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素养达标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素养达标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5.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2 23:2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素养达标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运用。(38分)
1.看拼音,根据语境写词语。(8分)
只要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你也能从sī kōng jiàn guàn( )的现象中发现神奇之处;只要足够努力,你也能在自己的lǐng yù( )建设新的bǎn tú( );只要以书籍为jiē tī( ),你也能从中汲取战胜cui ruò( )的力量;只要走进大自然,xī shuài( )、qiū yīn( )都可以成为你的朋友……
2.选择。(10分)
(1)下面关于字音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思援弓缴而射之”中的“缴”读“jiǎo”。
B.“为是其智弗若与 ”同“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中“为”的读音不同。
C.“丑恶”中“恶”的读音是“ě”。
D.“华罗庚”中“华”的读音是“hu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每个孩子在父母的心目中都是无独有偶的。
B.这么冷的天,牡丹竟然开放了,真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C.在细读这篇文章后,他见微知著,发表了与众不同的观点。
D.上课了,我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
(3)“之”在文言文中能指代不同的事物,下列各句中的“之”不属于这种用法的一项是( )
A.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B.虽与之俱学
C.通国之善弈者也 D.弗若之矣
(4)欣赏右面的书法作品,它的作者是谁 其书
法特点是什么 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孟頫 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
B.柳公权 骨力遒劲,棱角分明
C.王羲之 飘逸自然,行云流水
D.欧阳询 平正端庄,险劲生动
(5)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孰为汝/多知乎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C.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D.思援/弓缴/而射之。
3.词句练习。(7分)
(1)照样子,写一写。(2分)
例:“及其日中如探汤”中“汤”的意思是“热水”。那么我推冽“赴汤蹈火”的意思是跳进滚水,踏着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曰:非然也”中“然”的意思是“这样”。那么我推测“理所当然”的意思是
(2)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吹得很怕人。(仿照句子,列举事例说明观点)(3分)
我们都听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名言,事实的确如此。
(3)下面语段中有四处语病,请用正确的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2分)
升入六年级以来,我阅读了许多课外书。比如《骑鹅旅行记》,这本书的作者是璃典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创作的,书里的故事情节对我很感兴趣,里面的人物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阅读,丰富了语言积累和写作水平。
4.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3分)
(1)《学弈》中两个人的学习态度是不一样的,其中一人 ,另一人
。(用成语填空)
(2)《学弈》中末尾的两句话“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是 句,强调了 的道理。
(3)科技小组的实践探索进展比较缓慢,为了鼓励同学们进行创新,科学老师引用《周易》中的语句对他们说:“ , , 。”
(4)爷爷经常教我下围棋,在一次对弈中,我险胜爷爷,爷爷引用《荀子》中的语句赞叹道:“ , , 。”
(5)叔叔是个医学博士,他废寝忘食地研究医学,有人劝他休息几天,他引用《礼记》中的语句说:“ , ,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啊!"
二、阅读理解。(32分)
(一)两小儿辩日(16分)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以日初出远(认为) B.孔子不能决也(决断) C.孰为汝多知乎(知道)
2.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故事情节,把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2分)
孔子见两小儿→ →孔子不能决→
3.语文要素两小儿辩斗:一儿认为“ ”,理由是“
”,这是以 为依据来判断的;一儿认为“
”,理由是“ ”,这是以 为依据来判断的。(6分)
4.这篇文言文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从“辩日”的角度,我们明白了即使是非常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也可能包含着我们不了解、不确定的知识,需要多观察,多思考。
B.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即使是小孩子也能有独特的发现和独到的思考。
C.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孔子在小孩面前坦然承认自己“不能决”,让我们明白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D.两个小孩的争论没有科学依据,表现了古人认知的落后。
5.根据现代科学知识可知,文中两小儿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因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与太阳看起来的大小以及人在早晨、中午感受到的温度没有关系。请用下面的知识写一段话,告诉文中其中一小儿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的真正原因。(4分)
①早晨,太阳斜射地面。②中午,太阳直射地面。③单位面积内获得的热量,直射比斜射多。
(二)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16分)
刘根生
①研究者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的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的动作。是停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还是在困难中超越自我 选择,影响着结局。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②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被,苦苦实验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的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周有光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不为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
③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时,航天员若感到身体不适,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在模拟失重的水槽里,景海鹏一泡就是三四个小时,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求极限往往使人痛苦,使人痛苦者,往往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
④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卸任云南省保山市地委书记一职后,他毂然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原广东省湛江市政协主席陈光保离休后,扛着锄头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这般“自讨苦吃”,体现了他心念苍生、以苦为乐的初心,更以实绩彰显了行动的力量。
⑤哲人有言,有些人过了30岁就“死”了,因为之后的岁月里全在模仿自己,机械地重复习惯之事。模仿自己,就是待在舒适区的惯性使然。比如反复显摆曾经的成果,如同照了相洗了很多张照片,底片却还是一张;比如习惯于守成、放弃了创新,在踟蹰不前中被他人超越;比如陷入工作怪圈,忙忙碌碌装样子,有难度的不愿干,没有先例的不敢干。不日新者必日退,模仿自己,难免会在舒适中过早地“死亡”。
⑥非洲有种蝙蝠,能把毛驴杀死。开始时,它会用舌尖轻轻地舔毛驴的脚踩,接着再咬个小口吸血,毛驴浑然不觉;一只只蝙蝠接力,毛驴终于轰然倒地。安逸享乐,会让人停留于表面的舒适区。这种舒适背后,隐藏着致命的陷阱。一个人只有摒弃守成心态,抵制“舒适”吞噬,才能在进取中不断赢得新优势,内心也方有长久的安宁。
⑦高原之上有高峰,目标远大者从不满足于某个特定高度,他们常常自觉选择离开舒适区,艰难踏上新征程。面对生命这棵长满可能性的大树,只要肯努力,向上向善总有无限的拓展空间。
(有删改)
1.读选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6分)
2.比较阅读第②③④段,可以发现它们在写法上有共同之处,都是先提出
,再 进行证明,最后得出结论。(4分)
3.下面说法与选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短文选取王泽山院士、周有光教授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要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
B.短文告诉我们:安逸享乐的背后,隐藏着致命的陷阱。
C.短文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有些人在舒适区过早地“死亡”,是因为他们没有生活下去的能力。
4.阅读全文,思考题目“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的含义,并简要写写你从文章中受到的启发。(3分)
三、习作。(30分)
随着电影《流浪地球2》的热映和电视剧《三体》的热播,中国科幻越来越受欢迎。下面就请你根据网友的一组对话,创编一个科幻故事吧。
“明明靠脑电波就可以交流,他为什么微笑 ”
“哦,他刚从地球潜伏回来!”
参考答案
一、1.司空见惯 领域 版图 阶梯 脆弱 蟋蜂蚯蚓
2.(1)A (2)A (3)C (4)A (5)D
3.(1)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2)示例:著名的诗人卢思道起先因为骄傲而止步不前,后来他认识到了自己的情误,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名家。
(3)第一处;向式杂棵,应删去“的作者”或“创作的”。第二处:语序不当,应将“书里的故事情节“和“我”调换位置。第三处:最后一奇成分残缺,应在“丰富”前面加上“我”。第四处:“丰富了"和“写作水平”搭配不当,应将“和”改为",提高了
4.(1)专心致志三心二意(2)设问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专心致志(3)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4)青 取之于蓝 面青于蓝(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提高了
二,(一)1.C [解析]C项,如:网“智”,智悲。
2.两小儿日 两小儿笑
3.日始出时去人近。面日中时远 近者小面近者大 视觉效果 日初出远,面日中时近 近者热而远者凉对温度的感知
4.D
5.示例: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有科学依据的。早晨,太阳斜射地面:中午,太阳直射地面。太阳直射地面时,地面获得的热量多,因面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
(二)1.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有高远的目标,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角度②: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角度②,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事例②:周有光100岁时出版了多部著作。事例①:杨善洲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事例⑤:陈光保离休后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
2.观点 围绕观点举出具体的例子
3.D
4.文章题目“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生命比作一棵长清了可能的树。大树会结出各种果子,我们的生命也一样会有无阻的可能。我们要走出舒适区,敢于再出发挑战自我,敢于追求极限,敢于吃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取,不断扩展,不断发现生命中的可能。
三、[习作指导]本次习作要求写一个科幻故事。习作时首先弄清楚题干捉供的对话是什么意思,再根据对话构思一个合理的批事;其次习作时要做到两点,一是想象合理。二是想象新额;再次,习作时要运意故事内容要具体,详略得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