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2024—2025学年度九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2024—2025学年度九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12 18:4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检测
九年级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1—10题每题1分,共10分;11—17题每题2分,共14分,合计24分)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反映了孔子的
A.教育思想 B.法治思想 C.仁政思想 D.礼治思想
2.“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发生在
A.春秋 B.战国 C.东汉 D.北宋
3.对以下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D.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4.唐代墓葬出土了大量的波斯、阿拉伯、拜占庭等地的金银币。这些出土文物反映了唐朝
A.和睦的民族关系 B.多彩的文学艺术
C.繁荣的中外交流 D.先进的生产技术
5.在开展主题为“中华英雄谱”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应出现在“抗击外来侵略英雄谱系”中的是
A.岳飞 B.郑成功 C.郑和 D.文天祥
6.“当时的人们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该材料提到的条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下列思维结构图中“?”处应是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
D.土地改革
8.“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是“两弹一星”精神的基本内涵,这一精神形成于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 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D.中国特色社会主主义新时代
9.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们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城市,并建有希腊式剧场和体育场,这些城市定期巡回上演希腊的悲剧和喜剧。该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B.希腊的城邦制度影响深远
C.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
D.亚历山大东征的客观作用
10.西蒙·玻利瓦尔曾经说“独立是唯一的赐福,要以其他一切为代价。”为此,他践行的“独立”是
A.美国独立运动
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C.印度民族大起义
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1.通过“半两钱”“五铢钱”“交子”“乾隆通宝”了解历史的方法属于
A.考古发掘 B.查阅文献 C.解读文物 D.实地调查
12.“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延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戊戌变法
A.触动了中国政治体制 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C.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13.陈毅在1948年的某次会议上指出:“去年我们这一反攻,带决定性的胜利就是把蒋介石的战略方针破坏了,把战争的包袱放到‘蒋委员长’头上。”该材料中的“反攻”
A.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标志着战略大决战的开始
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
14.“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集中反映了
A.祖国统一的成果 B.外交事业的发展 C.社会生活的变迁 D.民族关系的推进
1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目标和要求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历史潮流。这里“当时整个世界的历史潮流”是
A.扫清资本主义发展障碍 B.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C.反对宗教神学思想禁锢 D.将世界连为一个整体
16.右则方框内容共同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一种理论:马克思主义
A.无产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道路 一部文献:《共产党宣言》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初步确立 一个组织:第一国际
C.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 一次尝试:巴黎公社
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实践 一首歌曲:《国际歌》
17.在2024年的全球气候峰会上,各国就温室气体减排、绿色能源发展等议题深入磋商,共同寻求应对气候危机的方案。这表明当今世界
A.国际政治新秩序已形成 B.美国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
C.发展中国家起主导作用 D.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18题12分,19题12分,20题12分,共计36分)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以上材料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等 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上演,影片中的主题歌曲《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唱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很快,这首歌便深入人心,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摘编自吴雪杉《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
材料二 材料三
(1)据材料一,提取图一图二包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当时修筑“长城”的主要目的。(4分)
(2)据材料二,概括该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简述你对“长城”的认识。(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主要意图及“长城”在抗战时期作用的变化。(4分)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下册)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构建第五单元知识结构。(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第三单元史事间的内在联系。(4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二中各选一件史事,比较其相同之处。(4分)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上半期世界重大历史事件(部分)示意图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绘制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 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新”的含义。(4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事件,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论结合,表述完整)(8分)
(1分)观点:
(2分)史实:
(4分)说明:
(1分)结论:
2025年九年级质量检测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第1—10题,每题1分;第11—17题,每题2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C B A B C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C A B A A D D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2分,三题共36分。
18.(1)信息:图示意的时期:图一是秦长城示意图;图二是明长城示意图;地理位置/起止点: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明长城比秦长城长;两个长城东西起止点不一样。秦长城的位置整体靠北,明长城的位置总体靠南。(任意3点3分)主要目的:抵御外敌/族入侵。(1分)
(2)历史现象:民族交融。(2分)认识:长城见证了民族交融的历史或长城是一条民族交融线或是民族交融的纽带等。(2分)
(3)主要意图: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抵抗日本侵略者,挽救民族危亡。(2分)作用的变化:从古代军事防御设施转变为团结御侮、顽强抗争精神的象征。(2分)
19.(1)知识结构,依据学业质量描述的三个层次赋分。(4分)
【示例】
(或者以括号形式的知识结构:主题1分,三个课题至少写出两个课题给1分,史实部分至少写出1点给1分,联系至少1个给1分。)
(2)联系:1978年12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起步,后来发展到城市,最终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城的对外开放格局。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与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巨大成就,提升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现在,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4分)
(3)【示例】史事: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相同之处:都是在关键时刻召开的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都形成了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任意2点2分,言之有理即正确)
20.(1) 新经济政策“新”在通过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商品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2分)罗斯福新政“新”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和指导。(2分)
(2)评分标准
水平等级 拟定的观点 材料运用与论述 分值
4 明确,有新意或有思想深度 紧扣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述,运用材料中两个以上的史实,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8
3 明确 能够围绕观点论述,运用材料中的史实,但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条理基本清楚 5—6
2 不够明确 有论述或说明,但材料不充分,或史论结合不充分 3—4
1 没有凝练出观点 观点、论述与材料无关,或仅仅重复材料中的史实 1—2
【示例】
观点1:两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2分)
一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为人类历史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二战期间和战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极大鼓舞了各国工人阶级和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在苏联的支持下,东欧成立了一批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社会主义越出一国的范围,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4分)
综上所述,两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推动了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改变了历史的进程。(2分)
观点2:20世纪以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借鉴。
一战后,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成功也有失误,其中新经济政策借鉴了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些做法,利用市场与商品货币的关系扩大生产,是一次成功的探索。面对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的某些做法,对经济进行了全面的国家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由此可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相互学习,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观点3:十月革命后,苏俄(联)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观点4: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打下基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