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七下第8章人体的能量供应
一、选择题
1.关于人体呼吸系统及其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呼吸通畅
B.如图中C点是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
C.膈肌收缩时肺内气压变化如图CE段所示
D.溺水呼吸暂停是因为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受阻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B.呼吸运动要靠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来完成
C.呼吸时,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是因肺泡内氧气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
D.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婴儿与成人呼吸道的特点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婴儿呼吸道特点 成年人呼吸道特点
无鼻毛,呼吸道短、内径窄,细支气管无软骨,会厌软骨不完善 有鼻毛,呼吸道长、内径宽,细支气管有软骨,会厌软骨完善
A.婴儿无鼻毛会影响对空气的清洁作用
B.婴儿的呼吸道短,因此对空气的处理能力强
C.吸气时气体经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到达肺
D.婴儿适宜生活在温暖清洁湿润的环境中
4.图一、图二是模拟膈肌运动示意图和气体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图一甲中,①模拟的结构对吸入人体的空气有清洁、湿润的作用
B.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唯一场所
C.图一乙中,④处于舒张状态,完成吸气
D.若图二中曲线代表二氧化碳变化情况,则A表示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
5.下列关于呼吸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口腔、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
B.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C.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
D.与肺共同构成呼吸系统
6.下图是人体的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处血液呈鲜红色,乙处血液呈暗红色
B.甲处血液来自左心室
C.乙处血液将汇集到肺静脉
D.乙处血液流入心脏的右心房
7.生物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
质量(克) 20 20 20 ①
水(毫升) 50 50 50 50
温度上升(℃) 2.2 1.4 3 1.3
A.实验中,①应该为20
B.为了尽量减少实验误差,应该设置重复组
C.测量过程中,温度计的下端不仅要浸入水中,还要接触锥形瓶的瓶底
D.从实验结果可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
8.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点是吸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B.在曲线AB段的变化中,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
C.在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由小变大
D.C点是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9.有一死亡的弃婴,法医判断是产前死亡还是产后死亡的方法是:将死婴的肺剪下一部分投入水中,若为产后死亡将出现何现象?( )
A.沉入水底 B.浮于水面
C.有节律的收缩 D.不规则的跳动
10.呼吸是细胞生物的基本特征,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完成呼吸。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呼吸道由①②③④⑤构成
B.②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
C.痰形成的主要部位是③
D.⑥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11.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的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曲线AB段的变化中,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都处于收缩状态
B.B点表示吸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C.在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上下径由小变大
D.在曲线AB段的变化中,胸腔容积扩大
12.如图为肺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a、b、c、d是通过人体的呼吸运动实现的
B.甲内流的是静脉血,丙内流的是动脉血
C.与丙相比,甲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营养物质
D.乙的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物质交换
13.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气体中总是氧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其根本原因在于( )
A.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B.组织细胞氧化分解有机物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
C.气体在呼吸过程中的扩散 D.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4.疫情期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以及N95口罩成为了人们外出生活常备的防护用品。戴过口罩后,我们发现口罩潮湿了,这说明呼吸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 )
A.温暖 B.湿润 C.清洁 D.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15.某班级选取《奇迹再现》作为班歌,当同学们大声唱到“梦想成真不会遥远……”此时肺内的容积变化可大致表示为下图哪一区段?
A.ae段 B.ac段 C.ab段 D.cd段
二、实验探究题
1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不同食物中储存的能量是否相同,他们对三种食物:小麦、花生仁和黄豆所含的能量按如图实验装置进行了多次测定,记录并计算数据如表:
食物名称 小麦粉 花生仁 黄豆
质量(克) 1 1 X
初始水温(℃) 10 10 10
实验后水的平均温度(℃) 19 41 33
请分析回答。
(1)该兴趣小组探究的问题是: 。
(2)表中的X应该填 ,才符合探究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3)该实验是根据表格中 的变化,测算不同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据测定,等质量的小麦粉含淀粉较多、花生仁含脂肪较多、黄豆含蛋白质较多。结合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如下实验结论:同等质量的三种食物中,所含能量最多的是 。
(4)实验装置中易拉罐的主要作用是 。
17.科学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为研究不同运动类型对中学生体质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I.选取某校36名初一年级的学生,分为3组,记为A、B、C。
II.除完成学校的正常课程外,A组不进行其他锻炼,B组进行体操锻炼,C组进行跳绳锻炼。每周5次,每次45分钟。
III.10周后,测量得到如下表所示的结果。
组别 肺活量体重指数(mL/kg) 坐位体前屈距离(cm)
A 45.1 7.4
B 45.2 8.6
C 52.8 7.5
注:肺活量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
(1)实验中,A组起 作用,A、B、C三组学生的初始体质应 。
(2)本实验以 为检测指标来反映中学生的体质。各组实验结果应为组内学生相应数据的 。
(3)肺活量是指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尽力吸气时,如图中的肋间肌和[ ] 收缩,肺 (填“扩张”或“收缩”),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由实验结果可知, 运动能增强相关肌肉的耐力和收缩力,显著增大肺活量。 运动能增强身体的柔韧性,提高坐位体前屈的成绩。
(4)通过本研究发现,科学运动能够提升学生体质,但不同运动类型对体质的提升效果存在差异,由此提示同学们应 。
三、综合题
18.下侧图:图一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二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三表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的位置,图四表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问题:
(1)呼吸系统由图一中的呼吸道和 组成,其中前者能使吸入的空气变得 、 、 。
(2)图二中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其成分变化是 含量增加。
(3)图一中的3在图三中从甲移动到乙,此过程对应的是图四中 段曲线,此时肋间肌和膈肌 (收缩或者舒张)。
19.图一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二为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③]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也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2)通常情况下,人体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这是因为鼻毛和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及其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够使人体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清洁、 。
(3)当外界气体进入肺时,图一中⑷膈肌应处于 (选填“收缩”或“舒张”)状态,此时肺内气体的压力应该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
(4)图二中①表示的气体由肺泡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内的 结合,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被利用。
20.下面两幅曲线图表示一个人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
(1)这两幅图的曲线所反映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有什么差别
(2)这两种状态可能各是什么状态
四、资料分析题
21.分析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空调病 是一种因不科学使用空调所引|发的常见的“现代生活方式病”,主要表现为头痛、咳嗽、鼻塞、疲倦、皮肤干燥、咽喉痛、手足麻木、胃肠不适等,可能诱发心脑血管、风湿免疫、呼吸系统等慢性病。
资料二:据统计,开空调的密闭房间,如果保持空气不流通5小时-6小时后,室内氧气含量下降13.2% ,大肠杆菌升高1.2% ,其他呼吸道有害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资料三:清除空调通风系统内积存的污垢、灰尘、细菌和其他污染物,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1)从“资料一”中得知,空调病可能危害人体的呼吸、 、 等多个系统。
(2)开空调的密闭房间,病菌容易通过鼻、咽、 、气管、支气管到达 使人患呼吸系统疾病。长期在空调房容易得病,可见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 的。
(3)长期呆在课室空调房容易打哈欠感到疲倦,是因为室内 较多,基于这种情况,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D
3.B
4.A
5.A
6.C
7.C
8.C
9.B
10.C
11.C
12.A
13.B
14.B
15.D
16.(1)不同食物中含有的能量是否相同
(2)1
(3) 水温 花生仁
(4)保温(减少热量散失等)
17.(1) 对照 相似
(2) 肺活量体重指数、坐位体前屈距离 平均值
(3) ②膈肌 扩张 跳绳 体操
(4)参加多种体育锻炼
18.(1) 肺 温暖 湿润 清洁
(2)氧气
(3) CD 收缩
19.(1)肺
(2)湿润
(3) 收缩 小于
(4)血红蛋白
20.(1)左图同右图相比,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都比较缓和
(2)左图可能反映睡眠或散步,右图可能反映剧烈的运动
21.(1) 消化 神经(或循环)
(2) 喉 肺 有限
(3) 二氧化碳/CO2 开窗通风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