气体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化
学平衡状态,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 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t/℃ 700 800 830 1 000 1 200
K 1.67 1.11 1.00 0.60 0.38
某温度下,若平衡时浓度符合关系式 = ,则此时的温度
为( )
A. 800 ℃ B. 830 ℃
C. 1 000 ℃ D. 1 200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由平衡常数表达式可推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 CO2
+H2,由平衡时浓度的关系式 = 可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 =0.60,由表格数据可知,反应温度为1 000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O3也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具有高效、洁净、方便、经济等优点。O3
可溶于水,在水中易分解,产生的[O]为游离氧原子,有很强的杀菌消毒
能力。常温常压下发生反应如下:反应①O3 O2+[O] ΔH>0,平衡常
数为K1;
反应②[O]+O3 2O2 ΔH<0,平衡常数为K2;
总反应:2O3 3O2 ΔH<0,平衡常数为K。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K增大 B. K=K1+K2
C. 适当升温可提高消毒效率 D. 压强增大,K2减小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由总反应:2O3 3O2 ΔH<0可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升
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A项错误;K= = ·
=K1·K2,B项错误;适当升温,反应①的平衡正向移动,生成[O],反应②的平衡逆向移动,[O]的量增多,则可提高消毒效率,C项正确;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2024·张家界模拟)常压条件下,羰基化法精炼镍的原理为Ni(s)
+4CO(g) Ni(CO)4(g) ΔH<0。
第一阶段:将粗镍与CO反应转化成气态Ni(CO)4;
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反应后的气体分离出来,加热至230 ℃制得高
纯镍。
已知:①230 ℃时,K=2×10-5;②Ni(CO)4的沸点为42.2 ℃;③固体
杂质不参与反应。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第一阶段,在30 ℃和50 ℃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50 ℃
B. 第二阶段,由于反应有可逆性,Ni(CO)4分解率较小
C. 增加c(CO),平衡向正向移动,但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
D. 该反应达到平衡时,4v生成[Ni(CO)4]=v生成(CO)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第一阶段粗镍与CO反应生成气态Ni(CO)4,反应温度应该大
于Ni(CO)4的沸点42.2 ℃,生成气态Ni(CO)4分离出来,第二阶段将
气态Ni(CO)4加热230 ℃得到高纯镍。Ni(CO)4的沸点为42.2 ℃,应
大于沸点,便于分离出Ni(CO)4,第一阶段应选择高于42.2 ℃的反应温
度,在30 ℃和50 ℃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50 ℃,A正确;第二阶
段,在23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10-5,则其逆反应化学平衡常
数很大,所以Ni(CO)4几乎完全分解,B错误;增大CO的浓度,平衡正
向移动,由于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
变,C正确;反应的速率之比等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平衡时有
4v生成[Ni(CO)4]=v生成(CO),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
13. (2024·连云港模拟)在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2(g)+H2(g) 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
的关系如表所示:
T/℃ 700 800 830 1 000 1 200
K 0.6 0.9 1.0 1.7 2.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解析:由化学方程式知,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
(2)该反应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解析:从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化学平衡常数越大,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吸热
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
(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该温度下加入1 mol CO2(g)
和1 mol H2(g),充分反应,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 。
解析:某温度下,各物质的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
=c(CO)·c(H2O),K= =1.0,因此该温度为830
℃;该温度下加入1 mol CO2(g)和1 mol H2(g),充分反应,达到平衡
时消耗二氧化碳x mol,列三段式:
830
5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K= = =1.0,解得x=0.5,CO2的转化率为
×100%=5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2024·邵阳模拟)2 L密闭容器内,800 ℃时反应:2NO(g)+O2
(g) 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 0 1 2 3 4
n(NO)/mol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已知
K300 ℃>K350 ℃,则该反应是 热反应。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其平衡常数K= ,
K300 ℃>K350 ℃,即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用O2表示从0~2 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
解析:0~2 s内Δn(NO)=0.020 mol-0.008 mol=0.012 mol,根据方程式可知相同时段内Δn(O2)=0.006 mol,容器容积为2 L,所以v(O2)= =0.001 5 mol·L-1·s-1。
0.001 5 mol·L-1·s-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 v(NO2)=2v(O2) B. 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 v逆(NO)=2v正(O2) D. 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BC
解析:A项,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未指明是正反应速率还
是逆反应速率,不符合题意;B项,该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不相等,容
器恒容,所以未平衡时压强会变,当压强不变时说明反应平衡,符合题
意;C项,v逆(NO)=2v正(O2),说明v逆(NO)=v正(NO),反应
达到平衡,符合题意;D项,容器恒容则气体总体积不变,气体总质量不
变,所以不论是否平衡,密度都不变,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措施是
(写一种即可) 。
解析:该反应为气体系数之和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同时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反应物浓度也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同时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压强(或增大反应物浓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将NO、O2混合充入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下列变化趋势不正确的
是 (填字母)。
解析:A项,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错误;
B项,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时c(NO)不变,错误;C
项,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O转化率减
小,错误。
AB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800 ℃时,平衡常数K=9.0,发生反应:N2(g)+O2(g) 2NO
(g),某时刻测得容器内N2、O2、NO的浓度分别为0.20 mol·L-1、0.20
mol·L-1和0.40 mol·L-1,此时反应v正(N2) “>”“<”或
“=”)v逆(N2)。
解析:某时刻测得容器内N2、O2、NO的浓度分别为0.20 mol·L-1、0.20 mol·L-1和0.40 mol·L-1,此时Q= =4.0<K=9.0,则反应正向进行, v正(N2)>v逆(N2)。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THANKS
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