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山中学2025届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
生物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分。
1.蓝细菌是一类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单细胞生物,它的存在使整个地球大气从无氧状态发展到有氧状态,在生物的进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蓝细菌的光合酶基因位于拟核的染色体上
B. 蓝细菌中参与光合酶合成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C. 蓝细菌的叶绿体膜上含有光合色素
D. 将蓝细菌放入清水中会吸水涨破
2.森林郁闭度是林地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为树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领春木所在群落的郁闭度过高会导致幼苗难以存活。调查某地区不同胸径领春木的数量如表所示。已知领春木的树龄越高胸径越大,植株也越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胸径(cm) <2.5 2.5~12.5 >12.5
数目(株) 110 650 251
A. 调查领春木的种群数量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
B. 该地区的领春木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 适度采伐中老龄树木可以提高幼苗存活率
D. 领春木制造有机物、固碳、供氧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3.血液运输CO2的形式有三种:①少量CO2直接溶解在血浆中(即血液中的CO2分压,即PCO2),②部分CO2与O2竞争结合血红蛋白Hb成为HbCO2,③大量CO2转化成溶解于血浆中。如图为血液中CO2解离曲线(纵坐标表示血液中三种CO2存在形式的总含量,横坐标表示CO2分压)。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红细胞对人体内环境PCO2的改变和酸碱平衡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B. 骨骼肌处毛细血管静脉端O2含量低,有助于Hb与CO2结合,及时排出CO2
C. 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O2与CO2的交换使曲线发生上移,从点Ⅱ变为点Ⅰ
D. 人体发生酸中毒时,缓冲物质结合H+转化成CO2,曲线可能发生右移
4.正常重力环境中,成骨细胞分泌的PGE2与感觉神经上的EP4结合,将信号传入下丘脑抑制某类交感神经活动。进而对骨骼中血管和成骨细胞进行调节,促进骨生成以维持骨量稳定。长时间航天飞行会使宇航员骨量下降。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 PGE2与EP4的合成过程均发生在内环境
B. PGE2与EP4的结合使骨骼中血管收缩
C. 长时间航天飞行会使宇航员成骨细胞分泌PGE2增加
D. 使用抑制该类交感神经的药物有利于宇航员的骨量恢复
5.芬太尼是全球严格管控的强效麻醉性镇痛药,其镇痛机制如图所示。此外,芬太尼的脂溶性很强,容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作用于脑部某神经元受体,促进多巴胺释放,让人产生愉悦的感觉。芬太尼适用于临床各种手术麻醉、术后镇痛,但长期使用会成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芬太尼和多巴胺都是作为信号分子与受体特异性结合而发挥作用的
B. 据图推测,细胞内Ca2+浓度升高可能会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
C. 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使钠离子内流,引起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D. 芬太尼可通过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影响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6.肥胖已经成为一种现代流行病,了解肥胖的生物学基础对于研究出有效的肥胖治疗方法至关重要。目前,减少食物摄入是控制肥胖的一种重要途径。许多研究显示,来自大脑的神经肽Y(中枢NPY)作为一种促食欲肽,可促进食物的摄入;来自交感神经的神经肽Y(外周NPY)作用于脂肪细胞,通过促进脂肪细胞产热来消耗能量。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外周NPY来自外周神经系统,该系统由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组成
B. 抑制人体神经细胞中NPY基因表达可有效预防肥胖的发生
C. NPY是一种信息分子,其通过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D. 在外周NPY的作用下,机体产热增加,但体温仍能维持相对稳定
7.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引起骨骼肌兴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
B. 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其细胞膜内K+的浓度高于膜外
C. 骨骼肌细胞的兴奋与组织液中Na+内流有关
D. 该过程经历了“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
8.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每种蛋白质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关于人体中几类蛋白质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抗体的特异性结构决定了其只能消灭特定的抗原
B. 消化酶的失活实质上是蛋白质的结构发生了改变
C. 转运蛋白在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变化
D. 胰岛素通过口服进入人体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9.无菌技术是微生物培养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为避免杂菌污染,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等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接种、倒平板等环节也都要防止杂菌的污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某些微生物能以无机物作为碳源,也能以无机物作为能源
B. 消毒和灭菌都是指用强烈的理化方法杀死物体内外所有微生物
C. 将要培养的微生物接种至培养基后,应立即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
D. 为保证超净工作台无菌,接种操作时应打开紫外灯
10.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大多已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AED)。AED可通过电击消除患者的心室纤维性颤动,从而恢复心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心跳会加快
B. 传出神经以电信号形式直接刺激心肌细胞,使其兴奋
C. AED电击能量在人体安全范围内,正确使用不会损伤人体
D. 医护及接受过培训的人员规范使用AED,可及时救治患者
11.南瓜下胚轴长度受到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双重影响。研究人员为了探究暗前远红光处理下外源油菜素内酯(BR)对南瓜苗下胚轴伸长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图的实验处理,其中BRZ表示油菜素内酯抑制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南瓜苗的光敏色素感受暗前远红光后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
B. 暗前远红光和外源BR都可以促进正常南瓜苗下胚轴的伸长生长
C. 暗前远红光处理对南瓜苗下胚轴伸长生长的影响与BR有关
D. BR缺失突变体用暗前远红光处理可基本恢复下胚轴伸长生长
12.生态浮床是将经过筛选的水生高等植物栽植于浮床上,通过根系吸收水体中的N、P等元素及重金属元素,以达到水质净化、修复和重建水体生态系统的目的。在使用生态浮床的基础上,某河流修复过程中还引入了苦草等沉水植物和食藻虫,添加了纳米曝气机,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生态浮床中不同组分和作用的搭配,错误的是( )
A. 添加纳米曝气机——促进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根系吸收无机盐
B. 引入食藻虫和沉水植物——通过捕食和种间竞争抑制藻类大量繁殖
C. 种植人工浮床植物——促进N、P和重金属元素的物质循环
D. 浮床植物根系微生物——将水体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13.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两位美国科学家Victor Ambros和Gary Ruvkun,表彰他们发现了micro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基因转录后调控的方式之一是双链RNA(dsRNA)在细胞质内被一种称为Dicer的酶特异性识别,并剪切成双链小分子干扰RNA(siRNA,其空间结构与双链DNA相似);然后siRNA被组装到RNA诱导沉默复合体(RISC)中。在RISC中siRNA被处理后,一些单链siRNA片段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与靶标mRNA完全互补结合,引导RISC中的酶对mRNA进行切割,从而影响基因表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RNA诱导沉默复合体中存在核糖核酸酶和解旋酶
B. siRNA存在双螺旋结构,该结构由两条反向的RNA组成
C. 一些单链siRNA碱基可与特定基因一条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
D. 单链siRNA通过切割mRNA阻止翻译过程来影响基因表达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
1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生态农业是必然选择。生态农业园是指在生态上能够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新型农业。为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科研人员对某个生态农业园各营养级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单位:103KJ/(m2 a),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能量类型化
能量值
营养级 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 甲 未被利用的能量 流入营养级的能量 有机物输入的能量
第一营养级 605 128 1466 434 -
第二营养级 126 44 282 A 96
第三营养级 32 13 B 9 34
A. 由于存在有机物输入的能量,该生态系统能量金字塔为倒置的金字塔
B. 表中“甲”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B”的数值为58
C. 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4.7%
D. 每个营养级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不会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15.“阳光玫瑰”(葡萄品种)因无核、果实大、甜度高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其无核化常用的药剂是赤霉素(GA3)和氯吡脲(CPPU)等,GA3会诱导葡萄幼果体内生长素含量上升,促进幼果吸收营养,使果实膨大。CPPU主要促进细胞分裂和坐果,同时增大细胞体积,使果实膨大,增加产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界中存在的、能促进植物生长的赤霉素并不都是植物激素
B. 题干中的GA3和CPPU在果实增长上起协同作用
C. CPPU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会造成损失,使用前需评估
D. 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通过调控细胞的能量供应实现的
16.某种社会性昆虫种群密度与出生率和死亡率关系曲线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由a至b,种群内个体间存在共同抵御天敌等互助行为
B. 由b至c,种群单位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量逐渐增多
C. 在a点附近,种群密度对种群数量的调节为正反馈调节
D. 在c点附近,种群密度对种群数量的调节为负反馈调节
17.如图所示为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发挥功能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内有多种激素参与调节血糖浓度,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B. 若某患者组织细胞的IR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则该患者一定不患Ⅰ型糖尿病
C. 当血糖浓度下降时,在胰岛素调控下,葡萄糖转运蛋白转位至细胞膜的数量减少
D. 据图分析,胰岛素是通过减少血糖来源和增加对血糖分解来降低血糖的浓度
18.将完整的离体线粒体分为两组放在缓冲液中,按图1,图2所示,分别加入物质x、y、z,并测定О2消耗量和ATP合成量。已知寡霉素可以抑制ATP合成酶的作用,丙酮酸可以被氧化分解,DNP(一种化学物质)可降低线粒体内[H]的含量。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1中②阶段可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
B. 图中x、y、z分别表示DNP、丙酮酸、寡霉素
C. 图2中①阶段两曲线没有上升的原因是缺少[H]
D. 加入z后线粒体内产水量将明显多于加入y后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9分。
19.(8分)在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为了固定流沙、减少沙暴,人们探索出将麦草插入沙丘防止沙流动的“草方格”固沙技术。60多万人经过40多年的努力,于2024年实现了总长3046公里的边缘“草方格”锁边合拢。“草方格”内原有沙生植物种子萌发、生长,群落逐渐形成,进一步人工种植沙拐枣、梭梭等耐旱植物,使沙漠化得到治理,沙漠附近的玉其塔什草原等自然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生态效益显著。
(1)采用“草方格”固定流沙,创造有益于原有生物组分生长、发育、繁殖的条件,使植被逐渐恢复,该过程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在“草方格”内种植沙拐枣、梭梭等沙生植物时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
(2)这40年来,在人工改造的“草方格”内,植物定植、群落形成过程属于________演替。随着治理工作的推进,一些草方格群落物种组成从固沙先锋物种变化到具有耐旱性质的杂草类群落,其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填“升高”或“减弱”或“不变”)。
(3)治沙工作发挥效应后,附近的玉其塔什草原也渐渐进入到生态平衡,具体特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和收支平衡。每年春天来临,草原绿意渐浓,久违的动物们纷纷现身,这种场景的出现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成群的马、羊一起在草原上觅食,他们之间虽然食性相似但是竞争不明显,可以用________来解释。
(4)为了畜牧业的兴旺,牧民们对牛羊取食之余的牧草及时收割、打包以备后续养殖使用,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这项措施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
20.(12分)L-天冬酰胺酶(L-ASNase)是一种微生物产生的酰胺基水解酶,可催化天冬酰胺水解为天冬氨酸和氨,其中氨可与奈斯勒试剂反应呈棕色。L-ASNase具有抗肿瘤活性,已用于治疗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科研人员用重组菌发酵制备了L-ASNase粗酶液,现欲测定其生理状态下的酶活性,进行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取适量L-天冬酰胺与pH=7.3的缓冲液混合制备得到10mL反应液;
②向反应液中加入1mlL-ASNase粗酶液,然后在37℃水浴下保温10min;
③反应体系中加入三氯乙酸终止反应;
④将反应体系与奈斯勒试剂反应,检测棕色深度来确定产物的生成量。
(1)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灭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______ 功能,其造成肿瘤细胞死亡的方式为 ______ 。
(2)步骤①中使用pH=7.3的缓冲液的目的是 ______ ;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1处错误,请指出并修正 ______ 。
(3)本实验中没有设置对照组,如若设置,若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区别仅仅是三氯乙酸的加入时间不同,则对照组的加入时间是 ______ 。
(4)人体正常细胞能合成L-天冬酰胺供自身使用,淋巴瘤细胞则不能合成L-天冬酰胺。为了验证L-ASNase对淋巴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对照组:完全细胞培养液(含细胞所需的各种物质)+L-ASNase+淋巴细胞;
实验组:完全细胞培养液+L-ASNase+淋巴瘤细胞;
适宜条件下培养后,观察细胞生长增殖状态,并检测细胞内和培养液中L-天冬酰胺含量;预期实验结果为:对照组培养液和细胞内L-天冬酰胺含量分别表现为 ______ (填“缺乏”或“正常”),细胞正常生长增殖;实验组培养液和细胞内L-天冬酰胺含量分别表现为 ______ (填“缺乏”或“正常”),细胞不能正常生长增殖。
21.(10分)L-天冬酰胺酶(L-ASNase)是一种微生物产生的酰胺基水解酶,可催化天冬酰胺水解为天冬氨酸和氨,其中氨可与奈斯勒试剂反应呈棕色。L-ASNase具有抗肿瘤活性,已用于治疗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科研人员用重组菌发酵制备了L-ASNase粗酶液,现欲测定其生理状态下的酶活性,进行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取适量L-天冬酰胺与pH=7.3的缓冲液混合制备得到10mL反应液;
②向反应液中加入1ml L-ASNase粗酶液,然后在37℃水浴下保温10min;
③反应体系中加入三氯乙酸终止反应;
④将反应体系与奈斯勒试剂反应,检测棕色深度来确定产物的生成量。
(1)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灭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功能,其造成肿瘤细胞死亡的方式为________。
(2)步骤①中使用pH=7.3的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__;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1处错误,请指出并修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中没有设置对照组,如若设置,若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区别仅仅是三氯乙酸的加入时间不同,则对照组的加入时间是________。
(4)人体正常细胞能合成L-天冬酰胺供自身使用,淋巴瘤细胞则不能合成L-天冬酰胺。为了验证L-ASNase对淋巴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对照组:完全细胞培养液(含细胞所需的各种物质)+L-ASNase+淋巴细胞;
实验组:完全细胞培养液+L-ASNase+淋巴瘤细胞;
适宜条件下培养后,观察细胞生长增殖状态,并检测细胞内和培养液中L-天冬酰胺含量;预期实验结果为:对照组培养液和细胞内L-天冬酰胺含量分别表现为________(填“缺乏”或“正常”),细胞正常生长增殖;实验组培养液和细胞内L-天冬酰胺含量分别表现为________(填“缺乏”或“正常”),细胞不能正常生长增殖。
22.(14分)某种物质S(一种含有C、H、N的有机物)难以降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只有某些细菌能降解S。研究人员按照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S的细菌菌株。实验过程中需要甲、乙两种培养基,甲的组分为无机盐、水和S,乙的组分为无机盐、水、S和Y。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盛有水或培养基的摇瓶通常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灭菌。乙培养基中的Y物质是__________。甲、乙培养基均属于__________培养基。
(2)实验中初步估测摇瓶M中细菌细胞数为2×107个/mL,若要在每个平板上涂布100 μL稀释后的菌液,且保证每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不超过200个,则至少应将摇瓶M中的菌液稀释__________倍。
(3)在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发现当培养基中的S超过某一浓度时,某菌株对S的降解量反而下降,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4)若要测定淤泥中能降解S的细菌细胞数,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实验中,甲、乙两种培养基所含有的组分虽然不同,但都能为细菌的生长提供4类营养物质,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5分)二氢睾酮(5α-DHT)是人体内的强效雄激素,对肌肉力量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为探究其发挥作用的途径,科研人员展开研究。
(1)睾酮的分泌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来调控,这称为_______调节。性腺分泌的睾酮在特定组织内转化为5α-DHT,经_______运输至肌肉细胞,与核内受体结合,调控基因转录,30分钟后促进肌动蛋白的合成,该途径属于核受体途径。
(2)近期发现5α-DHT能在5分钟内快速增强肌肉力量,推测其存在另一条作用途径。科研人员开展图1实验,在注射5α-DHT后的30分钟内,检测不同处理下小鼠骨骼肌中cAMP含量(cAMP可通过调节细胞质基质中Ca2+浓度快速提高肌肉收缩力)。
①实验选择在“注射5α-DHT后的30分钟内”检测小鼠骨骼肌中cAMP含量的目的是_______。
②进一步检测发现随5α-DHT浓度升高,图1实验小鼠的肌肉收缩力加强,综合图1结果分析,5α-DHT可_______。
(3)cAMP通常被认为是胞膜受体途径中的关键信使。后续研究鉴定GPR为5α-DHT的特异性细胞膜受体,为验证这一结论,科研人员利用野生型和GPR缺失突变体开展图2所示实验,并在注射5α-DHT的30分钟之后测试小鼠握力。请在图2钟补充第四组处理,并在图中相应位置绘出相应结果_______。
(4)5α-DHT在机体内通过核受体和膜受体两条途径调节肌肉力量和功能,结合两条途径各自的特点,从进化与适应的角度分析双重机制存在的意义_______。
答案
1.B 2.B 3.C 4.D 5.C 6.B 7.A 8.C 9.A 10.B 11.D 12.C 13.D
14.BC 15.ABC 16.AD 17.BCD 18.BC
19.(1)自生 协调
(2)次生 升高
(3)结构平衡 功能平衡(顺序可换) 信息传递 生态位差异(或生态位分化)
(4)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20.免疫监视 细胞凋亡
维持酶发挥作用所需的适宜pH 步骤①反应液制备后需保温适宜时间再加入酶液(反应液与酶液应分别在37℃保温适宜时间再混合)
37℃保温前(反应开始)加入三氯乙酸
缺乏、正常 缺乏、缺乏
21.(1)免疫监视 细胞凋亡
(2)模拟内环境的pH 步骤反应液制备后需保温适宜时间再加入酶液
(3)步骤与之间
(4) 缺乏、正常 缺乏、缺乏
22.(1)高压蒸汽灭菌;琼脂;选择
(2)104
(3)S的浓度超过某一值时会抑制菌株的生长
(4)取淤泥加入无菌水,涂布到乙培养基上,培养后计数
(5)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23.(1) 分级体液
(2) ①排除核受体途径的干扰 通过cAMP增强肌肉力量,且该途径不依赖核受体
(3)(标准:高于第三组,低于第二组)
(4)既保留了膜受体途径快速反应的优势,又叠加了核受体途径长期的调控,有助于生物体适应多变的选择压力(也增加了生理系统的容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