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共23张PPT)-2024-2025学年 《中外历史纲要(上)》 (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件(共23张PPT)-2024-2025学年 《中外历史纲要(上)》 (统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13 09:0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年 级:高一 学 科:历史(统编版)
《长安三万里》是由追光动画制作,谢君伟、邹靖执导的历史动画电影,于2023年7月8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以身处历史大变局之中的高适回忆盛唐时期的长安往事,并通过对比安史之乱后长安的混乱萧条,映衬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
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
行路难(其一)
长安少年不少钱,能骑骏马鸣金鞭。
五侯相逢大道边,美人弦管争留连。
黄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弃捐。
安知憔悴读书者,暮宿虚台私自怜。
繁 荣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
——高适《别韦参军》
西周、秦、西汉、新、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朝先后在此建都。
时间 事件
581年 隋朝建立
583年 大兴城建成
589年 隋朝统一
隋建国后,隋文帝一开始居住在汉长安城里,但在经历了千年沧桑洗礼后,汉长安城本身的破败不堪让隋文帝决意建设一座能彰显其新兴统治的新都城。
一、隋唐繁荣
“长安少年不少钱”“黄金如斗不敢惜”
一、隋唐繁荣
唐太宗李世民
武则天
唐玄宗李隆基
贞观之治
武周政治
开元盛世
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空前繁荣。
三代帝王励精图治
一、隋唐繁荣
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
行路难(其一)
长安少年不少钱,能骑骏马鸣金鞭。
五侯相逢大道边,美人弦管争留连。
黄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弃捐。
安知憔悴读书者,暮宿虚台私自怜。
落寞
乾陵是唐十八陵之一,位于长安城西北,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营建时正值盛唐,国力充盈,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仿唐都长安城的格局营建,占地“周八十里”(《唐会要》)。陵园有内外两重城墙,总面积接近240万平方米。
高侃,渤海蓨县人,唐朝名将。
逝世后,获赠渤海郡王,谥号“威”,陪葬乾陵。
高侃何以陪葬于长安的皇家陵园?
二、民族交融
结合教材,概括隋末唐初 民族政权的发展:
① 6世纪中叶建立政权,后分裂为东、西突厥
② 隋末唐初,东突厥多次南下进攻
③ 贞观初年,唐军大举反击,击败并俘获东突 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
贞观四年(630年),唐军击灭东突厥颉利可汗后,其余众拥立车鼻为大可汗,归附唐朝。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十一月,车鼻叛唐,并杀害唐使。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正月,太宗以高侃为主帅率回纥等部进攻车鼻。
回纥是什么?
永徽元年(650年)六月,高侃再次率军出击,捕获车鼻,其众全部归降。
——以上时间线索均摘编自刘子凡《“天可汗”称号与唐代国家建构》
二、民族交融
永徽元年(650年)九月初四,高侃押送车鼻可汗回到京城长安,因功被封为卫将军。
高宗任命一百多名突厥首领为五品以上将军、中郎,定居长安,近一万家之多;余众安置于北方,又设安北、单于两个都护府,统管其辖境10个都督府、22个州,各以其酋长为都督、刺史。
镇抚
高句丽是中国古代的边疆政权,存在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横跨今天的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北部。自汉至唐,均为中原王朝的藩属政权。
乾封元年(666年),高句丽发生内乱。六月初七,唐高宗命营州都督高侃会同左武卫将军薛仁贵讨伐。
总章元年(668年)九月十二日,唐军攻克平壤城,灭亡高句丽,在其故地设置安东都护府。高侃在战后留任于安东都护府。同年,因功升任左监门卫大将军。
——以上时间线索均摘编自刘子凡《“天可汗”称号与唐代国家建构》
二、民族交融
结合教材,概括隋唐时期 民族政权的发展:
① 7世纪前期,吐蕃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② 遣使求婚,文成公主入藏,促成唐蕃和亲
③ 9世纪前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停止纷争
咸亨元年(670年)四月,吐蕃发兵攻陷西域十八州,西北边境告急。唐高宗命安东都护薛仁贵出师西北,高侃留守。
咸亨三年(672年)八月,高侃率军击溃高句丽叛军,一举平定东北边患。此后高侃升任陇右道持节大总管,获封平原郡开国公。高侃去世后,追赠渤海郡王、左武卫大将军,谥号“威”,陪葬于乾陵。
——摘自《纲要(上)》第37页
——以上时间线索均摘编自刘子凡《“天可汗”称号与唐代国家建构》
二、民族交融
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
行路难(其一)
长安少年不少钱,能骑骏马鸣金鞭。
五侯相逢大道边,美人弦管争留连。
黄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弃捐。
安知憔悴读书者,暮宿虚台私自怜。
唐玄宗统治后期,其沉湎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政趋于腐败。
节度使,中国古代官名。
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初设时为负责管理调度军需的支度使,主管军事、防御外敌。
唐玄宗统治时期又兼所在道监督州县之采访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超过魏晋时期的持节都督。到唐后期势力大大加强,已经到独揽大权的地步。
(安禄山)晚年益肥壮,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
——《旧唐书》
开元年间,边疆形势随着版图的拓展日益紧张。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加强边防,军镇长官——节度使兵力随之扩大……
三、盛世危机
① 繁荣之外的向往
② 落差之下的落寞
③ 危机之内的无奈
但三年后……
是年,客游长安。
三年前,因人举荐赴长安参加制举, 46岁的他终于在这个魂牵梦萦的地方及第。但……
是年秋冬之际,通过家族关系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任掌书记。
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
——以上时间线索均摘编自周勋初《高适年谱》
四、由盛转衰
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
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哥舒翰守潼关。
哥舒翰被俘而死,潼关破,
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杨国忠)在范阳起兵
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
史称“安史之乱”
——以上时间线索均摘编自周勋初《高适年谱》
四、由盛转衰
天宝十五年(756年),高适五十三岁。六月,叛军攻陷潼关,长安沦陷。高适追随玄宗至成都。八月,擢谏议大夫。十一月,永王李璘谋反。十二月,以高适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兼御史中丞,讨伐李璘。
至德二年(757年),高适五十四岁。讨平永王后,又受命参与讨安史叛军,收复长安。
乾元二年(759年),高适五十六岁。蜀中叛乱。五月,出任彭州刺史。
上元元年(760年),高适五十七岁。改任蜀州刺史。
广德元年(763年),高适六十岁。二月,迁任剑南节度使,安史之乱平定。十二月,吐蕃趁虚而入,攻占河西陇右地区,长安再度沦陷,高适不能救,唐代宗仓皇出逃。吐蕃军队仅占领十余天即弃城。
广德二年(764年),高适六十一岁。春,迁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
永泰元年(765年),高适六十二岁。正月,高适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新唐书·高适传》评:
有唐以来,
诗人之达者,
唯适而已。
——以上时间线索均摘编自周勋初《高适年谱》
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
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
880年,起义军攻入长安,唐僖宗逃亡四川。
904年,朱温强迫唐昭宗迁往洛阳,废毁长安城。
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开启五代十国。
一生只为长安客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为什么此后长安不再是京城?
以此为题,运用唯物史观并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下节课进行小论文的练与评。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课后作业:
一生只为长安客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如今的我们如此钟情于长安,是否需要根据历史再造一个长安?
我们正在实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否就是回到隋唐盛世?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