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考点冲刺20【物态变化的辨析】—2025年中考物理考前素描40天终极冲刺宝典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考点冲刺20【物态变化的辨析】—2025年中考物理考前素描40天终极冲刺宝典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5-13 14:14:54

文档简介

考点冲刺20【物态变化的辨析】—2025年中考物理考前素描40天终极冲刺宝典
一、选择题
1.(2025·湘西模拟)水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
B.盛夏,冰冻饮料瓶身会“出汗”
C.深秋,日出雾散
D.凛冬,堆好的雪人“变小”
【答案】B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A、 冰雪消融是熔化,熔化吸热,故A错误;
B、冰冻饮料瓶身会“出汗”是液化,液化放热,故B正确;
C、 日出雾散是蒸发,需要吸收热量,故C错误;
D、堆好的雪人“变小”是升华,升华吸热,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熔化、气化、升华是吸热;
(2)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
2.(2025九下·湖南模拟)如图所示,将冰块放在室温下,冰块正在不断熔化,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块的温度不变,其内能不变
B.空气和冰块之间在进行热传递
C.冰块的温度升高,所含的热量增加
D.冰块改变内能的方式与钻木取火是相同的
【答案】B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晶体和非晶体;热量的概念;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冰块正在不断熔化,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故A错误;
B、冰块和空气之间有温度差,它们之间进行热传递,故B正确;
C、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故C错误;
D、冰块熔化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内能的,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冰块改变内能的方式与钻木取火是不相同的,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2)热传递的条件是温度差;
(3)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
(4)改变内能的方式包括做功和热传递。
3.(2025九下·湖南模拟)在湖南,春天气温快速回升时,较光滑的地面上会出现水渍,俗称“回潮天”。关于“回潮”形成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回潮”是地底的水渗出地表形成的
B.“回潮”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回潮”发生时天气必须很干燥
D.“回潮”过程需要吸热
【答案】B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ABCD、“回潮”形成的原因是在湿润的天气,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分析】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
4.(2025·玉林模拟)“泼水成冰”是严寒天气下,当热水被洒向空中,其周围的水蒸气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形成如图所示的“线条”。此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A.凝固 B.凝华 C.熔化 D.升华
【答案】B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凝华及凝华放热;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可以直接放热凝华成小冰晶,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5.(2025·巴中模拟)今年 2 月下旬从南海吹来的暖湿气流,与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南方大部分城市迎来了“回南天”。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会汽化
B.窗户看起来像“出汗”都是液化现象
C.为了减轻屋内的潮湿,“回南天”时期应该开窗通风
D.小水珠出现在窗户的外侧
【答案】B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A、 暖湿气流中的热水蒸气遇到冷空气会发生液化变为小液滴,故A错误;
B、窗户看起来像“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与“白气”的形成原理相同,故B正确;
C、“回南天”时,室外空气的湿度大,开窗通风会使室外潮湿空气进入室内,增加室内湿度,应关闭窗户,减少室外潮湿空气进入到室内,故C错误;
D、室内温度高,故是室内的热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发生液化,故小水珠出现在窗户的室内一侧。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液化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放热;
(2)“白气”等类似现象均是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3)分析室内外空气的湿度关系分析判断;
(4)热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据此分析判断。
6.(2025·乳源模拟)如图所示,市场里的商家将海鲜放在冰块上保鲜,主要是利用冰块
A.汽化吸热 B.液化放热 C.熔化吸热 D.凝华放热
【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解答】冰块熔化时会吸热,使海鲜的温度降低,起到保鲜的作用,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分析】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熔化吸热。
7.(2025·河源模拟)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在冬季利用“注水破石”的方法开山采石.白天给石头打孔后注满水并封实,晚上水降温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水结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升华 C.熔化 D.凝固
【答案】D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凝华及凝华放热;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解:水结冰发生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固,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变化过程叫作凝固。
8.(2025·贵州模拟)关于3D打印,其过程是:将固态材料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材料,喷头按照3D图纸设计轨迹运动,将液态材料喷出,材料迅速冷却后形成立体实物。以上描述的打印过程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A.仅熔化 B.仅凝固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ABCD.关于3D打印,其过程是:将固态材料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材料是熔化现象,喷头按照3D图纸设计轨迹运动,将液态材料喷出,材料迅速冷却后形成立体实物是凝固现象。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变化过程叫作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变化过程叫作凝固。
9.(2025·岳阳楼模拟)“铁盘盛满红亮小龙虾,麻辣香气混着蒜蓉升腾”这是属于岳阳的市井烟火。烹饪小龙虾的过程蕴含了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锅周边“白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天然气燃烧时把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C.闻到蒜蓉香味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水沸腾后把火调小,水的比热容会减小
【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比热容;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锅周边“白气”是锅中温度高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错误;
B. 天然气燃烧时把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
C. 闻到蒜蓉香味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放热;
B.燃料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C.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10.(2024·天津市)天津盘山有“上盘雪花飘,中盘雾雨渺,下盘夕阳照”的天然奇观,其中“雾”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升华 C.汽化 D.液化
【答案】D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雾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二、填空题
11.(2025九下·鹤山模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句诗出自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诗中的“露”和“霜”分别是物态变化中的   现象和   现象。 两种物态变化都需要   .(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液化;凝华;放热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诗中的“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诗中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这两种物态变化都需要放热。
【分析】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放热;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
12.(2025·河源模拟)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有较高的   拍电影时用泡沫塑料用作擂石道具,是利用了泡沫塑料   较小.水暖暖气片通过热水循环来散发热量,是利用了水的   较大。(三个空均填物质属性)
【答案】熔点;密度;比热容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密度及其特性;比热容
【解析】【解答】 火焰的温度是800℃左右,金的熔点远远高于这个温度,所以用普通火不会使金熔化,“ 真金不怕火炼 ” 说明黄金有较高的熔点;
拍电影时不希望发生真实的伤亡事故,所以用密度较小的材料模拟擂石道具。
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暖气装置中用水来供热。
故答案为:熔点;密度;比热容。
【分析】黄金的熔点较高;
泡沫塑料的密度小,砸到人身上不至于发生伤害;
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13.(2025九下·顺德模拟)常温下,如图所示,取一个不漏水的空易拉罐,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熔点:-75.5℃,沸点:-57℃)放入易拉罐中,过一会儿干冰变少了,这是干冰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用电子温度计测得易拉罐底部白霜的温度是-22℃.小明认为白霜是易拉罐外部空气中的气态二氧化碳凝华而成,小明的观点   (选填“正确”、“错误”),这是由于二氧化碳应在低于   ℃的温度才会变成固态。
【答案】升华;错误;-78.5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过一会儿干冰变少了,这是固态干冰直接变成了气态二氧化碳,即干冰发生了升华,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用电子温度计测得易拉罐底部白霜的温度是-22℃。小明认为白霜是易拉罐外部空气中的气态二氧化碳凝华而成,小明的观点错误,这是由于二氧化碳应低于-75.5℃的温度才会变成固态,它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14.(2025·山东模拟)如图甲所示,用酒精灯加热密封在玻璃罐中的碘粒,出现了紫色的碘蒸气。为了探究碘蒸气是碘升华形成,还是先将化后汽化形成的,同学们查得碘的熔点约为114℃后,将冷却后的玻璃罐放入80℃的水中,如图乙所示。若未出现碘蒸气,则说明碘蒸气是碘   形成的;若出现碘蒸气,则说明碘蒸气是碘   形成的。
【答案】汽化;升华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玻璃罐中的碘颗粒放入80℃的水中,温度低于碘熔点,固态碘不能熔化成液态碘,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而碘蒸气是固态碘直接变为气态碘,是升华形成的。
【分析】当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 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
15.(2024·和田模拟)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中国是茶的故乡。
(1)打开茶叶盒,茶香飘满屋是一种   现象,用煮沸的水泡茶后茶香更加浓郁,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沏满茶水的杯子底部看起来较浅是由于光从   (选填“空气到水”或“水到空气”)中发生了折射。
(2)紫砂壶是茶具中的一种,在茶艺发展史上它占有特殊的地位。紫砂壶的壶身和壶嘴构成一个   ,将一把120g的紫砂壶置于足量水的容器中漂浮时受到的浮力为   N,将其轻轻按入水中后浸没(水进入壶内部),它受到容器底部的支持力为0.7N,该紫砂壶材质的密度为   。()
【答案】(1)扩散;不变;水到空气
(2)连通器;1.2;2.4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光的折射规律;连通器原理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1)①打开茶叶盒,茶香飘满屋是茶香分子在空气中发生的扩散现象;
② 用煮沸的水泡茶后茶香更加浓郁,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③沏满茶水的杯子底部看起来较浅是由于光从水到空气中发生了折射。
(2)① 紫砂壶的壶身和壶嘴的底部连通,上面开口,因此为连通器;
②紫砂壶漂浮在液面上,则它受到的浮力F浮=G=mg=0.12kg×10N/kg=1.2N;
③紫砂壺受到的浮力F浮=G-F支=1.2N-0.7N=0.5N;
它的体积:;
那么材料的密度为:。
【分析】(1)①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
②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解答;
③根据光的折射的知识解答。
(2)①上面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为连通器;
②根据漂浮条件计算紫砂壶受到的浮力;
③根据F浮=G-F支计算紫砂壺受到的浮力,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它的体积,最后根据计算紫砂壶的密度。
16.(2018届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试题)如图是常用的一种体温计,此时它指示的温度是   ℃.分析如表提供的信息(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知道,温度计选用   作为测温物质,能测量的温度最低;温度计选用    作为测温物质,灵敏度最高.
【答案】36.5;酒精;水银
【知识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解析】【解答】体温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所以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温度为36.5℃;从表中知道,酒精的凝固点最低,
故选择酒精制造的温度计能测量的温度最低,从表中知道,水银的比热容最小,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就升高的越多,体积变化也就越大,
【分析】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如果液体凝固了,当然就无法测量了,甚至有可能导致温度计损坏.温度计所使用的液体的比热容,直接影响到对温度变化的难易程度,比热容越小,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就升高的越多,体积变化也就越大,故制造出的温度计就越灵敏.
三、实验探究题
17.(2024九下·莲湖模拟)寒假期间,学校布置了假期社会实践作业、小聪在家和妈妈学烹饪时注意到,盐(主要成分是NaCl)和糖(主要成分是蔗糖)外观非常像(如图甲),除了尝味道几乎分辨不出来。于是他找来小明和小林,想利用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科学的分辨出两种物质。经过查阅资料,他们得到以下数据(如表格):
物质 密度/ 熔点/℃ 比热容/
盐(NaCl) 2.17 801
糖(蔗糖) 1.66 185
(1)小聪找来A、B两个相同的勺子,分别装满一平勺两种样品。用天平测得A勺总质量为16.2g,B勺总质量如图乙所示,读数为   g,由此可知   (选填“A”或“B”)勺中样品为盐。
(2)小明和小林从学校借来实验器材,组装了如图丙所示装置,通过水浴法加热两种样品,水浴法的优点是   。某时刻,试管D中温度计示数如图,此时温度为   ℃。实验中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C、D试管中物质的温度,并做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如图丁所示。
(3)根据图丁可知,吸收相等热量,升温较多的是   (选填“C”或“D”),进而判断出试管D中样品为   (选填“糖”或“盐”)。
(4)小林发现该实验无法根据熔点辨别两种物质,原因是   。
【答案】13.2;A;受热均匀;56℃;C;盐;水的沸点低,无法达到样品的熔点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根据图乙,托盘天平的分度值为0.2g,B勺总质量读数为:
根据表中数据,糖的密度小于盐的密度,A、B两个相同的勺子,均装满一平勺不同样品,体积相等,用天平测得A勺总质量为16.2g,根据,由于A的密度大,体积相同时,则可知A勺中样品为盐。
(2)通过水浴法加热两种样品,受热均匀,便于观察现象。根据图丙,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为56℃。
(3)根据图丁,加热相同的时间,即吸收相同的热量,C升高的温度较多;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盐的比热容大于糖的比热容,糖的质量小于盐的质量,升高相同的温度,根据Q=cmΔt可得,盐加热的时间较长,试管D中样品为盐。
(4)水浴加热的最高温度是沸水的温度,达不到样品的熔点,故无法根据熔点辨别两种物质。
【分析】(1)根据天平上砝码和游码的位置,测量质量;在体积相同时,密度越大,质量越大;
(2)水浴法加热,物体受热均匀;根据温度计液柱位置,测量温度;
(3)质量和吸收热量相同时,温度差越小,比热容越大;
(4)温度没有到达晶体的熔点,不能熔化。
18.(2023·长岭模拟)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
(1)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    水中,不要碰到烧杯的底部或侧壁。
(2)从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3)分析图乙中的图象可知,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    。
【答案】(1)全部浸没
(2)变大
(3)5:3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1)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没水中,不要碰到烧杯的底部或侧壁。
(2)从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3)根据乙图可知,当加热时间都是6min时,二者吸收相同的热量。第一次升高的温度为:98℃-92℃=6℃,第二次升高的温度:98℃-88℃=10℃。
根据Q=cm△t可知,当吸收的热量和比热容相同时,升高的温度与质量成反比,
即:。
【分析】(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范解答;
(2)水沸腾时,上面的水和下面的水的温度相同,随着气泡的上升,水的压强减小,则气泡的体积逐渐变大,直到表面破裂开来;
(3)根据乙图确定两次水升高的温度,然后根据Q=cm△t计算出水的质量之比。
19.(2024九下·龙湖模拟)在课堂上同学们用小纸锅烧水,如图甲所示。为什么水能烧开而纸锅不会燃烧呢?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开始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甲 乙 丙 丁
(1)如图乙,在安装实验器材时,老师提醒大家固定夹A和B的高度都要适当,固定夹A高度适当的标准是保证能够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那么固定夹B高度“适当”的标准是   .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需要计时,记录温度并观察现象。实验中判断水沸腾的依据是烧杯中出现图丙中的   (填“a”或“b”)所示现象;
(3)两位同学将收集的数据绘制成如图丁所示的“温度-时间”关系图象,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根据图像可知两位同学所用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mA   mB(填“>”或“<”);
(4)交流评估环节中,同学们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有   (填字母)。
a.纸板上的小孔加快了水的散热,因此小孔是多余的
b.用初温较高的水做实验,可以缩短沸腾前的加热时间,节约能源
c.纸锅烧水实验中,纸锅不会燃烧是因为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要不断吸热
【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a
(3)保持不变;>
(4)b c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1) 第1空、 固定夹 B 高度“适当”的标准是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这是为了确保温度计能准确测量水的温度,若玻璃泡接触容器底或壁,测量结果会不准确。故该空填“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
(2) 第1空、 水沸腾时会在液体内部和表面产生大量气泡并不断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开来,呈现图丙中 a 所示的现象;而 b 是水未沸腾时气泡的状态。故该空填“ a ”;
(3) 第1空、 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这是水沸腾的重要特点。故该空填“ 保持不变 ”;
第2空、 从图丁可以看出,A 加热到沸腾需要更长时间,根据热量公式 Q=cmΔt(Q 为吸收热量,c 为比热容,m 为质量,Δt 为温度变化),在相同条件下,加热时间长说明吸收热量多,而比热容相同、温度变化相同,所以质量更大,即 mA>mB。故该空填“ > ”;
(4) 第1空、 a 选项中,纸板上的小孔不是多余的,它可以减少热量散失,使水更容易沸腾,a 错误;b 选项用初温较高的水做实验,确实可以缩短沸腾前的加热时间,节约能源,b 正确;c 选项纸锅不会燃烧是因为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不断吸热使纸锅温度达不到着火点,c 正确。故该空填“ b、 c ”;
【分析】 实验围绕水沸腾时的现象、温度变化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展开。首先通过合理安装实验器材,如保证温度计正确测量和酒精灯外焰加热,为实验做好准备。观察水沸腾的现象来准确判断沸腾时刻,通过分析温度-时间图像得出水沸腾时温度不变的特点,还能比较不同情况下水质量的大小。
20.(2023·合阳模拟)如图甲所示是家用电热加湿器,其工作电路如图乙所示,相关参数如表。电热加湿器的电热丝浸没在加热仓的水中产生热量,使加热仓中的水沸腾变成水蒸气喷出,增加环境湿度;当加热仓中的水减少到一定程度时,自动阀门智能打开,水由储水箱进入加热仓中。
工作电压 220V
最大运行功率 40W
储水箱容量 2.4L
气雾调节器最大电阻 990Ω
(1)图甲中加湿器上方的“白气”是    (选填“水蒸气”或“小水滴”)。
(2)当加湿器以最大运行功率工作时,电热丝R1的电阻值多大?
(3)如果加热仓内冷水的温度为20℃,以最大运行功率正常工作,经过336s恰好使水沸腾产生水蒸气,求加热仓中水的质量;[设电热丝R1产生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当地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c水=4.2×103J/(kg ℃)]
(4)电热加湿器以最低气雾量正常工作时,求气雾调节器消耗的电功率。
【答案】(1)小水滴
(2)当气雾调节器R2的滑片移到最左边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加湿器以最大运行功率工作;
由表格数据可知,加湿器的最大运行功率P大=40W,
电热丝R1的阻值:
答:电热丝R1的电阻值为1210Ω;
(3)电阻丝R1产生的热量:Q放=W最大=P最大t=40W×336s=13440J,
水吸收的热量:Q吸=Q放=13440J,
答:加热仓中水的质量为0.04kg;
(4)当滑片移到最右端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此时R1与R2串联,加湿器以最低气雾量工作,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路中的电流: ,
此时气雾调节器R2消耗的电功率:P2=I2R2=(0.1A)2×990Ω=9.9W
答:气雾调节器消耗的电功率为9.9W。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热量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
【解析】【解答】(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放热,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大量的小水珠就是看到的“白气”。
【分析】(1)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2)根据公式 计算加热电阻随R2的阻值;
(3)首先根据 Q放=W最大=P最大t 计算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再根据 Q吸=Q放 计算水吸收的热量,最后根据 计算加热仓中水的质量。
(4)当滑片移到最右端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此时R1与R2串联,加湿器以最低气雾量工作。
再根据R总=R1+R2计算总电阻,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最后根据 P2=I2R2 计算R2消耗的电功率。
21.(2019九下·东莞月考)沙漠集水器
(1)有些沙漠紧邻大海,   (白天/晚上)风通常从大海吹向沙漠,导致空气中富含水蒸气。
(2)伯克利分校团队设计出一款沙漠集水器——Waterseer,利用风能这种   (可再生/不可再生)能源,借助风力驱动风轮旋转,带动螺旋桨空气输入金属管中部。
(3)深埋在土壤深处的金属管底部温度较低,由于金属   (填物理属性)好使得金属管中部温度也降低。
(4)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金属管中部   (吸/放热),液化成水滴,水滴在   力的作用下,沿管壁下落,汇集于金属管底部容器。
(5)Waterseer第天可以收集约37L饮用水,合   kg,应用前景十分乐观。( 水=1.0x103kg/m3)
【答案】(1)白天
(2)可再生
(3)导热性
(4)放热;重
(5)37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密度公式及其应用;比热容;能源及其分类
【解析】【解答】(1)在海边,由于海水和沙滩的比热容不同,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是海陆风;(2)风能短时间可再生,是可再生能源;(3)金属的导热性好,可以使金属管温度降低;(4)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5)37L=37dm3=3.7×10-2m3,水的质量为.
【分析】(1)由于比热容不同,海边白天和晚上风向不同;
(2)风是可再生能源;
(3)金属是热的良导体;
(4)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并由于重力而下落;
(5)根据水的密度和体积的乘积计算质量。
四、多选题
22.(2023九下·宁洱模拟)某实验小组利用酒精灯对冰均匀加热,他们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如图是他们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  )
A.冰是晶体,熔化过程用了25min
B.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不变
C.水升温比冰慢,说明水的比热容比冰的小
D.实验中物质吸热多少可用加热时间来比较
【答案】A,D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比热容
【解析】【解答】A.据图可知,水熔化时有固定的温度,所以有熔点,为晶体,熔化时间为5-30min,所以共用了25min, 故A正确;
B.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加,故B错误;
C.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升温较长,所以水的比热容较大,故C错误;
D.实验过程中使用相同的加热装置进行装置,所以实验中物质吸热多少可用加热时间来比较,故D正确。
故选AD。
【分析】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原理为Q=cmΔt,在控制材料不同的前提下,保证质量、吸收热量相同,根据加热时间代表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越长表明吸收热量越大),当加热时间相同时,温度变化少,物质的比热容大(吸热能力强)。
23.(2024·和平模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激光在光导纤维中利用光的反射传递信息,其传播速度为
B.“冻梨”放在水中“缓”一下,变软才好吃。缓的时候冻梨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熔化
C.搬起石头所用的力等于石头的重力
D.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机械能不变
【答案】A,C,D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机械能及其转化;平衡状态的判断;光纤通信
【解析】【解答】A.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多次反射传递信息的,速度小于3×108m/s,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冻梨变软是熔化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加速搬起石头,人所用的力大于石头的重力,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匀速下落的降落伞,机械能变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CD。
【分析】根据光线通信、熔化、力和运动、机械能判识选项
1、 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中多次反射传递信息的
2、熔化为固态变化为液态,吸收热量,如雪消融
3、力和运动:物体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4、机械能:机械能为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当质量不变时,动能和速度成正比,速度不变时,动能和质量成正比;当质量不变时,重力势能和高度成正比,高度不变时,重力势能和质量成正比;
24.(2024·楚雄模拟)如图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消失,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乙醚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B.乙醚质量和密度均不变
C.乙醚的物态变化与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的物态变化相同
D.接着往里拉动活塞,液态乙醚又将出现,此时注射器温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答案】A,C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解答】AB.拉动活塞时,乙醚体积变大,质量不变,密度变小,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乙醚消失,发生了汽化,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液体变为气体,发生汽化,C符合题意;
D.往里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又将出现,发生了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注射器温度升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拉动注射器的活塞,内部体积变大,质量不变时,密度减小;液体变为气体是汽化现象;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25.(2024九下·南宁月考) 如图所示的是某种物质熔化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B.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经历了12min
C.在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在第8min到第12min之间,该物质内能不变
【答案】A,C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晶体和非晶体
【解析】【解答】A.晶体具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在加热过程中从第6min到第12min温度保持不变,可判断该物质为晶体,该物质的熔点为80℃,故A正确;
B.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在加热过程中从第6min到第12min温度保持不变,可判断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经历了6min,故B错误;
C.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第6min开始熔化,此时物质处于固态,该物质在12min完全熔化,物质处于液态,该物质在第10min为固液共存态,故C正确;
D.该物质持续的在吸热其内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AC。
【分析】A.晶体具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在图像中找到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不变的点即为晶体的熔点;
B.该物质在第6min之前为固态,没有开始熔化,该物质在12min完全熔化,物质处于液态,整个熔化过程经历了6min;
C.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由固态物质变为液态物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
D.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物体吸热器内能增加,做功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6.(2022·大连)下列古诗句中都对应着一种自然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属于凝华的是(  )
A.胡天八月即飞雪 B.天接云涛连晓雾
C.羌管悠悠霜满地 D.欲渡黄河冰塞川
【答案】A,C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A.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A符合题意;
B.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符合题意;
D.冰是水凝固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物体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7.(2023·西岗模拟)关于物态变化的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冬天的水面结冰是凝固现象
B.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熔化现象
C.用久了的灯管两端变黑是汽化现象
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
【答案】A,D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 A、冬天水面结冰,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故A正确;
B、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升华现象,故B错误;
C、用久了的灯管两端变黑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AD。
【分析】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8.(2023·宝安模拟)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寒冷的冬天,室外的人口中呼出“白气”是汽化现象,是吸热过程
B.打气筒打气时,筒壁发热主要是通过做功改变了内能
C.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
【答案】B,D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比热容;能量的转化或转移
【解析】【解答】 A、寒冷的冬天,室外的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A错误;
B、打气筒给轮胎打气时气筒壁发热,是压缩空气做功过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即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故B正确;
C、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燃料燃烧产生的燃气对外做功,将燃料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故C错误;
D、水的比热容较大,质量相同的水和其它液体相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多;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把这些热迅速吸收,使发动机的温度不致升得太高,故D正确。
故选:BD。
【分析】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压缩空气做功,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将燃气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相同条件下,比热容大的物质能吸收更多的热量。
五、计算题
29.(2023·韩城模拟)如图甲所示是一款养生壶,其内部电路简图如图乙所示,R1和R2均为加热电阻且阻值不变,通过旋钮开关可以切换加热和保温两种功能,其部分参数如下表所示,其中保温功率被磨损。
额定电压/V 220
容积/L 1
加热功率/W 1000
保温功率/W  
(1)该养生壶的壶体用高硼硅玻璃制造,在温度约821℃时该玻璃开始软化,高硼硅玻璃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求电阻R1的阻值;
(3)该养身壶正常工作时,先经过6min将1 kg,20℃的水加热至沸腾(标准大气压下)后再保温1h,共消耗电能0.2kW h,求:[c水=4.2×103J/(kg ℃)]
①该养生壶加热时的效率;(结果保留至0.1%)
②电阻R2的阻值。
【答案】(1)非晶
(2)旋钮开关与触点1接触时,R1与R2串联;旋钮开关与触点2接触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
因为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大于各串联导体的电阻,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时,电路中的电阻最小,电功率最大,养身壶为加热挡;R1、R2串联时,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功率最小,养身壶为保温挡;
加热挡电路中的电阻: ,
因为加热挡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所以R1的阻值:R1=R加热=48.4Ω;
答:电阻R1的阻值为48.4Ω;
(3)①养身壶正常加热工作6min消耗的电能:W加热=P加热t加热=1000W×6×60s=3.6×105J=0.1kW h,
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mΔt=4.2×103J/(kg ℃)×1kg×(100℃﹣20℃)=3.36×105J,
养生壶加热时的效率: ;
②由题意可知,保温阶段消耗的电能:W保温=W﹣W加热=0.2kW h﹣0.1kW h=0.1kW h,
保温时电路的总电阻: ,
由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电阻R2的阻值:R2=R保温﹣R1=484Ω﹣48.4Ω=435.6Ω。
答:①该养生壶加热时的效率为93.3%
②电阻R2的阻值为435.6Ω。
【知识点】晶体和非晶体;电功率的计算;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高硼硅玻璃在温度约821℃时该玻璃开始软化可知,它熔化没有固定的温度,即没有熔点,那么为非晶体。
【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
(2)首先根据公式比较开关在不同位置时电功率的大小,从而确定对应的工作状态。然后根据加热功率,利用公式 , 计算出R1的阻值。
(3)①首先根据 W加热=P加热t加热 计算出加热消耗的电能,再根据公式 Q吸=c水mΔt 计算水吸收的热量,最后根据公式 ; 计算养生壶的加热效率;
②首先根据 W保温=W﹣W加热 计算出保温阶段消耗的电能,再根据计算保温功率,接下来根据 计算保温时的总电阻,最后根据 R2=R保温﹣R1 计算R2的阻值。
30.(2019·禹州模拟)图甲为一款利用高温水蒸气熨烫衣服的便携式挂烫机,它的正常工作电压为220V,水箱装水最多0.4kg,加热功率有大小两个挡位,挂烫机内部电路如图乙所示,其中电热丝R1=88Ω,R2=44Ω.
(1)高温水蒸气熨烫衣服时,水蒸气遇到衣服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放出热量,将衣服烫平.
(2)挂烫机正常工作时,电路中最大电流是多少 电路在高温挡每分钟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3)若挂烫机的效率为90%,将水箱中0.3kg的水从20℃加热到100℃,挂烫机至少需要加热多少秒?[结果保留整数,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4)如果在用电高峰使用挂烫机,实际电压可能低于额定电压。若实际电压为198V,则挂烫机的低温挡实际功率是多少?
【答案】(1)液化
(2)解:电路中最大电流为:I高=l1+I2= + = + =7.5A
高温挡的功率为:P高=UI高=220V×7.5A=1650W
电路在高温挡每分钟放出的热量
Q1=P高t=1650W×60s=9.9×104J
(3)解:0.3kg的水从20℃加热到100℃,水吸收的热量为:
Q2=cm(t1-t0)=4.2×103J/(kg·℃) ×0.3kg×(100℃-20℃)=1.008×105J
挂烫机消耗的电能:即W= =1.12×105J
由P= 知,当功率最大时,所需时间最少
t'= ≈68s
(4)解:若实际电压为198V,则挂烫机的低温挡实际功率
P实= =45.5W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热量的计算;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焦耳定律的应用
【解析】【分析】(1)水蒸气变为水是液化现象,并放出热量;
(2)利用电压和电阻的比值计算电流,利用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计算总电流;利用总电功率和时间的乘积计算产生的总热量;
(3)根据水的质量、比热容和温度差计算吸热多少,结合热效率,计算消耗的总电能,根据电能和电功率计算工作时间;
(4)利用实际电压和电阻可以计算实际电功率。
1 / 1考点冲刺20【物态变化的辨析】—2025年中考物理考前素描40天终极冲刺宝典
一、选择题
1.(2025·湘西模拟)水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
B.盛夏,冰冻饮料瓶身会“出汗”
C.深秋,日出雾散
D.凛冬,堆好的雪人“变小”
2.(2025九下·湖南模拟)如图所示,将冰块放在室温下,冰块正在不断熔化,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块的温度不变,其内能不变
B.空气和冰块之间在进行热传递
C.冰块的温度升高,所含的热量增加
D.冰块改变内能的方式与钻木取火是相同的
3.(2025九下·湖南模拟)在湖南,春天气温快速回升时,较光滑的地面上会出现水渍,俗称“回潮天”。关于“回潮”形成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回潮”是地底的水渗出地表形成的
B.“回潮”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回潮”发生时天气必须很干燥
D.“回潮”过程需要吸热
4.(2025·玉林模拟)“泼水成冰”是严寒天气下,当热水被洒向空中,其周围的水蒸气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形成如图所示的“线条”。此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A.凝固 B.凝华 C.熔化 D.升华
5.(2025·巴中模拟)今年 2 月下旬从南海吹来的暖湿气流,与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南方大部分城市迎来了“回南天”。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会汽化
B.窗户看起来像“出汗”都是液化现象
C.为了减轻屋内的潮湿,“回南天”时期应该开窗通风
D.小水珠出现在窗户的外侧
6.(2025·乳源模拟)如图所示,市场里的商家将海鲜放在冰块上保鲜,主要是利用冰块
A.汽化吸热 B.液化放热 C.熔化吸热 D.凝华放热
7.(2025·河源模拟)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在冬季利用“注水破石”的方法开山采石.白天给石头打孔后注满水并封实,晚上水降温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水结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升华 C.熔化 D.凝固
8.(2025·贵州模拟)关于3D打印,其过程是:将固态材料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材料,喷头按照3D图纸设计轨迹运动,将液态材料喷出,材料迅速冷却后形成立体实物。以上描述的打印过程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A.仅熔化 B.仅凝固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9.(2025·岳阳楼模拟)“铁盘盛满红亮小龙虾,麻辣香气混着蒜蓉升腾”这是属于岳阳的市井烟火。烹饪小龙虾的过程蕴含了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锅周边“白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天然气燃烧时把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C.闻到蒜蓉香味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水沸腾后把火调小,水的比热容会减小
10.(2024·天津市)天津盘山有“上盘雪花飘,中盘雾雨渺,下盘夕阳照”的天然奇观,其中“雾”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升华 C.汽化 D.液化
二、填空题
11.(2025九下·鹤山模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句诗出自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诗中的“露”和“霜”分别是物态变化中的   现象和   现象。 两种物态变化都需要   .(填“吸热”或“放热”)
12.(2025·河源模拟)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有较高的   拍电影时用泡沫塑料用作擂石道具,是利用了泡沫塑料   较小.水暖暖气片通过热水循环来散发热量,是利用了水的   较大。(三个空均填物质属性)
13.(2025九下·顺德模拟)常温下,如图所示,取一个不漏水的空易拉罐,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熔点:-75.5℃,沸点:-57℃)放入易拉罐中,过一会儿干冰变少了,这是干冰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用电子温度计测得易拉罐底部白霜的温度是-22℃.小明认为白霜是易拉罐外部空气中的气态二氧化碳凝华而成,小明的观点   (选填“正确”、“错误”),这是由于二氧化碳应在低于   ℃的温度才会变成固态。
14.(2025·山东模拟)如图甲所示,用酒精灯加热密封在玻璃罐中的碘粒,出现了紫色的碘蒸气。为了探究碘蒸气是碘升华形成,还是先将化后汽化形成的,同学们查得碘的熔点约为114℃后,将冷却后的玻璃罐放入80℃的水中,如图乙所示。若未出现碘蒸气,则说明碘蒸气是碘   形成的;若出现碘蒸气,则说明碘蒸气是碘   形成的。
15.(2024·和田模拟)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中国是茶的故乡。
(1)打开茶叶盒,茶香飘满屋是一种   现象,用煮沸的水泡茶后茶香更加浓郁,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沏满茶水的杯子底部看起来较浅是由于光从   (选填“空气到水”或“水到空气”)中发生了折射。
(2)紫砂壶是茶具中的一种,在茶艺发展史上它占有特殊的地位。紫砂壶的壶身和壶嘴构成一个   ,将一把120g的紫砂壶置于足量水的容器中漂浮时受到的浮力为   N,将其轻轻按入水中后浸没(水进入壶内部),它受到容器底部的支持力为0.7N,该紫砂壶材质的密度为   。()
16.(2018届中考物理复习----物态变化试题)如图是常用的一种体温计,此时它指示的温度是   ℃.分析如表提供的信息(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知道,温度计选用   作为测温物质,能测量的温度最低;温度计选用    作为测温物质,灵敏度最高.
三、实验探究题
17.(2024九下·莲湖模拟)寒假期间,学校布置了假期社会实践作业、小聪在家和妈妈学烹饪时注意到,盐(主要成分是NaCl)和糖(主要成分是蔗糖)外观非常像(如图甲),除了尝味道几乎分辨不出来。于是他找来小明和小林,想利用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科学的分辨出两种物质。经过查阅资料,他们得到以下数据(如表格):
物质 密度/ 熔点/℃ 比热容/
盐(NaCl) 2.17 801
糖(蔗糖) 1.66 185
(1)小聪找来A、B两个相同的勺子,分别装满一平勺两种样品。用天平测得A勺总质量为16.2g,B勺总质量如图乙所示,读数为   g,由此可知   (选填“A”或“B”)勺中样品为盐。
(2)小明和小林从学校借来实验器材,组装了如图丙所示装置,通过水浴法加热两种样品,水浴法的优点是   。某时刻,试管D中温度计示数如图,此时温度为   ℃。实验中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C、D试管中物质的温度,并做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如图丁所示。
(3)根据图丁可知,吸收相等热量,升温较多的是   (选填“C”或“D”),进而判断出试管D中样品为   (选填“糖”或“盐”)。
(4)小林发现该实验无法根据熔点辨别两种物质,原因是   。
18.(2023·长岭模拟)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
(1)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    水中,不要碰到烧杯的底部或侧壁。
(2)从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3)分析图乙中的图象可知,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    。
19.(2024九下·龙湖模拟)在课堂上同学们用小纸锅烧水,如图甲所示。为什么水能烧开而纸锅不会燃烧呢?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开始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甲 乙 丙 丁
(1)如图乙,在安装实验器材时,老师提醒大家固定夹A和B的高度都要适当,固定夹A高度适当的标准是保证能够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那么固定夹B高度“适当”的标准是   .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需要计时,记录温度并观察现象。实验中判断水沸腾的依据是烧杯中出现图丙中的   (填“a”或“b”)所示现象;
(3)两位同学将收集的数据绘制成如图丁所示的“温度-时间”关系图象,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根据图像可知两位同学所用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mA   mB(填“>”或“<”);
(4)交流评估环节中,同学们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有   (填字母)。
a.纸板上的小孔加快了水的散热,因此小孔是多余的
b.用初温较高的水做实验,可以缩短沸腾前的加热时间,节约能源
c.纸锅烧水实验中,纸锅不会燃烧是因为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要不断吸热
20.(2023·合阳模拟)如图甲所示是家用电热加湿器,其工作电路如图乙所示,相关参数如表。电热加湿器的电热丝浸没在加热仓的水中产生热量,使加热仓中的水沸腾变成水蒸气喷出,增加环境湿度;当加热仓中的水减少到一定程度时,自动阀门智能打开,水由储水箱进入加热仓中。
工作电压 220V
最大运行功率 40W
储水箱容量 2.4L
气雾调节器最大电阻 990Ω
(1)图甲中加湿器上方的“白气”是    (选填“水蒸气”或“小水滴”)。
(2)当加湿器以最大运行功率工作时,电热丝R1的电阻值多大?
(3)如果加热仓内冷水的温度为20℃,以最大运行功率正常工作,经过336s恰好使水沸腾产生水蒸气,求加热仓中水的质量;[设电热丝R1产生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当地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c水=4.2×103J/(kg ℃)]
(4)电热加湿器以最低气雾量正常工作时,求气雾调节器消耗的电功率。
21.(2019九下·东莞月考)沙漠集水器
(1)有些沙漠紧邻大海,   (白天/晚上)风通常从大海吹向沙漠,导致空气中富含水蒸气。
(2)伯克利分校团队设计出一款沙漠集水器——Waterseer,利用风能这种   (可再生/不可再生)能源,借助风力驱动风轮旋转,带动螺旋桨空气输入金属管中部。
(3)深埋在土壤深处的金属管底部温度较低,由于金属   (填物理属性)好使得金属管中部温度也降低。
(4)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金属管中部   (吸/放热),液化成水滴,水滴在   力的作用下,沿管壁下落,汇集于金属管底部容器。
(5)Waterseer第天可以收集约37L饮用水,合   kg,应用前景十分乐观。( 水=1.0x103kg/m3)
四、多选题
22.(2023九下·宁洱模拟)某实验小组利用酒精灯对冰均匀加热,他们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如图是他们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  )
A.冰是晶体,熔化过程用了25min
B.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不变
C.水升温比冰慢,说明水的比热容比冰的小
D.实验中物质吸热多少可用加热时间来比较
23.(2024·和平模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激光在光导纤维中利用光的反射传递信息,其传播速度为
B.“冻梨”放在水中“缓”一下,变软才好吃。缓的时候冻梨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熔化
C.搬起石头所用的力等于石头的重力
D.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机械能不变
24.(2024·楚雄模拟)如图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消失,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乙醚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B.乙醚质量和密度均不变
C.乙醚的物态变化与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的物态变化相同
D.接着往里拉动活塞,液态乙醚又将出现,此时注射器温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25.(2024九下·南宁月考) 如图所示的是某种物质熔化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
B.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经历了12min
C.在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在第8min到第12min之间,该物质内能不变
26.(2022·大连)下列古诗句中都对应着一种自然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属于凝华的是(  )
A.胡天八月即飞雪 B.天接云涛连晓雾
C.羌管悠悠霜满地 D.欲渡黄河冰塞川
27.(2023·西岗模拟)关于物态变化的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冬天的水面结冰是凝固现象
B.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熔化现象
C.用久了的灯管两端变黑是汽化现象
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
28.(2023·宝安模拟)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寒冷的冬天,室外的人口中呼出“白气”是汽化现象,是吸热过程
B.打气筒打气时,筒壁发热主要是通过做功改变了内能
C.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
五、计算题
29.(2023·韩城模拟)如图甲所示是一款养生壶,其内部电路简图如图乙所示,R1和R2均为加热电阻且阻值不变,通过旋钮开关可以切换加热和保温两种功能,其部分参数如下表所示,其中保温功率被磨损。
额定电压/V 220
容积/L 1
加热功率/W 1000
保温功率/W  
(1)该养生壶的壶体用高硼硅玻璃制造,在温度约821℃时该玻璃开始软化,高硼硅玻璃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求电阻R1的阻值;
(3)该养身壶正常工作时,先经过6min将1 kg,20℃的水加热至沸腾(标准大气压下)后再保温1h,共消耗电能0.2kW h,求:[c水=4.2×103J/(kg ℃)]
①该养生壶加热时的效率;(结果保留至0.1%)
②电阻R2的阻值。
30.(2019·禹州模拟)图甲为一款利用高温水蒸气熨烫衣服的便携式挂烫机,它的正常工作电压为220V,水箱装水最多0.4kg,加热功率有大小两个挡位,挂烫机内部电路如图乙所示,其中电热丝R1=88Ω,R2=44Ω.
(1)高温水蒸气熨烫衣服时,水蒸气遇到衣服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放出热量,将衣服烫平.
(2)挂烫机正常工作时,电路中最大电流是多少 电路在高温挡每分钟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3)若挂烫机的效率为90%,将水箱中0.3kg的水从20℃加热到100℃,挂烫机至少需要加热多少秒?[结果保留整数,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4)如果在用电高峰使用挂烫机,实际电压可能低于额定电压。若实际电压为198V,则挂烫机的低温挡实际功率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A、 冰雪消融是熔化,熔化吸热,故A错误;
B、冰冻饮料瓶身会“出汗”是液化,液化放热,故B正确;
C、 日出雾散是蒸发,需要吸收热量,故C错误;
D、堆好的雪人“变小”是升华,升华吸热,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熔化、气化、升华是吸热;
(2)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
2.【答案】B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晶体和非晶体;热量的概念;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冰块正在不断熔化,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故A错误;
B、冰块和空气之间有温度差,它们之间进行热传递,故B正确;
C、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故C错误;
D、冰块熔化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内能的,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冰块改变内能的方式与钻木取火是不相同的,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2)热传递的条件是温度差;
(3)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
(4)改变内能的方式包括做功和热传递。
3.【答案】B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ABCD、“回潮”形成的原因是在湿润的天气,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分析】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
4.【答案】B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凝华及凝华放热;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可以直接放热凝华成小冰晶,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5.【答案】B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A、 暖湿气流中的热水蒸气遇到冷空气会发生液化变为小液滴,故A错误;
B、窗户看起来像“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与“白气”的形成原理相同,故B正确;
C、“回南天”时,室外空气的湿度大,开窗通风会使室外潮湿空气进入室内,增加室内湿度,应关闭窗户,减少室外潮湿空气进入到室内,故C错误;
D、室内温度高,故是室内的热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发生液化,故小水珠出现在窗户的室内一侧。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液化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放热;
(2)“白气”等类似现象均是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3)分析室内外空气的湿度关系分析判断;
(4)热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据此分析判断。
6.【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解答】冰块熔化时会吸热,使海鲜的温度降低,起到保鲜的作用,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分析】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熔化吸热。
7.【答案】D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凝华及凝华放热;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解:水结冰发生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固,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变化过程叫作凝固。
8.【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解答】ABCD.关于3D打印,其过程是:将固态材料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材料是熔化现象,喷头按照3D图纸设计轨迹运动,将液态材料喷出,材料迅速冷却后形成立体实物是凝固现象。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变化过程叫作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变化过程叫作凝固。
9.【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比热容;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锅周边“白气”是锅中温度高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错误;
B. 天然气燃烧时把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
C. 闻到蒜蓉香味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放热;
B.燃料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C.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10.【答案】D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雾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11.【答案】液化;凝华;放热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诗中的“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诗中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这两种物态变化都需要放热。
【分析】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放热;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
12.【答案】熔点;密度;比热容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密度及其特性;比热容
【解析】【解答】 火焰的温度是800℃左右,金的熔点远远高于这个温度,所以用普通火不会使金熔化,“ 真金不怕火炼 ” 说明黄金有较高的熔点;
拍电影时不希望发生真实的伤亡事故,所以用密度较小的材料模拟擂石道具。
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暖气装置中用水来供热。
故答案为:熔点;密度;比热容。
【分析】黄金的熔点较高;
泡沫塑料的密度小,砸到人身上不至于发生伤害;
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13.【答案】升华;错误;-78.5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过一会儿干冰变少了,这是固态干冰直接变成了气态二氧化碳,即干冰发生了升华,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用电子温度计测得易拉罐底部白霜的温度是-22℃。小明认为白霜是易拉罐外部空气中的气态二氧化碳凝华而成,小明的观点错误,这是由于二氧化碳应低于-75.5℃的温度才会变成固态,它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14.【答案】汽化;升华
【知识点】物质的三态;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玻璃罐中的碘颗粒放入80℃的水中,温度低于碘熔点,固态碘不能熔化成液态碘,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而碘蒸气是固态碘直接变为气态碘,是升华形成的。
【分析】当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 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
15.【答案】(1)扩散;不变;水到空气
(2)连通器;1.2;2.4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光的折射规律;连通器原理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1)①打开茶叶盒,茶香飘满屋是茶香分子在空气中发生的扩散现象;
② 用煮沸的水泡茶后茶香更加浓郁,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③沏满茶水的杯子底部看起来较浅是由于光从水到空气中发生了折射。
(2)① 紫砂壶的壶身和壶嘴的底部连通,上面开口,因此为连通器;
②紫砂壶漂浮在液面上,则它受到的浮力F浮=G=mg=0.12kg×10N/kg=1.2N;
③紫砂壺受到的浮力F浮=G-F支=1.2N-0.7N=0.5N;
它的体积:;
那么材料的密度为:。
【分析】(1)①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
②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解答;
③根据光的折射的知识解答。
(2)①上面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为连通器;
②根据漂浮条件计算紫砂壶受到的浮力;
③根据F浮=G-F支计算紫砂壺受到的浮力,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它的体积,最后根据计算紫砂壶的密度。
16.【答案】36.5;酒精;水银
【知识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解析】【解答】体温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所以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温度为36.5℃;从表中知道,酒精的凝固点最低,
故选择酒精制造的温度计能测量的温度最低,从表中知道,水银的比热容最小,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就升高的越多,体积变化也就越大,
【分析】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如果液体凝固了,当然就无法测量了,甚至有可能导致温度计损坏.温度计所使用的液体的比热容,直接影响到对温度变化的难易程度,比热容越小,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就升高的越多,体积变化也就越大,故制造出的温度计就越灵敏.
17.【答案】13.2;A;受热均匀;56℃;C;盐;水的沸点低,无法达到样品的熔点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1)根据图乙,托盘天平的分度值为0.2g,B勺总质量读数为:
根据表中数据,糖的密度小于盐的密度,A、B两个相同的勺子,均装满一平勺不同样品,体积相等,用天平测得A勺总质量为16.2g,根据,由于A的密度大,体积相同时,则可知A勺中样品为盐。
(2)通过水浴法加热两种样品,受热均匀,便于观察现象。根据图丙,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为56℃。
(3)根据图丁,加热相同的时间,即吸收相同的热量,C升高的温度较多;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盐的比热容大于糖的比热容,糖的质量小于盐的质量,升高相同的温度,根据Q=cmΔt可得,盐加热的时间较长,试管D中样品为盐。
(4)水浴加热的最高温度是沸水的温度,达不到样品的熔点,故无法根据熔点辨别两种物质。
【分析】(1)根据天平上砝码和游码的位置,测量质量;在体积相同时,密度越大,质量越大;
(2)水浴法加热,物体受热均匀;根据温度计液柱位置,测量温度;
(3)质量和吸收热量相同时,温度差越小,比热容越大;
(4)温度没有到达晶体的熔点,不能熔化。
18.【答案】(1)全部浸没
(2)变大
(3)5:3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1)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没水中,不要碰到烧杯的底部或侧壁。
(2)从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3)根据乙图可知,当加热时间都是6min时,二者吸收相同的热量。第一次升高的温度为:98℃-92℃=6℃,第二次升高的温度:98℃-88℃=10℃。
根据Q=cm△t可知,当吸收的热量和比热容相同时,升高的温度与质量成反比,
即:。
【分析】(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范解答;
(2)水沸腾时,上面的水和下面的水的温度相同,随着气泡的上升,水的压强减小,则气泡的体积逐渐变大,直到表面破裂开来;
(3)根据乙图确定两次水升高的温度,然后根据Q=cm△t计算出水的质量之比。
19.【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a
(3)保持不变;>
(4)b c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1) 第1空、 固定夹 B 高度“适当”的标准是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这是为了确保温度计能准确测量水的温度,若玻璃泡接触容器底或壁,测量结果会不准确。故该空填“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
(2) 第1空、 水沸腾时会在液体内部和表面产生大量气泡并不断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开来,呈现图丙中 a 所示的现象;而 b 是水未沸腾时气泡的状态。故该空填“ a ”;
(3) 第1空、 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这是水沸腾的重要特点。故该空填“ 保持不变 ”;
第2空、 从图丁可以看出,A 加热到沸腾需要更长时间,根据热量公式 Q=cmΔt(Q 为吸收热量,c 为比热容,m 为质量,Δt 为温度变化),在相同条件下,加热时间长说明吸收热量多,而比热容相同、温度变化相同,所以质量更大,即 mA>mB。故该空填“ > ”;
(4) 第1空、 a 选项中,纸板上的小孔不是多余的,它可以减少热量散失,使水更容易沸腾,a 错误;b 选项用初温较高的水做实验,确实可以缩短沸腾前的加热时间,节约能源,b 正确;c 选项纸锅不会燃烧是因为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不断吸热使纸锅温度达不到着火点,c 正确。故该空填“ b、 c ”;
【分析】 实验围绕水沸腾时的现象、温度变化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展开。首先通过合理安装实验器材,如保证温度计正确测量和酒精灯外焰加热,为实验做好准备。观察水沸腾的现象来准确判断沸腾时刻,通过分析温度-时间图像得出水沸腾时温度不变的特点,还能比较不同情况下水质量的大小。
20.【答案】(1)小水滴
(2)当气雾调节器R2的滑片移到最左边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加湿器以最大运行功率工作;
由表格数据可知,加湿器的最大运行功率P大=40W,
电热丝R1的阻值:
答:电热丝R1的电阻值为1210Ω;
(3)电阻丝R1产生的热量:Q放=W最大=P最大t=40W×336s=13440J,
水吸收的热量:Q吸=Q放=13440J,
答:加热仓中水的质量为0.04kg;
(4)当滑片移到最右端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此时R1与R2串联,加湿器以最低气雾量工作,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路中的电流: ,
此时气雾调节器R2消耗的电功率:P2=I2R2=(0.1A)2×990Ω=9.9W
答:气雾调节器消耗的电功率为9.9W。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热量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
【解析】【解答】(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放热,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形成大量的小水珠就是看到的“白气”。
【分析】(1)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2)根据公式 计算加热电阻随R2的阻值;
(3)首先根据 Q放=W最大=P最大t 计算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再根据 Q吸=Q放 计算水吸收的热量,最后根据 计算加热仓中水的质量。
(4)当滑片移到最右端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此时R1与R2串联,加湿器以最低气雾量工作。
再根据R总=R1+R2计算总电阻,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最后根据 P2=I2R2 计算R2消耗的电功率。
21.【答案】(1)白天
(2)可再生
(3)导热性
(4)放热;重
(5)37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密度公式及其应用;比热容;能源及其分类
【解析】【解答】(1)在海边,由于海水和沙滩的比热容不同,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是海陆风;(2)风能短时间可再生,是可再生能源;(3)金属的导热性好,可以使金属管温度降低;(4)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5)37L=37dm3=3.7×10-2m3,水的质量为.
【分析】(1)由于比热容不同,海边白天和晚上风向不同;
(2)风是可再生能源;
(3)金属是热的良导体;
(4)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并由于重力而下落;
(5)根据水的密度和体积的乘积计算质量。
22.【答案】A,D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比热容
【解析】【解答】A.据图可知,水熔化时有固定的温度,所以有熔点,为晶体,熔化时间为5-30min,所以共用了25min, 故A正确;
B.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加,故B错误;
C.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升温较长,所以水的比热容较大,故C错误;
D.实验过程中使用相同的加热装置进行装置,所以实验中物质吸热多少可用加热时间来比较,故D正确。
故选AD。
【分析】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原理为Q=cmΔt,在控制材料不同的前提下,保证质量、吸收热量相同,根据加热时间代表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时间越长表明吸收热量越大),当加热时间相同时,温度变化少,物质的比热容大(吸热能力强)。
23.【答案】A,C,D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机械能及其转化;平衡状态的判断;光纤通信
【解析】【解答】A.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多次反射传递信息的,速度小于3×108m/s,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冻梨变软是熔化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加速搬起石头,人所用的力大于石头的重力,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匀速下落的降落伞,机械能变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CD。
【分析】根据光线通信、熔化、力和运动、机械能判识选项
1、 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中多次反射传递信息的
2、熔化为固态变化为液态,吸收热量,如雪消融
3、力和运动:物体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4、机械能:机械能为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当质量不变时,动能和速度成正比,速度不变时,动能和质量成正比;当质量不变时,重力势能和高度成正比,高度不变时,重力势能和质量成正比;
24.【答案】A,C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解答】AB.拉动活塞时,乙醚体积变大,质量不变,密度变小,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乙醚消失,发生了汽化,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液体变为气体,发生汽化,C符合题意;
D.往里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又将出现,发生了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注射器温度升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拉动注射器的活塞,内部体积变大,质量不变时,密度减小;液体变为气体是汽化现象;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25.【答案】A,C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晶体和非晶体
【解析】【解答】A.晶体具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在加热过程中从第6min到第12min温度保持不变,可判断该物质为晶体,该物质的熔点为80℃,故A正确;
B.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在加热过程中从第6min到第12min温度保持不变,可判断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经历了6min,故B错误;
C.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第6min开始熔化,此时物质处于固态,该物质在12min完全熔化,物质处于液态,该物质在第10min为固液共存态,故C正确;
D.该物质持续的在吸热其内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AC。
【分析】A.晶体具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在图像中找到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不变的点即为晶体的熔点;
B.该物质在第6min之前为固态,没有开始熔化,该物质在12min完全熔化,物质处于液态,整个熔化过程经历了6min;
C.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由固态物质变为液态物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
D.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物体吸热器内能增加,做功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6.【答案】A,C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A.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A符合题意;
B.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符合题意;
D.冰是水凝固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物体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7.【答案】A,D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 A、冬天水面结冰,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故A正确;
B、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升华现象,故B错误;
C、用久了的灯管两端变黑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AD。
【分析】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8.【答案】B,D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比热容;能量的转化或转移
【解析】【解答】 A、寒冷的冬天,室外的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A错误;
B、打气筒给轮胎打气时气筒壁发热,是压缩空气做功过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即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故B正确;
C、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燃料燃烧产生的燃气对外做功,将燃料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故C错误;
D、水的比热容较大,质量相同的水和其它液体相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多;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把这些热迅速吸收,使发动机的温度不致升得太高,故D正确。
故选:BD。
【分析】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压缩空气做功,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内燃机的做功冲程将燃气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相同条件下,比热容大的物质能吸收更多的热量。
29.【答案】(1)非晶
(2)旋钮开关与触点1接触时,R1与R2串联;旋钮开关与触点2接触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
因为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大于各串联导体的电阻,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时,电路中的电阻最小,电功率最大,养身壶为加热挡;R1、R2串联时,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功率最小,养身壶为保温挡;
加热挡电路中的电阻: ,
因为加热挡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所以R1的阻值:R1=R加热=48.4Ω;
答:电阻R1的阻值为48.4Ω;
(3)①养身壶正常加热工作6min消耗的电能:W加热=P加热t加热=1000W×6×60s=3.6×105J=0.1kW h,
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mΔt=4.2×103J/(kg ℃)×1kg×(100℃﹣20℃)=3.36×105J,
养生壶加热时的效率: ;
②由题意可知,保温阶段消耗的电能:W保温=W﹣W加热=0.2kW h﹣0.1kW h=0.1kW h,
保温时电路的总电阻: ,
由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电阻R2的阻值:R2=R保温﹣R1=484Ω﹣48.4Ω=435.6Ω。
答:①该养生壶加热时的效率为93.3%
②电阻R2的阻值为435.6Ω。
【知识点】晶体和非晶体;电功率的计算;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高硼硅玻璃在温度约821℃时该玻璃开始软化可知,它熔化没有固定的温度,即没有熔点,那么为非晶体。
【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无熔点;
(2)首先根据公式比较开关在不同位置时电功率的大小,从而确定对应的工作状态。然后根据加热功率,利用公式 , 计算出R1的阻值。
(3)①首先根据 W加热=P加热t加热 计算出加热消耗的电能,再根据公式 Q吸=c水mΔt 计算水吸收的热量,最后根据公式 ; 计算养生壶的加热效率;
②首先根据 W保温=W﹣W加热 计算出保温阶段消耗的电能,再根据计算保温功率,接下来根据 计算保温时的总电阻,最后根据 R2=R保温﹣R1 计算R2的阻值。
30.【答案】(1)液化
(2)解:电路中最大电流为:I高=l1+I2= + = + =7.5A
高温挡的功率为:P高=UI高=220V×7.5A=1650W
电路在高温挡每分钟放出的热量
Q1=P高t=1650W×60s=9.9×104J
(3)解:0.3kg的水从20℃加热到100℃,水吸收的热量为:
Q2=cm(t1-t0)=4.2×103J/(kg·℃) ×0.3kg×(100℃-20℃)=1.008×105J
挂烫机消耗的电能:即W= =1.12×105J
由P= 知,当功率最大时,所需时间最少
t'= ≈68s
(4)解:若实际电压为198V,则挂烫机的低温挡实际功率
P实= =45.5W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热量的计算;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焦耳定律的应用
【解析】【分析】(1)水蒸气变为水是液化现象,并放出热量;
(2)利用电压和电阻的比值计算电流,利用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计算总电流;利用总电功率和时间的乘积计算产生的总热量;
(3)根据水的质量、比热容和温度差计算吸热多少,结合热效率,计算消耗的总电能,根据电能和电功率计算工作时间;
(4)利用实际电压和电阻可以计算实际电功率。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