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的写作背景,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2.学习摘抄和做笔记的读书方法,学会做摘抄、写提要和心得感受。梳理保尔的成长经历,理解分析保尔的艺术形象。
3.分析和领悟保尔的生命态度,理解小说主题,理解“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
3课时
时间规划 教学内容 学习内容
第1课时 读前激趣 结合课前观看的电视剧和书本内容,将印象深刻的电视剧情节与书中原文相关联,初步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了解作者,通过探寻作者与保尔的关联,初步感受本书的主题。
第2课时 读中指导 以时间为纵轴,小组合作探究,梳理“保尔成长大事记”。以保尔自身的成长以及他与身边其他人的关系为横轴,多角度分析保尔形象。学习、运用摘抄和做笔记的读书方法。
第3课时 读后分享 展示、分享摘抄和做笔记的阅读成果。
【学习过程】
第1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用2周左右时间自主阅读整本书。
一、导入新课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一段话的来源,它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的一句内心独白。保尔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成长经历有何独特之处?今天让我们共同来探索。
二、任务开展
任务一:了解预习,回顾情节
书中围绕保尔,主要写了哪些事情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学生思考、交流。
教师带领学生梳理:
在面粉团上撒烟灰被开除。
在车站食堂当杂役,受到凌辱。
救了朱赫来,被抓进监狱受到严刑拷打仍坚强不屈。
参加革命,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有一次头部受伤。
修建铁路时忍受艰苦环境,忘我工作。
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坚持写完了《暴风雨所诞生的》。
任务二:探寻关联,感悟主题
1.了解作者。
学生交流对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了解。
预设: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是苏联作家,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出生于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开始当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团,参加红军,奔赴苏联国内战争的前线。1920年秋天在战斗中负重伤。1924年加入共产党。后由于病情恶化而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毅力惊人。1933年,由他口述、妻子整理,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创作。
2.寻找作者与保尔的关联。
(1)交流思考,探寻共同点。
教师:有人曾这样评价奥斯特洛夫斯基:“他的一生是个奇迹,尽管饱受病痛折磨,却从未向死神低头,在瘫痪和失明的情况下,创作了描写自己这代人命运的不朽作品。”他的一生和保尔何其相似!作者就是保尔的原型。
思考:保尔和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有哪些相同之处
学生思考、交流。
教师引导、梳理:
人物
相同
之处 奥斯特洛夫斯基 保尔 ·柯察金
出身贫困 乌克兰贫困工人家庭 贫困铁路工人家庭
少年苦难 11岁开始当童工 在车站食堂当杂役
参加革命
战争受伤 1919年加入共青团,参加红军奔赴前线;1920年秋天在战斗中负重伤 参加革命,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有一次头部受伤
身体状况 1927年由于病情恶化而全身瘫痪,双目失明 全身瘫痪,双目失明
晚年写书 1933年由他口述、妻子整理,完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在秘书加莉亚的帮助下写完了《暴风雨所
诞生的》
(2)对比关联,感悟精神。
奥斯特洛夫斯基和保尔,一个是真实世界中的人,一个是文学作品中的人,但二人的经历几乎相同,犹如一人。正是由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所以保尔这个人物形象中有着明显的作者本人的影子。现在请同学们结合二人的经历,思考:作者借保尔这个人物形象想表达什么呢
学生思考、交流。
教师梳理、引导方向:
处于艰难困苦的环境之中依旧具有钢铁般的意志,为了革命,不惜生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勇于献身。
3.感受主题。
保尔身上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这又何尝不是作者自身的写照呢 齐读下面这段话: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三、课堂小结
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肖洛霍夫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生活的教科书’。”书中
为理想而奋斗、具有钢铁般意志的保尔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课后延学】
再次阅读全书,以时间为脉络,梳理出保尔成长经历中的主要事件,可用时间轴、思维导图、表
格等方式进行梳理。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保尔这个人物是作者精心塑造的,那么这个人物的成长经历与作者有着怎样的关系?今天我们继续探究。
二、任务开展
任务一:梳理经历,了解成长史
学生合作探究,梳理“保尔成长大事记”。
教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已成为世界革命青年成长的“教科书”,它成功塑造了一个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共产主义战士保尔的形象。那么,保尔是如何从一个小少年成长为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战士的呢 今天我们试着进行梳理。
1.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梳理并互相补充保尔经历的主要事件。
2.小组内进行时间轴梳理的编写。
3.各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全班展示,其余小组可补充发言。
4.全班评选出“最佳小组”。所有小组的成果可在班级文化墙上进行展示。
参考:
保尔的成长史
第一阶段:
年少无知,惹是生非,受尽凌辱阶段。
补考时往神父的面灰里洒烟灰,被开除。
十二岁去车站餐厅当伙伕,受尽凌辱和折磨。
之后去发电厂当学徒,认识了电工朱赫来,接受了许多革命的思想。
第二阶段:
革命意识初步萌发,走上革命道路阶段。
为解救朱赫来,被关进监狱受尽折磨,后来被错放。
在冬妮亚家中作短暂的休息后参加了红军。
他英勇顽强,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被铁片击中,生命垂危。
顽强地活过来后,在参加工农兵聚会时,冬妮亚穿得十分漂亮,保尔与她发生争执,最后关系破裂。
第三阶段:
英勇顽强,斗争经验逐步丰富的成熟阶段。
战争胜利后,参加肃反工作,结识了革命领导人丽达,但是为了解放事业,果断放弃个人感情。
参加了筑路队,以“疯狂的速度”,“拼命走在前面”。最后感染伤寒,被谴送回家。
伤好后去当一名普通工人,在一次抢救木材时,再一次受伤,丧失工作能力,只得回家休养。
母亲的按摩又救了他一命,他便又离开了家继续参加工作。
繁重的工作使保尔非常累,加上旧伤发作,身体一天比一天差,最后不得不去了疗养院。
第四阶段:
凭着崇高的理想、顽强的毅力,实现生命意义的伟大阶段。
在疗养院病情恶化,经过治疗,他又出院带病坚持工作,最后病得完全没有办法治疗了,双目失明,他只得离开战斗队伍。
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但他以坚强的毅力克服了悲剧命运的打击,准备走文学的道路,坚持斗争。
与达雅结为夫妻,在双目失明又瘫痪的情况下开始写作。
保尔战胜病魔和伤痛,完成作品《暴风雨所诞生的》并发表,以新的武器——笔,重新回到战斗英雄的行列。
任务二:交流成长,分析保尔形象
1.师生交流,初步感知。
教师:按照时间顺序,我们梳理出了保尔成长经历中的主要事件,从保尔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学生思考、交流。
2.多角度探寻,全面把握人物形象。
教师:纷飞的战火,保尔没有逃避;冰冷残酷的监狱,保尔没有退缩;纵使多次遭受磨难,保尔也一直坚持向前。在保尔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坚韧不拔、他的顽强奋斗、他的钢铁意志。其实,我们还可以从更多的方面去深入探索保尔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交流,教师梳理。
(1)从基本情况看保尔。
学生浏览、筛选信息,以知识卡片的形式整理出保尔的相关信息。
国籍
年龄
身份
职业
社会关系
(2)从“好兄弟”看保尔。
在保尔的成长路上,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好兄弟”,一个是他的哥哥阿尔焦姆,一个是朱赫来,他们在保尔的成长路上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你能从他们和保尔的相处中看出保尔是个怎样的人吗 请结合相关语段进行思考。
学生阅读相关章节,交流分享。
预设:
阿尔焦姆:保尔的哥哥。
朱赫来: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初引领者和领导人,沉着干练,富有组织能力,启发和吸引了一大批像保尔一样的青年参加革命。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描写阿尔焦姆、朱赫来与保尔相互交往的文字,解读保尔的成长变化和形象。
(3)从三个女人看保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里重点写了三个与保尔有关的女人,我们一起通过认识这三位女性来一窥保尔的形象。她们分别是谁 又是怎样的人呢
学生讨论并结合文本情节分享。
预设:
保尔年少懵懂时期认识的冬妮娅,是他的初恋女友。冬妮娅是一个上流社会的女孩,对劳动人民很同情,对寄生虫一样的贵族很厌恶,但还是保留了资产阶级的虚荣,最后和保尔分手。
保尔思想渐渐成熟时期认识的丽达,是他的亲密战友。丽达是共青团委书记,一个既勇敢又有能力的女性。她是苏联革命工作者的典型,但是因为误会最终没能和保尔走到一起。
保尔涅槃重生时期认识的达雅,最终成为他的妻子。达雅是一个贫穷的农家女,父亲酗酒,母亲偏爱无能的弟弟。她在保尔的领导下勇敢做出反抗,并且帮助保尔完成了创作。
小结:不成熟而美好纯洁的初恋,铭刻在爱情回忆里的红颜知己,还有始终陪伴在身边的妻子,这三个女人在保尔生命的不同时段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三个角色是保尔感情的阶梯式成长的最清晰写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仅从一个革命人的描写里反映了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与国家的复活,也从这个凡人的人生中写出了浓缩的爱情阶梯式成长,这三个女人是保尔参加革命前后由青涩到成熟的转变的见证。保尔勇于挑战、自强不息,有崇高的革命理想、高尚的革命情怀,是一个顾全大局、大公无私而又不计较得失的人。
(4)从作者看保尔。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探讨了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与主人公保尔的相同之处,他们都历经苦难,苦难却成为了他们的力量,他们用革命精神真正地奏响了生命最华美的乐章。
(5)教师总结。
综上,主人公保尔具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坚韧不拔、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他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是苏联第一代共青团员的光辉形象,他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无限忠诚以及为实现信仰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令人敬仰。
任务三:探寻读书方法
书中的保尔如同一块钢铁,在烈火中反复煅烧,最后变得坚硬,印证了书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告诉我们要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经历磨难最终成长。
1.学习摘抄。
(1)保尔的形象如此鲜明,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哪一处打动了你或者让你印象深刻 是保尔矛盾的内心独白,还是保尔精彩的语言,或者是保尔身处的特殊环境 有同学针对这些地方进行了摘抄和整理,下面我们邀请同学进行分享。
学生分享摘抄内容。
(2)教师采访分享的同学: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句子呢 请说明原因。学生思考、交流。
教师进行小结:
摘抄一般要根据学习、借鉴的意图来对阅读内容进行选择,可以是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片段、启迪思想的名言警句、写作技巧运用精彩的语段;也可以是描写人物言谈、举止、心理的片段以及各种人物对其的评价。同学们一定要将这种好的阅读习惯保持下去。
2.学习做笔记。
摘抄可以积累语言和素材。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时我们会有个性的思考,会有自己的观点,这时候就可以在书上做笔记。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笔记。
学生分享笔记。
三、课堂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分享内容归纳做笔记的常用方式:
写提要:可以是语意连贯的成段文字,可以是按层次和要点罗列的提纲,可以是能够体现作品结构思路的图表。
写心得:可以是对于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看法与评价,可以是阅读中生发的新认识、新观点。
【课后延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无数大师推荐阅读,每每细品,感慨万千。请同学们重温作品内容,对本书精彩之处进行摘抄和做笔记。
摘抄可以采用卡片形式,同学们可以自己设计样式,将进行全班评比。
笔记呈现方式推荐:(1)要点提纲;(2)思维导图;(3)片段赏析;(4)随笔;(5)小论文。
第3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收集学生阅读成果,并按照思维导图、随笔、小论文等形式进行归纳、分组。
一、导入新课
成果展示。
二、任务开展
任务一:分享摘抄,评选“摘抄王”
1.组内评比。
学生以十人小组为单位展示在阅读过程中完成的精彩摘抄,每人选择一张自己最喜欢的摘抄卡片进行朗读,小组内进行评比。
2.班级评选。
各小组推举前三名的同学参加全班评比(卡片制作和优秀朗读),选出全班前五名,颁发“摘抄王”证书。
3.展示卡片。
在班级文化墙上展示“摘抄王”的摘抄卡片。
任务二:分享笔记,汇报展示
1.分组汇报准备。
(1)全班按照阅读成果的不同,分成“思维导图展示组”“随笔演讲组”“小论文朗读组”三个组。
(2)每组内部进行成果展示和互评,对每个组员的成果进行优缺点汇总,完成成果分享记录表的填写。
(3)每个组评选出最优秀的成果,进行全班展示。
2.各组代表全班展示。
(1)思维导图理逻辑。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较为复杂的人物关系,有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有阶段分明的事件发展,有值得借鉴的叙述结构……在阅读中,不少同学制作了清晰精巧的思维导图,接下来有请思维导图展示组的同学进行分享。
学生分享。
示例:
教师总结: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图文并茂、简单有效,能够帮助我们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和系统的描述与分析,尤其适合我们做笔记。
(2)随笔演讲抒感受。
教师:如果说思维导图注重的是主题明确,关系清晰,那我们随手记下的许多小片段则笔法灵动,富有表现力。在阅读过程中,那些闪光的语言让我们思绪万千,把奔腾的思绪化作文字,即便篇幅短小,也是心之所感。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聆听随笔演讲组的同学在读书时的点滴感动。
学生分享。
示例: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当读到保尔在烈士墓地所想的这段话时,我思绪万千。
我觉得保尔是一个真正的革命战士。在纷飞的战火中,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没有退缩;在疾风暴雪的建设工地里,面对难以忍受的劳动强度,他没有被吓倒。历练与考验,坎坷与起伏,锻造了保尔钢铁般的信念与意志。保尔虽多次遭受磨难,却一直向前,向前。人的一生应该如何度过 保尔用他的实际行动为我们作出了响亮的回答。面对艰难困苦,我们要一往无前;经历重重磨难,我们需坚毅勇敢;迈向理想目标,我们应为其献身。崇高的道德品质,钢铁般的意志和毅力,这样的保尔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3)专题论文助深究。
教师: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过程中,有同学对于书中的某一个点或者某几个点特别关注,并且对其进行了认真的探究。有的是探究叙事特色,有的是探究社会背景,有的是探究心理描写,不少同学都形成了自己的小论文。现在我们来听一听同学们的小论文。
学生分享。
示例:
谈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创作背景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创作于一个特殊国家的特殊时代,这一特殊的背景以及作家自己的特殊经历,使得它有着不同于任何文学性质作品的独特性,被赋予了深刻的时代内涵和阶级内涵。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完成于1927年到1933年,此时的苏维埃政权逐步巩固,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一时期恰逢苏联新经济政策结束和斯大林政治经济体制确立,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制度,相伴的是一种全新的意识形态,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这一时期,苏联文学的主题是歌颂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歌颂党和领袖,塑造苏维埃新人的光辉形象。奥斯特洛夫斯基响应官方的号召,写就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塑造了保尔这个符合时代特性的人物形象。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人生经历也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于1904年9月29日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饥饿和贫困使他从小就体验到了社会的不公和冷酷,饱尝人间疾苦。20岁时成为共产党员,他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参加国内战争,战后又担任繁重的工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忘我劳动。由于长期参加艰苦斗争,他的身体受到严重损害,身患多种疾病,继而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常年卧床,仅有手腕和细长的手指能够动弹,但是种种磨难并没有摧折奥斯特洛夫斯基,他要尽一切可能做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益的人。他战胜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剧烈痛苦和困难,利用生命的最后时光进行文学创作,写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文学作品。
可以说,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与小说主人公保尔血肉相连,构成他们精神世界的真髓是水乳交融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用生命铸造而成的,它的魅力来自作家对生命的感悟和激情。这部小说是作者自己心灵真挚的自白,也是无数同代人的自白。
在特殊背景下创作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作为响应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学作品,在苏联与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鲜明的意识形态性使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得到了官方支持,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与作品主人公保尔的意志和品质也值得我们学习。
3.制作《读保尔》阅读成果集。
将每组评选出的前三名摘抄卡片收录进《读保尔》阅读成果集。选择不同主题的思维导图收录进《读保尔》阅读成果集。选择前十名随笔作品收录进《读保尔》阅读成果集。选择10篇优秀小论文收录进《读保尔》阅读成果集。
【课后延学】
除了今天的分享,书中还有很多精彩之处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探讨,大家课后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专题探究。
比如:
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史;
保尔·柯察金的形象分析;
“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