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大题突破3 化学工艺流程综合题(课件 学案,共2份)2026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章 大题突破3 化学工艺流程综合题(课件 学案,共2份)2026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5-12 16:32:21

文档简介

化学工艺流程综合题
  该题型以工艺流程图的形式再现实际生产的关键环节,情境真实而富有意义,旨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考查的知识多为产物的判断,陌生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或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的原因分析,溶度积常数的有关计算等。工艺流程题是高考的热点题型,综合性强,难度较大,是高考试卷中的拉分题目之一。
(2024·全国甲卷26题节选)钴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具有重要用途。某炼锌废渣含有锌、铅、铜、铁、钴、锰的+2价氧化物及锌和铜的单质。从该废渣中提取钴的一种流程如下。
注:加沉淀剂使一种金属离子浓度小于等于10-5 mol·L-1,其他金属离子不沉淀,即认为完全分离。
已知:①Ksp(CuS)=6.3×10-36,Ksp(ZnS)=2.5×10-22,Ksp(CoS)=4.0×10-21。
②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lg[c(M)/(mol·L-1)]和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前,需将废渣磨碎,其目的是             。
(2)假设“沉铜”后得到的滤液中c(Zn2+)和c(Co2+)均为0.10 mol·L-1,向其中加入Na2S至Zn2+沉淀完全,此时溶液中c(Co2+)=    mol·L-1,据此判断能否实现Zn2+和Co2+的完全分离    (填“能”或“不能”)。
(3)“沉淀”步骤中,用NaOH调pH=4,分离出的滤渣是        。
(4)“沉钴”步骤中,控制溶液pH=5.0~5.5,加入适量的NaClO氧化Co2+,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根据题中给出的信息,从“沉钴”后的滤液中回收氢氧化锌的方法是            
             。
(2024·贵州高考16题节选)煤气化渣属于大宗固废,主要成分为Fe2O3、Al2O3、SiO2及少量MgO等。一种利用“酸浸—碱沉—充钠”工艺,制备钠基正极材料NaFePO4和回收Al2O3的流程如下:
已知:
①25 ℃时,Ksp[Fe(OH)3]=2.8×10-39,Ksp[Al(OH)3]=1.3×10-33,Ksp[Mg(OH)2]=5.6×10-12;
②2Na[Al(OH)4](aq)Al2O3·3H2O(s)+2NaOH(aq)。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
(2)25 ℃时,“碱沉”控制溶液pH至3.0,此时溶液中c(Fe3+)=    mol·L-1。
(3)“除杂”时需加入的试剂X是    。
(4)“水热合成”中,NH4H2PO4作为磷源,“滤液2”的作用是                   ,
水热合成NaFePO4的离子方程式为                   。
一、明确试题模式,建立思维模型
1.明确试题模式
图1箭头表示反应物加入和生成物出来;
图2箭头表示反应物分步加入和生成物出来;
图3箭头表示循环反应。
2.“元素追踪法”速析工艺流程图
通过对比原料及目标产品中的元素组成,先将元素分为“产品元素”和“杂质元素”,再追踪原料中和目标产品中均存在的元素,即追踪“产品元素”。
二、热点考查分类突破
(一)流程中滤渣成分的确定
 滤渣成分判断的三个维度
举例 滤渣的成分
维度1 过量的反应物 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H)2和CaCO3]为原料制备KClO3的流程如图: CaCO3、Ca(OH)2
维度2 原料中不参与反应的物质及生成物 某粉煤灰经预处理后含Cu2O、SiO2、Al2O3、FeO等化合物,一种综合利用工艺设计的流程如下: 已知:Cu2O+2H+Cu+Cu2++H2O 滤渣Ⅰ为SiO2、Cu
维度3 杂质转化的物质 工业上利用废铁屑(含少量氧化铝、氧化铁等)生产碱式硫酸铁[Fe(OH)SO4,易溶于水]的工艺流程如图: Al(OH)3
1.硫酸锌(ZnSO4)是制备各种含锌材料的原料,在防腐、电镀、医学上有诸多应用。硫酸锌可由菱锌矿制备,菱锌矿的主要成分为ZnCO3,杂质为SiO2以及Ca、Mg、Fe、Cu等的化合物。其制备流程如下:
本题中所涉及离子的氢氧化物的溶度积常数如下表:
离子 Ksp
Fe3+ 4.0×10-38
Zn2+ 6.7×10-17
Cu2+ 2.2×10-20
Fe2+ 8.0×10-16
Mg2+ 1.8×10-11
(1)加入物质X[Ca(OH)2]调溶液pH=5,滤渣①的主要成分是    、   、    。
(2)滤渣④与浓硫酸反应可以释放HF并循环利用,同时得到的副产物是    、    。
(二)流程中常考的分离提纯技术——萃取、反萃取
1.化工流程中常用的分离操作
化工流程中分离提纯、除杂等环节,与高中化学基本实验的原理紧密联系,包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烘干、蒸馏、萃取、分液等基本实验操作及原理,并要熟悉所用到的相关仪器。
2.萃取与反萃取考查角度
(1)萃取法分离
考查角度 举例 问题
萃取操作 的考查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萃取分液,以除去溶液中的Fe3+。 为使Fe3+尽可能多地从水相转移至有机相,采取的操作:向装有水溶液的仪器A中加入一定量的有机萃取剂,充分振荡、静置、分液,并重复多次
萃取剂 的选择 已知萃取剂A、B及pH对钴、锰离子萃取率的影响如图所示,为了除去Mn2+,应选择萃取剂B
pH范围 的选择 Al3+、Co2+的萃取率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萃取分离钴、铝离子的实验操作:向萃取分液后的有机相中加稀硫酸调pH=3~4,分液可得CoSO4溶液,继续向萃取分液后的有机相中加稀硫酸调pH在0.5以下,然后分液,可得Al2(SO4)3溶液
归纳总结 ①要除去的离子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有效离子的溶解度。②离子在不同的萃取剂中溶解度相差越大越好。③选择合适的pH范围分离离子,要求该pH范围内离子溶解度相差较大
(2)反萃取分离
考查角度 示例 问题
反萃取 的目的 实验室从碘的CCl4溶液中提取I2,可以采用反萃取法,具体步骤如下: 碘单质与浓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为3I2+6NaOH5NaI+NaIO3+3H2O,操作A为分液,目的是使CCl4中的I2进入水层;操作B为过滤
反萃取剂 的选择 钒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许多用途。从废钒(主要成分为V2O3、V2O5、Fe2O3、FeO、SiO2)中提取五氧化二钒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①VOSO4能溶于水,VO2+与Fe不能反应。 ②有机溶剂H2R对VO2+及Fe3+萃取率高,但不能萃取Fe2+ “溶剂萃取与反萃取”可表示为VO2++H2RVOR+2H+。为了提高VO2+的产率,反萃取剂可选用硫酸
2.一种从阳极泥(主要成分为Cu、Ag、Pt、Au、Ag2Se和Cu2S等)中回收Se和贵重金属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S2易与Ag+形成配离子:Ag++2S2[Ag(S2O3)2]3-,常温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80×1013。
滤液Ⅳ中含有Na2SO3和Na2S2O3,则“还原”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滤液Ⅳ可返回      (填“工序名称”)工序循环使用。但循环多次后,银的浸出率会降低,原因是       
                  (试从平衡原理解释)。
(三)流程中Ksp的相关计算
1.流程中金属阳离子分离提纯时溶液pH的控制
化工流程中常常通过加碱调节溶液pH的方法除去某些金属阳离子,要求被除去的金属阳离子沉淀完全(即其浓度小于10-5mol·L-1),但被提纯的金属阳离子不能同时沉淀出来。因此,需要通过Ksp计算金属阳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其计算流程:
对于M(OH)n,Ksp=c(Mn+)·cn(OH-) c(OH-)= c(H+)= pH=-lg c(H+)。
【示例分析】
已知:25 ℃时,Ksp[Zn(OH)2]=10-17,
Ksp[Fe(OH)3]=10-39,要除去0.1 mol·L-1 ZnSO4溶液中混有的少量Fe3+,应控制溶液的pH范围是    。
3.用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含少量Fe3O4、Al2O3)制备高纯MnCO3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用硫酸酸浸后得到的是0.1 mol·L-1MnSO4溶液,其中含有少量FeSO4、Fe2(SO4)3和Al2(SO4)3,25 ℃时相关物质的Ksp见下表。
物质 Fe(OH)2 Fe(OH)3 Al(OH)3 Mn(OH)2
Ksp 1×10-16.3 1×10-38.6 1×10-32.3 1×10-12.7
净化时需加入的试剂X为    (填化学式),再使用氨水调溶液的pH,则调节溶液pH的范围是    。
4.工业上以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还含有少量Fe2O3)和辉钼矿(主要成分为MoS2,还含有少量Si、Ni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四钼酸铵晶体[(NH4)2Mo4O13·2H2O]和硫酸锰晶体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pKsp=-lg Ksp,常温下,NiS和MnS的pKsp分别为19.4和12.6;lg 2=0.3。
(1)“除铁”后的溶液中c(Mn2+)=0.5 mol·L-1,当溶液中可溶组分浓度c≤1.0×10-6 mol·L-1时,可认为已除尽,则“除镍”应控制溶液pH的范围是    [已知pc(S2-)=-lg c(S2-),该溶液中pc(S2-)和pH的关系为pc(S2-)=15.1-pH;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2)“萃取”的原理为2R3N(叔胺)+2H++(R3NH)2MoO4,则“反萃取”中的试剂X最适宜选用      (填字母)。
a.稀硫酸 b.(NH4)2SO4溶液
c.NaOH溶液 d.氨水
2.利用金属阳离子沉淀完全或开始沉淀的pH计算Ksp
【示例分析】
已知常温下有关金属阳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如表:
金属离子 Fe3+ Al3+ Mg2+
开始沉淀的pH 2.2 3.7 9.5
沉淀完全(c=1.0× 10-5 mol·L-1)的pH 3.2 4.7 11.1
(1)常温下,0.01 mol·L-1 Al3+的溶液开始产生沉淀的pH=3.7则Ksp[Al(OH)3]=    。
(2)常温下,Al3+沉淀完全的pH=4.7,则Ksp[Al(OH)3]=    。
5.某油脂厂废弃的油脂加氢镍催化剂主要含金属Ni、Al、Fe及其氧化物,还有少量其他不溶性物质。采用如下工艺流程回收其中的镍制备硫酸镍晶体(NiSO4·7H2O):
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时的pH如表所示:
金属离子 Ni2+ Al3+ Fe3+ Fe2+
开始沉淀时(c=0.01 mol·L-1)的pH 7.2 3.7 2.2 7.5
沉淀完全时(c=1.0×10-5 mol·L-1)的pH 8.7 4.7 3.2 9.0
利用上述表格数据,计算Ni(OH)2的Ksp=              (列出计算式)。如果“转化”后的溶液中Ni2+浓度为1.0 mol·L-1,则“调pH”应控制的pH范围是    。
6.磁选后的炼铁高钛炉渣,主要成分有TiO2、SiO2、Al2O3、MgO、CaO以及少量的Fe2O3。为节约和充分利用资源,通过如下工艺流程回收钛、铝、镁等。
该工艺条件下,有关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见下表:
金属离子 Fe3+ Al3+ Mg2+ Ca2+
开始沉淀时的pH 2.2 3.5 9.5 12.4
沉淀完全时(c=1.0×10-5 mol·L-1)的pH 3.2 4.7 11.1 13.8
(1)“水浸”后“滤液”的pH约为2.0,在“分步沉淀”时用氨水逐步调节pH至11.6,依次析出的金属离子是          。
(2)“母液①”中Mg2+浓度为      mol·L-1。
大题突破3 化学工艺流程综合题
典题示例研析
【例1】 (1)使固体和酸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 (2)1.6×10-4 不能 (3)Fe(OH)3 (4)2Co2++ClO-+5H2O2Co(OH)3↓+Cl-+4H+ (5)用NaOH调节滤液pH为8.2~12,使锌沉淀完全并过滤
解析:(1)“酸浸”时磨碎废渣,能够增大反应物与稀硫酸的接触面积,加快“酸浸”速率。(2)由题给信息可知,此时c(Zn2+)≤10-5 mol·L-1,则c(S2-)=≥2.5×10-17 mol·L-1,则c(Co2+)=≤1.6×10-4 mol·L-1<0.10 mol·L-1,Co2+开始沉淀,故不能实现Zn2+和Co2+的完全分离。(3)由已知信息②可知,溶液pH=4时,Fe3+全部转化为Fe(OH)3。(4)“沉钴”时,Co2+与ClO-反应转化为Co(OH)3与Cl-,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o2++ClO-+5H2O2Co(OH)3↓+Cl-+4H+。(5)由已知信息②可知,Zn2+在pH为8.2~12时以Zn(OH)2沉淀形式析出,故回收Zn(OH)2时应调pH为8.2~12,再过滤分离。
【例2】 (1)SiO2 (2)2.8×10-6 (3)NaOH (4)作钠源、中和H2P电离出的H+ Na++Fe2++H2P+N+3OH-NaFePO4↓+NH3↑+3H2O
解析:
(1)SiO2不溶于硫酸,也不与硫酸反应,故酸浸时滤渣主要为SiO2。(2)pH=3.0,c(OH-)=10-11 mol·L-1,此时溶液中c(Fe3+)== mol·L-1=2.8×10-6 mol·L-1。(3)“碱沉”控制溶液pH至3.0,所得滤液1主要含有Al3+、Mg2+,加入过量X是为了分离二者,结合除杂后Mg2+转化为Mg(OH)2沉淀、Al3+进入溶液可知,试剂X为NaOH。(4)结合已知②可知,水解所得滤液2的主要成分为NaOH,其在“水热合成”中可提供Na元素形成NaFePO4,并且OH-可中和H2P电离出的H+,促进产物的生成。
二、
(一)
提能演练升华
1.(1)SiO2 CaSO4 Fe(OH)3 (2)CaSO4 MgSO4
解析:(1)当沉淀完全时,离子浓度小于10-5 mol·L-1,结合表格Ksp计算各离子完全沉淀时pH<5的只有Fe3+,故滤渣①中有Fe(OH)3,又CaSO4是微溶物,SiO2不溶于酸,故滤渣①的主要成分是Fe(OH)3、CaSO4、SiO2。(2)经分析知,滤渣④为CaF2、MgF2,与浓硫酸反应可得到HF,同时得到的副产物为CaSO4、MgSO4。
(二)
提能演练升华
2.2[Ag(S2O3)2]3-+S2+4OH-2Ag↓+2S+4S2+2H2O 溶浸 随循环次数的增加,浸出液中c(S2)减小,c(Cl-)增大,AgCl(s)+2S2(aq)[Ag(S2O3)2]3-(aq)+Cl-(aq)平衡向左移动,故银的浸出率降低
解析:滤液Ⅲ中[Ag(S2O3)2]3-被Na2S2O4还原为Ag,自身被氧化为Na2SO3,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Ag(S2O3)2]3-+S2+4OH-2Ag↓+2S+4S2+2H2O,故滤液Ⅳ为Na2SO3和Na2S2O3的混合液,可返回“溶浸”工序循环使用;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浸出液中c(S2)减小,c(Cl-)增大,AgCl(s)+2S2(aq)[Ag(S2O3)2]3-(aq)+Cl-(aq)平衡向左移动,故银的浸出率降低。
(三)
1.示例分析
计算Fe3+沉淀完全时的pH:
c(OH-)== mol·L-1≈10-11.3 mol·L-1 c(H+)= mol·L-1=10-2.7 mol·L-1 pH=-lg c(H+)=2.7
计算Zn2+开始产生沉淀时的pH:c(OH-)== mol·L-1=10-8 mol·L-1 c(H+)= mol·L-1=10-6 mol·L-1 pH=-lg 10-6=6
因此应控制溶液pH的范围是2.7≤pH<6。
提能演练升华
3.H2O2 4.9≤pH<8.15
解析:Mn(OH)2和Fe(OH)2的Ksp相近,因此需加入H2O2将Fe2+氧化成Fe3+,由于Ksp[Al(OH)3]>Ksp[Fe(OH)3],故需计算Al3+沉淀完全和Mn2+开始产生沉淀的pH,Al3+沉淀完全时,c(OH-)== mol·L-1=10-9.1 mol·L-1 c(H+)== mol·L-1=10-4.9 mol·L-1 pH=-lg 10-4.9=4.9,Mn2+开始产生沉淀时,c(OH-)== mol·L-1=10-5.85 mol·L-1 c(H+)= mol·L-1=10-8.15 mol·L-1 pH=-lg 10-8.15=8.15。
4.(1)1.7~2.8 (2) d
解析:(1)由硫化锰的溶度积可知,溶液中锰离子浓度为0.5 mol·L-1时,溶液中pc(S2-)=pKsp(MnS)-pc(Mn2+)=12.6-0.3=12.3,则pH=15.1-12.3=2.8,由硫化镍的溶度积可知,溶液中镍离子完全沉淀时,溶液中pc(S2-)=pKsp(NiS)-pc(Ni2+)=19.4-6=13.4,则pH=15.1-13.4=1.7,则溶液中pH的范围为1.7~2.8。(2)由萃取方程式可知,加入氨水能中和溶液中的氢离子,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四钼酸铵的生成,且不引入新杂质,故选d。
2.示例分析
(1)pH=3.7 c(H+)=10-3.7 mol·L-1 c(OH-)==10-10.3 mol·L-1 Ksp[Al(OH)3]=c(Al3+)·c3(OH-)=0.01×(10-10.3)3=10-32.9。
(2)pH=4.7 c(H+)=10-4.7 mol·L-1 c(OH-)==10-9.3 mol·L-1 Ksp[Al(OH)3]=c(Al3+)·c3(OH-)=10-5×(10-9.3)3=10-32.9。
提能演练升华
5.0.01×(107.2-14)2[或10-5×(108.7-14)2] 3.2≤pH<6.2
解析:0.01 mol·L-1 Ni2+开始沉淀时,pH=7.2,c(H+)=10-7.2 mol·L-1,c(OH-)=mol·L-1,Ksp=c(Ni2+)·c2(OH-)=0.01×(107.2-14)2=10-15.6,或利用Ni2+沉淀完全时的pH计算得Ksp=10-5×(108.7-14)2=10-15.6。当c(Ni2+)=1.0 mol·L-1时,若不生成Ni(OH)2沉淀,则c(OH-)< mol·L-1=10-7.8 mol·L-1,即c(H+)>10-6.2 mol·L-1 pH<6.2,同时应调节pH≥3.2以除去Fe3+,故pH应控制的范围是3.2≤pH<6.2。
6.(1)Fe3+、Al3+、Mg2+ (2)1.0×10-6
解析:(1)由题表中Fe3+、Al3+、Mg2+、Ca2+开始沉淀时的pH分别为2.2、3.5、9.5、12.4可知,用氨水逐步调节pH至11.6的过程中,依次析出的金属离子是Fe3+、Al3+、Mg2+。(2)依据Mg2+完全沉淀时的pH=11.1,可知此时c(OH-)=10-2.9 mol·L-1,此时c(Mg2+)=10-5 mol·L-1,则Ksp[Mg(OH)2]=c(Mg2+)·c2(OH-)=10-10.8,用氨水逐步调节pH至11.6时,c(OH-)=10-2.4 mol·L-1,则母液①中c(Mg2+)==10-6 mol·L-1。
7 / 7(共51张PPT)
大题突破3 化学工艺流程综合题
高中总复习·化学
  该题型以工艺流程图的形式再现实际生产的关键环节,情境真实而富
有意义,旨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考查的知识多为产物的判断,陌生化
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或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的原因
分析,溶度积常数的有关计算等。工艺流程题是高考的热点题型,综合性
强,难度较大,是高考试卷中的拉分题目之一。
(2024·全国甲卷26题节选)钴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具有重要用
途。某炼锌废渣含有锌、铅、铜、铁、钴、锰的+2价氧化物及锌和铜的
单质。从该废渣中提取钴的一种流程如下。
注:加沉淀剂使一种金属离子浓度小于等于10-5 mol·L-1,其他金属离子
不沉淀,即认为完全分离。
已知:①Ksp(CuS)=6.3×10-36,Ksp(ZnS)=2.5×10-22,Ksp
(CoS)=4.0×10-21。
②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lg[c(M)/(mol·L-1)]和溶液pH的关系如图
所示。
(1)“酸浸”前,需将废渣磨碎,其目的是

解析: “酸浸”时磨碎废渣,能够增大反应物与稀硫酸的接触面积,加快“酸浸”速率。
使固体和酸充分接触,加
快反应速率
回答下列问题:
(2)假设“沉铜”后得到的滤液中c(Zn2+)和c(Co2+)均为0.10
mol·L-1,向其中加入Na2S至Zn2+沉淀完全,此时溶液中c(Co2+)
= mol·L-1,据此判断能否实现Zn2+和Co2+的完全分离
(填“能”或“不能”)。
解析:由题给信息可知,此时c(Zn2+)≤10-5 mol·L-1,则c(S2-)= ≥2.5×10-17 mol·L-1,则c(Co2+)= ≤1.6×10-4 mol·L-1<0.10 mol·L-1,Co2+开始沉淀,故不能实现Zn2+和Co2+的完全分离。
1.6×10-4


(3)“沉淀”步骤中,用NaOH调pH=4,分离出的滤渣是 。
解析:由已知信息②可知,溶液pH=4时,Fe3+全部转化为Fe(OH)3。
Fe(OH)3
(4)“沉钴”步骤中,控制溶液pH=5.0~5.5,加入适量的NaClO氧化
Co2+,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解析: “沉钴”时,Co2+与ClO-反应转化为Co(OH)3与Cl-,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o2++ClO-+5H2O 2Co(OH)3↓+Cl-+4H+。
2Co2++ClO-+5H2O 2Co(OH)3↓
+Cl-+4H+
(5)根据题中给出的信息,从“沉钴”后的滤液中回收氢氧化锌的方法
是 。
解析:由已知信息②可知,Zn2+在pH为8.2~12时以Zn(OH)2沉淀形式析出,故回收Zn(OH)2时应调pH为8.2~12,再过滤分离。
用NaOH调节滤液pH为8.2~12,使锌沉淀完全并过滤
(2024·贵州高考16题节选)煤气化渣属于大宗固废,主要成分为
Fe2O3、Al2O3、SiO2及少量MgO等。一种利用“酸浸—碱沉—充钠”工
艺,制备钠基正极材料NaFePO4和回收Al2O3的流程如下:
①25 ℃时,Ksp[Fe(OH)3]=2.8×10-39,Ksp[Al(OH)3]=1.3×10-
33,Ksp[Mg(OH)2]=5.6×10-12;
②2Na[Al(OH)4](aq) Al2O3·3H2O(s)+2NaOH(aq)。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
SiO2不溶于硫酸,也不与硫酸反应,故酸浸时滤渣主要为SiO2。
SiO2
解析:
(2)25 ℃时,“碱沉”控制溶液pH至3.0,此时溶液中c(Fe3+)
= mol·L-1。
解析:pH=3.0,c(OH-)=10-11 mol·L-1,此时溶液中c(Fe3+)=
= mol·L-1=2.8×10-6 mol·L-1。
2.8×10-6 
(3)“除杂”时需加入的试剂X是 。
解析:“碱沉”控制溶液pH至3.0,所得滤液1主要含有Al3+、Mg2+,加入过量X是为了分离二者,结合除杂后Mg2+转化为Mg(OH)2沉淀、Al3+进入溶液可知,试剂X为NaOH。
(4)“水热合成”中,NH4H2PO4作为磷源,“滤液2”的作用是

水热合成NaFePO4的离子方程式为

NaOH
作钠
源、中和H2P 电离出的H+
Na++Fe2++H2P +N +3OH-
NaFePO4↓+NH3↑+3H2O
解析:结合已知②可知,水解所得滤液2的主要成分为NaOH,其在“水热
合成”中可提供Na元素形成NaFePO4,并且OH-可中和H2P 电离出的H
+,促进产物的生成。
一、明确试题模式,建立思维模型
1. 明确试题模式
图1箭头表示反应物加入和生成物出来;
图2箭头表示反应物分步加入和生成物
出来;
图3箭头表示循环反应。
2. “元素追踪法”速析工艺流程图
通过对比原料及目标产品中的元素组成,先将元素分为“产品元素”和
“杂质元素”,再追踪原料中和目标产品中均存在的元素,即追踪“产品
元素”。
二、热点考查分类突破
(一)流程中滤渣成分的确定
 滤渣成分判断的三个维度
举例 滤渣的成分
维度1 过量的反应物 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H)2和CaCO3]为原料制备KClO3的流程如图:
CaCO3、Ca(OH)2
举例 滤渣的成分
维度2 原料中不参与
反应的物质及
生成物 某粉煤灰经预处理后含Cu2O、SiO2、
Al2O3、FeO等化合物,一种综合利用
工艺设计的流程如下: 已知:Cu2O+2H+ Cu+Cu2++H2O 滤渣Ⅰ为SiO2、Cu
举例 滤渣的成分
维度
3 杂质
转化
的物
质 工业上利用废铁屑(含少量氧化铝、氧化铁等)生产碱式硫酸铁[Fe(OH)SO4,易溶于水]的工艺流程如图:
Al(OH)3
1. 硫酸锌(ZnSO4)是制备各种含锌材料的原料,在防腐、电镀、医学上
有诸多应用。硫酸锌可由菱锌矿制备,菱锌矿的主要成分为ZnCO3,杂质
为SiO2以及Ca、Mg、Fe、Cu等的化合物。其制备流程如下:
离子 Ksp
Fe3+ 4.0×10-38
Zn2+ 6.7×10-17
Cu2+ 2.2×10-20
Fe2+ 8.0×10-16
Mg2+ 1.8×10-11
本题中所涉及离子的氢氧化物的溶度积常数如下表:
(1)加入物质X[Ca(OH)2]调溶液pH=5,滤渣①的主要成分
是 、 、 。
解析:当沉淀完全时,离子浓度小于10-5 mol·L-1,结合表格Ksp计
算各离子完全沉淀时pH<5的只有Fe3+,故滤渣①中有Fe(OH)3,又
CaSO4是微溶物,SiO2不溶于酸,故滤渣①的主要成分是Fe(OH)3、
CaSO4、SiO2。
(2)滤渣④与浓硫酸反应可以释放HF并循环利用,同时得到的副产物
是 、 。
解析:经分析知,滤渣④为CaF2、MgF2,与浓硫酸反应可得到HF,
同时得到的副产物为CaSO4、MgSO4。
SiO2
CaSO4
Fe(OH)3
CaSO4
MgSO4
(二)流程中常考的分离提纯技术——萃取、反萃取
1. 化工流程中常用的分离操作
化工流程中分离提纯、除杂等环节,与高中化学基本实验的原理紧密联
系,包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烘干、蒸馏、萃取、分液等
基本实验操作及原理,并要熟悉所用到的相关仪器。
2. 萃取与反萃取考查角度
(1)萃取法分离
考查 角度 举例 问题
萃取操
作的 考查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萃取
分液,以除去溶液中的Fe3+。 为使Fe3+尽可能多地从水相转
移至有机相,采取的操作:向
装有水溶液的仪器A中加入一
定量的有机萃取剂,充分振
荡、静置、分液,并重复多次
考查 角度 举例 问题
萃取剂 的选择 已知萃取剂A、B及pH对钴、
锰离子萃取率的影响如图所
示,为了除去Mn2+,应选择萃
取剂B
考查角度 举例 问题
pH范
围的选择 Al3+、Co2+的萃取率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萃取分离钴、铝离子的实验操
作:向萃取分液后的有机相中
加稀硫酸调pH=3~4,分液可
得CoSO4溶液,继续向萃取分
液后的有机相中加稀硫酸调pH
在0.5以下,然后分液,可得
Al2(SO4)3溶液
归纳总
结 ①要除去的离子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有效离子的溶解度。
②离子在不同的萃取剂中溶解度相差越大越好。③选择合适的pH
范围分离离子,要求该pH范围内离子溶解度相差较大
(2)反萃取分离
考查
角度 示例 问题
反萃
取的目的 实验室从碘的CCl4溶液中提取I2,可以采用反
萃取法,具体步骤如下:
碘单质与浓NaOH溶
液发生的反应为3I2
+6NaOH 5NaI
+NaIO3+3H2O,
操作A为分液,目
的是使CCl4中的I2进
入水层;操作B为
过滤
考查
角度 示例 问题
反萃
取剂 的选
择 钒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许多用途。从废钒(主要成分为V2O3、V2O5、Fe2O3、FeO、SiO2)中提取五氧化二钒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①VOSO4能溶于水,VO2+与Fe不能反应。 ②有机溶剂H2R对VO2+及Fe3+萃取率高,但不能萃取Fe2+ “溶剂萃取与反
萃取”可表示为
VO2++H2R VOR
+2H+。为了提
高VO2+的产率,
反萃取剂可选用
硫酸
2. 一种从阳极泥(主要成分为Cu、Ag、Pt、Au、Ag2Se和Cu2S等)中回收
Se和贵重金属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S2 易与Ag+形成配离子:Ag++2S2 [Ag(S2O3)2]3-,常
温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80×1013。
滤液Ⅳ中含有Na2SO3和Na2S2O3,则“还原”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滤液Ⅳ可返回 (填“工序名称”)工序循环使用。但循环多次
后,银的浸出率会降低,原因是

(试
从平衡原理解释)。
2[Ag(S2O3)2]3-+S2 +4OH- 2Ag↓+2S +4S2 +
2H2O
溶浸
随循环次数的增加,浸出液中c
(S2 )减小,c(Cl-)增大,AgCl(s)+2S2 (aq) [Ag
(S2O3)2]3-(aq)+Cl-(aq)平衡向左移动,故银的浸出率降低
解析:滤液Ⅲ中[Ag(S2O3)2]3-被Na2S2O4还原为Ag,自身被氧化为
Na2SO3,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Ag(S2O3)2]3-+S2 +4OH-
2Ag↓+2S +4S2 +2H2O,故滤液Ⅳ为Na2SO3和Na2S2O3的混合液,
可返回“溶浸”工序循环使用;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浸出液中c
(S2 )减小,c(Cl-)增大,AgCl(s)+2S2 (aq) [Ag
(S2O3)2]3-(aq)+Cl-(aq)平衡向左移动,故银的浸出率降低。
(三)流程中Ksp的相关计算
1. 流程中金属阳离子分离提纯时溶液pH的控制
化工流程中常常通过加碱调节溶液pH的方法除去某些金属阳离子,要求被
除去的金属阳离子沉淀完全(即其浓度小于10-5mol·L-1),但被提纯的
金属阳离子不能同时沉淀出来。因此,需要通过Ksp计算金属阳离子开始沉
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其计算流程:
对于M(OH)n,Ksp=c(Mn+)·cn(OH-) c(OH-)=
c(H+)= pH=-lg c(H+)。
【示例分析】
已知:25 ℃时,Ksp[Zn(OH)2]=10-17,
Ksp[Fe(OH)3]=10-39,要除去0.1 mol·L-1 ZnSO4溶液中混有的少量Fe3
+,应控制溶液的pH范围是   。
提示:计算Fe3+沉淀完全时的pH:
c(OH-)= = mol·L-1≈10-11.3 mol·L-1 c(H
+)= mol·L-1=10-2.7 mol·L-1 pH=-lg c(H+)=2.7
计算Zn2+开始产生沉淀时的pH:c(OH-)= =
mol·L-1=10-8 mol·L-1 c(H+)= mol·L-1=10-6 mol·L-1 pH=-
lg 10-6=6
因此应控制溶液pH的范围是2.7≤pH<6。
3. 用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含少量Fe3O4、Al2O3)制备高纯MnCO3
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物质 Fe(OH)2 Fe(OH)3 Al(OH)3 Mn(OH)2
Ksp 1×10-16.3 1×10-38.6 1×10-32.3 1×10-12.7
净化时需加入的试剂X为 (填化学式),再使用氨水调溶液的
pH,则调节溶液pH的范围是 。
H2O2
4.9≤pH<8.15
已知:用硫酸酸浸后得到的是0.1 mol·L-1MnSO4溶液,其中含有少量
FeSO4、Fe2(SO4)3和Al2(SO4)3,25 ℃时相关物质的Ksp见下表。
解析:Mn(OH)2和Fe(OH)2的Ksp相近,因此需加入H2O2将Fe2+氧化成
Fe3+,由于Ksp[Al(OH)3]>Ksp[Fe(OH)3],故需计算Al3+沉淀完全和
Mn2+开始产生沉淀的pH,Al3+沉淀完全时,c(OH-)=
= mol·L-1=10-9.1 mol·L-1 c(H+)= = mol·L-
1=10-4.9 mol·L-1 pH=-lg 10-4.9=4.9,Mn2+开始产生沉淀时,c
(OH-)= = mol·L-1=10-5.85 mol·L-1 c(H
+)= mol·L-1=10-8.15 mol·L-1 pH=-lg 10-8.15=8.15。
4. 工业上以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还含有少量Fe2O3)和辉钼矿(主
要成分为MoS2,还含有少量Si、Ni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四钼酸铵晶体
[(NH4)2Mo4O13·2H2O]和硫酸锰晶体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pKsp=-lg Ksp,常温下,NiS和MnS的pKsp分别为19.4和12.6;lg 2
=0.3。
(1)“除铁”后的溶液中c(Mn2+)=0.5 mol·L-1,当溶液中可溶组分
浓度c≤1.0×10-6 mol·L-1时,可认为已除尽,则“除镍”应控制溶液pH
的范围是 [已知pc(S2-)=-lg c(S2-),该溶液中pc
(S2-)和pH的关系为pc(S2-)=15.1-pH;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解析:由硫化锰的溶度积可知,溶液中锰离子浓度为0.5 mol·L-1
时,溶液中pc(S2-)=pKsp(MnS)-pc(Mn2+)=12.6-0.3=
12.3,则pH=15.1-12.3=2.8,由硫化镍的溶度积可知,溶液中镍离子
完全沉淀时,溶液中pc(S2-)=pKsp(NiS)-pc(Ni2+)=19.4-6=
13.4,则pH=15.1-13.4=1.7,则溶液中pH的范围为1.7~2.8。
1.7~2.8
(2)“萃取”的原理为2R3N(叔胺)+2H++ (R3NH)
2MoO4,则“反萃取”中的试剂X最适宜选用 (填字母)。
a.稀硫酸 b.(NH4)2SO4溶液
c.NaOH溶液 d.氨水
解析:由萃取方程式可知,加入氨水能中和溶液中的氢离子,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有利于四钼酸铵的生成,且不引入新杂质,故选d。
d  
2. 利用金属阳离子沉淀完全或开始沉淀的pH计算Ksp
【示例分析】
已知常温下有关金属阳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如表:
金属离子 Fe3+ Al3+ Mg2+
开始沉淀的pH 2.2 3.7 9.5
沉淀完全(c=1.0×10-5 mol·L-1)的pH 3.2 4.7 11.1
(1)常温下,0.01 mol·L-1 Al3+的溶液开始产生沉淀的pH=3.7则Ksp[Al
(OH)3]=   。
提示:pH=3.7 c(H+)=10-3.7 mol·L-1 c(OH-)= =10
-10.3 mol·L-1 Ksp[Al(OH)3]=c(Al3+)·c3(OH-)=0.01×(10-
10.3)3=10-32.9。
(2)常温下,Al3+沉淀完全的pH=4.7,则Ksp[Al(OH)3]=   。
提示:pH=4.7 c(H+)=10-4.7 mol·L-1 c(OH-)= =10
-9.3 mol·L-1 Ksp[Al(OH)3]=c(Al3+)·c3(OH-)=10-5×(10-
9.3)3=10-32.9。
5. 某油脂厂废弃的油脂加氢镍催化剂主要含金属Ni、Al、Fe及其氧化物,
还有少量其他不溶性物质。采用如下工艺流程回收其中的镍制备硫酸镍晶
体(NiSO4·7H2O):
金属离子 Ni2
+ Al3
+ Fe3
+ Fe2

开始沉淀时(c=0.01 mol·L-1)的pH 7.2 3.7 2.2 7.5
沉淀完全时(c=1.0×10-5 mol·L-1)的pH 8.7 4.7 3.2 9.0
利用上述表格数据,计算Ni(OH)2的Ksp=
(列出计算式)。如果“转化”后的溶液中Ni2+浓度
为1.0 mol·L-1,则“调pH”应控制的pH范围是 。
0.01×(107.2-14)2[或10-
5×(108.7-14)2] 
3.2≤pH<6.2
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时的pH如表所示:
解析:0.01 mol·L-1 Ni2+开始沉淀时,pH=7.2,c(H+)=10-7.2 mol·L
-1,c(OH-)= mol·L-1,Ksp=c(Ni2+)·c2(OH-)=0.01×
(107.2-14)2=10-15.6,或利用Ni2+沉淀完全时的pH计算得Ksp=10-5×
(108.7-14)2=10-15.6。当c(Ni2+)=1.0 mol·L-1时,若不生成Ni
(OH)2沉淀,则c(OH-)< mol·L-1=10-7.8 mol·L-1,即c
(H+)>10-6.2 mol·L-1 pH<6.2,同时应调节pH≥3.2以除去Fe3+,故
pH应控制的范围是3.2≤pH<6.2。
6. 磁选后的炼铁高钛炉渣,主要成分有TiO2、SiO2、Al2O3、MgO、CaO以
及少量的Fe2O3。为节约和充分利用资源,通过如下工艺流程回收钛、铝、
镁等。
金属离子 Fe3+ Al3+ Mg2+ Ca2+
开始沉淀时的pH 2.2 3.5 9.5 12.4
沉淀完全时(c=1.0×10-5
mol·L-1)的pH 3.2 4.7 11.1 13.8
(1)“水浸”后“滤液”的pH约为2.0,在“分步沉淀”时用氨水逐步调
节pH至11.6,依次析出的金属离子是 。
解析:由题表中Fe3+、Al3+、Mg2+、Ca2+开始沉淀时的pH分别为2.2、3.5、9.5、12.4可知,用氨水逐步调节pH至11.6的过程中,依次析出的金属离子是Fe3+、Al3+、Mg2+。
Fe3+、Al3+、Mg2+
该工艺条件下,有关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见下表:
(2)“母液①”中Mg2+浓度为 mol·L-1。
解析:依据Mg2+完全沉淀时的pH=11.1,可知此时c(OH-)=10-2.9 mol·L-1,此时c(Mg2+)=10-5 mol·L-1,则Ksp[Mg(OH)2]=c(Mg2+)·c2(OH-)=10-10.8,用氨水逐步调节pH至11.6时,c(OH-)=10-2.4 mol·L-1,则母液①中c(Mg2+)= =10-6 mol·L-1。
1.0×10-6
THANKS
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