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名言警句积累默写高频考点(情境默写) 梳理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下学期小升初会考复习备考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句名言警句积累默写高频考点(情境默写) 梳理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下学期小升初会考复习备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2 17:0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名句名言警句积累默写高频考点(情境默写) 梳理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下学期小升初会考复习备考
1.按要求填空。
(1)读着《寒食》,我想到了有关节日习俗的古诗《 》,全诗如下:
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就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各地有 、 、 等习俗,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2)千磨万击还坚劲, 。诗人借竹子的傲气,表达自己的 。像这样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的事物还有很多。比如,形容人出淤泥而不染的 ;傲霜斗雪,品性高洁,坚贞不屈的 ,王安石的名句 及陆游的名句 都是用它来自喻。毛泽东在读了陆游的这首诗后,反其意而用之,写了一首同名诗,你最喜欢的其中一句是 。
(3)毕业之际,老师送给我们一句名言, (《荀子》),希望我们将来都要努力学习,超越老师成为栋梁之材。
(4)我经常劝爸爸戒了烟,但他总是不听,嫌我多事。唉,他难道不知道 吗?我这是在为他好啊!(写俗语)
2.古诗情境默写。
(1)春日郊游赏花,吟诵“ ,一枝红杏出墙来”,领略烂漫春光;夏夜漫步乡间,吟诵“ ,听取蛙声一片”,感受宁静夜色;中秋举头望月,吟诵“今夜月明人尽望, ”,倾诉无限乡愁;寒冬白雪皑皑,吟诵“大漠沙如雪, ”,咏叹大漠风光。
(2)诗词之所以能使人感动,在于它的“情”。“劝君更尽一杯酒, ”是对朋友远行关切、惦念的离别情;“最是一年春好处, ”是对暮春时节的咏叹情;“ ,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对故人、故乡的思念情;“ ,千万和春住”是对朋友前景的祝愿情。
3.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在月夜,诗人王建面对月亮思乡的情绪油然而生,不禁写下了“今夜月明人尽望, ”。而唐代诗人孟郊则用“ ,报得三春晖”来表达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粉骨碎身浑不怕, ”表达了于谦不愿同流合污,坚决与恶势力抗争到底的决心。同时,清代诗人郑燮则用“ ,任尔东西南北风”来表明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2)遇到老人哀叹岁月催人老时,我们可以借用《浣溪沙》中“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来劝慰他。
(3)朱自清感叹时光易逝:“太阳他有脚啊, 地挪移了,我也 跟着旋转。”从《匆匆》一文中我明白了 。
4.古诗词默写。
(1)“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诗词之所以能使人感动,在于它的“情”。“劝君更尽一杯酒, ”是对朋友远行关切、惦念的离别情;“最是一年春好处, ”是对暮春时节的咏叹情;“ ,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对故人、故乡的思念情;“ ,千万和春住”是对朋友前景的祝愿情;“少壮不努力, ”是对人生短暂、光阴易逝的惜时情。
(2)古人常常托物言志,诗人于谦通过“ ,要留清白在人间”来表达自己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郑燮则用“千磨万击还坚劲, ”来寄寓自己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品质。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毕业时小唐想用诗句作为赠言送给好朋友,请你帮他把诗句补充完整。
我愿你有“石灰”般的意志——“ ,要留清白在人间”,不惧磨难!我愿你有“劲竹”般的情操——“ ,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定信念!
(2)同样是送别,不同的诗人却有着不同的送别方式。如,高适《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已,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是:劝君更尽一杯酒, 。
(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推陈出新、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懂人事的山水也介人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的句子是:“ ,山是眉峰聚”。
(4)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引用了司马迁的经典名句是:“人固有一死, , 。”
6.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春城无处不飞花, ”里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绚烂春景;“中庭地白树栖鸦, ”里有月色空明、清冷素洁的寂寥秋意。
(2)知音是一种文化。《伯牙鼓琴》中,伯牙的知音是 ,从文中我们能看出两人之间真挚的友情。后来,人们用成语“ ”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3)每次和爷爷交谈,我都会收获很多。谈到读书,他说“读书须用意, ”,读书要用心;谈到交友,他说“路遥知马力, ”,交友要慎重;谈到自省,他说“莫道君行早, ”,千万不能自我封闭;谈到认识事物,他又说“ ,近山识鸟音”,学习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实践才能出真知。最后,我不由得感叹:“‘听君一席话, 。’您的话使我受益匪浅。”
7.根据积累的知识填空。
(1)烟蓑雨笠,诗里常客:“黑云翻墨未遮山, ”是苏轼的喜悦;“ ,草色遥看近却无”是韩愈的欣喜;“渭城朝雨浥轻尘, ”是王维的离愁;“ ,润物细无声”是杜甫的赞叹。
(2)月有圆缺,触景生情:“移舟泊烟渚, ”是孟浩然的羁旅之愁;“ ,不知秋思落谁家”是王建的思乡之情;“明月别枝惊鹊, ”是辛弃疾的愉悦之乐。
(3)心有光芒,奔赴远方:“捐躯赴国难, ”是曹植一片赤诚的爱国之心;“ ,快走踏清秋”是李贺渴望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 ,此不为近者? ”
(2)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
(3)郑燮的“ , 。”诗人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4)语文是诗,诗里有“昔我往矣, ”的不舍;语文是画,画中是“明月松间照, ”的梦幻;语文是情,这情是“君看一叶舟, ”中对渔民的关切与同情.
9.徜徉在经典的诗文画廊里,目之所及,美无处不在。读下面语段,请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诗文离不开“月”:“野旷天低树, ”,是孟浩然对所见之景的感受;“ ,不知秋思落谁家?”描绘了王建望月思乡之意,怀人之情;“大漠沙如雪, ”是李贺笔下描写边疆征战浓烈的悲壮气氛。
(2)诗文中也离不开“雨”,“今我来思, ”,《采薇》诗歌中描写的是冬天凄苦的景象;杜甫的《春夜喜雨》诗中“ , ”赞美春雨,把雨拟人化了。
(3)诗文中还离不开“山”,“京口瓜洲一水间, ”是王安石以依恋心情对钟山的回望;郑燮的《竹石》诗中“ ,立根原在破岩中”暗喻人顽强不屈的精神。
(4)诗文中更离不开“春”,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诗中“ , ”描绘满园生机勃勃的春色。
10.课文及古诗文积累。
(1)诗词大会中有个环节叫“飞花令”,“飞花”来源于唐代韩翃的诗句: ,寒食东风御柳斜。
(2)中秋节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日,唐代诗人王建这样写道:今夜月明人尽望, 。
(3)诗可抒情,亦可言志。《石灰吟》中的诗句“ ,要留清白在人间。”写出了诗人 宁死也要保持高洁情操的决心。《竹石》中的“ ,任尔东西南北风。”道出了诗人不随波逐流的坚定立场。
(4)《学弈》中两个小孩在学习时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另一人虽听之, ,思援弓缴而射之,(用原文中的句子填写)学习的态度不一样,结果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5)我们不能只喜欢听好话,俗话说: ,良药苦口利于病。
(6)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谷爱凌曾经训练受伤,右手骨折,仍咬牙坚持,最终在北京冬奥会上获得冠军,正印证了郑燮的两句诗“ , 。”
11.根据课文内容或日积月累填空。
(1)老师常告诫我们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因此我们要珍惜青春年华。老师的这番话让我想起了《长歌行》中的一句诗 , 。
(2)诗中有高洁的品格,当我们看到有的人历经无数磨难与考验依然“坚挺”时,会想到《竹石》中的诗句“ ,任尔东西南北风”;诗中有蓬勃的生命力,韩愈的“ ,草色遥看近却无”中的早春是清新、湿润的;诗中还有情谊,王维笔下的“劝君更尽一杯酒, ”中的情感是真挚的;诗中更有美景,杨万里的“ ,树头花落未成阴”展示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诗中还蕴含着哲理,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 ”阐述了“当事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3)阅读时要熟读精思,每一句每一字都要认真思索,真可谓“ , 。”
(4)人不能停留在原地,不思进取,应该勤于自省,常常更新自己的知识,就像《礼记》中说的那样:“ , ,又日新。”
参考答案
1.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赛龙舟 吃粽子 挂艾叶 任尔东西南北风 高洁的情操 荷花(莲)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忠言逆耳利于行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诗句的理解和默写。
(1)有关春节的古诗有《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有关重阳节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端午节,是集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由来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纳祥、辟邪攘灾。习俗主要有赛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吃龙舟饭、吃粽子、放纸龙。
(2)①出自郑板桥(郑燮)《竹石》,全诗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②出自宋·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常用于形容荷花。③梅花抵抗寒霜,在冬天寒冷的季节怒放,常用以比喻人品格高洁,坚贞不屈。④出自王安石《梅花》,全诗为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⑤出自陆游《卜算子·咏梅》,全词为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⑥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全词为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3)语出《荀子劝学》,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
(4)意思是忠诚的话虽然有点让人听了不舒服,却能帮助人们改正自己的一言一行。常用来形应该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2. 春色满园关不住 稻花香里说丰年 不知秋思落谁家 燕山月似钩 西出阳关无故人 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风又绿江南岸 若到江南赶上春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
(1)书写时注意“稻”“燕”“钩”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柳”“皇”“岸”的正确写法。
3. 不知秋思落谁家 谁言寸草心 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 谁道人生无再少 轻轻悄悄 茫茫然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溜走,要珍惜分分秒秒,不要虚度光阴
【详解】本题考查了古诗词的默写及对课文内容的识记与理解。
(1)书写时注意“落”“留”“磨”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再”的正确写法。
(3)朱自清在《匆匆》一文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他写道:“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生活变化的感慨。朱自清用“太阳有脚”这一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悄然离去,而人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感到迷茫和无力。
从《匆匆》一文中,我们可以明白时间是无情的,它不会因为任何人或事而停留。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在时间的洪流中不断前进,而我们常常在忙碌和琐碎的生活中忽略了时间的价值。朱自清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把握当下,不要让生命在无谓的忙碌中匆匆流逝,要有所作为,有所追求,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意义和价值。
书写时注意“悄””茫”的正确写法。
4. 西出阳关无故人 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风又绿江南岸 若到江南赶上春 老大徒伤悲 粉骨碎身浑不怕 任尔东西南北风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词默写。
(1)书写时注意“故” “满” “绿” “南” “徒”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骨” “碎” “浑”的正确写法。
5. 粉骨碎身浑不怕 千磨万击还坚劲 天下谁人不识君 西出阳关无故人 水是眼波横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及名言警句的默写和识记。
(1)书写时注意“骨、碎”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磨、劲”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谁、君、阳、故”的正确写法。
(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两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的正义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书写时注意“重、鸿”的正确写法。
6. 寒食东风御柳斜 冷露无声湿桂花 锺子期 高山流水 一字值千金 日久见人心 更有早行人 近水知鱼性 胜读十年书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的理解与成语积累。
(1)书写时注意“寒、御、柳、斜、露、湿”的正确写法。
(2)高山流水遇知音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两位音乐家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故事。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3)书写时注意“值、更、知、鱼、胜、读”的正确写法。
7. 白雨跳珠乱入船 天街小雨润如酥 客舍青青柳色新 随风潜入夜 日暮客愁新 今夜月明人尽望 清风半夜鸣蝉 视死忽如归 何当金络脑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和名言警句默写与理解。
(1)书写时注意“跳、船、酥、柳、随、潜”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暮、愁、夜、蝉”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视、脑”的正确写法。
8. 及其日中如探汤 热而远者凉乎 巍巍乎若泰山 汤汤乎若流水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杨柳依依 清泉石上流 出没风波里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诗词、文言文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诗词、文言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诗词、文言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出自《两小儿辩日》,原文这一段为: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2)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本味》,原文为: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3)《竹石》是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郑燮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全诗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最后两句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表达作者的高风亮节。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出自先秦佚名的《采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出自宋朝范仲淹的《江上渔者》。
9. 江清月近人 今夜月明人尽望 燕山月似钩 雨雪霏霏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钟山只隔数重山 咬定青山不放松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理解与默写。
(1)书写时注意“江”“近”的正确写法。
书写时注意“夜”“望”的正确写法。
书写时注意“燕”“钩”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雪”“霏”的正确写法。
书写时注意“知”“乃”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钟”“隔”的正确写法。
书写时注意“咬”“松”的正确写法。
(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意思是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总算是不虚此行了。
10. 春城无处不飞花 不知秋思落谁家 于谦 粉骨碎身浑不怕 千磨万击还坚劲 专心致志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忠言逆耳利于行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详解】(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句意: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原文: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本题考查古诗默写。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句意: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原文: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本题考查古诗默写。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句意: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原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句意:历经无数磨难依然那么坚韧,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北风。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本题考查文言文默写。
《学弈》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故事,说明了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一定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学弈》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5)本题考查谚语俗语识记。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的意思:直率忠诚的话听起来不愉快,但对行动有利;效用好的药吃起来虽苦,却对治病有好处。
(6)本题考查古诗默写。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句意:历经无数磨难依然那么坚韧,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北风。
诗人运用正面描写和反衬的手法,正面描写竹子的刚健挺拔,反衬出诗人的高风亮节。写竹子“坚劲”,也就是写人的坚韧劲拔。诗中以屹立的青山,坚硬的岩石为背景和基础,说竹子“咬定青山”,“立根”于“破岩”,经得起“千磨万击”,受得住四面狂风,即象征着一个人不怕社会上和生活中的种种艰难困苦和排挤打击。
11.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千磨万击还坚劲 天街小雨润如酥 西出阳关无故人 篱落疏疏一径深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读书须用意 一字值千金 苟日新 日日新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默写。
(1)结合“老师常告诫我们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因此我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和“《长歌行》中的一句诗”可知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思是趁年轻就要好好努力,不要到老了一事无成,这样只会留下悲伤、后悔。
(2)书写时注意“磨”“酥”“篱落”“缘”的正确写法。
(3)结合“阅读时要熟读精思,每一句每一字都要认真思索”可知填“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意思是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
(4)书写时注意“新”的正确写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