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生学业质量评估 三、古诗文积累填空(10分)
1.诗人笔下,水有千姿百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
六年级 语文 等 级 的磅礴之气;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的秀丽之姿;
更有“卷地风来忽吹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平静之美。
2.诗人笔下,月有多种情感:“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______。”此月是孟浩
第一部分 语文积累(40 分) 然客居异乡的孤寂、愁闷;“___________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此月是辛
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8分) 弃疾夜行途中的喜悦、闲适。
生活的道路从不一帆风顺,总会掀起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 3.诗人笔下,春日有美景:“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有乐
的波澜。当我们在挫折面前表现出 jǔ sàng( )时,真正的强者却从不退缩。
就如我的老师,平日总是一脸 hé ǎi( ),可面对难题时,却似换了个人, 事:“待到重阳日,___________________”。
她那 kāng kǎ(i )激昂的话语仿佛有一种魔力,瞬间能让我们热血 fèi téng 4.中华儿女看重知音:钟子期死,伯牙______________,终身______________,以
( ),她凭借 jì gāo yī chóu( )的教学智慧,助我们攻克 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用原文填空)。后来人们用“______________”(四字词
难关。 语)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二、选择题(12分)
1 四、语文实践(10分).下列字音与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měng luàn 学校将举办一次以“爱国”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完成任务。.蒙( )古 滥( )用 热呼呼 叱咤风云
B.瞻(zhān)仰 妩(fǔ)媚 活生生 沧海一栗 【任务一】确定演讲题目
C.渲(xuàn)染 供(gōng)品 软棉棉 忐忑不安 1.下列演讲题目与本次主题不大一致的是( )。(1分)
D.矗(chù)立 干燥(zào) 湿淋淋 惟妙惟肖 A.爱国是民族的灵魂 B.我爱我的家乡
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解释有误一项是( )。 C.祖国在我心中 D.我和我的祖国
A.移舟泊烟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B.路转溪桥忽见(看见。) 【任务二】搜集演讲材料.
C.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一会儿,不久。) D.尾搐入两股间(大腿。) 2.如果选择“爱我中华”作为演讲题目,下列素材不合适的是( )。(1分).. .
3.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B.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贝多芬顽强对抗失聪 D.刘胡兰英勇就义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任务三】撰写演讲稿
C.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小红的演讲稿列举了许多名人的爱国言论,请用线连一连,帮它们“对号入座”。(3分)
D.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曹 植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句子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陆 游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渔夫皱起眉,他在______问题,他的脸变得______严肃,因为他自己的生活 周恩来 位卑未敢忘忧国。
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如今又加上两个,他有些______。 4.小红的演讲稿中有一句话缺乏气势情感表达不够强烈,请用上修辞帮她修改一下。(2分)
A.考虑 忧虑 顾虑 B.忧虑 顾虑 考虑 原句:这英勇无畏的行为,这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世代传颂。
C.考虑 顾虑 忧虑 D.顾虑 忧虑 考虑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句子属于表达方法“点面结合”中“面”的描写的一项是( )。 5.请你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列演讲稿中的两个句子合并成一句话。(2分)
A.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
我年少力微。我的爱国之心炽热纯粹。
了狼牙山。
B.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6.爱国还有哪些具体行为?请照样子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1分)
D.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爱国就是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爱国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五音依次为:宫、商、角、徵、羽。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30 分)
B.“颜筋柳骨”之“柳骨”,是形容柳公权的书法瘦硬挺拔,骨力遒劲。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分)
C.“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一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 143周年,小根和小源策划并参加了“多样阅读 走近鲁迅”
D.《开国大典》用文章中的主要事件作题目,交代了文章要写的主要内容。 项目学习活动。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完成相关题目。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生学业质量评估 六年级 语文第1页(共 6页)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生学业质量评估 六年级 语文 第2页(共 6页)
【材料一】 3.根据以上材料内容,找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2分)
鲁迅人物名片 A.通过表格对人物的梳理,我读出作者笔下的少年闰土天真可爱,而中年闰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 土苍老麻木。
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 B.在语言描写上运用对比手法,少年闰土有说不完的新鲜事,而中年闰土说
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大量杂文。《故乡》选自 话吞吞吐吐。
小说集《呐喊》。 C.闰土从外表到内心变化之大,是因为“我”多年未见,不能接受。
【材料二】 4.假如上午在客运中心坐车前往鲁迅故里参观,最早可以乘坐几点的哪班车到
作品《故乡》节选 达?( )(2分)
①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 A.6:00 317路 B.6:00 8路 C.5:30 8路 D.5:30 317路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 二、现代文阅读(20分)
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 想起那年读书时(节选)
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有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里 ①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 ②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
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
②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
③“啊!闰土哥,——你来了?……” 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
④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 ③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
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
⑤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 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叫道: ④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⑥“老爷!……” ⑤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
⑦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材料三】 ⑥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
前往鲁迅故里参观 可以借着看看的。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⑦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⑧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
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
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⑨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
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⑩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1.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2分)。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
(1)为了了解鲁迅先生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应重点选择材料一、材料三进行有目的 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
地阅读。 ( ) 耀眼的花来。
(2)通过阅读以上材料,可以知道《故乡》这篇小说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彷徨》。( )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2.多年后“我”再次见到闰土时,他有哪些变化呢?结合课文《少年闰土》,从“对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比阅读”的角度阅读以上材料,完成下面表格。(填写关键词)(4分) 喜出望外( )完璧归赵( )亮丽( )滋润( )
变化内容 脸部 衣物 双手 对“我”的称 2.文中“我”小时候为什么喜欢去别人家 “串门”?(2分)
记忆中的闰土 紫色的圆脸 一顶小毡帽 红活圆实的 迅呼哥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 3.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两件事?请用小标题简要概括。(2分)
再见时的闰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生学业质量评估 六年级 语文第3页(共 6页)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生学业质量评估 六年级 语文 第4页(共 6页)
4.第⑨段运用了____________描写,写出“我”得到书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心情。句中细致地体现作者认真读书的情形的四字词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4分)
5.“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这句
话运用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
生动形象地写出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6.请你推荐一本适合小学六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写出书名、作者和推荐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习作表达(30 分)
1.请你以下面的地点、人物和情节为基础材料,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一个故事。
地点:学校
人物:班长小辉、淘气包小明、林老师、张校长、保安叔叔……
情节:学校正举办一场重要的科技展览活动,各个班级的同学都精心制作了
科技作品来展示。小辉班的作品是一个能自动净化空气的小型装置,大家都对这
个作品寄予厚望,希望能在展览中获奖。就在展览即将开始前,小辉发现他们班 400
的作品竟然离奇失踪了……
2.要求:①把情节写完整、写生动。②恰当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③题目自
拟,不少于 450字。
500
100
600
200
660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生学业质量评估 六年级 语文第5页(共 6页)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生学业质量评估 六年级 语文 第6页(共 6页)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生学业质量评估
六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题号 参考答案 分值
一积累运用40% 一、汹涌澎湃 沮丧 和蔼 慷慨 沸腾 技高一筹 一、总8分:每字0.5分
二、1.D 2.B 3.C 4.A 5.A 6. C 二、总12分:每小题2分
古诗文积累填空1.九曲黄河万里沙 一水护田将绿绕 望湖楼下水如天2.江清月近人 明月别枝惊鹊3.万紫千红总是春 还来就菊花4.破琴绝弦 不复鼓琴 高山流水 三、总10分:每句1分
语文实践B 2.C3.曹植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陆游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周恩来 位卑未敢忘忧国。4.这英勇无畏的行为,这无私奉献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世代传颂吗?5.虽然我年少力微,但是我的爱国之心炽热纯粹。 6.示例:爱国就是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爱国就是在文化传承中坚守初心;爱国就是在公益活动中奉献爱心;爱国就是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四、总10分1.(1分)2.(1分)3.(3分)4.(2分)5.(2分)6.(1分)
二阅读理解30%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1) × (2) × 2. 变作灰黄 、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 一顶破毡帽 、一件极薄的棉衣 又粗又笨而且开裂 老爷 3. C 4.C 一、总10分1.(2分)2.(4分)3.(2分)4.(2分)
二、现代文阅读1.欣喜若狂;物归原主;华丽(鲜亮);滋养2. 因为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而在同学家能看到土屋墙壁上有字可读的黑白报纸,所以“我”喜欢去别人家 “串门”。3.(1)(去同学家)读 “报纸墙”;(2)(让妈妈帮忙)借小人书4.动作;兴奋(喜悦);一声不吭;仔仔细细5.比喻;读书的每一个刹那;时光滋养的花枝;能在时光的积累下让人收获美好与成长,丰富人生内涵,使人生变得精彩有意义。(意思符合即给分) 6.示例:《鲁滨逊漂流记》,作者丹尼尔 笛福。推荐理由:这本书讲述了鲁滨逊在荒岛上克服重重困难、自力更生的故事。它能让六年级学生感受到主人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创造力,学会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总20分1.(4分)2.(2分)3.(2分)4.(4分)5.(5分)前3空各1分最后1空2分。6.(3分)
三习作表达30% 一等文:27—30分情节完整,围绕学校科技展览活动中班级作品失踪展开,详细描述了发现失踪、寻找过程以及最终结局等环节,且逻辑清晰合理,无明显漏洞或突兀之处。能够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使人物性格鲜明。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极少语病和错别字。二等文:23—26分情节较为完整,具备主要情节元素,即作品失踪及后续的一些处理,但可能在某些环节的描写上较为简略,如寻找过程不够丰富,或者对结局的处理略显仓促。运用了一些人物描写方法,但不够丰富,人物性格特点不够突出。语句较通顺,书写较工整,有少许语病和错别字,达到规定字数。三等文:18—22分情节基本完整,但存在一些缺陷。可能对失踪的原因和寻找过程交代不清,只是简单地描述了作品失踪和最后找到了,中间缺乏有效的情节推动和细节支撑。人物描写较少且单一,主要以简单的叙述代替描写,人物形象模糊。语句基本通顺,书写一般,有较多语病和错别字。四等文:18分以下情节严重缺失或混乱。未能围绕科技展览作品失踪的故事框架,或者情节前后矛盾,让人难以理解故事发展。不扣题,内容不具体,条理不清,语句不通顺,错别字较多,卷面不整洁。 一等文:27—30分二等文:23—26分三等文:18—22分四等文:18分以下
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