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3 12:3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快乐阅读。
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他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是和你们走的同一条道?你们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1.“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中,“我们”指________,“你们”指________结合课文内容,了解“不一样”的具体表现,填写思维导图。
2.选段主要运用了 描写和 描写,从中我们能体会到挑山工 的品质。从挑山工的话中,我们能明白 的道理。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①我把心中那个不解之谜说了出来:“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么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去了呢?你们有什么近道吗?”
②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他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功夫。我们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③我( )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 )的哲理。没等我细细体味,他就担起挑儿又起程了。
④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3.本文的作者是 , 作家。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选取素材的角度新颖,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底蕴,咀嚼人生百味。主要作品有《 》《 》《 》等。
4.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我需要“它”是因为 。
5.我( )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 )的哲理。   
(1)在空格内先填上合适的词语,再造句。
造句:   
(2)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是指哪几句?这几句包蕴着什么哲理?
6.“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认真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①作为军医,白求恩经常为八路军伤员进行手术,往往需要输血。那时候没有正规的医院,更没有血库。
②有一次,白求恩忙累了一天,差不多做了10个手术,到晚上很晚才躺下睡觉。
③白求恩睡得正香,忽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警卫员小何一跃而起。一个值班医生着急地说:“一个伤员股动脉大出血……”
④小何说:“你们处理一下吧,白大夫累了一天,刚睡着。”
⑤值班医生为难地说:“情况很危险,伤员在昏迷中还喊着白大夫的名字呢!”
⑥这时,白大夫闻声也披着衣服出来了,问明了情况,他迅速穿上了冰凉的棉衣,奔向手术室。
⑦卫生部叶青山部长正在组织抢救。伤员因流血过多,脉搏已经很微弱,还发着高烧。
⑧白求恩经过检查决定进行离断手术,但必须首先输血。几个医生和护士伸出了胳膊,但伤员的血型是B型,他们的血型不符。叶部长说它是B型血,可白求恩说:“你不是刚献了血吗?还是我来输吧!”
⑨白求恩考虑伤员马上要进行手术,不容分说挽起了袖子,躺在伤员旁边一张床上,并说:“我是O型血,万能输血者!”
⑩叶青山部长劝说白求恩,说:“你年岁大了,一天非常劳累,身体又不好,你不能输啊,我们要对你的健康负责!”
白求恩笑了笑,说道:“前方的战士为国家、为民族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我们在后方工作的同志拿出一点点血,有什么不应该的呢?”
白求恩同志的300cc鲜血流入了八路军伤员的血管,不一会儿,伤员脸上出现了红晕,血压也上来了。
叶部长让白求恩去休息,白求恩执意不肯,耸耸肩膀对在场的人说:“一个大夫能在自己的战友生命垂危的时候走开吗?”
白求恩坚持做完了手术,八路军伤员得救了。
——选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白求恩的故事》
7.通过白求恩大夫的言行,你感受到他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相关内容谈一谈。
8.“一个大夫能在自己的战友生命垂危的时候走开吗?”白求恩的这句话,让你联想到身边的什么人也说过类似的话?请先填一填,用一段话写下这件事的过程来。
“一个 能在 的时候走开吗?”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诺曼底号”遇难记(节选)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过了一会儿,他喊道:“把克莱芒救出去!”
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轮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
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
“快干!”船长又叫道。
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船头先下去,须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
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9.《“诺曼底号”遇难记》的作者是法国的 。
10.根据意思写出选文中相应的词语。
(1)害怕、慌张,举止失去常态,不知怎么办好。( )
(2)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乱。( )
11.“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形象地描写出了哈尔威船长誓死与船同在的决心,赞扬了哈尔威船长 、 的高贵品质。
12.“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这时候哈尔威船长在想些什么?
一束花
①有一个人在拥挤的车潮中驾着车缓缓前进,到前方十字路口时,正好赶上红灯。就在他等红灯的时候,走过来一个衣衫褴褛(lǚ lǒu)的男孩,敲着车窗问他要不要买花,他拿出2美元准备买花。这时绿灯亮了,后面的人猛按喇叭催着,他也很着急,于是他用很不好的态度对正问他要什么花的男孩说:“什么花都可以,你只要快一点儿就好。”拿到钱的男孩十分有礼貌地说:“谢谢您,先生。”
②开了一小段路后,他有些良心不安。他粗暴无礼的态度,却得到对方如此有礼的回应。于是他把车停在路边,回头走向男孩表示(道歉 歉意),并且又给了男孩2美元,要他自己买一束花送给喜欢的人,男孩笑了笑并道谢接受。
③当他回去发动车子时,发现车子出现了故障(zhāng zhàng),怎么也发动不了。在一阵忙乱后,他决定步行找拖车帮忙。这时,一辆拖车已经迎面驶来,他大为惊讶。司机笑着对他说:“有一个男孩给了我4美元,要我过来帮你,并且还写了一张纸条。”他接过纸条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这代表一束花。”
④立即表达心中的想法,勇于认错,才是真正的勇者。你的一份善意往往能立即得到(回报 报复),而内心的释怀正是最好的报答。
13.用“\”划去短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14.短文中画“_____”的句子中“粗暴无礼的态度”指的是 。“如此有礼的回应”指的是 。
15.对短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又给了男孩2美元,因为他觉得这个卖花的男孩太可怜了。
B.善待他人的人往往能得到别人真挚的回报。
C.他良心不安的原因是他对男孩粗暴无礼,却得到对方有礼的回应。
16.短文中加点的两个“一束花”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读短文,做题。
穿透灵魂的微笑
①非洲的一座火山爆发后,随之而来的泥石流狂泻而下,迅速流向坐落在山脚下不远处的一个小村庄。农舍、良田、树木,一切的一切都没有躲过冲毁的劫难。
②滚滚而来的泥石流惊醒了睡梦中的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流进屋内的泥石流已上升到她的颈部。小女孩只露出双臂、颈和头部。及时赶来营救的人员围着她一筹莫展。因为对遍体鳞伤的她来讲,每一次拉扯无疑都是一种更大的肉体伤害。此刻房屋早已倒塌,她的双亲也被泥石流夺去了生命,她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
③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始终没叫一个“疼”字,而是咬着牙微笑着,不停地向救援人员挥手致谢,两手做出胜利的“V”字形。她坚信政府派来的救援部队一定能救她。可是,营救人员倾尽全力也没能从固若金汤的泥石流中救出她来。小女孩始终微笑着,挥着手,一点一点地被泥石流淹没。
④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洋溢着微笑,而且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那一刻仿佛一个世纪,在场的人含泪目睹了这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世界静极,只见灵魂独舞。
⑤死神夺去人的生命,却夺不去——生死关头那个“V”字所蕴含的信念和精神!穿透灵魂的微笑,常常在生命边缘蕴含着震撼世界的力量,让人生所有的苦难如烟般飘散。
17.短文中“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是指什么?请用横线在短文中画出来。
18.“V”字形代表
19.标题为什么说小女孩的微笑是“穿透灵魂”的呢?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女孩的微笑蕴含着坚强不屈的信念和精神,深深地印刻在人们心中,所以这微笑是穿透灵魂的。
B.死神可以夺去人的生命,但不能夺去人的精神。
C.小女孩在生死关头依然微笑,所以她的微笑穿透了灵魂。
20.读了《穿透灵魂的微笑》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第七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挑山工 作者及其他游客
慢 快
折尺形 直线
肩挑重物 边走边玩 2. 神态 语言 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只有一心朝着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才会成功
【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通过挑山工的自述,展现了他们与普通游客在登山过程中的不同态度和行为。文章运用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地刻画了挑山工的形象。挑山工的自述不仅体现了他们坚韧不拔、专注前行的品质,还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坚持不懈、脚踏实地,最终能够超越那些看似轻松但缺乏恒心的人。文章通过对比,突出了挑山工的毅力和专注,给读者以启发和思考。
1.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结合选文内容可知,“我们跟你们不一样”是挑山工对游客说的话,所以“我们”指的是挑山工,“你们”指的是游客。根据课文内容和挑山工的话可以知道挑山工和游客的“不一样”的地方:游客轻装上阵,走直线,走的速度快,但是他们玩玩闹闹,走走停停;而挑山工背负重物,走折尺形线,走得慢,但是专心地走,一直走。
故思维导图“我们”从上向下依次填入:慢,折尺形线,重物;“你们”从上向下依次填入:快,直线,边走边玩、轻松愉快。
2.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和分析人物形象。
仔细阅读选文内容可知,“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是对人物的神态的描写,后面都是直接引用挑山工说的话,所以这个自然段是对挑山工的神态和语言的描写。结合语句“一步踩不 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可以看出挑山工坚韧不拔和专注的品质。从挑山工的话中,我们能明白“坚持和专注是成功的关键”的道理。
3. 冯骥才 当代 雕花烟斗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神鞭 4. 这幅画所包含的精神 挑山工那种目标明确,不断攀登,坚韧不拔的品质 5. 心悦诚服 意味深长 他为对手精湛的棋艺而心悦诚服。 
老师意味深长的对我们说,你们要好好学习。 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功夫。我们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6.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半途而废,这样,才能以最高的效率做成一件事。
【解析】3.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文段选自《挑山工》,作者冯骥才,中国当代作家、画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雪夜来客》、《怪世奇谈》、《中国的雪绒花在哪里》、《民间艺术的当代变异》。
4.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意思。
“它”指的是挑山工身上那种不怕吃苦、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挑山工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我身处困境时激励着我。
5.本题考查按课文内容填空。
文段选自《挑山工》,原句为: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1)本题考查词语造句。
使用“心悦诚服”造句,如:老师的一番话说得我们心悦诚服。
使用“意味深长”造句,如:他意味深长地瞥了我一眼,饱经风霜的脸上流露出深深的哀伤。
(2)本题考查对关键句子的理解。
根据第②自然段“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功夫。我们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可知山民的几句话包含着道理是无论做什么事,只有看准目标,坚持不懈,才会达到目的,取得成功;如果三心二意,做做停停,就会一事无成。
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赞颂了挑山工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并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脚踏实地,朝着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例如在我们的学中,只要脚踏实地把每一个知识点掌握,并且持之以恒,就会取得好成绩。
7.从“白求恩笑了笑,说道:“前方的战士为国家、为民族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我们在后方工作的同志拿出一点点血,有什么不应该的呢?”可知,白求恩大夫是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 8. 老师 学生受伤 上课铃声响了,老师准备去上课,中途看见一位受伤的学生,膝盖上留着血,此时,老师不能走开,马上帮她擦药,然后在帮她包扎还伤口,擦药和包扎好伤口后,老师把她扶进教室里坐好,再去上课。
【解析】7.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从第 自然段“白求恩笑了笑,说道:‘前方的战士为国家、为民族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我们在后方工作的同志拿出一点点血,有什么不应该的呢?’”可知,白求恩大夫为救伤者无私献血,可见他是一个关爱战友、无私的人;
从第 自然段的“叶部长让白求恩去休息,白求恩执意不肯,耸耸肩膀对在场的人说:‘一个大夫能在自己的战友生命垂危的时候走开吗?’”可知,白求恩在自己的战友生命垂危的时候不走开,可见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8.本题主要考查仿写句子。
句子例句为:“一个……能在……的时候走开吗?”补充完整句子,用一段话写下这件事的过程。示例:一个军人能在国家危难的时候走开吗?
过程: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中,人民的安定的生活被受到威胁,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此时的军人即使面临着随时牺牲的可能,但他们也不会逃离,因为他们知道,在国家危难之际,国家需要他们,人民需要他们,坚定不能离开。
9.维克多·雨果 10. 惊慌失措 镇定自若 11. 比喻 哈尔威船长 黑色的雕像 忠于职守 舍己为人 12.我已经尽力把船上所有的人救上了小艇,完成了船长的职责,我没有遗憾了。
【解析】9.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作者作品的理解积累。
根据日常积累,可知《“诺曼底号”遇难记》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19世纪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10.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根据认读短文,“惊慌失措”害怕紧张,以至不知所措、失去常态。
“镇定自若”指在情况紧急时不慌不乱,当作没什么事情似的,也指镇静、不急迫、不急促。
11.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识记。
根据阅读“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可知其中将“哈尔威船长”比作了“黑色的雕像”故是比喻句。形象地描写出了哈尔威船长誓死与船同在的决心,赞扬了哈尔威船长面临死亡时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忠于自己的高贵品质。
1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人物分析的理解。
根据结合阅读短文,“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过了一会儿,他喊道……”、“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可知哈尔威船长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力量,把船上的所有人救上了小艇,已经完成了船长的职责,他没有遗憾了。
13.划去:lǒu 道歉 zhāng 报复 14. 他用很不好的态度回答男孩 男孩十分有礼貌地向他道谢 15.A 16.第一个“一束花”表示一束真正的花。第二个“一束花”表示男孩找人帮他拖车,是男孩对他友好对待自己的回报。
【解析】13.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根据分析可知“衣衫褴褛”读音yī shān lán lǚ,故划去“lǒu”。
道歉:表示歉意。
歉意:抱歉的心情。
根据句子意思他因为对小男孩粗暴无礼的态度而抱歉的心情。故划去“道歉”;
故障(gù zhàng):机器等发生的障碍、毛病。故划去“zhāng”。
回报:报答。
报复:有意识地对曾经损伤过自己的人进行回击。
根据句子意思你的一份善意往往能立即得到报答。故划去“报复”。
14.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根据阅读分析句子“他粗暴无礼的态度”可结合第①段中“这时绿灯亮了,后面的人猛按喇叭催着,他也很着急,于是他用很不好的态度对正问他要什么花的男孩说”可知,他用很不友好的态度回答男孩。
“却得到对方如此有礼的回应”可结合第①段中“拿到钱的男孩十分有礼貌地说:‘谢谢您,先生。’”可知是男孩十分有礼貌地向他道谢。
15.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A.有误,结合第②段“开了一小段路后,他有些良心不安。他粗暴无礼的态度,却得到对方如此有礼的回应。”可知他给男孩2美元,不是因为他觉得这个卖花的男孩太可怜了,而是因为他在为他粗暴无礼的态度道歉。
故选A。
16.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重点词句的分析。
根据阅读短文,第②段中“并且又给了男孩2美元,要他自己买一束花送给喜欢的人,男孩笑了笑并道谢接受。”可知此句中“一束花”指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花。
第③段中“他接过纸条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这代表一束花。’”可知此句中“一束花”指的是小男孩帮助了出现故障的车子,并给了车主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束花”,表示了的善良热心以及对车主的回报。
17.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洋溢着微笑,而且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 18.信念和精神 19.A 20.一个小朋友能用微笑去面对死亡,其实是很勇敢的事,我觉得那个微笑包含着她对拯救她的人的感谢,更是相信会有人来拯救她。虽然失败了,但是她知道在场的所有人都已经很努力了,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微笑去给所有人打气。
【解析】17.本题考查提取关键句子。。
根据认真阅读短文第④自然段“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洋溢着微笑,而且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那一刻仿佛一个世纪,在场的人含泪目睹了这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世界静极,只见灵魂独舞。”可知,“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指“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洋溢着微笑,而且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
18.本题考查短文主要内容的理解。
根据阅读第⑤自然段“却夺不去——生死关头那个‘V’字所蕴含的信念和精神!”可知,“V”字形代表信念和精神。
19.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
根据认真阅读第⑤自然段“死神夺去人的生命,却夺不去——生死关头那个‘V’字所蕴含的信念和精神!穿透灵魂的微笑,常常在生命边缘蕴含着震撼世界的力量,让人生所有的苦难如烟般飘散。”可知,小女孩的微笑蕴含着坚强不屈、积极乐观的信念和精神,清楚地存在人们心中,所以这微笑是穿透灵魂的。
故选A。
20.本题考查短文主旨的理解。
根据认真阅读短文内容可知,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在非洲的一座火山爆发了,泥石流也随之狂泻而下,一切东西都没有躲过被冲毁的劫难。其中一位十四岁的小女孩被泥石流那震耳欲聋的声音吵醒了,她坚信营救人员一定会把她救上来的,她始终保持着微笑,用双臂作出胜利的“V”字形。在被泥石流夺去生命的同时,小女孩始终保持着微笑,保持着一种乐观的心态。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也要用微笑去面对失败与挫折,不能让困难将你打倒,在学习中我们也要如此。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