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综合素养测评A卷
基础巩固与综合运用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结合语境,看拼音写词语。(6分)
大自然有许多美的瞬间。春天的早晨,风儿吹散了bái mánɡ mánɡ( )的大雾,阳光zhào yào( )着大地;夏天的晚上,无数的萤火虫lù xù( )从草丛间冒出,在hé pàn( )、shù shāo( )间飞舞……这些景象如梦如幻,令人忘却了yōu chóu( )。
二、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______”。(3分)
嫉妒(jí/ jì) 聒噪(ɡuā/ɡuō) 三更半夜(ɡēnɡ/ɡènɡ)
榆树(yú/yǘ) 瓷砖(cí/chí) 果实累累(léi/lěi)
三、选择题。(14分)
1.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树庄 B.寺庙 C.停舶 D.高搭
2.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依次填入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在古老的渔村,渔民们用____划破晨雾,开始一天的劳作。劳作归来,他们用清凉的河水____洗衣物。岁月流转,勤劳与坚持为他们赢得了生活的______赏,而那宁静的渔村生活是他们心中最珍贵的礼物。
A.桨 奖 浆 B.浆 桨 奖 C.浆 奖 桨 D.桨 浆 奖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大家面面相觑地坐在一起,欢快地做起了游戏。
B.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一座小岛,远远望去,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
C.民间工艺展示活动中,民间工艺大师的剪纸作品不计其数。
D.车窗外,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扑面而来,让人应接不暇。
4.下列句子中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的一项是( )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C.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D.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5.下列句子是同学们为元旦联欢会设计的宣传语,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欢乐今朝,畅想明天。
B.同赏天上月,共品人间情。
C.激情元旦,绽放活力。
D.张灯结彩迎新年,齐心协力谱新篇。
6.“随着一声声清脆的爆炸声,小小的光点化作满天盛开的缤纷礼花,天空和大地都被这绚丽的焰火照得一片通明。”把这句话插入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
①我们的小船划到了古镇的尽头,灯光暗淡了。②从河里抬头看,只见屋脊参差,深蓝色的天幕上勾勒出它们曲折多变的黑色剪影。③突然,一串串晶莹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像一群冲天而起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暗红的光线。④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的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之后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的朗读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B.《长相思》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词人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
C.想要写出景物的美,我们既可以运用动态描写,又可以运用静态描写。
D.《渔歌子》通过写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4分)
①玉渊潭公园位于北京市西三环中路,是北京市属十一大公园。②一进公园大门,我就看到一个大花坛,闻到一股浓浓的花香,走近一看,这里种着各种各样的花:迎春花、牡丹花……③往里走,就是八一湖,这里的湖水真绿啊,绿得像_____;这里的湖水真静啊,静得像______。④平静的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好像洒满了无数闪闪烁烁的小星星。⑤这里的景色真让我流连忘返!
1.句①有语病,请将修改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语境,把句③补充完整。(2分)
3.把句⑤改成反问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根据课本内容填空。(7分)
1.古诗词中有画。瞧,“竹喧归浣女,___________”,那是一幅村民晚归图;“____________,桃花流水鳜鱼肥”,那是一幅水乡春景图;“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那是一幅霜夜难眠图……古诗词真是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课文《鸟的天堂》分别描写了傍晚______________和早晨______________的情景,展现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一句中,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_________,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六、语文与生活。(9分)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不经意间,我们发现,窗外的景色已经发生了变化。让我们迈着轻盈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过四季,去看看不一样的风景!
1.【春之美】右边是聪聪春游时画的一张风景画,如果给它配上一首古诗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山居秋暝》
B.《枫桥夜泊》
C.《渔歌子》
D.《咏柳》
2.【夏之韵】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下图,注意把画面写具体。(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之获】第三届采摘节活动即将开始,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体验采摘的快乐,分享丰收的幸福,请你为活动设计一条宣传语。(2分)
4.【冬之恋】请你写出与冬天有关的连续的两句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内外对比阅读。(13分)
(一)月 迹(节选)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住气儿,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儿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二)月 鉴(节选)
月亮正要出来,就在草坝的那边,一个偌大的半圆。那是半团均匀的嫩黄,嫩得似乎能掐出水来,洁净净的,没一点儿晕辉;草坝子上却浮起了一层黄亮,竟使人疑心:这月亮从黄草里生出来,才染得这般颜色了。
我定定地看着月亮,竭力想把那烦恼忘却,月亮却倏(shū)忽间是玫瑰色的粉红了。月亮似乎要努力从草丛中跃起,却是那么的艰难,草丛在牵制着,已经将它拉成一个圆锥形状;终在我眨眼的工夫,一下子跳出一尺来高。草坝子上,现在是一层淡淡的使人伤感的橘红,而且那淡还在继续,最后淡得没了色彩,月亮全然是一个透明的镜片,莽草也像柔水一样平和温柔了。
……
我闭上眼睛,慢慢地闭上了,感受那月光爬过我的头发,爬过我的睫毛,月脚儿轻盈,使我气儿也不敢出,身骨儿一时酥酥地痒……睁开眼来,我便全然迷迷离离了:在我的身上,有什么在斑斑驳驳地动;在我的脚下,也有了袅袅娜娜的东西了。回过头来,身后原来是柳、草,阴影匝匝铺了一地,层次那样分明,浓淡那样清楚……不知什么时候,有了风,草面在大幅度地波动,满世界潮起泠泠声,音韵长极了,也远极了,夜色愈加神秘,我差不多要化鹤而登仙去了呢。
(有改动)
1.联读两篇选文,完成月亮变化的探究。(9分)
(1)结合选文,把下面的《“月亮变化”记录单》补充完整。(7分)
(2) 为什么月亮的颜色会发生变化?结合科普小知识,正确的解释是( )(2分)
A. 月亮颜色的变化与赏月者的心情有关。
B. 阳光的散射是影响月亮颜色变化的唯一原因。
C. 月亮颜色的变化只和天气情况有关。
D. 天气情况和阳光散射都会影响月亮颜色变化。
2.下列诗句与选文《月鉴》(节选)中画“_____”的句子表达的情感最接近的是( )(2分)
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B.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3.两篇选文有很多相似之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2分)
A.两篇选文都运用了动态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月亮变化的动态美。
B.两篇选文都把月亮当成人来写,写出了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C.两篇选文中的月亮都轻轻悄悄地挪移,作者的心情也随之发生变化。
D.两篇选文都写了月亮从升起到消失的过程,非常生动有趣。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4分)
三峡之秋
时令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色,是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显现的。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早晨,峡风有些凉意,透明的露水闪耀着,满山的橘柚树上仿佛结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了,露水消逝,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A.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气息。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谷里早已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谷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犹如一条明亮的带子。暮色中的三峡,充满了朦胧神秘的色彩。
夜,终于来了。B.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摇曳。三峡是这样宁静安详。
也许由于这里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过于狭小,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起初,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也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宛若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直立的深深谷壑(hè),把它那清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既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下来。三峡又是那样澄澈空灵。
这一天,正是中秋。 (作者方纪,有删改)
1.按照时间顺序梳理短文,完成表格。(4分)
2. 品读语句,完成练习。(5分)
(1)A句运用了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的方法。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长江比作________ ,翻滚呼啸,奔腾而去。
(2)B句运用了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的方法和______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三峡夜景图,写出了三峡_________的特点。
3.峡谷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原因是( )(2分)
A.这里日照充足,黄昏时间长,夜晚短。
B.三峡的山岩都是青色的,而且树叶到秋天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使得天色也显得黑了。
C.太阳还没有落,峡谷里早已升起一层青色的雾。
D.这里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过于狭小,阳光照射不到。
4.雾一般是白色的,而三峡的雾在作者的笔下却是青色的,这样写是否恰当?请结合短文有关内容作简要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习作。(30分)
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为什么喜欢它?请你选几个最能体现这个季节特点的自然现象或景观,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②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景物描写更鲜活;③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一、白茫茫 照耀 陆续 河畔 树梢 忧愁
二、嫉jí 聒ɡuō 更ɡēnɡ 榆yú 瓷cí 累léi
三、1.B 2.D 3.A 4.A 5.B 6.C 7.A
四、1.玉渊潭公园位于北京市西三环中路,是北京市属十一大公园之一。
2.碧玉 镜子
3.难道这里的景色不能让我流连忘返吗?
五、1.莲动下渔舟 西塞山前白鹭飞 江枫渔火对愁眠
2.静态的大榕树 榕树上群鸟活动 大榕树 鸟儿们生活的乐园
六、1.C
2.夏日,池塘里的荷花宛如亭亭玉立的仙子。碧绿的荷叶是她的裙摆,粉嫩的花瓣是她透着羞涩红晕的脸颊。微风拂过,荷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
3.乐享田园趣,共享丰收喜。
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七、1.(1)形状 半圆 亏了 橘红 A 这两篇选文对月亮变化的描写细腻轻柔,用舒缓轻快的语气朗读,更能体现月亮变化的柔和之美
(2)D 2.C 3.D
八、1.①早晨 ②明丽 ③群峰 ④热烈 ⑤雾 ⑥夜晚 ⑦月亮 ⑧宁静安详、澄澈空灵
2.(1)动态 一条巨蟒 (2)动态 拟人 宁静安详
3.C
4.恰当。因为三峡四周的山呈青色,山上橘柚树的叶子也呈青色,所以峡谷中的雾看上去也像青色的了。
九、思路:本次习作要求写最喜欢的季节。可以抓住这个季节中最有特点的自然现象或景观,观察其变化,运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方法,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从不同的方面,写下自己的观察所得。 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