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冀少版生物七下3.5.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本单元中,主要围绕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展开,本节内容起着关键的承上启下作用。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人体的营养、呼吸等知识,对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有了一定了解,而神经系统作为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其基本调节方式——反射的学习,是对人体生理调节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同时,本节课知识也为后续学习激素调节以及人体生命活动的综合调节奠定基础。教材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反射现象引入,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等,便于学生理解反射的概念;利用膝跳反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反射过程,进而引出反射弧的结构,这种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烈的阶段,对生活中的各种生理现象充满兴趣 ,如为什么手碰到烫的东西会立刻缩回等,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积极的心理基础。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对神经系统的组成有了初步认识,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能够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讨论来探究问题 。但由于反射和反射弧等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反射弧的完整性对反射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区分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时可能会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如实验、动画演示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核心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举例说明反射的过程及反射弧的结构,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科学思维:通过获得的证据思考问题,构建反射弧的基本结构,学习归纳和减免单思维方法。
探究实践:通过对家养小动物条件反射形成过程的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学习探究的一般方法。
态度责任:关注反射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理解真爱生命、健康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举例说明反射的过程及反射弧的结构,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2.通过获得的证据思考问题,构建反射弧的基本结构,学习归纳和减免单思维方法。
难点:
1.通过对家养小动物条件反射形成过程的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学习探究的一般方法。
2.关注反射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理解真爱生命、健康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手突然碰到很烫的东西时,会立刻缩回来;光着脚踩到一颗尖锐的石子时,脚会马上抬起来;飞来的小昆虫碰到眼睫毛时,眼会快速眨动;听到上课铃声时,你会迅速返回教室。这些不同的反应都是通过神经系统调节的。神经调节是怎样进行的 展示新课标要求及学习目标 思考回答问题,初步感知反射现象。 齐读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引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任务一:寻证据.实验:膝跳反射 组织学生进行膝跳反射实验:两人一组,一位同学作为实验者,用手掌内侧边缘快速叩击另一位同学膝盖下方的韧带,观察小腿的反应。 引导学生分析膝跳反射过程,提问:1.叩击韧带时小腿出现的反应说明了什么 2.完成这种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3.这种反应有什么特点 两人一组进行膝跳反射实验,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通过亲身体验膝跳反射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反射现象,增强感性认识,便于理解抽象的反射概念。
任务二:学习反射和反射弧 总结反射概念,并举例说明反射在生活中的普遍性。 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反射弧的结构和反射过程,详细讲解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功能。 以手碰到烫东西缩手的反射为例,和学生一起分析反射弧中各部分的具体作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果反射弧的某一部分受损,反射还能完成吗?并举例说明。 观看图片,仔细倾听教师讲解,理解反射弧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 参与小组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理解反射弧完整性对于反射活动的重要性。 利用图片的直观性,将抽象的反射弧结构和反射过程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反射及反射弧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小组讨论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深入理解反射弧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任务三:学习反射的类型 通过想一想,议一议:当你看到柠檬或者说到柠檬,或者吃柠檬的时候,你的唾液会有什么变化? 总结人对“柠檬”的不同反射,讲解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概念及区别,举例说明反射的实例。 快速判断人对“柠檬”的不同反射,理解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概念及区别。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清晰地掌握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
任务四:学习反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反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临床上医生利用反射来检测疾病;利用条件反射训练动物可以给人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帮助。 联系生活实际并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反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运用生活实例对学生进行态度责任的渗透,理解真爱生命、健康生活的重要意义。
任务五:做中学.实验:条件反射的建立 布置课后作业:利用家养的猫、狗、鸡、家鸽或金鱼等,参照技能卡,设计并完成 一个条件反射形成的实验。仔细观察动物对信号的反应,并做好记录。分析实验现象,总结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 讲解巴浦洛夫发现条件反射的过程,并归纳总结条件反射的特点: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训练而建立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否则条件反射会消退。 结合个人实际,完成课后作业。 认真听讲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归纳总结条件反射的特点。 通过经典实验揭示反射的层次性,培养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渗透科学史与科学方法。
当堂练 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95页的【当堂练】并讲解题技巧及答案 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通过课堂练习,及时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反射类型等,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跟随教师的引导,回顾本节课重点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通过回顾和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记忆,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整体理解。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完成【拓展延伸】的题目并注重解题技巧的培养和展示答案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的是( A ) A.含羞草受到触碰后小叶合拢下垂 B.海豚顶球表演、 C.小刚同学躲开树上掉下来的树枝 D.小狗听到主人呼唤就去吃食物 2.如图是人体神经系统组成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①~④中含有大量神经元,它们通过突起互相连接 B.“谈虎色变”的神经中枢位于②中 C.正确佩戴头盔,可对③中的呼吸等中枢进行有效保护 D.腰部的④受到严重损伤可能导致大小便失禁 3.人体在寒冷时身体会产生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反应,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B ) A.人体对寒冷产生的反应属于复杂反射 B.图中所示的①是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 C.骨骼肌、肾上腺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D.调节体温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 完成练习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解题技巧,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 1.选择家里的任一种动物如家禽或者宠物,设计一个条件反射形成的实验。(选做) 2.完成“新课程”同步练习相应课后作业。(必做) 按照自身情况完成课后作用。 分层作业,顾及每位学生,必做作业适合全体学生,帮助他们建立学习信心,熟悉基本概念。选做作业,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如实验法、动画演示法、小组讨论法等,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学生对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结构以及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的区别等知识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膝跳反射实验和小游戏环节,学生积极性很高,在亲身体验和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然而,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讲解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时,虽然利用了动画演示,但部分学生理解起来仍有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实物模型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另外,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小组讨论不够深入,教师应加强引导和监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