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
1.(【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实验中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从而来研究这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这样的实验叫作( )。
A.模拟实验 B.对比实验 C.演示实验 D.动手实验
【答案】B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题干中 “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从而来研究这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符合对比实验的特点。
2.(【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采用拟态的方式保护自己的动物是( )。
A.鸵鸟 B.枯叶蝶 C.鹦鹉 D.老鹰
【答案】B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枯叶蝶它的翅膀形状、颜色与枯叶极为相似,当它合拢翅膀停在树枝上时,就像一片枯叶,能够有效地躲避天敌的捕食,这是典型的拟态现象。
3.(【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水结冰的过程中( )没有发生变化。
A.体积 B.质量 C.温度 D.形态
【答案】B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结冰是物理变化,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质量在变化前后不会改变。所以水结冰过程中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4.(【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下列属于可回收物的是( )。
A.使用过的卫生纸 B.剩饭剩菜
C.废旧日光灯管 D.废旧报纸
【答案】D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垃圾分类与回收
【解析】【分析】废旧报纸主要由纤维素等制成,可通过回收再利用,重新制成纸浆,用于生产新的纸张,属于可回收物。D符合题意。
5.(【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植物的形态结构会适应环境,下列植物适合生长在热带雨林的是( )。
A.香蕉树 B.仙人掌 C.松树 D.苹果树
【答案】A
【知识点】叶子的形态与生长环境
【解析】【分析】香蕉树叶片宽大,有利于水分蒸发,能适应热带雨林高温多雨的环境。其树干高大,有较强的支撑能力,可在肥沃但松软的雨林土壤中生长。A符合题意。
6.(【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离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分别是( )。
A.金星和火星 B.水星和金星 C.水星和火星 D.木星和金星
【答案】A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太阳系的八颗行星按照离太阳从近到远的距离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金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平均距离约 4150 万千米。火星距离地球也相对较近,距离地球最近时约 5500 万千米。所以离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金星和火星。A符合题意。
7.(【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下列关于水的三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气变成水滴时要吸收周围的热
B.雪融化成水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C.水蒸气变成霜时要吸收周围的热
D.水的三态变化都要经历放热过程
【答案】B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雪融化成水是熔化现象,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所以雪融化成水时要吸收大量的热,B正确。
8.(【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大功率、可再生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 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所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
A.酸雨 B.臭氧层空洞 C.温室效应 D.白色污染
【答案】C
【知识点】保护环境;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原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三峡工程的水电替代了部分燃煤发电,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C符合题意。
9.(【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科学家在某冰川融化后发现了28种新的病毒,这给人类带来了新威胁。冰川融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雪崩 B.气候变暖
C.生物被破坏 D.生物的生存空间被挤占
【答案】B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气候变暖是冰川融化的主要原因。由于人类不断砍伐森林,同时焚烧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地球上产生了超过其自净负荷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从而导致地球温度上升,温室效应加剧,使得高山冰川和极地冰盖逐渐融化。B符合题意。
10.(【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为了减少垃圾数量,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商品过度包装
B.过期很久的食品只要没有明显霉变可以继续吃
C.物品重新利用
D.多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品
【答案】C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垃圾分类与回收
【解析】【分析】物品重新利用可以延长物品的使用周期,减少因丢弃旧物品而产生的垃圾,同时也能节约资源,是减少垃圾数量的正确做法。C符合题意。
11.(【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小明、小亮和小科分别用同一型号、数量也一样多的橡皮泥造一艘小船。小明造的小船有个洞,放在水里就沉到了水底,小亮造的小船刚好浮在水面上,小科造的小船的船舱里放了10个垫圈没有沉下去。其他同学对他们造的小船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明造的小船浮力最小
B.小亮造的小船浮力等于橡皮泥重力
C.小科造的小船浮力最大
D.三人所造小船的浮力一样
【答案】D
【知识点】浮力;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因为三艘小船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排开液体体积越大,浮力越大,三人所造小船的浮力不一样,D 错误。
12.(【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设计我们的小船时,需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了让小船保持一定的方向,可以给它装上船舵
B.给小船装上风帆能提供持续稳定的动力
C.制订方案时,需要考虑船的大小、形状、船体材料、载重量、稳固性等
D.设计时不仅需要考虑小船的性能,也需要考虑成本因素
【答案】B
【知识点】帆船
【解析】【分析】风帆依靠风力提供动力,而风力的大小和方向不稳定,所以风帆不能给小船提供持续稳定的动力,B说法不正确。
13.(【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冬天,在阳光房中的西红柿能生长得很好,这是因为( )。
A.西红柿的生长不受环境的影响
B.西红柿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C.阳光房给西红柿提供了适宜生长的环境
D.西红柿受环境影响产生了变异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阳光房能让西红柿在冬天生长得很好,是因为阳光房为西红柿提供了适宜生长的环境。阳光房具有保暖作用,能使室内温度相对较高,模拟出西红柿生长所需的温度条件;同时,阳光房可以让阳光充分照射进来,满足西红柿光合作用的需求。C符合题意。
14.(【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右下图表示的是某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食物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
B.最长的食物链是水稻→昆虫→蜘蛛→青蛙→蛇
C.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水稻
D.若昆虫数量锐减,蛇的数量不会受到影响
【答案】D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若昆虫数量锐减,青蛙的食物来源减少,青蛙数量可能会减少,蛇以青蛙为食,那么蛇的数量也会受到影响;同时,昆虫数量锐减,蜘蛛的食物也减少,会影响蜘蛛数量,进而影响到青蛙和蛇的数量,D 错误。
15.(【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下列现象中,由于热传递,物体温度升高的是( )。
A.冬天双手反复摩擦,手上的皮肤感到渐渐热起来
B.钉子打进墙里,钉子和榔头接触的地方温度升高
C.洗脚的时候,把脚伸到热水中会感到暖和、舒服
D.跳完绳后,全身热得直冒汗
【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洗脚时脚伸到热水中感到暖和舒服,是因为热水的热量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传递给脚,使脚的温度升高,C符合题意。
16.(【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把装有21℃凉水的试管放到装有65℃热水的烧杯中,得到右图统计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凉水的温度一直上升,热水的温度一直下降
B.第8分钟,凉水和热水达到热平衡
C.50℃时,凉水和热水达到热平衡
D.凉水温度变化的速度与热水温度变化的速度一样
【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第8分钟时,凉水温度为50℃,热水温度也为50℃,此时两者温度相同,达到热平衡,B正确。
17.(【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狗熊要在冬天冬眠,而猫、狗等动物四季都很活跃,这些现象说明( )。
A.狗熊比较懒
B.每一种动物都具有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和生活方式
C.狗熊怕冷,不能适应寒冷环境
D.猫、狗等动物有厚厚的毛,不怕冷
【答案】B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动物的冬眠或不冬眠等行为,是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环境的方式。狗熊冬眠是因为冬季食物短缺,通过降低新陈代谢速度来度过食物匮乏的时期。而猫、狗等动物四季活跃,是因为它们具有适应四季变化的身体特征和生活方式,例如猫、狗可以通过换毛等方式来适应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并且它们的食物来源在四季相对较为稳定,不需要通过冬眠来度过困难时期。这些现象都表明每一种动物都具有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和生活方式,故B选项正确。
18.(【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湖面上有一只竹筏,它最多可以承载两个人,此时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是相等的。后来又飞来一群小鸟站立在竹筏上,此时的浮力( )原来的浮力。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不确定
【答案】C
【知识点】浮力
【解析】【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当竹筏最多承载两个人时,浮力与重力相等,竹筏处于漂浮状态。当又有一群小鸟站立在竹筏上时,竹筏和上面的人和小鸟整体的重力增大。因为竹筏仍然漂浮在水面上,所以此时竹筏受到的浮力等于竹筏、人以及小鸟的总重力,即浮力增大,大于原来的浮力。C符合题意。
19.(【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下列行为会浪费水资源的是( )。
A.用洗脸水冲厕所
B.洗米的水用来浇花
C.刷牙时水龙头开着
D.看到滴水的水龙头及时关闭水阀
【答案】C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刷牙时水龙头开着,水会持续流淌,在这一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水被浪费掉,而 A 选项用洗脸水冲厕所、B 选项洗米的水用来浇花都是对水资源的二次利用,属于节约用水的行为,D 选项看到滴水的水龙头及时关闭水阀可以避免水资源的无端浪费。
20.(【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小科做冰块融化实验时,用温度计每隔2分钟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在冰块完全融化成水之前结束测温。下面是他根据所测温度制成的统计表,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速度
【解析】【分析】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始终是 0℃,直到冰块完全融化成水,温度才会开始上升。所以在冰块完全融化成水之前,测量得到的温度应该一直是 0℃,符合这一条件的只有 A 选项。
21.(2023五下·义乌期末)请画出热在下列材料和装置中的传递状况。(圆点为加热点)
(1)热在金属圆片上的传递。
(2)热在水中的传递。
【答案】(1)
(2)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1)热会从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热在金属圆片上的传递是四面八方的传递。
(2)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主要是热对流的形式,会从底部受热后,向上运动,然后再循环返回底部。
22.(【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下面为某生物小组研究“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和植物数量的关系”小课题时统计的数据,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材料:有盖玻璃瓶、小鱼、蝾螈、水草、洗净的沙子、经纱布滤过的池水。
实验设计如下表:
生态瓶 小鱼/条 蝾螈/条 水草/棵 小动物存活情况
1号 2 2 12 存活8天
2号 2 2 8 存活6天半
3号 2 2 4 存活3天半
4号 2 2 2 存活2天
5号 2 2 0 当天下午全部死亡
(1)下面制作生态瓶的步骤正确的是( )。
A.准备玻璃瓶一种水草一放鱼一放蝾螈
B.准备玻璃瓶一铺沙装水一放鱼一放蝾螈一种水草
C.准备玻璃瓶——种水草——铺沙装水——放鱼—放蝾螈
D.准备玻璃瓶—铺沙装水—种水草—放鱼—放蝾螈
(2)生态瓶1~4号均可以看作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在这些小的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是 和 ,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 。
(3)由生态瓶5号中小动物的存活情况,可得出的结论是 。比较生态瓶1号与2号中小动物的存活情况,可得出的结论是 。
(4)由生态瓶1~5号中小动物的存活情况,说明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数量关系应是动物数量 植物数量。
(5)生态瓶1号的动物虽然存活时间最长,但最后还是死了,可能是因为 。
【答案】(1)D
(2)蝾螈;小鱼;水草
(3)生态系统中,没有植物,动物就不能生存;植物数量较多时,动物生存的时间比较长
(4)小于
(5)生物种类较少,循环单一,只能维持短时间的平衡,自我调节能力差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1)制作生态瓶时,首先要准备好玻璃瓶,然后在瓶底铺上沙子并装入水,接着种植水草,为生态瓶中的生物提供氧气和食物来源,之后再放入鱼和蝾螈等动物。这样的顺序可以为生物创造一个较为稳定的生存环境,让它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符合生态瓶制作的科学流程。所以 D 选项正确。
(2)在这些小的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是小鱼和蝾螈,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水草。 消费者是指不能利用无机物质制造有机物质,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来生产食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的异养生物。小鱼和蝾螈通过摄取其他生物来获取能量和营养,属于消费者。
(3)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消费者生存的基础,没有生产者,消费者无法长期生存,在一定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数量越多,消费者的生存时间越长。
(4)从生态瓶 1 - 5 号中小动物的存活情况可以看出,植物数量越多,小动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越长。因为植物作为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氧气。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在沿着食物链传递时是逐级递减的,通常植物处于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动物处于更高营养级,要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就需要有足够数量的植物来固定能量,以满足动物的生存需求,所以一般来说动物数量要小于植物数量。
(5)生态瓶1号的动物虽然存活时间最长,但最后还是死了,可能是因为生物种类较少,循环单一,只能维持短时间的平衡,自我调节能力差。
23.(【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小明和组内成员学习了船的相关知识后对造船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用各种材料造出各式的船进行研究。
(1)关于小船的结构设计,小明和组内成员有不同的想法。下列思路中,合理的是( )。
A.左右不对称,船底狭窄、起伏不平坦
B.选择的船体材料越轻越好
C.左右对称,船底宽阔、平坦
(2)小明和组内成员用橡皮泥造了一艘能浮起来的小船,但是该小船载重量不大。他和组内成员讨论后,认为是船体积做得不够大的原因。小明认为橡皮泥小船的载重量小是因为船的体积做得不够大,这属于( )。
A.提出猜想 B.制订计划 C.得出结论
(3)如下图,小明和组内成员在研究船的大小与载重量的关系时,制订了3个方案。(单位:厘米)
在选择方案1进行制作时,船舷高为 厘米,船的体积为 立方厘米。
(4)小明和组内成员使用垫圈测试铝箔船载重量,下列垫圈摆放方式最合理的是( )。
A. B. C.
(5)小明和组内成员在测试方案1小船时,当垫圈加到33个时小船刚好沉没,那么这艘小船的载重量为 个垫圈。
(6)通过测试三艘铝箔船,得到如下数据:
方案编号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最大载重量
方案1 33 32 31 33
方案2 24 25 27
方案3 18 18 19 19
分析表格,我们知道方案2铝箔船的最大载重量为 个垫圈。结合方案1、2、3的设计图,分析表格数据,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
(7)在设计制作小船的过程中,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为了造出理想的船,不需要管设计图,根据自己的想法随心所欲进行制作
B.在设计制作小船时,小组成员要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分工合作完成
C.按设计图制作小船,如果遇到问题,可适当调整设计方案,并在设计图中做出标注
(8)小明和组内成员在测试自己设计、制作的小船时,小船的航行方向出现了如下图偏差,他们应该( )。
A.将船舵往水池左侧调一些
B.将船舵往水池右侧调一些
C.无需调节船舵,让船头偏向水池左侧驶出
【答案】(1)C
(2)A
(3)2;128
(4)B
(5)32
(6)27;船的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
(7)A
(8)A
【知识点】制作小船;船的载重量
【解析】【分析】(1)左右对称的设计可以使小船在水中保持平衡,避免因受力不均而发生侧翻。船底宽阔、平坦能够增加小船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稳定性,使小船在航行过程中更加平稳,有利于承载货物和人员,是比较合理的设计思路。
(2)小明认为橡皮泥小船载重量小是因为船体积不够大,这是他根据现有的情况和经验,对小船载重量不大这一问题所提出的一种可能性解释,属于提出猜想阶段。此时他尚未通过实验等方式去验证这一想法,所以不属于得出结论;也没有涉及到具体的实验步骤、方法等制订计划的内容。故答案选 A。
(3)8×8×2=128(立方厘米),6×6×3=108(立方厘米),4×4×4=64(立方厘米)
在选择方案1进行制作时,船舷高为2厘米,船的体积为128立方厘米。
(4) 垫圈摆放方式最合理的是均匀摆放的优势。这样可以使船的重心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位置,让船在水中受到的压力均匀分布,从而避免因局部重量过大导致船身倾斜甚至翻船,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船的承载能力,准确地测试出铝箔船的载重量。
(5)当垫圈加到 33 个时小船刚好沉没,说明小船在加第 33 个垫圈之前还能保持漂浮,即小船能承载的重量是 32 个垫圈,所以这艘小船的载重量为 32 个垫圈。
(6)根据表格数据,方案 2 铝箔船三次测试的数据分别为 24、25、27,其中最大的数值是 27,所以方案 2 铝箔船的最大载重量为 27 个垫圈。结合方案1、2、3的设计图,分析表格数据,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船的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
(7)设计图是制作小船的重要依据,它能够帮助我们明确小船的结构、尺寸和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如果随心所欲地制作,可能会导致小船的结构不合理、性能不佳,甚至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A选项观点错误。
(8)从图中可以看出小船船头向右偏离,要使小船直线航行或调整到正确的航行方向,需要将船舵往水池左侧调一些。这样船舵会给船一个向左的力,使船头向左偏转,从而纠正航行方向的偏差。
24.(【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科科想深入研究“热的传递方向”,设计如图的实验。
实验材料:一根铁丝、5根火柴、凡士林、酒精灯、铁架台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用火柴沾取适量的凡士林,依次粘在铁丝上;
第二步,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
第三步,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哪根火柴先掉落。
(1)实验中最先掉落的是( )号火柴,最后掉落的是( )号火柴。
A.① ⑤ B.⑤① C.①② D.④ ⑤
(2)该实验中使用的铁丝属于热的 。
(3)在做这个实验时,下列酒精灯加热部位正确的是( )。
A. B. C. D.
(4)通过以上实验可知,热总是从温度 的物体(一端)向温度 的物体(一端)传递。
(5)如果将实验中的铁丝换成同样粗细的铝丝,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从开始加热到最后一根火柴掉落,所用的总时间比原来 (选填“长一些”或“短一些”),理由是 。
【答案】(1)A
(2)良导体
(3)B
(4)高;低
(5)短一些;铝的导热性更好,传热更快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1)在这个实验中,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热会沿着铁丝从温度高的一端向温度低的一端传递。所以离酒精灯最近的①号火柴会最先受热,凡士林融化,火柴先掉落;而离酒精灯最远的⑤号火柴最后受热,凡士林最后融化,火柴最后掉落。
(2)该实验中使用的铁丝属于热的良导体。 热的良导体是指能够快速传导热量的物质。铁丝具有较高的热导率,能够迅速将酒精灯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其他部位,使沾有凡士林的火柴依次掉落,从而直观地展示热传递的方向。
(3)在使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效果最好,能使实验现象更明显,也能节省实验时间。
(4)通过以上实验可知,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一端向温度低的物体一端传递。
(5)铝是热的良导体,且铝的导热性能比铁好,相同条件下,铝丝能更快地将热量传递到另一端,使最后一根火柴更快掉落,所以总时间会短一些。
25.(【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人们正逐渐将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通常蓝色垃圾箱用来装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黄色垃圾箱用来装不可回收的垃圾。
(1)(多选)作为有素养的学生,要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不乱扔东西。现从垃圾房清理出的物品中,你认为应放入蓝色垃圾箱的是( )。
A.废作业本 B.烂苹果 C.易拉罐
D.发霉了的饼干 E.废铁钉
(2)生活垃圾的 是能源再利用和减少土壤污染的重要方法。
(3)对于不能回收的生活垃圾,通常采用 和 的方法。
(4)上图是某垃圾处理厂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与综合利用的部分工艺流程,发电的同时产生含有二氧化硫(SO2)、氯化氢(HCl)等有害气体的烟气。二氧化硫等气体是形成 的主要物质,请写出产生该过程的一个危害: 。
(5)尾气达标排放,避免二次污染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焚烧温度低于800℃时,含氯垃圾不完全燃烧极易生成有毒物质——二噁英。为了降低尾气中二噁英的排放量,垃圾发电厂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减少通入焚烧炉内的空气量
B.焚烧过程不断搅动,使其充分燃烧
C.减少垃圾在焚烧炉中的停留时间
D.增加焚烧炉中一次焚烧的垃圾量
【答案】(1)A;C;E
(2)分类处理
(3)焚烧;填埋
(4)酸雨;酸雨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瘠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
(5)B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垃圾分类与回收
【解析】【分析】(1)蓝色垃圾箱通常用于回收可回收物。废作业本属于纸张,是可回收物;易拉罐一般是由金属铝或铁制成,属于金属类可回收物;废铁钉是金属制品,也可回收再利用。而烂苹果和发霉的饼干属于厨余垃圾,应放入绿色垃圾箱,不属于蓝色垃圾箱回收的范畴。
(2)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是能源再利用和减少土壤污染的重要方法。 通过分类回收,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垃圾进行针对性处理。例如,可回收物如废纸、塑料、金属等可以被回收加工成新的原材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有害垃圾如废旧电池、过期药品等得到专门处理,避免其对土壤、水源等环境要素造成污染;厨余垃圾经过堆肥等处理可以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减少垃圾填埋量,进而降低对土壤的占用和污染。
(3)对于不能回收的生活垃圾,通常采用焚烧和填埋的方法。 焚烧:能快速减少垃圾体积,杀死病原体,产生的热能可用于发电或供热,但可能产生有害气体和灰尘,需配备先进的尾气处理设备。 填埋:是将垃圾掩埋在地下,操作相对简单,成本较低。不过,填埋场可能会产生渗滤液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还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且填埋气体如甲烷等若不加以收集利用,会造成温室气体排放。
(4)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反应,形成硫酸、盐酸等酸性物质,随雨水降下就形成了酸雨。酸雨具有腐蚀性,会对许多方面造成危害,比如会腐蚀古建筑、雕像等,使它们受到损坏;会使土壤酸化,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生长;会破坏植被,使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受到损害;还会污染水体,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等。
(5)焚烧过程不断搅动,使其充分燃烧,能让含氯垃圾完全燃烧,可降低二噁英的排放量,故B正确。
26.(【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请根据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回答问题:
(1)在这个食物网中,兔的能量来自 。
(2)“ ”处不可能是( )。
A.田鼠 B.食草鸟 C.青蛙
(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最少的是 。
(4)写出能量流动次数最少的一条食物链:
(5)图中4种动物以冬眠方式过冬的是 。
【答案】(1)草
(2)C
(3)鹰
(4)草→兔→鹰
(5)蛇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1)在这个食物网中,兔的能量来自草。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草作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其储存在自身的有机物中。兔作为初级消费者,以草为食,从而获取草中的能量。
(2)在该食物网中,“?” 处的生物以草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田鼠和食草鸟都直接以草为食,符合这一特征。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主要以昆虫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一般不会直接吃草,所以 “?” 处不可能是青蛙。
(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最少的是鹰。 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来说,营养级越高,生物获得的能量越少,生物的数量也就越少。在该食物网中,鹰处于最高营养级,它通过捕食蛇、兔等获得能量,由于能量在传递过程中大量损耗,导致鹰的数量相对其他生物较少。
(4)能量流动次数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草→兔→鹰。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时,每经过一个营养级,能量就会有一部分损失。在这条食物链中,草是生产者,兔是初级消费者,鹰是次级消费者,只经过了三个营养级,能量流动次数相对较少。
(5)图中 4 种动物以冬眠方式过冬的是蛇。 蛇是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冬季来临时,外界环境温度较低,蛇的新陈代谢速率会显著降低,活动能力也大幅下降,因此会通过冬眠的方式来度过食物短缺和寒冷的时期。
1 / 1【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
1.(【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实验中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从而来研究这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这样的实验叫作( )。
A.模拟实验 B.对比实验 C.演示实验 D.动手实验
2.(【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采用拟态的方式保护自己的动物是( )。
A.鸵鸟 B.枯叶蝶 C.鹦鹉 D.老鹰
3.(【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水结冰的过程中( )没有发生变化。
A.体积 B.质量 C.温度 D.形态
4.(【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下列属于可回收物的是( )。
A.使用过的卫生纸 B.剩饭剩菜
C.废旧日光灯管 D.废旧报纸
5.(【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植物的形态结构会适应环境,下列植物适合生长在热带雨林的是( )。
A.香蕉树 B.仙人掌 C.松树 D.苹果树
6.(【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离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分别是( )。
A.金星和火星 B.水星和金星 C.水星和火星 D.木星和金星
7.(【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下列关于水的三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气变成水滴时要吸收周围的热
B.雪融化成水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C.水蒸气变成霜时要吸收周围的热
D.水的三态变化都要经历放热过程
8.(【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大功率、可再生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 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所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
A.酸雨 B.臭氧层空洞 C.温室效应 D.白色污染
9.(【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科学家在某冰川融化后发现了28种新的病毒,这给人类带来了新威胁。冰川融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雪崩 B.气候变暖
C.生物被破坏 D.生物的生存空间被挤占
10.(【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为了减少垃圾数量,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商品过度包装
B.过期很久的食品只要没有明显霉变可以继续吃
C.物品重新利用
D.多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品
11.(【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小明、小亮和小科分别用同一型号、数量也一样多的橡皮泥造一艘小船。小明造的小船有个洞,放在水里就沉到了水底,小亮造的小船刚好浮在水面上,小科造的小船的船舱里放了10个垫圈没有沉下去。其他同学对他们造的小船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明造的小船浮力最小
B.小亮造的小船浮力等于橡皮泥重力
C.小科造的小船浮力最大
D.三人所造小船的浮力一样
12.(【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设计我们的小船时,需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了让小船保持一定的方向,可以给它装上船舵
B.给小船装上风帆能提供持续稳定的动力
C.制订方案时,需要考虑船的大小、形状、船体材料、载重量、稳固性等
D.设计时不仅需要考虑小船的性能,也需要考虑成本因素
13.(【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冬天,在阳光房中的西红柿能生长得很好,这是因为( )。
A.西红柿的生长不受环境的影响
B.西红柿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C.阳光房给西红柿提供了适宜生长的环境
D.西红柿受环境影响产生了变异
14.(【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右下图表示的是某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食物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
B.最长的食物链是水稻→昆虫→蜘蛛→青蛙→蛇
C.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水稻
D.若昆虫数量锐减,蛇的数量不会受到影响
15.(【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下列现象中,由于热传递,物体温度升高的是( )。
A.冬天双手反复摩擦,手上的皮肤感到渐渐热起来
B.钉子打进墙里,钉子和榔头接触的地方温度升高
C.洗脚的时候,把脚伸到热水中会感到暖和、舒服
D.跳完绳后,全身热得直冒汗
16.(【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把装有21℃凉水的试管放到装有65℃热水的烧杯中,得到右图统计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凉水的温度一直上升,热水的温度一直下降
B.第8分钟,凉水和热水达到热平衡
C.50℃时,凉水和热水达到热平衡
D.凉水温度变化的速度与热水温度变化的速度一样
17.(【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狗熊要在冬天冬眠,而猫、狗等动物四季都很活跃,这些现象说明( )。
A.狗熊比较懒
B.每一种动物都具有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和生活方式
C.狗熊怕冷,不能适应寒冷环境
D.猫、狗等动物有厚厚的毛,不怕冷
18.(【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湖面上有一只竹筏,它最多可以承载两个人,此时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是相等的。后来又飞来一群小鸟站立在竹筏上,此时的浮力( )原来的浮力。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不确定
19.(【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下列行为会浪费水资源的是( )。
A.用洗脸水冲厕所
B.洗米的水用来浇花
C.刷牙时水龙头开着
D.看到滴水的水龙头及时关闭水阀
20.(【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小科做冰块融化实验时,用温度计每隔2分钟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在冰块完全融化成水之前结束测温。下面是他根据所测温度制成的统计表,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1.(2023五下·义乌期末)请画出热在下列材料和装置中的传递状况。(圆点为加热点)
(1)热在金属圆片上的传递。
(2)热在水中的传递。
22.(【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下面为某生物小组研究“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和植物数量的关系”小课题时统计的数据,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材料:有盖玻璃瓶、小鱼、蝾螈、水草、洗净的沙子、经纱布滤过的池水。
实验设计如下表:
生态瓶 小鱼/条 蝾螈/条 水草/棵 小动物存活情况
1号 2 2 12 存活8天
2号 2 2 8 存活6天半
3号 2 2 4 存活3天半
4号 2 2 2 存活2天
5号 2 2 0 当天下午全部死亡
(1)下面制作生态瓶的步骤正确的是( )。
A.准备玻璃瓶一种水草一放鱼一放蝾螈
B.准备玻璃瓶一铺沙装水一放鱼一放蝾螈一种水草
C.准备玻璃瓶——种水草——铺沙装水——放鱼—放蝾螈
D.准备玻璃瓶—铺沙装水—种水草—放鱼—放蝾螈
(2)生态瓶1~4号均可以看作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在这些小的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是 和 ,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 。
(3)由生态瓶5号中小动物的存活情况,可得出的结论是 。比较生态瓶1号与2号中小动物的存活情况,可得出的结论是 。
(4)由生态瓶1~5号中小动物的存活情况,说明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数量关系应是动物数量 植物数量。
(5)生态瓶1号的动物虽然存活时间最长,但最后还是死了,可能是因为 。
23.(【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小明和组内成员学习了船的相关知识后对造船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用各种材料造出各式的船进行研究。
(1)关于小船的结构设计,小明和组内成员有不同的想法。下列思路中,合理的是( )。
A.左右不对称,船底狭窄、起伏不平坦
B.选择的船体材料越轻越好
C.左右对称,船底宽阔、平坦
(2)小明和组内成员用橡皮泥造了一艘能浮起来的小船,但是该小船载重量不大。他和组内成员讨论后,认为是船体积做得不够大的原因。小明认为橡皮泥小船的载重量小是因为船的体积做得不够大,这属于( )。
A.提出猜想 B.制订计划 C.得出结论
(3)如下图,小明和组内成员在研究船的大小与载重量的关系时,制订了3个方案。(单位:厘米)
在选择方案1进行制作时,船舷高为 厘米,船的体积为 立方厘米。
(4)小明和组内成员使用垫圈测试铝箔船载重量,下列垫圈摆放方式最合理的是( )。
A. B. C.
(5)小明和组内成员在测试方案1小船时,当垫圈加到33个时小船刚好沉没,那么这艘小船的载重量为 个垫圈。
(6)通过测试三艘铝箔船,得到如下数据:
方案编号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最大载重量
方案1 33 32 31 33
方案2 24 25 27
方案3 18 18 19 19
分析表格,我们知道方案2铝箔船的最大载重量为 个垫圈。结合方案1、2、3的设计图,分析表格数据,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
(7)在设计制作小船的过程中,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为了造出理想的船,不需要管设计图,根据自己的想法随心所欲进行制作
B.在设计制作小船时,小组成员要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分工合作完成
C.按设计图制作小船,如果遇到问题,可适当调整设计方案,并在设计图中做出标注
(8)小明和组内成员在测试自己设计、制作的小船时,小船的航行方向出现了如下图偏差,他们应该( )。
A.将船舵往水池左侧调一些
B.将船舵往水池右侧调一些
C.无需调节船舵,让船头偏向水池左侧驶出
24.(【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科科想深入研究“热的传递方向”,设计如图的实验。
实验材料:一根铁丝、5根火柴、凡士林、酒精灯、铁架台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用火柴沾取适量的凡士林,依次粘在铁丝上;
第二步,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
第三步,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哪根火柴先掉落。
(1)实验中最先掉落的是( )号火柴,最后掉落的是( )号火柴。
A.① ⑤ B.⑤① C.①② D.④ ⑤
(2)该实验中使用的铁丝属于热的 。
(3)在做这个实验时,下列酒精灯加热部位正确的是( )。
A. B. C. D.
(4)通过以上实验可知,热总是从温度 的物体(一端)向温度 的物体(一端)传递。
(5)如果将实验中的铁丝换成同样粗细的铝丝,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从开始加热到最后一根火柴掉落,所用的总时间比原来 (选填“长一些”或“短一些”),理由是 。
25.(【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人们正逐渐将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通常蓝色垃圾箱用来装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黄色垃圾箱用来装不可回收的垃圾。
(1)(多选)作为有素养的学生,要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不乱扔东西。现从垃圾房清理出的物品中,你认为应放入蓝色垃圾箱的是( )。
A.废作业本 B.烂苹果 C.易拉罐
D.发霉了的饼干 E.废铁钉
(2)生活垃圾的 是能源再利用和减少土壤污染的重要方法。
(3)对于不能回收的生活垃圾,通常采用 和 的方法。
(4)上图是某垃圾处理厂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与综合利用的部分工艺流程,发电的同时产生含有二氧化硫(SO2)、氯化氢(HCl)等有害气体的烟气。二氧化硫等气体是形成 的主要物质,请写出产生该过程的一个危害: 。
(5)尾气达标排放,避免二次污染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焚烧温度低于800℃时,含氯垃圾不完全燃烧极易生成有毒物质——二噁英。为了降低尾气中二噁英的排放量,垃圾发电厂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减少通入焚烧炉内的空气量
B.焚烧过程不断搅动,使其充分燃烧
C.减少垃圾在焚烧炉中的停留时间
D.增加焚烧炉中一次焚烧的垃圾量
26.(【知行合】刷真题模拟教科版科学五下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模拟卷(一))请根据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回答问题:
(1)在这个食物网中,兔的能量来自 。
(2)“ ”处不可能是( )。
A.田鼠 B.食草鸟 C.青蛙
(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最少的是 。
(4)写出能量流动次数最少的一条食物链:
(5)图中4种动物以冬眠方式过冬的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题干中 “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从而来研究这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符合对比实验的特点。
2.【答案】B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枯叶蝶它的翅膀形状、颜色与枯叶极为相似,当它合拢翅膀停在树枝上时,就像一片枯叶,能够有效地躲避天敌的捕食,这是典型的拟态现象。
3.【答案】B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结冰是物理变化,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质量在变化前后不会改变。所以水结冰过程中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4.【答案】D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垃圾分类与回收
【解析】【分析】废旧报纸主要由纤维素等制成,可通过回收再利用,重新制成纸浆,用于生产新的纸张,属于可回收物。D符合题意。
5.【答案】A
【知识点】叶子的形态与生长环境
【解析】【分析】香蕉树叶片宽大,有利于水分蒸发,能适应热带雨林高温多雨的环境。其树干高大,有较强的支撑能力,可在肥沃但松软的雨林土壤中生长。A符合题意。
6.【答案】A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太阳系的八颗行星按照离太阳从近到远的距离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金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平均距离约 4150 万千米。火星距离地球也相对较近,距离地球最近时约 5500 万千米。所以离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金星和火星。A符合题意。
7.【答案】B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雪融化成水是熔化现象,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所以雪融化成水时要吸收大量的热,B正确。
8.【答案】C
【知识点】保护环境;化石燃料
【解析】【分析】原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三峡工程的水电替代了部分燃煤发电,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C符合题意。
9.【答案】B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气候变暖是冰川融化的主要原因。由于人类不断砍伐森林,同时焚烧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地球上产生了超过其自净负荷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从而导致地球温度上升,温室效应加剧,使得高山冰川和极地冰盖逐渐融化。B符合题意。
10.【答案】C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垃圾分类与回收
【解析】【分析】物品重新利用可以延长物品的使用周期,减少因丢弃旧物品而产生的垃圾,同时也能节约资源,是减少垃圾数量的正确做法。C符合题意。
11.【答案】D
【知识点】浮力;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因为三艘小船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排开液体体积越大,浮力越大,三人所造小船的浮力不一样,D 错误。
12.【答案】B
【知识点】帆船
【解析】【分析】风帆依靠风力提供动力,而风力的大小和方向不稳定,所以风帆不能给小船提供持续稳定的动力,B说法不正确。
13.【答案】C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阳光房能让西红柿在冬天生长得很好,是因为阳光房为西红柿提供了适宜生长的环境。阳光房具有保暖作用,能使室内温度相对较高,模拟出西红柿生长所需的温度条件;同时,阳光房可以让阳光充分照射进来,满足西红柿光合作用的需求。C符合题意。
14.【答案】D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若昆虫数量锐减,青蛙的食物来源减少,青蛙数量可能会减少,蛇以青蛙为食,那么蛇的数量也会受到影响;同时,昆虫数量锐减,蜘蛛的食物也减少,会影响蜘蛛数量,进而影响到青蛙和蛇的数量,D 错误。
15.【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洗脚时脚伸到热水中感到暖和舒服,是因为热水的热量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传递给脚,使脚的温度升高,C符合题意。
16.【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第8分钟时,凉水温度为50℃,热水温度也为50℃,此时两者温度相同,达到热平衡,B正确。
17.【答案】B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动物的冬眠或不冬眠等行为,是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环境的方式。狗熊冬眠是因为冬季食物短缺,通过降低新陈代谢速度来度过食物匮乏的时期。而猫、狗等动物四季活跃,是因为它们具有适应四季变化的身体特征和生活方式,例如猫、狗可以通过换毛等方式来适应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并且它们的食物来源在四季相对较为稳定,不需要通过冬眠来度过困难时期。这些现象都表明每一种动物都具有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和生活方式,故B选项正确。
18.【答案】C
【知识点】浮力
【解析】【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当竹筏最多承载两个人时,浮力与重力相等,竹筏处于漂浮状态。当又有一群小鸟站立在竹筏上时,竹筏和上面的人和小鸟整体的重力增大。因为竹筏仍然漂浮在水面上,所以此时竹筏受到的浮力等于竹筏、人以及小鸟的总重力,即浮力增大,大于原来的浮力。C符合题意。
19.【答案】C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刷牙时水龙头开着,水会持续流淌,在这一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水被浪费掉,而 A 选项用洗脸水冲厕所、B 选项洗米的水用来浇花都是对水资源的二次利用,属于节约用水的行为,D 选项看到滴水的水龙头及时关闭水阀可以避免水资源的无端浪费。
20.【答案】A
【知识点】速度
【解析】【分析】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始终是 0℃,直到冰块完全融化成水,温度才会开始上升。所以在冰块完全融化成水之前,测量得到的温度应该一直是 0℃,符合这一条件的只有 A 选项。
21.【答案】(1)
(2)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1)热会从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热在金属圆片上的传递是四面八方的传递。
(2)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主要是热对流的形式,会从底部受热后,向上运动,然后再循环返回底部。
22.【答案】(1)D
(2)蝾螈;小鱼;水草
(3)生态系统中,没有植物,动物就不能生存;植物数量较多时,动物生存的时间比较长
(4)小于
(5)生物种类较少,循环单一,只能维持短时间的平衡,自我调节能力差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1)制作生态瓶时,首先要准备好玻璃瓶,然后在瓶底铺上沙子并装入水,接着种植水草,为生态瓶中的生物提供氧气和食物来源,之后再放入鱼和蝾螈等动物。这样的顺序可以为生物创造一个较为稳定的生存环境,让它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符合生态瓶制作的科学流程。所以 D 选项正确。
(2)在这些小的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是小鱼和蝾螈,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水草。 消费者是指不能利用无机物质制造有机物质,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来生产食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的异养生物。小鱼和蝾螈通过摄取其他生物来获取能量和营养,属于消费者。
(3)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消费者生存的基础,没有生产者,消费者无法长期生存,在一定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数量越多,消费者的生存时间越长。
(4)从生态瓶 1 - 5 号中小动物的存活情况可以看出,植物数量越多,小动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越长。因为植物作为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氧气。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在沿着食物链传递时是逐级递减的,通常植物处于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动物处于更高营养级,要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就需要有足够数量的植物来固定能量,以满足动物的生存需求,所以一般来说动物数量要小于植物数量。
(5)生态瓶1号的动物虽然存活时间最长,但最后还是死了,可能是因为生物种类较少,循环单一,只能维持短时间的平衡,自我调节能力差。
23.【答案】(1)C
(2)A
(3)2;128
(4)B
(5)32
(6)27;船的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
(7)A
(8)A
【知识点】制作小船;船的载重量
【解析】【分析】(1)左右对称的设计可以使小船在水中保持平衡,避免因受力不均而发生侧翻。船底宽阔、平坦能够增加小船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稳定性,使小船在航行过程中更加平稳,有利于承载货物和人员,是比较合理的设计思路。
(2)小明认为橡皮泥小船载重量小是因为船体积不够大,这是他根据现有的情况和经验,对小船载重量不大这一问题所提出的一种可能性解释,属于提出猜想阶段。此时他尚未通过实验等方式去验证这一想法,所以不属于得出结论;也没有涉及到具体的实验步骤、方法等制订计划的内容。故答案选 A。
(3)8×8×2=128(立方厘米),6×6×3=108(立方厘米),4×4×4=64(立方厘米)
在选择方案1进行制作时,船舷高为2厘米,船的体积为128立方厘米。
(4) 垫圈摆放方式最合理的是均匀摆放的优势。这样可以使船的重心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位置,让船在水中受到的压力均匀分布,从而避免因局部重量过大导致船身倾斜甚至翻船,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船的承载能力,准确地测试出铝箔船的载重量。
(5)当垫圈加到 33 个时小船刚好沉没,说明小船在加第 33 个垫圈之前还能保持漂浮,即小船能承载的重量是 32 个垫圈,所以这艘小船的载重量为 32 个垫圈。
(6)根据表格数据,方案 2 铝箔船三次测试的数据分别为 24、25、27,其中最大的数值是 27,所以方案 2 铝箔船的最大载重量为 27 个垫圈。结合方案1、2、3的设计图,分析表格数据,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船的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
(7)设计图是制作小船的重要依据,它能够帮助我们明确小船的结构、尺寸和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如果随心所欲地制作,可能会导致小船的结构不合理、性能不佳,甚至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A选项观点错误。
(8)从图中可以看出小船船头向右偏离,要使小船直线航行或调整到正确的航行方向,需要将船舵往水池左侧调一些。这样船舵会给船一个向左的力,使船头向左偏转,从而纠正航行方向的偏差。
24.【答案】(1)A
(2)良导体
(3)B
(4)高;低
(5)短一些;铝的导热性更好,传热更快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1)在这个实验中,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热会沿着铁丝从温度高的一端向温度低的一端传递。所以离酒精灯最近的①号火柴会最先受热,凡士林融化,火柴先掉落;而离酒精灯最远的⑤号火柴最后受热,凡士林最后融化,火柴最后掉落。
(2)该实验中使用的铁丝属于热的良导体。 热的良导体是指能够快速传导热量的物质。铁丝具有较高的热导率,能够迅速将酒精灯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其他部位,使沾有凡士林的火柴依次掉落,从而直观地展示热传递的方向。
(3)在使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效果最好,能使实验现象更明显,也能节省实验时间。
(4)通过以上实验可知,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一端向温度低的物体一端传递。
(5)铝是热的良导体,且铝的导热性能比铁好,相同条件下,铝丝能更快地将热量传递到另一端,使最后一根火柴更快掉落,所以总时间会短一些。
25.【答案】(1)A;C;E
(2)分类处理
(3)焚烧;填埋
(4)酸雨;酸雨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瘠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
(5)B
【知识点】垃圾的处理;垃圾分类与回收
【解析】【分析】(1)蓝色垃圾箱通常用于回收可回收物。废作业本属于纸张,是可回收物;易拉罐一般是由金属铝或铁制成,属于金属类可回收物;废铁钉是金属制品,也可回收再利用。而烂苹果和发霉的饼干属于厨余垃圾,应放入绿色垃圾箱,不属于蓝色垃圾箱回收的范畴。
(2)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是能源再利用和减少土壤污染的重要方法。 通过分类回收,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垃圾进行针对性处理。例如,可回收物如废纸、塑料、金属等可以被回收加工成新的原材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有害垃圾如废旧电池、过期药品等得到专门处理,避免其对土壤、水源等环境要素造成污染;厨余垃圾经过堆肥等处理可以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减少垃圾填埋量,进而降低对土壤的占用和污染。
(3)对于不能回收的生活垃圾,通常采用焚烧和填埋的方法。 焚烧:能快速减少垃圾体积,杀死病原体,产生的热能可用于发电或供热,但可能产生有害气体和灰尘,需配备先进的尾气处理设备。 填埋:是将垃圾掩埋在地下,操作相对简单,成本较低。不过,填埋场可能会产生渗滤液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还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且填埋气体如甲烷等若不加以收集利用,会造成温室气体排放。
(4)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反应,形成硫酸、盐酸等酸性物质,随雨水降下就形成了酸雨。酸雨具有腐蚀性,会对许多方面造成危害,比如会腐蚀古建筑、雕像等,使它们受到损坏;会使土壤酸化,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生长;会破坏植被,使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受到损害;还会污染水体,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等。
(5)焚烧过程不断搅动,使其充分燃烧,能让含氯垃圾完全燃烧,可降低二噁英的排放量,故B正确。
26.【答案】(1)草
(2)C
(3)鹰
(4)草→兔→鹰
(5)蛇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1)在这个食物网中,兔的能量来自草。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草作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其储存在自身的有机物中。兔作为初级消费者,以草为食,从而获取草中的能量。
(2)在该食物网中,“?” 处的生物以草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田鼠和食草鸟都直接以草为食,符合这一特征。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主要以昆虫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一般不会直接吃草,所以 “?” 处不可能是青蛙。
(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最少的是鹰。 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来说,营养级越高,生物获得的能量越少,生物的数量也就越少。在该食物网中,鹰处于最高营养级,它通过捕食蛇、兔等获得能量,由于能量在传递过程中大量损耗,导致鹰的数量相对其他生物较少。
(4)能量流动次数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草→兔→鹰。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时,每经过一个营养级,能量就会有一部分损失。在这条食物链中,草是生产者,兔是初级消费者,鹰是次级消费者,只经过了三个营养级,能量流动次数相对较少。
(5)图中 4 种动物以冬眠方式过冬的是蛇。 蛇是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冬季来临时,外界环境温度较低,蛇的新陈代谢速率会显著降低,活动能力也大幅下降,因此会通过冬眠的方式来度过食物短缺和寒冷的时期。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