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6《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3 08:2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下册16《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思维的火花”为主题,语文要素为“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田忌赛马》这篇文章体现和贯彻了编者意图,展现了思辨和智慧,其文本价值在于领悟孙膑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感受人物思维逻辑的缜密,进而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
《田忌赛马》是根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相关内容改编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以“赛马”为线索,串联整个故事,从田忌赛马的转败为胜中,学习孙膑先认真分析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再选择合适的对策,最终达到预期目标的方法,感受到孙膑善于观察、足智多谋的人物形象。学生通过第二单元名著中的“智谋故事”及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猜字谜”等活动初步感受了智慧的魅力。而这个故事逻辑性很强,恰好契合本单元“思维的火花”这一主题。基于单元学习目标“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确定该课时教学重难点为引导学生理解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感受孙膑的人物形象,创造性复述故事。
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情节简单,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逐渐形成,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了新的飞跃。他们有了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敢于交流讨论,能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及已有的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悟,所以能够较好地通过阅读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会遇到许多问题,往往没有仔细观察就行动,或者难以突破定式思维,采用不恰当的办法解决问题。而且学生的思维逻辑仍不完备,表述时条理不太清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尤其引导学生找到体现人物思维的关键句、段进行反复品读,并通过连对阵图将人物的思维可视化,创设语言训练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所依托。帮助学生看到简洁的文字背后丰富的思维过程,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对人物有更深入的印象,是教学基础。而引导学生思考孙膑的思维过程,感受智慧的魅力,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有利于学生在思维角度和品质方面的养成和发展。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认识“策、荐”等2个生字,会写“赢、拳”等5个字,会写“赏识、脚力”等8个词语。
语言运用: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
思维能力:能借助图示,推想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
审美创造:能联系孙膑观察到的情形,推想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借助图示,推想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古韵今承,溯源启思——情境导入,了解文章出处
同学们,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2500多年前,走进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去齐国看精彩赛事,读智慧故事,探思维密码。齐读课题。(板书:田忌赛马)
(一)介绍作者司马迁: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世尊称为太史公、历史之父。他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二)介绍《史记》
《史记》记述了中国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3000多年的历史。50多万字,将历史书写的主体“记事”转向“写人”,开创了以人为中心的写史模式,开创了纪传体的历史学和历史传记文学。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史记》及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揽胜,墨韵生香——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指导生字
这是怎样的一场赛事呢?请看大屏幕:
视频导入: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赛马直播间,我是你们的老朋友解说员小马哥。今天这场比赛可不得了,是古代赛马界的两大巨头——齐威王和田忌之间的巅峰对决,究竟谁能笑到最后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一)自读任务
学生结合预习情况交流:田忌是谁?齐威王是谁?从课题中,你知道了本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追问:课文主要写了田忌跟谁赛马?怎么比的?结果如何?让学生试着围绕课题把这些信息连起来说一句话,概括故事的大致内容。
预设:田忌和齐威王赛马。孙膑给他出谋划策,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结果田忌赢了齐威王。简单了解人物。
(教师相机板书:田忌齐威王孙膑赢)
(二)指导生字
1.集中识字
组织学生自主认识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2.认读词语
赏识脚力胸有成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兴致勃勃出谋划策引荐
3.指导写字。
(1)学生自主交流本课要写的字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点拨难点。
①写“赢”字的时候,“亡”“口”“月”“贝”“凡”几部分的占位比例要协调,大小要适当,上面的“亡”和“口”要扁一些,下面的“月”“贝”“凡”要窄一些。
②“策”的下半部分不要误写成“束”。
③“擦”字右半部分笔画较多,写的时候要注意笔画间的避让。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课堂,推荐展示几位“书法家”的作品供学生欣赏。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规范书写,明确汉字笔画及笔顺。写字指导要在分组归类的基础上,就重点字进行指导。
三、梳清文脉,人物探微——理清课文结构,梳理人物关系
(一)自由朗读,理清课文结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在写田忌和齐威王赛马?课文其他部分又在讲什么呢?
(全班交流)
预设1:写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是第10-14自然段。
预设2:课文1-2自然段讲了孙膑是田忌的门客,田忌赏识他。
预设3:课文3-9自然段讲孙膑为田忌献策。(板书:孙膑献策)
预设4:课文15-16自然段写田忌向齐威王引荐孙膑,孙膑做了齐威王的军师。
3.把这些内容串起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呢?
预设:孙膑是田忌的门客,田忌很赏识他。孙膑为田忌献策,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田忌赢了齐威王。田忌引荐孙膑,孙膑做了齐威王的军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扫清阅读障碍。
(二)自主探究,梳理人物关系
孙膑在文中是个很重要的人物,他使田忌反败为胜,巧妙地赢得了比赛。
1.孙膑,战国中期人,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早年曾与庞涓一同学习兵法,庞涓出任魏将后,妒孙膑之才而将其骗至魏,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因有“孙膑”之称。后得齐国使者帮助潜逃入齐,为田忌门客。田忌用贵客礼节接待了孙膑。
2.从田忌用贵客礼节接待了孙膑,你看出了什么?
预设:田忌对孙膑的赏识。理解赏识是对人的才能或作品等的价值给予重视或赞扬。
3.理解“门客”“赏识”(板书:门客)
后来孙膑的身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4.学生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指导学生理解“军师”、“引荐”的意思。
孙膑为什么能从一个门客成为齐国的军师呢?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初识孙膑,用“门客”和“军师”相互碰撞,激起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智局探秘,妙策寻踪——探究赛马过程,厘清获胜原因
孙膑从一个“门客”最终成为齐威王的“军师”,这与他为田忌献策赢得赛马紧密相关。我们先来看田忌与齐威王的这次对阵是怎么进行的。
(一)学生默读课文第10-14自然段,画出双方马出场的顺序以及输赢情况。
出示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图,连一连,再说一说赛马的过程。
1.根据图示,说一说二人对阵的过程。
2.让学生说一说:田忌比赛获胜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点拨:可以联系赛后齐威王说的话,思考田忌获胜的原因。
预设1:因为田忌有意安排了马的出场顺序。
预设2:因为有人给他出谋划策了······
3.让学生朗读第15自然段,读出齐威王好奇的语气。
小结: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是齐威王没有想到的,孙膑在这次比赛中起着关键作用。
4.引导学生质疑:读到这里,你觉得有什么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吗?
预设1:孙膑怎么会想到调换马的出场顺序这一计策呢?
预设2:孙膑在这场比赛中起了什么样的关键作用?
小结:孙膑是怎么想到了这么巧妙的计策呢?下节课让我们继续探究。
【设计意图】:了解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的过程,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田忌用什么方法赢了齐威王,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以此质疑,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孙膑的热情。
第二课时
一、回首烽烟处,再探智局开——情境导入,锚定探究方向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由于孙膑的一个计策,田忌在赛马时赢了齐威王。他的独特思维点亮了历史,也影响着现在,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共同来探究孙膑的别样思维。(板书:思维)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历史情境,激活旧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二、弈马寻蹊径,藏锋解妙局——策略推演,解构思维密码
1.指生结合赛马对阵图说具体的比赛过程。
(请一位同学借助对阵图分享)
2.对比常规的对阵图和孙膑出谋划策后的对阵图,探究:在齐威王出马顺序不变的情况下,孙膑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共有几种对阵可能?赢的可能还有几种?
①课件出示学习单(一),呈现6种可能性,指生读学习提示。
②学生连线并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3.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共有6种对阵方式,并且这六种对阵方式里有且只有一种能赢。看来,孙膑在给田忌出谋划策前,已经对这几种对阵方式做了细致合理的分析。(板书:细分析)
4.聚焦田忌赢的这一场,根据提示说一说当时的孙膑是如何推演出来的?
5.思维转换:在齐威王出马顺序改变的情况下,田忌还能赢吗?
(师生对阵,再赛一场。)
6.继续探究:为什么孙膑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就能赢呢?
预设:脚力相差不多,且都分上、中、下三等。
提炼“善观察”的思维品质。(板书:善观察)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赛马结果,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再通过数学逻辑推演,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直观感受孙膑策略的精妙之处。跨学科融合数学逻辑,培养学生有序思考与推理能力,直观感受孙膑策略的精妙。促使学生在此基础上,积累语言,激发情感。
三、墨韵析风骨,舌战现奇谋——文本深研,重现决策瞬间
精读课文3-9自然段,关注描写孙膑言行的句子,讨论其“胸有成竹”的依据。
1.孙膑是不是早就对这个结果有所预料?关注赛前的句子,指生大声朗读课文3-9自然段,分析孙膑的人物形象。
2.田忌约赛的原因——对孙膑的信任、赏识和孙膑胸有成竹的保证。
3.角色扮演:孙膑如何将办法告诉田忌才能使他相信?
同桌分饰孙膑与田忌,创编对话并表演,通过神态、动作、语言展现人物心理。师生共同评价表演,重点关注是否体现出孙膑的胸有成竹和田忌的将信将疑。
【设计意图】:通过文本细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深入体会人物形象,为下一环节的创意表达做铺垫。以读促悟,通过沉浸式表演深化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一切都在孙膑的预料之中啊!赢不是偶然,而是孙膑善于观察、合理分析、变通思维之后才取得的结果。(板书:懂变通)那么得到了妙计的田忌,在赛场上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四、笑颜藏深意,胜局见人心——神态解码,体悟人物心境
1.引导学生默读10-16自然段,勾画描写田忌神态变化的词语(不动声色→微微一笑→满意地笑)。
2.结合赛马结果,分析人物的心境变化。组织讨论:这些神态变化反映了田忌怎样的心理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对神态描写的精读,培养学生的细节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深化对人物情感的理解。
五、智谋贯古今,博弈启新章——拓展升华,播种思维星火
1.原著拓展,结合原文“一不胜而再胜”,分析赛马结局对人物命运的影响,讨论“谁是真正的赢家”,引导学生从“共赢”角度理解故事内涵(板书“赢”)。
2.拓展阅读《围魏救赵》。学生自学学习单(二)《围魏救赵》,利用地图标记齐国出兵路线,思考“迂回战术”与赛马策略的共通性,鼓励学生发现更多思维策略。
【设计意图】:以多元视角解读结局,提升思辨深度;通过拓展延伸,链接历史典故,实现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课堂总结:
打开中华文化历史的画卷,有太多像孙膑一样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而这些精彩绝伦的故事就静静地藏在书中,等你们去发现。同学们,每一本书都是一扇通往不同时空的大门,能让我们与古人对话,与智者同行。请开启这场充满诗意与智慧的旅程吧,希望同学们在书的世界里,遇见更好地自己。
板书设计
16 田忌赛马
观察、分析
胜负难料 必胜
制定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