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圆创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第四次联合测评化学(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圆创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第四次联合测评化学(PDF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5-12 23:49:23

文档简介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第四次联合测评


命题单位:圆创教育教研中心
本试卷共8页,19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考试时间:2025年5月11日下午14:30一17:05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
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
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016Si28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2025年春晚节目中汉绣、剪纸、泥塑、楚剧等武汉非遗项目展现了荆楚文化的深厚底蕴,其使用的物品
主要材质为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汉绣中使用的红色绸缎
B.剪纸中使用的红色宣纸
C.泥塑中使用的红色泥胚
D.楚剧中使用的银锭头面
2.资源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关于自然资源利用说法错误的是
A.石油经分馏可得到乙烯等化工原料
B.通过催化裂化可将石蜡裂化为汽油
C.天然气可作为化工原料用于合成氨
D.煤中加入石灰石可以实现燃煤脱硫
3.化学知识可为劳动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下列与劳动项目有关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制作豆腐时加入葡萄糖酸内酯
胶体的聚沉
B.
给农作物施草木灰
草木灰属于复合肥
C.
用氯化铵溶液除铁锈
氯化铵水解呈酸性
D.
以植物油为原料制肥皂
油脂可发生皂化反应
化学试卷第1页(共8页)》
4.氯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以氯化钠为原料制备相关物质的方程式错误的是
A.工业治炼金属钠:2NaCl(熔融)电解Cl,↑+2Na
B.实验室制备氯化氢:NaCl+H,S0,(浓)微热HCl个+NaHS0,
C.氯碱工业制备氢氧化钠:2C1+2H,0电解Cl,↑+H,↑+20H
D.氨化的饱和食盐水通CO,制备碳酸氢钠:H,0+NH3+CO2一HCO,+NH4
5.在等离子体的辐射下可实现SiF4的高附加值利用,反应为:CH+SiF4一SiC+4HF。设N、为阿伏加
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 mol CH4所含中子数为5N
B.pH=2的HF溶液中H*数目为0.O1NA
C.4gSiC中所含的共价键数目为0.2N
D.标准状况下,28LSiF4价层电子对数为5N
6.铁皮石斛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具有滋阴清热、润肺止咳的功效,其化学成分之一的结构简式如图所
示。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存在顺反异构体
.0H
B.1mol该物质最多可消耗2 mol NaOH
C.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D.能被酸性KMnO,溶液氧化成苯甲酸
7.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主族元素,W、Z的价电子数相等,基态Z原子的核外电子有10种空
间运动状态,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YB.该化合物受热易分解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D.YX,的VSEPR模型为V形
8.某研究小组用A1C,催化氯苯与亚硫酰氯(S0C12)制备化合物Z(
),反应装置如下
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一我→
已知:S0Cl2易水解,A1Cl,受热易升华。
碱石灰
A.装置中碱石灰可换为无水氯化钙
SOCL
B.亚硫酰氯水解会生成SO,和HCl
冰水浴
搅拌子
氯苯、AICL
C.三颈烧瓶置于冰水浴中,是为了防止AICL,升华
D.AICL,可促进反应中S-C1键的断裂是因为其易与C形成配离子[A1Cl,]
化学试卷第2页(共8页)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 2025 届高三第四次联合测评
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A B D D C B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B C B D C
1. C  【解析】绸缎和宣纸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A、B 均错误;泥胚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属于传统的无
机非金属材料,C 项正确;银锭头面主要成分为金属,属于金属材料,D 项错误。
2. A  【解析】石油经分馏后得到柴油、汽油、煤油等轻质油和石蜡等重油,重油经催化裂化、裂解可得到
乙烯等化工原料,A 项错误。
3. B  【解析】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 K2CO3,其中只有钾元素一种植物营养元素,不属于复合肥,B 项错误。
4. D  【解析】氨化的饱和盐水通 CO2 生成的碳酸氢钠以沉淀的形式析出,不能拆为离子,离子方程式应
为 Na+ +H +2O+NH3 +CO2 NaHCO3↓+NH4 ,D 项错误。
5. D  【解析】0. 5 mol CH4 所含中子数为 3NA,A 项错误;pH = 2 的 HF 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 H
+的数
目,B 项错误;1 mol SiC 中含有 4 mol C—Si,4 g SiC 中所含的共价键数目为 0. 4NA,C 项错误;SiF4 价层
电子对数为 4,标准状况下,28 L SiF4 价层电子对数为 5NA,D 项正确。
6. C  【解析】该物质含有碳碳双键,且碳碳双键两端 C 所连的 H 可以位于双键的同侧或异侧,因此存在
顺反异构体,A 项正确;该物质中的酰胺基和酚羟基可以与 NaOH 反应,1 mol 该物质最多可消耗 2 mol
NaOH,B 项正确;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C 项错误;该物质能被酸性 KMnO4 溶液氧化成苯甲
酸,D 项正确。
7. B  【解析】由题干中的信息和结构中成键特点可推断出 W、X、Y、Z 分别为 H、O、S、K。 离子半径 S2- >
K+ ,A 项错误;该物质中含有过氧键,因此受热易分解,B 项正确;O 的非金属性强,H2O 的稳定性大于
H2S,C 项错误;SO2 的 VSEPR 模型为平面三角形,D 项错误。
8. A  【解析】氯苯与亚硫酰氯反应生成化合物 Z 和 HCl,碱石灰的目的为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
使亚硫酰氯水解,同时吸收生成的 HCl,若换为无水氯化钙,不能吸收 HCl,A 项错误。
9. C  【解析】邻氨基苯酚和对氨基苯酚常温条件均为固体,邻氨基苯酚与六元瓜环形成的超分子也为固
体,因此操作 1 和 2 都为过滤,操作 3 将溶于甲醇中的邻氨基苯酚(减压 / 旋转)蒸发,C 项错误。
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 1 页(共 5 页)
10. A  【解析】聚磷酸铵 m 越大,水溶性越差,A 项错误。
11. B  【解析】焰色试验的原理为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甚至是基态时,以
光的形式释放能量,产生发射光谱,B 项错误。
12. C  【解析】体心的 Cu+周围有 4 个 S2- ,体内的每个 S2-周围有 2 个 Cu+和 2 个 Ga3 + ,因此 Cu+和 S2-的
配位数都为 4,C 项错误。
13. B  【解析】0. 1 mol·L-l 的 NH4F 和(NH4) 2CO3 溶液中铵根离子的浓度不同,铵根离子会水解,因此
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 项错误;K2Cr2O7 溶液中存在平衡 Cr 2
- 2- +
2O7 (橙色) +H2O 2CrO4 (黄色) +2H ,
加入 NaOH 溶液可以改变溶液中 H+的浓度,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B 项正确;C 项中没有控制
Cl-和 I-浓度相同,不能根据沉淀产生的先后顺序比较 AgCl 和 AgI 的 Ksp 大小,C 项错误;将 1-溴丁
烷与 KOH 乙醇溶液共热时挥发出的乙醇也会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应先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水中
洗气,再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D 项错误。
14. D  【解析】电极 a 为阴极,阴极附近电解水生成 H2 和 OH
- ,生成的 OH-会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移向电
极 b,A 项正确;海水呈弱碱性,同时左室生成的 OH- 移入右室,因此右室溶液显碱性,催化剂表面发
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CN) ] 3-6 +4OH
- 4[Fe(CN) 4-6] +2H2O+O2↑,D 项错误。
15. C  【解析】反应过程中 Ag+ 与 SO2-3 配位,SO2
-
3 浓度越大,SO2
-
3 与 Ag
+ 配位越多,因此曲线Ⅱ代表
δ([Ag(SO3) ] 5
-
3 )随 c(SO2
-
3 )的变化,A 项正确;[ Ag( SO ) ] 3
- +SO2- 5-3 2 3 [ Ag( SO3 ) 3 ] 的平衡常数
c([Ag(SO ) ] 5- )
K= 3 3 , 当 c ( SO2-
) = 0. 5 mol · L-1 时, c ([ Ag ( SO ) ] 3- ) =
c([Ag(SO3) 3] 5
- )·c(SO2- ) 3 3 23
c([Ag(SO ) 5- 1 2- -1 -3 3] ),K= c(SO2-
= 2,B 项正确;a 点时 c( SO3 ) = 0. 01 mol·L ,c([ Ag( SO) 3
)] ) =
3
0. 075×0. 075 mol·L-1 = 0. 0056 mol·L-1,因此 c( SO2-3 ) >c([ Ag( SO3 )]
- ),C 项错误;当 c( SO2-3 ) =
c([Ag(SO ) ] 5- ) c([Ag(SO ) ] 5- )
1 mol·L-1 时, 3 3 3 3根 据 K = 5- 2- = 2, 可 推 出 = 2, 此 时c([Ag(SO3) 3] )·c(SO3 ) c([Ag(SO3) 5
-
3] )
c([Ag(SO - 3- 5-
3)] )几乎为 0,根据元素守恒 c([Ag(SO3 ) 2 ] ) +c([Ag(SO3 ) 3 ] )= 0. 075 mol·L
-1,可
推出[Ag(SO3) 3] 5
-的浓度约为 0. 05mol·L-1,D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16. (14 分)(除标注外,每空 2 分)
(1)定容  (1 分)
(2)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
(3)18. 00
(4)Mn2+(或 MnSO4;或 MnBr2)
(5)2MnO-4 +6Br
- +8H+ 2MnO2↓+3Br2 +4H2O
(6)否(1 分)
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 2 页(共 5 页)
两种条件下对应的化学反应不同,未能很好的做到变量的控制。
(或在不同的酸度条件下,KMnO4 还原产物不同,未能很好的做到变量的控制。)
(7)生成的 MnO2 胶体具有较强的吸附性,会吸附 CH COO
-
3 ,使醋酸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导致溶液
中 pH<1. 21,溶液逐渐澄清
【解析】
(1)配制 0. 01 mol·L-1 KMnO4 溶液的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转移→轻轻摇动→
定容→摇匀等。
(2)量取 10. 00 mL KMnO4 溶液所用的仪器为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
(3)该小组探究酸度对 KMnO4 氧化 KBr 反应速率的影响,因此要控制其它反应物的浓度相同,实验中
取的 KMnO4 和 KBr 的物质的量相同,需要控制两组实验溶液体积相同,因此 x= 18. 00。
(4)实验①中紫色褪去,无沉淀生成,KMnO4 被还原为 Mn2
+ 。
(5)实验②中生成的棕黑色沉淀为 MnO2,该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
-
4 + 6Br
- + 8H+
2MnO2↓+3Br2 +4H2O。
(6)两种条件下对应的化学反应不同,未能很好的做到变量的控制,不能根据实验现象比较反应的速
率,因此该实验设计方案不合理。
(7)反应中生成的 MnO2 胶体,会吸附 CH
-
3COO ,使醋酸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导致溶液中 pH<1. 21,
溶液逐渐澄清。
17. (14 分)(每空 2 分)
(1)
(2)2Ag+H2O2 +2H
+ 2Ag+ +2H2O
(3)Si3N4 +16HF 3SiF4↑+4NH4F
氢氟酸会与硅单质反应,导致硅的回收率下降
(答“氢氟酸易挥发,具有强腐蚀性”也给分)
(4)CAB
(5)硝酸氧化酸浸金属过程中会被还原为氮氧化合物,污染环境
(6)增大硫酸浓度,硫酸的电离度减小,c(H+ )减小,反应速率下降,相同时间内铝浸出率下降
【解析】
(1)N2H4 的电子式为: 。
(2)“氧化酸浸” 中 Ag 和 Cu 被氧化溶解, Ag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Ag + H O + 2H+2 2
2Ag+ +2H2O。
(3)Si3N4 与氢氟酸反应生成气体和盐分别为 SiF4 和 NH4F,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i3N4 +16HF
3SiF4↑+4NH4F;但过量的氢氟酸会与硅单质反应,导致硅的回收率下降。
(4)C 中含有电负性较高的 F 原子,使-CF3 变成吸电子基团,将整个有机物的电子云朝着-CF3 方向
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 3 页(共 5 页)
转移,使-SO3H 基团更容易电离出氢离子,故其酸性最强;A 和 B 中含有烷基,烷基为推电子基团使得
整个有机物的电子云朝着-SO3H 方向移动,使-SO3H 基团更不容易电离出氢离子,烷基越长推电子
效应越大。 因此,上述三种物质的酸性大小为:C>A>B。
(5)硝酸可以溶解 Al、Ag、Cu,但硝酸氧化酸浸金属过程中会被还原为氮氧化合物,污染环境。
(6)硫酸的第二步电离存在电离平衡,增大硫酸浓度,硫酸的电离度减小,c(H+ )减小,反应速率下降,
相同时间内铝浸出率下降。
18. (14 分)(除标注外,每空 2 分)
(1)
(2)丙烯腈      CH2 CH   (1 分)
CN
(3)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  (1 分)
(4)
(5)
(6)16      、    (任写一种均可)
【解析】
(1) 与 CN 发生第尔斯-阿尔德反应生成 ,A 为 。
(2) CN 的名称为丙烯腈,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腈,其链节为 CH2 CH 。
CN
(3)C→D 发生加成反应,根据 D 的分子式和 E 的结构式,可以推出 D 的结构简式为 ,
D→E 中,氰基与氢气加成生成氨基,该反应为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加氢还原)。
(4)E→F 过程中,E 与 COCl2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F 和 HCl。 反应方程式为:

(5)C 与 HCN 加成过程中有两种加成方式,可以生成 D(两个氰基处于间位),也可能生成另一种产
物(两个氰基处于对位),因此整个制备过程中会得到另一种与 G 互为同分异构的物质,该物质中
六元环上的两个取代基处于对位,该物质为 。
(6)C 酸性条件下水解的产物为 ,其分子式为 C8H10O2,Ω = 4,H 的同分异构体与氯化铁
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 4 页(共 5 页)
溶液显色,说明含酚羟基,除去苯环,还含有 2 个碳和 1 个羟基,其同分异构体分两大类情况,第一
类为苯环上的 3 个取代基分别为 2 个酚羟基和 1 个-CH2CH3,这一类共有 6 种;第二类为苯环上
的 3 个取代基为 1 个酚羟基、1 个-CH3 和 1 个-CH2OH,这一类有 10 种,共 16 种。 其中核磁共振
氢谱有 5 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 3 ∶ 2 ∶ 2 ∶ 2 ∶ 1 的结构简式为 、 。
19. (13 分)(除标注外,每空 2 分)
(1)B  (1 分)
(2) -480
(3)①M
p2②
12
③反应Ⅰ和Ⅱ都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均正向移动,但温度升高对反应Ⅰ的影响更大,导致
CO2 的物质的量分数降低
(4)La 和 Ce      La 和 Ce 对 H2 具有较强的吸附性。
【解析】
(1)燃料反应器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在空气反应器中,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利
用热能发电过程中热能中蒸汽推动蒸汽轮机,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因此该过程中没有化学能直
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2)CO 的燃烧热为 283 kJ / mol,则反应Ⅳ:2CO( g) +O2( g) 2CO2( g)   ΔH = -566 kJ / mol,Ⅲ式 =
(Ⅰ式-Ⅱ式) ×2+Ⅳ式,ΔH3 = (ΔH1 -ΔH2) ×2+ΔH= -480 kJ / mol。
(3)①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 n(CO) ∶ n(H2)= 1 ∶ 2、n(CO2 ) ∶ n(H2 )= 1 ∶ 3,根据图中 CO 和 CO2 物
质的量分数,可以计算出理论所需 H2 物质的量分数,如 500℃时,CO 和 CO2 的物质的量分数分别
约为 0 和 0. 1,则理论所需 H2 物质的量分数为:0×2+0. 1×3 约为 0. 3,则 M 为理论所需 H2 物质的
量分数。 ②600℃ 达到平衡时,体系中只有 CH4、CO2、H2、CO 四种气体,CH4 物质的量分数为 1-
c(CO)·c2(H ) 2 2
0. 1-0. 1-0. 5 = 0. 3,则反应Ⅰ的平衡常数 K = 2 = 0. 1 p·(0. 5p) = pp 。 ③反应Ⅰc(CH4) (0. 3p) 12
和Ⅱ都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均正向移动,但温度升高对反应Ⅰ的影响更大,导致 CO2 的物
质的量分数降低。
(4)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使用 CZA-3% La 和 CZA-3% Ce 两种催化剂,H2 转化率和 CH3OH 产率
均大于 CZA 催化剂,因此有利于提高该催化剂催化活性的稀土元素有 La 和 Ce;其可以提高该催
化剂活性的原因可能为 La 和 Ce 对 H2 具有较强的吸附性。
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 5 页(共 5 页)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第四次联合测评
化学答题卡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
准考证号

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在规定的位置站好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远择题必须使用签字笔或

钢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事.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就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
贴条形码区
项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稍纸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而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考试结束后,请将给
贴缺考标识
题卡,试题卷一并上交.
选择题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考生禁填!由监考老师填写。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A]B CD
5ABCD
9AB CD
13 A]B C]D]
2 A B CD
6 ABCD
10 ABD
14]C四
3ABC D
7ABCD
11I CD
15AB凹D四
4 AB CD
8AB D
12AIB D
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4分)
(1)
(2)
(3)
(4)
(5)
(6)
(7)
17.(14分)
(1)
(2)
(3)
(4
5
(6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8.(14分)
(1)
(2)
(3)
(4)
(5)
(6)
19.(13分)
(1)
(2)
(3)①


(4)
请在各题日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炬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