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考点冲刺22【内能】—2025年中考物理考前素描40天终极冲刺宝典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考点冲刺22【内能】—2025年中考物理考前素描40天终极冲刺宝典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5-13 14:20:21

文档简介

考点冲刺22【内能】—2025年中考物理考前素描40天终极冲刺宝典
一、选择题
1.以下过程不发生物态变化。初温相同的两块金属甲、乙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已知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温度升高更多 B.乙的温度升高更多
C.甲和乙升高的温度一定不同 D.甲和乙升高的温度可能相同
2.(2025·增城模拟)小明将80℃的水倒入保温杯,盖上盖密封静置一天后,测得水温降到了30℃, 该过程中水的变化是
A.质量减少 B.内能减少
C.分子运动变的更剧烈 D.通过热传递导致其内能增加
3.(2025·玉林模拟)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控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大对生物体造成损害。这主要是因为水的
A.沸点高 B.密度大 C.比热容大 D.凝固点低
4.(2025·长沙模拟)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已知,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铜和铝吸收的热量相同,铜和铝吸热时间一定相同
B.铝上升的温度较高
C.铜上升的温度较高
D.铜的末温高
5.(2025·深圳模拟)如图所示为便携式燃气炉,采用丁烷气体作为燃料。一罐丁烷燃气的净含量罐内可以燃烧的丁烷气体的质量为。露营时水壶中装入初温为的水,加热至水沸腾,一罐丁烷燃气刚好烧开了壶水。水的比热容为,丁烷的热值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水过程中热效率约为
B.烧开一壶水所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C.完全燃烧一罐丁烷放出的热量为
D.热值为的物理含义是燃烧的丁烷可以放出的热量
6.(2020·常德)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8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
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D.温度相同的物体接触时不发生热传递
7.(2025九下·高州开学考)据国防部网站消息,2024年9月25日8时44分,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太平洋相关公海海域,成功发射一枚携带训练模拟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东风-31AG”准确落入预定海域,如图,彰显出我国军事的绝对实力。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动机使用的燃料应选比热容大的燃料
B.燃料燃烧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C.燃料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
D.导弹与空气摩擦生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8.(2025·鱼峰模拟)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相同的水,内能可能不同
B.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
C.0℃的冰块没有内能
D.内能从热量多的物体传递到热量少的物体
9.(2024九下·成都模拟)小帆在老师指导下,用如图1所示的同一个实验装置分别加热100g的甲、乙两种液体(其中一种是水),用测得的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图2),乙从20℃加热至沸腾刚好消耗了4g酒精 ( q酒精=3×107J/kg)。若单位时间内甲吸收的热量与乙吸收的热量相等,c水=4.2×103J/(k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乙=2.4×103J/(kg·℃)
B.乙的吸热能力大于甲的吸热能力
C.0~8min乙吸收的热量为3.36×104J
D.该酒精灯的加热效率为30%
10.(2024九下·涟源期中)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情况。将分别盛有50g水和50g食用油的两个相同试管同时用红外加热器加热,温度传感器与电脑相连。电脑上显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c水=4.2×103J/(k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2min,水吸收的热量大于油吸收的热量
B.油的比热容为3.15×103J/(kg ℃)
C.第2~3min内,油吸收的热量为1.4×103J
D.小乐用该装置实验,得到水和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线均为A,则m水:m油=1:2
二、多选题
11.(2025·长沙模拟)有一块手机用的锂电池,上面标明电压为,容量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电池充满电后,最大储存的能量是
B.给手机充电时,锂电池相当于电源
C.给手机充电时,能量转化情况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发热,温度升高,手机内能增加
12.(2024·黄岛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双手互搓,手的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
B.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大,原因之一是砂石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C.燃料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
D.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燃气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3.(2024·济南模拟)如图是甘肃敦煌100MW熔盐塔式太阳能光热电站。发电站周围安装了约12000面定日镜,每一个定日镜都由自动跟踪太阳光装置控制,能准确地将太阳光聚集到高处的熔盐吸热塔的吸热器上,热盐液和水进入蒸汽发生器,形成高温高压的水蒸气关于熔盐塔式太阳能光热电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定日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太阳光的会聚作用
B.熔化形成的盐液通过热传递改变水的内能
C.发电机利用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的原理
D.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但使用时仍需要节约
14.(2024·莲池模拟) 如图,小明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未加热前,纸锅里的水不发生汽化现象
B.水烧开后温度保持不变,仍需要吸热
C.纸锅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水烧开时纸盒并未燃烧,这是因为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
15.(2021·成都模拟)某种煤油有关数据如表:(  )
熔点 ﹣30℃ 热值 4.5×107J/kg
沸点 160℃(一个标准大气压) 比热容 2.1×103J/(kg ℃)
密度 0.8×103kg/m3 体积膨胀系数 1×103/℃
如图,有一只煤油加热灯,内装 50g 煤油,正在加热烧杯中质量为 200g,初温为 20℃的煤油,经过 10min 后,烧杯中的煤油温度升为 80℃,加热灯中的煤油变为 48g,若不计加热过程中煤油的蒸发,当地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若杯中煤油相同时间吸热相等,则(  )
A.在这 10min 内,装置的加热效率为 28%
B.加热过程中,杯中煤油密度不变
C.杯中煤油每秒平均吸热为 150J
D.若继续再加热 20min,煤油温度会变为 160℃
三、填空题
16.(2025九下·鹤山模拟)《天工开物》记载“凡炒诸麻菜子,宜铸平底锅,投子仁于内,翻拌最勤"。如图所示,这里是利用   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翻炒过程会有香味飘出,这是   现象,说明    。
17.(2025·增城模拟)如图所示,规格相同的甲乙容器装了相同质量的不同液体,用加热器加热时,单位时间内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忽略散热,得到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线.
(1)甲液体加热 4min 吸收的热量    (选“大于"“小于”或“等于")乙液体加热3min 吸收的热量.
(2)两种液体的比热容c甲   c乙(选填“>”“<”“=”)
18.(2025·南沙模拟)航天员在空间站先后进行了四次“太空授课”,激发了青少年学习科学的热情。
(1)如图1,航天员往一个水球中轻轻注入适量的蓝色颜料,最后观察到整个水球都变蓝了,这属于   现象,说明    。
(2)如图2, 在“液桥”实验中,将两块透明板上的水球接触后合成一个整体,说明分子间存在    。
(3)如图3,“太空抛物”实验,由于在空间站舱内,物体几乎不受重力作用,且物体受到微弱的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无论往哪个方向抛,王亚平水平向前抛出“冰墩墩”摆件,被抛出后的冰墩墩近似    (选填“静止加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这是由于冰墩墩具有   所致。
(4)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时,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剧烈摩擦使返回舱内能增加,舱体外壁的温度达2000℃以上。这种改变内能的方式是   。
19.(2025·乳源模拟)肇庆“裏蒸粽”远近闻名,煮粽子时是通过加热   (“增大”或“减小”)棕子的内能;粽子散发出香味,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   。早晨,妈妈说:“利用水来冷却煮熟的鸡蛋,效果更好。”这是利用水的   大的特点。
20.(2025·岳阳楼模拟)如下图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取火器的模型图,把木制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杆前端的艾绒立刻燃烧起来,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筒内空气内能   ,温度升高,达到艾绒的着火点。
21.(2025·南宁模拟)火是文明的象征和推动者。中国古代传说,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了物体内能;杭州亚运会火种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采集,如图所示,这是利用了   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点燃了圣火。
四、实验探究题
22.(2025九下·永定模拟)小云同学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取200g水进行。
(1)图甲所示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
(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
(3)图丙所示的图像可得,水加热到第5min后水温不变;小云为提高水的沸点,换用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是否可行?请说明原因    ;
(4)假如酒精灯均匀放热,且释放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忽略沸腾前水的质量变化以及热量的损耗,从第5 min 起1 分钟内水吸收的热量是    J . [c = 4.2 ×103 J (kg ℃) ]
23.(2025·南沙模拟)
(1)为研究“一定质量的水上升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水的初温是否有关"这一问题,小刚用烧杯、水、加热丝、电子温度计、秒表和电源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假设加热丝产生的热量完全被水吸收。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得结论:    .
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初温/℃ 末温/℃ 时间/s
1 20.5 22.5 45
2 22.5 24.5 45
3 24.5 26.5 45
(2)小刚用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 分别将加热丝接在了 220V 的电路中,同时给两杯初温均为20℃的水加热(m甲①某时刻两杯水的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此时温度为   ℃.
②水沸腾前,同一时刻,甲的内能   乙的内能(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由于两杯水温度升高的快慢相同,小刚推测,甲液体中加热丝的电功率比乙液体的小。小刚的猜想是否正确 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答:    。
24.(2025·广东模拟)
(1)如图甲所示,台式温度计的读数是   ℃,如图乙是某次测物体质量的情况,则所测到的质量大小是   g.
(2)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的大小,李军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1 在图甲、乙中除了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    ;
②实验中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选填:“升高温度的多少”或“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的;
③若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水和煤油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   的吸热能力更强。
(3)某小组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组发现较难保持木块匀速直线运动,于他们改进实验,如图所示,固定弹簧测力计,拉动长木板即可读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这样改进的好处是   ,但若这样改进后弹簧测力计示数依然不稳定,则其可能的原因是   。
25.(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第二实验学校集团华仁校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综合素养考评试卷)小明发现冬天海水结冰时的温度比河水的低,这一现象激发了他探究盐水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兴趣.他将一杯盐水放入温度为-20℃的恒温冷冻室内,利用传感器收集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一时间图象。
(1)这杯盐水的凝固点是   ℃, 凝固过程持续了   nin。
(2)杯内盐水第 25min 时的内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 15min时的内能。
(3)从图象中发现,当盐水凝固后,温度降低明显变快,这是因为凝固后它的   变小。
26.(2025·兴宁模拟)萧雅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比较A 和B 两种不同液体吸热的情况。
(1)萧雅在安装、调整器材时,应该首先调整固定   (填“甲”或“乙”)的位置。
(2)在该实验中萧雅同学采用的方法是:使   和初温相同的液体A 和 B 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比较液体A和B   来判断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
(3)图乙是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出的两种液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以判断:液体   的吸热能力强。若A 的比热容 则B的比热容为    J/(kg·℃)。
(4)根据图乙图像可以推断出,时间t应为第    min。
27.(2025·兴宁模拟)如图1所示,小健往甲、乙两个杯子中倒入等质量的热水,同时开始计时,测得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可推测(  )
A.乙杯中的热水先降至60℃
B.甲杯中的水在0~10min放出的热量比乙杯的多
C.两杯水的质量及初温相同,降温速度不同是因为两杯水的比热容不同
D.由上述实验可得结论:两杯热水降温快慢不同唯一的原因是两个杯子的材料不同
五、计算题
28.(2025·巴中模拟)图甲为 3D 打印笔,内部电路如图乙所示,结构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可变发热电阻组成,通过调节开关可实现高低温挡的切换。单个发热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如图丙所示。该打印笔的主要耗材是比热容约为1.6×103J /(kg ℃)的塑料条。通电后发热电阻迅速升温,使塑料熔化后从笔尖流出,再根据设计“写出”不同形状,冷却后得到想要的作品。
(1)只闭合S1且未装入塑料条时,打印笔处于预热状态,此时发热电阻的温度为 360℃,求电路中电流;
(2)打印笔处于高温挡且连续工作时,加热电阻的温度稳定在 250℃,求高温挡的发热功率;
(3)某次制作一个质量为 0.5Kg 的小物件,以高温挡连续工作,温度保持在 250℃,估算从开始工作到做好作品需要多少小时?忽略预热、更换耗材和塑料冷却塑型的时间,该3D 打印笔发热电阻和塑料间热传递效率约为 50%,室温为 25℃。
29.(2025九下·雷州开学考)小明家里有两只加热方式不同的水壶,甲是用天然气加热的水壶,乙是电热水壶.已知燃气灶用最大火力烧水时每小时燃烧 0.16m3 天然气,加热水的热效率为 60%;天然气的热值为,价格约为 3 元/m3,电热水壶工作时的功率为 2000W,加热水的热效率为 80%,当地居民用电的价格约为 0.5 元kwH,小明要将 2升的水在 1 标准大气压下烧开, 。
(1)求水吸收的热量;
(2)请你从省时和省钱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通过计算说明用哪只壶更省时或更省钱。
30.(2025九下·宝安开学考)小海有一张老式的加热鼠标垫(内有一根加热电阻丝),鼠标垫质量为200g。规格为“?V ;6W”。为得知规格中的电压值,他用伏安法对加热电阻丝的阻值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求:
(1)加热电阻丝的阻值;
(2)规格中的电压值;
(3)该鼠标垫正常工作15min,温度升高9℃,此过程中电阻丝对鼠标垫的加热效率为60%,计算鼠标垫的比热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解答】初温相同的两块金属甲、乙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已知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但不知道甲乙的质量,故无法判断甲乙的温度变化,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比热容的公式可知,温度的变化与物质质量、吸收的热量及比热容有关。
2.【答案】B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BCD.将80℃的水倒入保温杯,盖上盖密封静置一天后,测得水温降到了30℃,水的质量不变,温度降低,分子运动变慢,所以内能减少;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其内能减少,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分析】(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物体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3)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3.【答案】C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解答】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损害。这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分析】水的比热容大,质量相同的水与其它物质相比,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水常用做冷却剂或者取暖剂。
4.【答案】C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A.由于热源未知,铜和铝吸收的热量相同,铜和铝吸热时间不一定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
BC.由Q=cm△t变形可得,铜块和铝块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比热容越大,温度变化越小,因为C铜D.由于不确定铜块和铝块的初温,所以不确定铜块和铝块的末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1)由于热源未知,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吸收相同的热量,吸热时间不一定相同;
(2)根据Q=cm△t判断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温度的大小;
(3)末温等于初温与升高的温度之和,初温未知,末温无法确定。
5.【答案】A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燃料的热值
【解析】【解答】B、一壶水吸收的热量:Q吸=cm水Δt=4.2×103J/(kg·℃)×2kg×(96℃-26℃)=5.88×105J,故B错误:
C、丁烷燃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mq=0.22kg×4.8×107J/kg=1.056×107J,故C错误;
A、燃烧丁烷燃气刚好烧开了6壶水,吸收的总热量为:Q总=6Q吸=6×5.88×105J=3.528×106J,
卡式炉的加热效率:,故A正确;
D、丁烷热值为4.8×107J/kg,物理含义是1kg丁烷完全燃烧放出4.8×107J的热量,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Q吸=cmΔt,计算水吸收的热量;利用Q放=mq,计算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利用,计算加热效率;完全燃烧1kg某种燃料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6.【答案】D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A.晶体熔化过程中,需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水在沸腾时,需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A不符合题意;
B.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B不符合题意;
C.改变内能有两种途径:做功与热传递,C不符合题意;
D.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接触的物体有温差,若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则不会发生热传递,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的内能和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有关,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有温度差。
7.【答案】B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燃料的热值;能量的转化或转移
【解析】【解答】AC.热值是燃料的特性,不同燃料热值不同,火箭发动机使用的燃料的热值大,相同条件下,热值大的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较多,故AC错误;
B.燃料燃烧时,消耗化学能,得到内能,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B正确;
D.导弹穿越大气层时,克服空气摩擦,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燃料燃烧时,化学能转化未内能;物体间相互摩擦,是做功改变内能。
8.【答案】A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的概念与方式
【解析】【解答】A.内能和质量、温度、状态等有关,温度相同的水,若质量不同,内能的大小不同,故A正确;
B.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有物体对其做功,故B错误;
C.内能是物体内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0℃的冰块也有内能。故C错误;
D.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多或少,且发生热传递时,内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和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热传递的条件是温度差。
9.【答案】C
【知识点】比热容;燃料的热值;热机的效率
【解析】【解答】解:B.如图2所示,在两种液体沸腾前,加热相同的时间,两种液体吸热相同,乙液体的温度变化量较大,说明乙液体的吸热能力小于甲的吸热能力,故B错误;
C.因为乙液体的吸热能力小于甲的吸热能力,所以判断甲液体是水,0~8min甲吸收的热量为

因为使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加热相同的时间,两种液体吸热相同,所以0~8min乙吸收的热量也为3.36×104J,故C正确;
A.乙从20℃加热至沸腾需要时间10min,因为0~8min乙吸收的热量为3.36×104J,则0~10min乙吸收的热量为;
则乙的比热容为,故A错误;
D.消耗了4g酒精放出的热量为,
该酒精灯的加热效率为,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 (1)根据求出乙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较大,吸热能力强。
(2)根据Q吸=cmΔt求出乙吸收的热量;根据Q放=mq求出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根据效率公式求出效率。
10.【答案】C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解答】A.同一加热器的电功率相等,根据Q=Pt可知,加热2min,水吸收的热量等于油吸收的热量,故A错误;
B.根据图乙可知,升高20℃,A、B的加热时间分别为2min和3min,则对应的吸热之比为2:3。根据Q=cmΔt可知,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热与比热容成正比,油的比热容为:

故B错误;
C.B的比热容大,B为水,加热3分钟升高20℃,
水吸热:Q=cmΔt=4.2×103J/(kg ℃)×0.05kg×20℃=4.2×103J;
第2~3min内,水吸收的热量为:;
则第2~3min内,油吸收的热量为1.4×103J,故C正确;
D.小华用该装置实验,得到水和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线均为A,故相同时间(吸热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根据Q=cmΔt可知,质量与比热容成反比,
则m水:m油=2.8×103J/(kg ℃):4.2×103J/(kg ℃)=2:3。
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我们使用同一加热器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
B.根据图乙得出升高20℃A、B的加热时间,据此确定吸收热量之比。根据Q=cmΔt可知,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热与比热容成正比,据此得出油的比热容;
C.B的比热容大,B为水,根据Q=cmΔt得出加热3分钟升高20℃水吸收的热量,据此得出第2~3min内水吸收的热量,由转换法得出第2~3min内油吸收的热量;
D.水和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线均为A,因相同时间(吸热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根据Q=cmΔt得出m水:m油。
11.【答案】A,D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能量的转化或转移;电路的构成及电路图;电功的计算
【解析】【解答】A、给锂电池一次充满电储存的电能为:
W=UIt=3.7V×5A×3600s=66600,
故A正确;
BC、给手机充电时,锂电池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所以此时锂电池相当于电路中的用电器,故BC错误;
D、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发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故D正确。
故选AD。
【分析】(1)根据W=UIt计算电池充满后储存的电能;
(2)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给锂电池充电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3)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12.【答案】B,D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比热容;燃料的热值;热机
【解析】【解答】A.双手互搓时,通过做功改变手的内能的,故A错误;
B.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砂石的比热容比水的小,砂石的温度变化较大,水的温度变化较少,故B正确;
C.燃料的热值与燃料是否充分燃料无关,故C错误;
D.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为汽油机提供动力,故D正确。
BD。
【分析】1、做功冲程:进气后关闭,排气口关闭,火花塞点燃,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下移,气体内能减小,能量转化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比热容的应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用水做冷却剂;
3、物质的热值为单位质量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等均无关。
13.【答案】B,D
【知识点】凸面镜和凹面镜;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能源及其分类;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解析】【解答】A.定日镜能反射光线,是凹面镜,能会聚太阳光,故A错误;
B.熔化形成的盐液把热量传递给水,是通过热传递改变水的内能,故B正确;
C.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产生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故C错误;
D.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可再生能源,但使用时仍需要节约,故D正确。
故选BD。
【分析】凹面镜能反射光,对光有会聚作用;温度不同时,物体间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
14.【答案】B,C,D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比热容
【解析】【解答】 A:未加热前,水也会蒸发,蒸发属于汽化现象,所以纸锅里的水会发生汽化现象。故A 错误;
B: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仍需要吸热来维持沸腾状态。故B 正确;
C:水烧开后产生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故 正确;
D:纸锅没有燃烧是因为水沸腾时吸热,使纸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故D 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B、C、D。
【分析】 首先要清楚各种物态变化的特点及条件,知道水随时都可能有汽化现象,未加热也会蒸发汽化。根据水沸腾的特征,温度不变但持续吸热。“白气”实际是水蒸气液化的小水滴。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水吸热使纸达不到着火点。
15.【答案】A,D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AC.在这10min内,烧杯中煤油吸收的热量Q吸=cm1(t1-t0)=2.1×103J/(kg ℃)×0.2kg×(80℃-20℃)=2.52×104J
加热灯完全燃烧煤油放出的热量Q放=m2q=(0.050kg-0.048kg)×4.5×107J/kg=9×104J
所以装置的加热效率
则杯中煤油每秒平均吸热为
A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B.加热过程中,烧杯中煤油的体积增大,而质量不变(不计加热过程中煤油的蒸发),那么其密度减小,B不符合题意;
D.若再继续加热20min,加热灯放出热量Q吸1=42J/s×20×60s=5.04×104J
10min内,加热灯燃烧煤油的质量为2g,那么继续加热20min,加热灯中的煤油未燃烧完。
杯中煤油的温度
则杯中煤油已沸腾,所以其温度为160℃,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分析】结合水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量,利用比热容公式求解水吸收的热量即可;结合燃料的质量,利用热值公式求解燃料释放的热量;水吸收的热量为有用功,释放的热量为总功,利用水吸收的热量除以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即为加热效率;结合水的质量和吸收的热量,利用比热容公式求解水温度的变化量即可。
16.【答案】热传递;扩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用锅铲不断翻炒菜子时,菜子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翻炒过程会有香味飘出,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析】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7.【答案】(1)大于
(2)>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解答】(1)因为用加热器加热时,单位时间内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故甲液体加热4min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加热3min吸收的热量;
(2)从图示可知,甲温度上升的速度比乙慢,根据可知,吸收热量和质量相同时,温度变化越大,比热容越小,故两种液体的比热容c甲>c乙。
【分析】(1)用加热器加热时,单位时间内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加热时间越长,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2)从表中数据结合判断甲与乙的比热容的大小。
18.【答案】(1)扩散;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引力
(3)匀速直线运动;惯性
(4)做功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惯性及其现象;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1)将蓝颜料滴入水中,由于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过一会儿水会变蓝了,属于扩散现象。
(2)两块透明塑料板上的水球接触后融合成一体,然后将两块透明塑料板缓缓分开,水球被拉长成圆柱形,形成了一个长约10cm的液桥,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3)王亚平水平向前抛出“冰墩墩”摆件,由于“冰墩墩”具有惯性,会向前运动;被抛出后的冰墩墩受到的合力几乎为0,近似做匀速直线运动。
(4)返回舱与大气剧烈摩擦,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返回舱的内能。
【分析】(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或由原子组成的,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19.【答案】增大;无规则运动;比热容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比热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煮粽子时,粽子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所以煮粽子时是通过加热增大粽子的内能。
粽子散发出香味,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利用水来冷却煮熟的鸡蛋,效果更好。”这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
【分析】1.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温度变化相同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更多。
20.【答案】做功;增大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把木制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杆前端的艾绒立刻燃烧起来,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筒内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艾绒的着火点。
【分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
21.【答案】做功;凹面
【知识点】凸面镜和凹面镜;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 钻木取火,克服摩擦做功,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由图可见,太阳光经凹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会会聚在焦点上,对光有会聚作用,焦点上的温度极高,将火炬点燃。
故答案为:做功;凹面。
【分析】 (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2)凹面镜属于球面镜的一种,是采用球的内表面做反射面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2.【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烧杯底
(2)94
(3)不可行,第5分钟后水的温度不变,说明达到沸点,沸点与液面气压有关,与热源无关,换用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气压不变,故水的沸点不变。
(4)1.68×103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比热容
【解析】【解答】(1) 图甲所示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烧杯底,在水的加热过程中,热源的温度要高于水的温度,容器底的温度比待测液体的温度要高,若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底,则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会偏大;
(2)温度计读数时先确定0℃温度,再确定分度值进行读数,0℃位于该温度计最高液柱下方,分度值为1℃,读数应为94℃;
(3)由表中数据可知,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保持99℃不变,所以99℃是水的沸点;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换用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只会缩短加热至沸腾的时间,不会提高水的沸点,故这种方法不可行;
(4)酒精灯均匀放热,且释放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由表中数据可知,在沸腾前,1min温度变化2℃,忽略沸腾前水的质量变化以及热量的损耗,加热相同时间,水吸收相同热量,从第5min起1分钟内水吸收的热量与开始每分钟的热量相等,Q吸=c水mΔt=4.2×103J/(kg ℃)×0.2kg×2℃=1.68×103J。
【分析】(1)使用温度计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且不触碰杯底以及杯壁。
(2)先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再读数。
(3)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找到沸点: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4)利用Q吸=cmΔt求1分钟内水吸收的热量。
23.【答案】(1)一定质量的水,上升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水的初温无关。
(2)58;小于;正确,根据,因为c和一样,,所以;加热丝产生的热量完全被水吸收,即;根据,因为,加热时间t一样,所以。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比热容
【解析】【解答】(1)因加热丝释放的热量完全被水吸收,故加热相同时间内水吸热相同;
由表中数据可知,一定质量的水,水的初温分别为20℃、22℃、24℃,升高的温度都为2℃,由于用秒表测量时间时有反应误差,所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加热时间近似相等,即水吸收的热量相等,故得出的结论是:一定质量的水,上升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水的初温无关。
(2)①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58℃;
②内能与质量、状态和温度有关,水沸腾前,同一时刻,温度和状态相同,乙的质量较大,乙的内能较大;
③两杯水温度升高的快慢相同,两杯水的初温均为20℃,m甲<m乙,根据Q=cmΔt可知甲杯中水吸收的热量小于乙杯中水吸收的热量,加热丝产生的热量完全被水吸收,说明甲液体中的电热丝产生的热量小于乙液体中电热丝产生的热量,时间相同,根据Q=W= Pt可知甲液体中加热丝的电功率比乙液体的小,故该结论是正确的。
【分析】(1)由题意,根据转换法,用加热时间比较吸热的多少,分析表中数据结合测量误差得出结论;
(2)①根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
②内能的影响因素有质量、温度、状态等;
③根据Q=cmΔt判定吸收热量的关系,然后根据电功公式判定电阻关系。
24.【答案】(1)12;27
(2)秒表;加热时间的长短;水
(3)不需要匀速拉动木板,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木板表面粗糙程度不均匀
【知识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
【解析】【解答】 解:(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指针在0℃右侧,温度计的示数12℃;
在天平的标尺上,1g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0.2g,即天平的分度值为0.2g.被测物体的质量为m=20g+5g+2g=27g;
(2)由图乙知,要记录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故要用到秒表;
实验中选择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根据转换法可知,在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可以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比较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由图象可知,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需要加热更长的时间,则水吸收的热量较多说明水的吸热能力较强,即水的比热容大。
(3) 改进后,由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速度无关,所以无需匀速拉动长木板;若长木板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均匀,则拉动长木板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会变化,使得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
故答案为:(1)12;27;(2)秒表;加热时间的长短;(3)需要匀速拉动木板,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木板表面粗糙程度不均匀。
【分析】(1)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先看清是零上还是零下的,然后认清量程和分度值,最后读出示数;
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首先要明确标尺的分度值。被测物体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刻度之和;
(2) 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
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
(3) 改进后,由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速度无关,所以无需匀速拉动长木板;若长木板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均匀,则拉动长木板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会变化,使得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
25.【答案】(1)-4;10
(2)小于
(3)比热容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比热容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在15min~25min是盐水的凝固过程,此过程中温度-4℃保持不变min,因此这杯盐水的凝固点是-4℃;
由图可知,在15min~25min是盐水的凝固过程,凝固过程持续了25min-15min=10min。
(2)由图可知,在15min~25min是盐水的凝固过程,此过程中盐水持续放热,但是温度不变,因此第25min时的内能小于第15min时的内能。
(3)当盐水凝固后,温度降低明显变快,因此可知它的比热容变小。
故答案为:(1)-4;10;(2)小于;(3)比热容。
【分析】 (1)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是熔点或凝固点;从开始凝固到完全凝固完所用时间就是物态变化经历的时间;
(2)晶体凝固时,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降低)时吸收(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降低)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6.【答案】(1)乙
(2)质量;升高的温度
(3)A;2.4×103
(4)12
【知识点】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
【解析】【解答】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
(1)实验前,调整实验装备时,根据酒精灯外焰的高度,调整乙的高度,根据烧杯和烧杯中水的高度调整甲的高度,要从下向上组装,则先固定乙;
(2)实验中,使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液体A和B,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液体A和B升高的温度,判断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
(3)根据图乙,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A液体升高的温度低,液体A的吸热能力强;
都加热4min,B升高的温度为70℃-40℃=30℃,A升高的温度为60℃-40℃=20℃,根据Q=cmΔt,B的比热容为:;
(4)根据图乙,A升高20℃,所需的时间为4min,则升高100℃-40℃=60℃,所需的时,则t=12min。
【分析】(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1)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
(2)使用相同的加热器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3)根据吸收热量相等,结合温度差的关系和已知液体的比热容,计算未知液体的比热容;
(4)根据温度变化所需要时间,利用温度的关系,计算时间多少。
27.【答案】B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比热容
【解析】【解答】A、图2中,甲杯中的热水温度降低更快,先降至60℃,故A错误;
B、根据Q=cmΔt,在比热容和质量相同时,甲杯中水的Δt变化大,则放出的热量比乙杯多,故B正确;
C、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和物质种类、状态有关,两杯水的比热容是相同的,故C错误;
D、图1中,两杯的横截面积不同,水的表面积不同,蒸发快慢不同,温度变化不同,可得结论:两杯热水降温快慢与杯子材料以及杯口大小有关,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图,分析可知甲杯中的热水先降至60℃;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物质,降温越多,释放的热量越多;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无关;两杯热水降温快慢不同与杯子的材料及杯口大小等都有关。
28.【答案】(1)解:由图可知:当T=360℃时,R1=2200Ω
只闭合S1:
(2)解:当T=250℃时,R1=R2=1210Ω
(3)解: .
....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解析】【分析】(1)只闭合S1且未装入塑料条时,打印笔处于预热状态,此时发热电阻的温度为360℃,由图像可知,电阻R1=2200Ω,电路中电流计算;
(2)该打印笔处于高温挡且连续工作时,R1与R2并联,加热电阻的温度稳定在250℃,对应电阻为R1'=1210Ω,则电路的总电阻为R高及电功率的计算。
(3)以高温挡连续工作,消耗电能为W=P高t,小物件吸收的热量为Q吸=cm(t-t0),Wη=Q吸,计算工作时间。
29.【答案】(1)解: 水的体积为 2 L ,则水的质量为
水烧开吸收的热量为
(2)解:用燃气灶加热时,燃气需要放出的热量为
燃气的体积为
燃气费为:
用电热水壸加热时,电热水壸消耗的电能为
电费为:
燃气费小于电费,用燃气灶更省钱。
燃气灶加热的时间为:
电热水壸加热的时间为:
燃气灶加热的时间大于电热水壸加热的时间,用电热水壸更省时。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热量的计算;燃料的热值;电功率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m=ρV,计算物体的质量,根据Q=cmΔt,计算水吸收热量的多少;
(2)利用,计算燃料放热的多少,根据,计算消耗的燃料;根据,计算消耗的电能,根据,计算工作时间。
30.【答案】(1)由图可知,当加热电阻丝两端的电压为 6 V 时,由 可得,加热电阻丝的阻值
答:加热电阻丝的阻值为 ;
(2)由 可得,规格中的电压值
答:规格中的电压值为 12 V ;
(3)加热电阻丝消耗的电能
由 可得,鼠标垫吸收的热至
则鼠标熱的比热容
答:鼠标垫的比热容约为 。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计算电阻;
(2)根据,计算实际电源电压;
(3)根据W=Pt,计算消耗的电能,利用,计算水的比热容大小。
1 / 1考点冲刺22【内能】—2025年中考物理考前素描40天终极冲刺宝典
一、选择题
1.以下过程不发生物态变化。初温相同的两块金属甲、乙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已知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温度升高更多 B.乙的温度升高更多
C.甲和乙升高的温度一定不同 D.甲和乙升高的温度可能相同
【答案】D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解答】初温相同的两块金属甲、乙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已知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但不知道甲乙的质量,故无法判断甲乙的温度变化,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比热容的公式可知,温度的变化与物质质量、吸收的热量及比热容有关。
2.(2025·增城模拟)小明将80℃的水倒入保温杯,盖上盖密封静置一天后,测得水温降到了30℃, 该过程中水的变化是
A.质量减少 B.内能减少
C.分子运动变的更剧烈 D.通过热传递导致其内能增加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BCD.将80℃的水倒入保温杯,盖上盖密封静置一天后,测得水温降到了30℃,水的质量不变,温度降低,分子运动变慢,所以内能减少;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其内能减少,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分析】(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物体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3)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3.(2025·玉林模拟)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控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大对生物体造成损害。这主要是因为水的
A.沸点高 B.密度大 C.比热容大 D.凝固点低
【答案】C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解答】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损害。这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分析】水的比热容大,质量相同的水与其它物质相比,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水常用做冷却剂或者取暖剂。
4.(2025·长沙模拟)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已知,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铜和铝吸收的热量相同,铜和铝吸热时间一定相同
B.铝上升的温度较高
C.铜上升的温度较高
D.铜的末温高
【答案】C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A.由于热源未知,铜和铝吸收的热量相同,铜和铝吸热时间不一定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
BC.由Q=cm△t变形可得,铜块和铝块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比热容越大,温度变化越小,因为C铜D.由于不确定铜块和铝块的初温,所以不确定铜块和铝块的末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1)由于热源未知,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吸收相同的热量,吸热时间不一定相同;
(2)根据Q=cm△t判断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温度的大小;
(3)末温等于初温与升高的温度之和,初温未知,末温无法确定。
5.(2025·深圳模拟)如图所示为便携式燃气炉,采用丁烷气体作为燃料。一罐丁烷燃气的净含量罐内可以燃烧的丁烷气体的质量为。露营时水壶中装入初温为的水,加热至水沸腾,一罐丁烷燃气刚好烧开了壶水。水的比热容为,丁烷的热值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水过程中热效率约为
B.烧开一壶水所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C.完全燃烧一罐丁烷放出的热量为
D.热值为的物理含义是燃烧的丁烷可以放出的热量
【答案】A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燃料的热值
【解析】【解答】B、一壶水吸收的热量:Q吸=cm水Δt=4.2×103J/(kg·℃)×2kg×(96℃-26℃)=5.88×105J,故B错误:
C、丁烷燃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mq=0.22kg×4.8×107J/kg=1.056×107J,故C错误;
A、燃烧丁烷燃气刚好烧开了6壶水,吸收的总热量为:Q总=6Q吸=6×5.88×105J=3.528×106J,
卡式炉的加热效率:,故A正确;
D、丁烷热值为4.8×107J/kg,物理含义是1kg丁烷完全燃烧放出4.8×107J的热量,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Q吸=cmΔt,计算水吸收的热量;利用Q放=mq,计算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利用,计算加热效率;完全燃烧1kg某种燃料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6.(2020·常德)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8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
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D.温度相同的物体接触时不发生热传递
【答案】D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解答】A.晶体熔化过程中,需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水在沸腾时,需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A不符合题意;
B.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B不符合题意;
C.改变内能有两种途径:做功与热传递,C不符合题意;
D.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接触的物体有温差,若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则不会发生热传递,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体的内能和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有关,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有温度差。
7.(2025九下·高州开学考)据国防部网站消息,2024年9月25日8时44分,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太平洋相关公海海域,成功发射一枚携带训练模拟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东风-31AG”准确落入预定海域,如图,彰显出我国军事的绝对实力。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动机使用的燃料应选比热容大的燃料
B.燃料燃烧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C.燃料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
D.导弹与空气摩擦生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答案】B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燃料的热值;能量的转化或转移
【解析】【解答】AC.热值是燃料的特性,不同燃料热值不同,火箭发动机使用的燃料的热值大,相同条件下,热值大的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较多,故AC错误;
B.燃料燃烧时,消耗化学能,得到内能,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B正确;
D.导弹穿越大气层时,克服空气摩擦,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燃料燃烧时,化学能转化未内能;物体间相互摩擦,是做功改变内能。
8.(2025·鱼峰模拟)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相同的水,内能可能不同
B.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
C.0℃的冰块没有内能
D.内能从热量多的物体传递到热量少的物体
【答案】A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的概念与方式
【解析】【解答】A.内能和质量、温度、状态等有关,温度相同的水,若质量不同,内能的大小不同,故A正确;
B.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有物体对其做功,故B错误;
C.内能是物体内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0℃的冰块也有内能。故C错误;
D.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多或少,且发生热传递时,内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和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热传递的条件是温度差。
9.(2024九下·成都模拟)小帆在老师指导下,用如图1所示的同一个实验装置分别加热100g的甲、乙两种液体(其中一种是水),用测得的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图2),乙从20℃加热至沸腾刚好消耗了4g酒精 ( q酒精=3×107J/kg)。若单位时间内甲吸收的热量与乙吸收的热量相等,c水=4.2×103J/(k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乙=2.4×103J/(kg·℃)
B.乙的吸热能力大于甲的吸热能力
C.0~8min乙吸收的热量为3.36×104J
D.该酒精灯的加热效率为30%
【答案】C
【知识点】比热容;燃料的热值;热机的效率
【解析】【解答】解:B.如图2所示,在两种液体沸腾前,加热相同的时间,两种液体吸热相同,乙液体的温度变化量较大,说明乙液体的吸热能力小于甲的吸热能力,故B错误;
C.因为乙液体的吸热能力小于甲的吸热能力,所以判断甲液体是水,0~8min甲吸收的热量为

因为使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加热相同的时间,两种液体吸热相同,所以0~8min乙吸收的热量也为3.36×104J,故C正确;
A.乙从20℃加热至沸腾需要时间10min,因为0~8min乙吸收的热量为3.36×104J,则0~10min乙吸收的热量为;
则乙的比热容为,故A错误;
D.消耗了4g酒精放出的热量为,
该酒精灯的加热效率为,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 (1)根据求出乙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较大,吸热能力强。
(2)根据Q吸=cmΔt求出乙吸收的热量;根据Q放=mq求出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根据效率公式求出效率。
10.(2024九下·涟源期中)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情况。将分别盛有50g水和50g食用油的两个相同试管同时用红外加热器加热,温度传感器与电脑相连。电脑上显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c水=4.2×103J/(k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2min,水吸收的热量大于油吸收的热量
B.油的比热容为3.15×103J/(kg ℃)
C.第2~3min内,油吸收的热量为1.4×103J
D.小乐用该装置实验,得到水和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线均为A,则m水:m油=1:2
【答案】C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解答】A.同一加热器的电功率相等,根据Q=Pt可知,加热2min,水吸收的热量等于油吸收的热量,故A错误;
B.根据图乙可知,升高20℃,A、B的加热时间分别为2min和3min,则对应的吸热之比为2:3。根据Q=cmΔt可知,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热与比热容成正比,油的比热容为:

故B错误;
C.B的比热容大,B为水,加热3分钟升高20℃,
水吸热:Q=cmΔt=4.2×103J/(kg ℃)×0.05kg×20℃=4.2×103J;
第2~3min内,水吸收的热量为:;
则第2~3min内,油吸收的热量为1.4×103J,故C正确;
D.小华用该装置实验,得到水和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线均为A,故相同时间(吸热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根据Q=cmΔt可知,质量与比热容成反比,
则m水:m油=2.8×103J/(kg ℃):4.2×103J/(kg ℃)=2:3。
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我们使用同一加热器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
B.根据图乙得出升高20℃A、B的加热时间,据此确定吸收热量之比。根据Q=cmΔt可知,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吸热与比热容成正比,据此得出油的比热容;
C.B的比热容大,B为水,根据Q=cmΔt得出加热3分钟升高20℃水吸收的热量,据此得出第2~3min内水吸收的热量,由转换法得出第2~3min内油吸收的热量;
D.水和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线均为A,因相同时间(吸热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根据Q=cmΔt得出m水:m油。
二、多选题
11.(2025·长沙模拟)有一块手机用的锂电池,上面标明电压为,容量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电池充满电后,最大储存的能量是
B.给手机充电时,锂电池相当于电源
C.给手机充电时,能量转化情况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发热,温度升高,手机内能增加
【答案】A,D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能量的转化或转移;电路的构成及电路图;电功的计算
【解析】【解答】A、给锂电池一次充满电储存的电能为:
W=UIt=3.7V×5A×3600s=66600,
故A正确;
BC、给手机充电时,锂电池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所以此时锂电池相当于电路中的用电器,故BC错误;
D、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发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故D正确。
故选AD。
【分析】(1)根据W=UIt计算电池充满后储存的电能;
(2)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给锂电池充电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3)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12.(2024·黄岛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双手互搓,手的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
B.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大,原因之一是砂石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C.燃料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
D.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燃气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答案】B,D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比热容;燃料的热值;热机
【解析】【解答】A.双手互搓时,通过做功改变手的内能的,故A错误;
B.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砂石的比热容比水的小,砂石的温度变化较大,水的温度变化较少,故B正确;
C.燃料的热值与燃料是否充分燃料无关,故C错误;
D.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为汽油机提供动力,故D正确。
BD。
【分析】1、做功冲程:进气后关闭,排气口关闭,火花塞点燃,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下移,气体内能减小,能量转化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比热容的应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用水做冷却剂;
3、物质的热值为单位质量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等均无关。
13.(2024·济南模拟)如图是甘肃敦煌100MW熔盐塔式太阳能光热电站。发电站周围安装了约12000面定日镜,每一个定日镜都由自动跟踪太阳光装置控制,能准确地将太阳光聚集到高处的熔盐吸热塔的吸热器上,热盐液和水进入蒸汽发生器,形成高温高压的水蒸气关于熔盐塔式太阳能光热电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定日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太阳光的会聚作用
B.熔化形成的盐液通过热传递改变水的内能
C.发电机利用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的原理
D.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但使用时仍需要节约
【答案】B,D
【知识点】凸面镜和凹面镜;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能源及其分类;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解析】【解答】A.定日镜能反射光线,是凹面镜,能会聚太阳光,故A错误;
B.熔化形成的盐液把热量传递给水,是通过热传递改变水的内能,故B正确;
C.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产生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故C错误;
D.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可再生能源,但使用时仍需要节约,故D正确。
故选BD。
【分析】凹面镜能反射光,对光有会聚作用;温度不同时,物体间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
14.(2024·莲池模拟) 如图,小明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未加热前,纸锅里的水不发生汽化现象
B.水烧开后温度保持不变,仍需要吸热
C.纸锅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水烧开时纸盒并未燃烧,这是因为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
【答案】B,C,D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比热容
【解析】【解答】 A:未加热前,水也会蒸发,蒸发属于汽化现象,所以纸锅里的水会发生汽化现象。故A 错误;
B: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仍需要吸热来维持沸腾状态。故B 正确;
C:水烧开后产生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故 正确;
D:纸锅没有燃烧是因为水沸腾时吸热,使纸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故D 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B、C、D。
【分析】 首先要清楚各种物态变化的特点及条件,知道水随时都可能有汽化现象,未加热也会蒸发汽化。根据水沸腾的特征,温度不变但持续吸热。“白气”实际是水蒸气液化的小水滴。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水吸热使纸达不到着火点。
15.(2021·成都模拟)某种煤油有关数据如表:(  )
熔点 ﹣30℃ 热值 4.5×107J/kg
沸点 160℃(一个标准大气压) 比热容 2.1×103J/(kg ℃)
密度 0.8×103kg/m3 体积膨胀系数 1×103/℃
如图,有一只煤油加热灯,内装 50g 煤油,正在加热烧杯中质量为 200g,初温为 20℃的煤油,经过 10min 后,烧杯中的煤油温度升为 80℃,加热灯中的煤油变为 48g,若不计加热过程中煤油的蒸发,当地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若杯中煤油相同时间吸热相等,则(  )
A.在这 10min 内,装置的加热效率为 28%
B.加热过程中,杯中煤油密度不变
C.杯中煤油每秒平均吸热为 150J
D.若继续再加热 20min,煤油温度会变为 160℃
【答案】A,D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AC.在这10min内,烧杯中煤油吸收的热量Q吸=cm1(t1-t0)=2.1×103J/(kg ℃)×0.2kg×(80℃-20℃)=2.52×104J
加热灯完全燃烧煤油放出的热量Q放=m2q=(0.050kg-0.048kg)×4.5×107J/kg=9×104J
所以装置的加热效率
则杯中煤油每秒平均吸热为
A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B.加热过程中,烧杯中煤油的体积增大,而质量不变(不计加热过程中煤油的蒸发),那么其密度减小,B不符合题意;
D.若再继续加热20min,加热灯放出热量Q吸1=42J/s×20×60s=5.04×104J
10min内,加热灯燃烧煤油的质量为2g,那么继续加热20min,加热灯中的煤油未燃烧完。
杯中煤油的温度
则杯中煤油已沸腾,所以其温度为160℃,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分析】结合水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量,利用比热容公式求解水吸收的热量即可;结合燃料的质量,利用热值公式求解燃料释放的热量;水吸收的热量为有用功,释放的热量为总功,利用水吸收的热量除以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即为加热效率;结合水的质量和吸收的热量,利用比热容公式求解水温度的变化量即可。
三、填空题
16.(2025九下·鹤山模拟)《天工开物》记载“凡炒诸麻菜子,宜铸平底锅,投子仁于内,翻拌最勤"。如图所示,这里是利用   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翻炒过程会有香味飘出,这是   现象,说明    。
【答案】热传递;扩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用锅铲不断翻炒菜子时,菜子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翻炒过程会有香味飘出,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析】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7.(2025·增城模拟)如图所示,规格相同的甲乙容器装了相同质量的不同液体,用加热器加热时,单位时间内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忽略散热,得到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线.
(1)甲液体加热 4min 吸收的热量    (选“大于"“小于”或“等于")乙液体加热3min 吸收的热量.
(2)两种液体的比热容c甲   c乙(选填“>”“<”“=”)
【答案】(1)大于
(2)>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解答】(1)因为用加热器加热时,单位时间内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故甲液体加热4min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加热3min吸收的热量;
(2)从图示可知,甲温度上升的速度比乙慢,根据可知,吸收热量和质量相同时,温度变化越大,比热容越小,故两种液体的比热容c甲>c乙。
【分析】(1)用加热器加热时,单位时间内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加热时间越长,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2)从表中数据结合判断甲与乙的比热容的大小。
18.(2025·南沙模拟)航天员在空间站先后进行了四次“太空授课”,激发了青少年学习科学的热情。
(1)如图1,航天员往一个水球中轻轻注入适量的蓝色颜料,最后观察到整个水球都变蓝了,这属于   现象,说明    。
(2)如图2, 在“液桥”实验中,将两块透明板上的水球接触后合成一个整体,说明分子间存在    。
(3)如图3,“太空抛物”实验,由于在空间站舱内,物体几乎不受重力作用,且物体受到微弱的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无论往哪个方向抛,王亚平水平向前抛出“冰墩墩”摆件,被抛出后的冰墩墩近似    (选填“静止加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这是由于冰墩墩具有   所致。
(4)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时,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剧烈摩擦使返回舱内能增加,舱体外壁的温度达2000℃以上。这种改变内能的方式是   。
【答案】(1)扩散;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引力
(3)匀速直线运动;惯性
(4)做功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惯性及其现象;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1)将蓝颜料滴入水中,由于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过一会儿水会变蓝了,属于扩散现象。
(2)两块透明塑料板上的水球接触后融合成一体,然后将两块透明塑料板缓缓分开,水球被拉长成圆柱形,形成了一个长约10cm的液桥,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3)王亚平水平向前抛出“冰墩墩”摆件,由于“冰墩墩”具有惯性,会向前运动;被抛出后的冰墩墩受到的合力几乎为0,近似做匀速直线运动。
(4)返回舱与大气剧烈摩擦,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返回舱的内能。
【分析】(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或由原子组成的,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19.(2025·乳源模拟)肇庆“裏蒸粽”远近闻名,煮粽子时是通过加热   (“增大”或“减小”)棕子的内能;粽子散发出香味,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   。早晨,妈妈说:“利用水来冷却煮熟的鸡蛋,效果更好。”这是利用水的   大的特点。
【答案】增大;无规则运动;比热容
【知识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比热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煮粽子时,粽子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所以煮粽子时是通过加热增大粽子的内能。
粽子散发出香味,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利用水来冷却煮熟的鸡蛋,效果更好。”这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
【分析】1.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温度变化相同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更多。
20.(2025·岳阳楼模拟)如下图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取火器的模型图,把木制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杆前端的艾绒立刻燃烧起来,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筒内空气内能   ,温度升高,达到艾绒的着火点。
【答案】做功;增大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把木制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杆前端的艾绒立刻燃烧起来,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筒内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艾绒的着火点。
【分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
21.(2025·南宁模拟)火是文明的象征和推动者。中国古代传说,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了物体内能;杭州亚运会火种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采集,如图所示,这是利用了   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点燃了圣火。
【答案】做功;凹面
【知识点】凸面镜和凹面镜;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 钻木取火,克服摩擦做功,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由图可见,太阳光经凹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会会聚在焦点上,对光有会聚作用,焦点上的温度极高,将火炬点燃。
故答案为:做功;凹面。
【分析】 (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2)凹面镜属于球面镜的一种,是采用球的内表面做反射面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四、实验探究题
22.(2025九下·永定模拟)小云同学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取200g水进行。
(1)图甲所示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
(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
(3)图丙所示的图像可得,水加热到第5min后水温不变;小云为提高水的沸点,换用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是否可行?请说明原因    ;
(4)假如酒精灯均匀放热,且释放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忽略沸腾前水的质量变化以及热量的损耗,从第5 min 起1 分钟内水吸收的热量是    J . [c = 4.2 ×103 J (kg ℃) ]
【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烧杯底
(2)94
(3)不可行,第5分钟后水的温度不变,说明达到沸点,沸点与液面气压有关,与热源无关,换用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气压不变,故水的沸点不变。
(4)1.68×103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比热容
【解析】【解答】(1) 图甲所示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烧杯底,在水的加热过程中,热源的温度要高于水的温度,容器底的温度比待测液体的温度要高,若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底,则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会偏大;
(2)温度计读数时先确定0℃温度,再确定分度值进行读数,0℃位于该温度计最高液柱下方,分度值为1℃,读数应为94℃;
(3)由表中数据可知,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保持99℃不变,所以99℃是水的沸点;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换用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只会缩短加热至沸腾的时间,不会提高水的沸点,故这种方法不可行;
(4)酒精灯均匀放热,且释放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由表中数据可知,在沸腾前,1min温度变化2℃,忽略沸腾前水的质量变化以及热量的损耗,加热相同时间,水吸收相同热量,从第5min起1分钟内水吸收的热量与开始每分钟的热量相等,Q吸=c水mΔt=4.2×103J/(kg ℃)×0.2kg×2℃=1.68×103J。
【分析】(1)使用温度计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且不触碰杯底以及杯壁。
(2)先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再读数。
(3)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找到沸点: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4)利用Q吸=cmΔt求1分钟内水吸收的热量。
23.(2025·南沙模拟)
(1)为研究“一定质量的水上升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水的初温是否有关"这一问题,小刚用烧杯、水、加热丝、电子温度计、秒表和电源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假设加热丝产生的热量完全被水吸收。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得结论:    .
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初温/℃ 末温/℃ 时间/s
1 20.5 22.5 45
2 22.5 24.5 45
3 24.5 26.5 45
(2)小刚用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 分别将加热丝接在了 220V 的电路中,同时给两杯初温均为20℃的水加热(m甲①某时刻两杯水的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此时温度为   ℃.
②水沸腾前,同一时刻,甲的内能   乙的内能(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由于两杯水温度升高的快慢相同,小刚推测,甲液体中加热丝的电功率比乙液体的小。小刚的猜想是否正确 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答:    。
【答案】(1)一定质量的水,上升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水的初温无关。
(2)58;小于;正确,根据,因为c和一样,,所以;加热丝产生的热量完全被水吸收,即;根据,因为,加热时间t一样,所以。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比热容
【解析】【解答】(1)因加热丝释放的热量完全被水吸收,故加热相同时间内水吸热相同;
由表中数据可知,一定质量的水,水的初温分别为20℃、22℃、24℃,升高的温度都为2℃,由于用秒表测量时间时有反应误差,所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加热时间近似相等,即水吸收的热量相等,故得出的结论是:一定质量的水,上升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水的初温无关。
(2)①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58℃;
②内能与质量、状态和温度有关,水沸腾前,同一时刻,温度和状态相同,乙的质量较大,乙的内能较大;
③两杯水温度升高的快慢相同,两杯水的初温均为20℃,m甲<m乙,根据Q=cmΔt可知甲杯中水吸收的热量小于乙杯中水吸收的热量,加热丝产生的热量完全被水吸收,说明甲液体中的电热丝产生的热量小于乙液体中电热丝产生的热量,时间相同,根据Q=W= Pt可知甲液体中加热丝的电功率比乙液体的小,故该结论是正确的。
【分析】(1)由题意,根据转换法,用加热时间比较吸热的多少,分析表中数据结合测量误差得出结论;
(2)①根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
②内能的影响因素有质量、温度、状态等;
③根据Q=cmΔt判定吸收热量的关系,然后根据电功公式判定电阻关系。
24.(2025·广东模拟)
(1)如图甲所示,台式温度计的读数是   ℃,如图乙是某次测物体质量的情况,则所测到的质量大小是   g.
(2)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的大小,李军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1 在图甲、乙中除了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    ;
②实验中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选填:“升高温度的多少”或“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的;
③若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水和煤油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   的吸热能力更强。
(3)某小组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组发现较难保持木块匀速直线运动,于他们改进实验,如图所示,固定弹簧测力计,拉动长木板即可读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这样改进的好处是   ,但若这样改进后弹簧测力计示数依然不稳定,则其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1)12;27
(2)秒表;加热时间的长短;水
(3)不需要匀速拉动木板,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木板表面粗糙程度不均匀
【知识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
【解析】【解答】 解:(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指针在0℃右侧,温度计的示数12℃;
在天平的标尺上,1g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0.2g,即天平的分度值为0.2g.被测物体的质量为m=20g+5g+2g=27g;
(2)由图乙知,要记录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故要用到秒表;
实验中选择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根据转换法可知,在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可以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比较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由图象可知,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需要加热更长的时间,则水吸收的热量较多说明水的吸热能力较强,即水的比热容大。
(3) 改进后,由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速度无关,所以无需匀速拉动长木板;若长木板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均匀,则拉动长木板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会变化,使得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
故答案为:(1)12;27;(2)秒表;加热时间的长短;(3)需要匀速拉动木板,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木板表面粗糙程度不均匀。
【分析】(1)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先看清是零上还是零下的,然后认清量程和分度值,最后读出示数;
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首先要明确标尺的分度值。被测物体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刻度之和;
(2) 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
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
(3) 改进后,由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速度无关,所以无需匀速拉动长木板;若长木板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均匀,则拉动长木板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会变化,使得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
25.(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第二实验学校集团华仁校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综合素养考评试卷)小明发现冬天海水结冰时的温度比河水的低,这一现象激发了他探究盐水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兴趣.他将一杯盐水放入温度为-20℃的恒温冷冻室内,利用传感器收集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一时间图象。
(1)这杯盐水的凝固点是   ℃, 凝固过程持续了   nin。
(2)杯内盐水第 25min 时的内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 15min时的内能。
(3)从图象中发现,当盐水凝固后,温度降低明显变快,这是因为凝固后它的   变小。
【答案】(1)-4;10
(2)小于
(3)比热容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比热容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在15min~25min是盐水的凝固过程,此过程中温度-4℃保持不变min,因此这杯盐水的凝固点是-4℃;
由图可知,在15min~25min是盐水的凝固过程,凝固过程持续了25min-15min=10min。
(2)由图可知,在15min~25min是盐水的凝固过程,此过程中盐水持续放热,但是温度不变,因此第25min时的内能小于第15min时的内能。
(3)当盐水凝固后,温度降低明显变快,因此可知它的比热容变小。
故答案为:(1)-4;10;(2)小于;(3)比热容。
【分析】 (1)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是熔点或凝固点;从开始凝固到完全凝固完所用时间就是物态变化经历的时间;
(2)晶体凝固时,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降低)时吸收(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降低)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6.(2025·兴宁模拟)萧雅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比较A 和B 两种不同液体吸热的情况。
(1)萧雅在安装、调整器材时,应该首先调整固定   (填“甲”或“乙”)的位置。
(2)在该实验中萧雅同学采用的方法是:使   和初温相同的液体A 和 B 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比较液体A和B   来判断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
(3)图乙是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出的两种液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以判断:液体   的吸热能力强。若A 的比热容 则B的比热容为    J/(kg·℃)。
(4)根据图乙图像可以推断出,时间t应为第    min。
【答案】(1)乙
(2)质量;升高的温度
(3)A;2.4×103
(4)12
【知识点】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
【解析】【解答】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
(1)实验前,调整实验装备时,根据酒精灯外焰的高度,调整乙的高度,根据烧杯和烧杯中水的高度调整甲的高度,要从下向上组装,则先固定乙;
(2)实验中,使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液体A和B,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液体A和B升高的温度,判断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
(3)根据图乙,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A液体升高的温度低,液体A的吸热能力强;
都加热4min,B升高的温度为70℃-40℃=30℃,A升高的温度为60℃-40℃=20℃,根据Q=cmΔt,B的比热容为:;
(4)根据图乙,A升高20℃,所需的时间为4min,则升高100℃-40℃=60℃,所需的时,则t=12min。
【分析】(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1)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
(2)使用相同的加热器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3)根据吸收热量相等,结合温度差的关系和已知液体的比热容,计算未知液体的比热容;
(4)根据温度变化所需要时间,利用温度的关系,计算时间多少。
27.(2025·兴宁模拟)如图1所示,小健往甲、乙两个杯子中倒入等质量的热水,同时开始计时,测得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可推测(  )
A.乙杯中的热水先降至60℃
B.甲杯中的水在0~10min放出的热量比乙杯的多
C.两杯水的质量及初温相同,降温速度不同是因为两杯水的比热容不同
D.由上述实验可得结论:两杯热水降温快慢不同唯一的原因是两个杯子的材料不同
【答案】B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比热容
【解析】【解答】A、图2中,甲杯中的热水温度降低更快,先降至60℃,故A错误;
B、根据Q=cmΔt,在比热容和质量相同时,甲杯中水的Δt变化大,则放出的热量比乙杯多,故B正确;
C、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和物质种类、状态有关,两杯水的比热容是相同的,故C错误;
D、图1中,两杯的横截面积不同,水的表面积不同,蒸发快慢不同,温度变化不同,可得结论:两杯热水降温快慢与杯子材料以及杯口大小有关,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图,分析可知甲杯中的热水先降至60℃;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物质,降温越多,释放的热量越多;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无关;两杯热水降温快慢不同与杯子的材料及杯口大小等都有关。
五、计算题
28.(2025·巴中模拟)图甲为 3D 打印笔,内部电路如图乙所示,结构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可变发热电阻组成,通过调节开关可实现高低温挡的切换。单个发热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如图丙所示。该打印笔的主要耗材是比热容约为1.6×103J /(kg ℃)的塑料条。通电后发热电阻迅速升温,使塑料熔化后从笔尖流出,再根据设计“写出”不同形状,冷却后得到想要的作品。
(1)只闭合S1且未装入塑料条时,打印笔处于预热状态,此时发热电阻的温度为 360℃,求电路中电流;
(2)打印笔处于高温挡且连续工作时,加热电阻的温度稳定在 250℃,求高温挡的发热功率;
(3)某次制作一个质量为 0.5Kg 的小物件,以高温挡连续工作,温度保持在 250℃,估算从开始工作到做好作品需要多少小时?忽略预热、更换耗材和塑料冷却塑型的时间,该3D 打印笔发热电阻和塑料间热传递效率约为 50%,室温为 25℃。
【答案】(1)解:由图可知:当T=360℃时,R1=2200Ω
只闭合S1:
(2)解:当T=250℃时,R1=R2=1210Ω
(3)解: .
....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解析】【分析】(1)只闭合S1且未装入塑料条时,打印笔处于预热状态,此时发热电阻的温度为360℃,由图像可知,电阻R1=2200Ω,电路中电流计算;
(2)该打印笔处于高温挡且连续工作时,R1与R2并联,加热电阻的温度稳定在250℃,对应电阻为R1'=1210Ω,则电路的总电阻为R高及电功率的计算。
(3)以高温挡连续工作,消耗电能为W=P高t,小物件吸收的热量为Q吸=cm(t-t0),Wη=Q吸,计算工作时间。
29.(2025九下·雷州开学考)小明家里有两只加热方式不同的水壶,甲是用天然气加热的水壶,乙是电热水壶.已知燃气灶用最大火力烧水时每小时燃烧 0.16m3 天然气,加热水的热效率为 60%;天然气的热值为,价格约为 3 元/m3,电热水壶工作时的功率为 2000W,加热水的热效率为 80%,当地居民用电的价格约为 0.5 元kwH,小明要将 2升的水在 1 标准大气压下烧开, 。
(1)求水吸收的热量;
(2)请你从省时和省钱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通过计算说明用哪只壶更省时或更省钱。
【答案】(1)解: 水的体积为 2 L ,则水的质量为
水烧开吸收的热量为
(2)解:用燃气灶加热时,燃气需要放出的热量为
燃气的体积为
燃气费为:
用电热水壸加热时,电热水壸消耗的电能为
电费为:
燃气费小于电费,用燃气灶更省钱。
燃气灶加热的时间为:
电热水壸加热的时间为:
燃气灶加热的时间大于电热水壸加热的时间,用电热水壸更省时。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热量的计算;燃料的热值;电功率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m=ρV,计算物体的质量,根据Q=cmΔt,计算水吸收热量的多少;
(2)利用,计算燃料放热的多少,根据,计算消耗的燃料;根据,计算消耗的电能,根据,计算工作时间。
30.(2025九下·宝安开学考)小海有一张老式的加热鼠标垫(内有一根加热电阻丝),鼠标垫质量为200g。规格为“?V ;6W”。为得知规格中的电压值,他用伏安法对加热电阻丝的阻值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求:
(1)加热电阻丝的阻值;
(2)规格中的电压值;
(3)该鼠标垫正常工作15min,温度升高9℃,此过程中电阻丝对鼠标垫的加热效率为60%,计算鼠标垫的比热容。
【答案】(1)由图可知,当加热电阻丝两端的电压为 6 V 时,由 可得,加热电阻丝的阻值
答:加热电阻丝的阻值为 ;
(2)由 可得,规格中的电压值
答:规格中的电压值为 12 V ;
(3)加热电阻丝消耗的电能
由 可得,鼠标垫吸收的热至
则鼠标熱的比热容
答:鼠标垫的比热容约为 。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功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计算电阻;
(2)根据,计算实际电源电压;
(3)根据W=Pt,计算消耗的电能,利用,计算水的比热容大小。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