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A D A A C D A C D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B C B D B B C A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4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6分)
答案:(1)自由组合 非姐妹染色单体 (2)B (3)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 初级精母 减数分裂Ⅱ DNA含量为1C的细胞减少,DNA含量为2C的细胞增多 (4)睾酮 (5)睾酮含量下降,精子形成的过程发生阻滞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6分)
答案:(2)②DNA酶 生理盐水 (3)①B、D组未发病 ②B、C组发病,A、D组未发病 RNA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4)酶具有专一性 核酸控制生物的性状 (5)6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6分)
答案:(1)免疫 (2)增强 (3)E、A、A 实验组前期注射的S蛋白激发小鼠的特异性免疫,产生了抗f的记忆细胞和抗体,故后续对Pf释放的f有较好的免疫效应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6分)
答案:(1)种群密度 (2)ef 变大 (3)抽样检测 1.2×1010 偏大 (4)代谢废物大量积累湖北省部分高中协作体2024--2025学年下学期五月联考
高二生物试题
本试卷共8页,共22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制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研究物质的组成。以下各组物质中,均能用15N标记的是( )
A.核糖核酸和氨基酸 B.脂肪和脱氧核糖核酸
C.葡萄糖和氨基酸 D.脱氧核糖核酸和淀粉
2.氢键在生命物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种分子之间、某些分子内都可以形成氢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多肽链盘曲、折叠时能够形成氢键
B.水分子之间可以通过氢键相互作用
C.tRNA通过氢键维持其局部环状结构
D.DNA一条链上相邻核苷酸间通过氢键连接
3.易位子是一种位于内质网膜上的蛋白质复合体,其中心有一个直径大约2纳米的通道,能与信号肽结合并引导新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若多肽链在内质网中未正确折叠,则会通过易位子运回细胞质基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新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时具有方向性,即只能从细胞质基质运往内质网
B.经内质网正确加工后的蛋白质通过囊泡运送到高尔基体
C.易位子和核膜上的核孔相似,既进行物质运输又具有识别能力
D.该过程能体现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和细胞器在生命活动中的分工合作
4.细胞的生命活动能高效、有序地进行,与酶的功能特点密切相关。如图是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b段表示酶所降低的活化能
B.酶具有高效性,细胞代谢可在任何条件下进行
C.若图中的底物是蛋白质,则酶可以是唾液淀粉酶
D.酶在化学反应中不能重复利用
5.在华南地区秋冬种植的白菜、油菜等蔬菜,引种到西北高原地区夏季种植,常会生长得更加旺盛,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光照时间长让植物有更多的光合作用时长
B.光照强度大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光合作用速率
C.紫外线吸收增加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D.昼夜温差更大有利于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
6.某二倍体生物(染色体数为2N)染色体上的DNA用3H充分标记,再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其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局部结构变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DNA解旋酶可从①进入,与③直接相连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
B.图乙所处时期核DNA数∶染色单体数∶同源染色体对数=4∶4∶1
C.图丙表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其判断依据是核膜正在重新构建
D.若经3H充分标记的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有丝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数目为N/2
7.如图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1
B.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Ⅱ的染色体组数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2
C.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Ⅱ的核DNA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2n等于46
D.若曲线纵坐标表示同源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则a→b可能存在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8.玉米性别由非同源染色体上两对基因控制,雌花序由显性基因B控制,雄花序由显性基因T控制。基因型为B_T_的植株表型为雌雄同株;基因型为bbT_的植株上只开雄花,表型为雄株;基因型为B_tt和bbtt的植株只开雌花,表型为雌株。有两个亲本植株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雌雄同株∶雌株∶雄株=3∶4∶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B.两亲本的基因型为BbTt和Bbtt
C.子代中的雌雄同株个体中纯合子占1/3
D.子代中的雌株个体有3种基因型
9.研究者在培养野生型红眼果蝇时,发现一只眼色突变为奶油色的雄蝇。为研究该眼色遗传规律,将红眼雌蝇和奶油眼雄蝇杂交,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奶油眼色至少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
B.F2红眼雌蝇的基因型共有6种
C.F1红眼雌蝇和F2伊红眼雄蝇杂交,得到伊红眼雌蝇的概率为5/24
D.F2雌蝇分别与F2的三种眼色雄蝇杂交,均能得到奶油眼雌蝇
10.高危型HPV(一种病毒)的持续感染是引起宫颈癌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某人宫颈分泌物的高危型HPV DNA检测报告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
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 检测比值 正常比值
高危型HPV DNA检测 分子杂交法 0.19 1.00
A.HPV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分子杂交法可能涉及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被检测者感染了高危型HPV
D.若检测比值等于1,则可判断被检测者是宫颈癌患者
11.某男性X染色体长臂末端有一脆性部位(该部位染色体直径明显细小),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FMR1基因突变,突变FMR1基因中存在异常多的CGG重复序列。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可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测脆性部位
B.患者X染色体基因数量未改变
C.男患者的子女都遗传这种变异
D.该突变是由碱基对增添引起的
12.如图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病因示意图,这种疾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对这一图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的直接病因是患者肝细胞膜上的脂质受体缺失
B.患者的消化道无法将脂质吸收到血液中
C.该病患者细胞内可能有脂质受体基因
D.该病的根本原因是遗传信息发生了改变
13.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H区病变的人,不能看懂文字
B.手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下部的调控
C.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紧张、焦虑等可能抑制成人脑中的神经发生
14.艾滋病(AIDS)是由于感染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的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的结果
B.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C.曲线CD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
D.曲线EF段,辅助性T细胞浓度上升是因为骨髄中有大量辅助性T细胞发育成熟
15.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学者巧妙地运用长瘤的番茄幼苗研究了生长素的分布及锌对生长素的影响,取样部位及结果见下表。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部位①与部位②的生长素运输方向有差异
B.部位③含量较高的生长素会促进该部位侧芽生长
C.因部位⑤的存在,部位④生长素含量高于部位③
D.对照组生长素含量明显高于低锌组,表明锌有利于生长素合成
16.研究人员在调查某沙地的植物群落演替时,发现其自然演替顺序为: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多年生亚灌木→多年生灌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多年生草本群落在争夺阳光和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群落更有优势
B.与草本群落相比,灌木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加复杂
C.多年生亚灌木群落里有草本和亚灌木,其自我调节能力比多年生灌木群落更强
D.该沙地主要植被是多年生灌木,与其根系发达,抗风和吸水能力较强有关
17.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其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余下部分称为净初级生产量。表为4个生态系统的研究实例。
类别 玉米地 荒地 湖泊Ⅰ 湖泊Ⅱ
太阳能利用率(初级生产量/入射太阳能) 1.6% 1.2% 0.4% 0.1%
呼吸消耗率(呼吸消耗/初级生产量) 23.4% 15.1% 22.3% 21.0%
净初级生产效率(净初级生产量/初级生产量) 76.6% 84.9% 77.7% 79.0%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玉米地相比,荒地的太阳能利用率低,净初级生产效率也低
B.若入射太阳能相同,上述4个生态系统中,制造有机物质最多的是玉米地
C.两个湖泊中植物的呼吸消耗率与玉米地的大致相等,但明显高于荒地
D.两个湖泊的太阳能利用率低,与太阳光穿过水层时损失了部分能量有关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工诱变、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都可对微生物进行定向改造
B.环境条件的变化不仅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也会影响微生物的代谢途径
C.发酵罐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代谢产物的形成速度都与搅拌速度无关
D.单细胞蛋白是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出来的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4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6分)
哺乳动物精子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构成生精小管管壁的睾丸支持细胞是唯一与生精细胞直接接触的体细胞,它不仅起着结构上的支持作用,更起着营养与调节的作用。研究人员发现睾丸支持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 Rictor基因可能是精子发生的一个关键调控基因,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1)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________及同源染色体中____________之间的互换会导致配子基因组合的多样性。
(2)
研究者构建了睾丸支持细胞Rictor基因敲除小鼠,为了检验基因敲除效果,研究者测定了正常鼠和敲除鼠的相关蛋白的表达量,据图可知________组是敲除鼠。
(3)研究人员进一步证实睾丸支持细胞缺失 Rictor基因后,敲除鼠表现为无精症且雄性不育。为检验“无精症是因为敲除鼠精子发生过程阻滞”这一推测,分别取正常鼠和敲除鼠的生精小管中的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生精小管中各种细胞的数量,如下图所示(体细胞的DNA含量为2C):
a.DNA含量为2C的细胞有__________细胞,DNA含量为4C的细胞是____________细胞。
b.结果说明敲除鼠的精子发生过程被阻滞在______________时期。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精子发生过程中,激素调节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者检测了正常鼠和敲除鼠血清中几种激素的水平,结果如右图所示。推测对精子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__。
(5)综上所述,敲除鼠完全丧失生育能力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6分)
某研究小组在南极冰层中发现一种全新的病毒,为探究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做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用具:该病毒核酸提取物、DNA酶、RNA酶、小白鼠及等渗生理盐水、注射器等。
(2)实验步骤:
①取健康且生长状况基本一致的小白鼠若干,随机均分成四组,编号分别为A、B、C、D。
②补充完整下表,并将配制溶液分别注射入小白鼠体内。
组别 A B C D
注射 溶液 该病毒核酸提取物和RNA酶 该病毒核酸提取物和______ 该病毒核酸提取物 ________
③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各组小白鼠的发病情况。
(3)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A、C组发病,________,说明DNA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②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
(4)从注射的物质看,该探究实验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从实验现象预测和相关判断看,该实验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5)若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则其彻底水解产物有________种。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6分)
细菌侵入宿主体内生长繁殖引起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导致的感染多见于烧伤、创伤等受损部位。在Pa感染部位常可检出大量丝状噬菌体(f)。
(1)在感染部位,吞噬细胞会发挥非特异性 功能。
(2)f侵染Pa并随Pa的分裂传递给子细菌,但f的增殖和释放不引起Pa的裂解。为探讨f与细菌感染的关系,研究者将等量的无f侵染的Pa菌株(P)和被f侵染的Pa菌株(Pf)分别接种于小鼠伤口,结果如下表。
由此可知,f能 Pa引起的伤口感染。
(3)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利用f的表面蛋白S进一步展开实验,主要流程及结果见下图。
①Ⅰ~Ⅲ处理所需的实验材料应分别选用 。(填选项前字母)
A.Pf B.P C.灭活的f D.S E.生理盐水
②另有研究发现,f能抑制吞噬细胞的功能。试从分子与细胞水平解释实验组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6分)
图甲是草原中的鼠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表示某同学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得到的曲线图。该同学的具体操作为先向试管中加入10 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再向试管中接种酵母菌,之后将试管置于适宜环境中连续培养,每天定时取样,计数,并绘制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草原上的鼠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若图甲中曲线Ⅱ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 。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角度将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为了绘制得到图乙的曲线图,可采取 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图丙是b时刻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测得的酵母菌分布情况,一个中方格上有24个酵母菌,若以该中方格的酵母菌数代表整个计数室中每个中方格酵母菌数的平均值。则该1 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K值约为 个。该计数方法得到的值与实际活菌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4)图乙中de段酵母菌数目减少的原因除了营养物质大量消耗之外,还包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