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____》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____》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2 23:5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你游览过的地方中,哪个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
故宫
灵山大佛
公园
动物园
雾灵山
果园
雪花洞
九寨沟
在横线上填上这个地方的名称,把题目补充完整。按照游览的顺序写写这个地方,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
游 。
半命题游记习作
怎样写好这篇游记呢?
“画出游览路线图”
写景物最关键的就是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我们在写作前,画出一个游览路线图,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把游览的过程写得更清楚。像我们学习的习作例文《颐和园》,作者画出的游览路线图是:长廊→万寿山脚下→佛香阁前→昆明湖。按照这样的游览顺序写作,游览的过程就会十分清楚。
1
写法:
伟大的奇观
《海上日出》是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的。
假设你要写自己印象深刻的公园,你会按什么顺序来写呢?
示例:进入莲花湖公园的北门,我们迎面看到了莲花湖的石碑,接着我们向右走,沿着公园的小径,我们来到了上面是竹木下面是石墩的曲桥上,过了曲桥,我们就看到了儿童乐园,这里是孩子的天堂,从上面跑下去,还有地洞可以钻出来,孩子们你追我闹玩得很愉快,过了儿童乐园接续往前走我们就来到了九曲回廊,沿着九曲回廊我们就来到了公园的南门,过了南门我们就可以走上格子桥,格子桥下面就是莲花湖,莲花湖里的芦苇和荷花就在格子桥下茂盛地生长,再往前走就来到莲花湖著名的玻璃桥,过了玻璃桥我们就回到了公园的北门。
“印象深刻的景物重点写”
我们游览一个地方,一定会有特别吸引你的景物,或是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景物。我们在写作时,就要重点来写它。叶圣陶爷爷在游览金华的双龙洞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景物是什么?对,是外洞和内洞之间的孔隙。于是叶圣陶爷爷就重点写了孔隙的狭小。先写船的小;然后写船靠两头绳子拉的进出方式;最后写仰卧在小船里进洞的感受。这样写,重点突出,还写出了它的特点。
2
写法:
回顾课文
《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写了外洞和内容之间的孔隙。
我们可以选择特别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怎样写出孔隙的特点的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孔隙狭小的特点。
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我们一起来看看《海上日出》是怎样具体描写无云日出时的美景的。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这段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一步一步升上天空的情景。
你来观察图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一写图中内蒙古大草原的特点吧!
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绿,像一张 一直铺向天边。小草在微风中 ,中间夹杂着一簇簇的小野花,远远看去,就像 。
般的蒙古包点缀在绿茵如毯的草原上,格外醒目。
绿嫩绿的地毯
快乐地舞蹈
绿地毯上的花图案
白蘑菇
“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使用过渡句,可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例如习作例文《颐和园》,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第四自然段第一句“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第五自然段第一句“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这些过渡句的使用,使景物的转换特别自然。
3
写法:
我会运用表示游踪的词语,按照游览顺序有层次
地介绍景物,这样使文章内容丰富,条理清晰。
我将仔细观察,通过细节描写把游览的场景写得
活灵活现,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我会查找一些我要写的景点的资料,来丰富文章
内容。
1.要记叙的是游哪个景物的经历?
2.按什么顺序来写?
3.选择什么景物作为重点来写?
4.如何写出景物的特点?
5.如何表达出自己游览感受?
习作提纲要求
游萤火虫洞(一)
从新西兰的奥克兰市出发,经过大约三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久负盛名的萤火虫洞。
我们走过一段崎岖的山路,窄小的洞口便出现在眼前。我们沿着古老的石阶在昏暗的洞中慢慢前行。渐渐地,越往里走越宽敞。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个宽阔的“地下广场”。这里有千姿百态,不计其数的钟乳石。据说这些钟乳石一直以每百年大约一厘米的速度生长,我不禁感叹:这满洞的钟乳石,真是记录着千百万年岁月的痕迹啊!
听导游说,萤火虫喜欢阴暗的环境,它们就生长在石壁的顶部。原来它跟我们中国的萤火虫并不是一种动物。虽然它们的身体都能发出蓝色的荧光,可是这里的萤火虫却是一种蚊类的幼虫,并不会飞。它们吸附在石壁顶端,吐出长长的丝垂下来,捕捉过往的飞虫。我抬起头瞪大眼睛仔细搜寻着那一点一点的蓝光,却只找到少量的十几只。难道萤火虫洞就这么点儿萤火虫吗?我不禁有点疑惑。
例文:
游萤火虫洞(二)
导游带我们继续往东走,来到洞里的暗河边,我们依次登上小船。船夫靠固定在洞里的绳索拉着小船前行。周围静悄悄的,伸手不见五指。我很纳闷:为什么不用船桨划呢?还能再见到萤火虫吗?导游悄声告诉我们不能发出任何声响和亮光。咦,怎么突然有一点点光亮了呢?我仰起头,哇!顿时,眼前的景象让我目瞪口呆。洞顶上密密麻麻布满了萤火虫,发出一片一片星星点点幽蓝幽蓝的光,好似满天的繁星散发着美丽的光芒。那成千上万只萤火虫,映着千千万万缕若隐若现的细丝,变幻莫测,像是在跟我们诉说岩洞的历史和古老的传说。“哇!太美了!”,“好神奇啊!”……耳边传来游客们一阵阵的惊叹声,我也深深地陶醉其中。
前方渐渐变亮,原来船已经快到洞口了。萤火虫洞之旅就要结束了,我仍然沉浸在刚才的美景中,这些神奇的萤火虫和古老的钟乳石,形成了一幅幅奇妙动人的画卷,让人赞叹不已,真是大自然惊人的杰作啊!
例文:
[简评]小作者按照从“一片漆黑→有一点亮光→满洞顶蓝光”的游览顺序,清楚地记叙了自己参观萤火虫洞的情景。在写作过程中,小作者还加入了自己在游览中的感受,抒发了对萤火虫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赞叹。这是一篇优秀的游记习作。
游雪花洞
著名的雪花洞就在峰峦叠嶂、怪石兀立的香炉峰脚下。穿过写着“雪花洞”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的洞口,我随着人流朝里走去。
一进洞,我就觉得凉气袭人,嗅到了一股石钟乳特有的味道。看到星星点点的灯光,踏着蜿蜒的石阶走去,转过一道石壁,眼前立刻展现出奇异的景象。一块高大的石笋像一座晶莹透亮的多层高塔,从洞底直插到壁顶,仿佛要把壁顶拱破似的。再仔细瞧瞧,嘿,那塔里还坐着一尊佛像呢。我越看越觉得它像弥勒佛,一只手捧着圆鼓鼓的大肚皮,一只手得意地拍着,还张着大嘴朝我们笑着。
简要交代雪花洞的位置,然后就直奔景点,开头简洁。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单个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形象,有情趣。
朝弥勒佛摆摆手,我向前走去,进入了主洞。主洞里,五光十色的彩灯闪闪烁烁 ,映照着千姿百态的 石钟乳,使人恍若来到了一座光怪陆离的艺术宫殿。看,那些石钟乳多像一群狮子!前面是一头威风凛凛的雄狮,后边跟着一群活泼顽皮的小狮子。它们正在森林里嬉戏,有的在追逐,有的在打滚儿,有的在摔跤,好不热闹!只有那头大雄狮没有加入嬉戏的行列中,而是高昂着头,看样子警惕性还很高呢。它在干什么?也许是在这儿守卫着雪花洞吧。再看那边,那石钟乳有的像拄着龙头拐杖的老寿星,有的像一员威风凛凛的战将,有的像体态轻盈的仙子,有的像一对依偎着说悄悄话的恋人,有的像正在喝水的大象, 有的像摇晃着笨拙身躯的恐龙,有的像安静吃草的小鹿……真是让人目不暇接啊。
写主洞中的景物,想象丰富,以动写静,让人从静物中获得一种热闹欢快的体验。
这段开头是过渡句,过渡自然,衔接合理。
穿过主洞,再往里走,到了没有彩灯而只有水银灯的地方,情景又是一变。雪花石无不洁白如玉,色泽润湿柔和,显出婀娜秀美的神韵、冰清玉洁的风采。两边石壁的下边各有一条二尺来宽的小溪流,无声无息地缓缓流动着,倒映着那些玲珑剔透、形态各异的雪花石,你看:半人高的珊瑚状的雪花,盆样大的六角形雪花,几个小矮人,两只小天鹅……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一串串惊叹号不时地从我心底涌出,一声声赞叹不住地从我嘴里发出。
“情景又是一变”一句过渡自然。此段写了洞中的雪 花石,展现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有意境美。
出了雪花洞,我又登上香炉峰。沐浴着和煦的阳光,眺望着苍翠的群山,我放开喉咙高喊起来:“祖国山河,我--爱--你!”
结尾抒情,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点评: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条理清晰。在写景时,作者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以动写静,生动形象。文章最后点明中心,抒情真挚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