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水浒传》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如“花和尚”鲁智深,“黑旋风”李逵,“行者”武松等。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也是一位英雄人物,他就是“豹子头”林冲。
歌曲导入
林
教
风
头
雪山神庙
示范精读
了解作品《水浒传》,理清故事情节。
壹
目
标
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肆
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叁
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细节把握人物性格,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
贰
教
学
作家作品
壹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生平不详。著作是四大名著之的《水浒传》。
作家作品
壹
林冲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
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爪牙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进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
作家作品
壹
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林冲幸被鲁智深相救。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
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欲置林冲于死地。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生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英雄人物。
作家作品
壹
章回小说
章回小说是分章回叙事的长篇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
文学常识
1.古代刑罚——刺配
北宋时,统治者实行折杖法,以杖刑代替原来的答、杖、徒、流四种刑罚的执行。但同时沿用和发展了后晋以来的刺配之刑,作为对死刑的宽宥。刺配之刑成为集刺面、杖刑、流配三种处罚于一身的重刑。宋代的刺配按罪轻重的不同而不同,分为刺配本州、邻州、500里、1000里、2000里、3000里及沙门岛等不同等级,刺面也分为“大刺”和“小刺”。
文化常识
壹
2.古代货币单位
(1)贯:古代穿钱的绳索(把方孔钱穿在绳子上,每一千个为一贯)。
(2)两:质量/重量单位,10钱等于1两,旧制16两等于1斤。
(3)铢: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等于旧制1两。
文化常识
壹
整体感知
贰
1、重点字注音
赍(jī)发 迤(yi)逦(Ii) 恁(nèn)地 防噎(yē) 尴(gān)尬(gà) 酒馔(zhuàn) 髭(zī)须 洗漱(shù) 絮(xù)烦 仓廒(áo) 彤(tóng)云 央浼(měi) 剜(wān) 搠(shuò)
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贰
2、学生分组讨论,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3、讨论明确
第一部分:引子(第1段)林教头沧州遇旧知。通过林冲和李小二对话,交代主要人物和事情的起因。
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贰
第二部分:开端(第2~5段)陆虞候密谋害林冲。陆虞候密谋策划,李小二疑虑警惕,林教头识破阴谋,怒林冲买刀寻敌。
第三部分:发展(第6一9段)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接管草料场——交割——沽酒。
第四部分:高潮和结局(第10~12段)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破庙借宿——偶听真情
——报仇雪恨。
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贰
分析情节
叁
1、讨论归纳
全班分为8个小组,讨论小说情节结构特点。
叁
(1)一波三折。小说的情节要点可概括为:沧州遇旧、酒店密谋、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夜宿山神庙、庙里偷听、雪夜杀敌。沧州遇旧是情节发展的开始,也是为后面的故事作铺垫。买刀寻敌是情节的发展,愤怒的情绪,使矛盾冲突顿时紧张。但作者故意顿一笔,盘马弯弓,引而不发。陆谦等人在酒店一闪就不见了。矛盾的浪头起而又伏,于暗中蓄积力量。看管草料场,作者更是以细腻的笔触,描写林冲雪夜向火、老军留赠酒葫芦、草料场风吹屋顶、古庙求神等生活细节,琐
全班分为8个小组,讨论小说情节结构特点。
叁
琐碎碎、平淡轻松。最后,草料场被陆谦等人放火烧着了,此一干人又将陷害林冲的狠毒阴谋在山神庙前和盘托出,林冲心头的一切疑团豁然开朗。“泼贼那里去”,一声怒吼,林冲终于转变了立场,抛弃了幻想,手刃了仇敌。在矛盾冲突的高潮中,林冲英勇的反抗性格,得到充分展现。一系列情节展开充分,使得本文的情节发展跌宕起伏、波澜不断,演绎出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紧张、平缓、再发展、高潮的过程。
全班分为8个小组,讨论小说情节结构特点。
叁
(2)伏笔照应。如,文章开头叙述林冲发配到沧州,遇到开酒店的李小二。作者写道:“(李小二)当初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不想今日却在这里撞见。”这里写李小二昔日在东京受林冲看顾,今日对林冲以礼相待,是为他们夫妻听到陆谦等人谈话后向林冲通风报信预先埋下伏笔,并不是为了写他们二人的关系有多么亲密。又如,林冲刚到草料场时,看到崩坏的草屋,于是打算等雪停后,到城中找泥水匠修理。这就为打酒回来大雪压倒草屋预先埋下伏笔。打酒去的路上看见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祐!改日来烧纸钱。’”则为草屋
全班分为8个小组,讨论小说情节结构特点。
叁
被雪压倒后,林冲到此过夜预先设下伏笔。草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作者将这个细节写得如此细腻,为后文草料场失火无由,必定有人纵火埋下伏笔。林冲到了山神庙后,搬来一块大石头顶住庙门,是为陆谦等人放火后,推不开庙门,在门口谈论陷害林冲的阴谋全被林冲听到埋下伏笔。
全班分为8个小组,讨论小说情节结构特点。
叁
这一系列重要的细节都是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不但推动情节向前发展,同时还塑造了人物性格(林冲的精细及苟且偷安等),而且使作品的结构针线绵密,无懈可击。
2、讨论文章线索。
文章有明暗双线,明线:林冲的复仇过程。暗线:一是陆谦谋害林冲的过程,二是对风雪的描写。
把握性格
肆
1、男生列举林冲“不忍”的具体表现,女生列举林冲“忍”的具体表现,并找到相应的文字根据。
肆
2、交流探讨各自的答案,然后推出代表发言。
1.课文中“忍”的表现。
(1)沧州遇旧:语言:“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一个“恶”字,一个“高太尉”,说明林冲的软弱、忍辱负重。
(2)买刀寻敌:动作、心理:“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幻想着得过且过,委曲求全,苟且偷生。
(3)两次写林冲防火:谨慎的性格。
肆
思考:身为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身怀绝技,想一想林冲为什么要委曲求全呢?如此妥协忍让的原因是什么?
正因为林冲身为枪棒教头,有不错的出身,有完美的家庭,有稳定的工作,所以,他一直有过好小日子的幻想。更何况,在社会中,暂时忍让是可以安身立命的。因此,他在街上挥拳砸向高衙内时忍了,在白虎节堂遭诬陷时忍了,在野猪林忍了,在沧州他也忍了。他一忍再忍,从东京到沧州,从教头到罪囚,为的只是回家过自己的小日子,为的只是早日跟妻子团聚。
3.课文中“不忍”的表现。
肆
(1)买刀寻仇一动作、语言
“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
“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
“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
(2)杀仇离去一场面(最后一段)
思考:山神庙里听了真相后,他为什么就不能忍了,要奋起反抗呢?林冲反抗的原因是什么?
肆
外因:草料场被烧毁,这一阴谋使他无法逃出魔掌。反抗是死罪,不反抗也是死罪。到了这个地步,林冲的一切退路都被彻底堵死,于是,在无情的现实下,他忍无可忍,奋起反抗。
内因:林冲曾经对陆赏候说:“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这就是说林冲虽然是一个官吏,但在受压迫上与下层人民有相通之处。林冲之所以帮李小二和陆虞候,可能就是看到他们落魄,才挺身而出的。林冲也是被压迫者,也感到不平。
林冲特别讲究“义”。比如帮助李小二,扶助陆虞候,都是林冲讲“义”的一面。李小二能够帮助林冲,既是报恩,当然也
肆
有“义”的因素在支撑。而林冲之所以特别恨陆虞候,也就是因为后者不讲义气,恩将仇报。可见讲义气是林冲性格中最美好最宝贵的东西。这是林冲能够奋起反抗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说,因为林冲讲义气,所以在某些时候他代表的就是正义,而正义与邪恶是势不两立的,这也就是林冲最后“不忍”、奋起反抗的内在原因。
林教头性格特点。
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讲义气、奋起反抗。
探究延伸
伍
伍
1、思考:林冲由一忍再忍到忍无可忍,“忍”是林冲性格中的一个核心。你是怎样评价小说中林冲的“忍让”的呢?
文章在展现林冲性格发展变化过程这条明线的同时,始终伴随着陆谦等人迫害林冲这条暗线,而且也是推动林冲变化的重要原因。林冲这个人物刻画的重要意义在于他是最不应该落草为寇的,然而这样的人最终也有家难回,有国难投。这样作者就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封建统治阶级,体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小结主题
伍
2、为什么林冲杀死其他的人都是用花枪,而杀陆虞候却是用解腕尖刀?
林冲杀死其他的人都是用花枪,而杀陆虞候却是用解腕尖刀,因为这把尖刀就是为他准备的。林冲杀陆虞候,其实不只是在杀人,还是在借杀人来控诉,控诉陆虞候的不义,控诉社会的不公,显示林冲的正义性。
3、分析景物描写
(1)思考: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那课文是怎样描写风雪的?
伍
(2)分组讨论。
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描写。
A、直接描写风雪。
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件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离开市井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抄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伍
B、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一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例如,写草屋,“又被例风吹撼,摇振得动”,“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二是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例如,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都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
伍
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糅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
(3)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a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b暗示情节,推动发展。
伍
阅读《水浒传》中其他梁山好汉,如李逵,武松,鲁智深等的故事。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