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观成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
1.(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硼酸常用于治疗小儿湿疹。如图是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关于硼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B B.是非金属元素
C.硼原子的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 D.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克
2.(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下图是水的微观层次结构,图中右侧“O”表示( )
A.氢元素 B.氢原子 C.氧元素 D.氧原子
3.(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下列关于、、三种物质的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氧气 B.都含有两个氧原子
C.都含有氧分子 D.都含有氧元素
4.(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如图是市面上一款磁性钓鱼玩具,其中磁铁安装在“钓钩”处。由此推测,鱼嘴处嵌入的材料应该是( )
A.铁 B.玻璃 C.塑料 D.铜
5.(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6.(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伏打电堆是世界上首个发电器。某同学自制伏打电堆,他将五角硬币和一元硬币各10枚依次堆叠,用浸有食盐溶液的小纸片置于各硬币之间,如图所示,闭合开关,电流表正常工作。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枚硬币与中间的小纸片相当于一节干电池
B.该电堆中各“电池”之间的连接方式为串联
C.伏打电堆中的一元硬币为负极
D.流过电流表的电流等于流过灯泡的电流
7.(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小科他利用凹角和凸角的模型作为教具,如图所示。甲、乙模型分别、的形成,下列物质可以用丙模型表示的是( )
A. B. C. D.
8.(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适量摄入三价铬对人体有益,但六价铬对人体是有毒的,下列化合物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价的是( )
A. B. C. D.
9.(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梓州炒鸡”是梓州一张靓丽的美食名片,其特色是麻辣鲜香。“麻”的灵魂源于花椒中的花椒酰胺(),下列有关花椒酰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1个花椒酰胺分子由43个原子构成
B.花椒酰胺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6:1
C.花椒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7
D.花椒酰胺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
10.(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稳定与变化是跨学科概念,它表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又时刻变化着。下列叙述体现“稳定与变化"这一观念的是( )
A.为便于描述磁场的方向和磁场的强弱,建立磁感线模型
B.根毛区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有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C.证明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中,选择内径细的玻璃管,主要是为了读数更精确
D.人体不断地产热与散热,使体温始终维持在一定的范围
11.(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由X和Y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甲和乙,已知甲的化学式为 XY,其中X :Y的质量比为7:2, 乙中X :Y的质量比为7:10, 则乙的化学式为 ( )
A.X3Y2 B.XY5 C.X2Y3 D.X5Y
12.(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如图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有剩余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C.该反应中,组成物质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有改变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个数都发生了改变
13.(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建模”是科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为了增进对模型的理解,该小组组织学习了有关模型的概念,下列选项中不是模型的是( )
A. B.
C. D.
14.(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如图所示为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某些生理活动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所示的生理活动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B.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C.和水一起被根吸收并向上运输的还有有机物
D.这个生理活动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15.(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如图1所示连接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b端滑到a端,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是9V
B.定值电阻R的阻值是6Ω
C.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是0~12Ω
D.滑片处在a端时两表的示数对应图2中A点
16.(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H
3 5 6 N 8 9
11 12 13 15 16 17
(1)请在答卷上将表中所缺元素符号填写完整。
(2)9号元素是一种 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
(3)写出表中和12号和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17.(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等化学用语填空。
氢元素 ;氧气 ;水分子 ;铁离子 ;
金属镁 ;氯化钾 ;碳酸钠 ;五氧化二磷 。
3个铜原子 ;5个三氧化硫分子 ;2个碳酸根离子 。
18.(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1)写出下列物质名称:
、 、 、 、
(2)依次写出符号中数字“2”分别表示的意义
、 、 、
19.(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现有下列符号所表示的微粒: ①H; ②2NO; ③CO2; ④3NH; ⑤3N2; ⑥2Ne; ⑦2O2-; ⑧4H2O; ⑨Na; ⑩Na+; (用序号填空)
(1)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的是 ,
(2)能表示一个原子的是 ,
(3)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 ,
(4)能表示一个离子的是 ,
(5)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6)能表示一种物质,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这种元素一个原子的是 。
20.(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根据化学式,列式并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1)
(2)
(3)
21.(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已知一个乙烷分子质量是n千克,一个丙烯分子质量是m千克(假设两种分子中,碳原子、氢原子分别具有相同的中子数),若以该碳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则标准质量可表示为 ,则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表示为 。
22.(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上海建成了我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磁悬浮的核心技术是利用导体的反磁性,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13)是以Y2O3、BaCO3和CuO为原料,经研磨煅烧结合而成。
(1)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13)中 钇(Y)元素的化合价为 ;
(2)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13)中钇(Y)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9,相对原子质量为89,则其核外电子数为 ;
23.(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信息:化学中我们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原子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排布。如: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其中表示核电荷数,表示核外电子排布。
图中的①是元素周期表中的某种元素的信息,②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
(1)图①所代表的元素名称是 ,该元素的原子的中子数为 ;
(2)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序号);
(3)图C所表示的粒子的化学符号是 .
(4)图D所表示的元素所组成的单质化学式是 .
(5)氚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图③中能正确表示氚离子()结构的是 (填序号)。
24.(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阅读概念: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1)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如图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用A、B、C、D填写)
A. B. C. D.
(2)科学概念有交叉、并列和包含等关系,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单质和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单质和纯净物属于并列关系
C.化合物和纯净物属于交叉关系 D.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
25.(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为方便清理书桌上的纸屑、橡皮屑等轻小物体,小海用带风叶的电动机、电池、旋钮式电阻等材料自制一个可调风速微型吸尘器,模型如图甲所示,电路图如图乙所示.
(1)风扇转动,瓶内气压 瓶外气压(选填“>”、“=”或“<”),纸屑进入瓶内。
(2)为增大吸尘器风速,图乙中滑片P的旋转方向为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3)请将自制吸尘器的评价量表补充完整。
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能吸纸屑、能调风速 不能吸纸屑、不能调风速
26.(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各装置的初始质量均为300克,枝条大小及叶片数量相同且来自同株植物。各组实验结果的数据统计如表所示。
组别 5小时后装置质量(克)
甲 150
乙 100
丙 200
丁 130
(1)老师建议选择树叶表面积较大的植物的枝条进行实验,请说明原因。 。
(2)如果乙、丁是一组对照实验,丁组中的“?”处应填 ℃。
(3)根据乙、丙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27.(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为破解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进行了不懈地探索。
史料一: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从而建立了西瓜模型。
史料二: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如下现象:
①绝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a粒子被弹了回来。从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史料三: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
(1)史料一中汤姆生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他的推测依据是 。
(2)根据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数据,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如图甲所示。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数据是 (用图甲中的字母表示)段曲线;
(3)通过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图乙中的 。
(4)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原子的结构的认识逐渐深入,请你用“”、“”和““分别表示电子、中子、质子,在答卷方框内绘制锂原子的结构模型图。
28.(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参加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小强运用电学知识设计了一个电子身高测量仪,如图所示。其中定值电阻R0=5Ω,电源电压恒为4.5V,R是固定的、竖直放置的硬电阻棒,总长为30cm,总电阻为15Ω,其接入电路的电阻与接入电路的棒长成正比,金属杆cd和MP右端P与电路接触良好。
(1)R0在电路中的作用是 ;
(2)当被测身高增加时,电压表的示数 ,电流表的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3)小强身高为170cm,用该测量仪测量时,电流表示数为0.5A,此时电阻棒R接入电路的电阻为多少Ω
(4)若电压表量程为0~3V,电流表量程为0~0.6A,为了保证电路各元件安全工作,该电子身高测量仪能测量的最大身高是多少cm
29.(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前段时间,流感高发导致苍南人民医院人满为患,奥司他韦作为抗流感药物成为了家中的常备药品。如图是奥司他韦颗粒的相关信息,请计算:
(1)奥司他韦中C、H元素的质量比。
(2)312g奥司他韦中N元素的质量。
(3)对1岁以上的儿童推荐按照下列“体重——剂量表”服用“奥司他韦”。
体重 小于等于15kg 15~23kg 23~40kg 大于40kg
每次用量 30mg 45mg 60mg 75mg
假如患病儿童的体重是30kg,在治疗过程中,需每天服用“奥司他韦”颗粒2次,一个疗程5天,那么该患儿一个疗程共服用多少包?
30.(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小科发现电学实验箱内有安培表、伏特表,却没有“欧姆表”,于是他在老师指导下用电源(电压为)、变阻器等把一个灵敏电流计G(满偏电流为)改装成一个欧姆表,如图所示是小科的欧姆表的简化结构图,在间接入一个电阻R,电路中就有一个对应的电流I,在G表上指针位置标注介入的电阻R的大小。
(1)小科先把欧姆表的两接线柱短接,调节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使电流表满偏(指针指在最大刻度处),则当该欧姆表正常工作时的内阻为多大?
(2)当间接入待测电阻时,发现指针偏转到满偏电流的一半处,则待测电阻的阻值为多少?
(3)这个欧姆表的刻度均匀吗?请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4)若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源电压降为,用这个欧姆表测得某电阻值为,则这个电阻的实际阻值为多少?(注意欧姆表在测量前都需要调零)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该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碳12原子的质量的十二分之一的比值,可知单位是“1”,不是克,一般不写单位。【解答】A、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硼元素的符号是B,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硼元素名称带有“石”字旁,因此属于非金属元素,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硼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是相对原子质量,且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可省略不写,不是“克”,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答案】B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模型与符号;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进行判断。【解答】由图示可知一杯水由很多水滴构成,水滴又是由很多水分子构成,通过水分子的模型可知,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图中右侧“O”表示氢原子。
故答案为:B。
3.【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一种物质中不可能含有其他种类的物质,分子中也不可能含有分子,分子由原子构成,物质从微观角度看,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从宏观角度看,由元素组成。【解答】A、H2O2、Na2O、SO2三种物质均为纯净物,都不含氧气,故A错误;
B、H2O2、SO2两种物质的每个分子中都含有2个氧原子;Na2O中不含氧原子,含有的是氧离子,故B错误;
C、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SO2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Na2O是由钠离子与氧离子构成的,均不含氧分子,故C错误;
D、H2O2、Na2O、SO2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答案】A
【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
【解析】【分析】能被磁化的物质:铁、钴、镍。【解答】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鱼嘴处嵌入的材料应该为磁性材料,即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是,金属元素写在左侧,阴离子写在右侧,根据化合物各元素化合价之和为零判断个数比,注意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一个铁离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解答】A、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其化学式为Na2CO3,故A错误;
B、氯化铁中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其化学式为FeCl3,故B错误;
C、氧化铝中氧元素显-2价,铝元素显+3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其化学式为Al2O3,故C正确;
D、氯化铜中氯元素显-1价,铜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其化学式为CuCl2,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6.【答案】C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电流表中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负接线柱流出判断电源正负极。【解答】A、闭合开关,电流表正常工作,两枚硬币与中间的小纸片相当于一节干电池,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该电堆中各“电池”之间的连接方式为串联,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闭合开关,电流表正常工作,说明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所以它的“+”接线柱肯定与电源正极相连接,则伏打电堆中的一元硬币为正极,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图中小灯泡和电流表串联,所以流过电流表的电流等于流过灯泡的电流,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答案】C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
【解析】【分析】根据甲乙可知丙中上方为阴离子,下方为阳离子,个数比为3:2,结合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之和为零可知,一个阳离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一个阴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解答】甲、乙模型分别NaCl、MgCl2的形成,由图示可知,凹角和凸角的模型分别表示阳离子和阴离子,则丙由2个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和3个带负电荷的阴离子构成,其化学式为Al2O3。
故答案为:C。
8.【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各物质中铬元素的化合价,再进行判断。【解答】A、化合物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K2CrO4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故A正确;
B、化合物中,氢氧根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Cr(OH)3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B错误;
C、化合物中,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Cr2(SO4)3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C错误;
D、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Cr2O3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9.【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解答】A、1个花椒酰胺分子是由16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1个花椒酰胺分子由43个原子构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花椒酰胺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6×1)=12:1,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花椒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25+14+16=247,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247g花椒酰胺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动物的呼吸作用;体温的控制;磁场和磁感线
【解析】【分析】人体产热多于散热,会导致体温升高;产热少于散热,会导致体温降低;产热等于散热,体温不变,可知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能保持体温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解答】A、为便于描述磁场的方向和磁场的强弱,建立磁感线模型,没有体现“稳定与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毛区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有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没有体现“稳定与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证明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中,选择内径细的玻璃管,主要是为了读数更精确,没有体现“稳定与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人体不断地产热与散热,使体温始终维持在一定的范围,是因为产热与散热两个生理过程达到动态平衡,体现“稳定与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答案】B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解答】甲的化学式为 XY,其中X :Y的质量比为7:2,则X、Y的相对原子质量比为7:2,设乙的化学式为XaYb,则7a:2b=7:10,则a:b=1:5,则乙的化学式为XY5。
故答案为:B。
12.【答案】B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分析】判断反应物个数比之前需将过量的反应物先划去。【解答】A、由题干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有剩余,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微粒个数比为2:1,有一个微粒有剩余,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该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该元素化合价为0,反应后生成了化合物,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在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微粒个数为3个,生成了2个微粒,分子的个数也发生改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答案】D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也可指根据实验、图样放大或缩小而制作的样品,一般用于展览或实验或铸造机器零件等用的模子。
符号能简单明了的表示事物,还可避免事物外形不同、表达的语言文字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解答】A、该图示是原子结构模型,故A不符合题意;
B、该图示是光线模型,利用了模型法,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图示是水分子结构模型,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图示是滑动变阻器符号,属于符号,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在细胞叶绿体中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可知植物可以制作有机物,不需要从外界吸收。
【解答】A、由图可知,二氧化碳进入叶绿体中并释放出氧气,因此图中所示的生理活动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和水一起被根吸收并向上运输的物质是无机盐,植物不能通过根吸收有机物,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有机物和氧气,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5.【答案】D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串联电路中电阻有分压的作用,电阻越大,两端电压也越大。
【解答】A、当滑片P位于a端时,电路为R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由图像知道,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1.5A,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9V,即电源电压为9V,此时两表的示数对应图2中上面那个点,所以A不符合题意;
B、由欧姆定律知道,定值电阻R的阻值
,所以B不符合题意;
C、当滑片P位于b端时,定值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串联,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由图像知道,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0.5A,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是0~12Ω,所以C不符合题意;
D、滑片处于a端时,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阻值为0,此时电压表示数应当最大,所以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16.【答案】(1)
H
Li B C N O F
Na Mg Al P S Cl
(2)非金属
(3)MgCl2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原子序数和元素周期表填上合适的元素符号。
(2)“钅”字旁的元素和汞属于金属元素,其它为非金属元素。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零和金属元素写在左侧确定化学式。
【解答】(1)根据所学元素周期表可知,表中元素符号补充完整为:
H
Li B C N O F
Na Mg Al P S Cl
(2)9号元素名称为氟,属于非金属元素。
(3)由第12号元素(镁元素)其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稳定结构,第17号元素(氯元素)其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结构,两者组成化合物是氯化镁,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镁离子和氯离子,氯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根据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化学式为:MgCl2。
(1)根据所学元素周期表可知,表中元素符号补充完整为:
H
Li B C N O F
Na Mg Al P S Cl
(2)9号元素名称为氟,属于非金属元素。
(3)由第12号元素(镁元素)其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稳定结构,第17号元素(氯元素)其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结构,两者组成化合物是氯化镁,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镁离子和氯离子,氯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根据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化学式为:MgCl2。
17.【答案】H;O2;H2O;Fe3+;Mg;KCl;Na2CO3;P2O5;3Cu;5SO3;2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表示微粒个数的数字写在微粒的左侧;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要根据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零判断个数比。【解答】氢元素表示为:H;
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氧气化学式为:O2;
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为:H2O;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铁离子表示为:Fe3+;
金属镁的化学式为:Mg;
氯化钾中氯元素为-1价,钾元素为+1价,化学式为:KCl;
碳酸钠中钠元素呈+1价,碳酸根呈-2价,碳酸钠表示为:Na2CO3;
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
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铜原子可表示为:3Cu;
5个三氧化硫分子表示为:5SO3;
一个碳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2个碳酸根离子可表示为:2。
18.【答案】(1)一氧化氮;氧化铜;氯化钠;硫化锌
(2)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两个汞原子;2个硫酸根离子;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1)氧化物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氧元素写在右侧。读化学式的名称时,从右向左读。
(2)写在最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有几个,写在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
【解答】(1)表示一氧化氮;表示氧化铜;表示氯化钠;表示硫化锌。(2)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所以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标在微粒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中的“2”表示两个汞原子;
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中前一个“2”表示2个硫酸根离子;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后一个“2”表示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1)表示一氧化氮;表示氧化铜;表示氯化钠;表示硫化锌。
(2)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所以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标在微粒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中的“2”表示两个汞原子;
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中前一个“2”表示2个硫酸根离子;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后一个“2”表示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19.【答案】(1)⑨⑩
(2)①⑨
(3)③
(4)⑩
(5)③⑨
(6)⑨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1)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同种元素的元素符号相同。
(2)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个原子。
(3)分子由原子构成且分子不带电。
(4)离子由原子通过得失电子转化而来,离子带电。
(5)金属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种物质,分子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6)金属、稀有气体和常温非金属固体(除了碘)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个原子、这种元素和这种物质。
【解答】(1)⑨Na表示钠原子,⑩Na+表示属于钠离子,都属于钠元素,是同种元素的微粒,故填:⑨⑩。(2)元素符号能表示1个原子,①N、⑨Na能表示一个原子,故填①⑨。
(3)化学式能表示1个分子,③CO2能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故填:③。
(4)离子符号能表示1个离子,能表示一个离子的是⑩Na+,故填:⑩。
(5)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③CO2、 ⑨Na,故填:③⑨。
(6)金属、固态非金属和稀有气体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因此它们的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这种元素一个原子; ⑨Na能表示钠、钠元素和1个钠原子,故填:⑨。
(1)⑨Na表示钠原子,⑩Na+表示属于钠离子,都属于钠元素,是同种元素的微粒,故填:⑨⑩;
(2)元素符号能表示1个原子,①N、⑨Na能表示一个原子,故填①⑨:
(3)化学式能表示1个分子,③CO2能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故填:③;
(4)离子符号能表示1个离子,能表示一个离子的是⑩Na+,故填:⑩;
(5)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③CO2、 ⑨Na,故填:③⑨;
(6)金属、固态非金属和稀有气体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因此它们的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这种元素一个原子; ⑨Na能表示钠、钠元素和1个钠原子,故填:⑨。
20.【答案】(1)44
(2)58
(3)250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关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的乘积之和。
【解答】(1)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2=44。(2)的相对分子质量:24+2×(16+1)=58。
(3)的相对分子质量:64+32+16×4+5×(1×2+16)=250。
(1)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2=44。
(2)的相对分子质量:24+2×(16+1)=58。
(3)的相对分子质量:64+32+16×4+5×(1×2+16)=250。
21.【答案】;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分子的实际质量与标准质量的比值。【解答】根据已知一个乙烷(C2H6)分子质量是n千克,一个丙烯(C3H6)分子质量是m千克,则1个碳原子的质量为:(m-n)kg,若以该碳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则标准质量可表示为:;
则丙烯(C3H6)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表示为:。
22.【答案】(1)+3
(2)39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零计算Y元素的化合价。
(2)原子呈电中性,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
【解答】(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钡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13)中Y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x+(+2)×4+(+2)×6+(﹣2)×13=0,则x=+3。
(2)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由题意钇(Y)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9,故其核外电子数为39。
(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钡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13)中Y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x+(+2)×4+(+2)×6+(﹣2)×13=0,则x=+3;
(2)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由题意钇(Y)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9,故其核外电子数为39。
23.【答案】氟;10;BC;Cl-;Ar;丙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1)9号元素是氟,符合为F。
(2)A是氟原子,B是氯原子,C是氯离子,D是氩元素的微粒,可知BC属于同种元素。
(3)质子数小于电子数,该微粒是阴离子。
(4)D是氩,属于稀有气体,由原子构成,元素符号表示该单质。
(5)带一个单位正电荷,说明质子数比电子数多一,可知该离子中没有电子。
【解答】(1)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图①所代表的元素名称是氟;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该元素的原子的中子数=19-9=10。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同一类原子的总称。B、C具有相同的质子数,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BC。
(3)图C中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所表示的粒子氯离子,其化学符号是Cl-。
(4)图D所表示的元素是氩,所组成的单质是氩气,氩气是稀有气体,其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表示为Ar。
(5)氚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氚离子是氚原子失去1个电子,其核内有一个质子和2个中子,核外没有电子。图③中能正确表示氚离子结构的是丙。
24.【答案】(1)A;C;BD
(2)D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常见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混合物中含有多种物质,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单质是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化合物是含有两种或以上元素的纯净物。
(2)根据含有的物质种类数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中根据含有的元素种类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解答】(1)A、由图示可知该物质含有一种分子,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B、由图示可知该物质含有3种分子,由3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C、由图示可知该物质含有一种分子,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D、由图示可知该物质含有两种分子,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2)A、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A错误;
B、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单质和纯净物属于包含关系,故B错误;
C、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纯净物和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故C错误;
D、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A.由图示可知该物质含有一种分子,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B.由图示可知该物质含有3种分子,由3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C.由图示可知该物质含有一种分子,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D.由图示可知该物质含有两种分子,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2)A.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A错误。
B.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单质和纯净物属于包含关系,故B错误。
C.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纯净物和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故C错误。
D.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25.【答案】(1)<
(2)逆时针
(3)能吸纸屑,不能调风速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存在;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
【解析】【分析】(1)流体流速大,压强小,可知内部的压强小。
(2)电动机转动的速度与电流大小及磁场强度有关,且磁场强度越大、电流越大,电动机转动速度越大。
(3)根据优秀以及不合格的标准可知,合格的内容为:能吸纸屑,不能调风速。
【解答】(1)风扇转动,瓶内空气被推出,使得内部气压<瓶外气压,纸屑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瓶内。(2)为增大吸尘器风速,应该增大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应该减小电路中的电阻,故图乙中滑片P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
(3)吸尘器的基本作用是吸尘、吸纸屑,故合格是能吸纸屑,不能调节风速。
(1)风扇转动,瓶内空气被推出,使得内部气压<瓶外气压,纸屑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瓶内。
(2)为增大吸尘器风速,应该增大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应该减小电路中的电阻,故图乙中滑片P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
(3)吸尘器的基本作用是吸尘、吸纸屑,故合格是能吸纸屑,不能调节风速。
26.【答案】(1)树叶表面积大蒸腾作用强,实验现象明显
(2)30
(3)当光照、湿度等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植物的蒸腾作用越强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
【解答】(1)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叶表面积越大,蒸腾作用越强,实验现象越明显;因此,老师建议选择树叶表面积较大的植物的枝条进行实验。
(2)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乙、丁是以光照为变量形成的一组对照实验,除光照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丁组中的“?”处应填30℃。
(3)乙、丙是以温度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乙的温度是30℃,蒸腾失水量是200g,丙的温度是16℃,蒸腾失水量是100g;由此说明,温度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温度越高,植物的蒸腾作用越强。
(1)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叶表面积越大,蒸腾作用越强,实验现象越明显;因此,老师建议选择树叶表面积较大的植物的枝条进行实验。
(2)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乙、丁是以光照为变量形成的一组对照实验,除光照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丁组中的“?”处应填30℃。
(3)乙、丙是以温度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乙的温度是30℃,蒸腾失水量是200g,丙的温度是16℃,蒸腾失水量是100g;由此说明,温度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温度越高,植物的蒸腾作用越强。
27.【答案】(1)原子是电中性的
(2)C
(3)C
(4)
【知识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含有带负电的电子,原子整体不带电,故推测原子中含有带正电的物质。
(2)原子内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所以大部分粒子的偏转角度为零。
(3)根据史料二的现象可知,原子内带正电的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
(4)锂是3号元素,可知质子数为3,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电子数也为3,质子数加中子数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可知中子数为4,质子和中子构成了原子核。
【解答】(1)原子对外不显电性,但原子中含有带负电的电子,所以可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
(2)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故C段曲线符合题意。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结构为图乙中的C,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由锂-7可知其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核外有3个电子,其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1)原子对外不显电性,但原子中含有带负电的电子,所以可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
(2)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故BCD段曲线符合题意。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结构为图乙中的C,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由锂-7可知其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核外有3个电子,其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28.【答案】(1)保护电路的作用
(2)变大;变小
(3)电流表示数为0.5A时,根据可知,电路中的总电阻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此时电阻棒R接入电路的电阻
(4)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V,R0两端的电压
电路中的电流
由于0.3A<0.6A,则此时身高测量仪测量的身高最大,电阻棒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最大阻值为
电阻棒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4Ω时,电阻棒离地面的高度为
该测量仪器能测量的最大高度为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1)当滑片移至最底端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零,会造成电路短路,可知定值电阻的作用是保护电路,防止出现短路。
(2)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串联电路电阻越大,其两端的分压越大。
(3)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总电阻,结合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用电器电阻之和计算滑动变阻器的阻值。
(4)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最大测量值,判断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最大或最小阻值,再由滑动变阻器阻值与长度的关系计算最大能测量的身高。
【解答】(1)由电路图可知,电阻R0在电路中起保护电路的作用。
(2)被测身高增加时,电阻棒接入电路的长度增加,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根据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根据可知,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变小,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电阻棒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1)由电路图可知,电阻R0在电路中起保护电路的作用。
(2)[1][2]被测身高增加时,电阻棒接入电路的长度增加,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根据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根据可知,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变小,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电阻棒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3)电流表示数为0.5A时,根据可知,电路中的总电阻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此时电阻棒R接入电路的电阻
(4)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V,R0两端的电压
电路中的电流
由于0.3A<0.6A,则此时身高测量仪测量的身高最大,电阻棒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最大阻值为
电阻棒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4Ω时,电阻棒离地面的高度为
该测量仪器能测量的最大高度为
29.【答案】(1)奥司他韦的化学式为:C16H28N2O4,奥司他韦中C、H元素的质量比:
答:奥司他韦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48:7。
(2)根据可得,312g奥司他韦中N元素的质量:
答:312g奥司他韦中N元素的质量28g。
(3)由表可知,患病儿童的体重是30kg,每次用量60mg,每包奥斯他韦30mg,在治疗过程中,需每天服用“奥司他韦”颗粒2次,一个疗程5天,该患儿一个疗程共服用:
答:该患儿一个疗程共服用20包。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2)元素的质量之比=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3)根据患儿的体重确定每次用量,然后除以每包含量计算出服用包数,然后乘以每天服用次数和一个疗程的天数即可。
(1)详解见答案。
(2)详解见答案。
(3)详解见答案。
30.【答案】(1)欧姆表正常工作时的内阻
(2)指针偏转到满偏电流的一半即
由图可知,待测电阻Rx与R串联,的阻值为
(3)用R表示A、B短接时电路中总电阻,测量电阻Rx时,电路中电流,可见I与Rx不成正比,所以欧姆表表盘上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4)测量值为300Ω时的电流值
欧姆表重新调零后的内阻为
根据可得
解得Rc=180Ω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将AB短接,电路中只有滑动变阻器,其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由欧姆定律计算电阻。
(2)根据电流结合欧姆定律计算总电阻,由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用电器电阻之和计算待测电阻的阻值。
(3)判断欧姆表刻度是否均匀,应写出电路中电流的表达式,若电流与待测电阻的阻值成正比,则刻度均匀,不成正比,则不均匀。
(4)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提示要先将欧姆表调零,则应重新计算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根据(3)中电流与待测电阻的关系公式进行计算。
【解答】(3)用R表示A、B短接时电路中总电阻,测量电阻Rx时,电路中电流,可见I与Rx不成正比,所以欧姆表表盘上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1)欧姆表正常工作时的内阻
(2)指针偏转到满偏电流的一半即
由图可知,待测电阻Rx与R串联,的阻值为
(3)用R表示A、B短接时电路中总电阻,测量电阻Rx时,电路中电流,可见I与Rx不成正比,所以欧姆表表盘上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4)测量值为300Ω时的电流值
欧姆表重新调零后的内阻为
根据可得
解得Rc=180Ω
1 / 1浙江省杭州市观成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科学试题
1.(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硼酸常用于治疗小儿湿疹。如图是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关于硼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B B.是非金属元素
C.硼原子的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 D.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克
【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该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碳12原子的质量的十二分之一的比值,可知单位是“1”,不是克,一般不写单位。【解答】A、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硼元素的符号是B,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硼元素名称带有“石”字旁,因此属于非金属元素,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硼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是相对原子质量,且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可省略不写,不是“克”,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下图是水的微观层次结构,图中右侧“O”表示( )
A.氢元素 B.氢原子 C.氧元素 D.氧原子
【答案】B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模型与符号;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进行判断。【解答】由图示可知一杯水由很多水滴构成,水滴又是由很多水分子构成,通过水分子的模型可知,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图中右侧“O”表示氢原子。
故答案为:B。
3.(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下列关于、、三种物质的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氧气 B.都含有两个氧原子
C.都含有氧分子 D.都含有氧元素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一种物质中不可能含有其他种类的物质,分子中也不可能含有分子,分子由原子构成,物质从微观角度看,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从宏观角度看,由元素组成。【解答】A、H2O2、Na2O、SO2三种物质均为纯净物,都不含氧气,故A错误;
B、H2O2、SO2两种物质的每个分子中都含有2个氧原子;Na2O中不含氧原子,含有的是氧离子,故B错误;
C、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SO2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Na2O是由钠离子与氧离子构成的,均不含氧分子,故C错误;
D、H2O2、Na2O、SO2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如图是市面上一款磁性钓鱼玩具,其中磁铁安装在“钓钩”处。由此推测,鱼嘴处嵌入的材料应该是( )
A.铁 B.玻璃 C.塑料 D.铜
【答案】A
【知识点】磁体、磁极、磁化
【解析】【分析】能被磁化的物质:铁、钴、镍。【解答】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鱼嘴处嵌入的材料应该为磁性材料,即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是,金属元素写在左侧,阴离子写在右侧,根据化合物各元素化合价之和为零判断个数比,注意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一个铁离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解答】A、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其化学式为Na2CO3,故A错误;
B、氯化铁中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其化学式为FeCl3,故B错误;
C、氧化铝中氧元素显-2价,铝元素显+3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其化学式为Al2O3,故C正确;
D、氯化铜中氯元素显-1价,铜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其化学式为CuCl2,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6.(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伏打电堆是世界上首个发电器。某同学自制伏打电堆,他将五角硬币和一元硬币各10枚依次堆叠,用浸有食盐溶液的小纸片置于各硬币之间,如图所示,闭合开关,电流表正常工作。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枚硬币与中间的小纸片相当于一节干电池
B.该电堆中各“电池”之间的连接方式为串联
C.伏打电堆中的一元硬币为负极
D.流过电流表的电流等于流过灯泡的电流
【答案】C
【知识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电流表中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负接线柱流出判断电源正负极。【解答】A、闭合开关,电流表正常工作,两枚硬币与中间的小纸片相当于一节干电池,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该电堆中各“电池”之间的连接方式为串联,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闭合开关,电流表正常工作,说明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所以它的“+”接线柱肯定与电源正极相连接,则伏打电堆中的一元硬币为正极,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图中小灯泡和电流表串联,所以流过电流表的电流等于流过灯泡的电流,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小科他利用凹角和凸角的模型作为教具,如图所示。甲、乙模型分别、的形成,下列物质可以用丙模型表示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
【解析】【分析】根据甲乙可知丙中上方为阴离子,下方为阳离子,个数比为3:2,结合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之和为零可知,一个阳离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一个阴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解答】甲、乙模型分别NaCl、MgCl2的形成,由图示可知,凹角和凸角的模型分别表示阳离子和阴离子,则丙由2个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和3个带负电荷的阴离子构成,其化学式为Al2O3。
故答案为:C。
8.(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适量摄入三价铬对人体有益,但六价铬对人体是有毒的,下列化合物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价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各物质中铬元素的化合价,再进行判断。【解答】A、化合物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K2CrO4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故A正确;
B、化合物中,氢氧根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Cr(OH)3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B错误;
C、化合物中,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Cr2(SO4)3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C错误;
D、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Cr2O3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9.(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梓州炒鸡”是梓州一张靓丽的美食名片,其特色是麻辣鲜香。“麻”的灵魂源于花椒中的花椒酰胺(),下列有关花椒酰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1个花椒酰胺分子由43个原子构成
B.花椒酰胺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6:1
C.花椒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7
D.花椒酰胺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解答】A、1个花椒酰胺分子是由16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1个花椒酰胺分子由43个原子构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花椒酰胺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6×1)=12:1,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花椒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25+14+16=247,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247g花椒酰胺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稳定与变化是跨学科概念,它表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又时刻变化着。下列叙述体现“稳定与变化"这一观念的是( )
A.为便于描述磁场的方向和磁场的强弱,建立磁感线模型
B.根毛区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有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C.证明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中,选择内径细的玻璃管,主要是为了读数更精确
D.人体不断地产热与散热,使体温始终维持在一定的范围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动物的呼吸作用;体温的控制;磁场和磁感线
【解析】【分析】人体产热多于散热,会导致体温升高;产热少于散热,会导致体温降低;产热等于散热,体温不变,可知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能保持体温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解答】A、为便于描述磁场的方向和磁场的强弱,建立磁感线模型,没有体现“稳定与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毛区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有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没有体现“稳定与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证明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中,选择内径细的玻璃管,主要是为了读数更精确,没有体现“稳定与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人体不断地产热与散热,使体温始终维持在一定的范围,是因为产热与散热两个生理过程达到动态平衡,体现“稳定与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由X和Y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甲和乙,已知甲的化学式为 XY,其中X :Y的质量比为7:2, 乙中X :Y的质量比为7:10, 则乙的化学式为 ( )
A.X3Y2 B.XY5 C.X2Y3 D.X5Y
【答案】B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解答】甲的化学式为 XY,其中X :Y的质量比为7:2,则X、Y的相对原子质量比为7:2,设乙的化学式为XaYb,则7a:2b=7:10,则a:b=1:5,则乙的化学式为XY5。
故答案为:B。
12.(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如图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有剩余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C.该反应中,组成物质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有改变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个数都发生了改变
【答案】B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分析】判断反应物个数比之前需将过量的反应物先划去。【解答】A、由题干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有剩余,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微粒个数比为2:1,有一个微粒有剩余,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该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该元素化合价为0,反应后生成了化合物,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在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微粒个数为3个,生成了2个微粒,分子的个数也发生改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建模”是科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为了增进对模型的理解,该小组组织学习了有关模型的概念,下列选项中不是模型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也可指根据实验、图样放大或缩小而制作的样品,一般用于展览或实验或铸造机器零件等用的模子。
符号能简单明了的表示事物,还可避免事物外形不同、表达的语言文字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解答】A、该图示是原子结构模型,故A不符合题意;
B、该图示是光线模型,利用了模型法,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图示是水分子结构模型,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图示是滑动变阻器符号,属于符号,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如图所示为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某些生理活动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所示的生理活动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B.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C.和水一起被根吸收并向上运输的还有有机物
D.这个生理活动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在细胞叶绿体中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可知植物可以制作有机物,不需要从外界吸收。
【解答】A、由图可知,二氧化碳进入叶绿体中并释放出氧气,因此图中所示的生理活动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和水一起被根吸收并向上运输的物质是无机盐,植物不能通过根吸收有机物,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有机物和氧气,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5.(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如图1所示连接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b端滑到a端,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是9V
B.定值电阻R的阻值是6Ω
C.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是0~12Ω
D.滑片处在a端时两表的示数对应图2中A点
【答案】D
【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解析】【分析】串联电路中电阻有分压的作用,电阻越大,两端电压也越大。
【解答】A、当滑片P位于a端时,电路为R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由图像知道,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1.5A,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9V,即电源电压为9V,此时两表的示数对应图2中上面那个点,所以A不符合题意;
B、由欧姆定律知道,定值电阻R的阻值
,所以B不符合题意;
C、当滑片P位于b端时,定值电阻R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串联,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由图像知道,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0.5A,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是0~12Ω,所以C不符合题意;
D、滑片处于a端时,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阻值为0,此时电压表示数应当最大,所以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16.(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H
3 5 6 N 8 9
11 12 13 15 16 17
(1)请在答卷上将表中所缺元素符号填写完整。
(2)9号元素是一种 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
(3)写出表中和12号和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答案】(1)
H
Li B C N O F
Na Mg Al P S Cl
(2)非金属
(3)MgCl2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原子序数和元素周期表填上合适的元素符号。
(2)“钅”字旁的元素和汞属于金属元素,其它为非金属元素。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零和金属元素写在左侧确定化学式。
【解答】(1)根据所学元素周期表可知,表中元素符号补充完整为:
H
Li B C N O F
Na Mg Al P S Cl
(2)9号元素名称为氟,属于非金属元素。
(3)由第12号元素(镁元素)其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稳定结构,第17号元素(氯元素)其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结构,两者组成化合物是氯化镁,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镁离子和氯离子,氯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根据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化学式为:MgCl2。
(1)根据所学元素周期表可知,表中元素符号补充完整为:
H
Li B C N O F
Na Mg Al P S Cl
(2)9号元素名称为氟,属于非金属元素。
(3)由第12号元素(镁元素)其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稳定结构,第17号元素(氯元素)其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结构,两者组成化合物是氯化镁,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镁离子和氯离子,氯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根据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化学式为:MgCl2。
17.(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等化学用语填空。
氢元素 ;氧气 ;水分子 ;铁离子 ;
金属镁 ;氯化钾 ;碳酸钠 ;五氧化二磷 。
3个铜原子 ;5个三氧化硫分子 ;2个碳酸根离子 。
【答案】H;O2;H2O;Fe3+;Mg;KCl;Na2CO3;P2O5;3Cu;5SO3;2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表示微粒个数的数字写在微粒的左侧;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要根据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零判断个数比。【解答】氢元素表示为:H;
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氧气化学式为:O2;
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为:H2O;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铁离子表示为:Fe3+;
金属镁的化学式为:Mg;
氯化钾中氯元素为-1价,钾元素为+1价,化学式为:KCl;
碳酸钠中钠元素呈+1价,碳酸根呈-2价,碳酸钠表示为:Na2CO3;
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P2O5;
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铜原子可表示为:3Cu;
5个三氧化硫分子表示为:5SO3;
一个碳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2个碳酸根离子可表示为:2。
18.(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1)写出下列物质名称:
、 、 、 、
(2)依次写出符号中数字“2”分别表示的意义
、 、 、
【答案】(1)一氧化氮;氧化铜;氯化钠;硫化锌
(2)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两个汞原子;2个硫酸根离子;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1)氧化物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氧元素写在右侧。读化学式的名称时,从右向左读。
(2)写在最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有几个,写在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
【解答】(1)表示一氧化氮;表示氧化铜;表示氯化钠;表示硫化锌。(2)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所以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标在微粒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中的“2”表示两个汞原子;
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中前一个“2”表示2个硫酸根离子;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后一个“2”表示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1)表示一氧化氮;表示氧化铜;表示氯化钠;表示硫化锌。
(2)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所以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标在微粒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中的“2”表示两个汞原子;
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中前一个“2”表示2个硫酸根离子;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后一个“2”表示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19.(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现有下列符号所表示的微粒: ①H; ②2NO; ③CO2; ④3NH; ⑤3N2; ⑥2Ne; ⑦2O2-; ⑧4H2O; ⑨Na; ⑩Na+; (用序号填空)
(1)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的是 ,
(2)能表示一个原子的是 ,
(3)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 ,
(4)能表示一个离子的是 ,
(5)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6)能表示一种物质,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这种元素一个原子的是 。
【答案】(1)⑨⑩
(2)①⑨
(3)③
(4)⑩
(5)③⑨
(6)⑨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1)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同种元素的元素符号相同。
(2)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个原子。
(3)分子由原子构成且分子不带电。
(4)离子由原子通过得失电子转化而来,离子带电。
(5)金属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种物质,分子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6)金属、稀有气体和常温非金属固体(除了碘)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个原子、这种元素和这种物质。
【解答】(1)⑨Na表示钠原子,⑩Na+表示属于钠离子,都属于钠元素,是同种元素的微粒,故填:⑨⑩。(2)元素符号能表示1个原子,①N、⑨Na能表示一个原子,故填①⑨。
(3)化学式能表示1个分子,③CO2能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故填:③。
(4)离子符号能表示1个离子,能表示一个离子的是⑩Na+,故填:⑩。
(5)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③CO2、 ⑨Na,故填:③⑨。
(6)金属、固态非金属和稀有气体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因此它们的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这种元素一个原子; ⑨Na能表示钠、钠元素和1个钠原子,故填:⑨。
(1)⑨Na表示钠原子,⑩Na+表示属于钠离子,都属于钠元素,是同种元素的微粒,故填:⑨⑩;
(2)元素符号能表示1个原子,①N、⑨Na能表示一个原子,故填①⑨:
(3)化学式能表示1个分子,③CO2能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故填:③;
(4)离子符号能表示1个离子,能表示一个离子的是⑩Na+,故填:⑩;
(5)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③CO2、 ⑨Na,故填:③⑨;
(6)金属、固态非金属和稀有气体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因此它们的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这种元素一个原子; ⑨Na能表示钠、钠元素和1个钠原子,故填:⑨。
20.(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根据化学式,列式并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1)
(2)
(3)
【答案】(1)44
(2)58
(3)250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关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的乘积之和。
【解答】(1)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2=44。(2)的相对分子质量:24+2×(16+1)=58。
(3)的相对分子质量:64+32+16×4+5×(1×2+16)=250。
(1)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2=44。
(2)的相对分子质量:24+2×(16+1)=58。
(3)的相对分子质量:64+32+16×4+5×(1×2+16)=250。
21.(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已知一个乙烷分子质量是n千克,一个丙烯分子质量是m千克(假设两种分子中,碳原子、氢原子分别具有相同的中子数),若以该碳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则标准质量可表示为 ,则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表示为 。
【答案】;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分析】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分子的实际质量与标准质量的比值。【解答】根据已知一个乙烷(C2H6)分子质量是n千克,一个丙烯(C3H6)分子质量是m千克,则1个碳原子的质量为:(m-n)kg,若以该碳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则标准质量可表示为:;
则丙烯(C3H6)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表示为:。
22.(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上海建成了我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磁悬浮的核心技术是利用导体的反磁性,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13)是以Y2O3、BaCO3和CuO为原料,经研磨煅烧结合而成。
(1)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13)中 钇(Y)元素的化合价为 ;
(2)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13)中钇(Y)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9,相对原子质量为89,则其核外电子数为 ;
【答案】(1)+3
(2)39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零计算Y元素的化合价。
(2)原子呈电中性,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
【解答】(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钡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13)中Y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x+(+2)×4+(+2)×6+(﹣2)×13=0,则x=+3。
(2)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由题意钇(Y)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9,故其核外电子数为39。
(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钡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13)中Y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x+(+2)×4+(+2)×6+(﹣2)×13=0,则x=+3;
(2)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由题意钇(Y)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9,故其核外电子数为39。
23.(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信息:化学中我们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原子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排布。如:氧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其中表示核电荷数,表示核外电子排布。
图中的①是元素周期表中的某种元素的信息,②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
(1)图①所代表的元素名称是 ,该元素的原子的中子数为 ;
(2)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序号);
(3)图C所表示的粒子的化学符号是 .
(4)图D所表示的元素所组成的单质化学式是 .
(5)氚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图③中能正确表示氚离子()结构的是 (填序号)。
【答案】氟;10;BC;Cl-;Ar;丙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1)9号元素是氟,符合为F。
(2)A是氟原子,B是氯原子,C是氯离子,D是氩元素的微粒,可知BC属于同种元素。
(3)质子数小于电子数,该微粒是阴离子。
(4)D是氩,属于稀有气体,由原子构成,元素符号表示该单质。
(5)带一个单位正电荷,说明质子数比电子数多一,可知该离子中没有电子。
【解答】(1)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图①所代表的元素名称是氟;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该元素的原子的中子数=19-9=10。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同一类原子的总称。B、C具有相同的质子数,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BC。
(3)图C中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所表示的粒子氯离子,其化学符号是Cl-。
(4)图D所表示的元素是氩,所组成的单质是氩气,氩气是稀有气体,其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表示为Ar。
(5)氚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氚离子是氚原子失去1个电子,其核内有一个质子和2个中子,核外没有电子。图③中能正确表示氚离子结构的是丙。
24.(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阅读概念: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1)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如图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用A、B、C、D填写)
A. B. C. D.
(2)科学概念有交叉、并列和包含等关系,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单质和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单质和纯净物属于并列关系
C.化合物和纯净物属于交叉关系 D.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
【答案】(1)A;C;BD
(2)D
【知识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常见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1)混合物中含有多种物质,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单质是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化合物是含有两种或以上元素的纯净物。
(2)根据含有的物质种类数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中根据含有的元素种类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解答】(1)A、由图示可知该物质含有一种分子,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B、由图示可知该物质含有3种分子,由3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C、由图示可知该物质含有一种分子,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D、由图示可知该物质含有两种分子,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2)A、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A错误;
B、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单质和纯净物属于包含关系,故B错误;
C、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纯净物和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故C错误;
D、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A.由图示可知该物质含有一种分子,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B.由图示可知该物质含有3种分子,由3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C.由图示可知该物质含有一种分子,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D.由图示可知该物质含有两种分子,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2)A.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A错误。
B.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单质和纯净物属于包含关系,故B错误。
C.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纯净物和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故C错误。
D.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25.(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为方便清理书桌上的纸屑、橡皮屑等轻小物体,小海用带风叶的电动机、电池、旋钮式电阻等材料自制一个可调风速微型吸尘器,模型如图甲所示,电路图如图乙所示.
(1)风扇转动,瓶内气压 瓶外气压(选填“>”、“=”或“<”),纸屑进入瓶内。
(2)为增大吸尘器风速,图乙中滑片P的旋转方向为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3)请将自制吸尘器的评价量表补充完整。
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能吸纸屑、能调风速 不能吸纸屑、不能调风速
【答案】(1)<
(2)逆时针
(3)能吸纸屑,不能调风速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存在;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
【解析】【分析】(1)流体流速大,压强小,可知内部的压强小。
(2)电动机转动的速度与电流大小及磁场强度有关,且磁场强度越大、电流越大,电动机转动速度越大。
(3)根据优秀以及不合格的标准可知,合格的内容为:能吸纸屑,不能调风速。
【解答】(1)风扇转动,瓶内空气被推出,使得内部气压<瓶外气压,纸屑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瓶内。(2)为增大吸尘器风速,应该增大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应该减小电路中的电阻,故图乙中滑片P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
(3)吸尘器的基本作用是吸尘、吸纸屑,故合格是能吸纸屑,不能调节风速。
(1)风扇转动,瓶内空气被推出,使得内部气压<瓶外气压,纸屑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瓶内。
(2)为增大吸尘器风速,应该增大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应该减小电路中的电阻,故图乙中滑片P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
(3)吸尘器的基本作用是吸尘、吸纸屑,故合格是能吸纸屑,不能调节风速。
26.(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各装置的初始质量均为300克,枝条大小及叶片数量相同且来自同株植物。各组实验结果的数据统计如表所示。
组别 5小时后装置质量(克)
甲 150
乙 100
丙 200
丁 130
(1)老师建议选择树叶表面积较大的植物的枝条进行实验,请说明原因。 。
(2)如果乙、丁是一组对照实验,丁组中的“?”处应填 ℃。
(3)根据乙、丙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树叶表面积大蒸腾作用强,实验现象明显
(2)30
(3)当光照、湿度等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植物的蒸腾作用越强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
【解答】(1)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叶表面积越大,蒸腾作用越强,实验现象越明显;因此,老师建议选择树叶表面积较大的植物的枝条进行实验。
(2)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乙、丁是以光照为变量形成的一组对照实验,除光照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丁组中的“?”处应填30℃。
(3)乙、丙是以温度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乙的温度是30℃,蒸腾失水量是200g,丙的温度是16℃,蒸腾失水量是100g;由此说明,温度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温度越高,植物的蒸腾作用越强。
(1)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叶表面积越大,蒸腾作用越强,实验现象越明显;因此,老师建议选择树叶表面积较大的植物的枝条进行实验。
(2)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乙、丁是以光照为变量形成的一组对照实验,除光照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丁组中的“?”处应填30℃。
(3)乙、丙是以温度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乙的温度是30℃,蒸腾失水量是200g,丙的温度是16℃,蒸腾失水量是100g;由此说明,温度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温度越高,植物的蒸腾作用越强。
27.(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为破解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进行了不懈地探索。
史料一: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从而建立了西瓜模型。
史料二: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如下现象:
①绝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a粒子被弹了回来。从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史料三: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
(1)史料一中汤姆生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他的推测依据是 。
(2)根据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数据,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如图甲所示。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数据是 (用图甲中的字母表示)段曲线;
(3)通过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图乙中的 。
(4)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原子的结构的认识逐渐深入,请你用“”、“”和““分别表示电子、中子、质子,在答卷方框内绘制锂原子的结构模型图。
【答案】(1)原子是电中性的
(2)C
(3)C
(4)
【知识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含有带负电的电子,原子整体不带电,故推测原子中含有带正电的物质。
(2)原子内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所以大部分粒子的偏转角度为零。
(3)根据史料二的现象可知,原子内带正电的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
(4)锂是3号元素,可知质子数为3,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电子数也为3,质子数加中子数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可知中子数为4,质子和中子构成了原子核。
【解答】(1)原子对外不显电性,但原子中含有带负电的电子,所以可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
(2)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故C段曲线符合题意。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结构为图乙中的C,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由锂-7可知其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核外有3个电子,其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1)原子对外不显电性,但原子中含有带负电的电子,所以可推测原子中还有带正电的粒子。
(2)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故BCD段曲线符合题意。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结构为图乙中的C,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由锂-7可知其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核外有3个电子,其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28.(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参加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小强运用电学知识设计了一个电子身高测量仪,如图所示。其中定值电阻R0=5Ω,电源电压恒为4.5V,R是固定的、竖直放置的硬电阻棒,总长为30cm,总电阻为15Ω,其接入电路的电阻与接入电路的棒长成正比,金属杆cd和MP右端P与电路接触良好。
(1)R0在电路中的作用是 ;
(2)当被测身高增加时,电压表的示数 ,电流表的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3)小强身高为170cm,用该测量仪测量时,电流表示数为0.5A,此时电阻棒R接入电路的电阻为多少Ω
(4)若电压表量程为0~3V,电流表量程为0~0.6A,为了保证电路各元件安全工作,该电子身高测量仪能测量的最大身高是多少cm
【答案】(1)保护电路的作用
(2)变大;变小
(3)电流表示数为0.5A时,根据可知,电路中的总电阻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此时电阻棒R接入电路的电阻
(4)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V,R0两端的电压
电路中的电流
由于0.3A<0.6A,则此时身高测量仪测量的身高最大,电阻棒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最大阻值为
电阻棒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4Ω时,电阻棒离地面的高度为
该测量仪器能测量的最大高度为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
【解析】【分析】(1)当滑片移至最底端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零,会造成电路短路,可知定值电阻的作用是保护电路,防止出现短路。
(2)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串联电路电阻越大,其两端的分压越大。
(3)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总电阻,结合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用电器电阻之和计算滑动变阻器的阻值。
(4)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最大测量值,判断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最大或最小阻值,再由滑动变阻器阻值与长度的关系计算最大能测量的身高。
【解答】(1)由电路图可知,电阻R0在电路中起保护电路的作用。
(2)被测身高增加时,电阻棒接入电路的长度增加,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根据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根据可知,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变小,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电阻棒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1)由电路图可知,电阻R0在电路中起保护电路的作用。
(2)[1][2]被测身高增加时,电阻棒接入电路的长度增加,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根据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根据可知,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变小,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电阻棒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3)电流表示数为0.5A时,根据可知,电路中的总电阻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此时电阻棒R接入电路的电阻
(4)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V,R0两端的电压
电路中的电流
由于0.3A<0.6A,则此时身高测量仪测量的身高最大,电阻棒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最大阻值为
电阻棒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4Ω时,电阻棒离地面的高度为
该测量仪器能测量的最大高度为
29.(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前段时间,流感高发导致苍南人民医院人满为患,奥司他韦作为抗流感药物成为了家中的常备药品。如图是奥司他韦颗粒的相关信息,请计算:
(1)奥司他韦中C、H元素的质量比。
(2)312g奥司他韦中N元素的质量。
(3)对1岁以上的儿童推荐按照下列“体重——剂量表”服用“奥司他韦”。
体重 小于等于15kg 15~23kg 23~40kg 大于40kg
每次用量 30mg 45mg 60mg 75mg
假如患病儿童的体重是30kg,在治疗过程中,需每天服用“奥司他韦”颗粒2次,一个疗程5天,那么该患儿一个疗程共服用多少包?
【答案】(1)奥司他韦的化学式为:C16H28N2O4,奥司他韦中C、H元素的质量比:
答:奥司他韦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48:7。
(2)根据可得,312g奥司他韦中N元素的质量:
答:312g奥司他韦中N元素的质量28g。
(3)由表可知,患病儿童的体重是30kg,每次用量60mg,每包奥斯他韦30mg,在治疗过程中,需每天服用“奥司他韦”颗粒2次,一个疗程5天,该患儿一个疗程共服用:
答:该患儿一个疗程共服用20包。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2)元素的质量之比=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3)根据患儿的体重确定每次用量,然后除以每包含量计算出服用包数,然后乘以每天服用次数和一个疗程的天数即可。
(1)详解见答案。
(2)详解见答案。
(3)详解见答案。
30.(2025八下·杭州开学考)小科发现电学实验箱内有安培表、伏特表,却没有“欧姆表”,于是他在老师指导下用电源(电压为)、变阻器等把一个灵敏电流计G(满偏电流为)改装成一个欧姆表,如图所示是小科的欧姆表的简化结构图,在间接入一个电阻R,电路中就有一个对应的电流I,在G表上指针位置标注介入的电阻R的大小。
(1)小科先把欧姆表的两接线柱短接,调节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使电流表满偏(指针指在最大刻度处),则当该欧姆表正常工作时的内阻为多大?
(2)当间接入待测电阻时,发现指针偏转到满偏电流的一半处,则待测电阻的阻值为多少?
(3)这个欧姆表的刻度均匀吗?请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4)若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源电压降为,用这个欧姆表测得某电阻值为,则这个电阻的实际阻值为多少?(注意欧姆表在测量前都需要调零)
【答案】(1)欧姆表正常工作时的内阻
(2)指针偏转到满偏电流的一半即
由图可知,待测电阻Rx与R串联,的阻值为
(3)用R表示A、B短接时电路中总电阻,测量电阻Rx时,电路中电流,可见I与Rx不成正比,所以欧姆表表盘上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4)测量值为300Ω时的电流值
欧姆表重新调零后的内阻为
根据可得
解得Rc=180Ω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将AB短接,电路中只有滑动变阻器,其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由欧姆定律计算电阻。
(2)根据电流结合欧姆定律计算总电阻,由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用电器电阻之和计算待测电阻的阻值。
(3)判断欧姆表刻度是否均匀,应写出电路中电流的表达式,若电流与待测电阻的阻值成正比,则刻度均匀,不成正比,则不均匀。
(4)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提示要先将欧姆表调零,则应重新计算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根据(3)中电流与待测电阻的关系公式进行计算。
【解答】(3)用R表示A、B短接时电路中总电阻,测量电阻Rx时,电路中电流,可见I与Rx不成正比,所以欧姆表表盘上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1)欧姆表正常工作时的内阻
(2)指针偏转到满偏电流的一半即
由图可知,待测电阻Rx与R串联,的阻值为
(3)用R表示A、B短接时电路中总电阻,测量电阻Rx时,电路中电流,可见I与Rx不成正比,所以欧姆表表盘上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4)测量值为300Ω时的电流值
欧姆表重新调零后的内阻为
根据可得
解得Rc=180Ω
1 / 1