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二
簋腹内底铸有铭文,记载
尊内底部铸有铭文,其
武王伐纣在甲子日晨,并逢岁
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
星当空,印证了《尚书·牧
最早的文字记载,其中提到
誓》中所记载的“时甲子日昧
周武王决定建都于洛邑,与
图一
利簋
图二何尊
爽,王至于商郊牧野”。
《尚书》等文献记载可互证。
(2)根据材料二,分别简述两件青铜器上铭文蕴含的史料价值。(2分)
材料三
图四秦杜虎符
图三战国铜壶及纹饰展开图
图五秦两诏铜权
推测铸造时间在前
此权能比较准确地反
壶身画面分为四层。其
338一前325年,虎身铭文:
映秦斤的标准重量,铭文记
中第三层为水陆攻战,左为步
“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
载:“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
战仰攻,右为水陆攻战。
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
下诸侯,…法度量则不壹
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
歉疑者,皆明壹之。”
(3)根据材料三,对比图三、图四器物的相似之处,并简述图五器物的历史价值。
(4分)
18.文化奠基·社会转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迁后的周王室仅能控制洛邑周围几百里的土地,诸侯定期纳贡的制
度也已无法保证。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西周发生了很大变化。战国时期的社
会变动,同样也表现在学术文化领域。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七年级历史第6页(共8页公众号·部编初中历史
材料二
序号
言论
出处
①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②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墨子》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
③
《道德经》
自朴。”
④
“以法为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材料三
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
化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此伏彼起的各种学术思想,除了
外来的佛学,几乎都渊源于春秋战国时代,都受到诸子之学的深远影响。
摘编自颜世安《从“稷下学宫”看战国百家争鸣》
(1)材料一中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较西周发生了哪些变化?归纳这一时期
历史发展的趋势。(4分)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述四种言论所反映的治国主张。(4分)
(3)根据材料三,简述“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的影响。(2分)
(4)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以诸子百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2分)
19.方法探究·提升素养。多样化的学史方法有助于提升历史学习的核心素养和关
键能力。
【观察地图·获取信息】
(1)观察下面两幅地图,从中你能分别获取哪些历史信息?(4分)
西
图一
西周主要诸侯国示意图
图二
秦朝形势图
七年级历史
第7页(共8厦公众号·部编初中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