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下第四单元模拟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下第四单元模拟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3 08:2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教材七下第四单元模拟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 下列加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商酌(zhuó) 修葺(qì) 譬如(pì) 诲人不倦(huǐ)
B. 累赘(zhui) 拖沓(tà) 契约(qì) 悲天悯人(mǐn)
C. 驿路(yì) 露宿(lù) 竹篾(miè) 颠沛流离(fèi)
D. 监督(dū) 菌子(jūn) 简陋(lòu) 如释重负(shì)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陡峭 妥贴 晶莹 以身作则
B. 繁密 折损 达观 悔人不倦
C. 凝望 循环 拖沓 不耻下问
D. 遗撼 生疏 恳切 海阔天空
3. 下列句中加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不管什么时候,人都不可以自暴自弃。
B. 这副对联挂在这气派的厅堂,真是画龙点睛。
C. 以他的个性,事情未到山穷水尽时,他是绝不会罢休的。
D. 他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最后落得众叛亲离、一败涂地的下场。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陋室铭》的“铭”和《爱莲说》的“说”都是古代的文体。
B. 《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出自鲁迅的散文集《野草》。
C.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唐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法国诗人普希金,他的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
5.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爱莲说》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可说明、议论或抒情,本文借物抒情言志。
B. 《驿路梨花》以梨花为线索,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过程中,展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发芽、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
C. 《最苦与最乐》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是中国近代思想家、学者。
D. 《陋室铭》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其中“铭”是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6. 默写。(6分)
(1) 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3) 《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综合性学习。(6分)
学校开展“诚信进校园”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 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2) 请你仿照示例,设计两项活动形式。(4分)
示例:开展“诚信故事我来讲”的演讲比赛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8 - 12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8. 解释下列加粗的词。(4分)
(1) 有仙则名( )
(2) 惟吾德馨( )
(3) 亭亭净植( )
(4) 宜乎众矣( )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甲】文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乙】文则通过__________表达自己的节操。(2分)
11. 两篇文章都提到了古代名人,【甲】文提及“诸葛庐”“子云亭”,【乙】文提到“陶渊明”,其用意分别是什么?(3分)
12. 【甲】文中的“陋室”主人和【乙】文中的“莲”所代表的君子都具有高洁的品质。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他们的高洁品质对你的启示。(2分)
(二)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文,完成13 - 16题。
老杨树下
舒小骅
宿舍楼前耸立着一棵老杨树,纹理粗糙的枝干奋力托举起硕大的树冠。入夏来,树上缀满大大小小浓密的叶子,犹如撑开一把遮阳的巨伞,为树下乘凉的老人、玩耍的孩子提供着清爽和绿意。
午后,我正在赶写一篇文章。窗外由远而近传来“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稍后便响起了“磨剪子嘞抢菜刀”的悠长吆喝。思绪被搅乱,我刚停住笔,猛然间,窗外爆发出争吵——“你磨刀怎么这么贵呀!不能便宜点吗?”“你打听打听,眼下都这个价。”眼看文章根本没法继续写,我迅速穿上外衣开门下楼。
树荫底下横了一条绑着磨刀石、悬挂小铁罐的长凳。旁边有个拿菜刀的老太太正与身材消瘦的磨刀师傅侃价。师傅有把子年纪了,穿着一件围裙式的粗布工作服,脸上胡子拉碴的。他磨一把菜刀要6元,老太太不干,坚持只给4元。我想让二人生意尽快做成好早点走人,就劝他俩:“你们各让一步,5块钱磨了吧!”磨刀师傅没吭气,撩起衣襟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抬起一双被细密皱纹围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老太太转过脸来,像要对我诉说,我赶紧摆摆手说:“得,得,我也没带钱,别指望我替你们付钱。”老太太差点把手里的菜刀扔到地上,喘着粗气说:“这世道,真是啥人都有!”磨刀师傅也生气了,他从凳子上站起,一抹身上的灰,大步跨到自行车旁,显然要走人。
“你这是何苦呢!”我出于好心劝他,“5块钱给她磨了吧,就当为社区做件好事。”
“这事你少管!”磨刀师傅头也不回,蹬上自行车,“吱啦”一下骑走了。
我摇了摇头,灰溜溜地往回走。
老太太在后面追了一句:“这人神经病,他愿走就走,少了他地球照转!”
我苦笑,这不是典型的“两败俱伤”嘛。
回到屋里,我又听到那铁板敲击声由近及远,伴随着最后一声“磨剪子嘞抢菜刀”的吆喝,渐渐消失在楼群之间。
第二天,我在小区散步,在楼下又看到了那个磨刀师傅。他的长凳上坐着好几位顾客,有的提着菜刀,有的拿着剪刀,老太太却不见踪影。我想,上次的事对他来说肯定是个教训,他吸取了吧,价格也会有所调整。
我主动走过去与他打招呼:“师傅,又来啦!”
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点了点头,没有吭声。
我又问:“今天生意不错吧?”
他说:“还行。”
正说着,一个中年妇女拿着菜刀走过来,问:“师傅,磨菜刀多少钱?”
“6块。”
“怎么还是6块?”中年妇女有些意外。
“这价没法再低了。”磨刀师傅回答得很干脆。
中年妇女犹豫了一下,还是把菜刀递了过去。
我站在一旁,想再劝劝他,让他便宜点,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在他低头磨刀的时候,我仔细看了看他,发现他的头发有些凌乱,脸上的皱纹更深了,身上那件围裙式的粗布工作服也更破旧了。
磨好刀,中年妇女付了钱,满意地走了。
这时,我看到他的小铁罐里已经有了不少零钱。他数了数,把钱放进一个破旧的钱包里,然后收拾好工具,准备离开。
我忍不住问他:“师傅,你就不能便宜点吗?这样生意可能会更好。”
他抬起头,看着我,目光中没有了昨天的愤怒,平静地说:“我也不容易,家里有个生病的老伴,孩子也不争气,都指望我这点手艺挣钱养家呢。我要是再便宜,这日子就没法过了。”
听了他的话,我心里一酸,不知该说什么好。他推着自行车,慢慢地走远了。
望着他的背影,我陷入了沉思。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矛盾和冲突,一方想要便宜,一方想要多挣,互不相让,结果往往是不欢而散。如果我们都能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多一些理解和包容,或许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老杨树下,那曾经的争吵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可我却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是理解和包容。 (有删改)
13.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14. 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师傅有把子年纪了,穿着一件围裙式的粗布工作服,脸上胡子拉碴的。
15. 文中两次写到“我”想要劝说磨刀师傅,最后却都没有说,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分)
16. 文章结尾说“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是理解和包容”,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三)名著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17 - 20题。
选段一:他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选段二:他的车,几年的血汗挣出来的那辆车,没了!自从一拉到营盘里就不见了!以前的一切辛苦困难都可一眨眼忘掉,可是他忘不了这辆车!吃苦,他不怕;可是再弄上一辆车不是随便一说就行的事;至少还得几年的工夫!过去的成功全算白饶,他得重打鼓另开张打头儿来!祥子落了泪!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凭什么把人欺侮到这个地步呢?凭什么?“凭什么?”他喊了出来。
选段三:“我招谁惹谁了?”祥子带着哭音,说完又坐在床沿上。“你谁也没招;就是碰在点儿上了!人就是得胎里富,咱们都是底儿上的。什么也甭再说了!”孙侦探摇了摇头,似有无限的感慨。“得了,自当是我委屈了你,别再磨烦了!”
祥子又想了会儿,没办法。他的手哆嗦着,把闷葫芦罐儿从被子里掏了出来。
17. 以上选段出自名著《 》,作者是 。(2分)
18. 选段一中祥子“几乎要哭出来”的原因是什么?(3分)
19. 选段二中祥子“落了泪”的原因是什么?(3分)
20. 选段三中祥子“手哆嗦着,把闷葫芦罐儿从被子里掏了出来”的原因是什么?这体现了祥子怎样的心情?(5分)
三、写作(50分)
1. 请以“难忘那张____________ 的脸”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慈祥”“严肃”“陌生”“阳光灿烂”等;
(2)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 不少于600字;
(4)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 B(A项“诲”应读“huì”;C项“沛”应读“pèi”;D项“菌”应读“jùn” )
2. C(A项“妥贴”应为“妥帖”;B项“悔人不倦”应为“诲人不倦”;D项“遗撼”应为“遗憾”)
3. B(“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
4. A(B项这两篇文章都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C项王安石是北宋人;D项普希金是俄国诗人 )
5. B(《驿路梨花》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线索 )
6. (1) 惟吾德馨 (2) 濯清涟而不妖 (3)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4)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7. (1) 示例:诚信为本,学做真人;诚信是做人之本,立业之基。(2分,围绕“诚信”,语言简洁即可) (2) 示例:①开展“诚信名言我来写”的书法比赛 ②举办“诚信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4分,每项活动形式2分,合理即可)
8. (1) 出名,有名 (2)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3) 竖立 (4) 应当
9. (1)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2) 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10. 托物言志 对莲的赞美
11. 【甲】文提及“诸葛庐”“子云亭”,是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乙】文提到“陶渊明”,是为了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达自己对君子品格的追求。
12. 示例: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诱惑和困难,应该像“陋室”主人和“莲”所代表的君子一样,保持高洁的品质,不被世俗的名利所诱惑,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做一个正直、善良、有操守的人。比如在考试中,我们要遵守考试规则,不作弊,靠自己的真实水平取得成绩,这就是一种坚守诚信、保持高洁品质的表现。
13. “我”下楼看到一个老太太与磨刀师傅因磨刀价格发生争吵,“我”好心劝架却惹恼了磨刀师傅;第二天,“我”看到磨刀师傅依旧坚持原价磨刀,他向“我”诉说在生活的不易,“我”从中明白了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和包容的道理。
14. 运用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磨刀师傅的形象,表现出他生活的艰辛和沧桑,为下文他坚持不降价做铺垫。
15. 第一次未说的原因:
磨刀师傅对“我”瞪眼表示不满,老太太也情绪激动抱怨,“我”意识到自己的介入未被接受,反而让双方更生气,因此尴尬放弃劝说。
第二次未说的原因:
“我”观察到师傅外貌更显落魄(头发凌乱、皱纹更深、衣服破旧),后得知他需挣钱养家(老伴生病、孩子不争气),理解其坚持价格的无奈,体谅他的生活艰辛,故而不忍再劝。
16. 示例:
生活中,同学间常因值日分工、物品借用等小事产生矛盾。若一方固执己见,另一方不愿让步,就会引发争执。如一次小组合作中,我与同桌因方案分歧争吵,后来我发现他因家中长辈生病而情绪烦躁,便主动沟通调整分工,最终顺利完成任务。这让我明白,多站在对方角度思考,包容差异,才能化解矛盾,建立和谐关系。
17. 《骆驼祥子》;老舍
18. 原因:
祥子历经多年努力,终于攒钱买到人生第一辆车,这是他“祥子式”梦想的实现,激动与辛酸交织,“几乎要哭出来”是对梦想成真的极度感慨。
19. 原因:
祥子的车被大兵强行抢走,多年血汗付诸东流,重新买车的希望破灭。他对命运的不公(“凭什么把人欺侮到这个地步”)和现实的残酷感到绝望,因此落泪。
20、原因:
孙侦探以威胁手段敲诈祥子的全部积蓄(闷葫芦罐里的钱是祥子买车的希望),祥子无力反抗,被迫交出钱财。
心情: “手哆嗦”体现内心的痛苦、不舍与恐惧(辛苦钱被掠夺的崩溃)。 反映出底层劳动者在黑暗社会中被压迫、被剥削的无奈与悲凉,梦想再次破灭的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