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中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未选择的路
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当过纺织工人、教员、记者、经营过农场,办过私立学校,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的诗朴实无华,却又细致含蓄,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
听录音朗读
解读诗歌
说到路,人们自然会很容易地联想到生活之路。这首诗就是写人生之路的。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 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 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 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哲理思辨; …… 人们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于是,人生的选择,也就是“路”的选择了。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深刻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的。
合作探究
朗读诗歌
请用一句话分别概括四节诗的内容。
伫立(思索)
决定(选择)
选择之后的怅惘
多年后的回顾
3.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这首诗是写人生之路的。人生之路很多,人的一生只能选择一条。当踏上这条道路以后,可能会发现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于是就对未选择的路产生向往,也是对美好人生的向往,这便是诗人表达的意思。他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很重要,人生的选择又很无奈。既要敢于选择,又要慎重对待,切莫“一着不慎,一生皆输”。
1.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
从诗歌内容与结构看,诗中虽写到已选择的路,但重点强调的是那条“未走的路”;从诗歌的感情基调来看,诗人并不是要抒发为自己选择的这条路而欢欣或庆幸,而是对未走的那条路的留恋;从诗歌的主旨上来说,诗人的写作意图是要引起人们对未选择的路加以思索,从而也是对最初的选择的反思,进而告诫人们人生道路的选择要慎之又慎。所以,诗歌以“未选择的路”为题。
2.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与《未选择的路》有什么不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积极乐观;
《未选择的路》则表现出些许的忧郁。
3.这两首诗可能会对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两首诗都富于哲理,且都富于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透露出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更多的是给人以鼓舞;而《未选择的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考,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或许更能容易读者的共鸣。
随堂练习
体会诗人在诗句“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对未来路的慎重选择。 我们对未来的路一定要慎重的选择。
课堂小结
学习这首诗,我们或许对于人生会有更多的认识与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困境,的确是个决定命运的重大问题。尤其在我们初涉世事的年纪,这两首诗教给我们的道理,会使我们受益无穷。所以说,读诗,使人增长智慧,使人陶冶情操。希望同学们多读好诗,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更理智,更坚强,更乐观;使自己的人生更丰富,更圆满,更精彩!
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 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歌
板书设计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哲理诗 自然之路无奈 ——选择————慎重 人生之路留恋 (象征)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未选择的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诗人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创作的背景;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理解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的诵读,交流合作,理解诗的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二、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一首哲理诗,但却是以形象来说理。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弄清诗歌的含义,就必须明了这些形象的内涵。在诗中,最主要的意象是环境与主人公自己的。诗中对于环境的描写是有着深刻的象征含义。“黄色的树林”既可以指代季节,也可以喻指人生的中途,此刻生命中最灿烂的青春已经逝去,在收获的季节中面临选择,表现了人生的不可预知,同时也突出了此刻选择的重要性。“荒草萋萋”出了这条道路充满了未知性,对于富有冒险精神的人更有魅力。人到中年,依然渴望冒险,这体现出主人公内心的渴求。“落叶满地”则是表现主人公即将踏上的是一段未开启的旅程,人生将在选择中更加丰富多彩。同样,诗歌中主人公的举动也是耐人寻味的,“久久伫立”表现了选择的艰难。“极目望去”则体现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渴望,希望能够看清自己未来的道路。“轻声叹息”并非悔恨,而是感叹选择对于人生的改变是何等巨大,“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人生多一些选择自然更好,但有了选择就必须面对选择的结果。综上所述,这首诗歌并没有强调如何选择,而是强调了选择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也正因为充满了不确定性,人生才会丰富多彩。也正因为如此,即使人到中年,诗人依然渴望去选择一条更具挑战性的道路。教学本诗,我的立足点就是扣住上述这些内涵深刻的词语,引导学生明确这首诗的内涵。21cnjy.com
三、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全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诗中的哲理;为什么诗人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四、教学难点:
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五、教学准备:
1.做好预习准备。
2.《未选择的路》译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指名背 ( http: / / www.21cnjy.com )诵或集体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教师:上节课,我们跟大家一起学习了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诗《未选择的路》。(板书课题、作者)
(二)简介作者
罗伯特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母亲把他带到祖籍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三)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
(1)应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诗歌(或用录音机播送课前录制的配乐朗诵带),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
(2)播放轻音乐,让学生自己试着和乐而诵,进一步激发情趣。
(3)指名某同学在全班朗读后,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作初步的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
2.解读诗歌
教师启发:说到路,人们自然会很容易地联想到生活之路。这首诗就是写人生之路的。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
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
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
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哲理思辨;
……
人们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于是,人生的选择,也就是“路”的选择了。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一条未走的路》有着深刻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的。
提问:1.怎样理解诗中所说的“路” 这里用了什么手法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明确:诗中所说的“路”,表面上指的是自然界的道路,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这是一种象征手法。我们学过的诗文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可让学生课后去举例、比较;这里如果需要,可略举一二,点到为止,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提问:2.全诗一共四节,各写了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思考,用精练的语言概括)
明确:第一节——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选择的尴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一经选择,便无从回头;
(诗人站在林间交岔路口,久久踌躇。他对两条路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一条显得无奈又无助。这样,很自然使人联想到人生之路:自然之路是可以回头的,只是浪费了时间而已,但人生的路如射出的箭,泼出的水,一经射出,一朝泼出,便无法收回。因为时光不会倒流。所以诗人望着那一条消失在林间深处的小路陷入沉思。在这沉思的过程中,他心里也许已经作出了决定。)
第二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的道路,这条道路“绿草茸茸,等待人去践踏”。
(诗人选择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而不是像大多数人一样,选择那种留下很多旅人足迹的路。)
第三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但他却留恋着那条未走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
(诗人踏上了自己选择的小路,开始了艰难的跋涉。可这时候诗人心中对于另一条路也是非常留恋的。他知道只能选择一条路,却舍不下另一条路,因为它虽然作出了选择,但心中仍有踌躇,万一这一次的选择是一个错误,将难以再返回了。这里,诗人写出了常人都有的一种心理。)
第四节——写诗人对未来的遐想。将来回顾往事,那条未选择的路是不是比已选的路更好呢 但是现实已经不能回头了。
(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在一个小树林中,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路,从此决定了自己的一生的路。这里,诗人并没有沿着第三节的思绪诗路写下去,没有告诉读者他选择的那条路结果怎样,而是写未选择的路,留下了想像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是的,人生的道路,结果谁料得到呢 诗人带着一丝惆怅。但这样写似乎更接近生活本真状态,更能打动读者。)
提问:3.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这首诗是写人生之路的。人生之路很多,人的一生只能选择一条。当踏上这条道路以后,可能会发现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于是就对未选择的路产生向往,也是对美好人生的向往,这便是诗人表达的意思。他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很重要,人生的选择又很无奈。既要敢于选择,又要慎重对待,切莫“一着不慎,一生皆输”。
小结:从全诗的结构看,诗人写自己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另一条未选择的路上。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就意味着放弃,放弃也蕴含着选择。所以这首诗中诗人恋恋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情,写得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哲理丰富,读来意味深长。
教师:刚才我们从整体上感知了诗歌的内容和感情,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理解来读这首诗,希望大家能在诵读中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合作探究
提问:1.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题目却是“一条未走的路”
请大家展开讨论,谈谈你们的看法。(同桌或前后左右互相讨论,然后请同学发言。教师针对不同意见适当加以评述,但要鼓励发表自己的意见,表扬有创新精神。结果不必求统一。)
明确: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作答:
从诗歌内容与结构看,诗中虽写到已选择的路,但重点强调的是那条“未走的路”;从诗歌的感情基调来看,诗人并不是要抒发为自己选择的这条路而欢欣或庆幸,而是对未走的那条路的留恋;从诗歌的主旨上来说,诗人的写作意图是要引起人们对未选择的路加以思索,从而也是对最初的选择的反思,进而告诫人们人生道路的选择要慎之又慎。所以,诗歌以“一条未走的路”为题。
提问:2.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与《一条未走的路》有什么不同?
先讨论,后作答(方法同前)。
明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积极乐观;《一条未走的路》则表现出些许的忧郁。
提问:3.这两首诗可能会对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先讨论,后作答(方法同前)。
明确:两首诗都富于哲理,且都富于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透露出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更多的是给人以鼓舞;而《一条未走的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考,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或许更能容易读者的共鸣。
(四)随堂练习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体会诗人在诗句“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1教育网
(五)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两首诗,我们或许对于人生会有更多的认识与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困境,的确是个决定命运的重大问题。尤其在我们初涉世事的年纪,这两首诗教给我们的道理,会使我们受益无穷。所以说,读诗,使人增长智慧,使人陶冶情操。希望同学们多读好诗,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更理智,更坚强,更乐观;使自己的人生更丰富,更圆满,更精彩!
(六)作业www.21-cn-jy.com
背诵全诗
七、板书设计:
一条未走的路
弗罗斯特哲理诗
自然之路无奈
——选择————慎重
人生之路留恋
(象征)2·1·c·n·j·y
八、教学反思:
《未选择的路》是七年级下册课文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首诗歌。它是一首哲理抒情诗,表面平易,而实际上却蕴含深邃的哲理;表面看上去似乎倾诉个人经历,而实际上却表达了人们的一种普遍的共同的感受。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本首诗学习安排了一课时,全诗一共四节。第一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站在人生的路口上,他两条都想去,他看一条路到尽头。第二节:他选择人少的一条路,这条路充满挑战。第三节:他想留下一条路改日再来走,但路很长很长。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回来了。第四节:他回忆他的往事,又想起了那片森林,未选择的那条路。这首诗表面上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这是一种象征手法,与我们上册课本中学过的《在山的那边》《行道树》一样。在这一点上,让学生好好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如“山”与“海”的象征意义,学生就更容易理解。 21·cn·jy·com
作者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诗人选择的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林中岔道,来阐发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的。诗的前三节似乎仅在平直地描写林中的那两条路的不同,但其中却蕴含着极大的比喻意义,第四节诗人笔锋一转,从林中之路跃到描写人生之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这结句寄寓着诗人无限的人生感慨,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和哲理性。诗人以含蓄清新、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再现出优美的自然风光,并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诗还注意引起人们的联想,把理性与不情感融于一首短诗之中,深化了这首诗的意蕴,给人以丰富的启迪。诗人是通过优美的意境创造和浓郁的抒情表达把哲理隐含其中并传递给我们读者的。
但有一点,学生可能不大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即诗歌虽然写到已选择的路,但重点强调的却是未选择的路。这样能引起人们对人生选择的思索,所以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一点。另外,这也是为了深化文章主题。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从本诗的学习中,学生认识到人生的道路千 ( http: / / www.21cnjy.com )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6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未选择的路》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选出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 )
A、虽然那天/清晨 / 落叶满地,B、两条路 / 都未经 / 脚印污染。
C、啊,留下一条路 / 等改日再见!D、但我知道 / 路径延绵 / 无尽头。
2、对诗歌主题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未选择的路(诗)是最好的。
B、表明诗人没有主意,后悔没选对路。
C、说明了在人生道路上有许多重大的选择,一旦确定了要走的道路,就会决定一生的命运。
D、诗人想两条路都走走。
3.对《未选择的路》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仅描绘选择,而不说面临的选择内容是什么,使此诗具有了内涵的开放性。
B、这首诗具有象征意味,读后令人深思。
C、“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是诗人对自己年轻时错误选择的悔恨。
D、“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说明选择其中一种意味着对另一种的放弃,选择时应慎之又慎。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选出下面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足迹 瞬间 诱人
B、幽寂 萋萋 伫立
C、涉足 伫立 焚烧
D、优寂 瞬间 足迹
5、属于诗人未选择的路(诗)的一项是( )
A、消失在丛林深处的有许多人走过的一条小路。
B、荒草萋萋
C、十分幽静
D、少有人过。
二、填空题。
6、升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
7、本诗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
8、默写诗歌最后两句: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
三、阅读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完成后面的题目。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
9、 这首诗的思路非常清晰,请分别用四字词语把四节内容概括出来。
10、 古今中外有许多诗人作家曾经对“路”有过精彩的描述,试写出两句让我们共勉。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节奏的划分。品味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
【点评】A项应为: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故选A.
2答案:C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主题的把握。
【点评】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应该慎重选择。故选C。
3答案:C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情感的把握。
【点评】诗人没有后悔之意。故选C。
4答案:D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书写,形近字字形辨析。
【点评】D应为“幽寂”。故选D。
5答案:A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对诗的理解。感悟主人公的感情倾向。
【点评】诗人选择的是与众不同的路。故选A。
6答案: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背诵默写能力。
【点评】要在理解掌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填写句子。
7答案:象征
解析:【分析】 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
【点评】整体感知课文,掌握常用表现手法。
8答案: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
解析:【分析】 考查学生对诗的背诵默写能力。
【点评】只有熟练掌握诗文内容,才能准确默写出来,这需要学生平时对下功夫识记。
9答案:驻足徘徊---做出选择---义无反顾---回顾往事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的总结能力。
【点评】重点理解诗文内容。
10答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辛弃疾)
解析:【分析】 考查学生对课内知识的迁移。
【点评】积累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