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1.课内阅读。
海底世界(节选)
①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 就能听见各种声音 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 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 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 还有的好像在打鼾 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②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懂,却能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
(1)请将第一自然段横线处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2)“窃”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画。
(3)选文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 ”画出来。
(4)选文第二自然段中讲了 种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其中速度快的是 。海参的前进方式是 。
(5)“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我从加点的部分中体会到 。
2.阅读。
火烧云(节选) ①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②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③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měnɡ měn) ,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④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mó mú) 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1)用“/”画去括号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2)请仿照下面表示颜色的词语各写一个。
半紫半黄
葡萄灰
(3)选文从 和 两方面写出了火烧云的变化多,变化快。能体现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词有 、 。
(4)火烧云还会变成什么呢?它是什么样的,它又会怎样变化呢?请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写下来。
延伸阅读。
夏天的云
①云,是变幻莫测的。夏天的云,最为迷人。
②你瞧!早晨,①碧蓝的天上衬着几朵雪白的云朵,好像是一只只活泼的小山羊。几只小鸟从它们的身上掠过,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跟它们打招呼,交朋友。
③黄昏到了,云儿们都变身成了火烧云,这次不仅仅只有一种颜色,有黄、红、紫……各种颜色。啊!那边有一只凶猛的狮子在追杀一只小白兔,那只小白兔忽然转了个弯,就不见了,那只狮子也不知去哪儿了。哇!那边的云变成了紫红色!那条长长的云仿佛一根仙女的紫丝带,我真想用一架高级摄像机给它拍下来。大地一片金灿灿,每一件事物都变成了金色。
④暴雨前的云又换了一张脸,变得凶神恶煞。顿时,②天空乌云密布,这儿一片,那儿一片,好像天要塌下来了。忽然,轰隆一声,雷在天空中清晰地闪了一下。过了一会,来了一场倾盆大雨。美丽的云彩顿时消失了,只有一些黑色的云布满了天空,不知是谁把墨汁打翻了,害得白云变成了乌云!
⑤不久,天上又出现了迷人的白云。夏天的云变化多端,颜色各异。我爱夏天的云!
3.画曲线的句子①和句子②,哪一个是比喻句?把什么比成了什么?
4.短文描写了哪几种云?
5.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云( )的特点。
A.形状多 B.变化快 C.颜色多
6.短文采用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请你用“//”给短文分段。
7.全文突出了云怎样的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课内阅读。
我们奇妙的世界(节选)
①你看天空的珍藏
②清晨,太阳升起,带来新的一天。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③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④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雨点就会噼(pī)噼啪啪地降落到大地上。
⑤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⑥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yú)晖不时变幻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
⑦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shuò),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8.借助关键语句可以概括文章的意思,还可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请认真阅读选文,并作答。
(1)选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在文中用“ ”画出来。
(2)选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天空的奇妙的?请在相关选项后面打“√”。
A.太阳( ) B.云彩( ) C.雨点( )
D.镜子( ) E.余晖( ) F.群星( )
9.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就能把文章读厚了。请默读第③自然段,联系自己看到过的云彩,展开想象写一写。
例:云彩一会儿呈现出松鼠的形状,告诉我们它在收集松果呢。
云彩一会儿呈现出 的形状,告诉我们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万物生长也要靠月亮
“万物生长靠太阳。”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近年来科学家发现,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不亚于太阳。
太阳系形成时,月球受到地球的吸引而成为它的卫星,当月球靠近地球时,地球上的海洋会出现潮汐,并产生巨大的摩擦力,使地球升温,导致地心熔化,地心的岩浆出现滚动,产生磁场。这个磁场对地球形成了一个“保护盾”,使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如果没有这个“保护盾”,外来的辐射线将最初出现在地球上的生物幼苗全部杀死。由此可以说,月球是地球上芸芸众生的保护体。
不仅如此,一些科学家还认为,月球还悄悄地促进万物生长。在月光下,植物显得更精神。向日葵、玉米等高秆植物似乎更喜欢月光。月光变化对植物播种也有影响:萝卜、西红柿、芹菜等适宜在上弦月播种;茄子、洋葱、韭菜、南瓜等适宜在新月时播种。
科学家还发现,人与月球的关系更是十分密切。月球引力也能像引起海洋潮汐那样对人体体液发生作用,造成人的生物高潮和低潮。满月时生物潮处于高峰,人容易激动,精神疾病多在月夜发作,抑郁和心脏病等的发生也与此有关,但创造性、思维性劳动在满月时也往往更有效。
10.想一想,选一选。
A.新月 B.满月
“弯弯的月儿像小船”写的是 ,“圆圆的月亮像玉盘”写的是 。
11.选文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用“ ”在选文中画出来。
1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在括号内画“×”。
(1)月球是地球的一个卫星,当月球靠近地球时,会让地球上的海洋产生潮汐,使地球升温,并产生能保护地球生物的磁场。( )
(2)所有的植物都喜欢在夜间生长,因为它们都喜欢月光。( )
(3)萝卜、茄子、洋葱等蔬菜都适宜在新月时播种。( )
(4)人的心情也和月亮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
13.短文从哪三个方面写了“万物生长也要靠月亮”?
(1)
(2)
(3)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陕北八月天
八月,陕北金灿灿的收获季节到了。
如果说陕北最美丽最明媚的季节是农家四月山丹丹花开的时候,那么,陕北最美丽最富饶的季节是农家八月天。
当节气进入八月的时令,博大慈祥的黄土高原便摇曳着,鼓荡着,喧哗着向你袒露出丰满、迷人的秋色。
唯有这个季节,高原才暂时隐去了她荒凉贫瘠的本色,向人们宽厚而无私地奉献果实和收获。
八月的高原,糜谷是黄灿灿的,高粱是红彤彤的,荞麦是粉楚楚的,棉花是白生生的,白菜是绿莹莹的,玉蜀黍亮开自己金黄的肤色,烤烟袒露出它青油油的胸脯……五彩斑斓的秋色错落有致地塞满沟沟壑壑,山山洼洼,川川畔畔。轻风吹过,山洼沟壑的庄稼间,散发出甜蜜的气味,田野河谷,像少女的黄裙子灼灼燃烧。
田野上最后几株迟放的向日葵也黄澄澄的,吸引着几只翩翩起舞的黄蝴蝶,充满黄色的芳香。宁静温馨的小径边,孩子们推着自己那用高粱秸穿南瓜折叠而成的独轮小车,尽是这样的小车,吱吱呀呀,黄皮子大南瓜旋转,旋转,徐徐地伸展……
14.阅读第五自然段,完成练习。
(1)这一自然段中概括八月高原颜色的词语是 。
(2)这段话运用了 、 、 的修辞手法写出八月高原的美丽秋色。
15.短文从 和 两方面写了陕北农家八月天,表达了作者对陕北八月天的 之情。
16.作者为什么说陕北八月天,黄土高原的秋色是丰满、迷人的?
17.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描写孩子们的那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第七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1), : , , , ……
(2) Q qiè 穴 4/四
(3)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4) 5/五 鱼 肌肉伸缩
(5)生动形象,读后仿佛到了童话世界,让人感受到海底世界的新奇有趣。
【详解】(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读文段①中的句子可知,“水中听音器一听”,话没有说完,后面使用逗号;“就能听见各种声音”后面承接了具体的声音内容,用冒号解释说明;“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 还有的好像在打鼾”这几句运用了并列关系的句子具体阐释了海底的各种声音,这只是列举出来了其中的一部分,海底的声音还有很多,所以最后一个用省略号,中间都用逗号。
(2)本题考查查字典。
音序查字法,应先查这个字的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再查音节。部首查字法,利用汉字的部首来查字,多用于知道字形、不知道读音和释义时应用。基本笔画是组成汉字的不间断的各种形状的点和线,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窃”用音序查字法,音序为“Q”,音节为“qiè”。用部首查字法,先查字的部首“穴”,再查这个字除去部首后的笔画数,除去部首笔画剩4画。
(3)本题考查找中心句。
每段话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的,能够高度概括这段话中心意思的句子,就是这段的中心句。结合文段②的内容可知,本段通过介绍“海参”“鱼”“乌贼和章鱼”“贝类”等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让我们了解了海底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活动方法。能高度概括此文段内容的句子是本段首句“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即本段的中心句。
(4)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结合文段②“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一种鱼身体像梭子”“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还有些贝类自己不懂”可知,本段给我们介绍了五种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结合“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可知,速度最快的是像梭子样的鱼。结合“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可知,海参前进的方式是蠕动。
(5)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结合句子“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中“长途旅行”“免费”“巴”是修饰人的词语,在这里把贝壳当做人来写。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对悄无声息的贝类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长途旅行写得既生动形象,又让文章富有趣味,激发读者丰富的想象。
2.(1)měn mó
(2) 半黄半绿 西瓜红
(3) 颜色 形状 忽然 一转眼
(4)火烧云还有可能像一头大象,这头大象是金色的,伸着长长的鼻子,长着大大的耳朵,慢慢地走了过来,不一会,大象就消失了。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要求学生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凶猛——měnɡ,(气势、力量)凶恶强大;
“模”读作mó时,表示标准、规范;读作“mú”时,表示形状、样子。
一模一样——mú,形容完全相同,没有什么两样。
(2)本题考查词语仿写。
观察“半紫半黄”一词可知,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相同,这是ABAC式词语,可以仿写ABAC式词语,如:一心一意、半推半就等等;
观察“葡萄灰”一词可知,该词是“事物+颜色”的词语,由“葡萄”和“灰”组成,可以仿写“事物+颜色”的词语,如:象牙白、宝石蓝、苍穹蓝等。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阅读选文第①自然段,根据“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一段内容可知,这里是从颜色这方面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多;
阅读选文第②③④自然段,根据“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等内容可知,这里描写了云的形状变化,一下像马,一下像狗,一下又像狮子,这是从形状方面写出了火烧云的变化多;
阅读选文,找出体现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词。根据选文第③自然段“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可知,这里写形如大狗的火烧云迅速而又出乎意料地出现了,这里的“忽然”能体现火烧云形状变化快;
阅读第④自然段中“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一句可知,这里写了狮子状的火烧云在一转眼的、很快的时间里不见了,这里的“一转眼”形容在极短的时间里,能体现火烧云形状变化快。
(4)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阅读选文可知,文章列举了火烧云变成了马、狗、狮子。结合文章内容,再想象一下火烧云会变成什么,比如动物、人、植物等等,注意要写出火烧云的变化。比如:火烧云还变成了一只老鹰,大大的翅膀扑腾来扑腾去,看起来很有气势。但是瞬间,这只老鹰就扑扇着从翅膀飞走了,再也见不到了。
3.句子①是比喻句,把云比成了小山羊。 4.短文描写了早晨的浮云、黄昏的火烧云、暴雨前的乌云三种云。 5.B 6.第一自然段后面画“//”,第四自然段后面画“//”,第五自然段后面画“//”。 7.全文突出了云变化多端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夏天的云的喜爱之情。
【解析】3.本题考查了对比喻句的判断。
比喻句,就是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句子①“碧蓝的天上衬着几朵雪白的云朵,好像是一只只活泼的小山羊”把“云”比作“小山羊”,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句子②“好像”表示想象,不是比喻句。
4.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从第②段“碧蓝的天上衬着几朵雪白的云朵,好像是一只只活泼的小山羊。”第③段“黄昏到了,云儿们都变身成了火烧云”第④段“美丽的云彩顿时消失了,只有一些黑色的云布满了天空,不知是谁把墨汁打翻了,害得白云变成了乌云!”可知,短文描写了白云、火烧云、乌云这三种云。
5.本题考查了句子的理解。
读第③段“啊!那边有一只凶猛的狮子在追杀一只小白兔,那只小白兔忽然转了个弯,就不见了,那只狮子也不知去哪儿了”可知,此句写了狮子样的云变成白兔样的云,表现了云变化的快。
故选B。
6.本题考查文章层次的划分。
划分段落的一般步骤有:一读,就是通读课文;二想,就是想一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三归,就是把一些内容相同或关系密切的自然段并在一起,成为一个段落;四查,就是再把各段段意连起来,看是否构成一个连贯的整体。
本文第①自然段总写夏天的云,最为迷人;第②③④自然段分别描写了白云、火烧云、乌云这三种云;第⑤自然段再次总结夏天的云变化多端,颜色各异。
故根据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可将本文分为三段。即:第①自然段//第②③④自然段//第⑤自然段。
7.本题考查了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分析。
从第①段“云,是变幻莫测的。夏天的云,最为迷人。”第⑤段“夏天的云变化多端,颜色各异。我爱夏天的云!”可知,全文突出了夏天的云变化多端,颜色各异。表现了作者对夏天云的喜爱与赞美。
8.(1)你看天空的珍藏
(2)A.太阳(√) B.云彩( √) C.雨点(√)
E余晖(√) F.群星(√ ) 9. 兔子 它与乌龟赛跑时在中途休息呢。
【解析】8.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字词。
(1)结合文章选段,可知文章描写了填空的珍藏,因此文章是围绕“你看天空的珍藏 ”这句话写的。
(2)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清晨,太阳升起,带来新的一天”可知描写了太阳;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句子“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可知描写了云彩;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句子“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雨点就会噼噼啪啪地降落到大地上”可知描写了雨点;结合文章第⑥自然段句子“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可知描写了余晖;结合文章第⑦自然段句子“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可知描写了群星。
9.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发挥想象,想象自己看到的云彩的形状,组织语言表达,如:云彩一会儿呈现出小羊的形状,告诉我们它正在低头吃青草呢。
10. A B 11.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不亚于太阳。 12. √ × × √ 13. 月球是地球上芸芸众生的保护神。 月球还悄悄地促进万物生长。 人与月球的关系更是十分密切。
【解析】10.考查有关月亮的常识。
根据日常生活知识,月初的“新月”都是弯弯的,尖尖的,因此“弯弯的月儿像小船”写的是新月。
而月中的时候,月亮变得很圆,因此“圆圆的月亮像玉盘”写的是满月。
11.本题考查找中心句。
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或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叫做“中心句”。第①段讲的是万物的生长不仅需要太阳,也需要月球。第②段讲的是月球的形成和月球对地球的影响。第③段讲的是月球对万物生长的影响。第④段讲的是月球与人的关系。文章主要围绕“万物生长靠月亮”,中心句是“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不亚于太阳”。
1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短文第②自然段主要写了月球可以保护地球,从“太阳系形成时,月球受到地球的吸引而成为它的卫星,当月球靠近地球时,地球上的海洋会出现潮汐,并产生巨大的摩擦力,使地球升温,导致地心熔化,地心的岩浆出现滚动,产生磁场。这个磁场对地球形成了一个‘保护盾’”可知,本题说法正确。
(2)短文第③自然段主要写了植物与月亮的关系。从第3自然段“在月光下,植物显得更精神。向日葵、玉米等高秆植物似乎更喜欢月光。”可知向日葵、玉米等高秆植物似乎更喜欢月光,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喜欢月光。本题说法错误。
(3)从第③自然段“萝卜、西红柿、芹菜等适宜在上弦月播种;茄子、洋葱、韭菜、南瓜等适宜在新月时播种。”可知,茄子、洋葱适宜在新月时播种,而萝卜适宜在上弦月播种。本题说法错误。
(4)短文第④自然段主要写了人与月球的关系,从“球引力也能像引起海洋潮汐那样对人体体液发生作用,造成人的生物高潮和低潮。满月时生物潮处于高峰,人容易激动,精神疾病多在月夜发作,抑郁和心脏病等的发生也与此有关”可知,人的心情也和月亮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本题说法正确。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第②段至第④段介绍了月球对万物生长的影响。同学们可以根据段落的中心句总结归纳出本文是从哪三个方面写“万物生长也要靠月亮”的。
第②自然段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由此可以说,月球是地球上芸芸众生的保护体。
第③自然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不仅如此,一些科学家还认为,月球还悄悄地促进万物生长。
第④自然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科学家还发现,人与月球的关系更是十分密切。
14. 五彩斑斓 比喻 拟人 排比 15. 美丽 富饶 热爱和赞美 16.因为八月是丰收的季节,各种农作物都成熟了,都非常饱满,农作物的颜色又是那么美,五彩斑斓。 17.体会到了孩子的聪明活泼、稚气可爱以及乡村生活的幸福恬适。
【解析】14.考查对段落内容的理解能力。
(1)作答时要注意题干的要求,要写的是概括八月高原颜色的词语。第五自然段中有很多描写颜色的词语:黄灿灿、红彤彤、粉楚楚、白生生、绿莹莹,但是概括这些颜色的词语是五彩斑斓: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
(2)“糜谷是黄灿灿的,高粱是红彤彤的,荞麦是粉楚楚的,棉花是白生生的,白菜是绿莹莹的,玉蜀黍亮开自己金黄的肤色,烤烟袒露出它青油油的胸脯……”依次介绍了秋天高原的各种植物,运用了排比的修辞;“玉蜀黍亮开自己金黄的肤色,烤烟袒露出它青油油的胸脯”把玉蜀黍和烤烟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山洼沟壑的庄稼间,散发出甜蜜的气味,田野河谷,像少女的黄裙子灼灼燃烧”将庄稼比作少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15.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概括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这篇短文主要写了八月的时候,陕北高原上的景象。第五自然段通过描写八月时各种各样的农作物,表现了陕北的富饶,同时也描写了这时陕北美丽的景象。第六自然段则通过写田野上的向日葵,也表现了陕北的美丽。因此短文从美丽和富饶两方面写了陕北农家八月天,表达了作者对陕北八月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6.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作答时,应该从黄土高原秋色的“丰满”和“迷人”两方面来作答。从第五自然段“糜谷是黄灿灿的,高粱是红彤彤的,荞麦是粉楚楚的,棉花是白生生的,白菜是绿莹莹的,玉蜀黍亮开自己金黄的肤色,烤烟袒露出它青油油的胸脯……”这些多种多样的植物,可以体会到黄土高原秋色的“丰满”。从“五彩斑斓的秋色错落有致地塞满沟沟壑壑,山山洼洼,川川畔畔。轻风吹过,山洼沟壑的庄稼间,散发出甜蜜的气味,田野河谷,像少女的黄裙子灼灼燃烧。”可以体会到黄土高原秋色的“迷人”。
17.考查对短文重点句子的理解。
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描写孩子的句子是“宁静温馨的小径边,孩子们推着自己那用高粱秸穿南瓜折叠而成的独轮小车,尽是这样的小车,吱吱呀呀,黄皮子大南瓜旋转,旋转,徐徐地伸展”,孩子们用高粱秸秆和南瓜做成小车,可以体会到孩子们的聪明和可爱;而这种充满童真童趣的画面则表现了乡村生活的幸福美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