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2 18:0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中国山水画作为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以其高度的审美价值和哲学内涵,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千百年来,山水画家自由地徜徉于山水之间,用画笔寄托着自己内在的真挚______情感,创设了独一无二的yì jìng(   )。这些不朽名画至今仍是艺术创作者们的灵感来源。
当下社会,繁忙的都市生活使有些创作者开始背离传统山水画的初心,这种现象不免让人感到chóu chàng(    )与忧虑。但同时,也有一群年轻一代的画家仍在zī zī bù juàn(      )地探索,为山水画的发展开辟______新的道路。因此,我们也应当对中国山水画的未来怀有信心,相信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它将继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可能性。
1.根据拼音在语段括号内写出相应的词语,在语段横线上给加点字注音。
2.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山水画作为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以其高度的哲学内涵和审美价值,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B.中国山水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高度的审美价值和哲学内涵,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C.中国山水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高度的哲学内涵和审美价值,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D.中国山水画作为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以其高度的审美价值和哲学内涵,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3.根据语境,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入下列语句的横线处。
(1)2024年“清朗”行动将着力研究破解网络生态新问题,其中包括整治通过________(点染 渲染)商品“功效”等方式,在直播带货中进行虚假宣传等突出问题。
(2)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体验经济兴起,沉浸式文旅成为大众关注热点,游客在____________(身临其境 设身处地)的新奇体验中领略文化的魅力。
(3)读书不能心浮气躁,___________(浅尝辄止 浮光掠影),要遵循学习规律,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撒切尔夫人特别赞扬了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最富天才的创造。
B.从峰顶俯视黄山,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黄山,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
C.“啊,可爱的小伙子!”医师迎着他说:“嗯,身体怎么样?有什么好消息告诉我吗?”
D.克隆人与他或她的供体人是什么关系?是亲子关系?还是兄弟姐妹关系?都无从知道。
5.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实干型的人通常都会努力工作,以获得他们想获得的地位和别人赞赏的目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之,实干型的人会全心全意追求目标,而且有着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勇气。
①他们信奉努力比聪明更重要
②他们的成功不仅体现在事业上,也可能是成功的父母、成功的商人、成功的老师、成功的玩伴等
③如果他们既努力又聪明,成功的概率是很高的
④生活中的那些成功人士,多是实干型
A.④①③②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④③②①
6.结合语境仿写画线句子。
形形色色的人,演绎着姿态万千的“给”:给朋友一本自己的新书,给路人一个友好的微笑, ;各行各业的工作,也都离不开“给”:农民给人间饱满的粮食,军人给同胞和平的家园, ……这些温暖的“给”,给出惠风好雨,给出阳光花香,给出希望与力量。
7.“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你所在的小组负责《诗在山水间》专辑。
(1)右图是专辑封面,小组成员对“水”字的选择产生了争议。请你依据“字体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
(2)下面是一位同学为专辑写的一副对联,依次填入上下联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携清风赏__①__,天地入__②__
下联:伴流水唱__③__,诗文传__④__
A.①山河景 ②古今 ③日月歌 ④胸臆
B.①山河景 ②胸臆 ③日月歌 ④古今
C.①日月歌 ②古今 ③山河景 ④胸臆
D.①日月歌 ②胸臆 ③山河景 ④古今
8.名著阅读
右面这幅图可以用来描述简·爱的人生轨迹,
请参考示例,解释B、C、D。
示例:A——简·爱寄居舅妈家时被虐待,后被舅妈送往洛伍德义塾,在这里,她经历了好友海伦之死,处于低谷期。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山水画的意境 李可染
①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②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悟,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③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深厚的友情。
④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⑤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⑥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⑦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
⑧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有删改)
9、作者为什么认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请结合全文,简要阐述。
10、第⑤段有何作用?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11、第⑥段是如何进行举例论证的?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节制是心灵的闸
韩青
①著名学者梁漱溟说,人类面临三个难题:人与动物、人与人和人与内心。其中最难解决的是人与内心。为什么这样说呢?生活中,我们常常打败别人,却很难战胜自己。也就是说,自己的那颗心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去了不该去、不能去的草原,从而丢失了自我。
②明智的做法就是为心灵设个节制的闸。有了它,欲望和非分之想的洪水就能够被挡在心门之外,人才会变得宁静。只有心静了,我们才能有正确的想法和愿望,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③没有节制,心灵往往盛放了不该盛放的东西,比如忌妒、贪婪、仇恨等等,而这些正是噩运的种子。秦国的太医李醯(xi)自知医术不如扁鹊,于是就派人杀了他。可是到现在,天下谈论诊脉的人还是遵从扁鹊的理论和实践。李醯非但没有成为医学名家,还为后人所不齿。如果李醯不让噩运的种子发芽,能化忌妒为动力,发愤提高自己,那么他就有可能迎头赶上甚至超过别人,从而真正地改变命运。
④没有节制,放纵私欲,往往是玩火自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虞国君主贪欲膨胀,不加节制,为得到晋献公的良马宝玉,不惜借道给晋国,最终落了个亡国丢身的下场。
⑤可见,不给心灵加个节制的闸,轻则会伤身害己,重则会祸国殃民。给心灵加个节制的闸,就能保持心灵的平静,从而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达成自己的目标。【A】
⑥浅水大鱼不游,浅土大木不长。要想恰如其分地做到节制,就离不开良好的习惯、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修养。【B】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我们才能很好地为心灵设置一个闸,让它挡住欲望、贪念、丑陋、邪恶……让心灵装满人间真情,装满人间美好。
(有删改)
1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3. 文中③④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4. 下面这则小故事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你认为放在【A】【B】中的哪一处合适?请说明理由
【材料】一天,台湾作家梁实秋和朋友们一起吃饭。熏鱼端上来了,他不吃;冰糖肘子端上来了,他又说不能碰;什锦炒饭端上来了,他还是说不能吃。最后八宝饭端来时,他说要这个。朋友提醒他里面有糖和淀粉。他说:“我当然知道,我前面不吃,是为了后面吃啊。因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须节制着、计划着,把那‘配额’留给最爱。”
15. 读了本文后,你认为要“给心灵加个节制的闸”的理由是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曾经有个对中国文化特别感兴趣的外国学生读完《静夜思》后,一脸茫然地问他的朋友:月亮跟故乡有什么关系呢?
②这位外国学生之所以有此疑问,是因为他不懂中国诗歌中的意象。意象,是打开诗歌大门的钥匙。
③什么是意象呢?意象,就是“意”加“象”的组合。自然界里,一切看得见的物体,如山、水、草、木等,都可以称之为“象”,即物象。物象一旦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就成了意象。如“梅”是一种客观的事物,它有形有色,具备某种形象。当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时,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
④诗歌为什么要用意象呢?
⑤因为诗歌讲究含蓄,忌直接宣泄主观情思。只有将抽象的情思转化为意象,才能构成诗的艺术。如诗人鲁藜的《泥土》: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⑥诗歌用“珍珠”和“泥土”两个极平常的意象进行对比,就表现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对人生的思索和追求,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果直接讲述道理,诗歌的艺术境界就荡然无存。
⑦“立象”可以“尽意”。诗是心之精微,要把主观情思准确地表达出来很难,古人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说。为能“尽言尽意”,古人想出了化意为象的方法,以“不言出”来代替“言不出”和“言不尽”,把大量的空间留给读者去想象、去填充、去思考,尺幅之间表无穷意蕴。这种“立象以尽意”的方法是诗人表达满腔情思的最好方式。如余光中的《乡愁》。乡愁是一种十分抽象的情绪,要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很难。但诗人把抽象的乡愁转化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种意象,把“乡愁”物化,继而写出了母子离别之愁、新婚离别之愁、母子永别之愁和家国之愁,令人动容。
⑧诗歌离不开意象。有意无象的诗,很难让人得到审美的满足;有象无意的诗,难以让读者获得深刻的认识。意象是沟通诗人与读者的桥梁,读者通过领悟意象的寓意,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主旨,感知诗人情感。
(选自王宜振《诗是意象的艺术》,有删改)
材料二:
如果说意象是一些砖石,那么意境就是一座完整的建筑。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与意象构成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这种意境不仅能包括诗里所有意象的审美指向,更能集中突出全诗的主旨。只有物象,或意象散乱,都不能构成一首有意境的诗。诗人要围绕诗的主旨将一组或多组意象有机组合,才能营造出意境。就像一幅画,多个意象围绕画的主题有机组合,构成的整体画面营造出的境界就是意境。如《江雪》图。
(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改)
16.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界中,一切看得见的客观物体,如山、水、草、木等,只要进入作品,就成了意象。
B.诗歌讲究含蓄美,直接的表达有损诗歌的艺术境界,这是创作诗歌时使用意象的重要原因。
C.对于诗歌而言,“意”能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而“象”则帮助读者获得深刻的认识。
D.《江雪》图,把“山”“孤舟”“寒江”“雪”等物象组合,就构成了孤独、寂寞的意境。
作者是如何通过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一诗,来阐释自己的观点的?
18.请你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意象和意境的阐述,为小文解决疑惑。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小文:写诗,该怎样创设意境呢?请你以《天净沙·秋思》为例,给我讲讲吧。
(四)阅读下文,完成各小题。
想起外婆吐舌头的样子
李娟
①想起外婆有个习惯性的小动作,就是吐舌头。通常这一动作会出现在做了错事之后。而她做了错事通常会先掖着瞒着。比如打碎了糖罐子,就悄悄把碎片扫一扫,剩下的糖撮一撮,换个一模一样的罐子装了原样摆着。直到你问她:糖为什么突然少了半罐子?她才吐吐舌头,笑眯眯地坦白。
②金鱼死后,鱼缸一直空在那里,空了很久。有一天却发现鱼缸有些不对劲儿,似乎缩小了许多。端起来左看右看,没错,是瘦了两三寸。逮住外婆一问,果然,是她老人家打碎后又悄悄去市场买回一个。大约是原样大小的有些贵了,便买了小一号。还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呢。当然,被揭穿后,也只是吐了一下舌头而已。
③吐舌头的外婆,飞快地把舌头吐一下,“对不起”和“气死你”两种意味水乳交融。而且又吐得那么快,一转眼就神情如故,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休想让她为做错的事情多愧疚一丝一毫。
④然后又想到外婆的竹林。
⑤外婆的老家不是我的老家,我从没有在那里生活过。但想到外婆正是在那里的一间老瓦房里生活了近半个世纪,就觉得那里实在是一个无比温柔之处。老屋前前后后种着重重竹林,我从坡上走下来,一走进竹林,就听到外婆的声音。她正在塌了半边的老屋门口和一群乡下女子说笑。她手持长长的竹竿,站在那里大声揶揄其中一个女邻居,好像是在模仿她夫妻俩之间的什么事。所有人笑得前仰后合。那女人又急又气,抡起巨大的竹扫帚挥打外婆的屁股。我站在半坡的竹林里看了好一会儿。当外婆和我们一起生活时,我们是否也给过她同样的快乐?那时她八十五岁了,已经离开我们两年,独自回到乡下的旧居,在仅剩的半间老屋里生活。
⑥我一边大声喊外婆,一边从坡上走下来。所有人都回头仰望我来的方向。外婆答应着,意犹未尽地继续数落着那个女人,继续大笑,一边向我迎上来。我从上往下看到旧屋天井里的青石台阶,看到一根竹管从后山伸向屋檐下的石槽,细细的清泉注满了石槽。世界似乎一开始就如此古老。
⑦从来没想过,离开熟悉的地方会是这么可怕的事情!外婆终究没能老在老家的坟山里。她孤零零地被埋在万里以外的戈壁荒滩中。好像她在死之后还得再重新开始一场适应新生活的漫长过程。
⑧之前两天,我急赶慢赶,还是晚了一步。差了十个钟头。接到噩耗后,我仍然坐在夜班车上继续往家赶,往已经死去了的外婆身边赶。我知道她还在等我。外婆死前有那么多强烈的意愿。她挣扎着要活,什么也不愿放弃。她还有那么多的挂念。然而一旦落气,面容那么安和、轻松。像刚吐完舌头,刚满不在乎地承认了一个错误。
⑨死亡之后那辽阔空旷的安静感,是外婆最后为我所做的事情。以前念小学的时候,很多个清晨我起床一看,早饭又是红苕稀饭和酸菜。就赌气不吃,饿着肚子去上学。因为我知道,不一会儿,外婆一定会追到学校来给我捎一只滚烫的红糖锅盔那时我都上六年级了,六年级班设在六楼。八十岁的外婆,怀里揣着烫烫的锅盔,从一楼开始慢慢地爬楼梯。在早自习的朗朗书声中,一阶一阶向上,爬啊爬啊,最后终于出现在六楼我的教室门前,那是我所能体会到的最初的、最完广的安静感……在外婆给我带来的一场又一场安静之中,生命中的恶意一点点消散,渐渐开始澄明懂事起来。今天的我,似乎达到了生命中前所未有的勇敢状态,又似乎以后还会更加勇敢。
⑩外婆,现在我才渐渐有些明白了你的意思,虽然我现在还是一团混沌,无言说,无从解脱。但能想象得到,若自己也能活到九十八岁,仍然清清静静、了无牵挂,其实,也是认认真真对生命负了一场责。最安静与最孤独的成长,也是能使人踏实,自信,强大,善良的。大不了,吐吐舌头而已。
19. 文章记叙了外婆的许多事情,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的四件事即可。
20. 阅读散文需要品味词语中的情感,如何理解句子中的“休想”?
休想让她为做错的事情多愧疚一丝一毫。
21. 请简要概括外婆的人物形象。
22.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对结尾句“大不了,吐吐舌头而已”的理解。
答案
1、zhì 意境 惆怅 孜孜不倦 pì 2.B 3.(1)渲染 (2)身临其境 (3)浅尝辄止
4.B 5.A 6.示例:给亲人一句温馨的话语 教师给学生丰富的知识 7.(1)A (2)B
8.示例:B——简·爱在桑菲尔德府任家庭教师,与庄园主人罗切斯特相爱,并准备结婚,处于高峰期。C——简·爱得知罗切斯特的妻子还活着,自己留下只能做罗切斯特的情妇,痛苦之下选择离开,处于低谷期。D——简·爱得到一大笔遗产,后返回桑菲尔德府,得知罗切斯特的妻子已死,便与他重归于好,终获幸福,处于高峰期。
9、①山水画要求景与情结合。缘物寄情,景与情结合才能产生意境。②只有表达出作者的深刻感受,意境才有独创性,山水画才有灵魂。
10、①承接上文对意境内涵的阐释,②开启后文“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这一话题。
11、①第⑥段以齐白石画虾为例,正反结合展开论证。②先从正面阐述,指出长期观察,认识全面,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再从反面阐述,指出看一眼,对客观事物不熟悉,是画不出好画的。
12、 人要从内心学会节制
13. 举例论证。通过举出李醯草菅人命,不思进取;虞国君主贪图享乐,终至亡国的事例,从而更全面地论证人学会节制的重要性,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14. 【A】理由:从正面论证节制的重要性,论证本段的分论点:给心灵加个节制的闸,就能保持心灵的平静,从而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达成自己的目标,从而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人要从内心学会节制。
15. ①能挡住欲望和非分之想,变得宁静,能有正确的想法和愿望,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② 能发愤提高自己,有可能迎头赶上甚至超过别人,从而真正地改变命运。
③ 不给心灵加个节制的闸,轻则会伤身害己,重则会祸国殃民。
④ 能保持心灵的平静,从而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达成自己的目标。
⑤ 能让它挡住欲望、贪念、丑陋、邪恶……让心灵装满人间真情,装满人间美好。
⑥能靠它战胜自己,从而不丢失自我。
16、B
17、作者先指出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感,难以用语言准确表达;然后具体分析余光中如何将抽象的乡愁化为具体的形象,表达不同的情感;阐释了“立象以尽意”是表达情思的最好方式。
18、(示例)小文,写诗可以这样创设意境:先运用自己的审美经验淘洗和筛选物象,将情感融入这些物象,形成意象;再围绕主旨将意象有机组合,构成意境。如《天净沙·秋思》,作者特意筛选了“藤” “树”“鸦”等物象,将“断肠”之情融入其中,形成“枯藤”“老树” “昏鸦”等意象,然后围绕“思乡”的主旨将这些意象有机组合,构成孤独悲凉的意境。
19、①外婆打碎糖罐子被发现后吐舌头。
②外婆打碎鱼缸换一个小鱼缸,被揭穿后吐舌头。
③外婆来学校给我送早饭。
④外婆去世后葬在戈壁。
20、①“休想”是不要妄想的意思;
②文中指外婆做错了事情后只是吐了吐舌头,脸上没有任何愧疚的神情;
③“休想”看似写外婆的厚脸皮,实际上既写出了外婆做错事情后的俏皮神情;
④暗示了外婆独特的人生态度,从容而毫不挂碍。
21、①从容不迫:
②关爱孙辈:
③自信爽朗:
④勇敢面对困境:
22、①外婆在做错了事情会在掩饰不了事实后没有愧疚地吐吐舌头,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外婆的怀念;
②外婆的一生有孤独、有挣扎,她始终安静而勇敢,就像她做错事后“吐吐舌头”一样,从容不迫,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外婆生活态度的赞美;
③外婆的人生智慧深深启发了作者,即使面对生命中的孤独与困境,吐吐舌头而已,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生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